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 道试题
15-16高二上·四川宜宾·周测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
名校
1 .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由谁提出的(     
A.白居易B.柳宗元C.周敦颐D.刘禹锡
2016-11-18更新 | 233次组卷 | 5卷引用:2015-2016学年四川宜宾第一中学高二上第10周周练语文试卷
2014·四川成都·一模
古代诗歌阅读 | 容易(0.94) |
2 . 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小题。
兀坐   赵树吉
书帷人散后,兀坐思无端。
炉火明知夕,瓶花冻觉寒。
烽烟惊远道,升斗①恋微官。
愁绝团圆月,他乡独自看。
【注】①升斗:微薄的薪俸。
1.结合全诗,请简要概括诗人复杂的心绪。
答:
2.请结合颔联,分析诗人“兀坐”的环境特点。
答:
2016-11-18更新 | 77次组卷 | 4卷引用:2015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摸底考试语文试卷
15-16高二上·四川广元·期中
文言文阅读 | 容易(0.94) |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蚤耳。”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相彼雨雪,先集维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①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②。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陋矣!
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
注:①卿子冠军:即宋义。公元前207年,秦围赵,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援救赵国,途中,宋义畏缩不前,被项羽矫诏杀死。②楚怀王孙心:楚怀王孙子熊心,项梁拥立他为王,仍称怀王。项羽称霸后尊熊心为义帝。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其不蚤耳恨:遗憾
B.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夺其权稍:稍微
C.其弑义帝,则疑增之也本:根本,质本的东西
D.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比肩:并肩,引申为地位相等
2.2.下列对文中花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B.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C.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D.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3.3.下列各项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范增既不能促使项羽抓住机遇除去刘邦,又没有帮助项羽抢在刘邦之前进军关中,更没有阻止项羽弑杀义帝。所以作者评价时说范增“陋矣”。
B.作者认为项羽怀疑范增是两人之间矛盾的必然结果。两人初期的政治地位为后来的矛盾埋下伏笔,后来政治主张上的巨大分歧又加剧了这个矛盾。
C.作者分析问题时,能从两方面着眼。比如作者认为项羽先有怀疑范增之心陈平的离间计才能发挥作用;又比如从一方面指出范增浅陋,从另一方面又指出范增也是人中豪杰。
D.本文结构上很有特色。从“增之去”这一点铺开,多次运用引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推理证明,层层深入,逻辑性强。
4.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
(2)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陋矣!
2016-11-18更新 | 46次组卷 | 3卷引用:2015-2016学年四川广元中学高二上第二次段考语文试卷
15-16高三上·四川宜宾·周测
文言文阅读 | 容易(0.94) |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自兹以往,至于九族,皆本于三亲焉,故于人伦为重者也,不可不笃
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前襟后裾,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不能不相爱也。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娣姒之比兄弟,则疏薄矣。今使疏薄之人,而节亲厚之恩,犹方底而圆盖,必不合矣。惟友悌深至,不为旁人之所移者免夫!
二亲既殁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爱先人之遗体惜己身之分气非兄弟何念哉?兄弟之际,异于他人,望深则易怨,地亲则易弭。譬犹居室,一穴则塞之,一隙则涂之,则无颓毁之虑;如雀鼠之不恤,风雨之不防,壁陷楹沦,无可救矣。仆妾之为雀鼠,妻子之为风雨,甚哉!
兄弟不睦,则子侄不爱;子侄不爱,则群从疏薄;群从疏薄,则僮仆为仇敌矣。如此,则行路皆踖其面而蹈其心,谁救之哉?人或交天下之士,皆有欢爱,而失敬于兄者,何其能多而不能少也!人或将数万之师,得其死力,而失恩于弟者,何其能疏而不能亲也!
娣姒者,多争之地也,使骨肉居之,亦不若各归四海,感霜露而相思,伫日月之相望也。况以行路之人,处多争之地,能无者,鲜矣。所以然者,以其当公务而执私情,重责而怀薄义也;若能恕己而行,换子而抚,则此患不生矣。
人之事兄,不可同于事父,何怨爱弟不及爱子乎?是反照而不明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
【注】①九族:指本身以上的父、祖、曾祖、高祖和以下的子、孙、曾孙、玄孙。另一种算法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合为“九族”。 ②连气:又称“同气”。指兄弟同为父母所生,气息相同相连。③娣姒:兄弟之妻互称,弟妻为娣,后称“妯娌”。④地:居住。此处有“相处”之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二亲既殁/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爱先人之/遗体惜己身之/分气非兄弟何念哉
B.二亲既殁/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爱先人之遗体/惜己身之分气/非兄弟何念哉
C.二亲既殁/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爱先人之遗体/惜己身之分气/非兄弟何念哉
D.二亲既殁/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爱先人之/遗体惜己/身之分气非兄弟/何念哉
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提携
B.今使疏薄之人,而节亲厚之恩量:度量
C.处多争之地,能无者,鲜矣间:间断
D.重责而怀薄义也处:肩负
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颜氏家训》作为“百代家训之祖”,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家训”文化。本文重点谈及了如何处理家庭中兄弟之间的关系。
B.在作者看来,一个家庭中主要有三种关系,即夫妻关系,父子关系,兄弟关系。而在男权社会里,兄弟间的相亲相爱对整个家庭的团结、和睦、稳定是十分重要的。
C.兄弟之间的相处之道是有讲究的。相处时要降低要求,相互期望过高就容易产生不满;而接触密切,不满也容易得到消除。
D.作者认为影响兄弟友谊的主要原因是妯娌关系不睦、子侄关系不和、弟弟不敬兄长等,并提出了防范的办法。
4.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兹以往,至于九族,皆本于三亲焉,故于人伦为重者也,不可不笃。
(2)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
2016-11-18更新 | 68次组卷 | 2卷引用:2016届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中学高三上第10周周练语文试卷
15-16高一上·四川资阳·阶段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
5 . 对《雨巷》一诗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A.“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的节奏划分是错的。
B.“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一句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诗人的愁心,这完全是诗人的独创,没有受中国古典诗词的启发。
2016-11-18更新 | 64次组卷 | 3卷引用:2015-2016学年四川省资阳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2015·河北石家庄·二模
文言文阅读 | 容易(0.94) |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自是外户不闭。河北发民浚河,调及它路,齐当给夫二万。县初按籍三丁出夫一,巩括其隐漏,至于九而取一,省费数倍。知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书其全失、多寡为殿最。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加直龙图阁、知福州。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饶,争欲为主守,赇请公行。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授帖于府庭,却其私谢,以绝左右徼求之弊。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巩曰:“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后至者亦不复取也。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拜中书舍人。甫数月,丁母艰去。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韵-项是
A.试作《六论》,援笔而成援笔:提笔,执笔。
B.世颇谓偃蹇不偶偃蹇:骄横,傲慢。
C.巩视之泊如也泊如:恬淡无欲貌。
D.斟酌于司马迁、韩愈斟酌:仔细地比较。
2.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毫、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
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巩机敏强识,年少有才。数百字的文章,他读完就能脱口成诵;十二岁试着写成《六论》,言辞奇伟,由此声名闻于四方。
B.曾巩治理有方,善抓根本。掌管齐州时,以铲除奸盗作为根本任务,既调动百姓参与,又善待自首的盗贼,于是州内安定。
C.曾巩爱护百姓,不谋私利。朝廷征伐安南时,他事先做好供应军队的准备,不扰民;做福州知州时,他不许官府与民争利。
D.曾巩面对灾情,处理得法。遇荒灾时他估计仓储不足救济,劝富人就近卖粮给灾民;江西大疫,他命县镇、驿站备药待需。
4.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2)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
2016-11-18更新 | 295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5-2016学年四川德阳香港马会五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15-16高三上·新疆·阶段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
名校
7 . 下面的说法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古时以“泰山”喻岳父,以“泰水”喻岳母,以“伉俪”喻夫妇。
②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晦”指农历三十。
③《礼记》曰:“幼名,冠字。”名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取的,字是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的,女子则在十五岁行笄礼而字。
④古代以山之南为阳,水之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如华阳在华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⑤《杜工部集》(杜甫)以官爵命名,《范文正公集》(范仲淹)以谥号命名,《贾长沙集》(贾谊)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命名。
⑥古代“辰时”相当于现在的早上6点前后,“午时”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2点前后。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
D.①②⑤⑥
14-15高一上·四川成都·期中
文言文阅读 | 容易(0.94) |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秦数败赵兵,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畏,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遂以赵括代颇将。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王不听。
初,赵括自少时学兵法,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括不可使。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乡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毋置之,吾已决矣!”母因曰:“即如有不称,妾请无随坐。”赵王许之。
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龁为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军,悉更约束,易置军吏,出兵击秦师。武安君佯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括乘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之后,又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武安君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自如河内发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兵及粮食。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
九月,赵军食绝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急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赵括自出锐卒搏战,秦人射杀之。赵师大败,卒四十万人皆降。武安君曰:“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节选自《资治通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之。让: 谦让
B.奢不能难:困难。
C.妾请无随坐:坐下。
D.二奇兵以劫之张:布置。
2.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廉颇易与,降矣!若属皆为所掳
B.王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愿得将军之首献秦
C.王所赐金帛,归藏家良曰:“长臣”
D.尝与父奢言兵事以乱易整,不武,吾还也
3.3.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和课文中的一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2)秦王闻赵食道绝,自如河内发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第Ⅰ卷文言文中,传主赵括熟谙兵法,为什么招致惨败?请从赵括自身方面作简要分析。
2016-11-18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2014-2015学年四川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13-14高一下·四川·期中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
9 . 下列关于长篇小说《家》的表述或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巴金先生的《家》《春》《秋》三部长篇合称为《爱情三部曲》,爱情和婚姻的纠葛是《家》情节发展的主线。
B.主人公觉慧是一个叛逆者的典型,小说中写了他许多大胆而幼稚的“新潮”行为,比如他向“门户不当”的婢女表示爱情,帮助觉新逃婚,最终从家里出走等。
C.作品中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非常细腻深入,如鸣凤投湖自尽前无比痛楚怨恨的心理独白,梅芬与鸣凤两位善良的“情敌”谈心时彼此灵魂的剖露等。
D.《家》不算精美圆熟的作品,但它所反映的青春和美好的感情如何受到封建家族统治的迫害的现实,以及年轻一代的叛逆和反抗的精神在那个时代却是非常可贵的。
2016-11-18更新 | 372次组卷 | 2卷引用:2013-2014学年四川省阳南山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13-14高一上·云南昆明·期中
文言文阅读 | 容易(0.94) |
10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荆轲刺秦王》节选)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持千金之资物币:礼品
B.愿国为内臣举:全、整个
C.乃朝服,设九宾朝服:上朝的衣服
D.荆轲樊於期头函奉:同“捧”
2.2.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荆轲勇敢的一组是(   )
①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②秦舞阳色变振恐
③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④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⑤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⑥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A.③④⑤B.②④⑥C.①②⑤D.③⑤⑥
3.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水送别,慷慨悲歌,荆轲做好了以身赴死的准备。
B.秦官蒙嘉同情燕王,赞赏荆轲,所以巧言讨好秦王,引见荆轲。
C.秦武阳随荆轲刺杀秦王,却被秦王的威风吓倒,差点暴露此行动机。
D.荆轲刺杀秦王未成,他自己宣称想要挟持秦王,定下条约,报答燕太子丹。
4.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2016-11-18更新 | 292次组卷 | 6卷引用:2013-2014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