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6053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石洪处士赴河阳幕得起字

韩愈

长把种树书,人云避世士。

忽骑将军马,自号报恩子。

风云入壮怀,泉石别幽耳。

钜鹿师欲老,常山险犹恃。

岂惟彼相忧,固是吾徒耻。

去去事方急,酒行可以起。

【注】①元和五年,河阳节度使乌重胤讨伐河北反叛藩镇,聘石洪为参谋,石洪立即应命前往。韩愈作此诗为他送行。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洪平时常读种树之书,在世人眼中他是一个避世隐居之人,这与题目中的“处士”相照应。
B.“自号报恩子”说明石洪虽怀才不遇而无奈归隐,但仍一直渴望杀敌报国,如今被征召,于是毅然前往。
C.五、六两句写激荡的风云之气进入襟怀,清幽的泉石之声告别耳际,凸显了石洪的雄壮胸怀、高雅情致。
D.蔡启评价韩愈诗“豪健雄放”“世特恨其深婉不足”,本诗即体现了其豪健雄放而深婉不足的特点。
2.送别诗多抒发留别之情,表现与友人的依依不舍,而本诗却突出一个“急”字。请谈谈你对本诗“急”字的理解。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精灵

[美]劳伦斯·威廉斯温

强尼·达金的手腕被警察紧紧抓住的时候,他的眼神依旧是那么自然、镇定而又一副不在乎的样子。卡斯楚先生在那一对黑溜溜的眼睛里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他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因此他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你大概搞错了吧!卡尔,”卡斯楚微笑着对警察说,“这个男孩并没有拿我的锁。”

卡尔警官并没有相信他的话而放开手。“你正在造成大错,你知道吗?卡斯楚,”他大声地说,“这已经不是他的第一次了。如果你现在不提出告诫,他会对你变本加厉的。你应该比其他人更明白的。”

卡斯楚瘦削的脸上出现一丝宽容的微笑。“但是,我不想提出任何告诫,卡尔……”他诚恳地说。

“你看!”警官突然打断他的话,“你以为这么做是在给小孩子一个机会吗?你只是让他再回到法兰克·佛森那儿,让那个恶棍再教他更多犯罪的伎俩罢了!这儿的情况你比我了解,卡斯楚,小孩们把佛森奉为英雄,而他正把他们聚结成一群不良少年来供他驱使。如果是佛森本人,你就不会这么袒护他了吧?”

卡斯楚脸上的笑容立刻僵住了,他轻轻地说:“不,我绝不会袒护法兰克·佛森。”

“但我们现在讨论的问题与佛森毫无关系,对吗?我们说的是强尼·达金,你一定是误会了,因为是我让他去拿锁匙的,对吗?”

卡尔冷峻地盯着卡斯楚那张固执的脸孔,过了几秒钟后卡尔放开强尼·达金的手腕,转过他那肥胖的身子无可奈何地离开了。

他们两人——一个是六十岁的老人,一个是十四岁的小鬼,仿佛有了无言的默契,一直等到沉重的脚步声踏出门外,卡斯楚才长出了一口气,摊开手掌朝那个小鬼笑了笑。

“现在,”他用认真的语气说,“你可以把锁还给我了吧?!”

强尼·达金一语不发地松开手,把锁挂回架子上。

“这只锁头太普通了,”卡斯楚把它拿起来,继续说,“把你的鞋带借我用用。”

这种命令似的口吻使强尼·达金不得不弯下腰,解开那双又破又脏的鞋子的鞋带。

卡斯楚先生把鞋带拿在手里,检查了一下带有金属片的一端,把它夹在手指中间,像夹铅笔那样,然后很自信地将金属片插入钥匙孔。他那看起来似乎毫无用处的手指轻轻挑动了三四下,锁头“啪”地一声就开了。

强尼·达金看完了卡斯楚的表演后非常惊讶。“嘿,你怎么弄的?”他问。

“别忘了!我是一个锁匠。”

听了这句话,强尼·达金换了一副表情。“你不只会这些吧?”他马上接口说,“我记得法兰克·佛森提起过你。我原来以为他是骗我的。他说你以前曾是保险箱大盗,是吗?”

“兄弟们以前是这么称呼我的。”卡斯楚先生顺手把东西整理了一下,“强尼,我们来谈个交易如何?我需要一个小帮手,只是替我看店,每小时七角五分钱的报酬,你想不想做?”

原先留在强尼·达金脸上好奇、惊异的表情这时变成不屑一顾的神色。他说,“这个机会给那些呆小子会更合适的!”

“你太聪明了,是吗?而且,如果你没有找到适合的工作,”卡斯楚先生接着说,“你的朋友佛森也一定能帮你。对吗?”

此时,强尼脸上显出骄矜、自恃的神色。“没错!”他说,“他很厉害的。”

卡斯楚露出轻蔑的笑容。“厉害?他也只会耍偷偷银行的小把戏而已。我说,不出一年,他准会坐大牢的。”

强尼仰着头说:“不可能!”

“好吧,”他的口气变得粗暴了,“我不再跟你谈论这些了,让我给你看一样东西吧!”

卡斯楚先生打开柜子,从里面翻出一本已经泛黄的小本子——报纸剪贴簿,他把它摊开在小孩面前。把“保险箱大盗之王”指给小孩看。

现在,卡斯楚先生表情缓和了许多,脸上堆满了微笑。“强尼,我不会傻到把其中的奥秘告诉你的,连佛森都一无所知。曾经有专家用了二十五万美元请我传授,都被我拒绝了。”

“但在我的回忆录里都有详细的记录,”卡斯楚继续说,“我把那本活页笔记簿放在房间的一个上了锁的抽屉里。在里面写着我的各种开锁技巧……”

强尼·达金说:“你本来可以赚更多的钱。”

“是吗?”卡斯楚先生坦然一笑,“噢,还有一件事我忘了告诉你,有二十三年我是在监狱中度过的。”

“二十三年……你怎么会被捉呢?”

“从来就没有不打败仗的将军,总有一天会出错的。愈早犯错就愈容易回头。没有人是绝顶聪明的,强尼——你不是,你的好朋友佛森也不是。”

自恃、固执的神色又爬上了强尼·达金的脸。“那是你认为的,”他说,“你不知道世上还有许多聪明的人,对他们来说,被抓根本就是个玩笑。”

又隔了一天,下午的时候,卡斯楚先生正在看一本活页笔记簿。刚刚放学的强尼·达金经过他的店前,说:“我听说法兰克·佛森被抓走了。”卡斯楚先生神情自若地说:“被抓进市立监狱去了。现在,这个大傻瓜终于被捕了。他破门而入就是想要这本笔记簿。有一天,我会找时间告诉他,我这本笔记簿里面全是账单。”

强尼·达金没说一句话,他倾听着卡斯楚先生的述说。他敏锐的眼睛盯着卡斯楚先生的脸,在他的眼中流露出一种与过去完全不同的眼神——一种崇拜、尊敬的眼神。“也许,聪明的人并不聪明,对吗?”他轻声地问。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写“因此他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可见后文卡斯楚所说的话、所做的事其实都是想要挽救强尼·达金。
B.文中的佛森虽然没有直接出场,但这个名字却多次出现,这显示出他对强尼·达金思想上的影响力。
C.卡斯楚将“回忆录”描述得神秘而重要,主要是为了引出下文他的监狱经历,从而给强尼·达金以警醒。
D.“愈早犯错就愈容易回头”富有哲理意味,既是卡斯楚的感悟,也是劝告,对读者有一定的启示。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从强尼·达金偷锁被发现的情节写起,虽然跳过了偷锁的经过,但能直接展现冲突,并快速吸引读者注意。
B.本文既通过多处神情描写反映人物内心世界,也运用大量心理描写塑造了思想相对单纯的强尼·达金的形象。
C.本文与鲁迅《阿Q正传》都有大量对话,并以此来推动情节发展,对话内容较丰富,对话主题相对集中,使作品结构紧凑。
D.本文以“小精灵”为标题,文中又将强尼·达金称作“小鬼”“小孩”,暗含着关爱青少年以及引导其向善的主题。
3.卡斯楚与强尼·达金有过相似的经历,文中对此有多处细节上的暗示。请找出两个这样的细节并简要分析。
4.强尼·达金是一个自以为聪明、桀鳌不驯的“小精灵”,在卡尔警官离开后,卡斯楚是怎样将其“驯服”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路遥(节选)

唐栋

   遥:(接信,读)“中国文联出版公司……”(急忙拆开信封,看着看着禁不住激动得两手发抖,然后兴奋地挥舞着信笺朝厨房喊道)哈哈!要开我的作品研讨会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花城》杂志社、《小说评论》编辑部三家要在北京联合举办《平凡的世界》第一部作品研讨会,叫我明天就去北京!

[厨房里,菜刀剁在案板上的咚咚声似乎要压过路遥的声音。

   遥:(不知向谁分享这一喜讯,举着信函在屋里乱转)天乐……爸……天乐……(跑出屋子)

(里屋,生父的鼾声如雷。

(厨房,剁菜的声音更响。

[暗转。

〔火车的鸣笛声和滚滚车轮声……

(黑幽幽的舞台。

[一阵嘈杂声铺天盖地而来,听不清在说什么,却能感受这是一场激烈的争论。

(杂声消失,一束追光打在路遥身上;他环顾四周,发现一个个光圈投落下来,将自己四面包围。

(光圈1)男声:“路遥先生,恕我直言,我对《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是持否定态度的,都这个年代了,还这样写小说,观念陈旧,手法老套,令人难以卒读!”

(光圈2)女声:“是的,这部小说与时代潮流太不不合拍了,仍然停留在老一套‘恋土派’的窠臼里,叙述节奏缓慢,语言也比较啰嗦。”

(光圈3)男声:“我不同意你们对《平凡的世界》第一部作如此评价。这部小说表现出的现实主义精神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现在和将来都不可能过时!”

(光圈4)男声:“它已经过时了!魔幻现实主义、象征主义、黑色幽默、意识流等,才是当今文学的潮流。”

[光圈消失。

(静场。路遥蹲在一边,沉思着大口大口地吸烟。

   遥:(缓缓站起)难道,我的作品真的落伍了吗?真的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吗?不,这不可能!可是这么多专家否定我、质疑我,我该怎么办?

(这时,小说《平凡的世界》中的几个主要人物逐一出现在不同位置的追光中。

孙少安:你就是作家路遥吗?我是孙少安。我就想知道,我的砖厂办得咋样?我和秀莲后来过得咋样?润叶过得咋样?你不要受那些七嘴八舌的影响,得接着往下写呀!(隐去)

孙少平:路遥先生,我是孙少平。你写我不甘愿一辈子在农村度过,渴望去外面的世界闯荡,在遭受了一连串的生活打击后,你让我遇到了田晓霞……现在,你也受到了点打击,相信你更能挺得住!(隐去)

田晓霞:路遥先生,谢谢你把我田晓霞与孙少平的爱情写得不畏世俗、感天动地!的确,我爱孙少平,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己身为劳动者的自豪。希望你继续写下去,也让我和少平彼此永远地深爱下去……(隐去)

王满银:路遥,我对你有意见哩,我王满银在你笔下就是个二流子嘛!作为父亲,我对猫蛋、狗蛋爱得不够;作为丈夫,我养不好妻子,养不了家……路遥,我等你一满写完,叫我变好,我不想当这个二流子呀!(隐去)

   遥:(沉没在对自己作品的思考中,轻声呼唤)少安……少平……田晓霞……王满银……你们的话,我都听见了!对作家来说,坚持文学信念就是坚持一种人生信仰。不管别人咋说,我的文学信念是不会被击垮的,我会接着把你们写下去,给你们一个结局。但命运总是不尽如人意,生活中不会都是喜剧。

(沉雄浑厚的黄河号子声。远方亮起一抹霞光。

(暗转。

〔陕北吴堡,黄河岸边。

(路遥与曹谷溪坐在一片乱石堆上,促膝长谈。

曹谷溪:研讨会刚结束,我就通过电话知道情况了。你什么感觉?

   遥:感觉……就像上了一回刑场,那么多黑洞洞的枪口对着你,要把你一枪打死!

曹谷溪:不是也有正面肯定的嘛。即便有那么多否定意见,听听也有好处。

   遥:那倒是。我想,我写小说不是给专家看的,是给平凡的世界里的广大读者看的。

曹谷溪:只要读者不遗弃你,你就有存在的价值,读者是真正的上帝!

   遥:太对了!作家的劳动,不是为了取悦于当代,更不是为了取悦于所谓的专家,而是要给历史、给人民一个深厚的交代……我永远记得与我的文学导师柳青的一次谈话,他对我说:“从黄帝陵到延安,再到李自成故里和成吉思汗墓,这么伟大的一块土地没有陕北人自己写出的几部厚重作品,是说不过去的。我这辈子也许写不成陕北了,这个担子你应该挑起来!”

曹谷溪:柳青要是读了《平凡的世界》,他一定会满意的。单从这第一部里,我已经看出了你这一百万字作品的格局。你写作的出发点,不仅是在给绝望中的人一副爬出黑洞的梯子,更是对普通人的一种悲悯之情和大爱之心,以及他们的尊严与价值。我说得对吗?

   遥:(激动地)老曾,还是你对我看得透!文学,如果不能成为当代社会的呼吸,不能传达普通人的苦难和焦虑,那它就不配称为文学!我明天就回西安,尽快下去补充生活,开始写这部小说的第二部、第三部!

(黄河号子声由远及近。

   遥:老曹,你看——

曹谷溪:黄河纤夫!

(一队纤夫溯流而上,他们赤裸的膀子在阳光下发出古铜般的亮色。

(路遥按捺不住激动,脱去自己的上衣。

曾谷溪:路遥,你要干啥?

   遥:今天,我也要做一回黄河纤夫!(加入纤夫们中间,用力拉起纤绳)(纤夫们的号子声伴随着汹涌的黄河涛声,气势撼人!

(收光。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在安排情节时,剧情有很强的跳跃性,场景之间的转换干脆利索,不拖泥带水,能更集中地表达主旨。
B.“光图”里的人和路遥作品中的人物,象征着相互对立的两派,他们的发声实际体现的是对路遥作品不同的评价。
C.曹谷溪对路遥写作“出发点”的分析,既是对路遥作品的肯定,也表明了路遥作品创作的主题。
D.戏剧冲突是剧本的中心,本文同《雷雨》相似,借助戏剧冲突推动剧情的展开,并在戏剧冲突中让人物形象逐渐丰满。
2.路遥决定写《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第三部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3.同学们准备将路遥拉纤的场景搬上舞台,作为戏剧的结尾。请根据文本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戏剧脚本(结尾)15秒
①背景音乐特点
②画面
③旁白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整本书阅读-简答(单) | 适中(0.65) |
名校
4 .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鲜活生动的女性形象,比如宝玉房中两个重要的丫鬟——晴雯和袭人。在《红楼梦》研究中,有“晴为黛影,袭为钗副”之说。请结合原著具体内容,谈谈你对“晴为黛影”或“袭为钗副”的理解。
昨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市统测语文模拟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飞翔的故事

李浩

事实上,自从被囚禁的那一天起,安乐公刘禅没有一时一刻不在暗暗遥望他曾经的蜀国。只是,他不敢在任何人面前把自己的心思坦露出来,包括他的王妃。

他表现得不思蜀。他不听蜀乐,不读和蜀有关的书籍,同时也尽可能地不亲近自己旧日的蜀臣,就是他们在求见自己的时候,安乐公也总是寻找理由推脱;就是见了,他也是一副憨直、木讷的样子,只和你谈文学、绘画、吃到的食物,而且时不时冒一两句极为愚蠢的傻话。唉,我们的皇帝已经不再想他的蜀国啦。他旧日的大臣们泪流满面,大幅度地摇着自己的头。

如此过了一年,又一年。他装得很像,甚至连他自己在后来的时间里都相信了,他本是不思蜀的,他已经安于现在的境遇并真正地安乐了起来,他的脑袋里塞满了各种各样的木头,是的,他的脑袋里塞满了木头,在晚年,身躯肥胖、走起路来总气喘吁吁的刘禅迷上了根雕。他带着自己的仆人、侍卫和乐师一起漫山遍野地寻找,寻找各式可以雕刻的树根,然后将它们拉回自己的安乐公府。你们看,你们看!刘禅一副天真而欢乐的样子,它们多棒!我今天一定能吃掉三个馒头!

就在他沉迷根雕的那段时间里,强大的曹魏王朝急速崩塌,此时的皇帝已是司马炎,不过,这一巨大的变化对他刘禅的影响却是微小的,不过是侍卫、仆人和乐师更换了几个人而已。新来的侍卫与仆人继续跟着他上山挖树根,继续把那些废弃的雕塑送进灶膛。已经这么多年,没有人真正地注意到刘禅的生活,包括他的那些自顾不暇的旧臣们。

说无人注意似乎也有点儿不妥,这一日,一位名重京城的道士受武帝司马炎之托前来探望刘禅,刘禅自然不敢怠慢。他端出了好茶,点燃了府里面最昂贵的香,并兴致勃勃地领着道士参观了他的收藏室。气喘吁吁的刘禅走得很快,他总是急于知道这位道士的看法:先生,你看你看,这个是不是蛮好?我告诉你,我还有好的!把它弄成这样,我可费劲啦!先生你看看,你再仔细地看看……

周围并无耳目。道士要坐下来,他用手里的拂尘轻轻地把椅子上的尘土扫了一下,然后盯着刘禅的眼睛:安乐公啊,你还是百密一疏,你知道自己疏在了哪儿吗?道士用拂尘在空中挥了一下,你所雕出的,都是鸟。各种各样的鸟。它们当然透露了你的心思。

什么心思我不明白,请先生明示。

道士并没有再说什么,而是喝下了刘禅亲手奉上的茶。味道并没你说得那么好。唉!临走的时候,道士悄悄从怀里掏出一本书来:没事的时候,安乐公可以浏览一下。或许有些用处。

我不看,刘禅气喘吁吁地摇头,先生的好意我心领了,可我,我从小就不是读书的料儿,我就是不爱看书……

书还是被留了下来。刘禅在道士走后不久便坐在角落里专心地看起来。刘禅的晚年,在完成他的根雕和对这本没有被记载的书的阅读中度过。后来,他更老了,即使不去爬山,单单坐在床上就忍不住气喘吁吁,根雕的嗜好也就停了下来。但他还是习惯躲进自己的收藏室,一遍遍抚摸自己雕成的鸟。它们的翅膀都是张开的,尽管刘禅的雕工让人实在难以恭维,但每个目睹这些根雕的人都能看得清楚,他雕的是正在飞翔的鸟。

尽管安乐公府后面的波涛汹涌始终未曾对刘禅的生活有太多波及,但他的最后时刻还是一天天临近。躺在床上不能移动的刘禅患上了一种怪病,他的皮肤似乎在慢慢地硬化并且一点点变白,他的王妃用手敲击,变硬的皮肤竟然会有敲击蛋壳那样的声响。刘禅告诉王妃,在他死后先不要声张更不要下葬,就让他在床上这样躺着,他的身体会慢慢地变成一枚鸟蛋一样的东西。再过上六七天,他就会在蛋壳中重生,变成一只鸟。我要,飞回我的蜀……蜀地去。

您是不是在发烧?我给您倒点水来。

不,我不是在说胡话。你要相信我,这是真的,这也是我唯一的希望啦。”“可是,您怎么会这样想……我无法理解也无法相信。

你还记得前几年来过的道士吗?他送给我一本书。我是按照书里说的……刘禅说得没错儿,在他死后,他的身体慢慢地萎缩,变白,变硬,变成了一枚硕大的鸟蛋。一向对他言听计从的王妃也真的没有向外发丧,她只是说,安乐公病得不轻,而且怕受风寒不能见人,包括侍卫和仆人都不能见。她要求厨师每日做好饭就给她送到门口,她会极为小心和精心地喂给这个病人。厨师想了想,也就答应了她。

一天。一天。

到了第七日。可是蛋壳里始终没有动静。一直守在一侧一眼不眨的王妃当然心急如焚,她不知道自己迎接的将是什么,她不知道刘禅会不会真的破壳而出并变成一只鸟。早晨,正午,黄昏。一直到半夜,这枚石头一样的蛋壳终于有了动静,它从一处裂开一道缝来,露出了一部分,极像鸟的喙,带着淡淡的黄色。啊,真的是啊!王妃自然是兴奋不已,她更专注盯着,盯着这只鸟继续破壳。

夜半,蛋壳终于完全裂开,一只很小的雏鸟从壳里面钻出来。我的王……王妃抚摸着雏鸟身上湿漉漉的绒毛,心里泛起一丝丝的失望。它竟然这样小,这样弱。它竟然,一身的绒毛,它们根本不是为飞翔准备的。看来,她还需要相对漫长的一段时间将这只鸟慢慢养大才行。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习惯躲进自己的收藏室,一遍遍抚摸自己雕成的鸟”,表现出刘禅表面虽沉迷根雕,实际上却时刻不忘回到蜀地。
B.道士探望刘禅之事虽小却一波三折,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道士对刘禅茶叶味道的否定,表现了他对刘禅满足生活现状的失望。
C.厨师“想了想”才答应王妃的要求,暗示出安乐公府内人际关系复杂,透露出刘禅在家中也不敢表露心思的原因。
D.“早晨,正午,黄昏”一词一停顿,在对时间平静的叙述中,隐含王妃度日如年的焦灼,富有内涵与张力。
2.刘禅变蛋化鸟这一情节虽然荒诞,但却有其合理性,请从小说情节发展逻辑的角度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写刘禅化为一只鸟,并特别突出了其弱小,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昨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市统测语文模拟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泛湘江

张孝祥

濯足夜滩急,晞发北风凉。吴山楚泽行遍,只欠到潇湘。买得扁舟归去,此事天公付我,六月下沧浪。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

制荷衣,纫兰佩,把琼芳。湘妃起舞一笑,抚瑟奏清商。唤起九歌忠愤,拂拭三闾文字,还与日争光。莫遣儿辈觉,此乐未渠央

【注】①晞:晾干头发。②未渠央,即未尽之意渠,同“遽”,急速;央,尽。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夜滩急”“北风凉”,通过描写行舟过湘江时的环境,渲染了感伤的氛围。
B.“此事天公付我”,表面上写感谢天公作美,实际上暗含了词人复杂的情感。
C.“湘妃起舞一笑,抚瑟奏清商”,生动描写了湘妃在江边起舞奏乐迎接词人的情景。
D.全词将湘江人文典故、神话传说以及屈原文字融为一体,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2.本词与《念奴娇·过洞庭》都表现了作者高洁的人格,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词在表现这种人格时所用手法的异同。
附: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昨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市统测语文模拟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杳杳寒山道

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注】①唐代贞观中人,(也有人推测为大历时人)著名高僧、诗人,隐居天台山寒岩,此诗即创作于隐居修佛之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从大处着笔,既点出了寒山道的位置紧邻寂静寥落的深涧,又表现了此地景致寒冷清幽的特点。
B.本诗颔联同杜甫《登岳阳楼》的颈联有相似,都以“有”“无”二字巧对,该联借山鸟的鸣叫反衬了环境的冷寂。
C.诗歌前三联层层烘托,尾联点明情感,诗中以日喻君王,不见日即是不见君王,表现了诗人政治失意的无奈。
D.该诗的语言具有鲜明乐府特征,直白浅近,不同于同时期的文人诗,呈现出白话风格,且善于用景物渲染气氛、心情。
2.高一陈老师讲解完《声声慢》中叠词的巧妙地运用之后,组织同学们开展《诗歌叠词运用》的专题讨论活动,甲同学分析了《卫风·硕人》中六个叠词如何做到了“复而不厌,赜而不乱”,接下来,请你以寒山这首诗为例来分析叠词的妙用。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午枕

王安石

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向此留。

野草自花还自落,鸣鸠相乳亦相酬。

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欹斜见画楼。

欲把一杯无侣伴,眼看兴废使人愁。

【注】①本诗写于宋神宗去世后,当时新法已被全部废除。②吹箫:《列仙传》载萧史偕弄玉吹箫跨凤飞升,这里泛指神仙道术。③欹(qī):倾斜向一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百年春梦”,既是写实,又寓有政治上的感慨。
B.颔联写野草自然生长、鸣鸠相乳相酬的情景,体现了自然界的生生不息。
C.“旧蹊埋没开新径”一句与刘禹锡的“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D.从“眼看兴废使人愁”句可以看出作者为除旧布新感伤不已。
2.有人评价本诗有“哀而不伤”之感,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昨日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恰同学少年(节选)

黄辉

“城南旧院,果然是千年文华凝聚之地,气度不凡啊。”站在一师大门口,一身日本式的文官装束的纪墨鸿,打量着一师院内的参天大树、翠绿草坪,感慨颇多。

孔昭绶和方维夏、黎锦熙等人陪在他的身边,听到这番感慨,礼貌地说:“纪督学客气了。督学大人莅临视察,我一师蓬荜生辉。”三人一路寒暄,向校内走来。

综合大教室里,人声鼎沸,一片热闹,学生们各自扎成一堆,热烈地讨论着,连徐特立也挤在其中和学生争辩着。纪墨鸿望着眼前乱糟糟的样子,眉头拧得紧紧的。孔昭绶感觉到了他的不满,走上讲台,提高了嗓门大声说:“各位同学,请安静。特立先生,介绍一下,这位是省教育司派来的督学纪墨鸿先生,今天前来视察一师。”

不等徐特立开口,纪墨鸿抢先拱手:“哎哟,是徐议长啊,久仰久仰。”

徐特立淡淡地说:“纪督学客气了,这里没有什么议长,只有教书匠老徐。”

孔昭绶问:“纪督学是不是给学生们训个话?”

纪墨鸿赶紧摇手:“有徐议长在,哪容得卑职开口?

徐特立说:“在这里,我是老师,你是督学,督学训话,职责所在嘛!”

“纪督学,您就不用客气了。”孔校长宣布,“各位同学,今天,省教育司督学纪墨鸿先生光临本校视察,下面,我们欢迎纪督学为大家训话。”

他带头鼓起掌,掌声中,纪墨鸿一脸迫不得已地整了整衣冠,上了讲台。

“各位青年才俊,在下纪墨鸿。墨鸿今日能与诸位才俊共聚一堂,深感荣幸。所谓训话二字,愧不敢当,不过借此机会,与诸位做个读书人之间的交流而已。这个读书二字,是世间最最可贵的了,何以这么说啊?书,它不是人人读得的,蠢人就读不得,只有聪明人才读得书。所以列位读书人,都是聪明人嘛……”

台下,萧三忍不住跟毛泽东嘀咕了一句:“他不如照直讲,他这个人最聪明。”毛泽东一笑,他显然对这训话也极不以为然。

“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了书,人自然就有大好前程,不然还读什么书呢?”纪墨鸿说得兴致勃勃,“所以,孔子曰:学而优则仕。就是说书读好了,政府才会请你去做官,你也才能出人头地,做个人上人啊!”

一下午无精打采的刘俊卿这时听得聚精会神,眼睛都望直了。蔡和森、萧子升等人却都露出了听不下去的神情,毛泽东则索性抽出一本书,翻了起来。

“……总之一句话,学生就要以学为本,好好读书,认真读书。以后,你就会晓得,那才是你的前途,那才是你的饭碗。纪某是过来人,这番话,句句是肺腑之言,不知各位听到心里去没有?”

鸦雀无声中,突然传来了一声很清晰的翻书声——毛泽东哗啦翻过一页书,看得旁若无人。纪墨鸿不禁一阵尴尬,面露愠色。孔昭绶也愣了一下,不知如何是好,场面一时尴尬起来。安静中,刘俊卿突然带头鼓起掌来,这一下总算带起了一些掌声。纪墨鸿僵住的笑容渐渐绽开。“嘿嘿,多谢,多谢多谢。”

送走纪墨鸿,黎锦熙来到校长室,长吐了一口气:“唉呀,总算是走了。”

“总算?”方维夏苦笑了一下,“人家可没说以后不来了。”

办公桌后,孔昭绶神情疲惫,他揉着自己的眉心,强打精神说:“维夏、锦熙,你们两个安排一下,尽快把这间校长室腾出来,再买几件像样的家具。”

黎锦熙愣住了:“校长,您还真给他腾办公室?”

“全校就我这间大一点嘛。我无所谓,随便换间就是。”

方维夏问:“校长,他纪墨鸿不过是个督学,不至于吧?”

这不是官大官小的问题,有的人哪,只要还能管到你一点……”孔昭绶没有继续往下说,只摆了摆手,“就这么办吧。”

吃过了饭,杨昌济正准备教案,毛泽东突然捧着他的书稿,送到了他面前。杨昌济微微皱起了眉头。他沉吟了一下,说道:“润之,有句话,看来我得提醒你才行,读书切忌粗枝大叶,囫囵吞枣,这么厚的书,几天你就看完了?”

“老师,您误会了,这本书我还没来得及看呢。”

杨昌济失望地说:“还没看?那你就还给我?这本书不值得你看吗?”

“不是,书太好了,我才看了几页,就觉得太短的时间根本读不透书里面的内容,老师这部手稿又等着出书要用,所以……所以我抄了一份,打算留着慢慢消化。”

“你抄了一份?”杨昌济眼都直了,“十几万字,一个礼拜,你抄了一份?”

毛泽东点了点头。原来,就在杨昌济借书给毛泽东的那天下午放学后,毛泽东便跑去文具店买回一大堆白纸和一块没有包装的低档墨,晚上寝室熄灯后,他便借着烛光往白纸订成的本子上抄录杨昌济的手稿。

杨昌济有些难以相信:“把你抄的给我看看。”

整整七本用白纸简单装订的手抄本摆上了课桌,杨昌济翻阅起来,抄本的字迹虽有些潦草,却是密密麻麻,一字不漏。他看看毛泽东,眼前的学生带着黑眼圈,精神却看不出一点疲倦。杨昌济又翻开了摆在旁边的“讲堂录”,本子上同样是密密麻麻的潦草字迹,还加着各种不同的符号,旁边批满了蝇头小楷的批语。他惊讶地问:“你的课堂笔记,所有的课都记得这么详细?”

毛泽东回答说:“一般社会学科的课我都记。”

“怎么还分大字小字,还有那么多符号?”

“大字是上课记的,小字是下课以后重新读笔记的心得,那些符号有的是重点,有的是疑义……反正各有各的意思。”

杨昌济点了点头:“你很舍得动笔啊。”

“徐老师说过,不动笔墨不看书嘛,我习惯了,看书不记笔记,我总觉得好像没看一样。”

杨昌济看着毛泽东,似乎想说什么,却又没说出来。他抱起手稿和备课资料,走出一步,又回头:“对了,礼拜六下午你只有一节课吧?如果你愿意,以后下了课,你可以到我这儿来,只要是你感兴趣的内容,我给你做课外辅导。”

毛泽东问:“礼拜六您不是没有课吗?”

杨昌济笑着说:“以后有了,你的课。”

(对原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纪墨鸿初到“一师”时发出此地是“千年文华凝聚之地”的慨叹,侧面反映出这所学府气度不凡,文化底蕴深厚。
B.徐特立挤在学生中争辩和他对纪墨鸿不卑不亢的平淡态度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作为“议长”的徐特立是个有教育情怀的人。
C.小说通过语言描写写出黎锦熙和方维夏两位老师在纪墨鸿走后对其态度的迥异,表现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
D.杨昌济在毛泽东来还书稿时对毛泽东进行委婉告诫,说道“读书切忌粗枝大叶”,说明他关心学生的读书态度。
2.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蕴含着丰富的潜台词,请解读一下话语背后的情感态度。
3.文本前后两部分都提到毛泽东读书的相关内容,分别表现了毛泽东怎样的形象特点?
昨日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前面的枪声,已响得稀落了。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还只是半夜。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作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A.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选自茹志鹃《百合花》)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后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B.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选自施耐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1.两段选文画横线的文字,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请任选其中一处回答。
2.简析两篇选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昨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