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9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50,那个寒冷的冬天

司汉科

引子

2014328日上午,437位长眠在韩国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在六十多年后终于回归祖国,中韩双方代表在仁川国际机场停机坪举行了交接仪式。

陈捷,你终于回家了!

八十九岁的父亲司淮生到机场参加了交接烈士遗骸的活动。他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反复喃喃着战友的名字。他的许多战友牺牲在了长津湖、盖马高原和老鹰岭……

金玲子的回忆

一天,敌机轰炸完刚离开,一个志愿军女兵出现在门口。女兵进屋就昏了过去,等醒了,金玲子把土豆给她吃了两个,她有些力气了,便说,是从老鹰岭下来的,去给部队送信。

她知道女兵叫陈捷,十七八岁的样子,长着很秀气的瓜子脸。陈捷哭着说,我要给部队送信,救救战士,他们都快冻死了。妈妈顺花见陈捷高烧得很厉害,就说,自己可以帮她去送信。陈捷坚持不肯,顺花决定陪她一起去。女兵说如果牺牲了,请一定把她送回中国,把她的骨灰交给一个叫淮生的志愿军战士,那是她的战友,也是她的恋人,她最爱的人。

父亲回忆

在那个风雪交加的晚上,他们仔细地辨认牺牲的战友,把他们的遗体一一地抬到山上石洞边上的空地上,整齐地摆好,让他们的头朝着自己祖国的方向。

骤降的气温和持续强降的大暴风雪,无情地肆虐着老鹰岭无名高地,老五团的战士不像美军有帐篷,有保暖的鸭绒被,还有口粮。

阵地上一些重伤员由于严寒,伤口很快被冻上,加上体内没有热量,他们将被冻死。他们谁都不愿意死,一条腿被炸断的小战士周长海拉着他的手,说:连长,我要回家,把我背回去吧。

淮生握着他的手,紧紧地抱着他,眼里含着泪,不知说什么好。

随着深夜和风雪的交加,不断有战士死去,他们充满绝望的眼神让他心里被电击一样的难过,他不敢直视战士们的眼睛。

21时:

淮生把怀表掏出来给排长,说:把它挂在树上,好记时间,让战士每隔半个小时进雪屋换一次岗,要动一动,跺跺脚。

在这样静静的夜晚,老鹰岭上,这群战士用生命之躯抗拒严寒。

22时:

淮生来到了马大球的阵地,在雪窝里他和淮生换着。马大球对淮生说:我问你一个很可笑的问题,你说,什么是最幸福?

淮生说:火啊,要是能生一堆火多好啊,我们好好地烤一烤。马大球叹了口气说:我也这样想的,哪怕只是划着了一支小小的火柴杆也好,可以暖暖手。

23时:

雪屋内被冻得受不了的战士一个挨一个抱成团取暖,但仍然挡不住阵阵袭来的狂风暴雪。

韩德明再次昏迷过去。韩德明今年三十五岁了,是个老兵。解放上海后,他本该转业,令也下来了,结果,朝鲜战争爆发了,他一句怨言也没说,就随部队上前线了。

过了很长时间,韩德明醒过来,见大家围着他。韩德明脸色蜡黄,大口地喘着粗气:我有句话,你们得答应我,我的父母都不在了,也没什么牵挂的,死在这儿,没什么遗憾的。

副连长很艰难地说:死后,把我捐了,捐给……

说完,副连长韩德明闭上了眼睛,永远地走了。

无名高地上,只有如泣如诉的风声。

145分:

大部分战士被冻死,一排排的战士已分不清哪个是冻死的雪雕,哪个是活着的战士。

淮生再次找到陈捷,说:只有你能救剩下的人,要不都死在了这里。他把最后几块口粮给了陈捷,她趁天还没有亮之前,消失在风雪中……

伯格上校的回忆

暴风雪停了下来。天刚刚蒙蒙亮。他们小心地向无名高地上进攻,生怕遇到突然袭击。

老鹰岭的这个清晨是多么的静啊,伯格上校带着他的团边冲边想,这支死缠烂打一路让他们惊魂未定的军队怎么突然悄无声息了呢,撤走了?他怕中了埋伏,前进得更加谨慎。

他们终于攻上了无名高地,并没有受到阻击。他心想,也许有不同寻常的事情要发生。

他听到一种声音,在不远处传来,由小变大。嗒嗒,在这宁静的山谷中显得格外的清脆,这声音让死神听到都感到窒息和恐惧,声音越来越大,如同惊雷,铺天盖地。

他几乎声嘶力竭地喊叫:全部卧倒。

但是,他的队伍趴下足有十几分钟,那个声音还是在响。

他抬起头来,仔细地辨认着声音的方向,他发现,这个声音来自不远处的一棵小树上。他小心翼翼地走近,是一块怀表,除了这个声音,整个阵地上没有半点声音和生气。

他为自己草木皆兵的样子感到好笑。

他放眼一看,他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积雪覆盖的堑壕之中是一具具中国军人僵硬的身体,他们紧握着枪,枪口全都指向下面的道路,那是陆战队将要经过的地方。这些中国人的衣着都非常单薄,没有大衣,多数人还戴着单帽、穿着单鞋。冰雪在他们的脸上凝结成了寒霜,每个战士的眉毛和胡子上都挂着密集的细小的冰凌,微风拂过,铮铮有声。

伯格上校抬起右臂,微微并拢的手指在钢盔的边沿上碰了碰,对着静静地趴卧在阵地上的中国军人遗体行了个庄重的军礼。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捷,你终于回家了!”父亲的喃喃自语中,既有他对战友的长久思念,也充满了对朝鲜战场的痛苦回忆。
B.女兵说如果牺牲了,请把骨灰交给淮生,作者这样写主要是为了表明年轻的陈捷在战火中也保有对爱情的浪漫幻想。
C.淮生握着周长海的手,“眼里含着泪,不知说什么好”,从细节上生动而真实地反映出了战争的残酷和惨烈。
D.小说正文部分没有从正面去写战争,也没描写宏大的战斗场面,只写了战役中一个无名高地上一个晚上发生的故事。
2.关于文中伯格上校行军礼的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包含了一个军人丰富的内心情感,是一种纯粹真实的情感,有人性真实。
B.说明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是全人类的共识,可以跨越国界存在。
C.表达了对发动侵略战争的反思与愧疚,带有对战争的深深的伤感和自责。
D.丰富了伯格上校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鲜明,能强化艺术美感。
3.小说从三个不同的视角分别讲述了什么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作者在《我写了什么?》的创作谈中说:“那个怀表的描写,既是时间的推进,也是心理的期望,更是战争的节点。”请结合自己的理解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雨中

张洁

杨莹终于可以回家探亲了。

母亲来信,叮嘱她回去时务必带一床被子,眼看冬天来了,家里却没有多余的被褥。

由于种种莫名的原因,她们那个家早已七零八散。弟妹们分赴几个农村插队落户,家里的被褥就被瓜分一空。而且这些年来,大家全靠母亲一个人的工资维持生活,哪里有钱添置被褥。

她打好行囊后,向司机班走去。

一开门,是满屋子的烟雾,熏得她睁不开眼睛。好像屋子里有个蜂窝煤炉就要熄灭,有人在上面加了一块引火煤。由于常年在光线不足的灯光下熬夜,她的一双眼睛全出了毛病,哪怕熏一点烟、吹一些风、见一点强光,就要淌泪。

随着一个粗哑的嗓门调主!砰的一声,好像有个满腾腾的木桶,倒在了地板上。

从开着的门外,吹来一阵风,稀释了房间里的烟雾,杨莹看到,屋子当间儿,一张用包装箱木板钉制的桌子旁,坐着四个学习五十四号文件的汉子。他们每甩出一张扑克牌,都要狠狠地拍击一下桌子。在如此拍击下,那桌子竟还没有碎裂,也算得上骨头硬了。

对门坐着的那位,咖啡色的鸭舌帽一直压眉上,嘴角上斜叼着一支香烟,眯着一双除了桌上的扑克牌、什么也不屑给一眼的眼睛。只见他懒洋洋地敛起桌上的散牌,分放在两只手里,然后高高地扬起双手,纸牌刷刷刷地从他手掌里速度均匀地飞出,一通一张,交叠地落在他面前的桌子上。

好像谁也没有发现屋子里多了一个人。杨莹一声不响,靠着门旁的墙壁站了很久。她不知如何提出自己的请求,虽说干校有个名正言顺的规定,凡是去火车站乘车的五七战士,都可以向司机班要车。

戴鸭舌帽的那位准是长了三只眼睛,虽然第三只眼睛长在哪儿她还没有见着。

他明明没有抬眼看她,却问了一声:要车?

杨莹点点头。

旁边一位,斜着眼睛打量一下杨莹,说:她?没门儿。

一阵难堪的、含义复杂的沉默。

只听见叭!叭!的甩牌声,又有谁往地上啐了一口痰。

她扭头走出那间屋子,顺手把门关好,茫然地在校部门口站了很久。盯着一只在空地上跳来跳去觅食的乌鸦,翻来覆去地想着一个顶简单、却又永远想不明白的问题:关于我,他们知道些什么?

当然,只有自己打起精神,全力对付那通向火车站的三十多里路了。

路旁的林木都已凋零,光秃秃的枝杈伸向天空,好像许许多多无告的人,在祈求那并不存在的老天的怜悯。

阴霾的天空,将伸向远方的道路,以及道路两旁的田野,挤压得愁眉苦脸,又像是因为隐忍,单调而沉闷。

下雨了,雨水顺着她的头发流淌下来。道路变得泥泞。路上的积水很快湿透了她脚上的布鞋。背上,被雨水淋湿的被子越来越沉了,挎在肩上的两道麻绳深深地勒进她的肩胛。

她没想到会下雨,就是想到,也不会带上雨具,当人格都得不到遮拦时,还有什么必要用雨衣、雨伞遮挡自己的躯体。

杨莹爱雨。

童年时,她总是穿件小背心,光着脚丫儿,在夏季喧闹的雨地里奔跑,叫嚷,嬉戏。被雨水淋湿的衣衫,紧裹着她圆鼓鼓的小肚皮。

长大以后,她喜欢打着雨伞,在淅沥的雨里散步。伞底下,另一张脸,在缠绵的雨声里,会显得更加可爱。

而现在,雨,为什么这样无情地冲刷她……她已经无法分清,流在她脸上的是泪,还是雨。

有没有什么东西,能在这无情的雨里,陪伴她一会儿?她四下张望,旷野里还有没有另一个行人。就是遇不到一个行人,哪怕遇到一头牛,甚至一只狗也好。没有,什么都没有,在这样的天气里,别说是人,就是最贪玩的小狗,也会紧偎在妈妈的怀里打盹啊。

陪伴她的,只有路旁那些林木,枝杈伸向天空,依旧在祈求。

它们是否求得了怜悯和同情?似乎没有。浸在苍黑的树干上的雨水,顺着树皮的纹路流淌下来,如同她流淌的泪。树也会哭泣?难道它们也会感到悲哀?……

她的脚,和着单调的雨声,机械地迈着。仿佛她一生下来,就是为了在这样的天气,背着一床被雨水浸湿的被子,在这样一条路上行走。

嘀嘀——一阵汽车喇叭从她身后传来,她头也没回,便朝大路一旁闪去。

一辆吉普车越过了她,跟着,她听见了刹车的声音。车门开了,一顶咖啡色鸭舌帽伸了出来,喊道:上来吧!

杨莹四处张望,以为上来吧是对另一个人说的。

茫茫的旷野里,除她而外没有任何人,她终于确信,那句话是对她说的。

鸭舌帽依然低低地压在眉上,一支香烟,依然玩世不恭地斜叼在嘴角上。车厢里,只听见雨刷咔嗒咔嗒地响着,在挡风玻璃上,扫出一个又一个扇形。眼前的路,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模糊。方向盘上,骨节突出的大手,一会儿旋左,一会儿旋右。

三十多年经历过的事情,接触过的人,飞一般地从记忆里闪过。唉,她那短暂的生命之途,竟也像挡风玻璃外的景物,一会儿迷离,一会儿清楚。

到了。

他一口把嘴里的烟头吐了出去,红红的烟头,在汪着雨水的地面上泛起一缕小得几乎看不见的青烟,又的一声熄灭了。

下车吧。

前前后后,这是他对她说过的第三句话。

杨莹默默下车,连一声谢谢也没说,甚至连头也没有回。

她呆呆地站在雨地里,听着车门的一声关上了。然后是倒车的声音;泥水飞溅的声音;加大油门的声音:最后,是汽车开去了的声音。

之后,她走进了那个偏僻的小火车站。

19808月于北京(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莹背着沉重的行李,冒雨走在通往火车站的漫长道路上,天空布满了阴霾,路旁的树木凋零,她不断地想着内心永远想不明白的问题。
B.戴着鸭舌帽的汉子不屑看其他人一眼,只是玩世不恭地玩着桌上的纸牌,杨莹也靠着门旁的墙壁站了很久,不知如何提出自己的请求。
C.杨莹爱雨,她童年时在雨地里奔跑、嬉戏,长大后喜欢打着雨伞在雨里散步,而现在,她感觉在雨中已不需要雨具,任雨水无情地冲刷。
D.杨莹默默地下了车,没有回头也没有感谢,只是默默地伴随着各种声音站在雨里,压抑着对司机班汉子不满的内心,直到最后汽车开走。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第三视角,围绕杨莹这位主要人物展开叙述,虽然几乎没有什么故事情节,但充满了杨莹内心复杂的情感。
B.文章善用多种描写手法,详细描写了杨莹和司机班汉子对话时的语言、心理、动作和神态,多角度细腻地刻画了杨莹的人物形象。
C.文章中戴着鸭舌帽的司机内心深处其实是善良的,他虽然表现得“玩世不恭”,话不多,但是却用实际行动给予绝望中的杨莹以帮助。
D.文章花较多笔墨对环境进行描写,周围的景物已经失去了独立意义,成为反映杨莹情感活动的道具,侧面表现了杨莹绝望无助的心理。
3.这篇小说的雨景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024-01-21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小二黑结婚(节选)

二诸葛的神课

邻居们见是兴旺弟兄们捆人,也没有人敢给小二黑讲情,直等到他们走后,才把二诸葛招呼回家。

二诸葛连连摇头说:“唉!我知道这几天要出事啦:前天早上我上地去,才上到岭上,碰上个骑驴媳妇,穿了一身孝,我就知道坏了。我今年是罗联星照运,要谨防带孝的冲了运气,因此哪里也不敢去,谁知躲也躲不过!昨天晚上二黑他娘梦见庙里唱戏。今天早上一个老鸦落在东房上叫了十几声……   唉!反正是时运,躲也躲不过。”他啰哩啰嗦念了一大堆,邻居们听了有些厌烦,又给他说了一会宽心话,就都散了。

有事人哪里睡得着?人散了之后,二诸葛家里除了童养媳之外,三个人谁也没有睡。二诸葛摸了摸脸,取出三个制钱占了一卦,占出之后吓得他面色如土。他说:“了不得呀了不得!丑土的父母动 出午火的官鬼,火旺于夏,恐怕有些危险了。唉!人家把他选成青年队长,我就说过不叫他当,小杂种硬要充人物头!人家说要按军法处理,要不当队长哪里犯得了军法?”老婆也拍手跺脚道:“小爹呀!谁知道你要闯这么大的事啦!”大黑劝道:“不怕! 事已经出下了,由他去吧!我想这又不是人命事,也犯不了什么大罪!既然他们送到区上了,我先到区上打听打听。你们都睡吧!”说着点了个灯笼就走了。

二诸葛打发大黑去后,仍然低头细细研究方才占的那一卦。停了一会,远远听着有个女人哭,越哭越近,不大一会就来到窗下,一推门就进来了。二诸葛还没有看清是谁,这女人就一把把他拉住,带哭带闹说:“刘修德!还我闺女!你的孩子把我的闺女勾引到哪里了?还我……”二诸葛老婆正气得死去活来,一看见来的是三仙姑,正赶上出气,从炕上跳下来拉住她道:“你来了好!省得我去找你!你母女两个好生生把我个孩子勾引坏,你倒有脸来找我!咱两人就也到区上说说理!”两个女人滚成一团,二诸葛一个人拉也拉不开,也再顾不上研究他的卦。三仙姑见二诸葛老婆已经不顾了命,自己先胆怯了几分,不敢恋战,少闹了一会儿挣脱出来就走了。二诸葛老婆追出门来,被二诸葛拦回去,还骂个不休。

恩典恩典

二诸葛一夜没有睡,一遍一遍念:“大黑怎么还不回来,大黑怎么还不回来。”第二天天不明就起程往区上走,走到半路,远远看见大黑、三个民兵已都回来了,还来了区上一个助理员,一个交通员。 他远远就喊叫道:“大黑!怎么样?要紧不要紧?”大黑说:“没有事!不怕!”说着就走到跟前,助理 员跟三个民兵先走了。大黑告交通员说:“这就是我爹!”又向二诸葛说:“区上添传你跟于福老婆。你去吧,没有事!二黑跟小芹两个人,一到区上就放开了。区上早就听说兴旺跟金旺两个人不是东西,已经把他两个人押起来了,还派助理员到咱村开大会调查他们横行霸道的证据。我赶到那里人家就问罢了,听说区上还许咱二黑跟小芹结婚。”二诸葛说:“不犯罪就好,结婚可不行,命相不对!你没有听说添传我做什么?”大黑说:“不知道,大约也没有什么大事。你去吧,我先回去告我娘说。”交通员说:“老汉!这就算见了你了!你去吧,我再传那一个去!”说了就跟大黑相跟着走了。

二诸葛到了区上,看见小二黑跟小芹坐在一条板凳上,他就指着小二黑骂道:“闻祸东西!放了你你还不快回去?你把老子吓死了!不要脸!”区长道:“干什么? 区公所是骂人的地方?”二诸葛不说话了。区长问:“你就是刘修德?”二诸葛答:“是!”问:“你给刘二黑收了个童养媳?”答:“是!”问:“今年几岁了?”答:“属猴的,十二岁了。”区长说:“女不过十五岁不能订婚,把人家退回娘家去,刘二黑已经跟于小芹订婚了!”二诸葛说:“她只有个爹,也不知逃难逃到哪里去了,退也没处退。女不过十五不能订婚,那不过是官家规定,其实乡间七八岁订婚的多着哩。请区长恩典恩典就过去了…… ”区长说:“凡是不合法的订婚,只要有一方面不愿意都得退!”二诸葛说:“我这是两家情愿!”区长问小二黑道:“刘二黑!你愿意不愿意!”小二黑说:“不愿意!”二诸葛的脾气又上来了,瞪了小二黑一   眼道:“由你啦?”区长道:“给他订婚不由他,难道由你啦?老汉!如今是婚姻自主,由不得你了,你家养的那个小姑娘,要真是没有娘家,就算成你的闺女好了!”二诸葛道:“那也可以,不过还得请区长恩典恩典,不能叫他跟于福这闺女订婚!”区长说:“这你就管不着了!”二诸葛发急道:“千万请区长恩典恩典,命相不对,这是一辈子的事!”又向小二黑道:“二黑!你不要糊涂了!这是你一辈子的事!”区长道:“老汉!你不要糊涂了!强逼着你十九岁的孩子娶上个十二岁的小姑娘,恐怕要生一辈子气,我不过是劝一劝你,其实只要人家两个人愿意,你愿意不愿意都不相干。回去吧!童养媳没处退就算成你的闺女!”二诸葛还要请区长“恩典恩典”,一个交通员把他推出来了。

文本二:

赵树理的农村题材小说,尽管书写的是当下发生的故事,描绘的是现时代的风云变幻,但其艺术风味却是古色古香的,富有传统之品格。其中之一便是单线发展,采用扣子(悬念)艺术。传统小说采用的是有别于西洋短篇小说“横断面”做法的纵式结构,多为单线发展,为避免一线到底易造成的呆板、单调的缺陷,往往在行文中设置形形色色的扣子,以增强小说的波澜。为适应中国百姓长期积淀 而成的审美习性,赵树理的小说大多也采用单线线索结构故事,常用扣子手法来增强文本的可读性与吸引力。

(节选自《抓住读者的心,小说悬念设置和案例分析》)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节选部分塑造了二诸葛这个落后农民形象,揭示了当时农村里封建旧习俗对人们思想行为 的束缚。
B.在三仙姑与二诸葛老婆打斗的情节中,作者着力刻画了三仙姑强悍、泼辣、蛮不讲理、外强中干的性格特点。
C.节选部分详细交代了区长对二诸葛的教育和开导,展现了二诸葛思想的初步转变和解放区干部优良的工作作风。
D.同样是现实主义小说,《百年孤独》加入象征、想象等技巧,借魔幻反映现实,而《小二黑结婚》重写实,更贴近生活的真实。
2.下列对小说节选部分塑造人物形象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运用给人物起外号的手法,既鲜明地突出了人物的特征,又使作品风趣幽默,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
B.选取二诸葛的行为和语言作小标题,突出了叙事重点,对于刻画人物、揭示主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C.作者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如小二黑被绑到区上后,二诸葛焦急万分,但还是不忘求神问卜。
D.作者继承我国古典小说的传统写法,不重在直接的心理描写,而主要通过语言和行动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3.请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举例分析材料一“扣子”手法的运用及效果。
4.赵树理的小说散发着“山药蛋派”特有的乡土风情,其语言具有独特的风格。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扬州借景

蒋子龙

前不久在扬州参加一个对话会,有位外语学校的女同学说,她喜欢怀旧。这实际是道出了一种扬州的文化现象。

扬州已建城2500余年,古文化的积淀深厚而辉煌。第一为扬州扬名的是大禹,据《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时分天下为九州,扬州为其中一州,并因多水而扬波得名。一些代表着中国文化高峰的诗文圣手,如李白、欧阳修、苏东坡等,甚至连清皇帝康熙、乾隆,也都为扬州做过广告……这谁能比得了?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如果不怀旧反倒不真实了。而那个女同学又哪里知道,令她惶惑的正是扬州文化的精髓借古人”“借传统经典文化,以肥沃和提升现代文明的品位。

我们到扬州,第一天看瘦西湖、个园,第二天看何园……这也表明扬州对自己的人文景观非常自信,尤其是园林文化。古来就有定评: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

瘦西湖的发展,就完全在这个字上做文章,要想瘦得美,就得借景。充分利用其,才建成了百园之湖,徐园、闵园、贺园……过去的富商巨贾们,谁买地建了园子,就以自己的姓氏命名。瘦瘦的湖水像一条曲折回旋的绿丝带,将一个个珍珠翡翠般的园林串起来,一路楼台梅岭始,榭曲廊回直到山。这些园林的主人们必定要尽力突出自己的个性,穷尽玄思妙想,巧夺天工,出奇制胜。这样就很容易犯一个现代人经常犯的错误,乱搭乱建,只顾自己,不管整体,或破坏环境,混乱不堪,贻害无穷;或相互攀比、相互模仿,景致重复,乃至俗不可耐。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这类错误早已司空见惯。

然而,扬州之所以能有瘦西湖,能被尊为人文古城,就在于数百年前,那些各自发财的商人们,比现在的规划局更有环境意识和全局观念,审美品位也更高。他们的诀窍就是一个字。

首先就是借水。瘦西湖是魂,丢了这个魂、或毁了这个魂,谁的园子建得再好也一钱不值。谁若能将园林建得成为整个瘦西湖上的一个独特景点,才算是大功告成。另外,康熙、乾隆都分别六下江南,富豪们要把自家园林造得出类拔萃,就是寄希望能吸引皇上的目光,倘若圣驾光临,那便是天大的幸事。这就是必须好好借水的妙处,得好,整个瘦西湖都是你的,你也是属于瘦西湖的,皇上到了瘦西湖,就算是到了你家。

其次是借景。后建的园林不是要把先建的园林比下去、压过去,而是以原有的园林为背景,借旁边的优势衬托自己,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达到锦上添花的目的。所以,徐园的风格偏实,露中有藏,浅中求深;而净香园的特点就以空阔为主,手指目顾,苍远无边……关帝殿内的一副对联,集中表达了瘦西湖善于借景的真谛:借取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

尤其是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的扬州个园,更将一个字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第一是借竹自喻,取名个园。个者,竹叶也。一根杆子挺着个人,劲直有节。

然后是借石,叠成四季山景。借来几根长短不一、粗细不等的石笋,在一片竹林中破土而出,点缀春意。进得春天的大门,借皱、漏、瘦、透、秀、丑的太湖石,垒成一座夏山,灰蒙蒙、湿浸浸,仿佛带云欲雨。山内空灵,有小桥曲折,穹窿石屋,还有大小不等的各种洞窿,洞洞借景,风情幅幅。最妙的是它能借来每个进山者的想象力,让你觉得风从穴来,石壁生凉,小桥流水,鱼游鸟栖……最后是借宣石垒成冬山,宣石纯白,看似一场大雪覆盖了山峦,常年不消,寒气逼人。营造冬山光是借石还不够,还要借风,在背面的墙上打了24个孔眼,名曰风音洞,实际是起到一个大音箱的作用,每当风起,呼呼有声,为冬山制造北风呼啸的效果。

还有更绝的,走过冬山,在西墙上会发现两个窥春洞,透过此洞可见外面一片盎然生机,绿竹苍翠,春笋挺拔……此谓借春

探访扬州,深为其的艺术而叹服。举一反三,一部人类的历史到处一个字,借道、借光……善于借景者智,善于借力者强。盛唐时期,扬州是东南第一大都会,到明清,扬州成为当时世界上10个拥有5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之一……现今世界,既多极多元多中心,又呈现一体化趋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损俱损。此时借鉴扬州文化中的这个字,真是意味无穷,受用不尽。

(节选自《扬州借景》,有删改)

文本二:

后记

支撑我还有勇气编这本书的是后半部分的散文,自觉让读到它的人不是浪费时间。我的文学世界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虚拟的,这就是小说;另一部分是现实的,那便是散文。小说靠的是想象力和灵魂的自由,而散文靠的是情绪的真诚和思想的锋芒。我已不记得是怎样开始写散文的,仿佛这是一件自然而然、水到渠成般必定会发生的事情。这类文字对生活、对自己具有一种更直接的真实意义,从中可清晰地看出我思想脉络的走向。我的视野、境界、文字,似乎也是随着写散文一点点打开、扩充的,正是散文使我认识到命运待我不薄,让我走过了那么多地方,见识了那么多风物。

书稿编成,定名为借景——我写过一篇散文《扬州借景》扬州之美在于会借景。我的文字也是从生活中借来的风景。

(节选自蒋子龙小说、散文集《借景·后记》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由一个学生爱怀旧写起,道出扬州无时无刻不在“怀旧”的现象,扬州文化的精髓是“借传统经典文化”提升现代文明的品位。
B.徐园、闵园等园是在瘦西湖的“瘦”字上做文章,充分做到了“借景”;个园“借竹”“借石”等更将“借”字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C.瘦西湖、个园、何园、徐园、净香园等厅园的建造都在“借”字上下功夫,这充分体现了当时建造者的审美品位比现在的人更高。
D.文本二最后一句说“我的文字也是从生活中借来的风景”,这既指出创作来源于生活,又指作者对自己作品给读者带来的愉悦的自信。
2.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自然段在写扬州历史文化悠久时,写清皇帝康熙、乾隆为扬州做过广告的内容,为写富豪们建造园林吸引皇上目光做铺垫。
B.文章在记叙和描写中不时穿插议论和抒情等,几种表达方式自然衔接,有机融合,丰富了文章的表现形式,进一步增强了表现力。
C.写到扬州的各式园林时,作者引用的“一路楼台梅岭始,榭曲廊回直到山”等诗句和几处“人文古城”的评价,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D.文章文笔优美,写景如画:最显著的文字特点是多用短句,尤其善用四字短语,形成生动活泼、节奏明快、典雅富有韵味的效果。
3.文本一以“借”统摄全文,请简要分析。
4.文本二指出,“散文靠的是情绪的真诚和思想的锋芒”,谈谈文本一是如何实践这一主张的。
2024-01-19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名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额尔古纳河右岸(节选)

迟子建

希楞柱里暗淡了,看来是黄昏的时候了。火塘散发的暖流和昏暗了的天光,让我和我的故事都要打盹了,我想我该出去透透新鲜空气了。

雨停了,西边天上飘荡着几缕橘红的晚夜。如果说夕阳是一面金色的鼓的话,这些晚霞就是悠悠鼓声了。空中浮动的云经过了雨水的洗涤,已是白色的了。我发现营地变绿了,原来安草儿在那些刚刚拆卸了希楞柱的空地上,栽上了一棵裸的松树。

安草儿一手提着水桶,一手握着一束紫菊花从远处走来。他知道我喜欢这种花,一定是在去河边打水的路上,特意给我采的。他走到我面前,把花递给我,然后提着水桶去浇那些刚刚栽上的树。

他浇完树,放下水桶后,没有歇息一下,就进希楞柱取出晒干的蝙蝠,放在一块青石板上,用一块鹅卵石研磨蝙蝠,打算把它们捣成碎末,制成水剂,灌进那两只害病的驯鹿的鼻孔,治疗它们的咳嗽。

我回到希楞柱,发现火塘里的火比我出来时旺盛了,看来安草儿在取蝙蝠的时候,顺便往里面加了劈柴。火光把希楞柱照亮了。我打算找出桦皮花瓶,把紫菊花养起来。

我已经很久没有用那只花瓶了。瓦罗加知道我喜欢紫菊花,就特意做了个花瓶给我。为了衬托紫色,他选的桦树皮都是颜色偏暗而且有水样花纹的。花瓶只有一巴掌高,侧面看是扁平的,上下一样宽,只不过瓶口微微往里收了收。瓦罗加说插这种菊花,不能用又高又细的花瓶,那样不但花插得少,而且看上去花仿佛是受了来缚,不耐看。插这种花朵不大而又枝叶繁茂的花,必须用口大而且瓶身低矮的花瓶,那样花儿看上去才精神。

我有一个鹿皮口袋,装着一些我喜欢的物件:罗林斯基送给列娜的小圆镜子,瓦罗加送我的花瓶,尼都萨满和妮浩用过的狍腿鼓槌,珠克擦枪用的一决鹿皮,拉吉达装猎刀用的桦皮刀鞘,依芙琳送我的一块绣着一双蝴蝶的手帕,依莲娜留下的一张皮毛画,杰芙琳娜送我的一个镶武着鹿角纹和树纹的皮挎包。这些都是已故人留下的物件。

当然,那里面也有活着的人送我的物件,比如玛克辛姆用三叉树根为我做的烛台,西班用柞树上的风干的树犄角给我雕刻的痰盂,达吉亚娜为我买的一支镌刻着梅花喜鹊图案的银簪子,以及帕日格在城里给我配的一副老花镜,柳莎送我的一块早已不再行走了的手表。

虽然我有九十岁了,可我的眼睛一点也不花,用不上老花眼镜。我偶尔会受风寒,但也只是咳嗽个天两天就过去了,痰盂也就成了摆设。我喜欢月光和火塘反射出的火光,所以烛台在黑夜中也不会派上用场。太阳和月亮在我眼里就是两块圆圆的表,我这一辈子习惯从它们的脸上看时间,所以手表在我手里没什么用。如果是黑发上插着一支银簪子,那么这支簪子就像落在希楞柱上的白鸟一样美丽,可我现在白发满头,银簪子落在这样的头发里,美就会被掩埋了,所以它也被搁置起来了。如果瓦罗加在就好了,我会把它送给爱看书的他,让银簪子做书签。

我打开鹿皮口袋,里面的物件就像久已不见的老朋友一样,纷纷来与我握手了。我刚碰过鼓槌,桦皮刀鞘就贴向我的手背了。我刚把扎手的银簪子拔弄开,那块冰凉的手表就沉甸甸地滑入我的掌心了。

我翻找出桦皮花瓶,注上水,插上紫菊花,把它摆到狍皮褥子前。进了花瓶的花儿显得更加端庄和美丽。

安草儿进来了,看来他已经把蝙蝠研成碎末了。他把一个格列巴饼递给我,我掰了一半,另半块给他了。

柳莎在走之前,烙了两口袋的格列巴饼留给我们,这种饼放上一个月也不会坏。她足足烙了两天。也许是烟火把地熏的,她的眼睛在那两天是红肿的。我就着茶吃饼的时候,安草儿又出去了,他是个闲不住的人。我想晚霞一定落了,从希楞柱的尖顶上,可以看出天色已经深灰了。不过在晴朗的夏夜,这种深灰持续不了多久,月亮和星星就会把它调和成深蓝色。

我的故事还没有讲完。我想我刚打开的鹿皮口袋里的那些物件,一定在清晨时就张开了它们的耳朵,上午时跟着雨与火、下午跟着安草儿捡到的那些东西,听了故事。我愿意把余下的故事继续说给它们。如果刚来到我身边的紫菊花接不上我的故事,你不要着急,先静下心跟着大伙一起听吧。关于这故事的源头,等我讲完后,让桦皮花瓶再单独地说给你吧。桦皮花瓶可不要推脱,谁让你把紫菊花拥进怀抱,并且吮吸了它身体里流出的清香的汁液了呢!

(有删改)

【注】故事背景是鄂温克部族都下山定居了,只有年届九旬的和孙子安草儿留在了山上生活和照看驯鹿。瓦罗加是已故的丈夫。希楞柱是鄂温克人住的圆锥形的帐篷。

文本二:

迟子建怀着素有的真挚澄澈的心,进入鄂温克族人的生活世界,以温情的抒情方式诗意地讲述了一个少数民族的顽强坚守和文化变迁。这部家族式的作品可以看作作者与鄂温克族人的坦诚对话,在对话中她表达了对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爱憎分明等被现代性遮蔽的人类理想精神的彰扬。迟子建的文风沉静婉约,语言精妙。小说具有诗史般的品格和文化人类学的思想厚度,是部风格鲜明、意境深远、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上乘之作。

(摘编自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授奖辞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草儿在“那些刚刚拆卸了希榜柱的空地上”栽上松树,暗示鄂温克部族都已经下山定居了,山上只留下了“我”和安草儿。
B.安草儿特意采摘紫菊花送“我”,表现出他对”我”的关心,正因这样,他才会留在山上陪伴年届九旬的老祖母并照看驯鹿。
C.“我”的鹿皮口袋中既有已故之人留下的物件,也有离开的人送“我”的物件,虽然“我”已用不上它们,却仍十分喜爱它们。
D.柳莎离开前给“我”和安草儿烙格列巴饼时眼睛是红肿的,虽然文中说“也许是烟火把她熏的”,但实际应是她十分不舍离开二人。
2.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开篇对“我”生活环境的描写展现出迟子建对鄂温克部族生活的关注,也能体现出其诗意、温情的讲述特点。
B.文本一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展开叙事,“我”是回忆的主体和故事的讲述者,无形中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并产生亲和力。
C.文本一将银簪子比作“白鸟”,“我”觉得自己的白发会掩埋它的美丽,表现了“我”对自己年华逝去的深切感伤。
D.文本一以“让我和我的故事都要打盹了”开始,以“我的故事还没有讲完”结尾,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完整严谨。
3.文本一中的桦皮花瓶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试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文本二说,《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部风格鲜明、意境深远、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上乘之作”,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2024-01-18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池河驿

查慎行

古驿通桥水一湾,数家烟火出榛菅

人过濠上初逢雁,地近滁州饱看山。

小店青帘疏雨后,遥村红树夕阳间。

跨鞍便作匆匆去,谁信孤踪是倦还?

【注】①榛菅:丛生草木。②濠上:濠水之滨,今安徽境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景,点明池河驿所处的环境。驿边有桥梁和水,在草木丛生的荒野,零星地点缀着几家烟火。
B.颔联对仗工整,“初逢雁”“饱看山”写出了诗人陶醉于此地风景,“初、饱”二字用得非常传神。
C.尾联写诗人匆匆踏上归程,末句用反问写出了诗人此行虽身体疲惫,但别人却看不出他的疲态。
D.整首诗结构谨严,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格调清新自然,是一首画面感很强的诗歌。
2.赏析诗歌的颈联。
2024-01-18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征服

亦农

南阳城东方家,世代行医。方存孝自幼随父学医,十三岁坐堂问诊,十六岁名扬南阳,人称“回春圣手”。与方家紧邻,就是董家,祖上做过大清宫廷乐师,董天音少时跟爷爷学琴,弹得一手好琴。古琴一响,百鸟不鸣,都洗耳恭听呢!方存孝母亲早死,董天音的母亲看着这无娘的娃儿可怜,就当作亲生儿子看护,用她的话讲:“一只羊是养,一群羊也是养!”这方存孝与董天音两个天才神童自幼心心相通,嬉闹玩耍,相处十分融洽。成年之后,更是情同手足,交情过命。南阳人说:“方存孝、董天音两人真是俞伯牙、钟子期在世,人间少有的知音啊!”

董天音20岁那年,身患恶疾,奄奄一息。方存孝说:“你先别死,等我回来!”遂独身走进阎王崖,历尽坎坷,险些丧命,采得千年药草,泡制成茶。董天音说:“吾命休矣,不治也罢!”方存孝道:“兄之《高山流水》,弹得空前绝后,汝死不足惜,我今生再也听不到《高山流水》了,实在是天大的遗憾!”

董天音笑道:“你我兄弟情深,我死之前,当为你再奏一曲。”遂整衣而起,净手焚香,

面琴而坐。董天音十指纤若青竹,上下跳跃,满屋之中即有仙乐飘飘袅袅。方存孝听得如痴如醉,抚掌称好,叹道:“真乃绝世好琴也,无以为谢,奉三包药茶,请兄笑纳。”董天音依方存孝所嘱,一日一包,将三包药茶喝尽。不日,觉得身轻体爽,恶疾竟去了。

公元1943年,日本人攻陷南阳,司令官大竹四郎以文艺家自诩,听说雅士董天音《高山流水》弹得空前绝后,遂派人请来,先奉以酒,后奉以肉,董天音不吃不喝。大竹四郎说出心愿,并搬来抢自南阳文物馆的珍贵古琴,请董天音弹奏,董天音举琴掷地道:“我堂堂中华文物,岂可落于汝等异邦匪徒之手,《高山流水》,又岂是汝等倭寇所配听得?”

大竹四郎大怒,将董天音捆绑到城北乌鸦滩欲杀之。

董天音老母闻知,旧病复发,七窍流血,临终只想见儿一面。方存孝床前安慰老人“我认识那日本司令官,这就去救俺兄弟回来!”赶到乌鸦滩,拦住大竹四郎屠刀,要求让董天音回家与老母见一面。大竹四郎冷笑道:“母子连心,见面未尝不可,只是放他走后,一去不复返,你可负得起这责任?”

方存孝挺胸说:“南阳人方存孝,世代行医,虽医术不精,但自信存信于天下,吾今愿代董天音守刑,董天音若到期不归,方某愿替他受死!”

大竹四郎惊诧半日问:“你是他什么人?”

方存孝道:“人生一知己,过命一朋友!”

大竹四郎沉吟片刻说:“且相信你们支那人一次,若到期不回,我取你项上人头!”

董天音回家探母,时间一分一秒走过,太阳从头顶偏向西了,董天音还杳无踪迹。大竹四郎侧目笑道:“中国人,统统地小人,不可信!”四围百姓默然,惟方存孝冷笑不语。

时辰已到,大竹四郎看过腰表,得意洋洋举起手臂,准备下令开枪。突然一个声音自远方传来:“休伤我兄弟,董天音来了!”董天音从远处飞奔而来,脚下鞋底已磨破,血痕斑斑。

方存孝与董天音紧紧相拥。方存孝说:“兄弟,你不该来,中国不该因此少一个音乐大师!”

董天音说:“中国人更不该在异域穷寇面前丧失气节!”

大竹四郎挥动的手僵在半空,他的脸色由红变白,由白变紫。“开枪!”他歇斯底里地大喊。

方存孝先中弹,倒在地上。董天音随后中弹,亦倒地。南阳晴天白日,一声炸雷,忽然狂下三日暴雨,雨水威涩,含带血色。南阳人讲:这是上天为两位贤人落泪了。

当晚,大竹四郎即给日本天皇上书,讲述他在中国南阳所遇,并因此请求天皇尽快从中国撤军,他说:“拥有这样子民的国家终将是不可战胜的!”

不久,大竹四郎被抽调回国,神秘地剖腹自杀。两年后,日本国宣告在中国战败。

(有删改)

文本二:

情生于心,没有心动,不会有情,没有情,也不会自发地去写作。我们不能说“某某作家是天才”,但可以说“每个作家,都是感情丰富而且比较敏感的人”。在《作家的秘密》中,亦农谈及文学创作的价值或作用。他便说,在写作这个行当,有一句话叫“用文字对抗遗忘”。对于较高层级的写作者而言,用文字来对抗遗忘,遗忘的是什么?它即是自己的记忆,个人经历或他人经历一或耳闻目睹的事情。但同时,它必须也是属于时代的记忆,是属于集体的记忆。2011年9月,亦农与荷兰著名汉学家包乐史教授会面,交流创作情况。包乐史就曾这般评价亦农小小说集《因为有爱》,“你的作品让我看到中国”。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存孝在床前谎称自己认识那日本司令官,一是想给老人以希望,二是不想使其担心。寥寥数语间,情意溢于言表。
B.小说开头介绍两人家世出处,可见方存孝被董家救助后,与董天音自小交好。正是为了报答养育的恩情,方存孝不惜涉险,为医治好友采得千年药草。
C.在日本司令官大竹四郎的威胁面前,方存孝和董天音不为所动,表现出了中国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D.赴约时,董天音脚下鞋底都已磨破,可见其焦急慌促,凸显了其不忘信义、不为瓦全的崇高品格。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阳人称方存孝、董天音是钟子期、俞伯牙在世,此处借高山流水的典故和侧面描写,体现出二人心心相通的可贵情义。
B.回国后,大竹四郎剖腹自杀,具体原因并未道明。适当留白,给读者留下了无尽想象的空间,增加了小说的神秘感。
C.方存孝和董天音中弹后,南阳天象突变,暴雨三日。文章借奇异的浪漫主义手法,道尽了邪祟当道下正义之士被杀的冤屈。
D.文中对大竹四郎见董天音来后的动作、神态、心理等进行细致描摹,展现了其气急败坏的小人做派。
3.请结合文本一简要概括董天音的人物形象。
4.如何理解作者所说的“用文字对抗遗忘”?请结合文本一加以阐释。
2024-01-18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8 .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和杨伯子主簿见赠

陆游

文章最忌百家衣,火龙黼世不知。

谁能养气塞天地,吐出自足成虹

予使江西时以诗投政府丐湖湘一麾会召还不果偶读旧稿有感

陆游

文字尘埃我自知,向来诸老误相期。

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

【注】①火龙,《左传·桓公二年》:“火龙黼黻,昭其文也。”原指火形和龙形的文彩,后用以比喻作文只知雕章琢句,犹如补缀百家之衣。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前两句直击为文之弊,写诗作文不要一味因袭拼凑,不要刻意雕琢字句。
B.第二首前两句,诗人自知自己文章价值不高,以致诸位前辈向来对自己不抱希望。
C.“养气塞天地”中“养气”,与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义。
D.两首诗的标题中“次韵”“见赠”“以诗投”等用语体现了古代诗歌的交际功能。
2.古人常以诗歌的形式论诗,陆游的这两首诗阐发了怎样的诗歌创作主张?请结合两首诗的三、四句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农耕的桃源

冯骥才

沿着一条顺由山脚曲曲弯弯流淌下来浅浅而清澈的河水,车子晃晃悠悠地溯源而上。很快便进入另一个世界。一个世外的天地,一个悄然无声的世界,一个顶天立地的大氧吧,喘气是那么舒服。

路左一道石桥,过桥即是山村。我们过桥跨进美丽而古老的山村——山西晋中的后沟村。

全村男女老少只有251人,75户人家,高低错落地散布在黄土高坡上。

后沟村用于耕作的土地都在山顶的高原上。世代的先人将一样样的种子搅拌着汗水在那里培植,给今天的后沟村民留下了四十多种五谷杂粮。令村民为之骄傲的是本村盛产的梨子,历史上最高产量曾达到百万斤。

山上蜿蜒曲折的鸡肠小道连接着高高低低的人家,都是用脚踩出来的土路。其中一条主干道,由山脚直通山顶。每到秋后,山顶收获的粮谷蔬果便装上小骡子拉的二马车,由这干道运载下来。这条道是用碎石铺成的,坚实有力,可以承载村民们年年巨大的喜悦和千吨万吨的果实。每逢此时,这碎石道上要铺上黄土,垫上树枝和干草,最怕筐子里的梨子被颠破。后沟村的梨子水多而甜,皮薄而嫩。一车车的黄梨绿菜、红枣白瓜,从山顶运下来后,一半入户入仓,一半拉到集上去卖。直到今天,集上交易的方式常常还是以物易物。②村民说,以物易物,相互看得见,不用算计,实实在在,最公平

此刻已入深秋,但家家户户的院里还堆放着黄澄澄的玉米。有的人家将玉米码成一垛垛,像金库里的黄金。挂在墙上一串串鲜红的辣椒,椒尖东卷西翘,好像熊熊的火苗。它们依然带着两三个月前收获时节的眉开眼笑与生活的激情。但村民的生活已经进入农闲。

一条汉子倚在一架手摇的鼓风机上读报;几个孩子聚在一块平台上玩“跌面面”; 一个小女孩穿着名唤“外刹孩”的鞋子在一旁独自踢边儿;还有四五个老人一排靠墙蹲着,晒太阳,抽烟,发怔,相互并不说话。他们几乎整整一生厮守在一起,话已说尽,为什么还要坐在一起,一种生命所需求的依靠吗?

阳光照亮他们雪白的胡子,晒暖了每一面朝南的墙。一只蜻蜓落在墙上,吸收着太阳从遥不可及的地方送来的暖意,那种玻璃纸一般的双翅和抹在泥墙中细碎的麦秸皮闪闪发光。外边阳光的暖意已经十分稀薄,但是当阳光穿窗入洞,竟在窑洞里集聚得温暖如春

两位妇女盘腿坐在床上,用杂色的碎布块缝虎枕。虎枕可以当枕头使用,放在炕上又是一件艺术品;当然,老虎还是阳刚的象征并具驱邪之意。枕头一端是虎面, 猪鬓做的粗硬的虎须,白布缝的尖尖的虎牙,朱砂色的线绣成竹云形的虎眉。虎的表情既威严又滑稽。枕头的另一端是翘起来的虎尾,尾巴末端还挂着用彩色棉线扎成的一绺彩穗,更显得趣味横生。

后沟村有动物,但人们从不打猎。村民们不尚吃野味,只吃喂养的家禽与家畜,以及粮食蔬菜和瓜果梨桃。男人用土烧制砂锅,女人用荆条编制箩筐。烧火是山中的荆条柴草,不去砍木伐树。用水古是取自龙门河,现在来自深井。

后沟村最令人惊异的是家家户户的下水全部使用暗道。各户的分道通向总道,在大山里穿来穿去,然后下泄河中。为了防止雨水冲毁山道或积水淹垮山体,引发塌方,故而山村处处都有疏导雨水的明渠。最高的排水沟竟在山顶上。明渠的水汇入暗道,兼亦利用雨水冲洗暗道,排除淤塞。如此聪明的、巨型竹排水工程缘自何人?现在的后沟村人已经无人能说清楚。③口头的记忆就是如此脆弱。

然而,这个排水系统,令我对后沟村的历史文明心怀崇敬。说到系统,还不止于此。整个山村的生活都是独立的,齐全的,配套的,自成系统的。

它有磨房和油坊。村里有铁匠和木匠,开窑造屋人人都会。至于纺线、织布、裁衣,乃是全村妇女们的擅长。女人们还会用刺绣、剪纸和面塑让生活有声有色。山西人制作面食花样翻新的本领可以进入吉尼斯,后沟村的女人能用五谷杂粮煎炒蒸炸煮烙烤,做出六十多种主食来,兼能制做酒枣、干萝卜、灌肠、腌酸菜等等五花八门的小菜小吃。

山村半腰的地方有个小小的广场。广场上有座古戏台。戏台前的广场是这小小山村的精神乐园。各种节日里往往还有种种自编自演和自娱的活动呢。从物质到精神他们都是有滋有味和自给自足的。这才是农耕文明一个罕见和地道的村落典范!

我一边思考,一边登上高原。此时,日头西斜,侧光入村,半明半暗,景象更加立体。然而山谷空气之清澄,令我惊异。④每一口空气吸入肺,都像气化了的清泉,把肺叶凉爽地洗一遍。低头看到一村民蹲在下边一块突兀的山丘的顶上吃面条,而且边吃边与更下边的另一位村民聊天。那村民坐在自家院中的磨盘上。这下边吃面条的村民与我距离十来丈,他与更下边另一村民又距离十来丈。但所有说话的声音都像在我的耳边,清晰至极。据说,有时两人说话,全村都能听见。

我忽然悟到,所谓桃源,既非镜花水月,亦非野鹤闲云。原来——互不设防,才是桃源的真意。

陶渊明所写是他心中的桃源,我所写是我眼见的桃源。

不信,你可去看一看。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后沟村世代的先人们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培育了各种粮谷蔬果,使美丽古老的后沟村物产丰富,政通人和。
B.农户家中堆放着的黄澄澄的玉米、墙上挂着的一串串鲜红的辣椒,既写出了丰收的景象,也表现出农耕生活的美好。
C.色彩丰富、趣味横生的虎枕,不仅是有实用价值的枕头,也是一件能够驱邪的艺术品,并且象征着阳刚之气和不屈精神。
D.村民们不喜欢吃野味,所以妇女们将五谷杂粮通过煎炒蒸煮等方式,做出六十多种食品,使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有声有色。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曲曲弯弯”“晃晃悠悠”两个叠音词,不仅增强了语意,也形象地写出车子在山路上行驶的状态。
B.句子②中,“以物易物”这种交易方式原始且简单,但村民认为它“实实在在”、“最公平”,这表现了村民的纯朴。
C.句子③既说明与文字记载相比,口头记忆存在局限性,也表达了对后沟村排水系统缺乏文字记载的惋惜之情。
D.句子④把空气比作“气化了的清泉”,这个比喻不仅写出了作者呼吸到后沟村新鲜空气的感受,也照应了上文。
3.画波浪线的段落,“阳光”这一意象反复出现,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4.请结合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本文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陶渊明所写是他心中的桃源,我所写是我眼见的桃源”这句话的理解。
2024-01-16更新 | 20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第一中学(实验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贾谊:没有席位的发言

鲍鹏山

想起贾谊,我的脑海中总是浮现出幽州台上陈子昂的身影。

汉代文弱的洛阳少年,与大唐侠气纵横的蜀中豪杰,叠印在一起。是他们的泪流到了一起。

很多英雄一生的失败在他出生时即已注定:生不逢时。贾谊如果早生二三十年,能碰上秦皇嬴政,碰上楚霸项羽,碰上高祖刘邦。而如果他晚生五六十年,他又可等到汉武帝刘彻。这些都是需要英雄的时代,是英雄创造历史的时代,他偏生在这两个浪峰之间的低谷中!

这是一个蓄势待发的时代。这是一个讲“无为”的时代。这是一个庸人都可以拱手而治的时代!汉文帝曾对他那个时代的一代名将李广感喟:“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史记·李将军列传》)

其实,他身边还有一个绝对可以成为一代名相,能引导他和汉帝国超越三代、做出前无古人辉煌业绩的人物。那就是与李广一样年轻有为、天才俊发的贾谊。我很替文帝惋惜:他的手下有李广这样的将,有贾谊这样的相,却也只能“无为”而治。这是多么的暴殄天物!相较而言,文帝对贾谊更寡薄:对李广这样的英雄,他至少是给了他用武之地,让他在战场上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但对贾谊,文帝就不能为他安排政治席位,使他有折冲樽俎、运筹帷幄的机会。

贾谊是一个没有席位的就餐者,更不用说去当主持宴席的“祭酒”了。

他给了这个时代最好的忠告。他是那个时代最睿智的发言者,是那个时代庞然而麻痹的躯体上锋锐的虻,可他却没有席位!甚至,最后,连会场也不让他进!他被逐出京师。

中国历史上那么多的流放贬谪,除了对不同政见者或席位争夺者阴毒的肉体惩罚外,更重要的目的,就是把他逐出舆论中心地带,让他远离“话筒”,让他的声音消失。

昙花一现的政治辉煌消失了。贾谊一路哭向长沙。

22岁,文帝元年,河南守吴公向文帝推荐年轻的贾谊。文帝征召贾谊为博士。侪辈都对他很佩服,文帝也对他格外赏识,一年之内,他被越级提拔为太中大夫,文帝甚至有意要委他以公卿之位。就在这短暂的两年内,他提出了许多极有远见、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制度方面:请改正朔,易服色,定官名,兴礼乐。经济方面:作《忧民》,上《论积贮疏》。伦理道德方面:作《六术》《道德》诸篇。政治理论方面:作《过秦论》上中下三篇,分论始皇、二世、子婴之过。这是在理论上对残暴而失败的秦进行清算。他在认真地思考新朝立国的道德基础与统治理论,刘邦的那一帮流氓强盗式的武夫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意识的。萧何、曹参等出身狱吏,可以是很出色的行政人才,但不可能站到这样的高度。贾谊的横空出世,汉朝才算真正拥有了自己的理论家

两年左右的时间,有如此众多的思想和理论建树、政策和策略建议,足见这位二十来岁的政治家的见识和胆略,足证他的政治才华,并足以奠定他在中国政治史上的地位。他可以跻身一流政治家之列而毫不逊色。

在这些建议中,既有眼前的急务,也有关乎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有很多更是深入到了整个封建时代基本的政治与道德根基。其中有一点特别值得提出来,这一点显示出,什么叫真正的睿智、真正的目力。

汉初的政治家、思想家们都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秦为何兴暴而亡速?在这个问题上,贾谊表现出了他异乎常人、拔乎流俗的见解:他认为秦统一六国,实行郡县制,乃是“除六国之忧”的有远见之举;而当今的分封政策,恰恰又是“成六国之祸”的倒退行为。

但远见卓识往往“自绝”于当代。卓则必绝,远则自离。贾谊自然而然地与同时代的人离绝了。他藐视他们,他们也排挤他。他们根深而叶茂,藤粗而蒂固;他则一无所恃;他只能恃文帝的保护。但文帝也一样脆弱。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绛(绛侯周勃)、灌(灌婴)、东阳侯(张相如)尽害之,乃毁谊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平心而论,文帝刘恒还是很信任也很愿意重用贾谊的,他毕竟不是一个昏君。但他不能失去朝廷权力的平衡,他也不能为了一个贾谊而触犯众怒。

贾谊虽然忧虑早死,但从汉文经汉景至汉武,诸侯问题解决了,他的功业由几代人完成了。

贾谊的失败是时势所必然,同时也与个性相关:贾谊的性格太躁急,太傲慢。躁急则不能待人,不能捺住性子等待时机。傲慢则不能兼人。他总是嫌那一批老臣太愚拙无识,不屑于与他们为伍,更不能把他们拉入同一战壕,与他们一同作战,而是欲凭一已的力量,抉文帝之权威而获成功。

不能待人兼人容人,事业还未开始,自身就已形单影只。

(选自《风流去》,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拥有非凡的政治才能,但文帝却始终没有给他机会让他实现自己的抱负。
B.贾谊被征召为博士之后就表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才能,足以奠定他的历史地位。
C.贾谊对郡县制和分封制利与弊的认识极有见地,与大多数人的看法不同。
D.贾谊的远见卓识“自绝”当代,但文帝为了维持权力平衡,把他贬谪长沙。
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两段把贾谊与陈子昂两个生不逢时的天才人物联系在一起,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B.文章写文帝给李广以用武之地,而未给贾谊安排政治席位,两相对比,衬托出贾谊的生不逢时。
C.他“是那个时代庞然而麻痹的躯体上锋锐的虻”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贾谊不被理解,怀才不遇。
D.贾谊的政治才能与不幸命运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作者通过这一反差表达了对贾谊命运的深切同情。
3.如何理解“贾谊的横空出世,汉朝才算真正拥有了自己的理论家”这句话的含义?
4.请探究标题“没有席位的发言”的深刻意蕴。
2024-01-12更新 | 17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