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0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北望感怀

陆游

荣河温洛帝王州,七十年来禾黍秋。

大事竟为朋党误,遗民空叹岁时遒。

乾坤恨入新丰酒,霜露寒侵季子裘

食粟本同天下责,孤臣敢独废深忧。

【注】①本诗作于庆元五年(1199)冬诗人居于山阴之时。②季子裘:指战国时苏秦(字季子)入秦求仕,资用耗尽而归之事,后以“季子裘”谓旅途或客居中处境困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身在山阴,心在故国,喝酒解闷,北望感怀,写下此诗。
B.颈联对句化用季子无裘受霜露侵袭之典,形容诗人处境困顿。
C.诗歌尾联以激切的议论作结,体现儒家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
D.全诗语言沉郁顿挫,以隐晦的表达方式传达诗人的政治见解。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024-05-13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部分学校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柳梢青·题四梅图(其四)

扬无咎

目断南枝。几回吟绕,长怨开迟。雨浥风欺,雪侵霜妒,却恨离披。

欲调商鼎如期。可奈向、骚人自悲。赖有毫端,幻成冰彩,长似芳时。

[注]①四梅图:指扬无咎创作的纸本墨笔画。②调商鼎:喻指宰相治理国家。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久凝梅枝,吟绕之余发出长叹,希望梅花开得迟些,表达对其命运的担忧。
B.“雨浥风欺”三句插绘梅花饱受风霜雨雪无情摧残,参差飘落,令人怅恨万端。
C.词人借典故寄寓建功立业的渴望,又用“可奈向”写出其怀才不遇的现实处境。
D.“赖有毫端”三句写词人感慨于梅花的际遇,用画笔将梅花的美丽定格为永恒。
2.这首题画词将梅花、梅画,梅词三者交织,浑然一体。请简要分析。
2024-04-21更新 | 23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合肥二模)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怀秦髯

李彭

山雨萧萧作快晴,郊园物物近清明。

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

晚节渐于春事懒,病躯却怕酒壶倾。

睡余苦忆旧交友,应在日边听流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快晴”揭示春日乍雨还睛的天气变化,“萧萧”点明山雨的凄清寒冷,体物细腻。
B.颔联写雨后春花、春草的生机勃勃的动人姿态,正是对首联“郊园物物”的具体展开。
C.颈联诗人自伤老病,“病躯却怕酒壶倾”与杜甫“潦倒新停浊酒杯”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D.尾联“日边”一语双关,既指春日暖阳,又暗用典故,喻指国都、京师,含蓄蕴藉。
2.论者评价此诗“波澜起伏,抑扬映衬,用尽其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其“波澜起伏,抑扬映衬”之处。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示秬秸

张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①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1.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
B.“歌一声”与下句中的“人未行”形成对比,表现卖饼儿早起辛勤叫卖。
C.“北风吹衣射我饼”,用第一人称,诗人完全走进了卖饼儿的精神世界。
D.诗人以诗劝诫儿子,如果不志向坚定、有所追求,将来难有安闲的生活。
2.《宋史》记载:“张耒作诗晚岁益务平淡,效白居易体。”请你结合本诗从语言风格和现实意义两个方面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4-04-01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寄苏内翰

刘季孙

倦压鳌头请左符笑寻颍尾为西湖

二三贤守去非远,六一清风今不孤。

四海共知霜鬓满,重阳曾插菊花无?

聚星堂上谁先到,欲傍金樽倒玉壶。

[注]①压鳌头:指入翰林院。②左符:离京外任。③西湖:颍州西湖。④六一:欧阳修自称六一居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出类拔萃却厌弃官场,“倦”“笑”写其自伤自嘲,由此可见其人生态度。
B.“二三”与“六一”,数词对举,表述巧妙自然,运用衬托的手法以赞美苏轼。
C.诗人想象为苏轼斟酒助兴,“金樽”则让人联想起“金樽清酒斗十千”的诗句。
D.全诗叙中有议,虚实结合,豪健而流畅,一气呵成,字里行间洋溢着深情厚意。
2.宋代叶梦得《石林诗话》记载,苏轼曾说本诗“一篇向人写肝肺”。你认为本诗中间两联写出了苏轼哪些“肝肺”?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注】①程颢:宋代理学家、教育家,“理学”奠基人。②游衍:恣意游逛,纵情游玩。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通篇句句见“兴”,以一“兴”字贯穿全篇,景艳情浓,意境深厚。
B.第二句中的“碧”字,与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有异曲同工之妙。
C.本诗前两联既有写景之词,又有记事之语,二者相得益彰,情趣盎然。
D.这首诗先虚后实,先写郊外踏春的恣意快乐,再写春游所得的感想。
2.宋诗好说理,有人说“此诗无一毫道学气,五、六句情韵俱佳。”结合诗句内容,对此加以分析。
2024-03-21更新 | 194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

张先

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净。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汀洲日落人归,修巾薄袂,撷香拾翠相竞。如解凌波,泊烟渚春暝。

彩绦朱索新整。宿绣屏、画船风定。金凤响双槽,弹出今古幽思谁省。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重听。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

【注】①张先,北宋婉约派代表人物。②彩绦朱索,指五颜六色的彩带,泛指美人身上的衣饰。③双槽,指双琵琶,槽是琵琶等乐器上弦的格子。

1.下列对这首词上阕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前三句是环境描写,词人通过绿野、天空、江水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明澈洁净的江上美景图。
B.“天青垂水”句,一个“垂”字将天空、水面连接起来,水天一色,炼字精当。
C.“柳径”二句写岸边柳荫小路空无一人,只有柳絮飘舞,写景率直,用语平实,却有妙趣。
D.“汀洲”五句转向人物描写,船夫们竞相采香草、拾翠羽,踩水而行,泊船洲边。
2.白居易的《琵琶行》以高超的技巧手法摹写音乐,这首词在写法上受白居易《琵琶行》的影响甚大。本词下阕是如何描写音乐的?请简要分析。
2024-03-18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狂 夫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①百花潭:即浣花溪,杜甫草堂在其北。②篠:xiǎo,小竹,细竹。③裛(yì):滋润。④厚禄故人:杜甫初到成都时,曾靠故人严武接济。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即沧浪”三字,用“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的典故,暗示诗人操守。
B.颈联有举一反三之效:故人音信全无,何况新交;幼子尚且面带饥色,家人更不必说。
C.尾联“欲填沟壑”写尽心中的消极与无奈,尽显杜诗思想感情之“沉郁”。
D.该诗将赏心悦目之景与可悲可叹之事成功地调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
2.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说“老夫聊发少年狂”,请分析苏轼和杜甫“狂”的异同。
2024-03-14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①飕飗:拟声词,这里形容风声。②拳毛:拳曲的马毛。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秋风口吻叙事,“我”即秋风,当她重回人间,就去寻找诗人。这是个有情有义的形象。
B.颔联转为诗人自叙,和首联相接,场景生动,仿佛两位老友别后重聚,你一言我一语,畅叙深情。
C.“马思边草”“雕眄青云”两幅画面,借助动作细节,含蓄表达了诗人渴望回到故乡,平步青云。
D.诗人联想到秋风所过之处一定清爽明净,可以游目骋怀。这引得诗人抱病登高,兼答秋风情义。
2.有人说“一年颜状镜中来”一句格调虽低,却关联全篇,体现匠心。请尝试赏析。
2024-03-11更新 | 80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登楼

唐·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①本诗为杜甫客居成都所作。②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名题意,提挈全篇,先写诗人见花伤心的反常现象,再说是由于万方多难的缘故,因果倒装,起势突兀。
B.颔联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思,天高地迥,古往今来,形成一个阔大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
C.颈联上句“终不改”,反承第四句的“变古今”;下句“寇盗”“相侵”,进一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
D.尾联中诗人喟叹刘禅亡国而世人无力回天,人们在高楼落日下聊天时提起诸葛亮,遗憾满怀,表达了无可奈何的伤感。
2.有人评论《登楼》“此杜诗之最上者”(《唐诗别裁》),也有人评论《登高》“当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二诗各有千秋。请比较这两首诗在抒情手法上的异同。
2024-03-03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