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94 道试题
1 .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处俊,安州安陆人。十岁而孤,故吏归千缣赗之,已能让不受。及长,好学,嗜《汉书》,崖略暗诵。贞观中,第进士,解褐著作佐郎,袭父爵。兄弟友睦,事诸舅谨甚。召拜太子司议郎,累迁吏部侍郎。高丽叛,诏李勣为浿江道大总管,处俊副之.师入虏境,未阵,贼遽至,举军危骇。处俊方据胡床,体胖,安餐不顾,密畀料精锐击之,虏却,众壮其谋。入拜东台侍郎。时浮屠卢伽逸多治丹,曰“可以续年”。高宗欲遂之,处俊谏曰:“修短有命,异方之剂,安得轻服哉? 昔先帝诏浮屠那罗迩娑寐案其方书为秘剂,取灵花怪石,历岁乃能就。先帝饵之,俄而大渐,上医不知所为,群臣请显戮其人,议者以为取笑夷狄,故法不得行。前鉴不远,惟陛下深察。”帝纳其言。上元初,帝观酺翔鸾阁,时赤县与太常音技分东西朋,帝诏雍王贤主东,周王显主西,因以角胜,处俊曰:“礼所以示童子无诳者,恐其欺诈之心生也。二王春秋少,意操未定,乃公朋造党使相夸,非所以导仁义,示雍和也。”帝遽止,叹曰:“处俊远识,非众臣所逮。”帝多疾,欲逊位武后,处俊谏曰:“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事遂沮。开耀元年卒,年七十五。帝哀叹其忠,举哀光顺门,祭以少牢,赙绢布八百段、米粟八百石,诏百官赴哭,官庀葬事。子北叟固辞,未听。裴炎为白帝曰:“处俊阽死,诿臣曰:‘生无益于国,死无烦费,凡诏赐,愿一罢之。’”帝闻恻然,答其意,止膊物而已。处俊资约素,土木形骸,然临事敢言,自秉政,在帝前议论谆谆,必傅经义,凡所规献,得大臣体。              

(节选自《新唐书·郝处俊传》)


赗:送财物助人办丧事        酺:欢聚饮酒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岁而孤                                                  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B.高宗欲遂                                               饵:食用
C.修短有命                                                  固:本来
D.处俊阽死,诿臣曰                                        诿:委托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B.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C.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D.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B.“吏部”掌管全国文武官员的选用、任免、考核、调动等事务,主管是吏部尚书和吏部侍郎。
C.“春秋”既可指春季秋季,也可指我国特定的历史时代,还可指儒家经典,文中用以指年龄。
D.“少牢”指我国古代祭祀时用羊和猪当祭品,“太牢”则指祭祀帝王时用牛、羊和猪当祭品。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郝处俊不贪财物,很有家庭教养。他父亲去世时,父亲过去的属下送来了很多财物,他都推辞不接受;他对兄弟和睦友爱,侍奉舅舅们很是恭敬。
B.郝处俊富有胆识,深得大家认可。高丽反叛时,他沉着应敌,将士多服其胆略;他反对皇帝让雍王和周王分率两队争胜取乐,谏言受到皇帝好评。
C.郝处俊敢于进谏,甚得大臣之体。他认为寿命长短自有天数,不认可僧人所炼长生药;反对高宗退位给天后;与皇上议论定引经据典,多有匡正。
D.郝处俊生性俭素,尽享身后哀荣。他去世后,不仅高宗为他在光顺门举哀,并赐给众多绢布、米粟;而且百官都去哭祭,官家安排了他的入葬事宜。
2018-09-02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蓟州区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各题

昔司马氏有廉臣焉,曰吴君隐之,出刺广州,过贪泉而.饮之,赋诗曰:“古人云此 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其后隐之,卒以.廉终其身,而后世之称 廉者,亦必曰“吴刺史”焉。有元宪副吴君为广西时,名其亭曰“饮泉”,慕刺史也,而 宪副之廉,卒与刺史相先后。至正十四年,宪副之孙以时,以故征士京兆杜君伯原所书“饮泉亭”三字,征予言。

予旧见昔人论刺史饮泉事,或病.其为矫心,甚不以为然。夫君子以身立教有可以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皆当见而为之又何可病而讥之哉? 人命之.修短系乎天,不可以力争也,而行事之否臧由乎己,人心之贪与廉,自我作之,岂外物所能易哉?向使有泉焉,曰饮之者死,我乃奋.其不畏之气,冒而饮之,死非我 能夺.也,而容有死之理而强饮焉,是矫也,是无益而沽名也,则君子病而不为之矣。大丈 夫之心,仁以充之,礼以立之,驱之以刀剑而不为不义屈,临之以汤火而不为不义动,夫 岂一勺之水所能移哉?

人之好利与好名,皆蛊于物者也,有一焉,则其守不固,而物得以移之矣。若刺史, 吾知其决非矫以沽名者也,惟其知道,明而自信,笃也,故饮之以示人,使人知贪廉之由 乎内,而不假乎外,使外好名而内贪浊者,不得以藉口而分其罪。夫是之真足以启愚而立 懦,其功不在伯夷、叔齐下矣。

番禺在岭峤外,去天子最远,故吏于.其地者,得以逞其贪,贪相承习为故,民无所归咎,而以泉当之,怨而激者之云也。刺史此行,非惟峤外之民始获沾天子之惠,而泉亦得 以雪其冤。夫民,天民也,泉,天物也,一刺史得其人,而民与物皆受其赐。呜呼,伟 哉!以时尚气节,敢直言,见贪夫疾之如仇,故凡有禄位者,多不与相得。予甚敬其有祖 风也,是为记。

(选自《诚意伯文集》卷六,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试使夷、齐饮,终当不                  易:轻视
B.或其为矫心                                      病:认为……是错误的
C.我乃其不畏之气                                 奋:奋发
D.死非我能                                      夺:强行改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过贪泉饮之                                        项王瞋目叱之
B.人命修短系乎天                                 杳不知其所
C.卒廉终其身                                        故汉追及之
D.故吏其地者                                        籍独不愧心乎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君子/以身立教/有可以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皆当见而为之又何/可病而讥之 哉?
B.夫君子以身立教/有可以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皆当见而为之/又何可病而讥之 哉?
C.夫君子/以身立教/有可以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皆当见而为之/又何可病而讥之 哉?
D.夫君子以身立教/有可以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皆当见而为之/又何可病而讥之哉?
4.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赞扬吴刺史的一组是
其后,隐之卒以廉终其身       而容有死之理而强饮焉       明而自信,笃也
有一焉则其守不固       非惟峤外之民始获沾天子之惠,而泉亦得以雪其冤
敢直言见贪夫疾之如仇
A.①④⑤B.②③⑤C.①③⑤D.②④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概述吴刺史饮贪泉赋诗,廉洁终老宪副吴君用饮泉给亭命名等事情,为 下文议论张本。
B.第②③段中作者批评一些人对吴刺史饮贪泉事的非议,认为吴刺史冒死饮泉具有无 所畏惧的勇气,是大丈夫之所为,值得世人学习
C.末段指出以命名泉的原因,表达了百姓对贪官污吏的憎恨,并点明写这篇记的 缘由。
D.本文议论深刻,且有针对性驳斥小人病其为矫心的观点,用君子以身立 ,与贪廉乃自我作之为论据说明贪廉由乎内”, 语言质朴自然,记述清晰, 议论深刻。
6.翻译下面语句
(1)礼以立之,驱之以刀剑而不为不义屈。
(2)惟其知道,明而自信笃也。
2018-01-30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有客语:“马肝大毒,能杀人。”故汉武帝云:“文成食马肝而死。”迂公适闻之发笑曰客诳语耳肝固在马腹中马何以不死? 客戏曰:“ 马无百年之寿,以有肝故也。

公大悟,家有蓄马,便刳其肝,马立毙。公掷刀叹曰:“信哉,毒也!去之尚不可活,况留肝乎?”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有客:“马肝大毒,能杀人。”        语:话语
B.公大悟,家有                            蓄:蓄养
C.便刳其肝,马立                            毙:死
D.哉,毒也                                      信:确实
2.下列选项中,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迂公适闻之/发笑曰客/诳语耳/肝固在马腹中/马何以不死?
B.迂公适闻之/发笑曰/客诳语耳/肝固在马腹中/马何以不死?
C.迂公适闻之发笑曰客/诳语耳/肝固在马腹中/马何以不死?
D.迂公适闻之发笑/曰客诳语耳/肝固在马腹中/马何以不死?
3.翻译下列句子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马无百年之寿,以有肝故也。
2018-12-0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四合庄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0·浙江宁波·三模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2)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1.请从上述文字中写出一个成语。
2.孔子对“孝”有什么主张?请联系实际加以评析。
2017-07-07更新 | 98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5 . 阅读《游褒禅山记》(节选)完成各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始舍其址/徘徊斗牛之间
B.音谬也/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C.来而记者已少/及其所既倦
D.余之力尚足入/犹不能不之兴怀
2.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首段紧扣作品题目,说明了褒禅山命名的由来,以考证山名为核心,环环相扣。
B.选文首段以记叙、描写为主,第二段则记叙、议论相结合,着力展现作者的 懊悔之情。
C.作者在记述游览华山洞的过程中,前洞是宾,后洞是主,重点在主,记述仔 细,详略有别。
D.走的越深入,行进越艰难,景物越来越美妙,这说明没有大志、畏于艰险的人难以窥探异景。
2019-10-0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6 . 下面是孔子师生对“孝”的问答,请按要求完成下面问题。

(1)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①。”

(2)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②。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3)子夏问孝,子曰:“色难③。”

【注】①违,违逆②养,供养,养活。③色难,(对父母)和颜悦色是最难的。

1.以上材料通过孔子与三位学生的对话,反映出孔子怎样的教育方法?
2.从孔子对“孝”的三个观点中任选一个为中心内容编写一则故事。要求:内容充实,结构完整;突出环境及心理描写;字数120字以内。
2018-12-20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东丽区耀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第一次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14-15高一上·浙江台州·期末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而吾与子之所共。”
客喜而笑,洗盏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既白。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上,履巉岩,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吾与子之所共享用
B.洗盏酌重新
C.履巉岩,蒙茸拨开
D.掠予舟而西也向西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虽一毫莫取予乃摄衣
B.不知东方既白攀栖鹘危巢
C.飘飘如遗世独立凛其不可留也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掠予舟而西
3.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客亦知夫水与月乎”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紧扣上文的“水”与“月”,以答客的方式,展开了富有哲理的议论。
B.甲文中苏轼认为,无论宇宙还是人生,变与不变都是相对的,皆有短暂与永恒的两面,人对天地万物不必“羡其无穷”。
C.乙文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动态美,与《赤壁赋》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静态美,展现了赤壁景物的多姿多态。
D.乙文道士化鹤的故事与“羽化而登仙”的道教思想有关,作者借此寄寓对超凡脱俗、自由自在境界的向往。
4.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2)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
5.请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
2016-11-18更新 | 123次组卷 | 9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李昶,字士都,东平须城人。昶颖悟过人,读书如夙习,无故不出户外,邻里罕识其面。初从父入科场,侪辈少之,讥议纷纭,监试者远其次舍,伺察甚严。昶肆笔数千言,比午,已脱稿。释褐,授征事郎、孟州温县丞。正大改元,超授儒林郎、赐绯鱼袋、郑州河阴簿。三年,召试尚书省掾,再调漕运提举。

国兵下河南奉亲还乡里行台严实辟授都事改行军万户府知事实卒子忠济嗣升昶为经历。居数岁,忠济怠政事,贪佞抵隙进。昶言于忠济曰:“比年内外裘马相尚,饮宴无度,库藏空虚,百姓匮乏,若犹循习故常,恐或生变。惟阁下接纳正士,黜远小人,去浮华,敦朴素,损骑从,宴游,虽不能救已然之失,尚可以弭未然之祸。”时朝廷裁抑诸侯,法制寝密,忠济纵侈自若。昶以亲老求解,不许。俄以父忧去官,杜门教授,一时名士若李谦、马绍、吴衍辈,皆出其门。

岁己未,世祖伐宋,濮州,闻昶名,召见,问治国用兵之要。昶上疏,论治国,以用贤、立法、赏罚、君道、务本、清源为对;论用兵,则以伐罪、救民、不嗜杀为对。世祖嘉纳之。明年,世祖即位,召至开平,访以国事,昶知无不言,眷遇益隆。世祖尝燕处,望见昶,辄敛容曰:“李秀才至矣。”其见敬礼如此。

至元元年,迁转之制行,减并路、府、州、县官员,于是谢事家居。五年,起为吏礼部尚书,品格条式、选举礼文之事,多所裁定。凡议大政,宰相延置上座,倾听其说。六年,奸臣阿合马议升制国用使司为尚书省,昶请老以归。七年,诏授南京路总管兼府尹,不赴。八年,授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使,务持大体,不事苛细,未几致仕。二十二年,昶年已八十三,复遣使之,老疾辞,赐田千亩。二十六年卒,年八十有七。

(节选自《元史·李昶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褐,授征事郎                  释褐:脱掉粗布衣服,指做官
B.宴游                                省:醒悟
C.世祖伐宋,濮州               次:驻扎
D.复遣使                         征:征召,朝廷征用人才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忠济怠政事                                                       奉晨昏万里
B.贪佞抵隙                                                            门虽设常关
C.以用贤、立法、赏罚、君道、务本、清源为对       欲苟顺私情,告诉不许
D.老疾辞                                                                   险衅,夙遭闵凶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国兵下河南/奉亲还乡/里行台严实辟授都事/改行军万户府知事/实卒子忠济嗣/升
昶为经历
B.国兵下河南/奉亲还乡里/行台严实辟授都事改行军/万户府知事/实卒/子忠济嗣/升昶为经历
C.国兵下河南/奉亲还乡里/行台严实/辟授都事/改行军万户府知事/实卒/子忠济嗣/升昶为经历
D.国兵下河南/奉亲还乡里/行台严实辟授都事/改行军/万户府知事/实卒子忠济/嗣升昶为经历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昶从小聪明过人。读新书文如同过去经常学习的一般熟悉。参加科举考试时能一上午奋笔写数千字。
B.李昶能积极进善言。他极力劝说懒于处理政事的严忠济接纳忠正之士,罢黜疏远奸邪小人。
C.李昶聪明懂礼,即便皇帝闲居退朝,他见了也都非常礼敬。因此世祖常高兴采纳他的疏谏,向他询问国事。
D.李昶才干非凡,官员的品级和选举,朝廷的礼仪,很多是他裁定的。宰相常请他商议朝廷大事。
2018-11-2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七校(静海第一中学,杨村中学,宝坻第一中学,大港第一中学等)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13-14高二下·黑龙江绥化·期中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4)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冠,博通经史。嘉佑二年,试礼部。以《春秋》对义居第一。后以书见欧阳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攻城。”驱使复入。轼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雨日夜不止,轼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过金陵,见王安石,曰:“大兵大,汉、唐灭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曰:“二事皆吕惠卿启之,安石在外,安敢言?”轼曰:“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安石厉声曰:“安石须说。”又曰:“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又曰:“人须是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轼戏曰:“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虽杀人亦为之。”安石笑而不言。
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而卒不得大用。
①磨勘是古代政府通过勘察官员政绩,任命和使用官员的一种考核方式。
(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博通经史。比:等到
B.轼武卫营,呼卒长诣:下令
C.轼于其上,过家不入庐:建房
D.大兵大,汉、唐灭亡之兆狱:刑罚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苏轼“才学高”的一组是(     
①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     ②以《春秋》对义居第一
③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④吾在是,水决不能攻城
⑤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        ⑥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
A.②③⑥B.①④⑤C.②④⑥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听完母亲讲的故事,就能复述出大意来,很小就表现出了才能。
B.苏轼写信给欧阳修,欧阳修看到信后,说他自己应该避开,从而让苏轼出人头地,表达了对苏轼的赞美。
C.苏轼路过金陵,拜见王安石,劝说王安石要敢于进谏,来报答皇上对他不一般的待遇,很让王安石生气。
D.苏轼的才学受到欧阳修称颂,文章得到宋仁宗、宋神宗夸赞,可惜他最终没有得到重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2)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
2016-11-18更新 | 551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终结性检测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余靖传二

朱熹

余靖,字安道,建州人。事仁宗,官至工部尚书。范文正言事忤大臣,贬知饶州。谏官御史口避祸,无敢言者。公独上书曰:“陛下亲政以来,三逐言事矣。若习以为常,不甚重惜,恐钳天下之口。”书既上,落职监筠州酒税。尹洙、欧阳修相继抗疏论列,又以书谏官以得罪远谪。时天下贤士相与惜去,号为“四贤”。

奉使契丹,入辞。书所奏事于笏,各用一字为上顾见之,问其所书者何?靖以实对。上指其字一一问之,尽而后已。

庆历四年,元昊请和,将加封册。而契丹以兵临境上,遣使言为中国讨贼,请止毋与之和。朝廷患之,久议未决。公独谓中国厌兵久矣,此契丹所幸。一日使吾息兵养勇,非其利也,故用此扰我耳,是不可听。朝廷虽是公言,犹留夏册不,而假公谏议大夫以报。公从十余骑驰居庸关,见虏于九十九泉,从容坐账中,辨析往往复数十,卒屈其议,取其要领而还。朝廷遂发册臣元昊。西师既解严而北边亦无事。

使契丹,能为胡语,契丹爱之。及再往,虏情益亲。余作胡语诗,虏主大喜,还坐贬官。

唐之番舶装船,旧皆取税。公奏罢之,以来达商。又请立法,戒当任官吏不得市南药。及公北归,不载南海一物。

本名希古,韶州人。举进士,未预解荐,曲江主簿王仝(tóng)善遇之。时知韶州者举制科,仝亦举制科。知州怒,以为玩己。捃其罪无所得,惟得仝与希古接坐。仝坐“违敕”停任,希古杖臀二十。仝遂闲居虔州不复仕进希古更名靖取他州解放及第。范公参政,引为谏官。秘书丞茹孝标丧服未除,入京私营身计。靖上言孝标冒哀求仕不孝。孝标由是获罪,深恨靖。靖迁龙图阁直学士,王仝数书于靖求仕,靖不能应其求。孝标闻靖尝犯刑,诈匿应举,乃自诣韶州,购求其案得之。时钱子飞为谏官,方攻范党。孝标以其事诏之,子飞即以闻,诏下虔州问王仝。靖阴使人讽仝,令避去,仝辞以贫不能出。靖置银百两于茶篚中托人饷之,所托者怪其重,开视窃银而致茶于仝。仝大怒,及诏至,州官劝仝对,当日接坐者余希古今不知所在。仝不从对,称希古即靖是也。靖遂以将军分司。

(节选自(五朝名臣言行录》)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谏官御史口避祸       缄:闭口
B.又以书谏官以得罪远谪       让:指派
C.各用一字为       目:纲领
D.犹留菱册不       遣:派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范文正言事忤大臣          尧、舜帅天下
B.时天下贤士相与惜       中庸至矣乎!
C.靖置银西两茶篚中托人饷之 苏子与客泛舟游赤壁之下
D.自诣韶州               设九宾于廷,臣敢上壁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合理的一项是
A.仝遂闲居虔州/不复仕进/希古更名/靖取他州/解放及第
B.仝遂闲居/虔州不复仕/进希古更名靖/取他州解放及第
C.仝遂闲居虔州/不复仕进/希古更名靖/取他州解放及第
D.仝遂闲居/虔州不复仕进/希古更名/靖取他州/解放及第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仲淹被贬至饶州任知州后,余靖、尹洙、欧阳修等人上书为范仲淹辩护,因此都得罪当权者而遭到贬官。当时的贤士都为他们被贬出朝而惋惜,称他们为“四贤”。
B.庆历四年,余靖以谏议大夫的名义带着十多个随从驰往居庸关的九十九泉,见到契丹的国主,并说服了他,从而替朝廷解除北部边境的危机。
C.余靖不仅能用契丹语说话,而且能用契丹语作诗。当他第二次出使契丹时,契丹人对他更 加热情,契丹国主也大为高兴,但余靖却因此而被贬官。
D.茹孝标抓住余靖隐瞒曾受过刑罚而去参加科举考试的事情,让谏官钱子飞将余靖的案子上 奏给仁宗,终使余靖在被贬龙图阁学士之后又被贬为将军分司。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顾见之,问其所书者何,靖以实对。
(2)公从十余骑把居庸关,见虏于九十九泉。
(3)靖阴使人讽仝,令避去,仝辞以贫不能出。
2019-06-1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静海一中、宝坻一中、杨村一中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