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神医胡同

安晓斯

祥子跪在爹的遗像前,捧着香炉的手不停地抖动。香炉里插着三炷香,燃过的香灰不住地掉下来。因为香炉不停地在动,三炷香燃过后的长度就不一样。

在沁水湾求得“平安香”是人们的美好愿望。那三根香燃着的长度得一样。要不,咋还能叫“平安香”。

祥子爹去世前,叫来了全家人,要把祖宗传下的“舒筋神丹”秘方的最后五味中药告诉祥子。祥子打开一看,却只有四味中药。就问爹。爹指指身边的一个小箱子,我走后,你捧着香炉跪在祖宗的牌位前,啥时三柱香一起着完,才能打开。那箱子里还有一味中药。

祥子的爹就是我们这里的董神医。

董神医家世代行医,到董神医这一代更是声名显赫。他家门前原是一条窄窄的小胡同,世代被称为“神医胡同”。董家行医,家教很严。医德惟上,药价低廉。自家种的草药不收费,乡邻捐赠的草药不收费,不管多远的路,从不收出诊费。遇上特别困难的家庭,一律免费。在胡同两边居住的乡邻还主动拆除了院墙,将“神医胡同”变成了一条宽宽的通道。车来人往,更加方便。

祥子是董神医的独子,从老爹那里得到了许多真传,医术也广为称道。每次祥子在祖宗的牌位前跪着,娘总会在旁边站着,从不说话。

董家最有名的中药丸就是“舒筋神丹”。爹去世前配好的“舒筋神丹”,是一包包的中药, 还得再进行认真的研制加工,至少够祥子使用一年以上。听爹说,“舒筋神丹”由50 味名贵中药研制而成,可平常祥子只知道45味,加上爹去世前说的4味才49味,还有一味,听爹说是最重要的,差了这一味,“舒筋神丹”的功效就会失去。

祥子知道,中药讲究配伍,别说差了一味,哪怕是“药引子”也是断然不能缺少的。

看祥子跪得很久了,娘终于说话了。孩子,再有一个月就是你爹的周年祭日。到那天,你再和你爹好好说说。祥子听了,泪流满面。娘,一定是孩子做得还不够,爹还不满意。

这一个月,祥子就没好好睡过觉。

祥子是最理解爹的心思的。从小在中医世家长大的祥子,如愿考上了医科大学。毕业后,祥子放弃了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和爹一起传承着这个世代有名的中医世家。 在世时爹常说广做善事。会不会是自己善事做得不够?

于是,祥子出资修缮了学校,修整硬化了村里的道路,村民们人见人夸。

董神医的周年祭日到了。那天一大早,祥子就听到外面一阵阵锣鼓声。开门一看,神医胡同里已经挤满了人。村民们敲锣打鼓地将一面做工精致、精美大方的崭新的“神医胡同”金匾送了过来。

这一天,祥子的泪水就没有断过。村里参与了董神医的周年祭典,那场面不亚于董神医下葬那天的情景。

入夜,万籁俱寂。祥子又一次跪在祖宗的牌位前。

祥子捧着香炉的手,今天特别地稳当。祥子亲手点燃的三炷香静静地燃着,直到三炷香燃尽, 始终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娘,我求得平安香了,我求得平安香了。大把大把的泪从祥子的眼眶涌出。孩子,快去打开那个小箱子吧。你爹同意了。站在一旁的娘早已泣不成声。

祥子双手捧着那个精致的小箱子,虔诚地跪在爹的遗像前,好一会儿,才轻轻地慢慢地打开。 祥子终于看到那一味中药了。

一片洁白的宣纸上,是爹用工工正正的小楷写的两个字:良心。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祥子求取平安香的情节开头,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兴趣,也与下文祥子最终求得平安香的情节相照应。
B.文中插叙董神医行医“医德惟上”的情节,既彰显了其医者仁心的品格,又使结尾处最后一味中药的揭晓合情合理。
C.“祥子捧着香炉的手,今天特别稳当”,这是因为在董神医周年祭典上,村民们送来了“神医胡同”的金匾。
D.小说重视细节描写,祥子娘从开始“从不说话”,到“终于说话了”,再到“泣不成声”,见证了祥子的成长。
2.文中三次写到了祥子的泪水,每次流泪的原因和心情都不同,请结合小说内容做简要分析。
3.小说以最后一味药“良心”的揭晓结束全篇,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2 .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葡萄月令》这篇散文最突出的特点是结构散漫、随意,全篇以十二月份为基本框架、以葡萄的生长为基本线索,来组织文字。“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一般特征,但本文将这一特征推向了极致。
B.在《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中,诗人控诉了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从北方到南方,勾勒了三幅饥馑流亡图。画面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们是苦难的中国人民的化身,既有现实性,又有典型性。
C.《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一部以表现西方现代人在沉重的精神压迫下,失去了自己的本质,异化为非人的现状为创作动机的西方现代小说。
D.《听听那冷雨》围绕着春雨,创造了一种既朦胧又明丽,既沉郁又旷达的独特的意境,意象众多,“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
2020-05-1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古代用孟、仲、季表示每季三个月份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每季的第二个月,季表示每季的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如孟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
B.总角: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C.《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抒情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它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D.“伏惟”是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中的“趋庭”是指快步走过庭院,表示对长辈的恭敬。
2020-05-12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绛侯周勃者,沛人也。其先卷人,徙沛。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为人吹箫给丧事。高祖之为沛公初起,勃以中涓从攻胡陵。从入汉中,拜为将军。还定三秦,赐食邑怀德。以将军从高祖击反者燕王臧荼,破之易下。赐爵列侯,食绛八千一百八十户,号绛侯。

以将军从高帝击反韩王信于代,勃迁为太尉。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而责之:“趣为我语。”其椎少文如此。勃既定燕而归,高祖已崩矣,以列侯事孝惠帝。孝惠帝六年,置太尉官,以勃为太尉。十岁,高后崩。于是勃与平谋,卒诛诸吕而立孝文皇帝。文帝既立,以勃为右丞相,赐金五千斤,食邑万户。居月余,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宠,久之即祸及身矣。”勃惧,亦自危,乃谢请归相印。上许之。岁余,丞相平卒,上复以勃为丞相。

十余月,上曰:“前日吾召列侯就国,或未能行,丞相吾所重,其率先之。”乃免相就。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之。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胜之之,故狱吏教引为证。勃之益封受赐,尽以予薄昭。及系急,薄昭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为无反事。

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 顾欲反邪!”文帝既见绛侯狱辞,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于是使使持节赦勃,复爵邑。

绛侯既出,曰:“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绛侯复就国,孝文帝十一年卒,曰武侯。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
B.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
C.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
D.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邑,古代君主赏赐给臣子的封地,臣子以封地征收的赋税为食禄。
B.国,古代指诸侯的封地,后泛指国家,又可指京城。文中“就国”是指回到京城。
C.尚,有匹配之意,多指仰攀婚姻。文中指周勃的儿子周胜之娶孝文帝的女儿为妻。
D.谥,是对死去的皇帝、诸侯、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给予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如“文”“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勃出身贫寒,生活艰辛。他的祖先是卷县人,后迁徙到沛县,他以编织养蚕的用具、在别人家丧事上吹箫为生。
B.周勃南征北战,军功赫赫。他追随高祖起兵攻打胡陵,入汉中,平定三秦,先后平定燕王、韩王等人的叛乱,所向披靡。
C.周勃位高权重,深受重视。他以军功受封绛侯,历任太尉、右丞相,深受汉高祖等皇帝的倚重。
D.周勃木讷老实,不善辞令。他被诬人狱,面对廷尉的诘问他不知如何回答,狱吏提示他破财免灾,几经周折,他才得以释放。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而责之:“趣为我语。”
(2)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3)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2020-05-1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5 .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望:是农历每月十五日,既望是农历每月的十六日,朔是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晦是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B.足下:敬辞,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足下。
C.粟: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也泛指谷类。谷除指粟等谷类作物外,还是粮食的统称,如“五谷杂粮”。
D.对于皇帝的称谓,在古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法,有的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有的用年号来称呼,如“宣德”“康熙”。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杀义士,不祥莫大        故人过我而死
B.孰能讥之乎                  欲血孤刀乎
C.而违期年未之见已        而饿虎见于林莽间,眈眈
D.不意今捐躯此兽之口     速诣之,以救
2020-05-12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是 (     
A.时六月晦,手信而指弗见B.倏忽迅雷大作,电光烨烨
C.质明始霁,罢甚D.案剑瞋目,声如乳虎
2020-05-12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祸,固当不辞也                    倘若
B.先生欲投村落                       躲避
C.释之,以成其志,且好义者       勉励
D.药数剂,不索直而去                 遗留
2020-05-12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先生行匍匐以进B.流石,涉溪涧
C.洞殿堂D.人以达士
2020-05-12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下列各项中全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②唯子贡庐于冢上   ③意者吾未知邪   ④夫子盖少贬焉   ⑤赐,而志不远矣   ⑥孔子知弟子有愠心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③⑤D.③④⑤
2020-05-12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