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1 . 下列选项中,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原文: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译文:平常气量很大,但不愿做一般老百姓所从事的谋生的职业。
B.原文: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
译文:像秦王这样的暴虐,一直不满燕国,想起来就让人痛心,更何况听说樊将军被数容在这个地方呢?
C.原文:阴使人至稀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
译文:暗中派人到陈稀处说:“你让你弟弟举兵,我在这里协助你们。”
D.原文: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译文:管仲被任用之后,在齐国施政,齐桓公因他的辅佐而称霸,多次召集诸侯会盟,完全统一了天下,这全是靠管仲的谋划。
2018-07-30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2 . 下列选项中没有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
A.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B.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C.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
D.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2018-07-3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3 . 下列选项中,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一项是(   )
A.何为我禽/其政也
B.重利/手阖门
C.不知老将至/虽无丝竹管弦
D.隆准龙颜/日夜跤望归
2018-07-3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4 . 下列选项中,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1)将顺其       (2)公子        (3)先入关者          (4)沛公欲引兵西
(5)来者          (6)会项伯欲张良 (7)诸将及士卒多亡归       (8)少长咸集
(9)然孔子     (10)桓公实征山戎
A.(1)(8)/(2)(9)/(3)(5)(6)/(4)(7)(10)
B.(1)(8)/(2)(3)(9)/(5)(6)/(4)/(7)(10)
C.(1)(8)/(2)(3)(9)/(5)(6)/(4)(7)(10)
D.(1)(8)/(2)(9)/(3)(5)(6)/(4)(7)(10)
2018-07-30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杨大眼,武都氐难当之孙也。少有胆气,跳走如飞。然侧出,不为其宗亲顾待,颇有饥寒之切。太和中,起家奉朝请。

时高祖自代将南伐,令尚书李冲典选征官,大眼往求焉。冲弗许,大眼曰:“尚书不见知听下官出一技。”便出长绳三丈许,系髻而走,绳直如矢,马驰不及,见者莫不惊欢。冲曰:“自千载以来,未有逸才若此者也。”遂用为军主。

出为征虏将军、东荆州刺史。时蛮酋樊秀安等反,诏大眼为别将,隶都督李崇,计平之。大眼妻潘氏,善骑射,自诣军省大眼。至于攻陈游猎之际,大眼令妻潘戎装,或齐镳战场,或并驱林壑。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自为将帅,恒身先兵士,冲突坚陈,出入不疑,当其锋者,莫不摧拉。南贼前后所遣督将,军未渡江,预皆畏慑。传言淮泗、荆沔之间有童儿啼者,恐之云“杨大眼至”,无不即止。王肃弟子秉之初归国也,谓大眼曰:“在南闻君之名,以为眼如车轮。及见,乃不异人。”大眼曰:“旗鼓相望,嗔眸奋发,足使君目不能视,何必大如车轮。”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

又出为荆州刺史。常缚蒿为人,衣以青布而射之。召诸蛮渠指示之曰:“卿等若作贼,吾政如此相杀也。”又北清郡尝有虎害,大眼搏而获之,斩其头悬于穰市。自是荆蛮相谓曰:“杨公恶人,常作我蛮形以射之。又深山之虎尚所不免。”遂不敢复为寇盗。在州二年而卒。

大眼虽不学,恒遣人读书,坐而听之,悉皆记识。令作露布,皆口授之,而竞不多识字也。

(选自《魏书五》,有删改)

【注】杨难当,仇池国首领,在位时间为429-442年。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
B.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
C.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
D.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侧出,文中指杨大眼行为异于流俗,被视为不正,清代戴名世《<庆历文读本>序》就有:“余孤行侧出,为世所弃。”
B.典选,掌管选拔人才授官的事务,《旧唐书·文苑传上·王勃》:“初,吏部侍郎裴行俭典选,有知人之鉴。”
C.蛮酋,指南方少数民族的首领,我国古代将南方少数民族通称为“蛮”,字面上有粗野、熊恶、不通情理的意思。
D.关张,分别指东汉末年蜀国名将关羽和张飞,其中关羽死后,逐渐,清代是被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大眼出身贵族,但少时历经坎坷。他是仇池国首领杨难当的孙子,但因侧出,而不被宗族亲属重视,时常忍饥受冻。
B.杨大眼灵活应变,善于抓住机会,当尚书李冲不同意任用他时,他主动请求展现自己善于奔跑的才能,最终获得了认可。
C.杨大眼身先士卒,有勇有谋。身为将帅,他经常冲锋陷阵,所向披靡;在他出任荆州刺史时曾射杀蛮人以警示诸蛮,蛮人不敢为乱。
D.杨大眼识字不多,但悟性高。他为官时,文书写作都是口授完成的;经常叫人来念书,他在一旁听,听到的都能理解记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为将帅,恒身先兵士,冲突坚陈,出入不疑,当其锋者,莫不摧拉。
(2)召诸蛮渠指示之曰:“卿等若作贼,吾政如此相杀也。”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杨君之任永康

欧阳修

剑峰云栈未尝行,图画曾看已可惊。

险若登天悬鸟道,下临无地泻江声。

折腰莫以微官耻,为政须通异俗情。

况子多才兼美行,荐章期即达承明

【注】①承明:古代天子、诸侯的正厅,此处代指皇帝。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写不必亲自去走永康之路,看到去永康道路的图画就足以令人吃惊畏难。
B.颔联从视和听的角度,极尽夸张描写,表现出杨君赴任永康的路途艰险。
C.“折腰”暗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希望杨君向陶渊明学习,刚正不阿。
D.在欧阳修看来,杨君才能出众,品德高尚,做永康令这样的小官是可耻的。
E.诗歌题目内涵丰富,“送”点明事件,“永康”杨君所往之地。“任”暗示其身份。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文言文阅读 | 较易(0.85) |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史浩,字直翁,明州鄞县人。绍兴十四年登进士第。三十年,浩权建王府教授。三十一年,宗正少卿。会金主亮犯边,下诏亲征,时两淮失守,建王抗疏请率师为前驱。浩为王力言:“太子不可将兵。”王大感悟,立俾浩草奏,请扈跸以供子职,辞意恳到。高宗览奏,知奏出于浩,语曰:“真王府官也。”上亦欲令王遍识诸将,遂扈跸如建康。三十二年,孝宗受禅,迁翰林学士。张浚将图恢复,浩与之异议,浩奏:“先为备御,是通良规。傥听浅谋之士,兴不教之师,谓之族复,得平?”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首言赵鼎、李光之无罪,岳飞之久冤,宜复其官爵,禄其子孙。悉从之。浩国城瓜洲,白遣太府丞史正态往视之正志与浚论辩王十朋亦疏史正志朋比并及浩自是不召者十三年起知绍兴府持母丧归,服阙,知福州。五年,复为右丞相。枢密都承旨王孚建议以殿、步军多虚额,请各募三千人充之。已而殿前司辄捕市人,被掠者多断指,示不可用。军人怙众,因夺民财。狱成议罪,欲取兵民各一人枭首以徇。浩曰:“始衅者军人也,军法从事固当。若市人特与抗斗尔,可同罚乎?‘等死,死国可乎?’是岂军人语。”上怒:“是比朕为秦二世也。”寻求去,拜少傅。十年,请老,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浩喜荐人才,尝拟陈之茂进职与郡,上知之茂尝毁浩,曰:“卿岂以德报怨耶?”浩曰:“臣不知有怨,若以为怨而以德报之,是有心也。”莫济诋浩尤甚,浩荐济掌内制。浩曰:“臣不敢以私害公。”盖其宽厚类此。

(节选自《宋史·史浩传》,有删改)

【注】①扈跸:随侍皇帝出行至某处。跸,指帝王的车驾或行幸之处。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白遣太府丞史正志往/视之正志与浚论辩/王十朋亦疏史正志朋比/并及浩/自是不召者十三年/起知绍兴府/
B.白遣太府丞史正志/往视之/正志与浚论辩/王十朋亦疏史正志朋比/并及浩/自是不召者十三年/起知绍兴府/
C.白遗太府丞史正志往视之/正志与浚论/辩王十朋亦疏史/正志朋比并及浩/自是不召者/十三年起知绍兴府/
D.白遣太府丞史正志/往视之/正志与浚论/辩王十朋亦疏史正/志朋比并及浩/自是不召者/十三年起知绍兴府/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绍兴,南宋高宗赵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由汉武帝首创。
B.受禅,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文中指新帝接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C.致仕,也称致政、休致等,即交还官职,正常退休,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D.“除”“迁”在本文和其它古文中均指提升官职;封,在文中指追封,即死后封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浩忠于职守,做事尽心竭力。在金军侵犯边境时,对于建王要代父出征的行为,他认为不合适,竭力劝止,获得皇帝的赞许。
B.史浩拨乱反正,为蒙冤者昭雪。他第一个进言,说赵鼎、李光清白无辜,岳飞久蒙冤屈,要求为他们平反,皇帝都听从了。
C.史浩重视民心,看重百姓利益。在殿前司征兵一事上,他认为,对有挑畔行为的军人和抗争的市民,要区别对待,不可一概而论。
D.史浩心胸宽广,不肯以私怨妨害公事。陈之茂曾经说过他的坏话,他却拟定陈之茂升任郡守:莫济诋毁史浩尤其厉害,他却举荐莫济掌管内制。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为备御,是谓良规。傥听浅谋之士,兴不教之师,谓之恢复,得乎?
(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谏大宗十思疏》)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各题。

悲秋

黄公度

万里西风入晚扉,高斋怅望独移时。

迢迢别浦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

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

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


[注]①黄公度:宋高宗绍兴八年举进士第一,曾任秘书省正字,时秦桧当权,因贻书台谏官言时政,被加上“饥谤”国事的罪名,贬为肇庆府通判。②别浦:通大江的小河汊。③楚人:宋玉,他的《九辩》中有“悲哉,秋之为气也”的悲秋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点题,以“西风”点秋,以“怅望”点悲,展现出诗人在萧瑟西风中,独立书斋怅然想望的画面。
B.颔联描绘了萧瑟落寞的景象,映衬出诗人抑郁孤寂的心境。叠词的使用,突出了景物的层次性。
C.颈联写山鸟乐晴、井梧知寒,暗含对朝廷中一些官员安于享乐,无意收复失地的批判。
D.前三联景中见人,诗人因时节变迁想到了个人遭际和国家命运,表现出诗人的气度和抱负。
E.全诗通过简洁普通的形象和平淡直白的语言,表现秋的意境,表达诗人复杂的感情,耐人寻味。
2.尾联用了什么抒情方式?其中“感慨”一词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9 . 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回答小题。

[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

张可久

(其一)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①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其二)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②。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注】 ①金谷名园: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②将军空老玉门关:指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1.这两首元曲都使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分别表达了什么感情?
2.这两首元曲的尾句在抒情上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句分析。
2017-05-21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垦利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1.下列句中加点字与“撞而破之”中的“破”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已去,至军中B.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
C.常以身蔽之D.项伯杀人,臣
2.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长于臣
A.若属皆且为所虏B.大王来何操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D.具告以事
3.对文段中的四个人物及其言行,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能言善辩,口齿伶俐,居然把项羽说得无言以对。
B.项庄是项羽手下的一个武将,他在接受了舞剑刺杀刘邦的任务后,于心不忍,加上项伯的保护,所以未能把刘邦刺死。
C.樊哙在危急关头不顾卫士阻拦,闯入军帐中,表现了极大的勇气,但入帐后的种种行为都有礼有节,表现了他有勇有谋、粗中有细的性格。
D.从樊哙的一番话来看,他是很懂得外交辞令的。他先指桑骂槐地痛斥一顿,然后又不失时机、恰到好处的讲出刘邦这么做都是为了项羽,难怪项羽愿听。
4.下面对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是记录春秋历史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为孔子修订的《春秋》所作的传。
B.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其作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结构严谨,语言典范,对后世史学与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
C.庄子,名周,战国中期宋人,先秦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今存《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为庄子所著。
D.墨子,名翟,鲁人,先秦墨家创始人。 “非攻”即反对进攻的战争,与一般的非战是有区别的。
5.翻译下列句子。
①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③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2017-05-1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垦利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