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06 道试题
1 . “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种‘文法’”指的是中国建筑发展过程中沿用并发展下来的建筑惯例与审美方式。
B.“一定的拘束性”即建筑发展历史上长期积淀下来的、为人们所遵守的基本思路和传统模式。
C.“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强调了设计与修建过程中建筑师们可以发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D.“多样性的表现”既包括建筑中的“拘束性”和“灵活性”,又包括建筑中的“历史性”和“时代性”。
2024-04-07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必修下册第三单元 8 中国建筑的特征随堂检测
2 . 下列对“建筑的‘文章’”的内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建筑的“文章”中,有金碧辉煌的宫殿、气势恢宏的庙宇等“鸿篇巨制”。
B.建筑的“文章”中,少不了“山亭、水榭、一轩、一楼”这样的“精致小品”。
C.建筑的“文章”中,有纯粹用作点缀装饰的“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等秀丽文字。
D.建筑的“文章”中,在路的尽头立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也占有一席之地。
2024-04-0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必修下册第三单元 8 中国建筑的特征随堂检测
3 . 下列有关“文法”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法”在文中指建筑物上的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的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
B.在世界各建筑体系中,中国建筑大胆地用朱红作为大建筑物屋身的主要颜色,用在柱、门窗和墙壁上,并且用彩绘图案装饰木构架的上部结构,是中国建筑“文法”的一种体现。
C.“文法”在文中包括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所呈现出来的一定的风格的手法,它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
D.文章的语法在运用上具有极大的灵活性;中国建筑的“文法”具有一定的拘束性,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创造的多样性就大大减弱了。
2024-04-07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必修下册第三单元 8 中国建筑的特征随堂检测
4 . 此处写宫人理晨妆的活动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2024-04-07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必修下册第八单元 16-1 阿房宫赋随堂检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诗中出现了 “尘网”“羁鸟”“池鱼”“樊笼”等意象,它们分别比喻什么?蕴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4-04-07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7-2 归田园居随堂检测
6 .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与地坛》在景物描写和往事追忆中穿插了许多富有哲理的语句,体现了作者对人的生存状态和意义,包括对生与死,都有深邃的思考。
B.《沁园春·长沙》中诗人通过对湘江秋天景色的描写,由眼前之景想到革命的道路无比曲折,由此抒发了自己对革命未来之路的担忧之情。
C.《反对党八股》中列举了党八股的多条罪状,重点批判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并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和文风。
D.《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李白以浪漫瑰丽的想象,描绘了一个迷离恍的梦境,并在这奇特的梦境之中寄寓着诗人深沉的慨叹。
2024-03-10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7 . 下列选项中,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周公吐哺”这个典故,表达出自己也会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B.苏东坡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青年时就建功立业的周瑜,表达出自己被贬而无法施展才华的慨叹。
C.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廉颇老矣”的典故,表达出自己已进入垂老之年的感伤。
D.林希逸在《答友人论学》中化用魏了翁“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这句话,强调应该认真阅读原著。
2024-03-0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8 . 下列对相关课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故都的秋》中对“青天下驯鸽的飞声”和“秋蝉的衰弱的残声”两种声音的描写,巧妙地告诉读者,北国的秋天有“清、静、悲凉”的一面,也有生机勃勃的一面。
B.《荷塘月色》使用“田田”“亭亭”“蓊蓊郁郁”“曲曲折折”等大量叠词,不但传神描摹出眼前之景,加强了语意,而且使文气舒展,音韵和谐,有一种音韵之美。
C.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中分别写到三国时期的英雄豪杰周瑜、曹操,作者都是借以抒怀,其用意和表达的思想情感是完全一致的。
D.《登泰山记》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用精炼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的清丽景象唤起人们对泰山的向往,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2024-02-2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9 . 学习论述类作品,要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关注作者思考问题的角度,学习他们有针对性地表达观点的方法。下列对作品论证特色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劝学》善用比喻论证。有时用同类事物设喻,从同一角度反复说明问题;有时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B.《师说》善用对比论证。如以“圣人”“众人”对比表明人生来有天赋差异,以“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比表明通过从师学习能消除这种差异。
C.《拿来主义》作为一篇驳论文,主体结构是先破后立。开篇先指出“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的危害,再提出“拿来主义”,极富现实针对性。
D.《读书:目的与前提》逻辑严密,思辩性强。文章先界定概念与阐释道理,再从切身体会出发阐释自己对读书的思考,最后结合阅读现象强调阅读杰作的重要意义。
2024-02-05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10 . 阅读写景抒情散文,要关注作品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和人生思考,体会作者观察、欣赏和表现自然景物的角度,提升文学欣赏品味。下列对经典散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故都的秋》善于从寻常景物中发现诗意。作者将陶然亭等著名景点一带而过,却从秋槐、秋蝉、秋雨等日常景物中品出了浓浓的秋味。
B.《荷塘月色》写景细腻生动,手法多样。如描写月光下的荷塘时,用博喻和拟人从多个侧面表现荷花之美,用通感激发读者对荷香的美好想象。
C.《我与地坛》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熔于一炉。作者记述人生经历,怀念早逝母亲,写景融入自己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充满哲理意味。
D.《听听那冷雨》虽是散文,却有诗的神韵。作者有意撷取中国古典意象,尤其是农业时代意象入文,回避了西方意象和现代意象。
2024-02-0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