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8-19高一·山东·单元测试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馆

王建

水面细风生,菱歌慢慢声。

客亭临小市,灯火夜妆明。

1.诗人笔下的夜市具有怎样的特点?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
2.“客亭临小市”明确交代了诗人所在的地方和他要描绘的对象,在全篇中起着点题的作用。诗人为什么不把它安排在开头而特意放在第三句?
2019-09-0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鲁人必修四第二单元测试
18-19高一·山东·单元测试
2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戎夷违齐如鲁。天大寒,而后门(在城门关闭以后才赶到)。与弟子一人宿于郭外。愈寒甚,谓其弟子曰:“子与我衣,我活也;我子衣;子活也。我国士也,为天下惜死;子,不肖人也,不足也。子与我子之衣。”弟子曰:“夫不肖人也,又恶(怎么)能与国士之衣哉?”戎夷曰:“嗟乎!道其不济夫!”解衣与弟子,夜半而死,弟子遂活。

谓戎夷其能必定一世,则未之识;若夫欲人之心,不可以加矣!

1.解释加点词语:
①子我衣
②子,不肖人也,不足
③谓戎夷其能必定一世
④若夫欲人之心
2.与“未之识”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之人不余欺也B.石之铿然有声者
C.奉之弥繁,侵之愈急D.多于市人之言语
3.下列对“道其不济夫”的译文,最符合原来意思的一项是(    )
A.我说的道理不是行不通呀B.我的学说难道不会成功吗
C.我的主张大概不会实现了D.我说的道理也许不济事吧
4.本文表现了戎夷的什么精神?
2019-09-02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鲁人版08版必修4:1.2《六国论》同步测试(2)
18-19高一·山东·单元测试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3 . 对何其芳的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我散步的伴侣,我的河,

你在歌唱着什么?

我这是多么无意识的话啊,

但是我知道没有水的地方就是沙漠。

你从我们居住的小市镇流过。

我们在你的水里洗衣服、洗脚。

我们在沉默的群山中间听着你,

像听着大地的脉搏。

我爱人的歌,也爱自然的歌,

我知道没有声音的地方就是寂寞。

A.第一诗节,描写了流淌的河水,给人以隽永的回味。
B.第二诗节,进一步写河与“我们”的关系,更真切地更直接地抒发了对河的赞美。
C.结尾两行诗以抒情的笔调表达了作者对人民对山水的热爱。
D.“我知道”两句诗,饱含丰富的哲理,引起人们深深的联想。
2019-08-24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鲁人版必修4:2.6《雨巷》测试(1)
18-19高一·山东·单元测试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献给贝多芬

郑敏

人们都在痛苦里哀诉

唯有你在痛苦里生长

在一切的冲突矛盾中从不忘

将充满希望的主题灿烂导出

你的热情像天边滚来的雷响

你的声音像海底喷出的巨浪

你的心在黑暗里也看得见善良

在苦痛的洪流里永不迷失方向

随着躯体的聋黯你乃像

一座幽闭在硬壳里的火山

在不可见的深处热流旋转

于是自辽远的朦胧降临

你心中

神的洪亮的言语

霎那间千万声音合唱圣曲

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全诗从“痛苦”“矛盾”“黑暗”“聋黯”等词语中,可以看出贝多芬身躯的残疾和内心的苦痛。
B.第一节开头两句是写人们生活的苦难和贝多芬在痛苦中奋争的信心和生活下去的勇气。
C.第二节中的“善良”“永不迷失方向”是贝多芬在音乐上取得杰出成就的动力和航向。
D.第三节中的“旋转”“降临”“霎那间”形象地表现了贝多芬音乐创作的过程。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深沉隽永,而第二人称的写作方式又给读者以诚挚亲切和热情洋溢之感,全诗充满了崇敬和赞美之情。
B.第一节作者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了贝多芬对待挫折和不幸的态度,不仅超脱痛苦,还能将其渗透到音乐中去,使之升华。
C.第二节用“天边滚来的雷响”和“海底喷出的巨浪”两个形象的比喻,写出了贝多芬生命热情的巨大声势。
D.第三节中“随着躯体的聋黯……硬壳里的火山”一句既是比喻又是对比,表现贝多芬为摆脱痛苦奋力挣扎的情形。
2019-08-24更新 | 92次组卷 | 3卷引用:鲁人版必修4:2.6《雨巷》测试(1)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18-19高一·山东·单元测试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 适中(0.65) |
5 . 对下面一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三弦

沈尹默

中午时候,

火一样的太阳,

没法去遮拦,

让他直晒着长街上。

静悄悄少人行路;

只有悠悠风来,

吹动路旁杨树。

谁家破大门里,

半院子绿茸茸的细草,

都浮着闪闪的金光。

旁边有一段低低土墙,

挡住了个弹三弦的人,

却不能隔断那三弦鼓荡的声浪。

门外坐着一个穿破衣裳的老年人,

双手抱着头,

他不声不响。

A.诗中的“不能隔断”四个字把三弦声的美与力推向了极至:这声浪从土墙的阻拦下“鼓荡”出来,飞到墙外老年人的心中。
B.诗中运用了反衬的手法,用优美的三弦声反衬老年人的悲苦,正是这种不和谐给本诗增添了感人的力量。
C.诗歌巧思独运,三组景物依次呈现,由长街写到残院,由残院写到老年人,层次分明,立体感极强。
D.诗的音乐美令人称道,词语叠用让人听来如闻三弦弹拨,十分和谐入耳。
2019-08-24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鲁人版必修4:2.6《雨巷》测试(1)
18-19高一·山东·单元测试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
6 . 下面是由黄磊演唱的《再别康桥》的歌词,从这一艺术层面再来感受徐志摩的诗,你一定会有新的体味。

挥挥我的衣袖从你的裙下过

频频我在回头时刻柔荡心波

匆匆河水不休轻轻招一招手

康桥桥下流过追寻明天下落

爱情总是太快坠入水里漩涡

瞬间已不存在爱去时我沉落

伸手慢了一拍我在康桥这头

只剩回忆可待望着桥下河流

轻轻挥一挥手却只化作水草

作别西天云彩停在原地飘游

随着缘分游走一眼就能明白

爱来时我自由一生都要牵绊

我在康桥那头我是为你存在

誓愿化作水流你是为我而来

2019-08-24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鲁人版必修4:2.6《雨巷》测试(1)
18-19高一·山东·单元测试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含有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②思厥先祖父
然后得一夕安寝
④可谓智力孤危
⑤剌客不行,良将犹在
⑥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
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⑧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⑨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A.①③⑤B.②④⑦C.⑥⑦⑧D.①⑤⑨
2019-08-24更新 | 36次组卷 | 3卷引用:鲁人版08版必修4:1.2《六国论》同步测试(2)
18-19高一·山东·单元测试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8 . 下列句中加点的“为”字,说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秦人积威所劫                      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③邯郸                            ④圣人之所以
A.①与②③④读音不同,②③④意义一样
B.①②与③④读音不同,意义也不同
C.①与②③④读音不同,①②③④意义互不相同。
D.①②与③④读音不同,②③④意义不一样。
2019-08-24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鲁人版08版必修4:1.2《六国论》同步测试(2)
18-19高一·山东·单元测试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面每项中有两个句子,都有音形完全相同的加点字,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①暴秦之欲无     学而不
②不珍器重宝     向使三国各其地
③始祸焉       不之客
④革灭尽        知己知彼,百战不
曰:六国互丧    未易量
匈奴七百余里      李牧连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⑥D.③④⑤
2019-08-24更新 | 27次组卷 | 2卷引用:鲁人版08版必修4:1.2《六国论》同步测试(2)
10-11高一下·安徽宿州·阶段练习
现代文阅读 | 较易(0.85) |
名校
10 . 论述类文本阅读,完成小题。

有人以为,只要拿起毛笔沾了墨汁在宣纸上一挥,写上几个汉字就是书法了,甚至自称是书法艺术。其实,称得上“艺术”需要有“艺术性”,更需要有个性的创造力。若以现代的艺术概念来衡量,是应该对实用性的书写和艺术性的书写做点区别的。书法艺术是对书法的高要求,书法是对写字的规范化要求。书法艺术应体现书写者的人格的文化的双重魅力。而一般的书写者只是在写“字”——这是文字的功能。书法是以“法度”来规约书写者,而书艺则比法度的要求更高。显然,书写者(写字)不必具有书法和书艺的丰富因素,而书艺则必须包含书写和书法的因素。字外无字,写字匠所为;字外有人文,书法家所为。自古及今大量的书法作品严格说来只是“书法”和“写字”。好的书法艺术作品一定会集中透露书写者的生命感动与文化趣味以及书写习惯。

中国书法艺术在漫长发展过程中赖以生存的母体是汉文字,故人们往往将书写的内容当作书法艺术的内容,这是一个误会。书法艺术的内容在于书写的意与法的艺术性,要落实到“法”的美,而不是落实到“字”的是与非上。中国书法是形式上极为简约的艺术,它利用汉字,寄生于汉字,但它有相对独立的生命。文字内容(文学性)可以引导和升华书写艺术,使意与法得到更完善的发挥,但从本质上而言,“字”的内容不是“书”的内容。“字”义决定实用功能,“书”法(写意)决定欣赏功能。虽然历史上的书法存活常常两位一体,但是,在今天从学术立场不妨进行区别认定,不要混淆。如半坡彩陶刻符我们可以认定它富于艺术性,但不能认为它是今日概念中的“艺术”。又如古代的刑徒砖上的刻划,它可以用作艺术研究的佐证和实物,但不能无限夸大它的艺术性。从本质上说,艺术的精神含量决定了艺术品性。 “字”“写”得好不好,标准可以不同,但“字”的“写”是书法之成为艺术的关键。因而,从传统的立场言,理解书法的关键在于理解书写性,理解对象何以“书写”和为何如此“书写”以及“书写”得如何。欣赏书法艺术,是一次生命节奏和文化秩序的摸索、体验:而创造书法艺术是一次不可重复的视觉心理运动。通过书法,我们可以感觉体验到不同的生命和文化力量,其中有无尽的活泼力量让人感动。书法与其它视觉造型艺术有个显著不同:它受制于一个母体一一汉字。但是,对于艺术的书写而言,是不同的文化生命个体对汉字标准形态的不断“试对”和“试错”的过程。书意就在书写之中,而书写本身就是一个对自我意思的“试对”和对他人规范的“试错”过程。其实,理解书法比理解绘画难多了。中国书法的美妙不是人人都能轻易体认的。

(摘自《光明日报》

1.第二段中“半坡彩陶刻符”、“古代的刑徒砖上的刻划”两个例子是为了说明
A.人们往往将书写的内容当作书法艺术的内容。
B.中国书法是形式上极为简约的艺术,它利用汉字,寄生于汉字,但它有相对独立的生命。
C.书法艺术的内容在于书写的意与法的艺术性,要落实到“法”的美,而不是落实到“字”的是与非上。
D.历史上的书法存活常常两位一体。
2.不能支持“中国书法的美妙不是人人都能轻易体认的”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书法艺术体现着书写者的人格魅力和文化魅力,即“字外有人文”。
B.欣赏书法艺术,是一次生命节奏和文化秩序的摸索、体验;而创造书法艺术是一次不可重复的视觉心理运动。
C.中国书法受制于一个母体——汉字,这一点与其它视觉造型艺术有显著不同。
D.艺术的书写是不同的文化生命个体对汉字标准形态的不断“试对”和“试错”的过程。
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我国古代,对实用性书法和艺术性书法并没有明确的区分。
B.为体现书写者的文化魅力和人格魅力,书写者可以不考虑书写的内容。
C.用今人的眼光来看,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我国古代的书法作品并不能称得上是艺术。
D.同一个书法家,在不同的场合可以创作出具有同样人格魅力和文化魅力的书法艺术作品。
2019-02-27更新 | 63次组卷 | 3卷引用:鲁人版2007-2008学年度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测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