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2-13高一·河南开封·单元测试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一切归功于人民
——温家宝总理中外记者招待会侧记
新华记者 孙承斌 翟伟 李斌
“本届政府工作走过了四个年头,它告诉我们,必须懂得一个真理,这就是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
3月16日上午11时,人民大会堂三楼大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这里会见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真切、简短的开场白,让人们再次领略了总理的赤子情怀。
近一个小时前,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会表决通过政府工作报告。这是全国人大连续第四次高票通过他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
大厅内,鲜花吐艳,灯火辉煌。中外记者用热烈的掌声,向中国总理致意。
会场外,亿万百姓通过电视、广播等,收看、收听着现场直播……
“必须秉持一种精神,这就是公仆精神。政府工作人员除了当好人民的公仆以外,没有任何其他权力。”温家宝的这句话,正是党和政府与人民心心相印的真实写照。
“一个船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面对中外记者,温家宝形象地说明了改善困难群众生活的重要性。
“解决民生问题学要让人民生活得快乐和幸福。这就要保障人民的民主权昨,推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什么叫快乐?我可以借用诗人艾青的一句诗:‘去问开花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
温家宝话音刚落,掌声立刻响起。
农民工忘不了,在总理的关心下终于讨回工钱;被艾滋病夺去亲人的儿童忘不了,大年除夕温爷爷和他们一起吃饺子、迎新年;建筑工人、乡村医生、出租车不尽司机忘不了,中南海向基层群众敞开了大门,总理把他们请进会议室,听取对政府工作的意见……
“我们改革和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这就需要解决民生问题。”温家宝如是说。
促进教育机会均等,实施积极就业政策,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温家宝掰着手指,向中外记者一一阐述当前应加快解决的四大重点民生问题。
从全面取消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到出台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具体政策;从实现城市困难群众的应保尽何,到推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农村1.5亿孩子接受免费义务教育,到大力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份份沉甸甸的“民生清单”,清晰记录了本届政府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不懈努力。
时间在飞逝,答问仍在热烈进行……
政治、经济、社会,内政、外交、国防,近两个小时里,温总理对十一个问题一一坦诚作答。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钭来,都不必评功摆好。我的脑子里充满了忧患。”面对政府工作取得的成绩,温家宝十分冷静。
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在分析中国经济面临的几大问题后,温家宝坚毅地说,任务“虽然十分艰巨,但是我们抱有信心。”
直面挑战,毫不退缩。总理坦诚、自信的回答让在场中外记者频频点头。
信心来自人民,力量来自人民。会前,网民向总理提的问题超过了100万条,点击人数越过2600万人次。正如温家宝所说:我从群众的意见中感受到大家对政府工作的期待和鞭策,也看到一种信心和力量!
“总理的心究竟离我们有多近?他在思虑什么?”招待会前,一位网民向总理“提问”。
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温家宝以自己的真情告白,向人们作出了郑重回答……
(选自2007年3月17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1.温总理的答记者问言简意赅,生动形象,而且一语中的。请阅读“一个船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一句的上下文,对温总理这句话所触及的社会问题和语言的表达作用作简要地分析。
2.孔子曾说“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通过本文的引用和介绍,你看到怎样的一个总理形象?
3.请简要分析这则消息结尾属于哪一种结尾方式。
4.温总理在解释“快乐”的含义时引用了艾青的一句诗“去问开花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联系你的体会,谈谈温总理所说的“快乐”的内涵。
2016-11-18更新 | 924次组卷 | 2卷引用:2012-2013学年河南省开封市十七中高一第四单元检测题语文卷
10-11高二上·江西上饶·期中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2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走向胡杨
刘醒龙
①去新疆,第一个想起的便是胡扬。
②小时候,曾经有一本书让我迷。那上面将塔里木河描写得神奇而美丽。当年苏联专家曾经否定这儿可以耕种。沿着天山山脉脚下的公路往喀什走,过了达坂城不久。便遇上了大片不知名的戈壁,活着的东西除了一股股旋风,剩下的就只有趴在四只轮子上的汽车了。往南走,左边总是白花花的盐碱地,右边永远是天山雪水冲积成的漫坡和一重重没有草木的山脉。
③汽车跑了两千多公里,总听见兵团人说,只要有水,这儿什么都能种出来。兵团的人还告诉我,胡扬也分雌雄,母的长籽生絮时像松花江上的雾凇。胡杨的花絮随风飘散,只要有水它就能生根发芽,哪怕那水是苦的涩的。爱垦荒的王震将他的部队撒到新疆各地,随着一百二十个农垦团的成立,荒漠上立即出现一百二二个新地名。在墨玉县有个叫四十七团的地方,那是一个几乎完全被沙漠包围的兵团农场,农场的生存条件已到了不能再恶劣的程度。农四十七团的前身是八路军三五九旅七一九团,进疆后这一千多名官兵便留下来,为着每一株绿苗每一滴淡水,也为着每一线生存的希望而同历史抗争。从进沙漠,五十年过去了,许多人已长眠不醒,在地下用自己的身体肥沃着沙漠。活着的人里仍有几十位老八路至今也没再出过沙漠。另有一些老战士,前两年才被专门接到乌鲁木齐住了几天。老人们看着五光十色的城市景象,激动地问这就是共产主义吗?对此四十七团农场,这些老人反而惭愧起来,责怪自己这么多年做得太少。在他们中从没有人后悔自己的部队没有留在北京,也不去比较自己与京城老八路的不同之处。他们说,有人做牡丹花,就得有人做胡杨,有人唱甘露,就得有人喝盐碱水。
④兵团人有句名言,活在自己脚下的土地上,就是对国家的最大贡献。在那些除了兵团人再无他人的不毛之一,兵团人不仅是活着的界碑,更活出国家的尊严与神圣。他们放牧着每一群牛羊,都无异于共和国的千军万马。兵团人耕耘着的每一块沙地,都等同于共和国的千山万水。
⑤在新疆的最后一天,周涛赶来送别。我们没有谈到诗。我们谈酒。
⑥被谈到的当然还有胡杨。
⑦和田是绕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折返点。塔克拉玛干在维吾尔语里进得去出不来的意思。独自站在沙丘后面,来时的足迹,像时针上的最后一秒,又像身临绝顶时最后的绳索。仿佛在与末日面对面,人很难再前行一步。兵团人在车上悄然睡去,他们曾经从沙漠这边进走那边出来,塔克拉玛干神话在他们的脚下改写得很彻底,成了日常的起居生活。车行十几个小时后,重又出现的戈壁上突然冒出几棵树杆几乎粗过树冠的大树。兵团人说这就是活着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烂的次生胡杨林。活的、死的、倒的胡杨零星地散布在戈壁上,没有其它草木做伴,一只鹰和两只乌鸦在高处和低处盘旋。地表上没有一丝水的迹象。胡杨们相互间隔都在十几米以上。作为树,他们是孤独的;作为林,他们似乎更孤独。希望里有雨露,希望里有肥沃,处在半干枯状态下的胡杨,用粗壮的主干举着纤细的枝条和碎密的叶片,像一张张网去抓住没有云的空气中每一缕潮湿与养分。白云晨雾这种亘古的印象,成了盐碱烙在胡杨树上的灰白色的苍茫与沧桑。
⑧一种树为了天地,长在它本不该生长的地方。
⑨一种为了历史,活在本不该他生活的地方。
⑩一种人和树的沙漠戈壁有尽头。
11一种人和树的沙漠戈壁没有尽头。
1.文章第六段一句话“被谈到的当然还有胡杨”,单独成段,其作用是什么?
2.题目是“走向胡杨”,行文中直接写胡杨的笔墨并不多,忽而定戈壁滩,忽而写兵团人,忽而写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这是为什么?请从内容和写法的角度加以赏析。
3.本文语言精练而意蕴丰富,耐人寻味,请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兵团人不仅是活着的界碑,更活出国家的尊严与神圣”的内在含义。
4.面对五光十色的城市,有人怨天尤人,有人纸醉金迷,甚至有人为了“追星”而家破人亡,而我们在沙漠中生活了一辈子的兵团老八路却“激动地问这就是共产主义吗”,进而“惭愧”,“责怪自己”,读后你有何触动和感想?请结合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谈谈你的触动和感想。(不少于50字)
2016-11-18更新 | 927次组卷 | 3卷引用:2012-2013学年河南省开封市十七中高一第四单元检测题语文卷
12-13高一·河南开封·单元测试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4) |
3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胡逸老致虚庵
黄庭坚
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赢常作灾。
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
山随宴坐画图出,水作夜窗风雨来。
观山观水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
【注】 ①致虚庵:胡逸老书房名。
②赢(yíng ):竹器。《汉书•韦贤传》:“ 遗子黄金满赢,不如一经。”
③明月:珍珠。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胡逸老的形象。
2.古时有人认为该诗的第三联为“ 奇句”“ 奇语”。“ 奇”在哪里?请分条简要说明理由。
2016-11-18更新 | 227次组卷 | 2卷引用:2012-2013学年河南省开封市十七中高一第四单元检测题语文卷
12-13高一·河南开封·单元测试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4)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 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子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 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 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 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 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发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 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 夫子所御仗,长短何如?”曰:“ 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曰:“ 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 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襄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刻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芒然自失,曰:“ 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 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 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 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其处也。
(《庄子•说剑》,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是三年,国衰,诸侯之 谋:为..谋划。
B.请剑服治:备办。
C.庄子入殿门不趋:小步快走。
D.王乃剑士七日校:使……较量。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相击前 河内凶,则移其民河东
B 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不厌 甚矣,汝不惠
C 今夫子必儒服见王 则天下之民皆引领望之矣w
D 子乃见王 赢而不助五国也
3.下列句子中直接记述庄子言行机智的一组是( )
①“庄子当能。”②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③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④“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⑤“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⑥“大王安坐安气,剑事已毕奏矣。”
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④⑥D.③④⑤
4.4.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剑术高超,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下无敌”。
B.庄子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
C.庄子说,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天子之剑,而不是庶人之剑。
D.《说剑》这篇文章,主旨是劝说赵文王不要争斗,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
5.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子之喜好也。
(2)赵国何求而不得也!
(3)夫子休,就舍待命。
2016-11-18更新 | 983次组卷 | 2卷引用:2012-2013学年河南省开封市十七中高一第四单元检测题语文卷
12-13高一·河南开封·单元测试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4)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太空行走
在地面上,行走是指用双腿克服地球引力,轮流迈步,从一处地面走向另一处地面。但在太空轨道飞行的失重环境中,失重将行走的概念完全搞乱了。在航天器密封座舱中行走,只要用脚、手或身体任何部位触一下舱壁或任何固定的物体,借助反作用力,就可以飘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座舱里充满空气,划动四肢也可前进,因此行走范围是立体的。
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有大量工作需要航天员走出密封舱,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太空是高真空、强辐射和极端温度环境,还有微流星体伤害,必须身着舱外活动航天服以保证生命安全,但也不能立即走出密封座舱,因为还要吸纯氧排氮。由于氧气助燃,容易引起火灾,所以密封座舱中一般不用纯氧,而用以氧、氮为主的混合气体。这样,航天员体内便存在大量的氮。这些氮不像氧和二氧化碳那样会与血红蛋白和缓冲物质起化学作用,而是物理地溶解在血液和脂肪组织中。目前,密封座舱中一般采用与地面相同的1个大气压,即760毫米汞柱,而舱外活动航天服一般采用210毫米汞柱压力。这样,穿上航天服后,体外压力降低,溶解在脂肪组织中的氮便游离出来。由于脂肪组织中的血液供应较差,流动量不大,不能将氮气迅速地通过血液供应到肺部排出,因而会在血管内外形成气泡,堵塞血管,形成气胸,这就是减压病。为了防止减压病,必须在出舱前吸纯氧,使体内的氮气逐渐排出。吸纯氧的时间长短,根据密封舱中氮的含量多少而定。若氮气与地面大气中的比例相同,即占78.09﹪,则需要吸纯氧3小时。如果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穿着它出舱行走,也不会产生减压病,但制造这种舱外活动航天服,不仅材料、工艺等方面的要求更高,而且会增加穿着后活动的困难。
在太空中,八面无着,双脚无用武之地,必须靠太空机器来移动身体的位置。目前用的是喷气设备,安放在舱外活动航天服背部,叫喷气背包,通过三个自由度六个方向上的喷嘴喷气,以达到向任何方向运动的目的。另外,太空真空环境中没有空气传播声音,因此,在太空行走时,必须靠航天服背部的无线电通信背包与同事联系。困难还不止这些,比如,太空里没有任何参照物,人容易迷失方向,失去远近感。当然,太空行走不仅仅是在太空轨道飞行时的行走,还有在其他天体上的行走。比如在月球上行走。登月航天员的经验告诉我们,由于月面没有空气,因而没有空气阻力,加上重力只有地球重力的1/6,如果像在地球上那样双脚轮流迈步,走起来会轻飘飘的,一蹬地身体就会弹得老高,一步能跨出老远,感觉很别扭,还不如袋鼠一样双脚并齐、向前蹦跳感到舒适。假如到木星那样巨大的行星上去,其比地球大300多倍的质量所生的
重力及其厚密的大气,将会使人动弹不得。
1.文中对“太空行走”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航天员在航天器密封座舱失重环境中行走,其范围是立体的,可以飘飞到任何地方。
B.航天员在密封座舱外高真空、强辐射和极端温度环境中行走,靠太空机器来移动身体
C.航天员在重力和大气环境与地球的重力和大气环境悬殊的月球、木星等其他天体上行走。
D.航天员在太空轨道飞行的失重环境中存在策略、大气环境与地球悬珠的其他天体上行走。
2.2.下列对防止减压病的方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吸纯氧排氮或者提高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
B.吸纯氧排氮并且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
C.如果舱内氮气的含量与地面大气中的比例相同,则需吸3小时纯氧。
D.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
3.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航天员在航天器密封座舱中行走,因为是在失重环境中进行的,所以可以“ 倒走横行”。
B.在太空中,航天员依靠太空机器来移动身体,因此可以飘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行走范围是立体的。
C.航天员在月球上行走,由于没有空气阻力,重力也只有地球重力的& ’ (,所以与在地面行走一样,而且“健步如飞”。
D.假如借助科技手段消除了木星上厚密的大气带来的阻力,那么航天员在木星上行走就不会陷入“动弹不得”的窘境。
2016-11-18更新 | 1023次组卷 | 2卷引用:2012-2013学年河南省开封市十七中高一第四单元检测题语文卷
10-11高三·广东揭阳·阶段练习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探梅

辛弃疾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1.“花态度”“雪精神”具体指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2.作者为何而“醉”?请作简析。
2016-11-18更新 | 645次组卷 | 5卷引用:2012-2013学年河南省开封市十七中高一第一单元检测题语文卷
11-12高一下·安徽黄山·期中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4) |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予少以进士游京师。因得尽交当世之贤豪。然犹以谓国家臣一四海,休兵革,养息天下以无事者四十年,而智谋雄伟非常之士,无所用其能者,往往伏而不出,山林屠贩,必有老死而世莫见者,欲从而求之不可得。其后得吾亡友石曼卿。
曼卿为人,廓然有大志。时人不能用其材,曼卿亦不屈以求合。无所放其意,则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予疑所谓伏而不见者,庶几狎而得之,故尝喜从曼卿游,欲因以阴求天下奇士
浮屠秘演者,与曼卿交最久,亦能遗外世俗,以气节自高。二人欢然无所间。曼卿隐于酒,秘演隐于浮屠,皆奇男子也,然喜为歌诗以自娱。当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何其壮也!一时贤士,皆愿从其游,予亦时至其室。十年之间,秘演北渡河,东之济、郓,无所合,困而归。曼卿已死,秘演亦老病。嗟夫!二人者,予乃见其盛衰,则予亦将老矣!
夫曼卿诗辞清绝,尤称秘演之作,以为雅健有诗人之意。秘演状貌雄杰,其胸中浩然,既习于佛,无所用,独其诗可行于世,而懒不自惜。已老,胠其橐①,尚得三四百篇,皆可喜者。
曼卿死,秘演漠然无所向。闻东南多山水,其巅崖崛峍,江涛汹涌,甚可壮也,遂欲往游焉。足以知其老而志在也。于其将行,为叙其诗,因道其盛时以悲其衰
(欧阳修《释秘演诗集》序)
[注]①胠(qū):打开;橐(tuó):袋子。 ②崛嶂(lù):高峻陡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犹以谓国家臣四海一:统一
B.往往而不出伏:埋伏
C.庶几而得之狎:亲近而且态度随便
D.无所合,而归困:困顿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②向吾不为斯役,久已病矣
B.①然喜为歌诗自娱②勇气闻于诸侯
C.①东济、郓②奚以九万里而难为
D.①其胸中浩②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
3.3.下列各组语句中,表现秘演“遗外世俗,以气节自高”的一组是             
①曼卿隐于酒,秘演隐于浮屠
②东南多山水,其巅崖崛蟀,江涛汹涌,甚可壮也,欲往游焉
③一时贤士皆愿从其游
④当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何其壮也
⑤独其诗可行于世
⑥状貌雄杰,、其胸中浩然
A.①④⑥B.③④⑤C.①②⑤D.②③⑥
4.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隐居山林,从事屠宰贩运的人,必定有老死其间而不被世人发现的人才。
B.曼卿在酒中隐身,秘演在佛教中隐身,都是奇男子。
C.秘演自己虽然懒散且不爱惜诗作,到老的时候仍有三四百首值得玩味的好作品。
D.曼卿的诗清妙绝伦,秘演的诗典雅劲健,有诗人的意趣,在曼卿的诗作之上。
5.5.把文中的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尝喜从曼卿游,欲因以阴求天下奇士。
(2)当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何其壮也!
(3)于其将行,为叙其诗,因道其盛时以悲其衰。
2016-11-18更新 | 914次组卷 | 2卷引用:2012-2013学年河南省开封市十七中高一第一单元检测题语文卷
11-12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合 欢 树
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很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
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为了我的腿,母亲的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尽管医院已明说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但母亲不死心,她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钱买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服用,让我洗、敷、熏、炙。“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可母亲仍不放弃,直到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这对于瘫痪病人实在太悬了。后来母亲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但又抱了新的希望。“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一样锲而不舍。
三十岁时,我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母亲为什么早早地走了呢?迷迷糊糊中,我似乎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老天爷可怜她,就召她回去了。”这让我心里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几年前,老街坊们就提醒过我:“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听了心里一阵抖。还说,我家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小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起来,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花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再过一年,母亲去世,我们搬离了同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悲痛弄得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外边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着那棵树吧。来到老院子,老街坊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眼前。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但我再难看见它了,因为老院里扩建了小厨房什么的,过道窄,摇车进不到里面的小院儿。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我告别了老街坊,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取材于《史铁生作品集》)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E.“悲伤也成享受”,是说人在独自静静地怀念逝去的亲人时,即使悲伤,也会有某种温馨的感觉。
A.儿子作文比赛得了第一,母亲却说她小时候作文写得还要好。她这样说是为了激励孩子成为作家。
B.母亲本来喜欢花木,“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这“别处”指的是为儿子治病和找工作。
C.在质朴的老街坊眼中,生活、健康与工作显然比文字、比获奖更重要。
D.母亲以为合欢树第三年的复生“是个好兆头”。作者写这一点是暗示,母亲是因为操心儿子的病以致有点迷信了。
2.本文一开头就写了儿子小时候与母亲的一场小冲突。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特别的作用?
                                                                                         
3.作者在文章中三次提到自己的年龄。你认为他在二十岁以后和三十岁以后对母爱各有怎样的体会?
                                                                                         
4.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作者这样写想要表现什么?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
                                                                                         
2016-11-18更新 | 348次组卷 | 9卷引用:2012-2013学年河南省开封市十七中高一第三单元检测题语文卷
12-13高一·河南开封·单元测试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4) |
9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基因药物——医药工业的第四次革命

打针吃药是件很苦恼的事!有没有一种药,可以在体内长期有效,注射一次疗效可以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这种药在体内受到调控,可以根据人体需要自行调节生产药物?科学家告诉我们,这不是天方夜谭,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生了病,不用再吃现在的药物,而是直接向体内注射基因,在体内形成一个天然的药物加工厂,加工厂会在人体需要的时候生产药物,不需要的时候自动关闭。

自身生产的药物,不仅没有副作用,而且一次注射,药效会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科学家告诉我们,这就是被誉为医药工业第四次革命的基因药物。科学家发现,人类疾病的根本原因与人体内的基因有关。他们认为,除了外伤以外的所有疾病,都是基因出了毛病,或是老化,或是损伤,或是结构异常,所以根治疾病的最好方法是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最彻底的治疗。

近年来,科学家开发了基因工程药,基因工程药是以基因为模板,在体外通过大肠杆菌和酵母菌,在体外扩增表达出蛋白质,再经过分离纯化,应用于人体,在人体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基因工程药同传统药物一样属于外源性药物,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对体内的干扰大,半衰期短,在体内容易降解,需要每天给药才有效,而且需要大量原料,工厂和成套设备,研制成本高,要求有一定的生产条件。基因药物则完全不同,它是将人体的基因直接导入病人体内,在人体内表达出蛋白质,也就是把具有治疗意义的基因“药厂”直接建在人体内,它不需要“原料”也不需要成套的工厂和设备进行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基因在体内受到病情的调控,需要的时候就产生治疗的药物,这样可以把毒副作用降低,使药效持续时间长达几个月甚至几年。

目前基因药开发限速因素是基因的运载体系。如何把药物工厂建到人体里去?各国的科学家们对此绞尽脑汁。国外有科学家用病毒作为载体,把病毒里有害的成分去除,保留其能感染细胞的成分,把基因放到这种缺陷性病毒里去,构建成缺陷性重组基因病毒载体,这种方法虽然被不断运用改进,感染效率高,但毒副作用大。也有的科学家采用非病毒作为载体,比如脂质体、多体介导的基因转移等等。虽然毒副作用小,但是感染效率低。最近发现应用电渗透和电脉冲的方法可以高效安全的将基因导入体内,科学家预测这将是最有发展前途的基因导入方式。

随着科学家对人类基因及功能、疾病发病分子机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基因药物的应用和开发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生物高技术和医药工业的一个重要产业。基因药物是一种简便、生理、经济、安全、长效的新的治疗途径,完全改变了以往建造大型药厂的概念,使人类的基因变成了可供利用的资源。科学家预言,基因药物将是对传统药物的挑战,成为医药工业的发展趋势。

(摘自《科技日报》)

1.下面对“基因药物”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A.基因药物被誉为医药工业第四次革命,它自身生产的药物,不仅没有副作用,而且一次注射,药效会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
B.基因药物是将人体的基因直接导入病人体内,在人体内表达出蛋白质,基因在体内受到病情的调控,需要的时候产生的治疗药物。
C.基因药物,是把具体治疗意义的基因“药厂”直接建在人体内,基因在体内受到病情的调控,需要的时候产生的治疗药物。
D.基因药物是以基因为模板,通过大肠杆菌和酵母菌,扩增表达出蛋白质,再经过分离纯化,应用于人体,在人体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的药物。
2.目前“把药物工厂建到人体中”的最好办法是
A.用病毒作为载体,把有害成分去除,把基因放到缺陷性病毒内。
B.用非病毒作为载体,通过基因转移将基因导入体内。
C.应用电渗透和电脉冲的方法高效安全的将基因导入体内。
D.不需要进行蛋白质的分离纯化,直接向体内注射基因。
3.下面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类的所有疾病,都是基因出了毛病,或是老化,或是损伤,若是结构异常,所以根治疾病的最好方法是基因治疗。
B.基因工程药同传统药物一样属于外源性药物,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对体内的干扰大,半衰期短,在体内容易降解。
C.科学家用病毒作为载体将基因导入体内的方法,虽然被不断运用、改进,感染效率高,但毒副作用大。
D.基因药物是一种简便、生理、经济、安全、长效的新的治疗途径,完全改变了以往建造大型药厂的概念,使人类的基因变成了可供利用的资源。
2016-11-18更新 | 593次组卷 | 2卷引用:2012-2013学年河南省开封市十七中高一第三单元检测题语文卷
11-12高一·吉林延边·阶段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
名校
10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与杜甫齐名,贺知章曾经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相传白居易读罢《蜀道难》,“称李白为‘谪仙’”。
B.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登高》通过描绘秋江景色,倾诉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C.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D.李商隐《锦瑟》中“庄生迷蝶”“望帝托心”“沧海泣珠”“ 蓝田玉烟”烘托出诗人希望破灭后孤寂而又迷惘的心境及对过去的追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