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6328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经侯往魏太子,左带羽玉具剑,右带环佩,左光照右,右光照左;坐有顷,太子不视也,又不问也。经侯曰:魏国亦有宝乎?太子曰:有。经侯曰:其宝何如?太子曰:主信臣忠,百姓戴上,此魏之宝也。经侯曰:吾所问者,非是之谓也,乃问其器而已。太子曰:有。徒师沼治魏而市无贾,郄辛治阳而道不拾遗,芒卯在朝而四邻贤士无不相因而见。此三大夫乃魏国之大宝。于是经侯默然不应,左解玉具,右解环佩,委之坐,愆然而起,默然不谢,趋而出,上车驱去。魏太子使骑操剑佩逐与经侯,使告经侯曰:吾无德所宝,不能为珠玉所守;此寒不可衣,饥不可食,无为遗我于是经侯杜门不出,愧死。

晋平公为驰逐之车,龙旌众色,挂之以犀象,错之以羽芝,车成题金千,立之于殿下,令群臣得观焉。田差三过而不一顾,平公作色大怒,问田差:尔三过而不一顾,何为也?田差对曰:臣闻说天子者以天下,说诸侯者以国,说大夫者以官,说士者以事,说农夫者以食,说妇姑者以织。桀以奢亡,纣以淫败,是以不敢顾也。平公曰:善。乃命左右曰:去车!

魏文侯御廪灾文侯素服辟正殿五日群臣皆素服而吊公子成父独不吊。文侯复殿,公子成父趋而入贺,曰:甚大善矣,夫御廪之灾也。文侯作色不悦,曰:夫御廪者,寡人宝之所藏也,今火灾,寡人素服辟正殿,群臣皆素服而吊;至于子大夫而不吊。今已复辟矣,犹入贺何为?公子成父曰:臣闻之,天子藏于四海之内,诸侯藏于境内,大夫藏于其家,士庶人藏于箧椟。非其所藏者必有天灾,必有人患。今幸无人患,乃有天灾,不亦善乎!文侯喟然叹曰:善!

(节选自《说苑·反质》)

1.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魏文侯御[A]廪灾[B]文侯素服[C]辟正殿[D]五日[E]群臣皆素服[F]而吊[G]公子成父[H]独不吊。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适,往、至,与《孔雀东南飞》中“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的“适”意思不同。
B.豫,通“预”,预先,事先,与《伶官传序》中“逸豫可以亡身”的“豫”意思相同。
C.贼,祸害,“遗我贼”即给我留下祸害,与“盗贼”“窃贼”中的“贼”意思不同。
D.复辟,指失位的君主复位,后来也可指恢复帝制,如“袁世凯复辟”“张勋复辟”等。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太子故意偷换概念,将经侯所问的“宝”“器”理解为美德和人才,显示出对国家实力的不同理解和追求,让经侯无地自容,甚至因此羞愧而死。
B.晋平公打造了一辆超级赛车,装饰极尽奢华,号称耗费千金,此举招致田差批评,他认为人各有职分,国君应以治国为务,不能为其他事浪费精力。
C.藏宝库发生火灾,魏文侯穿上白衣并避离正殿以示自我贬责,群臣也穿着白衣前来慰问,可是公子成父却前来向他表示祝贺,这让魏文侯很不高兴。
D.三则故事都紧扣“反质”这个话题,意思是说,治国要回到本质,防止过分讲究排场,力戒奢侈淫靡,这与《谏太宗十思疏》“戒奢以俭”的主张一致。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所问者,非是之谓也,乃问其器而已。
(2)平公作色大怒,问田差:“尔三过而不一顾,何为也?”
5.田差劝谏晋平公和公子成父劝谏魏文侯的方法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回答。
7日内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信阳市名校/河南省6月高考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苏辙,字子由,年十九,与兄轼同登进士科,又同制举,曰:“近岁以来,宫中贵姬至以千数,歌舞饮酒,优笑无度,坐朝不闻咨谟,便殿无所顾问。国家内有养士、养兵之费,外有契丹、西夏之奉,臣恐陛下以此得谤,而民心不归也。”策入,辙自谓必见黜。考官胡宿以为不逊,请黜之。仁宗曰:“以直言召人,而以直言弃之,天下其谓我何?”宰相不得已,置之下等。会张方平知陈州,为教授。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吕惠卿始谄事王安石,倡行虐政以害天下。及势钧力敌,则倾陷安石,甚于仇雠,世尤恶之。至是,自知不免,乞宫观以避贬窜。辙具疏其奸,以散官安置建州。朝廷议回河故道,辙为公著言:“河决而北,自先帝不能回。今不因其旧而修其未至,乃欲取而回之,其为力也难,而为责也重,是谓智勇势力过先帝也。”公著悟,竟未能用。进户部侍郎。六年,熙河奏:“夏人十万骑压通远军境,挑掘所争崖巉,杀人三日而退。乞因其退,急移近里堡砦于界,乘利而往,不须复守诚信。”下大臣会议。辙奏曰:“夏兵十万压熙河境上,不于他处,专于所争处杀人、掘崖巉,此意可见,此非西人之罪,皆朝廷不直之。熙河辄敢生事,不守诚信,臣欲诘责帅臣耳。”崇宁中,蔡京当国,又降朝请大夫,居许州。筑室于许号颍滨遭老自作传万余言不复与人相见。政和二年,卒,年七十四。淳熙中,文定。辙性沉静简洁,为文汪洋澹泊,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其高处殆与兄轼相迫。独其齿爵皆优于兄,意者造物之所赋与,亦有乘除于其间哉!

(节选自《宋史·苏辙传》)

材料二:

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节选自苏洵《名二子说》)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筑室A于许B号颍滨C遗老D自作传E万余言F不复G与人H相见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策,指策问,此处用作动词,与《杂说(四)》中“执策而临之”的“策”意思不同。
B.辟,指征召、召见,与《孟子·齐桓晋文之事》中“放辟邪侈”的“辟”意思不同。
C.故,指缘故、原因,与司马迁《鸿门宴》中“君安与项伯有故”的“故”意思相同。
D.谥,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如苏辙谥“文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辙冒着被黜落的风险,在策问试卷中批评皇帝耽于享乐,荒废朝政,指出国内外面临的困难,提醒皇帝及时止谤,以顺应民心。
B.吕惠卿始谄媚后陷害王安石,行为卑劣,激起众怒,为了逃避贬官流放而请求宫观,苏辙上疏揭露其奸恶,使其以散官安置建州。
C.西夏军队撤退后,熙河上奏请求趁机移动堡砦,不必再守诚信,苏辙认为西夏人的做法表明了朝廷不直、熙河失信,应责问帅臣。
D.苏洵认为,车辙不能分享车之功却能免去车翻马死之祸,善处祸福之间,故以“辙”为苏辙命名。事实上,苏辙的名气和地位比苏轼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仁宗曰:“以直言召人,而以直言弃之,天下其谓我何?”
(2)为文汪洋澹泊,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其高处殆与兄轼相迫。
5.关于“回河故道”的议论,苏辙持何种意见?结果如何?
7日内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部分学校/安徽省金榜教育阶段性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报刘一丈书

[明]宗臣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

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且今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袖金以私之。即门者持刺入,而主人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也。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倦,客请明日来。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门者怒曰:为谁?则曰:昨日之客来。则又怒曰: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又立向所立厩中。幸主者出,南面召见。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请;然后命吏纳之。则又再拜,起则五六揖始出。大喜奔出,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相公又稍稍语人曰:某也贤!某也贤!闻者亦心许交赞之。

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闲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斯则仆之褊衷,以此长不见怡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惟有命,吾惟守分而已。长者闻之,得无厌其为迂乎?

乡园多,不能不动客子之愁。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天之与先生者甚厚,亡论长者不欲轻弃之,即天意亦不欲长者之轻弃之也,幸宁心哉!

【注】①作者生活的时代,是严嵩父子掌权时期。他们权倾朝野,陷害忠良,许多士大夫在其淫威下丧失了廉耻气节,纷纷投入其门下。面对这种情况,作者借写给他父亲的朋友刘一丈的回信而批判当时的政坛风气。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数千里A外B得C长者D时赐E一书F以慰G长想H即亦I甚幸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去,指离开,与《苏武传》“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中的“去”词义不相同。
B.南面,指面向南,古代以坐北向南为尊位;与现在意指“南边”意思不一样。
C.固,指坚决、坚持,与《兰亭集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中的“固”词义相同。
D.故,指变故,与《孔雀东南飞》“大人故嫌迟”中的“故”词义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臣在文章开头向刘一丈表达了感谢之情;在结尾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刘一丈怀才不遇的同情,同时希望他安心等待时机。
B.刘一丈在信中教导宗臣要“上下相孚,才德称位”,宗臣表示自己在“才德称位”方面做得可以,但在“上下相孚”方面有所欠缺。
C.第三段举例说明如今官场上的“上下相孚”是靠行贿受贿维持着表面的和谐,地位低的人对守门人也要巴结逢迎,宗臣对此不齿。
D.宗臣描述了自己面对权贵人家的表现:只在过节时投一个名帖,平时不去,即使经过也飞快地跑过去。并表示自己只是在坚守本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
(2)长者闻之,得无厌其为迂乎?
5.客“且虚言状”的目的是什么?
7日内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轼见安石赞神宗以独断专任,因试进士发策,以晋武平吴以独断而克,苻坚伐晋以独断而亡,齐桓专任管仲而霸,燕哙专任子之而败,事同而功异为问。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穷治无所得,轼遂请外,通判杭州。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之,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选自《宋史·苏轼传》,有删改)

材料二:

何武所至无赫赫名去而人思之此之谓遗爱。夫君子循理而动,理穷而止,应物而作,物去而复,夫何赫赫名之有哉!东海徐君猷,以朝散郎为黄州,未尝怒也,而民不犯,未尝也,而吏不欺,终日无事,啸咏而已。每岁之春,与眉阳子瞻游于安国寺,饮酒竹间亭,撷亭下之茶,烹而食之。公既去郡,寺僧继连请名。子瞻名之曰遗爱

(选自苏轼《遗爱亭记》,有删改)

[注]①安石:王安石,曾任宰相,主张变法。②正朔:这里指年号。③何武:西汉名臣,被王莽诬陷而自杀。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何武A所至B无C赫赫D名E去F而人思之G此之H谓遗爱。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熙宁,北宋宋神宗的年号,包括宋神宗在内的很多皇帝不止使用一个年号。
B.“吾谁与守”与“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两句都是宾语前置句。
C.“轼庐于其上”与“饮酒于竹间亭”(材料二)两句中的“于”词义相同。
D.“未尝察也”与“察臣孝廉”(《陈情表》)两句中的“察”词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看到王安石辅助宋神宗时以独断专行处理事务,就在考试进士策问时出题,直接指责王安石,被触怒的王安石让御史审查苏轼的过失。
B.苏轼在新法令纷纷颁布之时,常常设法使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苏轼在密州知州任上,反对司农寺对不立即实行手实法的以违反诏令论罪。
C.在苏轼任徐州知州时,黄河在曹村决口,水患危及徐州城。苏轼住在堤上,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徐州城。
D.苏轼被贬黄州,担任团练副使之职,他在东坡建造房屋,自称“东坡居士”。徐君猷任黄州知州时,每年春天与苏轼一起游览安国寺。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
(2)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5.材料二中说“夫君子……夫何赫赫名之有哉”。苏轼一生为官不重自身名利,而重利于百姓,请根据材料一简要说明。
7日内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市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节选自苏轼《留侯论》)

材料二: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出一编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之,常习诵读之。

(摘编自《史记·留侯世家》)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秦皇帝大怒A大索B天下C求D贼E甚急F为张良G故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卒然,突然之意。卒,通“猝”。卒,还有死亡的意思。在古代,大夫死曰“卒”,
B.方,文中意为“正”,与“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的“方”意思不同。
C.里所,文中指“老父”居住之地。文中的“所”字与成语“死得其所”的“所”意思相同。
D.异,意动用法,意为“认为……奇异”,文中用法与“渔人甚异之”的“异”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认为豪杰能忍人之所不能忍,遭受无缘故的侮辱也不随意发怒,这是因为豪杰心中有远大的志向。
B.张良受书一事很奇怪,世人不察而解释为“鬼物”,苏轼认为世人的解释很荒谬,并不可信。
C.张良才华盖世,没有学伊尹、太公之谋,而是学荆轲、聂政之计,圯上之老人对此很赞赏。
D.两则材料都谈及了张良所经历的部分事件,但侧重点不同,这与二者的文体特征有较大关系。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2)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5.材料一选取了材料二中的哪些史实来作为论据?请简要概括。
7日内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吾过,且旌善人。

(节选自《左传·僖公》)

材料二:

晋文公反国,酌士大夫酒,召咎犯而将之,召艾陵而相之,授田百万。介子推无爵,齿而就位。觞三行,介子推奉觞而起,曰:有龙矫矫,将失其所;有蛇从之,周流天下。龙既入深渊,得其安所;蛇脂尽干,独不得甘雨。此何谓也?文公曰:嘻!是寡人之过也。吾为子爵与,待旦之朝也。吾为子田与,河东阳之间。介子推曰:推闻君子之道,而得位,道士不居也;争而得财,廉士不受也。文公曰:使我得反国者,子也,吾将以成子之名。介子推曰:推闻君子之道,为人子而不能承其父者,则不敢当其后;为人臣而不见察于其君者,则不敢立于其朝。然推亦无索于天下矣。遂去而之介山之上。文公使人裘之不得为之辟寝三月号呼期年。诗曰:逝将去汝,彼乐郊,谁之永号。此之谓也。文公待之不肯出,求之不能得,以谓焚其山宜出,及焚其山,遂不出而焚死。

(节选自《新序·节士》)

【注】介之推,又称介子推,春秋时期晋国贵族。晋骊姬之乱,公子重耳(即后来复国后的晋文公)出逃,介之推同咎犯等人追随重耳一同在外流亡19年。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文公使人A求之B不得C为之D辟寝E三月F号G呼期年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字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志,文中指记录,与《桃花源记》中“便扶向路,处处志之”的“志”意思相同。
B.尤,文中指过失,与《离骚》中“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的“尤”意思不同。
C.谒,文中指请求,与《送东阳马生序》“生以乡人子谒余”中的“谒”意思不同。
D.适,文中指前往,与《石钟山记》“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中的“适”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中介之推认为,如果自己主动请求晋文公的赏赐,就和那些贪天之功的人的做法一样错误,甚至比前者的错误更大。
B.《左传》中晋文公得知介之推隐居,试图寻找但未能如愿,就把绵上作了介之推的封地,以此来警戒自己,彰显介之推的善行。
C.《新序》中介子推利用晋文公设酒宴款待群臣的机会,用龙蛇不同的境遇暗指晋文公与自己,表达了对晋文公不封赏自己的不满。
D.两则材料都写到介之推隐居山中,只是结局不同,《左传》写他和母亲隐居后老死于山中,《新序》的记载是他拒不出山被火烧死。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2)使我得反国者,子也,吾将以成子之名。
5.两则材料所载介之推隐居的原因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7日内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省际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上智之人,自无所染,但中智之人无恒,从教而变,况太子师保,古难其选。成王幼小,周、召为保傅,左右皆贤,日闻雅训,足以长仁益德,使为圣君。秦之胡亥,用赵高作傅,教以刑法,及其嗣位,诛功臣,杀宗族,酷暴不已,旋踵而亡。故知人之善恶,由近习。朕今为太子、诸王精选师傅,令其式瞻礼度,有所裨益。公等可访正直忠信者,各举三两人。”

贞观十一年,以礼部尚书王珪兼为魏王师傅。太宗谓尚书左仆射房玄龄曰:“古来帝子,生于深宫,及其成人,无不骄逸,是以倾覆相踵,少能自。我今严教子弟,欲皆得安全。王珪,我久驱使,甚知刚直,志存忠孝,选为子师。卿宜语王:每对王珪,如见我面,宜加尊敬,不得懈怠。”珪亦以师道自处,时议善之也。

贞观十七年,太宗谓司徒长孙无忌曰三师以德道人者也若师体卑太子无所取则。于是诏令太子接三师仪注:太子出殿门迎,先拜三师,三师答拜,每门让三师;三师坐,太子乃坐;与三师书,前名惶恐,后名惶恐再拜。

(节选自《贞观政要》)

材料二:

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能身死名流于来世。非有勇断,孰能行之?楚伐陈,陈西门焚,因使其降民修之。孔子过之,不轼。子路曰:“礼,过三人则下车,过二人则轼。今陈修门者人数众矣,夫子何为不轼?”孔子曰:“丘闻之,国亡而不知,不智;知而不争,不忠;忠而不死,不廉。今陈修门者,不能行一于此,丘故不为轼也。”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太宗谓司徒A长孙无忌曰B三师以德C道人者也D若师E体卑F太子无G所取则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诚,确实、的确,与《谏太宗十思疏》“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中的“诚”意思不同。
B.济,救助、救济,与《烛之武退秦师》“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济”意思不同。
C.撰,编纂,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异乎三子者之撰”中的“撰”意思相同。
D.故,所以,与《答司马谏议书》“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中的“故”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认为周成王能成为圣明的君主,而秦二世胡亥只能走向亡国之路,成败的关键在于身边是否有个好老师。
B.唐太宗为保全儿子们,精心挑选了正直忠信的王珪当他们的老师;王珪果然不负圣望,受到时人的称赞。
C.唐太宗为了让太子有学习的榜样,下令编纂了太子接待三师的礼仪制度,在迎接、行坐、写信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
D.材料二认为,能够做到勇敢果断、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坚守气节和伦理的人,才能在死后流芳百世。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左右皆贤,日闻雅训,足以长仁益德,使为圣君。
(2)楚伐陈,陈西门焚,因使其降民修之。
5.“礼”是儒家提倡的道德准则之一,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唐太宗和孔子是如何遵“礼”而行的。
7日内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勔,苏州人。父冲,狡狯有智数。始,蔡京居钱塘,欲建僧寺阁,会费钜万,僧言必欲集此缘,非朱冲不可。京以属郡守,郡守呼冲见京,京语故,冲愿独任。居数日,请京诣寺度地,至则大木数千章积庭下,京大惊,阴器其能。

徽宗颇垂意花石,京讽勔语其父,密取浙中珍异以进。初致黄杨三本,帝嘉之。后岁岁增加。至政和中始极盛,舳舻相衔于淮、汴,号“花石纲”,置应奉局于苏,指取内帑如囊中物,每取以数十百万计,勔擢至防御使,东南部刺史、郡守多出其门。徐铸、应安道、王仲闳等济其恶,竭县官经常以为奉。士民家一石一木稍堪玩,即领健卒直入其家,用黄封表识,未即取,使护视之,微不谨,即被以大不恭罪。民预是役者,中家悉破产,或鬻卖子女以供其须。尝得太湖石,高四丈,载以巨舰,役夫数千人,所经州县,有拆水门、桥梁,凿城垣以过者。帝亦病其扰乃禁用粮纲船戒伐冢藏毁室庐毋得加黄封帕蒙人园囿花石,凡十余事。听勔与蔡攸等六人入贡,余进奉悉罢。

既而勔甚,所居直苏市中孙老桥,忽称诏,凡桥东西四至壤地室庐悉买赐予己,合数百家,期五日尽徙,郡吏逼逐,民嗟哭于路。遂建神霄殿,奉青华帝君像其中,监司、都邑吏朔望皆拜庭下。主赵霖建三十六浦闸,兴必不可成之功。天方大寒,役死者相枕藉,霖益加苛虐,吴、越不胜其苦。方腊起,以诛勔为名。童贯出师,承上旨尽罢去花木进奉,帝又黜勔父子弟侄在职者,民大悦。然寇平,勔复得志,声焰熏灼。一门尽为显官,驺仆亦至金紫,天下为之扼腕。

靖康之难,钦宗用御史言,放归田里,凡由勔得官者皆罢。籍其赀财,田至三十万亩。言者不已,羁之衡州,徙韶州、循州,遣使即所至斩之。

【《宋史·朱勔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亦病/其扰乃禁/用粮纲船/戒伐冢/藏毁室庐/毋得加黄封帕蒙人园囿花石
B.帝亦病其扰/乃禁用粮纲船/戒伐冢藏/毁室庐/毋得加黄封帕蒙人园囿花石
C.帝亦病其扰/乃禁用粮纲船/戒伐冢/藏毁室庐/毋得加黄封帕蒙人园囿花石
D.帝亦病/其扰乃禁/用粮纲船/戒伐冢藏/毁室庐/毋得加黄封帕蒙人园囿花石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终必不蒙察:你             藉寇兵而盗粮:给予,送给
六国破灭,非不利:武器             王者不众庶:拒绝
B.而议事不合:经常             是以太山不土壤:推辞,拒绝
燕赵处秦革灭尽之际:几乎             此言之:正确
C.暴秦之欲无:满足             到今:施加
祸焉:招致             乎技矣:超过
D.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接着             地势:随着
牛羊何焉:选择             于败丛草处:墙垣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朱勔的父亲朱冲因为修建佛寺结识了蔡京,后因向喜欢花石的徽宗皇帝进献珍异而获得表扬。
B.朱勔帮徽宗皇帝搜刮花石,当地很多官员都出自他的门下。徐铸、应安道等人痛恨他的所作所为,对其恶行进行了坚决抵制。
C.“花石纲”给天下带来祸患之后,徽宗皇帝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只接受朱勔、蔡攸的入贡,罢停了其余的供奉。
D.方腊起兵被平定后,朱勔很快就恢复了之前的权势,门下之人又都做了高官,天下人对此叹息不已。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合数百家,期五日尽徙,郡吏逼逐,民嗟哭于路。
(2)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
5.第六单元课文《促织》中说“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文中有哪些事情也可以说明这一道理?
7日内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霍光,字子孟,骠骑将军去病弟也。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亲信。是时上年老,宠姬钩弋赵倢伃有男,上心欲以为嗣,命大臣辅之。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上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受遗诏辅少主,帝年八岁,政事一决于光。

光为人沉静详审,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初辅幼主,政自己出。殿中尝有怪,一夜群臣相惊,光召尚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郎按剑曰:“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光甚谊之。明日,诏增此郎秩二等。众庶莫不光。

光与左将军上官桀结婚相亲,光长女为桀子安妻,桀因帝姊鄂邑盖主内安女后宫为倢伃,数月立为皇后。自先帝时,桀已为九卿,位在光右。及父子并为将军,有椒房中宫之重,皇后亲安女,光乃其外祖,而顾专制朝事,由是与光争权。

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怀怨望。于是盖主、上官桀、安及桑弘羊皆与燕王旦通谋,诈令人为燕王上书,言光出都肄羽林,道上称跸,太官先置;又擅调益莫府校尉;光专权自恣,疑有非常,臣旦愿归符玺,入宿卫,察奸臣变。候司光出沐日奏之。书奏,帝不肯下。

明旦,光闻之,止画室中不入。上问:“大将军安在?”左将军桀对曰:“以燕王告其罪,故不敢入。”有诏召大将军。光入,免冠顿首谢,上曰:“将军冠。朕知是书诈也,将军亡罪。”光曰:“陛下何以知之?”上曰:“将军之广明,都郎属耳。调校尉以来未能十日,燕王何以得知之?且将军为非,不须校尉。”是时帝年十四,尚书左右皆惊,而上书者果亡,捕之甚急。桀等惧,白上:“小事不足遂。”上不听。

后桀党与有谮光者,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自是桀等不敢复言。昭帝既冠,遂委任光,迄十三年,百姓充实,四夷宾服。

(节选自《后汉书·霍光金日磾传》)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涂黑。
大将军A忠B臣C先帝D所属E以辅朕F身G敢有毁H者I坐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字以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结婚,本文里是古今异义,意思是结为姻亲关系,与《鸿门宴》中刘邦与项伯“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近似。
B.见,作助词,表示被动,相当于“被”。“甚见亲信”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百姓之不见保”中的“见”用法相同。
C.“众庶莫不多光”,“多”可译为赞许,与《烛之武退秦师》中“邻之厚,君之薄也”中的“厚”“薄”都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D.既冠,冠读四声,是加冠成年的意思,既冠,意为成年之后。古代男子二十岁成年,举行加冠礼,表示可以从政了。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解释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霍光为人沉静稳重,每次进宫,都有固定不变的礼节,即便有郎仆射偷偷窥伺他,他也不会因此失掉君臣礼仪。
B.有一次殿上闹鬼,夜里群臣都很惊恐,霍光召见尚符玺郎,准备收回玉玺,但是尚符玺郎宁死不屈,霍光反而因此嘉奖了他。
C.霍光将长女嫁给了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上官桀通过打通皇帝的姐姐鄂邑盖主的关系,使上官安的女儿、霍光的外孙女成为皇后。
D.盖主、上官桀、上官安及桑弘羊皆与燕王刘旦勾结,污蔑霍光有僭越之罪,并且擅自增加幕府的士兵,准备图谋不轨。
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上曰:“将军冠。朕知是书诈也,将军亡罪。”
(2)是时帝年十四,尚书左右皆惊,而上书者果亡,捕之甚急。
5.在信息时代,我们往往面对海量的信息,如何去伪存真,做好信息传播的辨析是一门必修课,本文中,汉昭帝是怎样辨别出燕王刘旦奏疏的虚假的,请简要分析。
7日内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裋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稻,妻子固请种税,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税。郡遣督邮至,县吏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贵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要之。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少年来好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元嘉四年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节选自《宋书·陶潜传》)

材料二:

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故加搜求,粗为区目。

(节选自萧统《陶渊明集序》)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五六月A中B北窗C下D卧E遇凉风F暂至G自谓H是羲皇上人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况,比,与《庖丁解牛》“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中“况”的意思不同。
B.白,禀告,陈述,与《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中“白”的意思相同。
C.致,招请,与《兰亭集序》“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中“致”的意思不同。
D.适,享有,与苏轼《赤壁赋》“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中“适”的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少年时心怀高尚的情趣,曾经创作《五柳先生传》,描写了他的生存境况,表达人生态度和志向追求。
B.因为陶渊明的曾祖在晋朝担任大司马,陶渊明对官场黑暗了解颇多,所以他拒绝接受江州刺史王弘的邀请。
C.陶渊明在担任彭泽令时,因不愿意为了五斗米的俸禄而向权贵低头,遂归隐田园,并创作了《归去来兮辞》。
D.陶渊明在日常生活中追求自然真率,曾通过抚弄无弦琴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也体现他对世俗礼节的超然。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2)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5.材料二中萧统称“尚想其德”,结合材料一分析陶渊明的“德”表现在哪些方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