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58 道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列句式判断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②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③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④而刘夙婴疾病 ⑤其制稍异于前 ⑥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⑦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⑧则告诉不许 ⑨故不我若也
A.①⑧/②⑤⑦/③⑨/④⑥B.①⑨/②⑤⑦/③/④⑥⑧
C.①/②③⑤⑦/④⑥⑧/⑨D.①/②⑤⑦/③/④⑥⑧/⑨
2022-05-18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对于文学经典,一般读者光凭直觉也能欣赏玩味,但是直觉并不一定可靠。修养不足会造成误读,不仅一般读者,就是专家也在所难免。近日,对于杜牧的《山行》,就有专家解曰:中国诗人对时令的转换很是敏感,秋气萧森,遂引发诗人“悲秋”之感。其实,“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明明是说秋天的枫叶比春天的花还要鲜艳,哪里有什么悲凉之感?这不是悲秋,而是颂秋。为什么专家对明摆在眼前的颂秋视而不见?因为人的心理不是一张白纸,并不像美国行为主义者所设想的那样,对外界一切信息刺激皆有反应。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指出,只有与主体心理图式相应者才能同化而有所反应。我国悲秋诗歌母题源远流长,学养不足者,容易以为这就是一切。其实,古典诗歌中颂秋亦有经典之作,如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可惜,这种误读还比较普遍,如有老师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开头,便在“秋”下加一“心”,是为“愁”,说是“逢秋即愁”,实际上这只是汉字构成初期的历史痕迹。

并不全面甚或粗浅的积累,会形成某种强制同化模式,导致自我蒙蔽。还可举一例,即对《木兰诗》的解读。有专家出于英雄的现成观念,乃论断木兰英勇善战。有专家还考证,北方兄弟民族,耕战合一,英勇强悍,置生死于度外。然而细读文本,几无诗句正面描写木兰征战,与战事有关者,只有“万里赴戎机……寒光照铁衣”,然而严格说来,这是行军宿营。正面写到战事的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乃是写他人战死,木兰凯旋。所以“英勇善战”并不出于文本,而是出于读者(包括专家)内心固有的男性英雄文化观念。其实,木兰形象之价值,在其以女儿之身取代男性履行保家卫国之天职。故写沉吟代父从军时叹息八句,买马四句,宿营思念双亲八句,归来受到父母姐弟欢迎六句,恢复女儿妆六句。其策勋十二,功绩辉煌,只取侧写,仅一句。与男性建功立业、衣锦还乡不同,木兰只为回家享受亲情之和平生活。其最突出价值,在于以女性之“英雌”对于男性“英雄”成见之挑战。

阅读的第一障碍是经验的狭隘预期。阅读并非一望而知,而有可能自以为是,其实没有读懂。这是因为心理同化机制虽狭隘,但有预期性,预期之外容易视而不见,感而不觉。西方“读者中心论”之偏颇,乃是预设读者于文本,一目了然。殊不知,阅读本欲读出经典之新意,而心理预期却常常涉及读者内心之旧意,结果往往以主体现成观念强加于文本。这种倾向具有规律性,自古多有例证。我国诗话中,早就诟病“附会”之论。如韦应物《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有论者这样解读:“草生涧边,喻君子不遇时。鹂鸣深树,讥小人谗佞而在位。春水本急,遇雨而涨,又当晚潮之时,其急更甚,喻时之将乱也。野渡有舟而无人运济,喻君子隐居山林,无人举而用之也。”明代唐汝询就批评其“穿凿太甚”。故阅读的第一障碍,乃是经验的狭隘预期。预期的狭隘性与经典文本的无限性是永恒矛盾的。

(摘编自孙绍振《抵近经典作品的精神世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杜牧的《山行》含蓄隽永,所以不同的人对它的主旨的认识截然不同。
B.美国行为主义者将人的心理比作--张白纸,外界信息一刺激就会留下痕迹。
C.有人根据《木兰诗》中一两处简单描写,就认为木兰是一个英勇善战的形象。
D.《滁州西涧》是首写景的诗,有人却把它附会为一首反映当时社会政治的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欣赏文学经典时存在的种种问题,最后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B.文章第一段引述了一些外国学者正反两方面的观点,增强了论证的力度和深刻性。
C.文章举例论证皆先叙事例,然后对事例进行分析,得出自己的观点,事理统一。
D.文章第二段先提出自己的观点,接着引述错误的论断,然后予以驳斥,逻辑严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
A.不管是普通读者,还是专家学者,要准确欣赏文学经典,都要有深厚的学识修养,仅靠直觉是难以做到准确欣赏的。
B.人们认为刘禹锡的《秋词》是悲秋,认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颂秋,这都是对古典诗歌中写秋的作品的误读。
C.欣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如果只根据现成的观念,而不对文学作品做具体的分析,是难以对形象做出正确的判断的。
D.读者阅读文学经典时,如果受自己心中已有认识的影响,读出来的新意往往也是穿凿出来的,这种现象古已有之。

3 . 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杜环小

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尤好学,工书,重然诺,好周人急。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余,哭九江城下,无所归。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如其言,附舟诣谭。谭不纳。母大困,从人至金陵,因访一元家所在,问:一元今无恙否? 道上人对曰: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中。

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 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座,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付,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贫,独不能奉母乎?愿母无他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环购布帛,令妻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越十年,环异地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绐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环具棺椁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也哉!

(选自明·宋濂《杜环小传》,有改动)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然诺,好人急                周:救济
B.母如其言,附舟谭             诣:往见
C.谭不纳,母大困               谢:道歉
D.奉糜母,抱衾寝母             食:给……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家直鹭洲坊中                 ‘恕’乎
B.竟绐他事辞去                 故贼人利其身
C.环贫,独不能奉母乎?          覆一篑,进,吾往也。
D.环购布帛,令妻制衣衾         故有之以
3.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棺椁,棺材和外棺。棺是装殓尸体的器具,椁是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
B.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位或官职。这里是表示敬意的礼节。
C.媵女:古代指陪嫁的人,这里是指家中的婢女。
D.《杜环小传》中的“传”,文体名,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传文作者在记述传主事迹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或者推断,因此传也可以像小说那样进行虚构的艺术加工。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
B.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
C.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
D.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允恭之母张氏因突然变故而无家可归,只好投奔故旧,但是未被谭敬先接纳,万般无奈之下,找到了故人之子杜环。
B.杜环见到张氏,深感惊讶,随即殷勤接待张氏。他和家人都像对待母亲一样服侍张氏,使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
C.常伯章担心母亲年老不能走远路,竟然找了个借口来欺骗母亲,丢下她不管,离开了杜家。
D.作者被杜环关爱他人、善始善终的事迹所感动,因而撰文予以表彰,并在文中再用对比手法表现杜环重情重义的高尚情操。
6.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3)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5)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
(6)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
2023-12-18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

山雨

[清]何绍基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注】:①离披:散乱的样子。

1.作者通过什么方式描写山雨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新晴尽放峰峦出”的“放”字历来受人称道。谈谈你的看法。
2023-06-14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九中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刘姥姥初进荣国府

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锤般一物,却不住的乱晃,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个什么东西?有甚用呢?”正呆时,陡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倒吓得不住的展眼儿。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方欲问时,只见小丫头们一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平儿与周瑞家的忙起身,说:“刘姥姥只管坐着,等是时候,我们来请你。”说着迎出去了。刘姥姥只屏声侧耳默候。忽见周瑞家的笑嘻嘻走过来,招手儿叫他。

只见那凤姐家常带着紫貂昭君套,围着那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立在面前了,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刘姥姥已在地下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凤姐忙说:“周姐姐,搀着不拜罢。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甚么辈数,不敢称呼。”周瑞家的忙回道:“这就是我才回的那个姥姥了。”凤姐点头,刘姥姥已在炕沿上坐下了。板儿便躲在他背后,百般的哄他出来作揖,他死也不肯。

这里凤姐叫人抓些果子与板儿吃,刚问了几句闲话时,就有家下许多媳妇儿管事的来回话。周瑞家的回了太太回来向凤姐道:“太太说了,‘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一样的。多谢费心想着。白来逛逛呢便罢;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都是一样。”刘姥姥道:“也没甚的说,不过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情分。”周瑞家的便道:“没有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一面说,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了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道:“论理,今日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的;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少不得说了……我今日带了你侄儿,也不为别的,只因他爷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天气又冷了,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说着,又推板儿道:“你爹在家里怎么教你的?打发咱们来作什么的?只顾吃果子么!”凤姐早已明白了,听他不会说话,因笑止道:“不必说了,我知道了。”忙命:“快传饭来。”一时周瑞家的传了一桌客馔来……

刘姥姥已吃完了饭,拉了板儿过来,舔唇咂嘴的道谢。凤姐笑道:“且请坐下,听我告诉。你老人家方才的意思,我也知道了。论亲戚之间,原该不待上门来,就有照应才是。但如今家中事情太多,太太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是有的。况我接着管事,都不大知道这些亲戚们。一则外面看着虽是烈烈轰轰,不知大有大的难处,说与人也未必信呢。今你既大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儿向我张口,怎好教你空手回去?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作衣裳的二十两银子,还没动呢,你不嫌少,且先拿了去用罢。”

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苦,只当是没想头了,又听见给他二十两银子,喜得又眉开眼笑道:“我们也知艰难的,但俗语道:‘瘦死的骆驼比马还大些。’凭他怎样,你老拔一根汗毛,比我们的腰还壮呢。”周瑞家的在旁听见他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凤姐笑而不睬,叫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串钱来,都送至刘姥姥跟前。凤姐道:“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们作件冬衣罢。改日无事,只管来逛逛,方是亲戚们的意思。天也晚了,不虚留你们了。这串钱雇了车子坐罢,到家该问好的都问个好儿。”……刘姥姥只管千恩万谢,拿了银钱,随周瑞家的走至外厢,仍从后门去了。

(选自《红楼梦》第六回,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刘姥姥通过周瑞家的进了贾府,在等待凤姐的时候,只见小丫头们一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这一描写体现了凤姐在贾家的地位、权势和威严。
B.周瑞家的传达王夫人的意思,要刘姥姥“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并再次暗示和催促她,但刘姥姥却迟疑再三,言非所想,这是她的谨慎性格所致。
C.刘姥姥家因为生活困窘、衣食不济,前去贾府寻求经济帮助,作者设置刘姥姥这个角色进贾府,形象地说明了“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的道理。
D.刘姥姥说到为难之处,推出板儿说话,作者刻意安排这个角色使他成为行乞的幌子,缓解了刘姥姥的窘态,让人不觉得她的话语那么突兀。
2.小说中刘姥姥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3.小说第一段写刘姥姥刚到贾府就见到一个“匣子”的细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 .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卓茂,字子康,南阳人。迁密令,视民如子,口无恶言,吏民亲爱而不忍欺之。民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问之曰:“亭长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属之而受乎?将平居以恩意遗之乎?”民曰:“往遗之耳。”茂曰:“遗之而受,何故言耶?”民曰:“窃贤明之君,使民不畏吏,吏不取民。今我畏吏,是以遗之。”茂曰:“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今邻里尚致馈,此乃相亲,况吏民乎?凡人之生,群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去,不在人间耶?亭长素为善吏,岁时之,礼也。”民曰:“苟如此,律何故禁之?”茂笑曰:“律设大法,礼从人情。今我以礼教汝,必无怨恶。以律治汝,何所措其手足乎?”时天下大蝗河南二十余县皆被其灾独不入密界督邮言之太守不信自出按行见乃服焉。是时王莽秉政,置大司农六部丞,劝课农桑,迁茂为京部丞,密人老少皆泣随送。上初即位,先访求茂,茂谒见,时年七十余矣。建武元年诏曰:“故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断断无他,其心休休焉。夫士诚能为人所不能为,则名冠天下,当受天下重赏。故武王诛纣,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今以茂为太傅,封褒德侯,赐安车一乘,衣一袭,金五百斤。”茂为人恬荡乐道,惟实不为华貌,行已在于清浊之间,自束发至白首,与人未尝有争竞。

(节选自《东观汉记》卷十三)

注①淳固:敦厚坚毅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天下大蝗/河南二十余县皆被/其灾独不入密界/督邮言之太守/不信/自出按行/见乃服焉
B.时天下大蝗/河南二十余县皆被其灾/独不入密界/督邮言之/太守不信/自出按行/见乃服焉
C.时天下大蝗/河南二十余县皆被其灾/独不入密界/督邮言之太守不信/自出按行见/乃服焉
D.时天下大蝗/河南二十余县皆被/其灾独不入密界/督邮言之/太守不信/自出按行见/乃服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窃闻贤明之君”与“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两句中的“闻”字含义不同。
B.“岁时遗之”的“遗”意为“赠送”,与《师说》中“小学而大遗”的“遗”字含义不同。
C.“涕泣”的“涕”指眼泪,与《楚辞·离骚》中“长太息以掩涕兮”的“涕”字含义相同。
D.建武元年,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建武是汉光武帝刘秀的第一个年号,也是东汉的第一个年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卓茂为人仁爱,任密县县令时,爱民如子,面对百姓不会恶语相向,老百姓都亲近他,爱戴他,不忍心去欺骗他。
B.卓茂善于治民,与民为善,能够恰当处理官民间的冲突,调任京部丞时,密县男女老少都痛哭流涕为他送行。
C.卓茂受到汉光武帝刘秀的重视,刘秀刚即位先拜访了他,并下诏表示名冠天下的人,理应受到天下重赏,封卓茂为太傅。
D.卓茂为人性情恬淡坦荡,只追求实际不好虚名,从年少时到成为白发苍苍的老者,从未和别人发生过争执。
4.把下面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邻里尚致馈,此乃相亲,况吏民乎?
(2)故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断断无他,其心休休焉。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下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查尔斯·狄更斯,英国作家。1837年他完成了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后来创作才日渐成熟,先后出版了《雾都孤儿》《老古玩店》《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艰难时世》《双城记》《远大前程》等。
B.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政治思想家 、哲学家,代表作有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长篇小说《复活》等。
C.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美国作家、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是美国“迷惘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
D.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巴西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有《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
2023-01-12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咸水沽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线上)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8 . 下列句子的句式结构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B.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D.当察乱何自起
2022-03-06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列各句的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则告诉不许
A.其制稍异于前B.此世所以不传也
C.故不我若D.遂见用于小邑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10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有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B.《墨子》一书是墨子本人、墨子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墨子宣传“非攻”与“兼爱”,其学说与孔子的儒学在战国时期影响极大,韩非子将其与儒学并称为“显学”。
C.《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和教育原则等,与《大学》《诗经》《孟子》合称“四书”。
D.“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西周学校教育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一种是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2021-10-28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梅厂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