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浣溪沙·和无咎韵

陆游

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君行。

【注】①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闰十一月至次年正月,陆游与韩元吉在镇江相聚,那时,陆游是在镇江通判任上,韩元吉则是来镇江省亲暂住。两位朋友相聚两月,彼此唱和的诗词作品共有三十多首。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玉瓶”指酒瓶,首句是说因为将要与友人分别,词人就热情地邀约友人一起话别、喝酒。
B.“夕阳”是所见之景,“吹角”是所听之声,视听结合,定格离别的画面。
C.“吹角”点出了词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正与金对峙。
D.尾句中的“客”指词人自己客居镇江,“无伴怕君行”点出诗歌写作主题。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2023-07-31更新 | 324次组卷 | 56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日喀则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旧

陆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①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第二句的“谈舌如云气吐虹”写出诗人年轻时儒雅谦恭的人格追求。
B.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典型的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C.尾联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故友形象。
D.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也与诗人所选取的典型形象相关。
2.作品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2023-03-28更新 | 283次组卷 | 42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那曲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列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惠州改前韵

苏轼

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我与使君①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佳人斜倚合江楼② ,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


【注】①使君:惠州知州詹范。②合江楼,作者被贬初居惠州时所居之所,在惠州东门,因东西二江汇合于此得名。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三分春色一分愁”化用了叶道卿《贺圣词》词“三分春色,二分愁闷,一分风雨”而言春暮人愁。
B.“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两句中,“翻”“转”用得巧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暮春时节,榆荚被雨打得零落,柳絮被风吹散的画面。
C.下片“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山水被赋予人的情感,使词更富有感染力。
D.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整首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风格含蓄隽永,婉转缠绵,是豪放派诗人苏轼少有的婉约诗作。
2.有诗评说,这首词全词笼罩着“一愁到底”的灰蒙蒙的意味。诗人的愁从何而来?请结合全词做简要赏析。
2022-05-11更新 | 947次组卷 | 48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帐夜

清·吴兆骞

穹帐连山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


(注)①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②连山:就着山势。③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
1.下列对这首清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虚实结合,写景为实,写梦为虚,落月的寒光斜照着自己所住的穹帐,自己仍旧身在天涯塞北,寄无限深情于眼前景物的点染中。
B.颔联接着进一步写塞外的景色和自己的感触。边草变白大雪飘飞,自己却只能夜夜一直面对黄榆,静听胡笳悲声,坐等衰老。
C.尾联作者感叹有了春衣也毫无用处。一个“空”字,既道出了诗人对妻子白费一番心意的疼惜,又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繁花盛开之景的期盼。
D.本诗借景抒情,明写塞北景色,暗含南国风情,景中寄情,于苍凉凄清中蕴雄浑,于孤独哀怨中含温馨。
2.结合诗歌尾联,对“空”字加以分析。
2022-01-10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说明了元稹诗歌创作水准一般。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2.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2021-12-12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那曲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汉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注)①崔涂:唐代诗人,终身漂泊,久在湘、鄂等地做官,自称是“孤独异乡人”。②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这里指诗人家乡桐庐一代的大好山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见“水流花谢”之景,把“东风”拟人化,依依为她送别,奠定了哀婉的感情基调,为悲秋之笔。
B.颈联暗示当时社会动乱不安,第六句中一个“唯”字,更加突出了他的内心愁苦之深。
C.尾联“不归”与“归便得”,道出了作者是否归去的矛盾心情。结尾又说,即便归去,也有大好的风光,等着我。
D.这首诗前四句描写春夕特定情景,因景抒情,后四句直抒心曲,感情真切,凄婉动人。
2.请赏析本诗颔联。
2021-12-11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拉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B.乱花:纷繁的花。
C.没:没有,完结。D.行不足:百游不厌。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与四周之景,后一句侧面写湖水之色。
B.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C.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所见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
D.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卖炭翁》《琵琶行》《行路难》等。
B.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
C.此诗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
D.这首诗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用白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即景寓情。
2021-11-07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送钱穆父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③。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元祐三年,钱穆父获罪出知越州,元祐五年徙知灜州,于次年春启行,途经杭州,苏轼以此词赠行。②改火:古时钻木取火,因四季不同而改用不同的木材,称为“改火”。③秋筠:指的是秋天的竹子,代指为人气节高尚。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与钱穆父京城一别后,时隔三年再次重逢,今又将分别,令人慨叹。
B.钱穆父如春风般温暖的笑容,与他辗转天涯、踏尽红尘的辛劳形成对比。
C.词人以古井、秋竹作比,表达了他对友人品性的赞美和对其人格的赞赏。
D.“淡月微云”营造出凄清的氛围,情景交融,烘托出词人惆怅、感伤的心情。
2.“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立春新晴

杨万里

宿云送腊晓仍开,日动江光度竹来。

春到更晴谁不喜,时迁不道老相催。

山村敢惜身犹远,边地应怜战未回。

春鸟岂知人意绪,新声只欲劝衔杯。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句写在阳光的映照之下,江面波光粼粼,巧妙地照应了题目中的“晴”字。
B.立春日又恰逢好天气,让人愉悦,但想到年华在不觉中逝去,诗人内心不免伤感。
C.诗人虽然身处山村但庆幸自己远离边地,不像边地那些牺牲的将士再也无法归家。
D.本诗语言平实自然,不刻意雕琢,但在这平实的语言中却蕴含了诗人丰富的情感。
2.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春鸟岂知人意绪,新声只欲劝衔杯”。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忆昔

陆游

忆昔梁州①夜枕戈,东归如此壮心何!

蹉跎已失邯郸步,悲壮空传敕勒歌。

今日扁舟钓烟水,当时重铠渡冰河。

自怜一觉寒窗梦,尚想浯溪石②可磨。


[注]①梁州,治所在南郑。乾道八年(1172),陆游接受四川宣抚使王炎的邀请,赴南郑(汉中)襄赞军务,遂在当时的抗金重地南郑过了一段令他毕生难忘的军旅生活。②浯溪石,唐代元结作《大唐中兴颂》,铭刻在浯溪旁的石崖上,以歌颂肃宗的功德。后遂泛称铭刻勋绩的碑石为“浯溪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回忆当年东归后的军旅生活,充满了对抗金岁月的眷恋。
B.“邯郸步”“夜枕戈”化用成语典故,显示了今昔生活境遇的迥异。
C.颈联中的“冰河”与“铁马冰河入梦来”一句中的“冰河”内涵接近。
D.尾联中诗人以梦中刻石纪功的美好梦想反衬壮志难酬的残酷现实。
2.有人说,陆游这首诗体现了痛彻激烈的情感倾向。请结合全诗从表现手法和词汇运用的角度对此作简要赏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