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7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菩 萨 蛮        

朱淑真

山亭水榭秋方半,凤帏寂寞无人伴。愁闷一番新,双蛾只旧颦。

起来临绣户,时有疏萤度。我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

1.这首词上片的“愁闷一番新。双蛾只旧颦”应如何理解?
2.有人说,该词的结尾两句与苏轼的“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有异曲同工之妙。试比较它们的异同点。
文言小题-非选择类 | 适中(0.65) |
2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祖被四创,疾困,坐太祖于膝,循其发而抚之,曰,“此儿长大,吾复何忧?
(2)民间多逋负,卖妻子不能偿,康宗与官属会议。
(3)宗干与数骑陷辽军中,太祖救之,兔胄战。
2018-06-12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区级联考】天津市和平区2018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3 . 老师准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描写祖国山川风物的文学作品,打算按照所写的地域编为两个专题:甲、巴山蜀水岭南;乙、骏马秋风塞上。下列作品与专题名称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⑴《锦江春色来天地——都江堰》               ⑵《李清照的汴京情结》
⑶《不教胡马度阴山——呼和浩特》            ⑷《共来百越文身地——柳州》
⑸《烟波浩渺岳阳楼》                                ⑹《秦时明月汉时关——天水》
⑺《锦官城外柏森森》                                ⑻《遥梦敦煌》
A.甲:⑵⑸⑺   乙:⑶⑷⑻B.甲:⑴⑷⑺   乙:⑶⑹⑻
C.甲:⑴⑸⑻   乙:⑶⑹⑺D.甲:⑴⑵⑸   乙:⑷⑹⑻
2018-04-15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18届高三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调查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作答。

夏日对雨

裴度

登楼逃盛夏,万象正埃尘。

对面雷嗔树,当街而趁人。

檐疏蛛网重,地湿燕泥新。

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

1.首联描写了什么景象?有什么作用?
2.请简要分析第二联运用的修辞手法。
3.诗歌的后两联写出了雨后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018-04-02更新 | 138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18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查(一)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刘兆麒,字瑞图,宝坻人。幼而端重,寡言笑,举止如成人。读书过目即成诵,为文皆有理法。年十四,遇太宗观兵畿辅,见兆麒,异之,令入官学读书。年十六,随世祖入关。又七年,诏选汉军满汉文艺,兆麒名列上卷,投翰林院编修。兆麒起布衣,为侍从,感激图报。世祖屡幸内院,喜其年少敏练,十年中,历擢都察院启心郎,改宗人府,晋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时兆献年未三十,每奏对,辄当上指。

顺治十八年,滇、黔既平,余党入楚。上兆麒能,擢湖广巡抚。圣祖即位,大军南下,糗粮刍秣,兆麒皆躬理之,无缺供,授工部侍郎。楚人新兵灾,噢咻安辑,民庆更生。康熙七年,擢四川总督,以裁缺回京,投兵部尚书、加一品,录其抚川功也。八年,授淅闽总督。时海乱未靖,兆麒条上防海机宜。十二年,入京陛见,适有三藩之变,廷推将帅,上特用文臣三人,改衔以往,兆麒一也。初任直隶援剿提督,改投江南崇明水师提督。崇明密迩海氛,地险要,兆麒请择偏禅自随,预储粮饷,壮我威,伺寇之隙。上称善再三,悉俞请。坐镇十载,人不知兵。二十三年,俄人入境。上择贤能谙练大臣掌军事,以兆麒为黑龙江总管,督兵三战,皆有功。三十一年,边境肃清,兆麒年逾六十,以母老拜疏乞归。优旨俞允。徜徉林下六年。监修北河,工既竣,上复命为总督、兵部尚书。时其子殿衡官江南布政使,值圣祖南巡,迎驾。上问兆麒年及提督海疆岁月,兼赐上方珍物。其上膺主眷,久而弥笃,诚殊遇也。四十年六月卒,年八十。

兆麒性孝,家门雍穆。生平守不欺之学僚友故交皆终身如一利人济物之事见无不为。殿衡继抚楚,遗民故老争迎马首,问兆麒起居,可以知其德泽之入人深矣。

(徐世昌《大清畿辅先哲传·名臣传》,有删节)

【注】①噢咻:抚慰病痛。②海氛:指海疆动乱的形势。

1.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党入楚               逸:逃跑
B.楚人新兵灾            罹:遭受
C.以裁缺回京            旋:不久
D.兆麒性孝               友:朋友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兆麒能,擢湖广巡抚             夫夷近,则游者众
B.兆麒一也                                 皆出于此乎
C.壮我威,伺寇之隙                    夫人相与,俯仰一世
D.上称善再三,悉俞                 自书典记,未之有也
3.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刘兆麒治政才能的一组是(       
①遇太宗观兵畿辅                                        ②糗粮刍秣,兆麒皆躬理之,无铁供
③授兵部尚书、加一品,录其抚川功也          ④督兵三战,皆有功
⑤值圣祖南巡,迎驾                                     ⑥徜徉林下六年
A.①④⑤
B.①②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生平守不欺之/学僚友故交/皆终身如一/利人济物之/事见无不为
B.生平守不欺之学/僚友故交皆终身如一/利人济物之事/见无不为
C.生平守不欺之/学僚友故交/告终身如一利人/济物之/事见无不为
D.生平守不欺之学/僚友故交皆终身如一利人/济物之事/见无不为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刘兆麒幼年时为人端庄稳重,不苟言笑,过目不忘。他被当时的皇帝赏识,因而能接受很好的教育。
B.刘兆麒在楚地做官时,悉心疗治战争创伤。他坐镇崇明十年,因人们不懂使用兵器而寇患不断。
C.刘兆麒肃清中俄边境后,便请旨退休;他在隐退之后,仍然不忘国事,成功监修了北河。
D.文章从读书、治政、为人等多方面来写刘兆麒,言简意赅。结尾用侧面描写烘托了传主形象。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兆麒年未三十,每奏对,辄当上指。
(2)时海乱未靖,兆麒条上防海机宜。
(3)其上膺主眷,久而弥笃,诚殊遇也。
2018-03-29更新 | 123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18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查(一)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6 . 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

初春元美席上赠谢茂秦得关字

【明】李攀龙

风城杨柳又堪攀,谢脁西园未拟还。

客久高吟生白发,春来归梦满青山。

明时抱病风尘下,短褐论交天地间。

闻遣鹿门妻子在,只今词赋且燕关。


【注】①王世贞,字元美。这首诗是李攀龙在王世贞的宴席上写给谢茂秦的诗作。
(1)简析“满”字在颔联的表达效果。
(2)本诗体现了谢茂秦的哪些形象特点?
(3)作者对友人谢茂秦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述。
2019-11-1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917年天津市红桥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唐多令

刘辰翁

明月满沧洲。长江一意流。更何人、横笛危楼。天地不管兴废事,三十万、八千秋 ①。

落叶女墙头。铜驼 ②无恙否?看青山、白骨堆愁。除却月宫花树下,尘坱莽 ③、欲何游?


【注】①三十万、八千秋:佛家语,指灾难深重、历劫长久。本词作于 1276 年中秋前。是年正月,元 兵入杭州。②铜驼:古代置于宫门外的铜铸骆驼。③坱莽:广大无边的样子。
1.简要分析上片开头两句在词中的作用。
2.“看青山、白骨堆愁”中“堆”了哪些“愁”?“堆”字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8 . 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伯仲叔季”是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如“孔仲尼”的“仲”,“群季俊秀”和“季父愈闻丧之七日”中的“季”。
B.“参乘”亦作“骖乘”,是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募士斥侯百余人”中的“斥侯”是古代军队中的侦察兵。
C.“奈何取之尽锱铢”中的“锱铢”都是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一两的四分之一;“祸患常积于忽微”中的“忽微”也是古代的度量单位,“忽”是一寸的1十万分之一,“微”是一寸的百万分之一。
D.“初七及下九”中的“初七”是指农历七月初七,即七夕,也称乞巧节,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乞巧;“下九”是指农历每月十九,在汉代,这一天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2017-04-14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总复习质量调查(一)语文试卷
11-12高三上·江西南昌·阶段练习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岁月中飞翔的瓦

王剑冰

在桥上闲坐着的时候,我常常把目光长久地放置在瓦片上.

那一片片的瓦以灰暗的色调,涂抹了周庄的岁月。这种瓦从窑里出来便是一种不太光明的颜色,不像西方的瓦,展现出红和蓝的鲜艳,也不像皇宫和寺庙那种金黄的宗教色光,这种瓦本就是代表了平民性,它不是用来装饰的,而是直接进入了生活。那些瓦只在中午的时候会全部保持一种颜色,早晨或傍晚,阳光会像涨潮一样一点点漫过一层层的瓦,而有些瓦由于屋脊的遮挡,还是会呈现出灰暗的颜色,让太阳感到无奈。到了傍晚,又如退潮一般,光线会一点点从一片片瓦上消失,最后消失得无影无踪,最终使一片片的瓦,变成一整个的瓦,变成一顶巨大的黑色的草帽。

这高高低低的房上的一片片瓦,也确实像鸟的羽翅,扇动着却没有飞走。

小的时候,曾帮人拆过老屋,看似不大的一块屋顶,却能拆下那么多的瓦片,一片片肩并着肩,膀挨着膀地挤在一起,不给风雨以任何可乘的机会。

瓦其实质地并不坚硬,很小的我,将瓦扣在地上,一挥拳便会让它粉身碎骨,这种瘾是砸了无数块瓦才出现的,每一块我都会砸成无数瓣,直到砸不动才停止我的破坏,而那些瓦终是要被废弃的。现在想起来有些感慨,守候了一生,还因我等的调皮而不得“瓦全。这种瓦掉落地上的时候,是不会发出大的声响的,尤其是这些经过了数百年风霜的瓦,它们的掉落甚至是无声的。

瓦是一种亲密协作的典型。我发现一些屋角的瓦片出现了空缺。正是由于它们的空缺,其他的瓦也出现了裂隙。不知是在哪一天,一片瓦悄然滑落,坠地的声音没有谁听见。而且会碎裂得成为一小撮灰灰的土块。不细心的人会轻易地扫走它。有些屋角的瓦是落在了水里,那同样激不起多大的声响,而且会以极快的速度沉入河底。这些瓦就此完成了它的使命,它们是用尽了最后的力气才失落的,它们绝不想失去自己的弟兄和责任,它们知道由于更多的瓦片的失落,会改变周庄的形象和地位,周庄的瓦同石头一样,坚硬地同岁月抗争着,很小的时候,我以为瓦是一整块地盖在上面的,后来才知道,那是一小块一小块的个体所组成的。

每一块所覆盖的面积并不大,只是因为多了,才显出它们的作用。它们真的不如西方的一块铁皮,一整块地覆上屋顶,不知省了多少瓦片的劳苦。但是周庄必须以这些瓦片来表达自己的生活。

在有雨的时候,我钻进屋子里,听着薄簿的屋顶雨打瓦片的声音。那声音让人有些伤感。尤其连日阴雨的日子,是那些瓦片撑住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一天天一年年,只要瓦片不坠落于地,这生活就总是延续下去,其实瓦片不知道,屋子里的主人已走了一拨又一拨。瓦片不仅对同类表示出了友好,也对其他物种表示出亲切的包容。比如燕子或其他的鸟类飞过时忘掉的一颗草籽或瓜籽,瓦片会精心地为它们保存起来,不致它们死去,即使没有谁找回这些失物,瓦片也会供养它们生长,长成花,长成草,甚至结成果。

生活中突遭战火或灾祸,会有一个词叫“一片瓦砾”,可见瓦总是最后的底线。这个底线没了,生活也就失去了支撑的东西。

1.周庄的瓦具有哪些特点?请分析归纳。(每点不超过10个字)
2.你如何看待标题“岁月中飞翔的瓦”?
3.为什么作者说“周庄必须以这些瓦片来表达自己的生活?”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A.作者借挥拳砸瓦的经历,不仅用反衬的手法揭示了瓦的持性,也巧妙地把自己融入了作品中,使得文章让人读来更为真实、可亲。
B.“我常常把目光长久地放置在瓦片上”中的“放置”一词化无形为有形,突出了“我”对瓦片注视的长久和专注,表现了“我”对瓦片的喜爱和思索,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
C.生活中突遭战火或灾祸,会有一个词叫“一片瓦砾”,这不仅说明了瓦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更说明人们在精神深处对瓦的一种依恋。
D.瓦撑任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让生活得以延续下去,相较于瓦的深情,屋子的主人走了拨又一拨,则是无情了。
E.文中使用比喻、比拟的手法来描写周庄的瓦的特点,既写出了瓦与周庄人的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又表达了自己对瓦的深情。
2016-11-18更新 | 403次组卷 | 2卷引用:【校级联考】天津市静海区四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真题
10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1.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
2.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2010-03-01更新 | 677次组卷 | 9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10届高三第一次校模(语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