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8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乡村体验

祝勇

(1)秋天的第一阵风把我刮到山里,说不清为什么,也许是生命里的一次约定。

(2)小站很小,小得无法在记忆里为它安顿一个位置,如同它无法在地图上占据一个位置一样。简陋的站牌上用粗黑的姚体写着一个什么地名,什么“庄”或者什么“店”的,反正都一样,我去过许多后来想不起名字的小地方,太普通了,也就不必去想什么特色。

(3)火车一阵风一样地旋过去了,丢下几个人,在站台上,呆呆地相互望望,就挑篮担担,各走各的路了。

(4)向卖茶叶蛋的老太太问了路,就向着没有人的地方行去了。

(5)是想出长城了,想循着长城,到塞外去看看,看看秦始皇以前的中国。

(6)那是我本来的念头,这种念头支撑着我,从乡野的艰苦旅行中咂摸出快乐。那至少是十年以前了,那时的心气儿,今天怕是难有了。

(7)塞外的草原像无边的海水,我的梦裹不住它。

(8)都市生活就像冲了好多遍的茶水一样越来越没滋味了。有文化的人总是喜欢到荒蛮的地方去,比如青藏高原,或者西北大漠,那里一定藏着什么,我说不清楚。可是我一样地,为着一个小小的奇想,就义无反顾地远行。农耕民族的历史之外,游牧民族的烈马与苍鹰让我感动。我无力抵达那很远的地方,只想略微感受一下长城是怎样将两种社会生态环境切割开的。

(9)通火车的地方还算不上荒蛮,我觉着不过瘾,就坐着马车向更远僻的地方去了。

(10)山里的风十分粗粝,像砂纸,把秋日阳光打磨得如青铜般明亮。我被吹得满嘴沙土,心情却一直明快鲜丽如晾衣绳上农妇们新洗的衣裳。我就在秋日的山风里一路走下去,落脚点由县里、乡里的招待所向农家转移。端来磕掉了釉的脸盆涮一把毛巾,水的浑浊足以映出我疲惫的容颜。

(11)城里的姑娘们执迷于各式各样的超短裙的时候,山里已是秋凉沁入了。昨天疲累已极的我在夕阳衔山的时候就昏昏睡去,在一家农户的西厢房和衣而卧,身上压着沉重的棉被,夜半醒来,依然浑身瑟缩。跑到野地里浇一泡尿,树丛间的月亮更透露出无限寒意。第二天清晨洗脸刷牙时,井水的冰寒深深地扎入我的骨髓。

(12)我怀抱着回归自然回归历史的非分之想,曾经希望乡村静好如东晋的桃源。我是在大城市的柏油马路上生长起来的禾苗,注定缺少有营养的肥料。乡村,是我的梦栖息的地方。我曾无数次地痴迷于陶潜与王维的世界,冥想沈从文的卷册里,丽水无踪,青山有痕;帕斯捷尔纳克的别列捷尔金诺村宁谧如十九世纪的俄罗斯风景画,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少年记忆里,中南半岛的水田如繁星般闪烁。可是经济发展的乡镇里,毫无特色毫无生气的红砖房取代了陈年老屋,喧嚷的集贸市场挤占了宁幽的乡路。人们只有到荒僻的远方去寻找与历史接壤的边界了。

(13)我以为我忍受不了荒村的苦寂。住上个三五日许是可以,住上三五年就吃不消了。别的不说,昨夜盖过的油污污的、散发着恶味的破旧棉被,想想就要呕吐。在陕北的崇山峻岭间,看到一个村头立着“路遥故里”四个字的石碑,一股凄凉况味便逼上心头,眼里就要滚出泪来,心里猜想着,一介寒儒,从贫穷的大山里走出来,浸透着人生多少苍凉啊。后来我才知道,穷乡僻壤里同世界上其他地界一样,生命之乐与生命之苦同时存在,路遥的书里写了,贾平凹的书里写了,莫言的书里写了。它看上去没有什么深奥的道理,可实实在在获得这种感受,并不是件轻易的事情。多年以后,我驱车在秦地的夜色里飞驰,经过一个荒远的小村时,一个明亮的戏台从我的车窗边飞速掠过,台上红装素裹,台下人头攒动,是秦腔!无边的清夜里,村人的幸福,于瞬间刺透我的全身。

(14)农家主人和他的媳妇蹲在远处说笑,洗漱之后便收拾好行囊,告别了他们,独自循着窄窄的土路行走,时而有手扶拖拉机从我身边卷尘而过。不远处有涓涓细流,绕过颗颗巨大的卵石蜿蜒而行,水声清冽,一如鸟鸣。

(15)终于看见青灰色的长城了。从嘉峪关延伸而来。被奇峭的山峰擎举到天空,被岁月锈蚀着,剥落着,如一堆破碎的古代铠甲。长城下面就是村人的篱墙,有的人家就用长城的砖做自家院墙,头顶上,东方老墙里,岁月已经死去,时间已结成蛛网;而长城下的鸡犬人家,却呈现出生命里最普通最鲜活的原色。

(16)穷困说明不了什么,我已经喜欢上这种沾染了人类体温的乡野情趣了,远远超过大一统的现代化农场。当山风再一次撩起我的发梢的时候,我一下子参透了为什么有学问的人都要到远离喧嚣的土地上去了。你想,风是从空气稠密的地方流向稀疏的地方,人也一样,要从拥挤的地方流向疏朗的地方,我所说的拥挤不是空间的拥挤,而是心灵的拥挤。一位作家说过:“就像在夜空下追逐身边的萤火虫是一种美,在霓虹灯的光影里思念消失的萤火虫更是一种美。”萤火虫带着许多纯净鲜亮的感受逝去了。我以为垒起东方老墙的石头该是不朽的,可是它们还是把许多激越坚忍、深邃久远的东西埋在自己的瓦砾堆里。都市里日益扩大的水门汀地面使人类变得“无根”了,人性里的美感,成了失去水分的木乃伊。原来,文明与荒蛮、进步与落后的划分,并不简单得像我们原先想象的那样;追寻乡村,也并不显示着复古或者倒退,我相信人类是沿着一个环形的轨迹螺旋上升的,后工业化的当代文明里,人类到达了离自己的鲜活的心灵最远的一个点,以后,就要回归得越来越近了。

(17)秦始皇盖了一座大墙,想笼住自己的一片土地,一片乡村。这位傻哥们,哪里知道守卫乡村,单靠长城是没用的,它即便挡得住强悍的匈奴人,也挡不住时间恒久的进攻。

(18)那个秋天,在体验了乡村之后,在乡村的尽头,我站立在只剩了半边的烽火台上,纵目长城北。尽管那里离内蒙古草原还远,可它,就是理论上的塞外了。那里没有乡村,那里有游牧民族的铁骑与猎鹰,那里有着与我们自己的祖先同样可敬的精神历史,它使乡村的历史轮廓分明了,秦始皇的长城,第一次赋予乡村一种值得保护的价值。草原终究不曾把乡村湮没;是大片圈占又大片闲置的开发区,一天胜似一天地侵犯着这份远古遗留下来的遗产。

(19)黄昏前锃亮的光线在广阔的原野上移动着,回首时,乡村片刻间在我的潮湿的眼里,模糊了。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十二日

1.分析第(7)段在全文中有何表达作用。
2.分析第(10)段中的画线句有何表达效果。
3.第(13)段中作者对“路遥故里”的记述,有何表达作用。
4.祝勇的散文追求一种“心灵现场”,“为展现人们的灵魂现实服务”。试结合本文主旨加以评析。
2024-01-25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甲】过淮阴县,题韩信庙·其一

【宋】杨万里

来时月黑过淮阴,归路天花舞故城。

一剑光寒千古泪,三家市出万人英。

少年跨下安无忤?老父圯边愕不平。

人物若非观岁暮,淮阴何必减文成(1)

【乙】过淮阴县,题韩信庙·其二

【宋】杨万里

鸿沟祗道万夫雄,云梦何销武士功?

九死不分天下鼎,一生还负室前钟。

古来犬毙愁无盖,此后禽空悔作弓。

兵火荒余非旧庙,三间破屋两株松。

【注释】(1)文成:指张良,张良谥号文成。

1.出版社准备编辑一本古籍,可同时收录两首作品的一项是(     
A.《白石道人古体诗选》B.《诚斋先生近体诗选》
C.《石湖居士近体诗选》D.《淮海居士古体诗选》
2.下列关于两首作品理解的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途经淮阴县的时令应为仲秋时节。
B.甲诗以张良纳履事反衬韩信胯下之辱。
C.作者对于韩信的总体评价远低于张良。
D.乙诗认为韩信之死利于统一罪有应得。
3.鉴赏乙诗尾联在全诗中的表达作用。

3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以下对这两首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古体诗B.每首诗都有三个韵脚C.乐府诗D.边塞诗
2.以下对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首诗中起句即从笛声落笔,“飞”字用通感手法,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
B.第一首诗中“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以主观写客观。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
C.第二首诗前二句写的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开篇造成一种雄浑悲壮的气氛。
D.第二首诗虚实相生,搭配和谐,共同营构出一种美妙阔远的意境。诗中的思乡之情含蓄隽永,委婉深沉。
3.分析这两首诗画线句对闻笛的描写有何相同之处。
2023-06-19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交通大学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祝福》中的柳妈是个“双面人”,她是“善女人”,却又作恶多端,更害死了祥林嫂。
B.《哈姆莱特》中的奥菲利娅是个“双面人”她装作对哈姆莱特一往情深,实则是帮凶。
C.《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是个“双面人”,他欺软怕硬,性急暴躁,又胆怯软弱。
D.《雷雨》中的周萍是个“双面人”,他对父亲周朴园俯首帖耳,对鲁大海却凶狠残暴。
2023-01-04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大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
名校

5 .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风雪”具有多重含义,但是不包括以下的一项是(     

A.风雪指自然环境,即小说中“朔风”“大雪”的天气。
B.风雪指社会环境,即高太尉等人对林冲如同“风雪”般的压迫。
C.风雪指心理环境,即林冲在心底卷起“风雪”与过去的自己诀别。
D.风雪指历史环境,即封建礼教对林冲的影响如同“风雪”般巨大。

6 . 关于《祝福》结尾处环境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渲染鲁镇祝福时热闹祥和的气氛。
B.与祥林嫂悲惨死去场景形成对比。
C.增添故事的悲剧色彩,深化主题。
D.烘托“我”内心解脱与释然之情。
2022-12-29更新 | 214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大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7 . 关于《雷雨》中周朴园形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朴园处事严厉、果决、专断,是周家的一家之主。
B.周朴园冷酷无情、利己、自私,是个典型的资本家。
C.周朴园对鲁侍萍三十年的追忆,是跨越阶级的真爱。
D.周朴园对鲁侍萍怀念,是他身上留存不多的人性温情。
2022-12-29更新 | 212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大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讼

[宋]陆游

年少宁知道废兴,搏风变化羡鲲鹏。

贪求但欲攀分寸,痛定方惭乞斗升。

灵府已能澄似水,俗绿更觉薄于僧。

挂冠且喜身萧散,二顷(1)宁须退可凭。

[乙]

和范待制秋兴

[宋]陆游

山泽沉冥气尚豪,鬓丝未遽叹萧骚。

已忘海运鲲鹏化,那计风微燕雀高。

万里客魂迷楚峡,五更归梦隔胥涛(2)

故知有酒当勤醉,自古宁闻死可逃?


[注释](1)二顷:即二顷田,指供温饱的田产,或用作归隐之词。(2)胥涛:传说伍子胥为吴王所杀,尸投浙江,成为涛神。后人因称浙江潮为“胥涛”。亦泛指汹涌的波涛。
1.出版社准备编辑一本古籍,可同时收录两首作品的一项是(     
A.《南宋古体诗选》B.《放翁诗话》
C.《放翁词编年笺注》D.《宋人律诗精华》
2.下列关于两首作品写作特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咏怀与怀古结合B.寄情于写景之中
C.怨诽而不失忠厚D.直陈和比兴兼用
3.甲、乙二诗均化用了鲲鹏的典故,其表达作用有何不同。
9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青阳度

南朝·佚名

青荷盖绿水,芙蓉发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生同心莲。

折荷有赠

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罦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1.这两首作品,在体裁上都属于____体诗。
2.对“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对偶B.双关C.白描D.夸张
3.两首作品都写到了“荷花”,但写作用意略有不同,请结合诗歌原文进行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湖(节选)

宁肯

(1)他们蹲在草地上开始用餐,举杯,吵吵嚷嚷。风很大,吉普车停在一旁,两侧的车门都敞开着,听得见风穿车而过的呜呜的响声。他们吵吵嚷嚷。而远处,越过他们模糊的头顶,牛羊星罗棋布,还可以看见一两枚牧人的灰白帐篷。骑在马上的人站在荒寂的地平线上,像张幻影,一动不动,朝这边眺望。然后,就看见了那片蔚蓝的水城。很难想象,在西藏宁静到极点的崇山峻岭中,还隐藏着这样一个遥远童话世界。

(2)现在,阳光远离我们落在湖上。湖水明媚,光滑,我们却掉进苍穹巨大而混乱的阴影里,整个湖盆草原都是这样。这里气候多变,天空布着阴云,呈现出一派莫测高深景象,弄得草原苍绿、深邃,有如大片夜色,一直伸展到湖边才豁然开朗,打开一个蓝色透明世界。这湖光山色,纵非天上,已殊人间。他们高高举起酒杯,杯影与湖光重合,还有刀叉声。

(3)他们都快活而且油腻地笑起来。司机却笑得勉强,他是个军人,酒量很大,表情坚定,不时瞥一眼空荡荡的吉普车,并且每次都把目光停留在我身上,我靠着吉普车不停地抽烟。

(4)我决心已定,就是说我要不顾一切独自去湖边。不错,一“路”上车颠簸得太凶沿着驮盐牦牛踩出的“路”开到这里,再也无法靠近湖边。下车步行呢?一是时间紧,当日还得返回,二是没这个必要。对了,没这个必要。这就是他们反对我的全部理由。如果大家伙儿把各自的满足与怯懦收集在一起,力量当然也貌似强大,再无动于衷的人也会感到孤单无助。这时候就特别需要酒量。好吧,把给我满上的那杯酒,我始终没过去喝的那一杯抓起来,干了!

(5)扔下杯子,我径直朝湖边走去了。我知道他们都吃惊地盯着我的后背。我的背部感到了他们还没来得及商量的目光。我走得很快,有点儿像跑。后来竟真的跑起来。不管怎样,我应该快去快回,别叫他们过于难堪,尤其是别让司机,那个挺不错的军人太为难了。我多少有点紧张,但主要还是兴奋。一坨坨刺猬状的玛札草或者叫别的什么草在我脚下咔咔作响,偶尔还能看见一朵暗红色的达玛花,开得并不鲜艳,但在此地也称得上鲜艳了,真像俗话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你不用经意看她就会从老远的草丛里跳进你的眼睛,你还以为发现了一颗红宝石。活佛花开得就普遍了,随处都能看见那一顶顶钻出草头儿的黄帽子。至于点地梅、满天星,那已不是我现在的心情能留意到的了。那得细品,平心静气,屏住呼吸,才能联想到诸如星空、银河,或者童年摇篮曲什么的。总之那属于沉思默想,或半睡眠状态,我这状态不行。我心潮澎湃。我在奔跑。我心里只有一池湖水,只想着快一点儿,再快一点儿,直扑湖边。

(6)我已深入草原腹地,视野越发辽阔,荒远,陌生。现在,当我头顶混乱的苍天,当我如此渺小地置身在如此浩瀚的大草原上,我才猛地感到地球确实是圆的,圆得使山脉都显得矮了下去,群山仿佛悄悄后退着,在地平线边缘下面不时地探头探脑,露出几许牙齿一样的银峰,就连海拔七千多米的念青唐古拉主峰在此地也不过才露出半个雪白的脑袋。当然,这里海拔也已近5000公尺。我猛然想起一件事,并且暗吃一惊:据说人在高原切忌奔跑,极容易突然昏厥,乃至暴死。多可怕的说法!事实证明这不过是吓唬人玩儿的。

(7)当然了,我还是放慢了速度。

(8)我小心谨慎但我无法使自己停下来。时间不多了。一条不宽的河拦住去路。尽管不宽也是条河。这该诅咒的同一条河已经是第三次出来和我做对,它那种流法成心跟你过不去,你不知道下一回它会打哪儿溜出来。河水清浅,冰凉刺骨,全是遥远冰川的雪水。岸边杂草丛生,有蜥蜴隐匿其间,要十分当心。不过躲开了蜥蜴,尾随的鱼群是无法摆脱的,你赶都赶不走,有些胆子大的还会在你的小腿肚上亲亲热热地咬上几口,那才叫你开心呢!

(9)总算过了河。此时满目的湖水真叫人激动。这是最后的冲刺了。我又抑制不住地跑起来。隐隐欲裂的头痛又一次向我发出危险的信号。但我此时就像穿上了“红舞鞋”,想停也停不住……天湖在望,天湖伸手可及!

(10)此时,太阳西垂,阳光正从湖上辉煌地赶来,草原沉浸在红色热情的气氛里。大群的水鸟从我和那些欢乐的孩子头顶上掠过,无数双翅膀让湖光山霭托浮着滑翔。没有声响。此刻才体会出地球也是无言的。但滑翔的鸟群里唱出了第一声欢叫,霎时间,天空布满鸟的语言,无色的却又多彩的传说漫天飞舞一一终于,我一脚踏到了浩瀚的湖边!

(11)飞翔着的传说变成了宇宙的歌咏,像《欢乐颂》像贝多芬的交响乐戛然而止——我真想一头扎进湖水,扎得深深的,今朝今世再不回头——那里应是沉寂的,又是喧哗的,冰冷的又是炽热的,无色的又是极度绚烂辉煌的——而只要超越那瞬间的迟疑,就会在那属于永恒的一瞬获得欢乐的永生!然而,就在这时候,泪水蒙住了眼睛……

(12)也许……生命之泪也许谁都有过。

(13)谁都有过的生命达到顶峰时潸然泪下的片刻。这时所觉出的疲劳也许是最感人至深的。那就默默的让泪水横流。老天在上,没人打搅你。那就回味你刚刚开始不久却已创痕斑斑的平生。而现在不过是一部宏伟交响的序曲,它结束了,在你26岁的时候……

(14)此时,阳光已经熄逝,水色苍苍茫茫。湖水无言,我亦无言。那么,面对即刻降临的下一轮儿黑暗,我们再见了。

(15)再见,纳木措。

(16)我转身,朝着大面积的阴影,朝着艰辛的却责无旁贷的人生走回去。暮色浓重,我带来了夜,他们仍在等我。随后吉普车载着叫骂在草原上飞快地奔驰,仿佛为了拼命摆脱夜的追赶。我拿出备用的氧气袋子把导管插入鼻孔,在他们的声讨中昏然入睡。

——节选自祝勇主编《破冰:新散文三十年》

1.分析第(1)-(3)段多次写到的“他们”的作用。
2.第⑤段“我”特意表达了对不同植物的感受,请分析原因。
3.第11段画线句运用了三组看似矛盾的语句,请赏析其妙处。
4.宁肯的散文追求“一种现场的沉思与表达,而不是回忆的过去时”。试结合本文,加以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