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老将一首

刘克庄

昨解兵符归故里,耳听边事几番新。

偶逢戏下来犹识,欲说辽阳记不真。

儿觅宝刀偏爱惜,奴吹芦管辄悲辛。

夜寒忽作关山梦,万一君王起旧人。

[注]①戏下:指部下,戏,通“麾”,②芦管:即芦茄,胡人卷芦叶而吹,谓之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将归乡后仍不时关注边关的新情况,他虽然已被解除兵权,却无法真正放下。
B.“欲说”表明老将想要倾诉,只可惜年岁已老,记性变差,空余无法言说的悲伤。
C.宝刀、芦管这些事物能勾起老将对边关岁月的回忆,并触发他内心的多种情感。
D.诗歌从多个角度刻画一个暮年英雄的形象,于落魄中见气节,于细微处见深情。
2.最后一联写出了老将的复杂心态。请结合诗句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宏词下第感恩献兵部侍郎

【唐】皮日休

分明仙籍列清虚,自是还丹九转疏。

画虎已成翻类狗,登龙才变即为鱼。

空惭季布千金诺,但负刘弘一纸书。

犹有报恩方寸在,不知通塞竟何如。

注:①宏词是指“博学宏词科”,唐代科举及第后的吏部铨选考试科目之一。②古以科举及第为登仙,因称及第者的资格与名姓籍贯为仙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标题交代了写作背景、写作对象和主要事件,从中可知这是诗人在吏部铨选考试落第后写给兵部侍郎的一首诗。
B.颔联中诗人述说“宏词下第”后“翻类狗”“即为鱼”的内心感受,与当初“画虎已成”“登入龙门”的心境形成鲜明对比。
C.颈联中诗人运用千金诺、一纸书的典故,以季布、刘弘自比,写出了自己未能实现诺言,有负兵部侍郎的举荐
D.本诗语言含蓄委婉,用词精当,如“分明”“自是”“空”“但”“竟”等词的运用,深化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2)本诗情感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寒夜

杜 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寒夜作

揭傒斯

疏星冻霜空,流月湿林薄。

虚馆人不眠,时闻一叶落。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一、二句写诗人与友人一起围坐炉前,煮茶饮酒,火炉上炭火正红,热水沸腾。
B.杜诗三、四句融情于景,诗人觉得见惯了的月色较平常不一样了,言有尽而意无穷。
C.揭诗一、二句描绘了寒夜里疏星散布在霜空里凝结不动、月色下草木湿润的景色。
D.揭诗“时闻”一句以声写静,写诗人听见枯叶落地的声音,更突显了夜晚的宁静。
2.两首诗都叙写了在寒夜里发生的事情,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乌江项王庙

严遂成

云旗庙貌拜行人,功罪千秋问鬼神。

剑舞鸿门能赦汉,船沉巨鹿竟亡秦。

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原来是逐臣。

江上楚歌最哀怨,招魂不独为灵均

[注]①巨鹿:项羽曾率各路义军在巨鹿大破秦军。②韩信:先投奔项羽,未得重用,转而投奔刘邦。③招魂:《楚辞》中有《招魂》诗,据传是宋玉为屈原而作。④灵均:指屈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项王庙的气势、氛围落笔,引发诗人对项羽千秋功罪问题的探寻。
B.颔联借用“赦汉”和“亡秦”,突出了项羽的一些作为对时势的巨大影响。
C.颈联以范增和韩信为例证,对项羽在楚汉之争中的得与失作了全面的评价。
D.尾联诗人认为如今《楚辞·招魂》不仅为招屈原之魂,也表达了对项羽的悼念。
2.同样是凭吊项羽,本首诗与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所抒发的情感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此诗作于宋室南渡之后。宋汴京沦陷后,康王赵构带着臣僚南逃,偏安于临安(今杭州)。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老

杜甫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注]①作于安史之乱中760年,此年吐蕃虎视眈眈。②澄潭:杜甫草堂旁百花潭。③琴台:浣花溪北的汉司马相如弹琴处。④东郡:故乡洛阳。

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锦江岸曲曲折折,草堂门歪歪斜斜对着锦江,诗人借草堂之景描写表达闲适之情。
B.晚霞中渔人在百花潭欢快捕鱼,商船朝锦江岸驶来,如此景致反衬诗人情怀落寞。
C.安史之乱中剑阁又失守了,得知归乡路断绝后,诗人感觉自己就似天边那片浮云。
D.诗人借琴台典故的吟咏,既表达自己客居成都的无奈,又增强诗文历史文化韵味。
2.此诗尾联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023-04-23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安徽省淮南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

辛弃疾

洗尽机心随法喜。看取尊前,秋思如春意。谁与先生宽发齿?醉时惟有歌而已。

岁月何须溪上记。千古黄花,自有渊明比。高卧石龙呼不起,微风不动天如醉。


[注]①词写于淳熙九年冬,当时作者被罢官,回到上饶带湖家中,闲居度日。②法喜,佛语法喜,谓见法生欢喜。③宽发齿,宽延齿落发白之期,亦即延年益寿之意。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机心”指机谋之心。首句言洗尽机谋之心,人就能随佛法向善,诸事欢喜。
B.二、三句承接首句,说秋思如春意一般,亦为赏心悦目之事,可助樽前之乐。
C.“谁与……”二句词人以反问的方式表明饮酒听歌可以宽解自己发白齿落的忧虑。
D.下片“千古黄花,自有渊明比”两句,词人以陶渊明自比,以陶渊明为榜样。
2.本词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送祐之弟

辛弃疾

衰草残阳三万顷,不算飘零,天外孤鸿影。几许凄凉须痛饮,行人自向江头醒。

会少离多看两鬓,万缕千丝,何况新来病。不是离愁难整顿,被他引惹其他恨。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衰草、斜阳、孤鸿,三个意象萧瑟颓败,渲染了送别友人时的悲凉心情。
B.因“几许凄凉”才“须痛饮”,唯有如此,才能慰藉你我兄弟离别之苦。
C.依据“江头”这一意象分析,本词的主旨应该与白氏《琵琶行》十分接近。
D.并非离愁难以消除,但是离愁又引发其他的忧愁,使全词感伤之情更为深重。
2.结合词的具体内容,分析下阕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
2023-02-16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南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注释】①吴姬:这里指卖酒女。②压酒:压糟取酒。古时新酒酿熟,临饮时方压糟取用。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一个“香”字,用得极妙,不仅有柳花的“香”,还有店外飘来的其他花香,店内横溢的酒香,也暗示了“金陵子弟”来相送的浓浓情意。
B.作者运用了抑扬手法来抒情。春色迷人,花香满店,吴姬劝酒,畅饮佳酿,但是却面临着别离之愁,先扬后抑,在繁华热闹中愈见愁苦。
C.全诗的惜别之情饱满酣畅,吴姬劝酒的热情,金陵子弟相送的友情,欲行不行的留情,放在“满店香”的氛围中,使情感表达饱满酣畅,有强烈的感染力。
D.诗歌综合运用了多种手法,全诗语短情长,而又热情洋溢,语言流畅明快,自然天成。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语言清新俊逸、情韵悠长的特点。
2.本诗的结尾两句,历来为人所称道。不过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两句固是佳句,但纯以抒情与境界而言,与同样用“东流水”抒情的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结尾相比,还是略逊一筹。结合诗歌,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双井茶送子瞻

黄庭坚

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

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

我家江南摘云腴,落恺霏霏雪不如

为公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


[注]①风日:风景阳光。玉堂:翰林院。苏轼被贬黄州时曾萌生过“江海寄余生”思想,应召还朝任翰林院学士后,又卷入政治漩涡。森宝书:森然罗列着许多珍贵的书籍。②东坡旧居士:指苏轼。斛:古代的量器,十斗为一斛。泻明珠:说苏轼赋诗作文似明珠倾泻而出。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中有诗句“诗成珠玉在挥毫”。③云腴:指茶叶。恺:研制茶叶的碾具。霏霏:指茶粉末纷飞。④黄州:北宋元丰年间被贬之地。五湖,相传范蠡辅佐勾践灭吴后“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并劝文仲离去:“可与其共患难而不可与其处乐,子若不去,将害于子”。文仲不信,终成剑下鬼。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翰林院不受风吹日晒,宝书如林,森然罗列,很有气派,为后文写人蓄势。
B.前两联,“天上”写翰林院学士地位清贵,“旧”写苏轼由罪臣变成了翰林院学士。
C.颔联化用杜甫诗句夸赞东坡的才学,“泻”字描写东坡挥笔为文的情态,极为传神。
D.诗人在对苏轼推崇备至的同时又提出“旧居士”的伤心事,旨在写苏轼官路坎坷。
2.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颈联的表达效果及作用。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题目。

卖花声

张舜民

楼上久踟躇。地远身孤。拟将憔悴吊三闾。自是长安日下影,流落江湖。

烂醉且消除。不醉何如。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


【注】张舜民,北宋文学家、画家。元丰四年从高遵裕征西夏,无功而返。次年十月遭劾奏,谪监郴州。南行途经岳阳作此词。
1.“三闾”指______(人名)。“自是长安日下影”中。“长安”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
2.简要赏析“又看暝色满平芜”中“满”字的妙处。
3.词中抒情主人公“踟躇”的原因有哪些?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022-08-17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安徽淮南二中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