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4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风雨阴晴君莫问,有书便是艳阳天。”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说有什么事情拥有恒久魅力并令人(       )其间,读书便是其中之一。孔子“韦编三绝”,董仲舒“目不窥园”,陶渊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而苏子美“《汉书》佐酒”……回溯历史,古人留下许多有关读书的佳话。阅读,凝结着超越时空的力量。

疫情防控期间的“宅读”,让人更加懂得珍爱生命、珍惜生活、关爱他人。有人读了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从“哪里有恐惧,哪里就有爱”这句话中,体会到爱的力量;有人读了《中国抗疫简史》,纵览几千年来中华民族防疫抗疫的历史经验,(       )了战疫的必胜信念;有人读了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永远不要把你今天可以做的事留到明天做”,思索生命的意义。

通过(       )的阅读,我们可以寻觅到温暖的阳光地带,采撷到五彩缤纷的花朵,领略到生命的高洁与伟岸。“有书便是艳阳天”,生动诠释了读书之于人的意义。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武汉保卫战、长春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_________________。我们深深懂得,因广大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正因无数人为疫情防控冲锋在前、守土尽责,才使得我们在山河无恙、春回大地的暖意中,感觉到生活是多么美好,阅读是多么美妙。

1.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沉迷     增加     坚持不辍B.沉醉     增加     笔耕不辍
C.沉醉     增强     坚持不辍D.沉迷     增强     笔耕不辍
2.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战略重大成果,统筹提高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B.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C.疫情防控狙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提高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D.疫情防控狙击战取得战略重大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3.对选文中涉及的文学常识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开创儒家学派。他与弟子的思想言行被编成语录体著作《论语》。
B.《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由东汉时期班固编撰,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C.苏轼,字子美,号东坡居士,世称苏子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我们学过他的代表作品《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D.狄更斯,英国小说家,以非凡的艺术概括力展现了19世纪英国社会的广阔画卷,塑造了为数众多的社会各阶底特别是下层人民的典型形象。
2022-10-30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按照四部分类法,使中国古代的典籍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分组成,而四分法能较好地解决繁缛的古籍分类问题,因而得到了普遍的认同。

经,主要是儒家的经典。因为自汉武帝时期以来,儒家文化超越其他诸子学说,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主流意识形态,此后的历朝历代,儒家思想都被看作社会发展中的纲常伦理,被认为是思想文化界的(     )。史,便是史书。中国历史上的正史,从汉代的《史记》开始,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史书《清史稿》,又有二十五史之称。子,就是指人们常说的诸子百家。百家之长与儒家之尊共同盛放于中国文化的百花园中,才使得中国文化(     )、鲜活有力。集,泛指一切文化艺术,包括诗词文赋、戏曲小说等。

综合来看,如果我们将国学比喻为一座高耸入云的文化大厦,那么经史子集四大部类在其中均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经部,是这座大厦的钢筋结构,有了儒家经典,就立起了中国主流思想;史部,是大厦的水泥浇筑,水泥的巍然填充与钢筋的昂然挺立,就构筑起了中国文化的坚实外形;子部的百家思想,就如同为这座大厦开了一扇扇的门窗,正因为有门窗的参与,才使得空气流通、阳光照耀;集部,像是大厦里的一切(     )与内饰,丰富多样,精彩纷呈。经史子集四个部分,全面支撑起了中国文化这座美轮美奂的殿堂。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中流砥柱 栩栩如生 装潢B.中流砥柱 生生不息 装潢
C.定海神针 生生不息 装修D.定海神针 栩栩如生 装修
2.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按照四部分类法,中国古代的典籍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分,而四分法能较好地解决繁复的古籍分类问题,因而得到了普遍的认同。
B.按照四部分类法,中国古代的典籍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分,而四分法能较好地解决繁缛的古籍分类问题,因而得到了普遍的认同。
C.按照四部分类法,中国古代的典籍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分组成,而四分法能较好地解决繁复的古籍分类问题,因而得到了普遍的认同。
D.按照四部分类法,使中国古代的典籍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分,而四分法能较好地解决繁复的古籍分类问题,因而得到了普遍的认同。
3.下列与文段相关的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包括风、雅、颂三部分。《楚辞》是屈原、宋玉等人的诗歌总集,由西汉刘向编辑。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多年的历史。鲁迅评价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D.宋词是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颗明珠,从流派上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代表作家分别是苏轼和李清照等。
2023-09-29更新 | 22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城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毛泽东深爱宋词,作品颇得苏辛神韵,(     )。《念奴娇·昆仑》起句“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与《念奴娇•赤壁怀古》首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恰如刘勰《文心雕龙》所说“视通万里”“思接千载”。

毛泽东自言“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已表明对二者有所偏重,但他从不顾此失彼。“读婉约派久了,厌倦了,要改读豪放派。豪放派读久了,又厌倦了,应当改读婉约派。”“婉约派中的一味儿女情长,豪放派中的一味铜琶铁板,读久了,都令人厌倦的。人的心情是复杂的,所谓复杂,就是对立统一。”毛泽东,对豪放婉约的辩证态度,使二者相得益彰。此论切中(     ),是有词论以来的真知灼见。

中国古典诗词形式多样、风格迥异,而中国古代诗词文论,诸如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提出的众多解诗、评诗、品诗的方法,内容博大精深。毛泽东既填词也写诗,不能将毛泽东的词作与宋词相提并论,也不能简单地给诗人毛泽东贴上“豪放派”的标签。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器大声宏       珠联璧合       肯綮
B.清新绮丽       珠联璧合       时弊
C.器大声宏       异曲同工       肯綮
D.清新绮丽       异曲同工       时弊
2.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诗词形式多样、风格迥异,而中国古代诗词文论,诸如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提出的众多解诗、品诗、评诗的方法,内容博大精深。
B.中国古典诗词形式多样、风格迥异,而中国古代诗词文论,诸如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提出了众多解诗、品诗、评诗的方法,内容博大精深。
C.中国古典诗词形式多样、风格迥异,而中国古代诗词文论,诸如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提出的众多解诗、评诗、品诗的方法,内容博大精深。。
D.中国古典诗词形式多样、风格迥异,而中国古代诗词文论,诸如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提出了众多评诗、解诗、品诗的方法,内容博大精深。
3.下列与选文相关的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全盛时期。词又称诗余,长短句,配上音乐可以歌唱。
B.宋词两大词派分别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岳飞、柳永等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
C.《沁园春·长沙》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的“万户侯”,本指食邑万户的封侯者,这里借指大军阀、大官僚。“喜看稻菽千重浪”一句也是出自毛泽东的诗歌《七律·到韶山》。
D.现代诗往往也会对从古诗词中汲取经典意象,并赋予其新的内涵。例如闻一多《红烛》,引言“蜡炬成灰泪始干”语出唐代诗人李商隐《无题》,赞美了红烛以“烧蜡成灰”来点亮世界的奉献精神。
2021-11-16更新 | 32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耀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

说起田园诗的开创者,非陶渊明莫属,他对后世的李白、杜甫、苏轼都有很大的影响。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被审美的汁液浸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它是作者(     )出的海市蜃楼。在当代中国,无论东西南北,都能(     )找到“桃花源”。这些“桃花源”,折射出人们对理想环境的追求。生活在喧嚣中的人们渴望清静,渴望悠然地与南山对望,最好去处是到一条小河旁边的大石头上坐坐,______,雨季来时上面长了些绿绒似的苔类。身处这样一个如诗如画的环境,可以很好地(     )精神生活。

1.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幻化     顺藤摸瓜     调节
B.幻化     按图索骥     调剂
C.变化     按图索骥     调节
D.变化     顺藤摸瓜     调剂
2.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通顺恰当的一项是(     
A.这石头是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的
B.这石头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
C.阳光和雨露是已把这石头漂白磨光了的
D.阳光和雨露把这石头漂白磨光了
3.文段中提到了四位诗人,下列对他们及其著作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陶渊明的五言古诗《归园田居》抒发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辞官归隐、躬耕田园自由生活的向往。《归去来兮辞》也是同类作品,“辞”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不要求押韵。
B.李白的《蜀道难》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蜀道难”是古乐府旧题。《梦游天姥吟留别》以七言为主,不受诗律限制。
C.杜甫的下列诗作,按创作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望岳》《客至》《登高》《登岳阳楼》。
D.苏轼的《赤壁赋》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将多家思想学说融会其中,比如“逝者如斯”源自《论语》,“无尽藏”则出自佛家用语。
5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鸿蒙,语出《庄子·在宥》篇:(甲)“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这里的鸿蒙,是庄子虚拟出的人物,用来回答提问人“云将”的问题,并在一问一答中揭示鸿蒙的意义。鸿蒙即元气也。因此,后人把鸿蒙当作元气未分、混沌初开之时的朴素境界,这与老子(乙)“返本复初”的概念_________。

2019年,华为自主_________的操作系统“鸿蒙”正式落地。这个带有浓浓(丙)“国风”味的名字,具有重要文化含义的鸿蒙之境的构成是由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组成。华为公司在给科技成果命名的时候,用上了一本《山海经》:饕餮服务器、凌霄路由器、鲲鹏处理器芯片……传统文化元素命名科技创新成果,我国科研工作者借此展示了自己的浪漫。其实,如此浪漫情怀在我国科研领域_________。首次登陆月球背面的登陆器名唤“嫦娥”,为其提供信号的中继服务器名曰“鹊桥”,着陆点周围三个环形坑分别叫做“织女”“河鼓”和“天津”。

今天,我们仰望着古人曾经仰望过的星河时,(     )。激动,_________它们拥有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的名字,_________过去一百年那段沉重的历史。前两次工业革命发生之时,我们尚处于蒙昧当中。如今,中国有了鸿蒙系统,也可以举重若轻般将卫星命名为(丁)“悟空”,正是得益于几代人的努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不谋而合          研发          比比皆是          不仅因为          更因为
B.见仁见智          研究          俯拾即是          不仅是             而且是
C.见仁见智          研发          比比皆是          不仅是             而且是
D.不谋而合          研究          俯拾即是          不仅因为          更因为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个具有重要的文化含义,带有浓浓“国风”味的鸿蒙之境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B.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的,是由这个有浓浓“国风”味的名字和重要的文化含义鸿蒙之境组成。
C.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的构成,是由具有浓浓“国风”味的名字和重要的文化含义的鸿蒙之境组成的。
D.这个带有浓浓“国风”味的名字,具有重要文化含义的鸿蒙之境是由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构成的。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除了能用词汇摹写出这份激动外,就只有“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
B.除了“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之外,很少有词汇能摹写出这份激动。
C.除了用词汇摹写出星空的激动外,再没有“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
D.除了感慨“今月曾经照古人”之外,再也没有其它词汇能摹写这份激动。
4.文中甲乙丙丁四处引号的用法与黑体字“鸿蒙”处作用相同的一处是(     
A.甲B.乙C.丙D.丁
5.下列有关常识的表述正确无误的一项是(     
A.庄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B.《庄子在宥》“在”是自在,“宥”是宽容的意思。反对人为,提倡自然,阐述无为而治是道家的重要思想。
C.道家的思想都有很强的思辨性,不同点在于老子善于借助故事,婉曲达意;庄子的文章则汪洋恣肆,直接论述,说理更加有气势,因此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D.“返本复初”是老子的重要思想,我们熟悉的“无为而无不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治大国若烹小鲜”等都体现了他的这种思想。他的作品被奉为《南华真经》。
2021-12-10更新 | 32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

宋徽宗赵佶极爱天青色,在他亲笔所画的《瑞鹤图》中,就有无数洁白的仙鹤,飞在高远的天空中。但宋徽宗《鹤瑞图》里的天空,并不能称作天色。那是一种幽蓝,深邃迷离,具有梦幻特质的色彩。假如说范宽是以“点”来思考宇宙整体,那么宋徽宗笔下的“块”,就是对他内心世界的_________,他的许多作品,都突出着大面积的色体,如《归棹图》里的皑皑雪峰、《祥龙石图》里的扭曲石面,那种面积感与立体感,平衡有度,好像是在画油画。《瑞鹤图》里,他用一种_______的蓝,为天空做大面积的_________那种蓝,不似他的学生王希孟《千里江山图》那样明媚和跳跃,让古老的群山涣然一新, 而是一种更稳定含蓄的蓝,一如他喜爱的汝窑天青。宋代汝窑天青釉弦纹樽,让我们在千年之后,看见了宋徽宗最爱的颜色,而不至于像当年的瓷工,对着“雨过天晴云破处”的卸批,不知所云。汝窑天青釉,与《瑞鹤图》里的幽蓝天空虽然不是同一颜色,但它们都代表了宋徽宗赵佶某种对天空的依恋,因此,它们是自由的颜色,代表着宋徽宗对飞翔、速度、无限的渴望。

(取材于《讲给孩子的故宫》)

1.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赵(jié)        深邃迷离B.归(zhào)       祥龙石图
C.皑(ái)        涣然一新D.批(yù)          稳定含蓄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组是(     
A.映射     特立独行     平涂B.映射     与众不同     渲染
C.折射     与众不同     平涂D.折射     特立独行     渲染
3.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与《瑞鹤图》里的幽蓝天空虽然不是同一颜色,但它们都代表了宋徽宗赵佶对天空的某种依恋
B.与《瑞鹤图》里的幽蓝天空即使不是同一颜色,它们也都代表了宋徽宗赵佶对天空的某种依恋
C.虽然与《瑞鹤图》里的幽蓝天空不是同一颜色,但它们都代表了宋徽宗赵佶某种对天空的依恋
D.与《瑞鹤图》里的幽蓝天空即使不是同一颜色,它们也都代表了宋徽宗赵佶某种对天空的依恋
4.下列与选文相关的文学常识,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殿冷袖,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古体诗
B,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况《劝学》散文
C独钓寒江柳宗元《江雪》绝句
D江山如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A.A B.BC.CD.D
2022-01-27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南大奥宇培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歌曲《国家》中唱到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言简意赅地(     )了国与家休戚与共的关系。______________。《黍离》中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的喟叹,后来,黍离之悲就成了家国忧思的代名词。

孟子说:天下之本在于国,国之本在于家,家之本在于身。也就是说,个人一身的荣辱成败皆系于家国。连洒脱俊逸的李白,给自己做的人生规划都是:不屈己,不迁人,不赴举,倚天仗剑,挂弓扶桑,然后一鸣惊人,跃登辅弼之位,大展王佐之才,一旦功成业就,效留侯,法陶朱,泛舟湖海而去。哪怕不以科举为手段,哪怕不以功业为目的,哪怕以泛舟湖海而去的老庄思想为背景,却依然要跃登辅弼之位,大展王佐之才,归根结底,是心系家国,经世济民。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苏东坡、辛稼轩更是以小道大义,将豪迈之情寄寓于长短句中。可见,家国情怀早已融入文人的血液。

古典诗词(     ),家国情怀(     )。从《礼记》的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到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从陆游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到周恩来的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一首首,一句句,浸润在字里行间的是化不开的深情厚谊;一篇篇,一章章,萦绕在眉间心上的是挥不去的家国情怀。

几千年时光悠悠流转,那深入骨髓的家国情怀却如一条绵绵不休的情感河流,始终流淌在每一个文人士子的笔底心头,氤氲在中华大地的每一寸山河之间,创造出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支撑起华夏儿女不弯的脊梁。

1.依次填入选文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注释     卷帙浩繁     一言以蔽之B.诠释     浩如烟海     一以贯之
C.诠释     浩如烟海     一言以蔽之D.注释     卷帙浩繁     一以贯之
2.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人重视家,忠于国,每一个国人的内心深处都深深扎根着自古便有的家国情怀。
B.中国人忠于国,重视家,家国情怀自古便深深扎根在每一个国人的内心深处。
C.中国人忠于国,重视家,每一个国人的内心深处都深深扎根着自古便有的家国情怀。
D.中国人重视家,忠于国,家国情怀自古便深深扎根在每一个国人的内心深处。
3.对选文中涉及到的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黍离》是《诗经》中的一篇。《诗经》又称《诗》《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书》《礼》《易》《乐》合称为“五经”。
B.孟子,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亚圣”,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C.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
D.长短句,词的别称。词萌芽于南朝,兴起于隋唐,鼎盛于宋代,按长度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2022-04-06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油田三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人热爱喝开水,这一传统很可能与茶有关。中国是茶的原生地。全世界关于“茶”的发音,包括古英语中的chaa以及现代英语中的tea,分别源于中国的北方语和闽南语。《诗经·邶风》中已有“荼(茶)”的记载,汉代典籍中多见“烹茶”,可见饮茶必烹,必烧开水,此(     )的形成至少不会晚于汉代。喝开水的传统又很可能与锅有关。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里说“中国化铁为水的浇铸技术比欧洲的早发明10个世纪”。《史记》中有“汤鼎”一词,《孟子》中有“釜瓯”一词,都表明那时已(     )运用金属容器。

相比之下,游牧人还处于烧烤饮食的时代,到喝水的时候,不一定能找到合用的加温设备。

中国古人有农耕民族丰富的草木知识,进而还有发达的中医药知识。宋代理学家程颐强调“事亲者不可不知医”。              。在先秦和西汉,中国就有扁鹊和仓公这样的名医。成于汉代的《黄帝内经》《诊籍》《伤寒论》《金匮要略》等著作,更使中国医学(     )。事情到了这一步,技术条件有了(如锅),资源条件有了(如茶),更重要的文化条件也有了(如巫医分离、以孝促医等),喝开水保健康当然就成了一件再正常不过的小事。

1.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习俗                    逐步               高潮迭起
B.习俗                    广泛               高峰迭起
C.习好                    广泛               高潮迭起
D.习好                    逐步               高峰迭起
2.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要孝悌亲人,就必须知医识药,甚至必须求医问药,医学发展的人文动力也就这样形成了。
B.如果要孝悌亲人,就必须求医问药,甚至必须知医识药,医学发展的人文动力也就这样形成了。
C.因为要孝悌亲人,就必须求医问药,甚至必须知医识药,医学发展的人文动力也就这样形成了。
D.因为要孝悌亲人,就必须知医识药,甚至必须求医问药,医学发展的人文动力也就这样形成了。
3.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从内容分为《风》《雅》《颂》,《风》是采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
B.《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二十四史”采用的也都是纪传体体例。这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荣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
C.《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书中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D.“孝悌”在古代为孝敬之意,孔子、孟子都认为孝悌是做人的根本,在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中就提到了建设理想社会要“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2021-04-16更新 | 3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9 . 这学期,同学们阅读了《乡土中国》这部书,下面就交流一下我们的读书收获吧。
(1)假使李白有微信,下列诗句最不可能会出现在李白的朋友圈的一项是(     
A.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B.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C.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请结合《乡土中国》内容,分析下文体现了乡土社会的哪些特点?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2023-01-05更新 | 20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东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是农业文明的产物,(     )了人们在与自然相处过程中的生产、生活智慧。很多节日都与特定的人物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的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可被视为推动节日起源的“文化英雄”,如介子推之于寒食节,屈原、伍子胥、曹娥之于端午节;有的则是人们浪漫瑰丽的神话想象,如牛郎织女之于七夕节,嫦娥之于中秋节等等。通过对节日的核心人物的了解,使人们找到了节日文化谱系的抓手,并围绕这个抓手为基础进行文化叙事。

春节的核心人物是谁呢?(     ),就要从春节的原初意义说起。所谓春节,其基本含义是除旧迎新。这便(     )中国人对于自然更替周期的认识了,也就是说,春节作为一个岁时节令,是以历法为基础的。从夏、商、周到秦朝,每年的第一个月,即元月的日期并不一致:夏朝以孟春的元月为正月,商朝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秦朝以十月为正月,汉朝初期沿用秦历。元月与春节并非同时。真正从历法上规定“元月即春节”,将“迎接新年”与“迎接春天”直接联系、统一起来的人,是汉武帝刘彻和天文学家落下闳,因此,汉武帝被称为“春节皇帝”,落下闳被称为“中国年爷爷”。

(改编于游红霞《春节符号的文化谱系与文化叙事》)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反应     追本溯源     涉足B.反映     追本溯源     涉及
C.反映     追根究底     涉及D.反应     追根究底     涉足
2.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对节日的核心人物的了解,使人们找到了节日文化谱系的抓手,并围绕这个抓手为基础进行文化叙事。
B.通过对节日的核心人物的了解,人们找到了节日文化谱系的抓手,并围绕这个抓手为基础进行文化叙事。
C.通过对节日的核心人物的了解,人们找到了节日文化谱系的抓手,并以这个抓手为基础进行文化叙事。
D.通过对节日的核心人物的了解,使人们找到了节日文化谱系的抓手,并以这个抓手为基础进行文化叙事。
3.下列诗词中涉及的我国传统节日,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②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③旧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④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小一人。
⑤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②③①⑤④B.②③①④⑤C.③②①⑤④D.③②①④⑤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