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我们在网上聊天的时候已经不好好说话了:本来只作为标点符号而依附于文字的句号和问号,被我们拎出来单独成句;本来只作为连接号出现的波浪号被我们用来放在句尾;好好的一个字,非要把它拉长了写成彳 亍不可

早在1962年,法国语言学家安德烈·马工内就提出了言语交际中存在一种经济原则:②在交际中,人们总希望以最少的投入,去获取最佳的交际。尤其当我们步入信息时代,整个社会都在高速运转。在这种情况下,时间就是一切,于是我们的交流就变得十分注重效率。③只要不妨碍沟通,我们在键盘上的操作就可以尽可能地简化,这就是因此连标点符号都被我们赋予了特定内涵的原因

        ,在实际的聊天中,我们似乎会有意地去违背这种尽可能少打字的原则。英国语言学家杰弗里·利奇在1983年就注意到了这种情况。为此,他提出了另一条语用学中的重要原则——礼貌原则。礼貌原则要求说话人在交际中尽量为他人考虑、多夸奖他人,为了对方的面子可以不惜贬低自己。

人们在交际中遵循礼貌原则,其原因也同遵循经济原则一样,是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不同的是,经济原则是通过提高交际效率而直接给说话人带来节省时间精力的好处,而礼貌原则是通过给对方留面子——对方对自己产生好感这样一个间接的过程给自己带来好处。于是,在日常交际中,经济原则常常让位于礼貌原则。在礼貌原则的指导下,我们在和刚刚加到微信的朋友打招呼时,在你好后面多加一个波浪号,让整个句子变得更加活泼友好~

不过,利奇这项四十多年前的研究显然没有考虑到今天的网友之间聊天的情况。我们打出满屏的哈哈哈,显然不是为了礼貌。在2020年5月底,阿根廷语言学家发表了一篇名为Hahahahaha,Duuuuude,Yeeessss的论文。文章提出,这种把一个词(音节)重复很多遍的行为,       是一种强调。这种行为在正式的书面语言和词典中非常少见,但在社交媒体中却被普遍应用。虽然这篇文章分析的是英语单词,但这种重复即强调的表达方式同样适用于中文。当只发一个哈哈哈不足以表达我们热烈的情感时,我们就会倾向于多发几个;随着问号的增多,我们表达的疑惑也在加深;为了强调自己的不满,我们可以放弃敲一个×就能打出来的        多敲五下打出chichu“彳 亍

这种把一个词拉长、       重复这么多遍的行为,仍然没有违背言语交际最基本的经济原则——毕竟,在键盘上敲出满屏的哈哈哈,也比打出哇真的好好玩我真的有在笑并且快笑背过气了省事多了。

1.下列句子中画横线部分,与文中画横线部分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要坐那么长一段路的车,多遇上几个红灯,她就非迟到不可
B.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去看看不可
C.翻开那时候的小说来看看,已经有很多词语非加注不可了。
D.一个不能接受所给的钱,一个却非把钱送给老人不可
2.下列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词语,最合适的一组是(     
A.不过     实质上     进而     以致B.不过     原则上     进而     甚至
C.然而     实质上     转而     甚至D.不过     原则上     转而     以致
3.序号①至⑤的句子中有两处语言表达存在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4.费孝通在《乡土中国》第二章《文字下乡》中提到,“在说话时,我们可以不注意文法。”网上聊天作为一种介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特殊语言状态,也常常不遵循文法。请结合材料,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5.阅读下列《雷雨》选段:

鲁侍萍   (大哭起来)哦,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抽咽)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李华根据言语交际中的“礼貌原则”,提出应该把“你是谁”修改为“请问你是哪位”,你赞同他的观点吗?请从人物性格、戏剧语言、情节冲突等角度中任选其二,说明你的理由。
昨日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孙少安在山里常常把镢头扔在一边,颓然地四肢大展睡在土地上,面对高远的天空长吁短叹。他不尽地回味自己坎坷的人生道路,双眼噙满了泪水。他诅咒命运的不公平,为什么总是对他这样冷酷无情!有时候,走入绝境的他,竟然像孩子一般在山里天真地幻想,会不会出现个奇迹让他摆脱这厄运呢?比如过去年代金家的老地主就在这块地里埋下一窖金银财宝,让他一镢头挖出来了……他对自己的荒唐想法报以刻毒的冷笑。

得了吧,孙少安!你这样躺着胡思乱想,还不如起来干一会活。你已经是这样可笑,说明你活该倒霉。①你往日那股劲头哪里去了?②你就甘心这样像死狗一般沉沦吗?③看来,你要重新振作精神是多么不容易!

是啊,我为什么变得这么软弱无力?我过去不是没有经历艰难困苦;而那时不是一次又一次用顽强不息的意志度过了重重危难,并且一次次转危为安吗?当然,这次危难不比往常,是太巨大太可怕了;但不能用这样一种灰心丧气的态度去逃避这危难。再说,能逃避了吗?

孙少安心里明白,唯有他的砖场重新上马,他才有希望翻身。

1.文中先后用“他”“你”“我”转换人称,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2.文中画横线的语句,如果将③调至①前,表达效果更好,请说明理由。
3.下列句子中的“总”与文中加点的“总”,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他一坐上马车,总会叫马车夫把车篷支起来。
B.这院门上有几个才总角的小厮,都垂手侍立。
C.在这满月的光里,荷塘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D.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我们的总攻还没有发起。
2024-05-10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芜湖市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统测(二模)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终于“收蚕”的日子到了,四大娘心神不定地淘米烧饭,时时看饭锅上的热气有没有直冲上来,老通宝拿出预先买了来的香烛点起来,恭恭敬敬放在灶君神位前。阿四和阿多去到田里采野花。小小宝帮着把灯芯草剪成细末子,又把采来的野花揉碎。一切都准备齐全了时,太阳也近午刻了,饭   锅上水蒸气嘟嘟地直冲,四大娘立刻跳了起来,把“蚕花”和一对鹅毛插在发髻上,就到“蚕房”里。 老通宝拿着秤杆,阿四拿了那揉碎的野花片儿和灯芯草碎末。四大娘揭开“布子”,就从阿四手里拿过那野花碎片和灯芯草末子撒在“布子”上,又接过老通宝手中的秤杆来,将“布子”挽在秤杆上,于是拔下发髻上的鹅毛在布子上轻轻儿拂;野花片,灯芯草末子,连同“乌娘”,都拂在那“蚕箪”里了。一张,两张,……都拂过了:最后一张是洋种,那就收在另一个“蚕箪”里。末了,四大娘又拔下发髻上那朵“蚕花”,跟鹅毛一块插在“蚕箪”的边儿上。

这是一个隆重的仪式!千百年相传的仪式!那好比是誓师典礼,以后就要开始一个月光景和恶劣的天气和恶运以及和不知什么的连日连夜无休息的大决战!

1.请用谐音方式就文中的“秤杆”“灯芯草”联想一个成语,以表达蚕农祈求顺遂的心愿。写出该成语,以及与它意思相近和相反的成语。
①谐音成语:___________;②近义成语:__________;③反义成语:__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语言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时”“恭恭敬敬”“轻轻儿”等叠音词的运用,既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也强化了语意。
B.第一段通过一连串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撒”“挽”“拂”等,具体细致地展现了收蚕的全过程。
C.“布子”“乌娘”“蚕箪”等词,是蚕事活动中特有的名词,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农事色彩。
D.用“誓师典礼”“大决战”形容普通的蚕事活动,大词小用,极尽夸张,增强了诙谐幽默的效果。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是一个长句,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疯英雄

赵广建

那年头秋,天刚麻麻黑,她在三里外西善堡老舅家还没端稳饭碗,就听见自家村那方“咚咚咚”炮响。舅妈扯上她在村西的高粱地里钻了一宿。第二天没了炮响,自家村那方枪声又“嘟嘟”到了黑晌才没了动静。东邻的伍生说:“中央军一支队伍被日本兵锥住了屁股,上千人乱了方寸,借你们村一堵城墙,调回头来向日本兵开火。日本兵双手握刀往城墙上攀,丢下七八十条血尸。天亮后,日本兵调来了五千皇协兵,从村东杀到村西……”

“甭冲我瞎说,没这事!”她内心胆怯。

“是我亲眼见。”

“见哪个?上你家井沿子上趴着念给井里那个脏模样去。胡扯!”

“是真。”

“不是。你没有爹妈,没有姊妹,还要牵扯上一个我不成?”

“是真。”

“不是!”她嘤嘤哭,掩襟拭泪,嘴里嘟囔伍生胡云。

隔天,街上消息扬开,日本兵杀绝了自家村四十七户人家,杀死了她亲爹妈,亲姊妹一家六口!

起先,舅妈也同她伤魂失魄地哭,后来,帮她用典卖的房、地钱料理完丧事,就收养她住在了西善堡村。

那个叫伍生的东邻,个儿小,胆儿大,常来多嘴嚼舌。枪响那天,他一人跑到村东口扒瞧,回来就讲日本兵咋样指使皇协兵烧杀,有鼻子有眼。

她只比伍生小一岁。小时候一口一个伍生哥。大了些,来舅妈家串亲,伍生猫闻腥了一样赶来没话找话。往来后,伍生说家里没活儿,有事没事往这院跑。一来二去,年轻人眉来眼去,说话也躲躲闪闪了起来,赶上三天两头过兵阵,谁家有大闺女也不放心,老人就顺坡推驴托了媒。秋后,她嫁给了伍生。

月余,兵阵穿梭一样一拨一拨地过。村上不少人煎熬不住日夜的惊恐,相继卷上行李往外逃奔。枪炮更张狂了。舅爹妈在兵乱中被炸死。伍生料理完丧事,说了声“不能再当亡国奴!”也卷上行李参加了逃奔……一走,四年没音讯。直到亲闺女双菊年满三岁,她打发奶奶下了世。伍生还不见回。

几年里,她视闺女如命。登门劝嫁的,存心做歹的,她一概不理会,一门心思等伍生回来。每日一擦黑,她插上门,顶上顶门杠,相伴孤寂与恐惧熬到迟来的天亮。

这天后晌,街上又传来狗咬。随后传来了敲门声。

她并不比以往更慌张,习惯地从锅底上抹两把,再往自家脸上抹两把,乱了乱发髻,抱上孩子去开门。

门一开,来不及闪身,被一帮皇协兵团团围住。她懵了。当兵的一个个有说有叫,她定睛审视,先是害怕,当与最后一个倚在门框上的兵眼神相碰时,脸刷地白了!

“快进屋,那啥,我给你们……”忙把孩子放在地上,让兵们挤进里屋,掀出瓦罐抖了抖,倒出仅有的二升麦子面,和面。

兵们吆喝着要酒,洋钱自管往地上扔。她捡了几块洋钱,抱上双菊提上篮子出门上街来。

半道街不见人影。在村东杂货铺有人与她搭讪:

“今儿新鲜哩。”

“嗯哪,来客哩,打壶酒。”

“割肉不?”

“割,嗯哪,割二斤。”她迟缓地答着。

酒肉备妥后,她扯着篮子又串了几家门。回来就赶着忙活。待十多个皇协兵把桌上吃喝了个精光,又东斜西歪时,才好像看出那酒里投了毒,喊叫最凶的,最先耳鼻出血,一个个先是浑身青紫,不大会儿,没了声息。倚门框的那个吃喝得顶少、难受的工夫顶长,跪扶住桌角,想跟她说话,只见双唇抖动,乞求的目光闪着怨愤,却吐不出整字来。她脸上抽搐了一下,裸血的双瞳闪出刺一样的凶光,抄起门后的顶门杠,照准那人的脑门抡去,“扑”一声,脑浆溅了她满脸,她触电般后退了一步,“哇——”吐了。

那最后被她砸死的皇协兵,进家后没来得及向她说第二句话,就死了。她呆若木鸡地望着血泊,默默呜咽。那是她朝思暮盼的丈夫!

整整半夜,她惊视着血尸发呆。以为自己坠在梦里。她拿绳子将尸身一个一个拖进猪圈里,又连夜弄土把猪圈填平。之后,她疯了。因为,在她拖尸那工夫里,饿急的孩子啃吃了洒上了酒的骨头……

新中国成立后,猪圈被挖开,她杀死的十多个皇协兵被政府确认。病好后,方圆数十里依旧叨念西善堡有个疯英雄。

每年,小学生经过西善堡村参观自家村惨案,她必讲那个惊骇的夜晚,那个骨子里要报仇的勇气和那个颤抖的双手与喷涌的血浆。每一次她都经受剜心一样的痛苦。那夜晚几乎长年萦绕在她脑际。人在时,她讲得激动,人离后,她伴着孤寡与艰辛,默默无声地过日子……

多年,她的生活由县民政局补给。每逢过年过节局里总会有人来探望。探望的人帮她缝缝涮涮,搁下补助金,再拉些家常才走开。自从民政局给上补给,来过了多少趟,换过了多少人,谁也没提及过英雄本身是没有补助金的,只有烈属才有。

大概她已记不清,刚解放那年,领导上宣布她打死了十二个狗汉奸,把她丈夫的尸骨与闺女的尸骨合葬在一起,她还与领导争论:

“我打死了十三,十三!”

当然,没人告诉过她,县党史资料上有明文记载:屈伍生,中共党员,一九四三年秋,奉命打入敌伪内部,后因误伤牺牲,终年二十三岁。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写到日本兵杀绝了自家村四十七户人家及村上不少人往外奔逃,表现出中华民族所承受的沉重牺牲,为下文她的复仇做了铺垫。
B.“脸刷地白了”“快进屋,那啥,我给你们……”“倒出仅有的二升麦子面,和面”这些细节描写,表现出她认出丈夫时的愤怒和杀死皇协军的决心。
C.文章大量使用了像“甭冲我瞎说”“秋后”“一擦黑”“来客哩”一类口语化的词句,使文章显的更自然,更贴近生活,人物形象也更加鲜明突出。
D.本文采用全知视角叙述,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新中国成立后”这样的特定的具体时间的出现也对小说这方面的有所补充
2.下列对小说相关情节和结构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女主人公听闻日本兵大屠杀的消息,“内心胆怯”“嘤嘤哭”,这些描写表现了她的善良和怯弱,
B.父辈人公见到参加伪军的丈夫后,毒死伪军,砸死丈夫。至此,她性格上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柔弱转为刚毅。
C.领导宣布女主人公杀死十二个狗汉奸时,她极力争辩,仍坚定地视伍生为仇敌,主要表现了她的执拗和疯癫。
D.小说的情节在战乱的悲剧中展开,在争论和误会的悲剧中结束。结构安排充满悲剧色彩。
3.请赏析小说尾段的表达效果。
4.有人评价鲁迅小说的标题“简约别致,寄寓遥深”。本文标题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4-03-19更新 | 144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六安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统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现在说的名字,只是古代的,现行社会已不大流行了。自古以来,中国人很讲究命名,而命名的出发点与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孔子的儿子出生时,鲁昭公赠送一条鲤鱼, 字伯鱼。春秋战国后,人们喜欢在姓和名之间加一毫无意义的助词,如烛之武、介之推等。汉代国力强盛,人们祈求长生不老,取名也多用安国”“延年”“延寿”“千秋”“去病等。西汉末直到东汉三国,单名盛行。到魏晋南北朝,士大夫受清高风气影响,人们取名喜欢用字,如祖冲之、王羲之、裴松之等;其时又因佛教盛行,使命名又多取佛语,如王僧智、崔僧佑等

字由名演化而来,所以统称为名字。古人注重礼仪,称名称字大有讲究。在人际交往中, 或上对下、长对少,而字则用于下对上、少对长或对他人尊称。多数情况下,直呼其名是很不礼貌的。从历代取字情况看, ,可以说是因名取字,古人称为名之与字,义相比附,这义相比附正是取字的一条原则。名与字的关系种类也多样。如屈原,本名平,原是字,平与原同义。如岳飞字鹏举,飞与鹏相关。如晏殊字同叔,殊与同义相反。名与字的意义还可取自五行相生,如楚公子壬夫,字子辛,壬为水,辛为金,取水生于金之意。至于班固字孟坚,欧阳修字永叔,则是以伯、仲、叔、季排行为字。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字。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
3.古人在姓名中冠以伯仲叔季表示排行,除了材料中提到的班固字孟坚,欧阳修字永叔之外,结合所学的课本知识中再找两例,并作简析。
2024-03-11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上小学的时候,老师要求我们把很多课文都背下来,现在谁还能把小学一年级的课文背下来? A 。但我们为什么还能读书,还会写那些字呢?

武侠小说里,武学宗师张三丰教张无忌他新发明的太极剑。张三丰将剑招慢吞吞地演示了一遍,然后问张无忌能记住多少,张无忌说能记住一半。张三丰又演示了一遍,这一次的招数和前面一次完全不同。他又问张无忌能记住多少,张无忌说,只能记得三招。到第三遍演示完,张无忌说,已经全忘了。大家都很着急,张三丰却说:不坏,不坏,忘得真快——你已经学会了。

张三丰教的和张无忌领会的不是剑招,而是剑意,临敌以意驭剑,才有变化无穷的应对能力。我们能读书写字,也是忘了课文的剑招 B

真正的学习,①并不是像守财奴积攒财富那样积累知识,②而且要磨炼自己见微知著、见此知彼的洞察力。③为了培养这样的能力,④你要不断地学会腾空自己的知识库存,⑤忘记自己原本相信的真理,⑥随时以一种空灵、开放的心态承受新的事物。比记住已经学过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你忘记了之后还能记住的东西。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文中第四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3.选择性必修中册的第一单元强调了论述要深化“理性思考”。请你以“理性思考”为关键词,对选文作出客观评论。不超过120字。
2024-01-05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看见绿色就想起了你

——记“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绿化劳动模范”王效英

我见到你是在招待所里采访时。你敲门进来,坐在沙发上。你已50岁,皮肤黧黑,手背上青筋突起,脸上也已爬上皱纹。我脑际本装着你传闻中的英姿,你动人的歌声,爽朗的笑语。我心里一顿,没有想到你会是这个样子。你对我笑笑,坐在沙发上,等我先问话。窗外绿柳红花。

你开始叙述往事,双眸中又闪出青春的火花。1950年,你随军进疆时还是一个十八岁的姑娘。在这夏日沙子能烤熟大饼的西北,绿荫比金子还宝贵。你心里萌生起一个念头,学林业去,要让绿色染满戈壁。

毕业后你来到石河子,这一片黄沙之野,正是涂抹绿色的最广阔天地。报到的第一天,这里还没有房子,晚上你就睡在工棚厨房的大锅台上。白天你扛着标杆去测量,去规划。冬天,没膝的深雪将鞋子、裤脚冻成一个冰壳;春天,风沙开始在你秀气的脸上冲磨皱纹;夏天,烈日开始将你嫩白的皮肤晒红、晒黑。你这位水乡姑娘,执着地追求着自己的理想。

当地没有合适的绿化树种,你横跨半个中国,到东北深山里去寻找。白天打树籽,晚上在招待所里搓籽皮。树籽还湿,你带在火车上,走一站,风干一点,搓一点,两只手搓红了,搓肿了。籽皮、荚壳从列车窗口飘出,一路撒去。有这样的出差者吗?啊,难怪你有这双青筋暴突的手。绿色是生命的象征,生命需要人去培育。现在这个戈壁新城已拥有200多种树种、154万株树,城外还有30公里长的林带,生命之绿已战胜了荒漠的死寂。你挺立在戈壁滩上,将青春的信息,融进雨,抛向风,化作了一座绿城。窗外柳丝织帘、白杨遮阴。

你在沙发上坐着,明眸中闪着火花,浑身披满风尘,好一座坚毅的塑像。

1.“细节让通讯鲜活”,文本中有哪些典型细节?请找出两例并分析其作用。
2.请从“语言表达”“新闻价值”的角度,为该人物通讯写一则短评。要求不超过80个字。
2023-12-09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期中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植树娘子军纪念馆徜徉,我心疼于陶凤娇们二十多年肩挑手提超乎常人的辛苦。每年七月到九月,是她们最为忙碌的时候,她们必须在早上四五点钟开始起床,戴上斗笠,蒙着面纱,挑着四十棵每棵三斤多重营养袋的树苗共一百三十斤左右的担子,再带上十多斤的淡水和白天的口粮走向沙地。

她们的仇敌是沙子。她们要制服这个敌人,可是敌人哪有那么容易束手就擒的?趁着她们不停地在沙地上行走,沙子就会与她们的汗水混在一起,进入衣服内,攻击皮肤,要不了多久,她们的身体就会因沙子的摩擦破皮,继而引起红肿、发炎……

我无端地想起了鲁迅先生的言辞: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这样的言辞,带有明显的启蒙气质革命意味,似乎并不适合她们,可是,没有什么言辞,比这两句话更适合她们的了。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多处使用动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3.文章最后说鲁迅先生的言辞“似乎并不适合她们”,又说“没有什么言辞,比这两句话更适合她们的了”。如何理解这种矛盾?
2023-11-30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日逛街,见竹一节,拇指粗细,三寸之长,拈之沉沉,并不空心。问之为何物,曰实心竹,不觉大奇。向来说竹,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从未听过有什么实心之竹。后来查资料才知道,有竹之初本来也是实心,在山间与他木竞争,追赶阳光,拔身比高,为节省体量,减少自重,渐成空心。为保结实,便每隔尺许生一竹节,遂成现在这个模样。这就是达尔文说的,万物总是向最完善处进化。竹虽进化,但它不忘初心,留下了少许原始的实心之竹,藏在深山人未识。现在随着旅游商品的开发,它逐渐显身于世。竹本有许多可爱之处,现又加一实心之奇,不由人不动心。

现在摊上卖的实心竹是供人把玩的,类似人们手中转的核桃、玉件。但我觉得这节实心竹远比珠宝古玩更珍贵。你想,它为史前的孑遗之物,体积虽小却珍如恐龙。这三寸之物凝聚了一个物种的进化史,包含了竹子的前世今生。我取一根在手,润滑清凉,抚之如玉,嗅之如兰,古意悠远,初心依旧,色泽照人,于是买了几支。我和摊主说,他现在卖的只是裸竹,可依竹之虚实两性,于其身刻两行字:_____。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问它是什么东西,回答说是‘实心竹',觉得非常奇怪”,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2.对文学作品来说,人称的正确使用,能够增强表现力。请简要分析文中加点部分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3.请根据文章内容,在文末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要求:使用整句,字数不少于10个。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语言文字运用

【甲】

播种者呵/是应该播种的时候了,/为了我们肯辛勤地劳作/大地将yùn育/金色的颗粒。/就在此刻,/你——悲哀的诗人呀,/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让希望苏醒在你自己的/久久负伤着的心里:/______,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苦难也已成为记忆,/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者的血液。/

【乙】

当它来时,我听见/冬zhé的虫蛹转动于地下/群众在______上高声说话/城市从远方/用电力与钢铁______它/于是我的心胸/被火焰之手撕开/陈腐的灵魂/搁弃在河畔/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yùn______       冬zhé______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但是       旷场       呼唤B.因为       旷场       召唤
C.但是       犷场       召唤D.因为       犷场       呼唤
(3)结合你读过的艾青的其他诗歌,说说艾青诗歌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是什么?各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2023-09-06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新生入学素质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