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各题。

感芍药花,寄正一上人

白居易

今日阶前红芍药,几花欲老几花新。

开时不解比色相,落后始知如幻身。

空门此去几多地?欲把残花问上人。

惜牡丹花(其二)

白居易

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注释】①色相:佛教语,指万物的形貌。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人皆闻白居易信奉佛教,其诗中也多含禅意,这一特点在第一首诗中表现突出。
B.第一首诗语言简明扼要,不加修饰,通俗易懂,这与白居易一贯的语言风格相符。
C.第二首诗以“寂寞”开篇,点出落花的冷落处境,借残花表达对社会冷漠的不满和批判。
D.第二首诗最后两句具体细微地刻画了风雨过后落红满地的景象,极尽渲染了残花衰败之凄清。
2.两首诗中均提及“残花”,但白居易面对残花的态度却不相同,请结合诗作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

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①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两宋之交著名爱国词人。建炎三年(1129年),作者因避金兵流寓湖南、湖北一带,恰逢端午,遂有此作。②午日,即端午佳节。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端午之际,词人高声吟诵着《楚辞》,虽感慨身世,但仍满怀欢度端午佳节的喜悦之情。
B.词人借助“满帘风”,将激荡情绪融入自然景色之中,令人体味到一种豪旷的气质和神态。
C.“戎葵”一句,委婉表达出词人内心深处对时事、自身际遇的复杂感情,语淡情深。
D.词人酹酒江水,希望杯中之酒能够随桥下流水一起流入汨罗江,故国之思,可见一斑。
2.下阕“万事一身伤老矣”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两句,在情感抒发的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3 .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①岳阳楼:在今湖南岳阳境内洞庭湖岸。②吴楚:吴地和楚地。③乾坤:天地。④戎马:军事。⑤凭:倚。⑥轩:楼窗。⑦涕泪:眼泪。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B.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九月九日

崔善为(唐)

九日重阳节,三秋季月残。菊花催晚气,萸房辟早寒。

霜浓鹰击远,雾重雁飞难。谁忆龙山外,萧条边兴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题“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中国传统的重阳节,人们用登高、赏菊花、插茱萸等活动表示庆祝。
B.传统上秋季分为孟秋、仲秋、季秋,分别对应农历七八九这三个月,九月已是季秋之月,百花已经凋残。
C.颔联“菊花催晚气,萸房辟早寒”,写晚秋的寒气催落菊花凋零,只能到茱萸的子房去躲避早晨的寒意。
D.古诗写重阳节,多表达欢庆之意,而这首诗的尾联,想到自己身处萧条冷落的龙山边关,全无喜庆之意。
E.本题虽整体表现自己悲伤心情的同时,也在字里行间表现自己乐观开朗愉悦的心情,如“萧条边兴阑”一句则表现了这种心情。
2.有人说,这首诗“韵含悲难”。本诗的韵脚是如何体现悲难的?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021-09-15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枞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

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②乘桴意,粗识轩辕③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①本诗作于诗人遇赦自海南岛返回途中②鲁叟,指孔子。乘桴,乘木筏子。《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桴于海。”大体意思是:孔子对弟子们说,如果主张行不通了,坐木排到海上漂流去。当时社会风气无可挽回,文化、德政、教育无法推行,孔子心灰意冷,打算乘桴到海外归隐。③轩辕,即黄帝。《庄子•天运》中说,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这是与天地造化合一的音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所描写的景物是作者渡海途中所见,呼应了诗题中所提到的时间,同时又蕴含人生的哲理。
B.诗歌颔联既是对天色的直接描写,仰观俯察,形象生动;又有所引申,强调河清海晏,天下太平。
C.诗人虽因遭受打压排挤而被贬到海南,却没有沉浸在仇恨里,反而觉得这次游历是平生最奇绝的经历。
D.全诗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于一体,意境开阔,情感深沉,与“一蓑烟雨任平生”传达的人生态度相似。
2.本诗颈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2021-01-26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宏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苏秀道中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令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1.下列对这首宋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已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
B.“不愁屋漏床床湿”引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且喜溪流岸岸深”引用杜甫《春日江村五首》中的“春流岸岸深”。
C.颔联正面写一个“喜”字,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
D.末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E.这首诗语言诙谐风趣,轻巧明快,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
2.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2020-09-11更新 | 383次组卷 | 20卷引用: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7 . 水帘洞

王安石

淙淙万里落石巅,皎皎一派当檐前。

清风高吹鸾鹤唳,白日下临蛟龙涎。

浮云装额自能卷,缺月琢钩相与悬。

朱门欲问幽人价,翡翠鲛绡不值钱。


注释:①这首诗是至和元年(1054年)四月,王安石任舒州通判期满,回金陵老家探亲,路过白荡湖登临浮山时所作。水帘洞:在金谷岩西侧,即滴珠岩。因“常泻四时雨,别当一洞天”,故得其名,悬瀑奇观,当为国内罕见。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主要运用了夸张的修辞,写水帘洞顶上流水的气势磅礴,表现出出诗人亲临其境时内心的震撼。
B.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描写出水帘洞内清风嗖嗖、水声淙鸣、白日一线的奇景,流露出诗人内心世界的惊奇与喜爱。
C.颈联有比拟,有夸张,再现了水帘洞前云卷云舒、云蒸雾聚的动态画面。
D.尾联议论,直抒胸臆,表达出诗人对浮山水帘洞内外“幽人”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与留恋。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写景?请结合诗句简析。
8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郡斋即事①

范仲淹

三出专城②鬓似丝,斋中萧洒胜禅师。

近疏歌酒缘多病,不负云山赖有诗。

半雨黄花秋赏健,一江明月夜归迟。

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


【注】①此诗作于宋仁宗景祐三年,范仲淹知饶州时,当时范仲淹已48岁。②范仲淹因直言敢谏,先后被贬谪睦、苏、饶三州。专城,指出任州郡地方长官。
1.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使用比喻手法,“如丝”写出了诗人在经历仕途坎坷和人生失意后容颜上的变化。
B.首联次句拿“禅师”来正面衬托自己,突出了诗人的“潇洒”;同时,该句又领起下文,中间两联是对“潇洒”的具体描述。
C.颔联“近疏歌酒缘多病”一句与杜甫的“潦倒新停浊酒杯”在所写的内容和抒发的情感方面具有相似性。
D.颈联写诗人赏菊、对月。“健”“迟”两字用得极为精妙,“健”字写出在雨中赏菊时兴致之高,“迟”字写出诗人观赏江月的流连忘返。
2.诗歌尾联“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在抒情上有何特点?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2020-04-20更新 | 174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4、15题。

过高邮有感

汪广洋

去乡已隔十六载,访旧惟存四五人。

万事惊心浑是梦,一时触目总伤神。

行过毁宅寻遗址,泣向东风吊故亲。

惆怅甓湖烟水上,野花汀草为谁新?


【注】①本诗作于洪武三年(1370),时诗人被削职还乡。汪广洋,字朝宗,江苏高邮人。年少时随朱元璋起兵,任元帅府令史。朱称帝后任臣相。②甓湖:即甓社湖,在高邮西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的叙述看似平淡,实则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已”“惟”两个虚词表现力丰富。
B.颔联着重抒写诗人踯躅在疮痍满目的故土上的触目惊心之感,能给人以无穷想象。
C.颈联运用心理描写将诗人在故宅寻寻觅觅及洒泪凭吊亲人的情形表现得真切感人。
D.诗歌善用对比:“十六载”与“四五人”、“万事”与“一时”对比鲜明,震撼人心。
2.请从抒情方式的角度赏析诗的尾联。
2020-02-13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铜陵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旦携谢山人至愚池

柳宗元

新沐换轻帻,晓池风露清。

自谐尘外意,况与幽人行。

霞散众山迥,天高数雁鸣。

机心付当路,聊适羲皇情。


【注】①愚泡:柳宗元在永州冉溪边居住时,运土堆石,堵住泉水通道筑成的池子。②羲皇:指传说中的伏羲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A.此诗写诗人被贬永州后与谢山人清晨同游愚池的情景。“山人”指隐士。
B.颈联对仗工整,用霞尽山远、天高雁鸣为读者描绘了一幅高远寥阔的图景。
C.诗人为愚池所陶醉,以至把所有“机心”完全交付于当下一路美丽的风光。
D.永州民风淳朴,世情淳厚,诗人居住在这里,仿佛生活在远古的伏羲时代。
2.清人沈德潜评价柳诗时说:“处连蹇困厄之境,发清夷淡泊之音,不怨而怨,怨而不怨。”结合本诗,谈谈你的理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