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3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春日山居寄友人

周 贺

春居无俗喧,时立涧前村。路远少来客,山深多过猿。

带岩松色老,临水杏花繁。除忆文流外,何人更可言。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隐居期间。②文流:文士之流,指有才学之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描写了春居山中、远离尘嚣、时立观景、孤独寂寞的诗人形象,诗人向往高雅脱俗,飘然世外的生活。
B.颔联运用对比的手法,以“少”与“多”相对比,鲜明的写出了山居环境远离尘嚣的清幽和静谧。
C.颈联写岩石旁松树的老色,寄寓诗人年老之意;写临水杏花的繁茂,暗喻诗人的老当益壮。
D.尾联写诗人除了文友可忆之外,再无人可与之交流,表达了希望友人和自己一起隐居山林的愿望。
2.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
2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岑参

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

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

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注】①碛西:安西都护府所在地,在今新疆库米什附近。②寻河:史载张骞出使西域时曾去寻找黄河的源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题目来看,诗歌与送别相关,应是诗人在边塞送自己友人回京时所作,
B.第三句使用拟人手法,赋予月亮以人格,表现出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C.诗人用张骞典故表明边疆广阔,好像要到天地的尽头,突出旅途的艰辛。
D.诗人送别友人之后想到了家人,在酒醉中写下家书,托李判官带给家人。
2.请简要分析首句中“一身”和“万里”内涵,二者结合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
2022-01-12更新 | 396次组卷 | 4卷引用:分层系列-第一单元综合检测A卷
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五首[注](其五)

杜甫

欲陈济世策,已老尚书郎。

未息豺虎斗,空惭鸳鹭行。

时危人事急,风逆羽毛伤。

落日悲江汉,中宵泪满床。


【注】杜甫曾被严武表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做严武的参谋,后不久又辞职,到夔州瀼西(今四川奉节瀼水西岸地)一带赁草屋暂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标题分析,作者这时候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辞职后租赁草屋安身。
B.颔联诗人运用比喻,“豺虎斗”喻战乱不断,“鸳鹭行”喻位居朝官的行列。
C.第六句“风逆羽毛伤”呼应第二句,实写自己如今在风中逆水行舟,很狼狈。
D.最后两句写诗人面对江汉落日而感慨万千,半夜里老泪纵横,风格沉郁。
2.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凉诗寄正字十二兄(节选)

李贺

大野生素空,天地旷肃杀。露光泣残蕙,虫响连夜发。

房寒寸辉薄,迎风绛纱折。披书古芸馥,恨唱华容歇。

百日不相知,花光变凉节。弟兄谁念虑,笺翰既通达。

青袍度白马,草简奏东阙。梦中相聚笑,觉见半床月。


【注】①正字,秘书省官名。②古芸,古人用芸香施放于藏书之中,以防书被虫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营造阔大、旷远的空间感。素,写秋空之清朗:肃杀,写草木枯落之萧条。
B.第三四句视听结合,以“露光”“残蕙”暗示天气转凉。秋虫接连发出凄切的鸣叫。
C.“青袍”二句,写出十二兄着青袍、骑白马的英姿和他挥笔草拟上奏的文书的情景。
D.“梦中”二句是想象之景,一热闹一清冷。对比之中引发离愁别绪,言有尽而意无穷。
2.“披书古芸馥,恨唱华容歇。”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旧   韩偓

省趋弘阁侍貂珰,指座深恩刻寸肠。

秦苑已荒空逝水,楚天无限更斜阳。

时昏却笑朱弦直,事过方闻锁骨香

入室故寮流落尽,路人惆怅见灵光。


【注】①朱弦直,即朱丝直。意指性情耿直。②锁骨香。相传上古时期。司香神女创出了十三种不同的香。据说那十三种香。能深入骨髓,锁住魂魄,故又统称为锁骨香。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首联回忆自己当时在朝中的生活状况,皇上的恩惠永远铭记在心。
B.第二句虚写,指出秦苑、楚天随着流水、夕阳一去不复返,令人叹惋。
C.第五句诗人用自嘲的口吻表达出因自己性情耿直而不受时人接受之态。
D.诗末句写路人看到诗人过去的同事如今流落各地,进而产生惆怅之情。
2.诗人是如何围绕“感旧”进行抒情的?请简要分析。
2021-12-31更新 | 287次组卷 | 4卷引用:分层系列-第五单元综合检测B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泊岳阳楼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取的一项是(     
A.开篇一平视一仰视,写作者对岳阳的初识:浩瀚的江河之国有千里之大,层峦的山城将近百层之高。画面宏大,气势磅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B.诗的前两联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既是对比,又是承辅,以浩瀚开篇,续写冷风寒灯,一远一近,一壮一冷,衬托出别样的悲怆。
C.诗歌结尾“鲲鹏”“图南”都典出于《庄子·逍遥游》,诗人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自己前途的不可预料。
D.本诗沉郁顿挫,有跌宕之效,首联开篇写景,境界阔大;颔联承前而境界凄冷,是承中见转;颈联转至抒情,情绪高亢,又是一转;尾联写鲲鹏图南,与颈联毫不相干,更见突转变化之妙。
2.本诗与《登高》相比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2021-12-10更新 | 353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三单元(B卷·能力提升练)-【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分层训练AB卷(统编版必修上册)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东莱王学士无竞

陈子昂

宝剑千金买,平生未许人。

怀君万里别,持赠结交亲。

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

已矣将何道,无令白发新。

【注】①无竞:王无竞,东莱人,性情刚烈耿直,仕途坎坷。武后垂拱二年,同罗、仆固叛乱,王无竞与陈子昂随乔知之北征。此诗作于陈子昂为王无竞送行之时。②怀:想到,想念。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宝剑是建功立业的象征,诗人将其送给远行的友人,表现了对朋友的鼓励与期望。
B.诗歌借宝剑侧面赞扬了王无竞的才志和品格,送剑则表明诗人与他是志趣相投的知己。
C.诗歌结尾劝告友人遭遇不公待遇已是事实,但是不可虚度年华,让头上徒增白发。
D.该诗属于赠别诗,赠物与赠言相辅相成,在对友人的勉励中,也直接表现出自己的愤慨。
2.诗歌颈联为后世所称道请简要赏析其精妙之处。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赤壁怀古

戴复古①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②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③,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①戴复古,南宋词人。此时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抗金少有胜利。②貔虎,貔和虎。亦泛指猛兽。③曹瞒,曹操小名阿瞒。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开头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相比,远不如苏词的气势雄伟,但以朴素的叙述入题,却也自然轻快。
B.“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刻画出波澜壮阔的中流水战,气势磅礴,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曹军崩溃之快、周瑜取胜之速。
C.“今如许”三字陡然间转折发问,将思绪由历史转入现实,表现了词人对朝廷偏安一隅、腐败无能的失望和对功名事业的淡漠。
D.全词以“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结尾,词人将满腔的伤感融入到向道旁杨柳的发问之中,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2.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了周瑜和赤壁之战,但取舍各异,又各得其妙,请结合诗词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杜庠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鸥鸟满烟芜。


[注]杜庠:字公序,号西湖醉老,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曹军以泰山压卵之势顺江而下、睥睨一切的气焰和威势;“本”字则暗示了其骄兵必败、“雄图”终将化为泡影的结局。
B.颔联分述诸葛亮和曹操两个历史人物:“心中空有汉”是说,汉朝将亡,诸葛亮纵然逞其才智,也是枉费心机;“眼里已无吴”句写曹操的狂妄轻敌。
C.“兵销炬影东风猛”所写内容与苏轼的“樯橹灰飞烟灭”词句同说一事;杜诗用此句写曹军的失败,为作者抒发历史沧桑之情作铺垫。
D.“梦断”“箫声”“夜月”的意象写作者联想到苏轼泛赤壁的遗事,蕴含着怅惘之情,呈现出豪放雄奇的诗风。
2.请结合诗句分析尾联是如何抒情的。
2021-11-10更新 | 245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七单元培优测试卷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课后培优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观于舍人壁画山水

王季友

野人宿在人家少,朝见此山谓山晓。

半壁仍栖岭上云,开帘欲放湖中鸟。

独坐长松是阿谁,再三招手起来迟。

于公大笑向予说,小弟丹青能尔为[注]


【注】尔为:犹言如此。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看似平淡,实则言简义丰,“野人”既是身份的自谦,又暗含了一种脱俗的品味。
B.“朝见此山谓山晓”中的“山晓”一词,构词法如同“春晓”,写山中黎明破晓之景。
C.颈联描写一个独坐松下的人,他被壁画吸引,诗人再三招手示意,他才不舍地站起来。
D.尾联于舍人的“大笑”,既有对“我”的逗趣之意,也有对自己高超画技的得意之情。
2.钟惺在《唐诗归》中评价此诗“看他字字是真,却字字是画”,请结合此诗颔联谈谈你对此评价的理解。
2021-11-09更新 | 288次组卷 | 2卷引用:第四单元培优测试卷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课后培优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