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李觉,字仲明,本京兆长安人。太平兴国五年举九经,起家将作监丞、通判建州,秩满,州人借留,有诏褒之,就迁左赞善大夫、知泗州,转秘书丞。太宗以孔颖达《五经正义》诏孔维与觉等校定。王师征燕、蓟,命觉部京东诸州刍粮赴幽州。维荐觉有学,迁《礼记》博士,赐绯鱼。

雍熙三年,与右补阙李若拙同使交州,黎桓谓曰:“此土山川之险,中朝人乍历之,岂不倦乎?”觉曰:“国家提封万里,列郡四百,地有平易,亦有险固,此一方何足云哉!”桓默然色沮。使还,久之,迁国子博士。

端拱元年春,初令学官讲说,觉首预焉。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觉曰:“陛下六龙在御,臣何敢辄升高坐。”上因降辇,令有司张帟幕,设别坐,诏觉讲《周易》之《泰卦》,从臣皆列坐。觉因述天地感通、君臣相应之旨,上甚悦,特赐帛百匹。

俄献时务策,上颇嘉奖。是冬,以本官直史馆。右正言王禹偁上言:“觉但能通经,不当辄居史职。”觉仿韩愈《毛颖传》作《竹颖传》以献,太宗嘉之,故寝禹偁之奏。淳化初,上以经书板本有田敏辄删去者数字,命觉与孔维详定。二年,详校《春秋正义》成,改水部员外郎、判国子监。四年,迁司门员外郎,被病。假满,诏不绝奉,卒。

觉累上书言时务,述养马、漕运、屯田三事,太宗嘉其详备,令送史馆。觉性强毅而聪敏,尝与秘阁校理吴淑等同考试开封府秋赋举人,语及算雉兔首足法,觉曰:“此颇繁,吾能易之。”及成,果精简。淑意其宿制,即试以别法,皆能立就,坐中皆叹伏。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B.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C.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D.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记》:据传成书于西汉,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儒、释、道思想的资料汇编。
B.秩满:谓官吏任期届满。如唐代钱起“秩满归白云,期君访谷口”中“秩满”即为此意。
C.国子监: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D.秋赋:也称秋贡、秋荐,唐宋时州府向朝廷荐举会试人员的选拔考试。因于秋季举行,故有此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觉学问精深,政绩卓越。他明晓《九经》,参与孔颖达《五经正义》校定;担任将作监丞、建州通判,受到朝廷褒扬。
B.李觉涉远为官,不畏艰苦。与李若拙出使交州时,别人认为前往此地辛苦劳累,他却认为不足挂齿。
C.李觉仕途顺畅,颇受赏识。皇上对他所献策略以及所作《竹颖传》大加赞赏,王禹偁也大力举荐他。
D.李觉关心时局,聪慧机敏。他对当时的一些政务有很好的论述,得到太宗认可;在计算方法上也有独到见解。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上因降辇,令有司张帟幕,设别坐,诏觉讲《周易》之《泰卦》,从臣皆列坐。
②淑意其宿制,即试以别法,皆能立就,坐中皆叹伏。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楚使人聘孔子。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孔子乃召子路而问曰:“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楚昭王兴师迎孔子,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楚令尹子西曰:“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业,王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夫文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之君卒王天下。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昭王乃止。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兮,来者犹可追也!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B.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C.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D.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诸侯国的官员有卿、大夫、士三级,后世就以大夫为一般任官职之称。
B.令尹是春秋战国时代各国的最高官衔,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官,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
C.“子男”即子爵和男爵,古代诸侯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和第五等。
D.六艺,含义有二,一是指六种技能,即礼、乐、射、御、书、数;二是指六经,即《易》《书》《诗》《礼》《乐》《春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昭王要聘用孔子,陈、蔡两国当权的大夫们害怕孔子被楚国重用,会对自己不利,就一同派遣一些服劳役的人把孔子和他的弟子包围起来。
B.陷入困境,孔子颇有感慨,弟子颜回认为,老师的学说极为博大,天下没有人采纳,是很遗憾的事,但没有关系,更能显出君子的本色。
C.楚国令尹子西反对聘任孔子,认为孔子有本事,又有弟子辅佐,如果让他拥有封地, 就有可能发展起来,对楚国造成危害。
D.司马迁对孔子心存敬仰,读孔子有关著作,并到了山东拜访孔子旧居,流连不已。指出孔子的学说世代流传,孔子是至高无上的圣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②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2018-07-26更新 | 144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杨大眼,武都氐难当之孙也。少有胆气,跳走如飞。然侧出,不为其宗亲顾待,颇有饥寒之切。太和中,起家奉朝请。

时高祖自代将南伐,令尚书李冲典选征官,大眼往求焉。冲弗许,大眼曰:“尚书不见知听下官出一技。”便出长绳三丈许,系髻而走,绳直如矢,马驰不及,见者莫不惊欢。冲曰:“自千载以来,未有逸才若此者也。”遂用为军主。

出为征虏将军、东荆州刺史。时蛮酋樊秀安等反,诏大眼为别将,隶都督李崇,计平之。大眼妻潘氏,善骑射,自诣军省大眼。至于攻陈游猎之际,大眼令妻潘戎装,或齐镳战场,或并驱林壑。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自为将帅,恒身先兵士,冲突坚陈,出入不疑,当其锋者,莫不摧拉。南贼前后所遣督将,军未渡江,预皆畏慑。传言淮泗、荆沔之间有童儿啼者,恐之云“杨大眼至”,无不即止。王肃弟子秉之初归国也,谓大眼曰:“在南闻君之名,以为眼如车轮。及见,乃不异人。”大眼曰:“旗鼓相望,嗔眸奋发,足使君目不能视,何必大如车轮。”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

又出为荆州刺史。常缚蒿为人,衣以青布而射之。召诸蛮渠指示之曰:“卿等若作贼,吾政如此相杀也。”又北清郡尝有虎害,大眼搏而获之,斩其头悬于穰市。自是荆蛮相谓曰:“杨公恶人,常作我蛮形以射之。又深山之虎尚所不免。”遂不敢复为寇盗。在州二年而卒。

大眼虽不学,恒遣人读书,坐而听之,悉皆记识。令作露布,皆口授之,而竞不多识字也。

(选自《魏书五》,有删改)

【注】杨难当,仇池国首领,在位时间为429-442年。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
B.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
C.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
D.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侧出,文中指杨大眼行为异于流俗,被视为不正,清代戴名世《<庆历文读本>序》就有:“余孤行侧出,为世所弃。”
B.典选,掌管选拔人才授官的事务,《旧唐书·文苑传上·王勃》:“初,吏部侍郎裴行俭典选,有知人之鉴。”
C.蛮酋,指南方少数民族的首领,我国古代将南方少数民族通称为“蛮”,字面上有粗野、熊恶、不通情理的意思。
D.关张,分别指东汉末年蜀国名将关羽和张飞,其中关羽死后,逐渐,清代是被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大眼出身贵族,但少时历经坎坷。他是仇池国首领杨难当的孙子,但因侧出,而不被宗族亲属重视,时常忍饥受冻。
B.杨大眼灵活应变,善于抓住机会,当尚书李冲不同意任用他时,他主动请求展现自己善于奔跑的才能,最终获得了认可。
C.杨大眼身先士卒,有勇有谋。身为将帅,他经常冲锋陷阵,所向披靡;在他出任荆州刺史时曾射杀蛮人以警示诸蛮,蛮人不敢为乱。
D.杨大眼识字不多,但悟性高。他为官时,文书写作都是口授完成的;经常叫人来念书,他在一旁听,听到的都能理解记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为将帅,恒身先兵士,冲突坚陈,出入不疑,当其锋者,莫不摧拉。
(2)召诸蛮渠指示之曰:“卿等若作贼,吾政如此相杀也。”
文言文阅读 | 较易(0.85) |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史浩,字直翁,明州鄞县人。绍兴十四年登进士第。三十年,浩权建王府教授。三十一年,宗正少卿。会金主亮犯边,下诏亲征,时两淮失守,建王抗疏请率师为前驱。浩为王力言:“太子不可将兵。”王大感悟,立俾浩草奏,请扈跸以供子职,辞意恳到。高宗览奏,知奏出于浩,语曰:“真王府官也。”上亦欲令王遍识诸将,遂扈跸如建康。三十二年,孝宗受禅,迁翰林学士。张浚将图恢复,浩与之异议,浩奏:“先为备御,是通良规。傥听浅谋之士,兴不教之师,谓之族复,得平?”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首言赵鼎、李光之无罪,岳飞之久冤,宜复其官爵,禄其子孙。悉从之。浩国城瓜洲,白遣太府丞史正态往视之正志与浚论辩王十朋亦疏史正志朋比并及浩自是不召者十三年起知绍兴府持母丧归,服阙,知福州。五年,复为右丞相。枢密都承旨王孚建议以殿、步军多虚额,请各募三千人充之。已而殿前司辄捕市人,被掠者多断指,示不可用。军人怙众,因夺民财。狱成议罪,欲取兵民各一人枭首以徇。浩曰:“始衅者军人也,军法从事固当。若市人特与抗斗尔,可同罚乎?‘等死,死国可乎?’是岂军人语。”上怒:“是比朕为秦二世也。”寻求去,拜少傅。十年,请老,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浩喜荐人才,尝拟陈之茂进职与郡,上知之茂尝毁浩,曰:“卿岂以德报怨耶?”浩曰:“臣不知有怨,若以为怨而以德报之,是有心也。”莫济诋浩尤甚,浩荐济掌内制。浩曰:“臣不敢以私害公。”盖其宽厚类此。

(节选自《宋史·史浩传》,有删改)

【注】①扈跸:随侍皇帝出行至某处。跸,指帝王的车驾或行幸之处。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白遣太府丞史正志往/视之正志与浚论辩/王十朋亦疏史正志朋比/并及浩/自是不召者十三年/起知绍兴府/
B.白遣太府丞史正志/往视之/正志与浚论辩/王十朋亦疏史正志朋比/并及浩/自是不召者十三年/起知绍兴府/
C.白遗太府丞史正志往视之/正志与浚论/辩王十朋亦疏史/正志朋比并及浩/自是不召者/十三年起知绍兴府/
D.白遣太府丞史正志/往视之/正志与浚论/辩王十朋亦疏史正/志朋比并及浩/自是不召者/十三年起知绍兴府/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绍兴,南宋高宗赵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由汉武帝首创。
B.受禅,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文中指新帝接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C.致仕,也称致政、休致等,即交还官职,正常退休,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D.“除”“迁”在本文和其它古文中均指提升官职;封,在文中指追封,即死后封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浩忠于职守,做事尽心竭力。在金军侵犯边境时,对于建王要代父出征的行为,他认为不合适,竭力劝止,获得皇帝的赞许。
B.史浩拨乱反正,为蒙冤者昭雪。他第一个进言,说赵鼎、李光清白无辜,岳飞久蒙冤屈,要求为他们平反,皇帝都听从了。
C.史浩重视民心,看重百姓利益。在殿前司征兵一事上,他认为,对有挑畔行为的军人和抗争的市民,要区别对待,不可一概而论。
D.史浩心胸宽广,不肯以私怨妨害公事。陈之茂曾经说过他的坏话,他却拟定陈之茂升任郡守:莫济诋毁史浩尤其厉害,他却举荐莫济掌管内制。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为备御,是谓良规。傥听浅谋之士,兴不教之师,谓之恢复,得乎?
(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谏大宗十思疏》)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昌,字公明,汴州开封人也。出自行间,少学骑射。史朝义遣将围宋州,昌在围中,连月不解,城中食尽,贼垂将陷之。刺史李岑计蹙,昌为之谋曰:“廪中有数千斤曲,可以屑食。计援兵不二十日当至。东南隅之敌,众以为危,昌请守之。”昌遂被铠持盾登城,陈逆顺以告谕贼,贼众畏服。后十五日,救军至,贼宵溃。超授试左金吾卫郎将。

李灵曜据汴州叛,刺史李僧惠将受灵曜牵制,昌密遣曾神表潜说僧惠。僧惠召昌问计,昌泣陈其逆顺,僧惠感之,乃使神表赍表诣朝,请讨灵曜,遂翦灵曜左翼。

李希烈陷汴州,人心震恐。时昌以三千人守宁陵,希烈率五万众阵城下,昌深堑以遏地道,凡四十五日,不解甲胄,躬励士卒,大破希烈。希烈解围攻陈州刺史李公廉计穷昌从刘玄佐救之至陈州西与贼遇昌晨压其阵未及成列大破之生擒其将翟曜希烈退保蔡州

贞元三年,委昌北出五原。岁余,授泾州①刺史。昌躬率士众,力耕三年,军食丰羡,名闻阙下。受诏城平凉,扼弹筝峡口。旬余毕。平凉居北地之要,分兵援戍,遏其要冲,遂以保宁边鄙。

昌初至平凉,收聚亡殁将士骸骨坎瘗之。分为大将三十人,将士百人,葬于浅水原。建二冢,大将曰“旌义冢”,将士曰“怀忠冢”。昌盛陈兵设幕次,具牢馔祭之。昌及大将皆素服临之。诸道师徒,莫不感泣。

昌守西边十五年。及婴疾,约以不日赴京求医,未发而卒。年六十四,赠司空。

(节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五十二·刘昌传》,有删改)

【注】①泾州:地名。辖区在今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北。

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救军至,贼宵溃                    今其智反不能及(韩愈《师说》)
B.希烈率五万众阵城下             徘徊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
C.扼弹筝峡口                           然秦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贾谊《过秦论》)
D.旬余                                 余固笑不信也(苏轼《石钟山记》)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希烈解围攻/陈州刺史李公廉计穷/昌从刘玄佐救之/至陈州西与贼遇/昌晨压/其阵未及成列/大破之/生擒其将翟曜希烈/退保蔡州
B.希烈解围攻陈州/刺史李公廉计穷/昌从刘玄佐/救之至陈州西与贼遇/昌晨压/其阵未及成列/大破之/生擒其将翟曜希烈/退保蔡州
C.希烈解围攻/陈州刺史李公廉计穷/昌从刘玄佐/救之至陈州西与贼遇/昌晨压其阵/未及成列/大破之/生擒其将翟曜/希烈退保蔡州
D.希烈解围攻陈州/刺史李公廉计穷/昌从刘玄佐救之/至陈州西与贼遇/昌晨压其阵/未及成列/大破之/生擒其将翟曜/希烈退保蔡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昌有勇有谋,临危主动请缨。宋州被围数月,危在旦夕,他提出以酒曲充饥的建议,主张坚守城池,等待援军,并主动要求守卫东南角。
B.刘昌御敌有方,率部以少胜多。他率三千人抵御李希烈的五万大军,对外据天堑防守,对内激励士气,军队坚持四十五日,终于打败敌军。
C.刘昌尽职尽责,戍边不辱使命。他任泾州刺史时,亲率士兵耕作,保障了军粮的供应;他奉命修筑平凉城,并派兵把守,保障了边地的安定。
D.刘昌有情有义,善待阵亡官兵。他初到平凉之时,将收集到的一百多位官兵的骸骨安葬好,并举行隆重的祭奠仪式,他身穿素服到场祭奠。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6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大防,字微仲,其先汲郡人。大防进士及第,调永寿令。县无井,远汲于涧,大防行近境,得二泉,欲导而入县,地势高下,众疑无成理。大防用《考工》水地置泉之法以准之,不旬日,果疏为渠,民赖之,号曰“吕公泉”。迁著作佐郎、知青城县。故时,圭田[注]粟入以大斗而出以公斗,获利三倍,民虽病不敢诉。大防始均出纳以平其直,事转闻,诏立法禁。青城外控汶川,与敌相接。大防据要置逻,密为之防,禁山之樵采,以严障蔽。韩绛镇蜀,称其有王佐才。哲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权开封府。元祐元年,拜尚书右丞,封汲郡公。三年,吕公著告老,超拜大防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提举修《神宗实录》。大防见哲宗年益壮,日以进学为急,请敕讲读官取仁宗迩英御书解释上之,置于坐右。又摭乾兴以来四十一事足以为劝戒者,分上下篇,标曰《仁祖圣学》,使人主有欣慕不足之意。大防立朝挺挺,进退百官,不可干以私,不市恩嫁怨以邀声誉,凡八年,始终如一。宣仁后崩,寻改永兴军。未几,左正言上官均论其隳坏役法,右正言张商英、御史周秩、刘拯相继攻之,夺学士,知随州,贬秘书监。言者又以修《神宗实录》直书其事为诬诋,徙安州。兄大忠自渭入对,哲宗询大防安否,且曰:“执政欲迁诸岭南朕独令处安陆为朕寄声问之大防朴直为人所卖三二年可复相见也”大忠泄其语于章惇,惇惧,绳之愈力。绍圣四年,遂贬舒州团练副使,安置循州。至虔州信丰而病,遂薨,年七十一,谥曰正愍。   

大防身长七尺,眉目秀发,声音如钟。自少持重,无嗜好,过市不左右游目,燕居如对宾客。每朝会,威仪翼如,神宗常目送之。

(选自《宋史·吕大防传》,有删节)

[注]圭田,古代卿、大夫、士供祭祀用的田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执政欲迁诸岭南/朕独令处安陆/为朕寄声问之/大防朴直/为人所卖三二年/可复相见也/
B.执政欲迁诸岭南/朕独令处安陆/为朕寄声问之/大防朴直为人/所卖三二年/可复相见也/
C.执政欲迁诸岭南/朕独令处安陆/为朕寄声问之大防/朴直为人所卖/三二年可复相见也/
D.执政欲迁诸岭南/朕独令处安陆/为朕寄声问之/大防朴直/为人所卖/三二年可复相见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权、夺在文中分别是指官职提升、暂时代理官职和削除官职。
B.告老,古代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与之意思相近的还有“致仕”、“下车”等。
C.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之死。吕大防曾被封为汲郡公,故称之。
D.谥,古代帝王或高官死后的封号。吕大防为官清正,仕途遭忧,故谥“正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大防有经世致用之才。他采用水地置泉之法,为永寿县百姓成功解决了汲水不便的问题。
B.吕大防有公正为民之心。他主政青城时,改革旧弊,统一粟米出入的量具,还百姓以公平。
C.吕大防精心辅佐皇上。他摘录乾兴以来四十一事,编成《仁祖圣学》一书,使哲宗自感不足。
D.吕大防为官有劣迹。他曾经毁坏役法,还在主修《神宗实录》时直书其事,有污神宗圣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进退百官,不可干以私,不市恩嫁怨以邀声誉。
(2)自少持重,无嗜好,过市不左右游目,燕居如对宾客。
7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郭从义,其先沙陀部人。父绍古,事后唐武皇忠谨,特见信任,赐姓李氏。绍古卒,从义才总角,庄宗畜于宫中,与诸子齿。明宗与绍古同事武皇,情好款狎,即位,以从义补内职,累迁内园使。

晋天福初,始复姓郭氏。坐事出为宿州团练副使。丁内艰北归,遂家太原。汉祖在镇表为马步军都虞候屡率师破契丹于代北及建大号从义首赞其谋擢郑州防御使充东南道行营都虞候,领首军自太行路渡河。

汉祖入汴,以为河北都巡检使。赵思绾之叛,为行营都部署,赐戎装、器仗、金带。师至永兴,围其城,即以从义为永兴军节度。思绾粮尽,城中人相食,从义系书矢上射入城中,说思绾令降,仍表于朝廷,许以华州节制。隐帝从其计,即遣使谕思绾,思绾开门纳款。翌日,从义具军容入城,憩候馆中,思绾入谒,即令武士执之,并其党三百余人悉斩于市,以功加同平章事。世宗将征刘崇,从义适来朝,因请扈从,世宗甚悦,改天平军节度,即令从符彦卿破契丹于忻口。师还,以功加兼中书令。及世宗自迎銮至泗州,见于行在。恭帝即位,加开府阶。

宋初,太祖征扬州,从义迎谒于路,愿扈从,不允。开宝二年,改左金吾卫上将军。逾年,上章请老,拜太子太师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三,赠中书令。

从义有谋略,多技艺,尤善飞白书。从义善击球,尝侍太祖于便殿,命击之。从义易衣跨驴,驰骤殿庭,周旋击拂,曲尽其妙。既罢,上赐坐,谓之曰:“卿技固精矣,然非将相所为。”从义大惭。

初,思绾之叛也,巡检使乔守温遁去,姬妾悉入思绾。思绾败,从义尽取之,守温诣从义求其爱妾,虽不敢拒,而心衔焉,遂发守温逃遁事,坐弃市,人皆冤之。

(节选自《宋史·郭从义传》)

【注】后唐武皇,指李克用,其子后唐开国皇帝庄宗李存勖建国时, 追尊他为后唐武皇。明宗李嗣源,李克用的养子,后唐第二位皇帝。这一时期政权更迭频繁,之后是后晋、后汉与后周。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庙号太祖。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汉祖在镇/表为马步军/都虞候屡率师破契丹于代北/及建大号/从义首赞/其谋擢郑州防御使/充东南道行营都虞候
B .汉祖在镇/表为马步军/都虞候屡率师破契丹/于代北及建大号/从义首赞其谋/擢郑州防御使/充东南道行营都虞候
C .汉祖在镇/表为马步军都虞候/屡率师破契丹于代北/及建大号/从义首赞其谋/擢郑州防御使/充东南道行营都虞候
D .汉祖在镇/表为马步军都虞候/屡率师破契丹/于代北及建大号/从义首赞/其谋擢郑州防御使/充东南道行营都虞候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总角”是指古时儿童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后代指儿童时代。《诗经·氓》有“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之句。
B .“丁内艰”指遭逢母丧,遭逢父丧谓丁外艰。古代朝廷官员遇到父母丧事,必须回祖籍守丧,称丁艰或丁忧。
C .“开宝二年”是帝王年号纪年。古人纪年主要有帝王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两种,《赤壁赋》中“壬戌之秋”是干支纪年。
D .“致仕”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官吏制度。致是达到,致仕即达到某官职。常见的称谓还有“致事”“致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郭从义有谋略,设计平定叛乱。他把书信绑在箭上射入城中劝降,并上表皇帝许赵思绾以官职,皇帝采纳了他的计策。
B .郭从义有战功,得到多位君主的重用。他多次随王伴驾,征讨立功,先后官至节度使,兼中书令,左金吾卫上将军等。
C .郭从义多才艺,擅长飞白书和击球。有一次他在太祖面前大显身手,更衣骑驴表演击球,腾挪击打,技艺精妙。
D.郭从义性忠厚,秉正执法公允裁断。他处理乔守温遁逃之事,持重而谨严,敦厚而公正,使人信服。
2017-11-0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垦利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1.下列句中加点字与“撞而破之”中的“破”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已去,至军中B.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
C.常以身蔽之D.项伯杀人,臣
2.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长于臣
A.若属皆且为所虏B.大王来何操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D.具告以事
3.对文段中的四个人物及其言行,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能言善辩,口齿伶俐,居然把项羽说得无言以对。
B.项庄是项羽手下的一个武将,他在接受了舞剑刺杀刘邦的任务后,于心不忍,加上项伯的保护,所以未能把刘邦刺死。
C.樊哙在危急关头不顾卫士阻拦,闯入军帐中,表现了极大的勇气,但入帐后的种种行为都有礼有节,表现了他有勇有谋、粗中有细的性格。
D.从樊哙的一番话来看,他是很懂得外交辞令的。他先指桑骂槐地痛斥一顿,然后又不失时机、恰到好处的讲出刘邦这么做都是为了项羽,难怪项羽愿听。
4.下面对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是记录春秋历史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为孔子修订的《春秋》所作的传。
B.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其作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结构严谨,语言典范,对后世史学与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
C.庄子,名周,战国中期宋人,先秦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今存《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为庄子所著。
D.墨子,名翟,鲁人,先秦墨家创始人。 “非攻”即反对进攻的战争,与一般的非战是有区别的。
5.翻译下列句子。
①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③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2017-05-1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垦利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胡舜陟,字汝明,徽州绩溪人。登大观三年进士第,历州县官,为监察御史。以内艰去。服阕,再为监察御史,奏:“河北金兵已遁,备御尤不可不讲。”钦宗即位,又言:“今结成边患,几倾国家,自归明官赵良嗣始,请戮之以快天下。”遂诛良嗣。

侍御中。奏:“夫孔子之后深知圣人之道者,孟子而已。愿诏东宫官遵旧制,先读《论语》,次读《孟子》。”

高宗即位,舜陟论宰相李纲之罪,帝不听。言者论其尝事伪廷除集英殿修撰知庐州时淮西盗贼充斥庐人震恐日具舟楫为南渡计舜陟至修城治战具人心始安。

张遇自濠州奄至梁县,舜陟使毁竹里桥,伏兵河西,伺其半渡击败之。又请以身守江北,以护行宫。帝壮其言,擢徽猷阁待制,充淮西制置使。范琼自寿春渡淮,贻书赡军钱帛,舜陟谕以逆顺,琼乃去。

自军兴后,淮西八郡,群盗攻蹂无全城,舜陟守庐二年,按堵如故,以徽猷阁待制知建康府,充沿江都制置使。寻罢,迁庐、寿镇抚使,改淮西安抚使。至庐州,溃兵王全与其徒来降,舜陟散财发粟,流民渐归。改知静江府,诏措置战马。御史中丞常同奏舜陟凶暴倾险,罢之。

后十八年,复为广西经略。以知邕州俞儋贪赃,为运副吕源所按,事连舜陟,提举太平观 先是,舜陟与源有隙,舜陟因讨郴贼,劾源沮军事,源以抵秦桧,讼舜陟受金盗马,非讪朝政。桧素恶舜陟,入其说,奏遣大理寺官袁柟、燕仰之往推劾,居两旬,辞不服,死狱中。

舜陟有惠爱,邦人闻其死,为之哭。妻江氏诉于朝,诏通判德庆府洪元英究实。元英言:“舜陟受金盗马,事涉暧昧,其得人心,虽古循吏无以过。“帝谓桧曰:“舜陟从官,又罪不至死,勘官不可不惩。”遂送柟、仰之吏部。          (节选自《宋史·列传一百三十七》)

【注】①古代称遭母丧为内艰。②归明是谓归服圣明之主。③按堵:安定,安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侍御中                 迁:晋升B.贻书赡军钱帛       责:责备
C.诏措置战马          市:购买D.源以抵秦桧          书:书信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言者论其尝事伪廷/除集英殿/修撰知庐州时/淮西盗贼充斥庐人/震恐日具/舟楫为南渡/计舜陟至/修城治战具/人心始安
B.言者论其尝事伪廷/除集英殿修撰/知庐州时/淮西盗贼充斥/庐人震恐日具/舟楫为南渡/计舜陟至修城/治战/具人心始安。
C.言者论其尝事伪廷/除集英殿/修撰知庐州时/淮西盗贼充斥/庐人震恐日具/舟楫为南渡计/舜陟至/修城治战/具人心始安。
D.言者论其尝事伪廷/除集英殿修撰/知庐州/时淮西盗贼充斥/庐人震恐/日具舟楫为南渡计/舜陟至/修城治战具/人心始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舜陟敢于谏言,见解独到。他在担任监察御史时,对边患和防御两次谏言献策,指出边患的危害,请求诛杀赵良嗣。
B.胡舜陟重视读书,维护纲常。他升迁为侍御史后,上书皇帝言明读圣贤之书的顺序,希望皇帝诏令东宫职官遵循纲常制度。
C.胡舜陟精于战术,善于指挥。他任庐州知州时,修城置办作战的器具,打败了淮西众多盗贼,人心才安定下来。
D.胡舜陟忠于皇帝,深受百姓爱戴。他请求镇守江北以保护皇帝,皇帝被感动;他死后,乡里百姓也为他痛哭以谢他的恩德。
4.把文章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舜陟与源有隙,舜陟因讨郴贼,劾源沮军事。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017-03-2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第一中学度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模块考试语文试卷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

绛侯①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目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请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与盎结交。

袁盎常引大体慷慨。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说盎曰:“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于是上笑,下赵同。赵同泣下车。

上幸上林②,皇后、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席坐。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乎?”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

然袁盎亦以数直,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


①绛侯:即周勃,刘邦的开国大臣。②上林:秦汉时皇家猎场。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B.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C.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D.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舍人,本指官名,私门之官。通常指门客,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常养一些食客,这些食客及亲近左右通称舍人,后来也用来俗称显贵子弟。
B.孝文帝即汉文帝,“孝文”是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称号,用来褒扬死者,如齐宣王的“宣”,周厉王的“厉”。
C.谏,主要指规劝君主、尊长和朋友,对其言行提出批评或劝告,使改正错误。从春秋时齐桓公开始,我国历代统治者都设有谏官,如汉朝的“谏大夫”、“谏议大夫”,唐朝的左、右拾遗均是谏官。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向君主提意见。
D.皇后,皇帝的正妻。在后宫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众妃子之主。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可称为正宫或中宫。中宫、正宫也就成了皇后的别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盎出身卑微,父亲曾当过强盗,吕后掌权时,他还是寄身吕禄门下的家臣,孝文帝时靠哥哥保任他为中郎。
B.袁盎直言敢谏,他曾在孝文帝面前说周勃的坏话,要文帝坚守君臣礼节,致使周勃很恨他,但在周勃被无辜下狱时,他又替周勃辩说,使周勃因而获释,两人又成了好朋友。
C.袁盎有些行为可以说公私兼顾。宦官赵同受文帝宠幸,因为他常常忌恨袁盎,袁盎对他也头痛。于是找机会当面羞辱了赵同,但文帝因他所言符合礼的规矩,只能笑一笑,让赵同下车。
D.孝文帝一次带着皇后和慎夫人到上林苑打猎,举行皇家宴会,袁盎拉慎夫人入座,惹慎夫人很生气,不肯入座,皇帝也很恼怒,起身进入内室。后来经袁盎解释原因,皇上和慎夫人原谅了他。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⑵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⑶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⑷夫人不能早自裁于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棰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