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5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乌江项王庙

严遂成

云旗庙貌拜行人,功罪千秋问鬼神。

剑舞鸿门能赦汉,船沉巨鹿竟亡秦。

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原来是逐臣。

江上楚歌最哀怨,招魂不独为灵均

[注]①巨鹿:项羽曾率各路义军在巨鹿大破秦军。②韩信:先投奔项羽,未得重用,转而投奔刘邦。③招魂:《楚辞》中有《招魂》诗,据传是宋玉为屈原而作。④灵均:指屈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作者看见项王庙得到后人拜祭,以此引出对项羽功过是非的叩问。
B.颔联借用“赦汉”和“亡秦”,突出了项羽的一些作为对时势的巨大影响。
C.颈联以范增和韩信为例证,对项羽在楚汉之争中的得与失作了全面评价。
D.尾联说江上的楚歌切合了招魂的情绪,从中也可见出作者对项羽的态度。
2.同样是凭吊项羽,本首诗与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所抒发的情感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此诗作于宋室南渡之后。宋汴京沦陷后,康王赵构带着臣僚南逃,偏安于临安(今杭州)。

2023-05-17更新 | 590次组卷 | 24卷引用:北京市四十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
2 . 阅读《红楼梦》(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选文一(取材于第九回)

至是日一早,宝玉起来时,袭人早已把书笔文物包好,收拾的停停妥妥,坐在床沿上发闷。见宝玉醒来,只得服侍他梳洗。宝玉见他闷闷的,因笑问道:好姐姐,你怎么又不自在了?难道怪我上学去丢的你们冷清了不成?袭人笑道:这是那里话。读书是极好的事,不然就潦倒一辈子,终久怎么样呢。但只一件:只是念书的时节想着书,不念的时节想着家些。别和他们一处顽闹,碰见老爷不是顽的。虽说是奋志要强,那工课宁可少些,一则贪多嚼不烂,二则身子也要保重。这就是我的意思,你可要体谅。袭人说一句,宝玉应一句。袭人又道:大毛衣服我也包好了,交出给小子们去了。学里冷,好歹想着添换,比不得家里有人照顾。脚炉手炉的炭也交出去了,你可着他们添。那一起懒贼,你不说,他们乐得不动,白冻坏了你。宝玉道:你放心,出外头我自己都会调停的。你们也别闷死在这屋里,长和林妹妹一处去顽笑着才好。

选文二(取材于第三十四回)

这里宝玉昏昏默默,只见蒋玉菡走了进来,诉说忠顺府拿他之事;又见金钏儿进来哭说为他投井之情。宝玉半梦半醒,都不在意。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忽忽听得有人悲泣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

宝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忍,支持不住,便嗳哟一声,仍就倒下,叹了一声,说道: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馀热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我虽然捱了打,并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一句话未了,只见院外人说:二奶奶来了。林黛玉便知是凤姐来了,连忙立起身说道:我从后院子去罢,回头再来。宝玉一把拉住道:这可奇了,好好的怎么怕起他来。林黛玉急的跺脚,悄悄的说道:你瞧瞧我的眼睛,又该他取笑开心呢。宝玉听说赶忙的放手。黛玉三步两步转过床后,出后院而去。凤姐从前头已进来了,问宝玉:可好些了?想什么吃,叫人往我那里取去。接着,薛姨妈又来了。一时贾母又打发了人来。……

宝玉因心下记挂着黛玉,满心里要打发人去,只是怕袭人,便设一法,先使袭人往宝钗那里去借书。

袭人去了,宝玉便命晴雯来吩咐道:你到林姑娘那里看看他做什么呢。他要问我,只说我好了。晴雯道:白眉赤眼,做什么去呢?到底说句话儿,也像一件事。宝玉道:没有什么可说的。晴雯道:若不然,或是送件东西,或是取件东西,【甲】不然我去了怎么搭讪呢?宝玉想了一想,便伸手拿了两条手帕子撂与晴雯,笑道:也罢,就说我叫你送这个给他去了。晴雯道:这又奇了。他要这半新不旧的两条手帕子?他又要恼了,说你打趣他。宝玉笑道:你放心,他自然知道。

晴雯听了,只得拿了帕子往潇湘馆来。只见春纤正在栏杆上晾手帕子,见他进来,忙摆手儿,说:睡下了。晴雯走进来,满屋魆黑。并未点灯。黛玉已睡在床上。问是谁。晴雯忙答道:晴雯。黛玉道:做什么?晴雯道:二爷送手帕子来给姑娘。黛玉听了,心中发闷:做什么送手帕子来给我?因问:这帕子是谁送他的?必是上好的。叫他留着送别人罢,我这会子不用这个。晴雯笑道:不是新的,就是家常旧的。林黛玉听见,越发闷住,着实细心搜求,思忖一时,方大悟过来,连忙说:放下,去罢。晴雯听了,只得放下,抽身回去,一路盘算,不解何意。

这里林黛玉体贴出手帕子的意思来,【乙】不觉神魂(chí)____荡:宝玉这番苦心,能领会我这番苦意,又令我可喜;我这番苦意,不知将来如何,又令我可悲;忽然好好的送两块旧帕子来,若不是领我深意,单看了这帕子,又令我可笑;再想令人私相传递与我,又可惧;我自己每每好哭,想来也无味,又令我可愧。如此左思右想,一时五内沸然炙起。黛玉由不得馀意缠绵,令掌灯,【丙】也想不起嫌疑避等事,便向案上研墨蘸笔,便向那两块旧帕上走笔写道:

其一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其二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其三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林黛玉还要往下写时,觉得浑身火热,面上作烧,走至镜台揭起锦袱一照,只见腮上通红,自羡压倒桃花,却不知病由此萌。一时方上床睡去,犹拿着那帕子思索,不在话下。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填写在横线上的汉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不然我去了怎么搭讪
【乙】不觉神魂(chí)____荡
【丙】也想不起嫌疑避等事
A.“搭讪”是“通过介绍人搭线后交谈”的意思;横线上应填“弛”;“讳”读作“huì”。
B.“搭讪”是“通过介绍人搭线后交谈”的意思;横线上应填“驰”;“讳”读作“wěi”。
C.“搭讪”是“想跟别人接近而找话说”的意思;横线上应填“驰”;“讳”读作“huì”。
D.“搭讪”是“想跟别人接近而找话说”的意思;横线上应填“弛”;“讳”读作“wěi”。
2.对“旧帕题诗”相关情节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宝玉记挂着黛玉,便支开袭人命晴雯去送旧帕,可见他认为晴雯更适合此事。
B.宝玉赠帕,黛玉内心五味杂陈,于是题诗赋情,表现了黛玉与宝玉心有灵犀。
C.黛玉的三首题帕诗,写出了内心的孤寂与感伤,也流露了对宝玉的深挚情意。
D.黛玉题诗后生了病,“浑身火热,面上作烧”,就是因为私相传递而深感恐惧。
3.选文二中林黛玉收到旧帕,“越发闷住,着实细心搜求,思忖一时,方大悟过来”,此时黛玉悟到了宝玉的什么心意?请作简要分析。
4.选文中宝玉对袭人、黛玉、晴雯都说过“你放心”。请结合宝玉对不同人物说话时的情境,从三处“你放心”中任选两处,说说各自的含义。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3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的代表作品。文章多处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阐述了“学不可以已”的道理。
B.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晚年所作的七律《登高》,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深沉情感,意境沉郁悲凉。
C.《窦娥冤》是元代马致远的代表作。蒙冤的窦娥在临刑前立下三桩誓愿,喊出了被压迫者的心声,感天动地。
D.朱自清,现代散文家。其代表作《荷塘月色》语言清丽典雅、贮满诗意,描绘出月下荷塘的朦胧幽静之美。
2023-02-26更新 | 27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家庭图书馆

近年来,随着全民阅读活动的广泛开展,家庭图书馆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媒体的关注。2014年以来,倡导全民阅读连续七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612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20176月国务院法制办审议通过《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草案)》,全民阅读上升为国家战略。与此同时,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得到政策支持。在一系列国家政策法规的推动下,各地公共图书馆积极探索和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建设书香社会和书香家庭,家庭图书馆应运而生。

家庭图书馆是指在家庭设置专用书柜或专用书房,收藏一定数量纸质书刊资料,并在一定范围内提供公开利用的文化服务模式。它作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延伸,以家庭自主拥有的场地设备和图书资源为基础,以公共图书馆资源作为有效补充,贴近社区人群,在家庭中打造阅读空间,极大地方便了社区群众的日常阅读。家庭图书馆以家庭自主提供借阅服务和开展阅读活动为主,由公共图书馆提供活动指导,并以双方协议为基础,通过自主管理提高家庭参与的积极性。家庭阅读空间彰显了家庭人文传统和文化特色,【甲】鼓励家庭成员共同参与阅读活动,【乙】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沟通交流,【丙】可发挥书香家庭的文化辐射和带动作用,激发社区更多的家庭参与到阅读活动中。

上海市青浦区图书馆的家庭图书馆种子计划是家庭图书馆运行的模式之一。该计划于2014年推出,以培养青少年小馆长为出发点,力求通过少儿家庭阅读培养亲子阅读推广人。其特色有三点:一是专人跟进,青浦区图书馆把青年馆员外借小馆长家中,帮助其建立图书馆、开展读书活动、进行总结反馈等,如果家庭图书馆开展好书推荐、书评交流、图书诵读等小型活动,也可以邀请馆员上门指导;二是向小馆长授权,青浦区图书馆向每个家庭图书馆赠送一本《小馆长指导手册》,但具体的借还书及管理规则由小馆长决定;三是送书激励,青浦区图书馆为每个家庭提供500元固定购书经费和1000元流动购书经费,流动图书每半年流动一次,固定存放图书则在家庭图书馆三年合同期满后赠送给所在家庭,以示激励。

家庭图书馆还有不同的发展模式,但都各具特色,都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兼具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从目前实践情况看,家庭图书馆主题特色不够突出、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细节及业务管理难于把控、缺乏长期有效的内驱力、决策存在随意性等问题依然存在,制约着家庭图书馆的发展。

(取材于陈颖仪的《我国家庭图书馆发展策略研究》)

1.在文中甲、乙、丙三处,依次填写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     而且     那么B.之所以     是因为     还因为
C.既          D.只有          
2.下列有关“家庭图书馆”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家庭图书馆以社区服务中心为场地,并将其开发为图书借阅室,以利于大众借阅书籍。
B.家庭图书馆是得到政府支持的一项新兴的文化服务模式,可以有效推进全民阅读行动。
C.家庭图书馆以家庭自主拥有的图书资源为主,所以可以向被服务者收取一定的服务费。
D.家庭图书馆具有统一的发展模式,能够满足不同群体的借阅需求,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3.下列对文章行文思路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家庭图书馆的产生背景——定义与功用——运行模式举例——存在问题
B.家庭图书馆的产生背景——位置和作用——三个特色——未来发展方向
C.家庭图书馆得到政府支持——定义与功用——三个特色——未来发展方向
D.家庭图书馆得到政府支持——位置和作用——运行模式举例——存在问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烛之武退秦师》(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有?既东封郑,又欲其西封,若不阙秦,将取之?阙秦利晋,唯君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乏困             共:同“供”,供给
B.朝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C.又欲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D.唯君             图:考虑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且贰楚也/佚之狐言郑伯曰B.是寡人过也/夫晋,何厌
C.若舍郑为东道主/阙秦利晋D.然郑亡,子亦有不利/若不阙秦,将取之
3.给下面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A.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B.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C.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D.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4.用选文原句,将下面一段文字补充完整。
在郑国被围的危机时刻,老臣烛之武应许了郑伯的托付,他不顾危险地“____________”;之后,又凭精彩的辩词说服了秦伯,使得“____________”。
2023-02-23更新 | 33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列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两个感恩节的绅士

欧·亨利

①斯塔弗·皮特坐在联合广场喷泉对面人行道旁边的第三条长凳上。九年来,每逢感恩节,他总是不早不迟,在一点钟的时候坐在老地方。但是,斯塔弗·皮特今天出现在一年一度的约会地点,似乎是出于习惯,而不是出于饥饿。

②皮特一点儿也不饿。来这儿之前他刚刚大吃了一顿,如今只剩下呼吸和挪动的力气了。他的衣服当然褴褛,衬衫前襟一直豁到心口,可是夹着雪花的十一月的微风只给他带来一种可喜的凉爽。因为那顿特别丰富的饭菜所产生的热量,使得斯塔弗·皮特不胜负担

③那顿饭完全出乎他意料之外。他路过五马路起点附近的一幢红砖住宅,那里住两位尊重传统的老太太。她们派一个佣人等在侧门口,吩咐他在正午过后把第一个饥饿的过路人请进来,让他大吃大喝,饱餐一顿。斯塔弗·皮特去公园时,碰巧路过那里,给管家们请了进去,成全了城堡里的传统。

④斯塔弗·皮特朝前面直瞪瞪地望了十分钟之后,觉得很想换换眼界。他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慢慢把头扭向左面。这时,他的眼球惊恐地鼓了出来,他的呼吸停止了,他那穿着破皮鞋的短脚在砂砾地上簌簌地扭动着。

⑤因为那位老先生正穿过马路,朝他坐着的方向走来。

⑥九年来,每逢感恩节,这位老先生总是来这儿寻找坐在长凳上的斯塔弗·皮特,总是带他到一家饭馆里去,看他美餐一顿。

⑦老先生又高又瘦,年过花甲。他穿着一身黑衣服,鼻子上架着一副不稳当的老工眼镜。他的头发比去年白一点儿,稀一点儿,而且好像比去年更借助那支粗而多节的曲柄拐杖。

⑧斯塔弗·皮特眼看他的老恩人走近,不禁呼吸短促,直打哆嗦。

⑨“你好。”老先生说,“我很高兴见到一年的变迁对你并没有什么影响,你仍旧很健旺地在这个美好的世界上逍遥自在。仅仅为了这一点幸福,今天这个感恩节对我们两人都有大的意义。假如你愿意跟我一起来,朋友,我预备请你吃顿饭,让你的身心取得协调。”

⑩老先生每次都说同样的话。九年来的每一个感思节都是这样。这些话本身几乎成了一个制度。除了《独立宣言》之外,没有什么可以同它相比了。以前在斯塔弗听来,它们像音乐一般美妙。现今他却愁眉苦脸,眼泪汪汪地抬头看着老先生的脸。细雪落到斯塔弗的汗水淋漓的额头上,几乎咝咝发响。但是老先生却在微微打战,他掉转身予,步朝着风。斯塔弗抬着头,瞅了他一会儿,自怨自艾好不烦恼,可是又束手无策。老先生的眼睛里闪出光亮,他脸上的皱纹一年比一年深,但他那小小的黑领结依然非常神气,他的衬衫又白又漂亮,他那两撇灰胡髭典雅地翘着。

⑪“谢谢你,先生,非常感谢,我跟你一起去。我饿极啦,先生。”饱胀引起的昏昏沉沉的感觉,并没有动摇斯塔弗脑子里的那个信念。老先生带着他的一年一度的受惠者,朝南去到那家饭馆和那张年年举行盛宴的桌子。

⑫“老家伙来啦。”一个侍者说,“他每年感恩节都请那个穷汉吃上一顿。”侍者在桌子上摆满了节日的食物,斯塔弗叹了口气,举起了刀叉。

⑬在敌军中杀开一条血路的英雄都没有他这样勇敢。火鸡、肉排、汤、蔬菜、馅饼,一端到他面前就不见了。他跨进饭馆的时候,肚子里已经塞得实实足足,食物的气味几乎使他丧失绅士的荣誉,但他却像一个真正的骑士,打起精神,坚持到底。

⑭一小时之后,斯塔弗往后一靠,这一仗已经打赢了。

⑮“多谢你,先生。”他像一根漏气的蒸气管子那样呼哧呼哧地说,“多谢你赏了一顿称心的中饭。”

⑯接着,他两眼发直,费劲地站起身来。一个侍者把他像陀螺似地打了一个转,推他走向门口。老先生仔仔细细地数出一块三毛钱的小银币,另外给了侍者三枚镍币做小账。

⑰他们像往年那样,在门口分了手,老先生往南,斯塔弗往北。

⑱在第一个拐角上,斯塔弗转过身,站了一会儿。接着,他的破旧衣服像猫头鹰的羽毛似地鼓了起来,他自己则像一匹中暑的马那样,倒在人行道上。

⑲救护车开到,年轻的医师和司机低声咒骂他的笨重。既然没有威士忌的气息,也就没有理由把他移交给警察局的巡逻车,于是斯塔弗和他肚子里的双份饭就给带到医院里去了。

⑳过了一小时,另一辆救护车把老先生送来了。他们把他放在另一张床上。不多久,一个年轻的医师碰到一个年轻眼睛讨他喜欢的年轻的护士,便停住脚步,跟地谈谈病人的情况。

那个体面的老先生,他说,你怎么都猜不到,他几乎要饿死了。从前大概是名门世家,如今落魄了。他告诉我说,他已经三天没有吃东西了。


注释:①1620年,英国清教徒因不堪宗教压迫,乘坐五月花号船来到美洲普利茅斯,首批船员上有英格兰、苏格兰和茶兰夭移民一百零二人。移民定居后的次年,为庆祝第一次收获,感谢上帝的恩惠,制订了感恩节,后成为美国法定节日,一般在每年十一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的衣服当然褴褛                       褴褛:破烂,不整洁
B.使得斯塔弗·皮特不胜负担          不胜负担:吃得太多以至于身体不能承受。
C.自怨自艾,好不烦恼                    自怨自艾:自我抱怨、懊悔。
D.斯塔弗脑子里的那个信念             信念:不能错失饱餐一顿机会的想法。
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亨利的小说情节设计匠心独运。作者安排两位尊重传统的老太太请皮特吃饭,与老先生请皮特吃饭的情节相呼应,体现了文本的冲突与张力。
B.小说第13段对皮特吃饭场景的描写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几乎使他丧失绅士的荣誉”写出了皮特吃饭时狼吞虎咽、不顾形象的丑态。
C.小说的结尾显示了欧·亨利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前文有多处细节暗示了老先生的窘迫困境,为结局埋下了伏笔,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D.小说读来“笑中含泪”,作者对皮特饱餐后情态的生动细致的刻画,将皮特身体与心灵的挣扎、精神世界的矛盾表现得淋漓尽致。
3.结合小说第10段划线部分,任选一个人物,从人物刻画的角度加以赏析。
4.小说标题叫“两个感恩节的绅士”,请结合文本谈谈标题的含义。
2023-02-01更新 | 30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越人歌

无名氏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顽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九歌·湘夫人(节选)

屈原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注释:①搴:拔,这里指划。②訾:说人坏话。③薠:草名,多生在秋季沼泽地。④佳:佳人,指湘夫人。⑤罾:鱼网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人歌》起首两句中自问“今夕何夕”“今日何日”,意蕴丰富。这种句式为后人所取,如张孝祥《念奴娇 过洞庭》中“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B.《越人歌》中“蒙羞”句,意在表达自己高洁的志向,绝不阿谀奉承,讨好王子,使自己蒙羞,从而受到后世的辱骂和诟病。
C.《湘夫人》的意象和语言,都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如“洞庭湖”“沅水”“蘋”“芷”等,皆是楚地常见风物;又如“兮”字,也是楚地常用的感叹词。
D.《湘夫人》善于把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结合,构成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如“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秋风缓缓吹拂,湖水娓娓起波,无一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2.请任选角度比较《越人歌》与《湘夫人》中划线句艺术手法上的异同。
2023-02-01更新 | 35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疫情期间乘坐飞机安全吗?

病菌和病毒在飞机上是否容易传播,很多人对此给予了关注。病菌、病毒要从传染源传给被感染者,一般有呼吸道传播、皮肤接触传播、口腔与眼睛传播、消化道传播等途径。与地铁、火车、市内公交车一样,民用客机机舱内的乘客密度大,空间密封狭窄,空气流通性差,这无疑为病菌、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

以常见的空客A320客机为例,飞机密封舱内的容积粗略估计为3500立方米。目前,多数航空公司经济舱内旅客的座位间距,前后约为80厘米,左右约为45厘米;公务舱座位前后间距约为100厘米,左右约为65厘米。据此换算下来,A320可搭载的乘客总数能够达到150人。通常情况下,人们会在中远途出行时选择搭乘飞机,这样一来,飞行时间动辄三四个小时,100多名旅客和机组人员只能长时间停留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内,大家共享着有限的空气。

为了了解飞机机舱中呼吸道病毒的传播情况,一个科学研究小组观察了飞往5个目的地的10个航班,飞机型号主要为波音757,平均航时约为4小时,其中有8个航班是在流感季节飞行。在飞行中,一组研究人员暗中记录乘客和机组人员的所有活动轨迹;同时,另外两组研究人员负责操作两个空气采样泵进行采样。此外,研究人员还随机收集了厕所门内侧和外侧的把手表面、小桌板表面、安全带扣表面的样本。收集到的环境样本最终被送到实验室进行呼吸道病毒分析,检测能代表大多数呼吸道疾病病原体的18种病毒,包括流感病毒、鼻病毒和冠状病毒。

研究人员发现,飞机上的病毒感染主要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叉感染。如果有人咳嗽或者打喷嚏,包含病毒的粒子会从嘴中逸出,随着空气飞到很远的地方。100微米的小飞沫能够“行走”10米的距离,而50微米以下的飞沫可以在空气中存留很长时间,这使得它们甚至能够扩散到天花板。

皮肤接触是飞机上病菌传播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在整个旅程中,值机、安检、候机、登机、机上就餐、如厕、下飞机……旅客难免要触摸座椅、各种把手、安检筐、柜台自动出票机、马桶盖等物品,而细菌是无所不在的,如果接触了含有病菌的上述物品,就可能被感染。

【甲】乘坐飞机难免接触病菌,但是在众多公共交通运输方式中,飞机的疾病传染风险相对较小。相信坐过飞机的朋友都知道,机场的安检是极其严格的,可以禁止那些未经检疫可能带有寄生虫和病菌的物品被带上飞机。此外,在重大传染病疫情期间,许多机场【乙】会增设专门的检验检疫设备、隔离区甚至医疗急救点,以备不时之需。民航系统的公共卫生与防疫制度非常严格、规范,各机场和各大航空公司也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另外,民航机场和客机的公共卫生软硬件条件相比其他交通工具都更为优越,【丙】优越的公共卫生条件能够有效抑制病菌的滋生与传播。

(取材于沈海军的同名文章)

1.在文中【甲】【乙】【丙】三处依次填写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既然              
B.既然              
C.尽管              
D.尽管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飞机上,呼吸道传播是病菌传播的重要途径。
B.公务舱座位间距大,可有效阻断病菌的传播。
C.在飞机上频繁走动会增加被病菌传染的风险。
D.机场严格的安检能降低乘客感染疾病的风险。
3.下列对全文行文思路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飞机机舱具备病菌、病毒的传播条件——病菌、病毒的传播途径——如何降低感染风险
B.飞机机舱具备病菌、病毒的传播条件——病菌、病毒的传播途径——乘坐飞机相对安全
C.病菌、病毒在飞机上的传播途径——病菌、病毒传播的原因——乘坐飞机相对安全
D.病菌、病毒在飞机上的传播途径——病菌、病毒传播的原因——如何降低感染风险
9 . 阅读《劝学》,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蓝;冰,水为之,而寒水。木直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然也。故木受绳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绝江河。君子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直                    中:合乎
B.而闻者                    彰:清楚
C.君子非异也                                 生:习惯
D.金石可                    镂:雕刻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青,取之               而寒
B.𫐓使然也                      不如须臾所学也
C.故木受绳               知明而行无过矣
D.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非能水也,绝江河
3.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A.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B.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4.用原文语句,将下面一段文字补充完整。

《劝学》是我国古代探讨学习问题的名篇,文章善用比喻推进论证。如第二段,先以“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论证学习能使人进步;接着进一步设喻,以直木𫐓为圆轮后不再变直的现象,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作用;最后则以“_______”引出结论“______”,强调学习的重大意义。

2023-01-08更新 | 23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春雪

刘白羽

入春以来,接连下了几场大雪。每次看到这一片白茫茫的世界,心头总涌出无限的欣喜,是的,这是八十年代第一个春天的雪啊!

我生在北国,从小爱看雪。少年熟诵“为嫌诗少幽燕气,故向冰天跃马行”的诗句,至今记忆犹新。鲁迅对北方和江南的雪,作了精细入微的描写:“江南的雪,要以滋润美艳之至了”,而“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它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下、枯草上”。不过我觉得这里写的北方的雪是冬雪。至于北方的春雪,我倒觉得颇有江南雪意呢!旧历正月初三那头一场春雪不就是这样吗?我住在高楼上,从窗上望出去,阳台栏栅上堆积着厚绒绒一层雪,是那样温润滋融,带来清新的春的消息。天晴气朗,从我这窗口,可一目望到苍翠的西山。而这一天,北京城一片洁白,一望无际、鳞次栉比的积雪的屋脊,黑白相间,构成一幅十分别致的画,好看极了。

这春雪,引起我喜悦,引起我深思。我静静伫立窗前久久凝望,我想起我一生中难忘的几场春雪。在延安搞大生产的那个早春,那是如何艰苦而雄伟的时代呀!我们为了战胜饥饿,为了把火与血的战斗进行下去,但等天暖,我们就要放火烧山,开荒下种。恰恰在这个时候,一场大雪忽然从空中飘飘扬扬洒落下来,喜得我奔出窑洞,用炽热的两颊,迎接冰冷的雪花。我写了一篇小文章,题目记不清了,好像是落雪的晚上,其中有这样的意思:雪,一点一滴深深渗入土地,滋润着种籽,让它早日发芽。我现今还记得那年的春朝,曙光微放,延安山岭上这里,那里,一行行蜿蜒蠕动的人影。然后,飞扬的锄头,挥洒的汗水,令人真正体会到“劳动人民创造新世界”的快感。

已近三月末,早该下雨,谁知今早起来一看,又是一场好雪。大概因为温度上升,雪花都粘连在树身上,远远近近的树木,有如一丛丛雪白的白珊瑚,好看得很。这雪树使我想起另一段艰苦而雄伟的生活,那是东北解放战争最困难的时候。楹花江边,二三月还是满天风雪,雪深没膝,行军人,一脚拔上来,一脚陷下去,尽管是零下四十度的严寒,由于艰难跋涉,却还一身热汗淋漓。但一眼看见东北人叫做“树挂”的奇景,一株株树从树身到每一纤细枝条,都像冰雪精雕细刻出来的,晶莹婀娜,不禁从心头掠过一阵惊喜。我就带着这美的心境穿过风雪,走进硝烟,这又是何等英雄而豪迈的生活啊!

今年,八十年代第一春,这几场大雪自与往昔不同了。但是,历史的脚步,却静悄悄而又坚实实地从遥远深处走来,把往昔和今日紧密相连。正因如此,那艰苦岁月的春雪,赋予今日的春雪以无限深情。如果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时代不同了。那时我们从黑暗旧世界中用鲜血与生命博取光明;今天,我们迈进一个大时代的门坎,走向新的长征,要以更坚毅的力量去博取更大的光明。从一个战场走上另一个战场,这就是我们的历史的延续与伸展。“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这话说得多好呀!我们是为了纪念过去而迎接明天。对于创造未来的人来说,他懂得他是多么需要往昔那种披荆斩棘、开荒辟莽的精神的,这样想时,我又听到开荒的歌唱,又听到火线的雷鸣。

这几场雪,一次比一次更接近温暖的阳春。我静静地凝视着,这春雪啊,一点动静也没有,绵绵落了一夜,又绵绵落了一天,这雪多么洁白纯净,如花似玉,但是没有让我沉醉,却使我亢奋。从我的经历、我的性格,我是更爱暴风雪的。正如鲁迅所写:“……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这是怎样的豪情,怎样的奔放。谁料今天下午,当我从窗口望着白杨树,我却给一种天工造化,神妙奇绝的景象所惊住。原来,白杨树身、树枝上融化得发温发黑,已经静悄悄的长出梢头的茸茸嫩蕊上却沾着雪,像千千万万点洁白的花,那样密,那样美。一刹那间,我仿佛到了苏州的香雪海,看见千树万树的白梅。今天,只有今天,这绵密的春雪,使我暂时忘记了我心头上呼啸的暴风雪,使我更加深沉地喜爱起春雪来了。古语:“瑞雪兆丰年”,而这八十年代第一个春天的雪,不是为八十年代、为新长征,带来美好的预感了吗?……没一点风,我静静走到一株高大的白杨树下,一片积雪又一片积雪,从树顶上扑突一响,扑突一响,附落下来,立刻溶入潮湿的黑土。我忽然想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当然,用浇花比拟雪花很不确切,可是,以生命肥沃着大地的雪花,不在催发着即将开放的春花吗!?

(材料选自刘白羽《春雪》一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开篇点出写作对象“春雪”,接着写自己喜爱雪的原因,再引用鲁迅对南北方雪的描绘,引出自己对北方春雪的认识。
B.作者由眼前的春雪,联想到四十年前的一场春雪,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而是通过写景来表达感情,为主题升华服务的。
C.文章对春雪的描写采取了有详有略的描写,着重描写北方的春雪,对南方的春雪却是通过对比手法,突出其绵密的特点。
D.作者对八十年代的第一场春雪倾注了热烈的赞美之情,意在歌颂中华民族奋进的精神,表达了对改革开放的拥抱之情。
E.文章开头和结尾引用古人的诗句是为了渲染作者对春雪的印象和喜爱,也透出文章特有的书卷气,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
2.从延安的春雪、解放战争的春雪中,作者获得了哪些感悟?请简要概述。
3.简要分析画线部分文字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场景,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受?请结合具体词句和手法加以赏析。
4.文章最后一段写出春雪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
2022-12-27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