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各具功用的镜子:平面镜——正视自己;望远镜——放眼远方;太阳镜——抵挡强光;显微镜——揭微显隐;哈哈镜——开怀一笑。

这些镜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也颇有寓意和启发。作为新时代的学子,如果要给自己的心灵配装一面“镜子”,你会怎么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选择与思考。

要求:①选准角度,确定立意;②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800字。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万里,字延秀,吉州吉水人。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浚入相,荐之朝。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①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后迁太常博士,寻升丞兼吏部侍右郎官,转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

盗沈师犯南粵,帅师往平之。孝宗称之曰仁者之勇,就除提点刑狱。请于潮、惠二州筑外砦,潮以镇贼之巢,惠以扼贼之路。俄以忧去。免丧,召为尚左郎官。

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宫僚以得端人相贺。他日读书,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王淮为相,一日问曰:宰相先务者何事?曰:人才。又问:孰为才?即疏朱熹等六十人以献,淮次第擢用之。历枢密院检详,守右司郎中,迁左司郎中。后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朝议欲行铁钱于江南诸郡,万里疏其不便,不奉语,忤宰相意,改知赣州,不赴,乞祠,除秘阁修撰,提举万寿宫,自是不复出矣。

杨万里为人刚而偏。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侘胄用事,欲网罗四方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②。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侘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侘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逢言侘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侘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万里精于诗,尝著《易传》行于世。光宗尝为书诚斋二字,学者称诚斋先生,赐文节。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①追胥:追租的公差。②掖垣:泛指高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
B.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
C.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
D.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授,古代学官名称,宋代在各路的州、县学均置教授,掌管学校课试等事。
B.郎中,官名,战国始有,秦汉治置。后世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
C.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神,古时君主每年都进行祭祀,后借指国家。
D.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父忧”是指遭遇父亲丧事。古代官员在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B.“国子博士”是隶属国子监的学官,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国子生徒。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东宫”是皇子所居住的宫殿,有时也代指太子。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万里治理有道。他任隆兴府奉新县知县时,阻止催讨赋税的官吏下乡扰民,只在集市张贴逃避赋税者的名字,就交清了赋税,县里因而大治。
B.杨万里带兵有方。盗贼沈师进犯南粵,杨万里亲白率兵讨平;修筑寨堡在潮州震慑盗贼,在惠州用来扼住盗贼的道路,因而被征召为尚左郎官。
C.杨万里勇于举贤。当杨万里和王淮谈及人才问题时,他写了朱嘉等六十人的名字进献了上去,而这些人也因此得到了王淮依次的任用和提拔。
D.杨万里为人正直。他不惧强权势力,在韩伲胄掌权的时候,他宁可丢官也不为其作记,又曾因反对韩侘胄专权僭越而忧愤不已,郁郁成疾。
2023-05-0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老人独自冒雨到社区交医保,工作人员告诉老人:“按照规定,办理此项业务不收现金,只能采用手机支付的方式。”老人听后不知所措。

疫情期间,一些城市的汽车站、火车站专门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设立了“无健康码通道”,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写一篇议论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2023-04-2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名校
4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与蚯蚓的专一形成对比,从反面强调专心学习的重要性。
(2)韩愈在《师说》中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从师的目的是学道,向谁学与对方的年龄大小无关。
(3)《鹊桥仙》里赞叹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七夕相会胜似人间长相厮守的美好,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代诗人经常在作品中用猿的叫声来烘托凄清、孤寂的氛围,唐诗中这样的例子就有不少,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4-22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青春的路口,曾经有那么一条小路若隐若现,召唤着我。

母亲拦住我:那条路走不得。我不信。我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你还有什么不信的?”“既然你能从那条路上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我不想让你走弯路。”“但是我喜欢,而且我不怕。母亲心疼的看着我好久,然后叹口气:好吧,你这个倔强的孩子,那条路很难走,一路小心。

在这条小路上,一些事情淡忘了,而某个细节,如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却记得很清楚。

请以“青春期难忘的细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文体明确;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23-04-22更新 | 148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就我个人而言,我将矢志不渝地把余生献给西藏建设事业……
B.钟扬教授在生命科学领域教书育人、因地制宜,培养了许多学科专业人才,多次获国家和上海市嘉奖。
C.“任何生命都有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下去。”钟扬曾说过的话犹在耳边。
D.2017年9月25日,钟扬忙碌的行程在出差赴内蒙古城川民族干部学院作报告之后戛然而止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下面各项中短语的结构类型都相同的一项是(     
A.鹰击长空       刻骨铭心       亦步亦趋        和蔼可亲
B.峥嵘岁月       全神贯注       出类拔萃        巧夺天工
C.激浊扬清       瞻前顾后       理直气壮        雷厉风行
D.书生意气       跌宕起伏       废寝忘食        格物致知
2023-04-22更新 | 27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容易(0.94) |
名校
8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夸张手法写出了青春年少的同学们劈波斩浪的气魄。
(2)《芣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露出人们采到芣苢时欣喜的心情。
(3)《插秧歌》中诗人别出心裁地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农人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插秧不辍的艰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4)《静女》中运用移情于物手法,表达爱屋及乌的情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虞美人》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4-22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联常书写张贴或者刻画悬挂到楹柱上,故也称“楹联”。楹联______________,根据不同场合、不同时间,可分为春联、喜联、庙联、车联等。它是以汉语独特的语言艺术为基础的一种文化样式,其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不仅在于以整齐雅致的形态出现,具有形式上的美感,还在于在对仗节奏中体现声律美,______________音乐感。

春联作为年俗的楹联,两千年来盛传不衰,已成为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朵艺术奇葩。现在我们经常看到的、______________下来的一副经典春联“(     )”,其意蕴便来自年俗传统的祝福仪式。它不仅代表了喜庆,还寄托了人们对新年的愿望。

楹联是中国文化的独特标志,就像一面旗帜飘扬在中国文化的天空,灿烂出彩。楹联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它______________,内蕴丰富宏大,内涵幽远深邃。它担负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我们应传承楹联形式的基础上,根据新时代的特点,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楹联文化。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名目繁多   突现   流传   无所不至B.五花八门   突显   留传   无所不至
C.五花八门   突现   留传   无所不包D.名目繁多   突显   流传   无所不包
2.下列最适合填入文中括号内的一项是(     
A.猛虎啸山显威势,寒梅傲雪见精神B.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C.山水秀美风光丽,虎跃龙腾日日新D.双玉初谐琴瑟调,五花新授凤鸾封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找出并修改。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张十一

韩 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张十一与韩愈同任监察御史,上书请求减免关中赋税,因触怒权贵而一起被贬。张十一被贬至郴州临武,韩愈被贬阳山(今属广东)。张十一在任上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②筼筜(yún   dāng):一种皮薄、节长而竿高的生长在水边的大竹子,有时也指地名。 ③踯躅:杜鹃花的别称。
1.下面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其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勾画出阳山地区的全景,春山明净,春江空阔,还传递出一种人喧闹热烈的氛围。
B.前四句描写景物上,运用以声衬静,猿的哀鸣打破了山村的宁静:猿的哀鸣触动了诗人内心的悲愁,色彩鲜艳、充满生机的春景反衬了诗人的哀怨之情。
C.“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前句的“未”字贯“报”与“知”,意谓:皇帝的深恩我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而已。
D.前人评价尾联写得婉转含蓄,诗人写愁不说愁,只说鬓发白了一半;只说读张署的诗是白了鬓发的原因,不正面写自己的愁怨。
2.从本诗颈联中,你能感受到诗人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请概括并简要分析。
2022-12-22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一中一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