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根据费孝通《乡土中国》内容,对“名实分离”原因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社会变化使长老所传递的文化失效。
B.认同契约精神的法理社会逐渐形成。
C.人们碍于情面不公开反对长辈的教条或命令。
D.文化英雄有办法组织新的试验,获得别人的信任。
2022-11-06更新 | 23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交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 . 《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主要记述了下面的内容:

浩繁的省亲园林建造工程终于完工,贾珍遂请贾政亲自视察并赐题各处匾额。宝玉随贾政并众清客同行游览。贾政有意试一下宝玉之才,宝玉也得以在众人面前大显其才。


请根据此章节相关内容,简要概括“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事在小说中的作用。
2022-10-09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京师大二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③。’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①选文中“问一得三”中的“一”和“三”在文中分别是指什么内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②本章说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原则,用一个成语概括,请谈谈你对这一教育原则的认识。
2022-10-08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五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下列对小说故事情节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玛丝洛娃是一个私生女。16岁时,暗暗爱上了女主人家的侄儿——年轻的贵族聂赫留朵夫,体验了爱情的欢乐和美好。
B.法院开庭审判玛丝洛娃的案件,聂赫留朵夫作为贵族代表参加陪审。他在法庭上认出了玛丝洛娃,这使他十分震惊。
C.第一次探监,聂赫留朵夫怀着一腔热情前来见玛丝洛娃,要拯救她脱离困境,中途看到玛丝洛娃变丑了又发生动摇。
D.因玛丝洛娃发酒疯被关进单身牢房,聂赫留朵夫第三次探监未成,他只能先去见见那对玛丝洛娃请求过帮忙的明肖夫母子。
2022-03-18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部分达标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梁衡在《把栏杆拍遍》中说:“我常想,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如果请你为大卫•科波菲尔造像,你会拟一个什么题目?
要求:结合小说节选部分以及你所了解的其他相关情节,至少给出两条理由,语言通顺,不少于60字。
(1)题目:
(2)理由:
2022-03-01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外国语学校石狮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 请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从下列作品或人物中任选一个,以“我喜欢(某作品或某人物),因为……”的句式,写一段话。必须体现作品主要内容或人物形象,120字左右。
《论语》 《大卫·科波菲尔》   《复活》   《老人与海》   孔子 大卫·科波菲尔 圣地亚哥
2022-01-03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晓天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节选自《论语·公冶长篇》)


孔子在谈到他的志向时,实际上描述了一个理想的社会。有人认为,这个理想的社会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所描绘的“暮春郊游图”在本质上是相同的,请你为这个观点阐述理由。
2022-01-03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励德双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孔子

材料二: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孟子


【注】①不下带:指平常浅近。
1.“己欲达而达人”在句中“达”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材料一中在内容上表现了儒家______________的思想。
2.材料二中“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与材料一中“己欲达而达人”观点是否一致,为什么?
2021-12-16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诸暨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9 . 下列对《乡土中国》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识字并不是愚,如果一个人没有机会学习,不论他有没有学习的能力还是学不到什么的。
B.乡下的孩子比教授的孩子善于捉蚂蚱,教授的孩子比乡下的孩子善于认字,这并不能说明谁更聪明,或者谁更愚笨,只能说明孩子们日常所混熟的环境不同。
C.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说“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这个例子说明乡土社会是熟人社会,而文字这种约定俗成的符号在这样的环境中可能是多余的。
D.面对面社群在进行沟通时,固然能凭借彼此的熟悉,通过足声、声气,甚至气味来分辨人,然而语言和文字还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约定俗成的语言文字表意更准确,更完善。
10 .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红楼梦》第四十二回,行酒令后第二天薛宝钗与林黛玉的一番对话,说道:

且说宝钗等吃过早饭,又往贾母处问过安,回园至分路之处,宝钗便叫黛玉道:“颦儿跟我来,有一句话问你。”黛玉便同了宝钗,来至蘅芜苑中。进了房,宝钗便坐了笑道:“你跪下,我要审你。”黛玉不解何故,因笑道:“你瞧宝丫头疯了!审问我什么?”宝钗冷笑道:“好个千金小姐!好个不出闺门的女孩儿!满嘴说的是什么?你只实说便罢。”黛玉不解,只管发笑,心里也不免疑惑起来,口里只说:“我何曾说什么?你不过要捏我的错儿罢了。你倒说出来我听听。”宝钗笑道:“你还装憨儿。昨儿行酒令你说的是什么?我竟不知那里来的。”黛玉一想,方想起来昨儿失于检点,那《 》《 》说了两句,不觉红了脸,便上来搂着宝钗,笑道:“好姐姐,原是我不知道随口说的。你教给我,再不说了。”


(1)画线的部分提到了昨日的行酒令之事,行令官是谁?__________
(2)填入横线的原文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12-10更新 | 308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四十三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