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5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容易(0.94) |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贞观七年,太宗谓侍臣曰:“天下愚人者多,智人者少,智者不肯为恶,愚人好犯宪章。凡赦宥之恩,惟及不轨之辈。古语云:‘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一岁再赦,善人喑哑。’凡‘养稂莠者伤禾稼,惠奸宄者贼良人’。昔‘文王作罚,刑兹无赦。’又蜀先主尝谓诸葛亮曰:‘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之间,每见启告理乱之道备矣,曾不语赦。’故诸葛亮治蜀十年不赦,而蜀大化。梁武帝每年数赦,卒至倾败。夫谋小仁者,大仁之贼。故我有天下以来,绝不放赦。今四海安宁,礼义兴行,非常之恩,弥不可数,将恐愚人常冀侥幸,惟欲犯法,不能改过。”
贞观十年,太宗谓侍臣曰:“国家法令惟须简约不可一罪作数种条格式既多官人不能尽记更生奸诈若欲出罪即引轻条,若欲入罪即引重条。数变法者,实不益道理,宜令审细,毋使互文。”
贞观十一年,太宗谓侍臣曰:“诏令格式,若不常定,则人心多惑,奸诈益生。《周易》称‘涣汗其大号’,言发号施令,若汗出于体,一出而不复也。《书》曰:‘慎乃出令,令出惟行,弗为反。’且汉祖日不暇给,萧何起于小吏,制法之后,犹称画一。今宜详思此义,不可轻出诏令,必须审定,以为永式。”
长孙皇后遇疾,渐危笃。皇太子启后曰:“医药备尽,今尊体不瘳,请奏赦囚徒并度人入道,冀蒙福祐。”后曰:“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者;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赦者国之大事,佛道者,上每示存异方之教耳,常恐为理体之弊。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不能依汝言。”
(节选自《贞观政要》)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之间周旋:应付
B.变法者,实不益道理数:屡次
C.医药尽,今尊体不瘳备:齐备
D.上每示存异方之教耳异方:外国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每见启告理乱道备矣师道不传也久矣
B.若不常定,人心多惑夫夷以近,游者众
C.若汗出体,一出而不复也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D.死生有命,非人力加或因寄托,放浪形骸之外
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太宗反对赦免冒犯法律的愚蠢人。他引用古语证明滥用赦免只会惠及奸人而伤害良民,拿诸葛亮治蜀十年不赦而蜀中大化,与梁武帝一年数赦而国家倾覆作对比。
B.唐太宗主张法令的制定要力求简约。他认为法令条款过多不利官员记忆,容易滋生奸诈事端,原因是为人开罪可援引从轻处罚条款,为人加罪可援引从重处罚条款。
C.唐太宗主张朝廷诏令要有固定格式。他认为诏令格式不固定就会让人有机可趁,在引用经典话语阐明诏令的严肃性后,表明自己对刘邦和萧何制定法令的不屑态度。
D.长孙皇后是一位贤德有见识的皇后。她断然拒绝太子用赦免囚徒和度人入道方法来为她祛病求福,在她看来生死有命非人力所可为,国家法令不能因自己而被扰乱。
4.4.给下面一段文字断句。
国家法令惟须简约不可一罪作数种条格式既多官人不能尽记更生奸诈若欲出罪即引轻条
5.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赦宥之恩,惟及不轨之辈。
(2)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者;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
2016-11-18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容易(0.94) |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回答小题。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选自《五人墓碑记》)
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素不闻诗书之训:教训
B.而又有剪发门杜:关闭
C.非常之谋难于发猝:立即、一下子
D.忠义于朝廷暴:显露,表彰
2.2.下列句中“于”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
B.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C.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
D.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3.3.下列各句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B.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C.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D.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4.4.对选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把大阉之乱时缙绅变志之人与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对比,突出五人慷慨勇毅。
B.“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通过这一问句说明五人之死,重于泰山。
C.作者看来,修大墓,立碑刻名,使志士跪拜流泪,是百代难得的际遇,比周顺昌还要荣耀。
D.选文最后一句,揭示了作记的缘由和目的,歌颂“五人”的高尚品格。
2016-11-18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容易(0.94) |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扬州龙兴寺十方讲院记
王安石
予少时,客游金陵,浮屠慧礼者从予游。予既淮南,而慧礼得龙兴佛舍,与其徒讲其师之说。尝出而焉,庳屋数十椽,上破而旁穿,侧出而视后,则榛棘出入,不见垣端。指以语予曰:“吾将除此而宫之。虽然,其成也,不以吾后,必求时之能行吾道者付之。愿记以示后人,使不得私焉。”当是时,礼方丐食饮以卒日,视其居枵然。余特戏曰:“姑成之,吾记无难者。”后四年,来曰:“昔之所欲为,凡百二十楹,赖州人蒋氏之力,既皆成,盍有述焉?”噫!何其能也!
盖慧礼者,予知之,其行谨洁,学博才敏,而又卒之以不私,宜成此不难也。世既言佛能以祸福语倾天下,故其隆向之如此,非徒然也。盖其学者之材,亦多有以动世耳。今夫衣冠而学者,必曰自孔氏。孔氏之道易行也,非有身窘形,离性禁欲,若彼之难也。而士之可一乡、才足一官者常少。而浮屠之寺庙被四海,则彼其所谓材者,宁独礼耶彼之材,由此之道,去至难而就甚易,宜其能也。呜呼!失之此而彼得焉,其有以也夫
注:①选自《王安石散文精选》,本文又题《扬州龙兴讲院记》。十方,指东南西北等十个方位。讲院,僧徒讲经说法之处,即寺庙。②浮屠,佛教用语,即和尚。慧礼,和尚法名。③枵然,枵,音xiāo,本指中心空虚的树根,此指空虚。④孔氏,指孔子。⑤有以也夫,有所作为吧。有,通“为”,也夫,语助词。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尝出而焉过:探望
B.不以吾后私:私爱,偏爱。
C.余戏曰特:特意,故意
D.而士之可一乡行:品行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愿记以示后人士大夫
B.视居枵然后用兵
C.学博才敏吾尝终日思矣
D.彼之材资政殿大学士行
3.3.下列对原文的解说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王安石应邀为自己的朋友——僧人慧礼所兴建的扬州龙兴寺院所作的一篇记,作于王安石吏淮南之后四年,目的在于宣扬自己“以佛济儒”的观点。
B.文章简述了慧礼将一座破败不堪的寺庙改建成一座有百二十间房的大寺院的经过,特地点出慧礼建寺前食饮无物的艰苦境遇,以强调建寺的曲折艰难。
C.作者在文中感慨佛教兴盛的原因不是偶然的,赞颂慧礼是一个“其行谨洁,学博而才敏,而又卒之以不私”的有才有学、品德高洁的佛教信徒。
D.作者在文中将慧礼与那些儒者作了比较,目的在于说明当时的儒者缺乏像慧礼等僧人那样甘于艰苦的精神,因此不能真正继承儒家的精神。
4.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当是时,礼方丐食饮以卒日,视其居枵然。
②而浮屠之寺庙被四海,则彼其所谓材者,宁独礼耶?
2016-11-18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浙江绍兴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4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晚泊七里滩

许浑

天晚日沈沈①,归舟系柳阴。江村平见寺,山郭远闻砧。

树密猿声响,波澄雁影深。荣华暂时事,谁识子陵②心。

[注]①沈沈:通“沉沉”。②子陵:严子陵,与刘秀是同学好友。刘秀后来登基做了皇帝,次征召子陵做官,严子陵婉言拒拒,后隐居于七里滩(今浙江桐庐县)。

1.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景?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体现了许浑什么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
2016-11-18更新 | 333次组卷 | 7卷引用:2015-2016学年浙江余姚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容易(0.94) |
5 . 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杏花书屋记   归有光
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公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洞庭木叶①、芳洲杜若②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所谓铁石心肠,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
注:①洞庭木叶:语出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②芳洲杜若:语出屈原《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官宪使陟:提拔,升迁
B.周环以花果竹木艺:装饰
C.士登第时方:将,将要
D.君子有谷,孙子贻:给予
2.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今所居宅是寡人之于国
B.诸子读书间鸡豚狗彘之畜,无失
C.富贵之念灭尽矣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
D.公所命名娘指扣门扉
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杏花书屋是周孺允根据先父玉岩公的意愿而建造的读书室,作者推测玉岩公以此表达其对子孙考取功名、为国效力的期望。
B.周孺允建造杏花书屋是表达对父亲的思念、对父志的不忘;作者叙写杏花之宴,不仅照应了文题,还暗含了作者对周家诗书传家的赞叹之情。
C.作者用“洞庭木叶”“芳洲杜若”照应前文玉岩公谪居沅、湘时的人生往事,认为玉岩公的贬谪犹如屈原的流放。
D.文章先叙述杏花书屋的由来,再叙述其建造情况和周遭环境;然后以唐杏花之宴引起议论;最后表达对周氏子孙的美好祝愿。
4.4.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
(2)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
(3)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
2016-11-18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浙江余姚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
6 . 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使人听此凋朱颜
B.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C.谨拜表以闻
D.既来之,则安之
2016-11-1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浙江余姚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
7 . 下列加横线虚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剑阁峥嵘崔嵬不患寡患不均
B.氓蚩蚩 抱布贸丝儿成,则可待乎
C.臣险衅 夙遭闵凶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D.欲苟顺私情,告诉不许故远人不服,修文德以来之
2016-11-1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浙江余姚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
8 . 下列加横线虚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州司临门,急星火其制稍异
B.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C.久,能以足音辨人静言思,躬自悼矣
D.项脊轩,旧南阁子兀的不闷杀人么哥
2016-11-1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浙江余姚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
9 .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B.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C.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
D.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2016-11-18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浙江余姚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
10 . 下列加横线字中,实词含义正确的一项是( )
A.行年四岁,舅母志夺取
B.告了相思回避 虽然
C.子无怒,秋以为期愿,请
D.莫更坐弹一曲告辞
2016-11-18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浙江余姚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