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3 道试题
1 . 根据下面这首诗的前三旬,推断诗的最后一句应该是(     

桑茶坑道中(其七) 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荫眠正着,             

A.一牛吃过柳阴西B.不脱蓑衣卧月明
C.收篙停棹坐船中D.麦花雪白菜花稀
2023-09-17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线上期中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2 . 下列对《插秧歌》一诗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抛”“接”“拔”“插”四个动词描绘出全家插秧时忙碌混乱的场景。
B.“雨从头上湿到胛”写出了雨势之猛,表现出农人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插秧不辍的艰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C.本诗的颈联前一句点出农夫起早出工,直到现在还水米未沾,说明农事已紧张到极点;后一句写农夫对农妇的呼唤置若罔闻,表现了农夫抢抓农时、忘我劳动的心理。
D.《插秧歌》似是率口而出,却又不失耐人寻味的新鲜之意和活泼之趣。
2023-09-17更新 | 144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线上期中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南歌子·黄州腊八日饮怀民小阁

苏轼

卫霍元勋后,韦平外族贤。吹笙只合在缑山。闲驾彩鸾归去、趁新年。

烘暖烧香阁,轻寒浴佛天。他时一醉画堂前。莫忘故人憔悴、老江边。


【注】①张怀民:作者好友,时被解除贬谪回京投命。②韦平:韦氏、平氏父子,皆相继为相。③吹笙句:《列仙传》中载王子乔好吹笙,在缑山成仙,驾鹤飞去。④浴佛:浴佛会北宋时在腊月初举行的祭祀活动。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开篇连用典故,既交代了张怀民出身显赫,是元勋之后,又赞扬他贤达有为,是朝廷的栋梁。
B.词人将准备回京授命的友人比作能够驾神鸟飞行的仙人,体现了他对友人解除贬谪后由衷的喜悦。
C.“他时一醉画堂前”运用虚写,想象友人在宫中彩绘的殿堂前大醉的情景,希望友人能再被重用。
D.词人想到友人离开后自己将孤独地老于江边,表达出了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相同的消极情感。
2.本词从哪些方面照应了标题?请简要分析。
2023-08-16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年表演

李利君

①公历年的最后一天,林若茜收到一张新年音乐会的VIP门票——是老公边志衡曾经的助手张山河送过来的。晦暗的心情需要调节一下,林若茜决定去。她看了一眼票上的注意事项,只有着正装等等一般的要求。林若茜心里一笑,没对这个音乐会寄予太大期望。

②林若茜是一所综合性大学里的舞蹈老师,四十五岁了,但依然有着无敌的风华。女儿出国,边志衡坐监,她却依然要用坚强的面孔对付一切——尽管一切已经很可笑了。林若茜来不及考虑太多,她的精力如今只剩两部分:一半分给强作欢颜,一半留给夜半无眠。

③林若茜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精心化好了妆,提前一个小时到达音乐厅旁边的咖啡厅。她希望这是一场可以让她暂时忘却现实的音乐会。

④林若茜选了个靠窗的位置,独自啜饮。人多,但很安静。林若茜觉得音乐会的氛围也应如此。在她看来,能来音乐会欣赏的人,都是高雅、举止有度的。

⑤这时,林若茜才想起送票的张山河。在边志衡的身边,张山河从来都是小角色,唯唯诺诺的。在她的印象中,张山河从没有抬起头看过人。这次,张山河给她票,让她略感意外。自从边志衡出事后,过去的熟人如同在电脑键盘上按了Ctrl+A之后,又敲下了Del键一样,全部消失了。真没想到,最不起眼儿的张山河竟然还想到送一张票给她。

⑥林若茜低下头,长发披下来,遮住了她的脸,她没有拂去。——她知道,尽管自己努力掩饰,可脸上总有挥之不去的悲戚隐约闪现。头发披下来,让林若茜觉得是一层保护膜、一道隔离墙,可以使自己绷紧的神经略放松一下……

⑦累,是藏在心底层的。自己知道,别人其实也看得出,只是不说而已。林若茜感到有人朝她走过来,却不急于打量。她看了一眼手表,还有四十分钟音乐会才开始。

嫂子——林老师。是张山河,我猜您会早到……在这里。

山河啊。林若茜抬起头,略略欠了一下身,你喝什么?我来点。

我点了。张山河侧身坐下来。咖啡很快送过来了。

⑪林若茜笑笑:谢谢你啊,山河。

您客气了,林老师。顿了顿,他说,您能来,我……我要谢谢您。

应该是我谢你。山河,我们不要这么客气。其实,无话可说了。林若茜听到张山河的呼吸声很粗重。她低头轻啜咖啡。张山河的呼吸声却一直没有调整过来。

⑭林若茜抬起头看他:山河,最近好吗?

还好还好……张山河语无伦次地答。

⑯林若茜注意到,他的眼神四下里扫了一圈。

⑰张山河是边志衡的助手。过去的几年,除了边志衡在家里的时候,张山河几乎都是在边志衡身边的,但边志衡经常会劈头盖脸地呵斥他。有时,林若茜会轻声提醒边志衡不要那么凶。他是我的手下。边志衡这样说。张山河倒永远是一副低眉顺眼的样子。林若茜看着张山河的样子,觉得他和边志衡之间的这种状态,好像是一种平衡。她摇摇头,既觉得不可思议,又觉得是你们男人之间的事,与己无关。

⑱林若茜不经意间向窗子上看了一眼。这时,她发现,窗子上映射的那些晃动的影像有些奇怪。

⑲她回过头来——一些人散乱地聚在周围。而那些人,很多是多年前熟悉的面孔。

山河,怎么回事?

没事。他们……不相信我能……能约到你。

㉒林若茜的头嗡的一声,一股血冲涌而上。她咬咬牙站起身来,环顾了一下四周,伸出手,指着呼吸粗重的张山河,大声地、缓缓地说:他们,是来欣赏你的新年表演来了?

㉓…………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林若茜希望一场新年音乐会能够调节自己晦暗的心情,现实中的她面对家庭变故,深感疲惫,难掩悲戚。
B.尽管林若茜没对这个音乐会寄予太大期望,但她还是精心地梳妆打扮,提前到达,可见她非常重视张山河的邀请。
C.张山河在边志衡身边唯唯诺诺,永远是一副低眉顺眼的样子,完全是因为边志衡性情暴戾,凭借身份地位对张山河言行粗暴。
D.文中多处写到“张山河呼吸声很粗重”,是因为张山河对林若茜能够接受自己的邀请参加音乐会同样感到意外和喜悦。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运用语言、动作和细节描写等多种手法来刻画林若茜和张山河的人物形象,给读者以生动、真实之感。
B.小说第②自然段和⑰自然段运用了补叙,既丰富了人物形象,又能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C.张山河别有意图的邀请在文中有多处伏笔,如他说话吞吞吐吐、语无伦次,咖啡厅里坐下后“眼神扫了一圈”。
D.小说以小见大,一张新年音乐会的门票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浓缩了社会百态,内涵丰富,值得深思回味。
3.小说结尾处的省略号有何丰富意蕴?
4.小说以“新年表演”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陈二补阙

杜甫

世儒多汩没,夫子独声名。

献纳开东观,君王问长卿

皂雕寒始急,天马老能行。

自到青冥里,休看白发生。

【注】①补阙:唐代谏官名,掌管讽谏。②东观:东汉洛阳南宫内观名,汉和帝曾诏天命之年的班昭在此续写《汉书》。③长卿:西汉文学家、政治家司马相如,字长卿,汉武帝时受到重用。④皂雕:一种黑色大型猛禽。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采用对比手法,祝贺陈二被授予官职,同时含蓄表达了羡慕之情。
B.颔联借用典故称颂君王,对陈二能施展才华,有所作为充满期待之情。
C.整首诗对仗工整,韵脚一致;沉郁顿挫,较为典型地体现了杜诗风格。
D.诗人以议论开篇、收束,观点鲜明,表达方式上不同于其《登岳阳楼》。
2.这首诗充满奋发昂扬之气,从中你受到了哪些人生启示?请结合内容简要说明。
2023-06-24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6 . 下列关于《红楼梦》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生活为描写对象,真实而生动地刻画了封建社会末世的人情世态。
B. 在第一回中,曹雪芹借石头之口对以往常见的文学作品进行简评,看似是对空空道人的反驳,实则是为了阐明自己的写作态度。
C. 甄士隐送给贾雨村进京赶考的路费,贾雨村拿了路费,只“略谢一语”,竟没有道别就匆匆上路。可见,贾雨村内心并无感谢之意,甚至感觉受到了侮辱。
D. 书中人物的名字多有隐喻,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姐妹的名字与“原应叹息”谐音。这既是对人物命运的暗示,也是对家族命运的暗示。
E. 黛玉进贾府,王夫人让拿出两个缎子给黛玉做衣裳,王熙凤以“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回应。可见,王熙凤担心王夫人觊觎她贾府实际掌权人的位置。
2023-06-21更新 | 14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桂公塘[注](节选)

郑振铎

那一夜,天空黑得如墨,浓云重重叠叠地堆拥在天上。有三五点豆大的雨点,陆陆续续地落下。窗外芭蕉上渐有淅沥之声,风吹得檐铃间歇地在作响。

窗内两支大画烛在放射不同圈影的红光。文天祥坐在书桌前,黯然无欢,紧蹙着双眉,在深思。

唆都也坐在旁边,在翻阅他带来的几本诗集,有意无意地说道:

大元将兴学校,立科举。耶律大丞相是最爱重读书人的。丞相,您在大宋为状元宰相,将来必为大元宰相无疑!不像我们南征北讨的粗鲁人……

住口!天祥跳起来叫道,你们要明白,我是大宋的使臣!国存与存,国亡与亡!我心如铁如石,再休说这般的话!他的声音因愤激之极而有些哽咽。

这是男子心,我们拜服之至!只是天下一统,四海同家,做大元宰相,也不亏丞相您十年窗下的苦功。国亡与亡四个字且休道!我们大元朝有多少异族的公卿。

天祥坚定地站在烛影之下,侃侃地说道:我和你们说过多少次了,我是大宋的使臣,我的任务是来讲和!生为大宋人,死为大宋鬼!再休提那混账的话。人生只有一个死,我随地随时都准备着死。迫紧了我,不过是一死。北廷岂负杀戮使臣之名!

忙右歹连忙解围道:我们且不谈那些话。请问大宋度宗皇帝有几子?

天祥复坐了下来,答道:有三子。今上皇帝是嫡子。一为吉王,一为信王。

吉王,信王,今何在呢?

不在这都城之内。

忙右歹愕然道:到哪里去了呢?

大臣们早已护送他们出这危城去了!

唆都连忙问道:到底到了哪里?

不是福建,便是广东。大宋国疆土万里,尽有世界在!

如今天下一家,何必远去!

什么话!我们不知道什么叫做降伏;即使攻破了临安,我们的世界还有在!今上皇帝如有什么不测,二王便都已准备好,将别立个朝廷。打到最后一人,我们还是不降伏的!还是讲和了好,免得两败俱伤。贵国孤军深入,安见不会遇到精兵勇将们呢?南人们是随地都有准备的。

唆都不好再说下去,只是微笑着。

门外画角声呜呜地吹起,不时有得得的马蹄声经过。红烛的光焰在一抖一抖的,仿佛应和着这寒夜的角声的哀号

接连的几天,北营里纷纷扰扰,仿佛有什么大事发生。杜浒和小番将们是很接近的,但也打听不出什么。

天祥隐约地听到入城的话,但问起唆都们时,他们便都缄口不言。

伯颜是更不容易见到了。连唆都、忙右歹也忙碌起来,有时半天不见面,好像到什么地方。归来总是一身汗,像骑马走了远路似的。

天祥知道一定有什么变故。他心里很不安,夜间,眼光灼灼地睁着,有一点声响便侧耳细听。

有一夜,他已经睡了,唆都、忙右歹方才走了进来,脱了靴。仿佛是忙右歹,低语道:文丞相已经熟睡了罢?这事,大家瞒得他好,万不可让他知道。

如今大事已定,还怕他知道做什么!唆都粗声地说。

天祥霍地坐起身来,心脏怦怦地像在打鼓,喉头里像有什么东西塞住,一股冷气透过全身,整个人像跌落在冰窖里。

什么!你们瞒的是什么事?

忙右歹连忙向唆都做眉眼,但唆都不顾地说道:

我告诉您丞相了罢,如今大事已定,天下一统了!我大元军已经进了贵国都城。贵皇上拜表献土,并诏书布告天下州郡,各使归附。我大皇帝和大元帅宽厚仁慈,百姓们丝毫不扰,社稷宗庙可以无虞。不过纳降大事,大元帅已请贵国吴相、贾相、谢枢密、家参政、刘同知五人,为祈请使奉表大都,恳请大皇帝恩恤保存!

这话真的么?天祥有些晕乱,勉强地问道。

哪有假的!我们北人从来说一是一。

天祥像从云端跌到深渊之下,身体有些飘忽,心头是欲呕不呕,手足都战抖着,面色苍白得可怕。挣扎得很久,突伏在桌上大哭起来。

血与泪的交流;希望与光明之途,一时都塞绝。他不知道怎么办好!此身如浮萍似地无依。只欠一死,别无他途。

那哭声打动得唆都们都有些凄然。但谁都不敢劝。红烛光下,透吐出一声的哀号,在静夜,凄厉之至!

门外守卫的甲士们,偶然转动着刀矛上的铁环,发出丁丁之声。

唆都防卫得更严,寸步都不敢离开,怕天祥会有什么意外。

杜浒凑一个空,来见天祥。天祥的双眼红肿着,清秀的脸上浮现着焦苦绝望的神色。

我们的子弟兵听说已经从富春退到婺、处二州去了,实力都还不曾损。杜浒道。

天祥只点点头,万事无所容心的。

吴坚、贾余庆辈为祈请使北上,不知还能为国家延一线之脉否?最可怜的是,那么颓老的家参政,也迫他同行。丞相明天也许可以见到他们。

天祥默然的,不知在打什么主意。他的心是空虚的。一个亡国的被羁的使臣,所求的是什么呢?

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消息:虽诏书布告天下州郡,各使归附北廷,但听说,肯奉诏的很少,忠于国的人很多。两淮、浙东、闽、广诸守将都有抗战到底的准备,国家还可为!

天祥像从死亡里逃出来一样,心里渐有了生机,眼光从死色而渐恢复了坚定的严肃。

(有删改)

[注]历史小说《桂公塘》,初载于1934年4月《文学》,写的是南宋末年文天祥赴元讲和被扣押后设法逃脱,辗转数处终于暂时脱险的故事。小说共16节,本文节选第5—7节。文中的伯颜、唆都、忙右歹都是元朝臣子。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描写景物时运用了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饱蘸情感笔墨,整篇文章如一曲激昂的英雄之歌,动人心魄。
B.元军攻陷了宋朝都城的消息,使文天祥陷入极度悲伤之中,文章用神态、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出他内心的痛苦。
C.文天祥的情绪随事态发展而变化,经历了黯然、愤激、不安、绝望之后,当他听闻宋朝仍有希望,重新坚定了抗元的信念。
D.跟随文天祥赴元营讲和的杜浒,在文天祥因宋都沦陷而有了死志之后,仍然想办法为文天祥打探消息。
2.关于文中元人劝降文天祥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唆都用元军的惜才之意向文天祥示好,妄图用十年苦读的不易攻破他的心理防线。
B.面对元的利诱,文天祥丝毫不为所动,用“我心如铁如石”的话语来打消对方的企图。
C.忙右歹插话解围,意图缓和紧张气氛,反让文天祥抓住话题表明自己抗元的坚决态度。
D.面对文天祥的坚决态度,唆都用“微笑”显示了他对文天祥的蔑视和劝降成功的自信。
3.文中两处画线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历史小说《桂公塘》得名于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中“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一句。从选文看,作者并没有被客观史实拘束,而是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了自己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这样做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梅子黄时雨

聂鑫森

梅子黄时,雨也就特别多。

这时节的雨,下得绵长,下得滞闷,古城笼在一片烟雾里,苍灰的城墙,老旧的街巷,越发显得没有生气。麻石路面上响着木履铁齿的嗑嗑声,斗笠或油纸伞浮在空中,匆匆地来去,照例看不见人脸;人力车前面拉下黝黑的雨布,车夫弓着腰急走,草鞋踩得水花四溅。似乎所有的笑声、话语声,都死在这雨中了。城门上刚贴不久的处决犯人的告示,墨写的字和朱红画的“×”,化作细细的凝重的水线,缓缓地往下滴,恐怖地阴着一张恶脸。

城中做纸伞的店铺因黄梅雨的降临,倒是有了些许活力,一柄柄散发着桐油香的纸伞撑到雨中去,银钱伴着雨点的声音,叮叮当当响在柜台上,很中听。

城东头有一条破旧的小街,叫荒街子。城墙在这地方坍塌了一大块,坍塌了也没有补砌,龇牙咧嘴,有马车和驴车出入其间,让人觉得是被吞入一只巨兽的肚中。城外是野郊,凸着一大片乱坟岗子,有的有碑,有的无碑。荒街子其实称不上“街”,七八户人家,歪歪斜斜几栋旧屋。赖子健的“晴坊”就开在荒街子的顶头处。“晴坊”是一爿伞铺,大约是这名号的不切,以及这地理位置的偏僻,生意自然不如城中那些伞铺的好。

“又是雨,又是雨,就没有个天晴的时候。”

赖子健端着一把小茶壶,皱着眉望着街,愤愤不平地说。“堂叔,开伞铺的还怕下雨?年头下到年尾才好呢。”答话的是一个二十二三岁的后生,他正在往伞骨上穿线。脸很白净,细眉,唇很薄,带点女相。

“丙生哥,你又讲大话。平素你对我讲,做伞有什么意思,一天不得一天完。”

坐在丙生身边的是赖子健的独生子小执,他正往糊好油纸的伞上,用笔蘸着墨,画兰草、竹叶,笔头很利索——待干了,再上桐油,然后晒在太阳下。他听到丙生答话,转过脸,说出这些话来。

“没意思?丙生,自你爹娘死后,我把你接来学手艺,将来靠它安身立命。要好好做人。”赖子健板着一张脸,训了丙生几句。丙生勾下头,忙着去穿针,不知怎么弄的,针尖忽然刺到指头上,渗出一点猩红,忙把手指头吮到嘴里,眉头皱得很难看。

“唉,天雨也愁人,天晴也愁人,什么世道!”赖子健呷了一口茶,把茶壶重重地搁在柜台上。雨还在下,先是绵软,尔后有了沙沙的声音,又密又急,街面上的石板亮得发青,飘袅起一小团一小团的雾,寒气也似乎加重。

快黄昏了。

小执走到厨房里去做晚饭,丙生收拾好工具,准备上铺板,赖子健依旧呆呆地坐着,捋着稀疏的短须,脸面竟浸上一层悲戚来。

就在这时,荒街上匆匆走来一个瘦长的人影,湿漉漉地飘到店里的柜台前来。

“老板,借光避一下雨。”

赖子健猛一抬头,不由得轻轻“哦”了一声。站在面前的人四十多岁,戴一顶礼帽,着一身长衫,眉粗黑,且长,直插入鬓,鼻梁很高,口阔。他“哦”一声,并不是因为认识,而是不认识,但又仿佛认识了许久似的。

“我们要关门了。”丙生啜着嘴说。

赖子健一拱手:“请进。请脱下湿衣服,给你烤一烤。”

“谢谢。”来人眉毛一挑,现出一脸的英气。

赖子健对丙生说:“关铺面。”又对厨房里喊道:“多炒两盘菜,热一壶酒,有客!”来人也不客套,脱下湿了的衣、帽,交与丙生,丙生接过拿到厨房去烤。煤气灯点起来了,响得欢快。赖子健和来人坐到柜台里的小桌前,彼此久久打量,一如久别的亲朋。

“你可是从城外来?”

“是的。去看一个死去的朋友。”

“可有碑石?”

“无碑,无字,可石朽而他不朽。”

“哦。佩服。”

酒和菜陆续摆上了桌子。

赖子健对来人说:“这是我的侄子丙生,这是我的儿子小执。”

来人笑了笑:“后生可畏。今日因雨而得识你们,也是一件很有意味的事。”

“来,喝。”赖子健端起酒杯,和来人的酒杯碰了一下,便一口干了。

赖子健又给来人斟上酒,问道:“荒街子店铺七八家,不知为什么独入敝舍?”

来人又是一笑:“‘晴坊’二字我一见便觉亲切,夜雨如磬,盼晴心切,离伞家的原本含义相去甚远,因此就直奔贵店。”

“哈哈。”赖子健爽快地大笑。

来人夹了一筷子鸡蛋丝,问:“老兄不知我是何人,何故相邀?”

赖子健端起酒杯,微微一笑:“进店而不买伞,只说避雨,可见不俗。”

两人说话间,丙生一会儿看看堂叔,一会儿看看来人,然后又紧扒几口饭。只有小执听得入神,饭也不吃,菜也不夹,他觉得今晚太有意思了。

吃完了饭,丙生把烤干的衣、帽拿来,来人穿戴好了,说:“谢谢你们的款待,我该走了。”

“慢。”赖子健顺手取下一柄油纸伞,递给来人,“夜长路远,风雨相摧,请收下这菲薄的赠品。”

来人接过伞,忽然眼睛一亮,他看见了小执画兰草、竹叶的那支毛笔,便放下伞,说:“我留两行字,以作纪念吧。”他走过去拎起笔,蘸了蘸墨,在一方皮纸上沙沙写道:赖有晴坊团圆伞,何愁歧路风雨天。

“好!”赖子健高喊了一声。意蕴独特,字也潇洒,行书带隶味,很见功力。

来人拿起伞,走到门边,又回过头来,然后拱拱手,走到门外去。

“咔叭!”伞撑开了,竹栓清亮地响了一声。赖子健急赶出去,朦朦胧胧见一个人影走向夜的深处,不由得狠狠地发了一回呆。走了!不知道来人姓什么,叫什么,做什么,这一切似乎并不重要,赖子健只记住了这个时刻,永远也不可忘却。

这一夜,赖子健躺在床上,无论如何都睡不着,他捧着那方皮纸,细品那两行字的笔意,怔怔地。

小执睡得很香。和小执同睡一床的丙生,闭着眼,其实毫无睡意,浑身燥热,尔后好容易睡去,又做了些稀奇古怪的梦。

黄梅雨季终于过去,太阳像憋久了,忽地发出灼人的光热。古城人开始晒霉了。

一日,丙生从城中心归来,进店就喊:“堂叔,看报,那晚来的人原来是个共产党,正法了!”

赖子健接过报纸,细看那照片,果然是他。名叫殷天宇,共产党的县委书记。

“堂叔,快去警察局。”丙生兴奋得一张脸通红。

“叭!”赖子健猛地给了丙生一个耳光,然后把报纸撕了个粉碎。“谁乱讲,我宰了谁!”丙生捂着张脸,缩到店铺后面去了。

又过了几天,店中突然闯进一伙警察,里里外外搜查个遍,然后把赖子健带走了。

每隔十日,小执去探一次监。

趁着无人,小执问爹:“爹,你是共产党?”“不是。”

“那你何必不交出那纸片,让人保释出去。”

“蠢崽,有人告了我,说伞铺是联络站,那纸片是联络暗号。老殷虽然死了,我不能图活着乱讲,那样做人太没意思。爹死也无怨,虽然只和老殷这样的人,在一起喝过酒,说过话,萍水相逢,却有如深交。你准备收爹的尸骨吧。纸片在……你要记住。”

小执抱着爹大哭了一场。

果然不久,赖子健被处决了,报纸上说他是“共产党地下联络站负责人”。小执将爹的尸骨埋在野郊的乱坟岗子中。

丙生忽然失踪了。

听说后来被杀死在城西的湘江边。那晚,他从妓院喝过花酒出来,就糊里糊涂地死了。

小执依然做伞。后来讨了老婆,生了儿女。许多年过去了。

乱坟岗子成了古城的一处景致,有了花圃,有了亭台,有了一个烈士陵园。里面凸着三座石砌的坟台,一座是殷天宇的,一座是樊之的(殷天宇那年雨天到乱坟岗上去看望的就是他了),一座是赖子健的。荒街子也变得繁华起来,一色的新店铺。赖小执早从伞厂退休了,领着儿女开了这个体伞店,专制作古香古色的油纸伞,深受游人喜爱。

依然叫“晴坊”。两边多了一副对联,是殷天宇的手迹放大后制作的:赖有晴坊团圆伞,何愁歧路风雨天。檀木,金漆,古雅,别致。

市党史办的同志,要在伞铺门前树一石碑,上写:中国共产党湘潭县县委地下联络站旧址。并为小执另建了一处店铺,高大、堂皇,很有气派,以和这旧址兑换。

小执默默地坐在柜台内,端着把小茶壶,呷一口茶,说:“碑不要立,店我不换,我清楚我爹,他地下有灵,也会赞成我这样做的。

小执仍喜欢在糊好纸的伞上画兰草、竹叶。闲时,还喜欢讲爹和殷天宇的那段奇遇。

嗨,梅子黄时雨……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语言清新淡雅,多用短句,尤其在对话中,很有感染力。
B.小说情节多是平常小事,善用意象,以小见大,又深化主题。
C.小说第二段中,社会环境描写渲染强烈时代气息,自然环境描写则为殷天宇上坟埋下伏笔。
D.小说题目也是线索,既自然引出做伞,又自然引出躲雨。
2.下列对赖子健款待殷天宇这一情节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赖子健开始就猜出了殷天宇的身份,只是看破不说破。
B.殷天字理解赖子健的人格和品质,二人心有灵犀。
C.因为对“晴坊”的解读,赖子健引殷天宇为知音。
D.赖子健睡不着,细品笔意,侧面写出其并未真正明白殷天宇的用意。
3.小说结构谨严,有些情节看起来突兀,实则处处伏笔,请以丙生告密为例,结合全文分析。
4.小说画线句子“碑不要立,店我不换,我清楚我爹,也会赞成我这样做的”言简意赅,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小菜一碟

赵文辉

今天又是一个重霾天气,压得人喘不上气来。他们在等一个人,给饭馆供应木耳的那个东北人。

俩人都没有吃早餐,大伟给丽菊冲了一碗鸡蛋水,丽菊根本没有心情碰它,水慢慢地变凉,变凉。饭馆里空空荡荡,明天,这里的一切就不属于他们了。

俩人是从农村来的八零后,能在城里安个家,成了他们朴素而热烈的愿望。他俩在同一个饭店打工,非常优秀。大伟英气逼人又舍得吃苦,从配菜工干到厨师长,丽菊从收银员到大堂经理,付出了常人无法付出的辛苦。三十岁那年,他俩用全部积蓄和借款开了一家小店,主营私房菜和鸡汁面,还起了一个特别亲切的店名“小菜一碟”。大伟的拿手菜——百年老汤鱼锁住了很多客人的胃,加上丽菊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人脉,“小菜一碟”开业后出奇地火爆。他们像编制绳索般严谨地还清了最后一分钱,并在开店的第三个年头分期付款买下一个一百一十八平的单元房。

就在他们计划购买一辆哈弗小型越野车时,丽菊一个在秦皇岛发展的闺蜜找上门来,执意带她去见识一下自己的事业。丽菊去了一趟秦皇岛,立即被那种热血沸腾的赚钱方式迷住了。先是说服大伟把节余全部拿出来,后来又动用了材料款,再后来就身不由已地借了高利贷。秦皇岛半年,她收获了两件事:一次小型车祸造成的挥鞭式头疼,另外就是刷新了对闺蜜的认识——所谓闺蜜就是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倾家荡产的人。最后,他们不得不把住了不到一年的房子卖掉,同时把“小菜一碟”转让给了一个“觊觎已久”的同行。这个同行没有趁火打劫,出了一个不菲的价格,交接期限也很宽容。

签过转让合同,他们开始退还客人寄存的酒水和发放出去的充值卡,供货商的欠款更是头等大事。他们不打算逃避,转让费根本不够支付这些欠款,剩余的他们重新打了欠条,然后认真地摁下自己的指头印。今天是最后一天了,木耳商去东北订购木耳,他在微信里回复今天一定来,还说有一个重要的消息告诉他们。虽然囊中空空,还是决定等到最后。他们非常留恋这里的一切,转让后,不知道还有没有勇气再踏进“小菜一碟”。

一整天俩人都在打扫收拾饭馆,终于结束了,大伟摘下蒙在头上的毛巾,俩人坐下来喝水,丽菊额头冒着细密的汗珠,她把脖子上那条货真价实的千足金项链摘下来。大伟一阵惊慌:“不,不!”他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丽菊装着没看见:“等将来有钱了,你再给我买。”接下来丽菊迅速转移了话题,谈起了那个木耳商。

木耳商是一个完全不像东北人的东北人,清瘦单薄,双眸明亮,每次来送货,过完秤拿到收条就走,他活得不声不响。即便是那一次月结,他把几张欠条都丢了也没着急。那是饭店给供货商的唯一凭证。不像那个粮油供货商,长了一副亵渎神明的模样,丢过一张欠条仿佛天塌了一样跑来找他们。这一回又是第一个跑来要账,一分钱的欠条都不让打。那次丽菊和大伟翻看存根后就把木耳商的账结了,从此后他们就成了朋友。

暮色一点点加重,整个城市街道开始变幻,准备融入黑夜之中。丽菊头又开始疼了,好像有根铁丝在脑袋里搅动一样。她把十根手指头插进头发里,使劲揪拽。她让大伟去药店买复方羊角颗粒,她决定加大剂量。大伟出门时差点跟一个人撞上,木耳商一脸倦容地站在他们面前。

木耳商端起桌子上的水就喝,水珠顺着下巴滴下来。放下水杯掏出香烟,抽出一根递向大伟,又抽出一根,捏一下海绵嘴,往嘴里送。鼻孔冒出第一批烟雾后,他开始说话了:“我刚从老家回来,今年木耳丰收了,品相好价格也不贵,我订购的数量是往年的双倍。”也许这就是他在微信里说的重要消息了。丽菊给他续上水,请他坐下来。木耳商又开了口:“我需要帮手,要是你们不嫌弃的话……”这时,木耳商抬起低垂的眼睛,面孔大大张开了,现出了一个男人的全部诚意。丽菊面对这个木讷、诚实、不善于花言巧语的东北人,感到很踏实地轻轻叹了一口气。大伟愣在那里,点燃的火柴燃疼了他的手指。

木耳商等待着他们的答复。“小菜一碟”出现了从来没有的寂静,只有门帘被风掀动的声音。

最后,大伟和丽菊还是拒绝了他的好意。他们决定还去干老本行,他们觉得自己还年轻。那个傍晚却因木耳商的到来突然明媚起来。头突然不疼了,丽菊的手指从头发里抽了出来,她的头发很黑,像是上过漆似的。她去洗了洗手,开始张罗“小菜一碟”的最后一场酒宴。

一瓶“牛二”被木耳商拧开口,咕嘟咕嘟倒进了两只酒碗里。

(有删改)

文本二:

赵文辉以平实的文字以及沉稳的叙事,描写豫北乡镇的人物世情,表现底层劳动者的生活百态,展现小人物的善美情怀,文笔细腻传神,真实而有意蕴。生活面广阔,叙事能力强,现实中的人情世故跃然纸上。作品场景丰富,生动亲切,文风朴素,用独特的视野,地域性的语言表达和塑造人物个性。

——第九届小小说金麻雀奖颁奖词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丽菊没有喝大伟冲的鸡蛋水,主要是小店易主的变故使她内心充满了悲凉和沉重。
B.丽菊收获了对闺蜜的新认识,小说用略带调侃的语气表达了对诈骗行径的控诉。
C.木耳商丢欠条而不着急,既表现了他对大伟夫妇的信任,也衬托了大伟夫妇的厚道。
D.丽菊的头突然不疼了,既是对前文情节的呼应,也象征了丽菊与命运抗争的最终胜利。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重霾天气”环境描写既写出了天气的恶劣,也暗示了夫妻俩生活处境艰难。
B.小说中大伟的勤俭持家、老实本分与丽菊的贪图利益、急功近利形成鲜明的对比。
C.“点燃的火柴燃疼了他的手指”这一细节写出大伟听到木耳商建议时的惊讶和感动。
D.小说采用留白式的结尾,耐人寻味,激发读者想象,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了小说主题。
3.小说的标题“小菜一碟”有多层意蕴,请简要说明。
4.文本二中用“展现小人物的善美情怀”“叙事能力强”来评价赵文辉的小说创作,请结合文本一具体分析。
10 .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奴娇·赤壁怀古》开头三句从大处着笔,虚实结合,不仅给人以极佳的视听效果,写尽雄伟壮阔的长江气势,而且化空间为时间,从具体有形的长江,写到抽象的历史长河;从对自然伟力的惊叹转到对历史英雄的羡叹。
B.《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提到“舞榭歌台”,意指强盛的东吴、雄踞江左的孙权,在经历了无数风雨后,都随时间消逝了,作者这里借用此景此境表达出对英雄人物的呼唤。
C.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周公吐哺”的典故,以周公自比反复倾诉了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表明了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遗余力的真诚态度。
D.《琵琶行》小序中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恬然自安”是说诗人心境平和,安于现状,在与琵琶女相遇之前并未感觉到“迁谪意”。
2023-01-05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线上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