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0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选自《贾谊集》)

1.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C.一国吏民/皆来贺D.今/齐地方/千里
2.下列划线的文言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宫妇左右莫不   偏爱B.臣知不如徐公美   诚实
C.孙叔敖楚令尹     担任D.身己贵而骄人者民     离开
3.翻译下列句子。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②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
4.邹忌向齐王、“老父”向孙叔敖进言分别用了什么方法?在与人交往中,你更欣赏哪一种?请说说理由。
2023-12-2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二中东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思邈,京兆华原人。通百家说,善言老子、庄周。周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其少,异之,曰:“圣童也,顾器大难为用尔!”及长,居太白山。隋文帝辅政,以国子博士召,不拜。密语人曰:“后五十年有圣人出,吾且助之。”太宗初,召诣京师,年已老,而听视聪瞭。帝叹曰有道者欲官之不受显庆中复召见谏议大夫固辞上元元年称疾还山高宗赐良马假鄱阳公主邑司以居之思邈于阴阳、推步、医药无不善,孟诜、卢照邻等师事之。照邻有恶疾,不可为,感而问曰:“高医愈疾,奈何?”答曰:“人之四支五藏,一觉一寐,吐纳往来,流为荣卫,彰为气色,发为音声,人常数也。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失则蒸生热,否生寒;结为瘤赘,陷为痈疽;奔则喘乏,端则憔槁。发乎面,动乎形。高医导以药石,救以针剂,故体有可愈之疾。”照邻曰:“人事奈何?”曰:“心为之君,君尚恭,故欲小。胆为之将,以果决为务,故欲大。仁者静,地之象,故欲方。智者动,天之象,故欲圆。”复问养性之要,答曰:“天有盈虚,人有屯危,不自慎,不能济也。故养性必先知自慎也。慎以畏为本。忧于身者不拘于人,畏于已者不制于彼,慎于小者不惧于大,戒于近者不侮于远。知此则人事毕矣。”初,魏征等修齐、梁、周、隋等五家史,屡咨所遗,其传最详。永淳初,,年百余岁,遗令薄葬,不藏明器,祭去牲。孙处约尝以诸子见,思邈曰:“俊先显,侑晚贵,伦祸在执兵。”后皆验。太子詹事卢齐卿之少也,思邈曰:“后五十年位方伯,吾孙为属吏,愿自爱。”时思邈之孙溥尚未生,及溥为萧丞,而齐卿徐州刺史。

(节选自《新唐书》)

【注】①屯:此读zhūn,困难、艰难。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叹曰/有道者欲/官之/不受/显庆中/复召见/拜谏议大夫/固辞/上元元年/称疾还山/高宗赐良马/假鄱阳公主邑司以居之/
B.帝叹曰/有道者/欲官之不受/显庆中/复召/见拜谏议大夫/固辞/上元元年/称疾还山/高宗赐良马/假鄱阳公主邑司以居之/
C.帝叹曰/有道者/欲官之/不受/显庆中/复召见/拜谏议大夫/固辞/上元元年/称疾还山/高宗赐良马/假鄱阳公主邑司以居之/
D.帝叹曰/有道者/欲官之不受/显庆中/复召见/拜谏议大夫/固辞/上元元年/称疾还山/高宗赐良马假鄱阳公主邑/司以居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帝”是庙号,庙号是封建时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B.“拜”与“除”“授”等词语都表示任命官职,与“迁”“擢”“转”不同。
C.“卒”指古代称士大夫之死。由称孙思邈去世为“卒”,可大致推断他曾为官。
D.“牢”指古代祭祀所用牲畜,根据牲畜搭配的种类不同,有太牢、少牢之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思邈天资聪颖,通晓诸子百家。他擅长讲述老子和庄周的言论著作,独孤信见到幼年孙思邈,赞叹他是神童,觉得以后可能得到重用。
B.孙思邈精通医道,医术十分精湛。卢照邻患有恶疾,向孙思邈询问高医愈疾的原因,孙思邈讲述了疾病形成的原因以及高医的施治途径。
C.孙思邈淡薄名利,不求奢侈浮华。他长大成人后,隐居在太白山,先后拒绝了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的授官,要求死后子孙对其薄葬。
D.孙思邈博闻强识,学识积累丰富。魏征等人编辑齐、梁、周和隋等五个王朝的史籍,多次向他询问其中遗漏的史事,他传述得非常详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医导以药石,救以针剂,故体有可愈之疾。
(2)天有盈虚,人有屯危,不自慎,不能济也。
2023-12-1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10月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语文试卷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老子》第六十四章)

(二)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 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印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选自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B.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C.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D.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文中指函谷关,是古长安与洛阳间的咽喉之地,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
B.“书”即传说中老子著的《老子》,又称《道德经》,传世本共八十一章,是道家思想的重要来源。
C.玄孙,指曾孙的儿子或孙子的孙子。老子的玄孙应是李宫的儿子,李宫的儿子应是李假的祖父。
D.太傅,古代官职名,周代设置,为辅弼天子之任,三公之一;西汉时,太子的老师被称为太傅。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认为治事者要善于抓苗头。因为他认为事物是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短到长变化而来的,因此必须重视事物的苗头。
B.老子认为圣人要有高远的追求。他强调圣人要追求常人不想要的东西,要学习那些常人所不学习的大道理,而不要妄动、妄为。
C.关于老子历史上有不同的传说。一是略早于孔子的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李耳,二是与孔子同时代的老莱子,三是晚于孔子的太史儋。
D.道学与儒学曾相互贬斥。世上信奉老子的人贬斥儒学,信奉儒学的贬斥老子。但信奉儒学的司马迁却能为老子写列传,实属难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2023-12-05更新 | 65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二中东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戚继光,元敬,世登州卫指挥佥事。父景,历官都指挥,大宁都司,入为神机坐营,有操行。继光幼倜傥,负奇气。家贫,好读书,通史大义。嘉靖中嗣职,用荐擢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改佥浙江都司,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面金华义乌俗称慓悍请召募三千人教必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四十年,倭大掠桃渚、圻头。继光急趋宁海,扼桃渚,败之龙山,追至雁门岭。贼遁去,乘虚袭台州,继光手歼其魁,蹙余贼瓜陵江尽死,而圻头倭复趋台州,继光邀击之仙居,道无脱者。先后九战皆捷,俘一千有奇,焚溺死者无算。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与大猷均为名将。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飙发电举,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隆庆初,给事中吴时来以蓟门多警,请召大猷、继光专训边卒。部议独用继光,乃召为神机营副将。会谭纶督师辽、蓟,乃集步兵三万,征浙兵三千,请专属继光训练。帝可之。浙兵三千至,陈郊外,天大雨,自朝至日昃,植立不动。边军大骇,自是始知军令。寻以守边劳,进左都督。久之,炒蛮偕妻大嬖只袭掠边卒,官军追破之。土蛮犯辽东,继光急赴,偕辽东军拒退之。继光已加太子太保,录功加少保。张居正殁半岁,给事中张鼎思言继光不宜于北,当国者遽改之广东。继光悒悒不得志,强一赴,逾年即谢病。给事中张希皋等复劾之,竟罢归。居三年,御史傅光宅疏荐,反夺俸。继光亦遂卒。

(节选自《明史·戚继光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慓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
B.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慓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
C.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慓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
D.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慓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指古人在成年时,在本名之外另外取的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
B.署,指代理官职,表示代理官职的词语还有“权”“摄”“知”“守”等。
C.经,古代图书四大类别之一,古代图书四大类别分别为经、史、子、集。
D.馘,古代战争中割取所杀敌人的左耳用以记数报功,文中指所杀的倭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戚继光出身官宦人家,自幼性格洒脱。他气度不凡,虽家庭贫穷,但喜好读书,精通各类典籍的大义。
B.戚继光治军名扬天下,多次挫败倭寇。倭寇大肆侵扰,他急忙奔赴前线,占据要地,对落败倭寇穷追不舍。
C.戚继光做事雷厉风行,深受上下信任。军部独用他训练蓟门防务的士兵,皇帝同意让他专门训练浙江士兵。
D.戚继光晚年境遇凄凉,屡遭改任弹劾。张居正死后,戚继光郁郁不得志,被傅光宅推荐,反而被削夺了俸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嘉靖中嗣职,用荐擢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
(2)浙兵三千至,陈郊外,天大雨,自朝至日昃,植立不动。
2023-11-04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熊概,元节,丰城人。幼孤,随母适胡氏,冒其姓。永乐九年进士。授御史。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峒溪蛮大出掠,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之。概不可,曰:“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已而果然。久之,调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农务。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成祖亦知其诬罔。既卒,左通政岳福继之,庸懦不事事。仁宗监国时,尝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贤,故有是命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逝江设巡抚自此始

浙西豪持郡邑短,长为不法。海盐民平康暴横甚,御史捕之,遁去。会赦还,益聚党八百余人。概捕诛之,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论如法。于是奸宄帖息。诸卫所粮运不继,军乏食。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概用法严,奸民惮之,腾谤书于朝。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与春所至作威福,纵兵扰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概亦自信,诸当兴革者皆列以闻。时屡遣部官至江南造纸、市铜铁。概言水涝民饥,乞罢之。

五年还朝,始复姓。亡何,迁右都御史,治南院事。行在都御史顾佐疾,驿召概代领其职,兼署刑部。九年十月录囚,自朝至日宴,未暇食,忽风眩卒。赐祭,给舟归其丧。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B.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C.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D.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供长辈呼唤。字是十五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供平辈和晚辈称呼。
B.进士指科举时代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C.成祖是庙号,是皇帝去世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祖、太宗。
D.“民”是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熊概预料事情准确。布政使想请靖江王来阻止峒溪蛮人劫掠时,他认为贼寇肯定不来,最后结果也印证了他的判断。
B.熊概执法不畏强暴。浙西豪强肆意作恶,前官岳福懦弱无为,而能概不仅捕杀了遇赦的平康,还抓捕了几十个豪强恶徒押送至京城,百姓拍手称快。
C.熊概深得皇帝信任。洪熙元年正月,宣宗命他以按察使的身份参与巡视南畿、浙江,巡视后宣宗晋升他做了大理寺卿。
D.熊概为官为民请命。朝廷屡派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影响了民生,他就上书说洪水积涝,百姓饥馑,请求停止行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仁宗监国时,尝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贤,故有是命。
(2)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
5.皇上升任熊概为大理寺卿的原因具体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2023-11-0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濂,字景濂,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复往从吴莱学。已,游柳贯、黄溍之门,两人皆亟逊濂,自谓弗如。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以亲老辞不行,入龙门山著书。

逾十余年,太祖取婺州,召见濂。以李善长荐,与刘基、章、溢、叶琛并征至应天,除江南儒学提举,命授太子经,寻改起居注。濂长基一岁,皆起东南,负重名。基雄迈有奇气,而濂自命儒者。太祖尝问以帝王之学,何书为要。濂举《大学衍义》。乃命大书揭之殿两庑壁。顷之御西庑,诸大臣皆在,帝指《衍义》中司马迁论黄老事,命濂讲析。讲毕,因曰:汉武溺方技谬悠之学,改文、景恭俭之风,民力既敝,然后严刑督之。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以学校治民,则祸乱不兴,刑罚非所先也。濂之随事纳忠,皆此类也。

濂性诚谨,未尝讦人过。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潜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濂状貌丰伟美须髯视近而明一黍上能作数字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于学无所不通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外国贡使亦知其名,数问宋先生起居无恙否。高丽、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购文集。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虽白首侍从,其勋业爵位不逮基,而一代礼乐制作,濂所裁定者居多。

(节选自《明史·宋濂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濂状貌丰/伟美须髯/视近而明/一黍上能作数字/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于学/无所不通/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
B.濂状貌丰伟/美须髯/视近而明/一黍上能作数字/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于学/无所不通/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
C.濂状貌丰伟/美须髯/视近而明/一黍上能作数字/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于学无所不通/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
D.濂状貌丰/伟美须髯/视近而明/一黍上能作数字/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于学无所不通/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居注,指古代帝王的言行录,也指负责记录起居注的职官名,文中的“起居注”指前者。
B.两庑,是宫殿或祠庙的东西两廊。又特指文庙中先贤从祀之处,供奉孔子门人及历代大儒。
C.黄老,也称黄老学说,古代一种思想流派。“黄”指黄帝;“老”指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
D.姓氏,夏商周以前,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氏”分别贵贱,“姓”分别婚姻,后来合而为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濂,自幼聪颖过人,记忆力超强。他博通《五经》,转益多师。他的两位老师柳贯、黄溍甚至都觉得学问在他之下,自愧不如。
B.宋濂与刘基齐名,都兴起于东南。刘基豪迈,宋濂以儒者自命。宋濂虽才华横溢,却不能像刘基那样得到重用,无法获得显赫的官爵。
C.宋濂敢于直言,他认为茹太素上奏章是出于一片忠心,皇帝现在刚刚敞开言路,怎么能给他定大罪呢。
D.宋濂手不释卷,学问无所不通,文章醇厚精深。上门来求文章的士大夫摩肩接踵,国外的崇拜者甚至出重金来求购他的文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笑曰:“诚然,卿不朕欺。”潜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
(2)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2023-10-31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二中东区2021-2022学年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炫,字光伯,河间景城人也。少以聪敏见称,与信都刘焯闭户读书,十年不出,强记默识,莫与为俦。周武帝平齐,瀛洲刺史字文亢引为户曹从事。后刺史李绘署礼曹从事,以吏干知名。岁余,奉敕与著作郎王劭同修国史。俄直门下省,以待顾问。又与诸术者修天文律历,兼于内史省考定群言,内史令博陵李德林甚礼之。炫虽遍直三省,竟不得官,为县司责其赋役。炫自陈于内史,内史送诣吏部,吏部尚书书世康问其所能。炫自为状曰:“史子文集,嘉言美事,咸诵于心。天文律历,穷核微妙。”吏部竟不详试,然在朝知名之士十余人,保明炫所陈不谬,于是除殿内将军。

时吏部尚书牛弘奏请购求天下遗逸之书,炫遂伪造书百余卷,题为《连山易》《鲁史记》等,录上送官,取赏而去。后有人讼之,经赦免死,坐除名,归于家,以教授为务。太子勇闻而召之,既至京师,敕令事蜀王秀,迁延不往。蜀王大怒,枷送益州。俄而释之,典校书史。

炀帝即位,牛弘引炫修律令。高祖之世,以刀笔吏类多小人,年久长奸,势使然也。又以风俗陵迟,妇人无节。炫著论以为不可,弘竟从之。诸郡置学官,及流外给廪,皆发自于炫。纳言杨达举炫博学有文章,射策高第,除太学博士。岁余,以品卑去任,还至长平,奉敕追诣行在所。或言其无行,帝遂罢之,归于河间。于时群盗蜂起,谷食踊贵,经籍道息,教授不行。炫与妻子相去百里,声问断绝,郁郁不得志。

时在郡城粮饷断绝其门人多随盗贼哀炫穷乏诣郡城下索炫郡官乃出炫与之未几,贼为官军所破,炫饥饿无所依,复投县城。长吏意炫与贼相知,恐为后变,遂闭门不纳,是时夜冰寒,因此冻馁而死,时年六十八。其后门人谥曰宣德先生。

炫性躁竞,颇俳谐,多自矜伐,好轻侮当世,为执政所丑,由是官途不遂。著《〈论语〉述议》十卷,《〈春秋〉攻昧》十卷,《〈五经〉正名》十二卷……并行于世。

(节选自《隋书·刘炫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在郡城/粮饷断绝/其门人多随盗贼哀/炫穷乏诣郡/城下索炫郡官/乃出炫与之/
B.时在郡城/粮饷断绝/其门人多随盗贼/哀炫穷乏/诣郡城下索炫/郡官乃出炫与之/
C.时/在郡城粮饷断绝/其门人多随盗贼/哀炫穷乏诣郡/城下索炫/郡官乃出炫与之/
D.时/在郡城粮饷断绝/其门人多随盗贼哀/炫穷乏/诣郡城下索炫郡官/乃出炫与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原负责监察地方官员,后来职权进一步扩大,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政长官。
B.门下省:古官署名称,与尚书省、中书省合称“三省”,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
C.射策:古代科举考试时,士子针对皇帝策问,提出治理政事的方略,后泛指应试。
D.《春秋》:相传孔子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整理修订,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炫年少时就聪慧敏捷,读书非常刻苦,记忆能力也很强,没有人能和他相比。
B.刘炫能够针对当时社会弊端,提出一些变革主张,这些主张被牛弘接受并施行。
C.刘炫与盗贼关系亲密,想发动变乱。郡长吏拒绝刘炫入城,致使他因饥寒而死。
D.刘炫博学多才,他编写了《〈论语〉述议》等众多著作,在世间都得到广泛流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史子文集,嘉言美事,咸诵于心。天文律历,穷核微妙。
(2)于时群盗蜂起,谷食踊贵,经籍道息,教授不行。
2023-10-2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二中东区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8 .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题弟侄书堂

[唐]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送之     走: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遇其叱咄     或: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欣悦     俟: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家山虽在干戈     干戈: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3.【甲】文中表现作者不屈不挠,执着请教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诗中诗人描写弟侄伏案苦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都是作者劝勉后辈勤奋读书之作,但劝勉方法不相同,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分析。
2023-04-06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无为市无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自主招生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节选自《资治通鉴》)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B.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C.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D.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琨觉   B.合骁健   集合
C.睿无北伐之志   向来D.逖其部曲百余家渡江   准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逖胸怀大志,心忧天下。和刘琨一起担任司州主簿时,他曾半夜闻鸡起舞,奋发向上。
B.祖逖洞悉形势,敢于直谏。住在京口时,他向军谘祭酒细致分析了晋朝发生变乱的原因。
C.祖逖果敢坚毅,勇于担当。面对士兵匮乏、武器不足的现状,他毅然建造熔炉制造兵器。
D.祖逖矢志爱国,发愤图强。在担任奋威将军、豫州刺史时,他率部渡江,自行招募士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2022-12-24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自主招生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既征孙权还,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余人屯合肥。太祖征张鲁,教与护军薛悌,署函边曰贼至乃发。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乃共发教,教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诸将皆疑。辽曰: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李典亦与辽同。于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平旦,辽被甲持朝,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余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还修守备,众心乃安,诸将咸服。权守合肥十余日,城不可拔,乃引退。辽率诸军追击,几复获权。太祖大壮辽,拜征东将军。

文帝即王位,转前将军。孙权复叛,遣辽还屯台肥,进辽爵都乡。文帝践阼,封晋阳侯,增邑千户,并前二十六百户。黄初二年,辽朝洛阳宫,文帝引辽会建始殿,亲问破吴意状。帝叹息顾左右曰:此亦古之召虎也。孙权复称藩。辽还屯雍丘,得疾。帝遣侍中刘晔将太医视疾。疾未瘳,帝迎辽就行在所,车驾亲临,执其手,赐以御衣,太官日送御食。疾小差,还屯。孙权复叛,帝遣辽乘舟,与曹休至海陵,临江。权甚惮焉,敕诸将: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是岁辽与诸将破权将吕范。

辽病笃,遂薨于江都。帝为流涕,曰刚侯。子虎嗣。六年,帝追念辽、典在合肥之功,诏曰:合肥之役,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贼至今夺气,可谓国之爪牙矣。

(节选自《三国志·张辽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成败之机/在此一战/
B.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成败之机/在此一战/
C.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成败之机/在此一战/
D.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成败之机/在此一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后世多用为开国之君的庙号,如朱元璋称明太祖等。文中是指曹操的庙号。
B.侯,文中指古代爵位名,在先秦爵制中为五等爵的第三等,位在伯爵之下,子爵之上。
C.谥,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
D.爪牙,文中用来比喻武臣,与“蚓无爪牙之利”中的“爪牙”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在征伐张鲁时交给薛悌一封信,在孙权到达合肥之后,众将军依照曹操的嘱托才打开了这封信,信中安排了众将军的任务。
B.张辽连夜招募八百勇士,杀牛犒劳这些士兵,等到第二天,张辽冲入敌军营垒,大声喊着自己的姓名、冲到孙权的大旗之下。
C.张辽在合肥立下了赫赫战功,等到文帝登上皇位之后,还让张辽继续驻守合肥,晋升张辽爵位,并先后共赏张辽三千多户食邑。
D.张辽得病之后,文帝派遣侍中刘晔带着太医为张辽看病,还把他接到自己的行宫,对张辽照顾有加,把自己的衣服、膳食送给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阵,杀数十人,斩二将。
(2)辽率诸军追击,几复获权。太祖大壮辽,拜征东将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