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33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下列对联分别对应的文学家,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杜甫
B.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陆游
C.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白居易
D.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范仲淹
2021-06-25更新 | 3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我是中国人

赵丽宏

①三十四年前,我第一次出国。

②那天下午,在墨西哥的一座古城,一群欧洲游客与我们擦身而过时,用惊异的目光看着我们。走近太阳金字塔,一位黑发黄肤的游客看到我们,微笑着迎上来,用英语问我们来自哪里,似乎期待我们是他的老乡我们是中国人。我大声回答。他先是惊愕,然后面露失望之色,匆匆挥了挥手……离开后,我总是想起那句问话。在墨西哥许多名胜之地,那些美国人、欧洲人,甚至墨西哥本地人,见面总会这样问。我已经记不清自己重复了多少遍我是中国人

③静下来想想,也是事出有因:那时在国外,少有中国人,也难怪外国人要惊诧了。

④在国外,我喜欢逛书店,也希望在国外的书架上找到中国的书,但结果多是失望。那次在墨西哥城最大的一家书店里,只看到一本薄薄的《道德经》。和国外的作家交流时也能感到,外国作家也许知道老子孔子,但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却所知甚少,连知道鲁迅的人也不多。

⑤在旧金山,我曾访问一位老华侨。老华侨说,他思念家乡,又为旧中国的积贫积弱心痛,说自己是中国人时,常常是苦涩多于甘甜。新中国成立后,说我是中国人时,感觉腰杆硬了,底气也足了。然而,走出国门看世界,在那时,对大多数国人来说还是遥远的事情,他说:什么时候,我可以在家里接待来自家乡的人呢?

⑥那次回国后,我在一篇文章中这样感叹:‘我是中国人!’在远离祖国的地方,我一遍又一遍地说着。今后,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像我一样,走出国门,骄傲而又自信地这样说。当‘我是中国人’的声音在远离中国的地方连连响起时,那些蓝色的眼睛再也不会闪烁惊奇。”

2012年秋天,访问荷兰,在一座古老小城一条显得冷清的小街上,我走进一家书店,本以为很难看到中国的文学作品,没有想到,在书店最显眼的地方,陈列着英文版的莫言小说,层层叠叠,堆得像小山。很多荷兰人站在这座小山边,静静地翻阅着。

2018年夏天,在遥远的智利,我走进大诗人聂鲁达的故居。迎接我的智利诗人们微笑着用中文说:你好!欢迎!聂鲁达故居博物馆在这里为我举办了朗诵会,发布我在智利出版的西班牙语版诗集。在聂鲁达曾经激情吟唱的大海边,人们用西班牙语和汉语朗诵我的诗。这真是梦幻一般的情景。

⑨如果时光退回到七十年前,谁会想到似乎辽阔神秘的世界会离中国如此近呢?在国外,几乎已经没有机会介绍自己是中国人,因为人人都知道,没有必要再说。可是,在我心里,这五个字比从前更使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选自《人民日报》201973日,有删改)

1.下列对访问老华侨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老华侨的个人辛酸与“我”在国外的感受完全一致。
B.尽管身处异域,老华侨对祖国依然有一颗赤子之心。
C.老华侨的经历说明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是紧密相联的。
D.老华侨希望能够接待家乡人实际是对祖国强盛的期盼。
2.下列对文中第⑧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感到“梦幻一般”完全是因为在智利著名诗人聂鲁达的故乡。
B.这段文字表明中国人越来越受外国人欢迎,突显了外国人的谦虚。
C.作者在这段文字中流露出对个人写作成就被认可后的自豪的心情。
D.这段话既表达了强烈的文化自信,又有对过去缺少文化自知的反思。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作者大声说出“我们是中国人”,表明了作者的自信,但其中也有些许的苦涩。
B.外国人对中国游客的惊异,是因很少见到中国人,这也说明当时的中国还不够富强。
C.古老小城冷清小街上的书店里,莫言小说堆积如山,表明中国文学正为世人所关注。
D.作者感到中国离辽阔神秘的世界如此之近,可以理解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中心。
4.下列关于对比手法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将后面两次出国经历与第一次出国经历对比,意在突出作者作为中国人的骄傲。
B.“最大的”书店与“一本薄薄的”《道德经》形成对比,说明外国人对中国所知甚少。
C.通过国外书店中国书少与多的对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强。
D.通过总要说是中国人与外国人会以中文说欢迎的对比,突出了中国从弱到强的变化。
5.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选材平实,于细微处见真情,真切地传达出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B.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叙述作者不同时期出国的经历,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C.本文通过动作、语言和神态等描写,表现出作者丰富而又矛盾的内心世界。
D.文章情感真挚,字里行间始终透露出作者作为中国人无比的自豪与骄傲。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秦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注]①龙堆:沙漠。②秦城:咸阳。③机中锦字:东晋窦滔之妻因思念丈夫而作织锦回文《璇玑图》。④窦车骑:东汉窦宪,击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记功。
1.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莺歌燕语,新年将到,可是丈夫还在离家几千里外的边关从征卫国。
B.颔联写妻子在家目睹京郊的繁华与和平,心却随月光飞到了边关的丈夫身边。
C.尾联写妻子严厉责问主帅窦宪将军何时才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得胜班师。
D.本诗写一位妻子对出征丈夫的思念,以及对战争早日胜利、丈夫归来的盼望。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中的“明月”是一个表示相思的意象,寄托了妻子对丈夫的深深思念。
B.颈联中“笑”字赋予物以人的情感,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妻子的孤独和思念。
C.尾联用东汉车骑将军窦宪击匈奴的典故,委婉含蓄,言简意丰,意味深长。
D.本诗刻画一位愤恨丈夫因出征边关而不能马上归来的孤独愁苦的妻子形象。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以口舌为劳,位居我上。且相如贱人,吾,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荆,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节选自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而蔺相如以口舌为劳          徒:仅仅
B.且相如贱人                       素:本来
C.相如虽,独畏廉将军哉       驽:劣马
D.廉颇闻之,肉袒             负:背着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错误的一项是(     
A.位居我上                              而:却,连词
B.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赵者     于:对,介词
C.蔺相如固止                           之:他们,代词
D.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因:原因,连词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吾,不忍为之下B.相如,不肯与会
C.而君匿之D.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4.下列各句不能表现蔺相如“顾大局”的一项是(     
A.我见相如,必辱之B.不欲与廉颇争列
C.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D.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5.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我所以做这件事,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然后才产生私人的怨恨。
B.我这样做的原因,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先,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
C.我这样做的原因,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先,而后才产生私人的怨恨。
D.我所以做这件事,是因先为国家的危难着急,然后才产生私人的怨恨。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
5 . 下列文学常识的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A.《逍遥游》——庄周——战国B.《锦瑟》——李商隐——唐代
C.《赤壁赋》——苏轼——宋代D.《雨巷》——徐志摩——现代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6 . 下列对联与文学作品的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A.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红楼梦》
B.清风万顷托遗响,明月一江映残觥。——《兰亭集序》
C.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琵琶行》
D.梁父吟成高士志,出师表见老臣心。——《三国演义》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如果我们生活的条件容许我们选择任何一种职业,那么我们就可以选择一种使我们最有尊严的职业;选择一种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选择一种能给我们提供广阔场所来为人类进行活动、接近共同目标的职业。

②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是使他无可非议、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但是,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这种职业不需要有不体面的行动,甚至最优秀的人物也会怀着崇高的自豪感去从事它。最合乎这些要求的职业,并不一定是最高尚的但总是最可取的职业。

③那些主要不是干预生活本身,而是从事抽象真理的研究的职业,对于还没有坚定的原则和牢固的信念的青年是最危险的。同时,如果这些职业在我们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如果我们能够为它们的支配竭尽全力甚至牺牲生命,这些职业看来似乎还是最高尚的。这些职业能够使才能适合的人幸福,但也必定使那些不经考虑、凭一时冲动就仓促从事的人毁灭。相反,重视作为我们职业的基础的思想,会使我们在社会上占有较高的地位,提高我们本身的尊严,使我们的行为不可动摇。

④一个选择了自己所珍视的职业的人,一想到他可能不称职时就会战战兢兢-这种人单是因为他在社会上所居地位是高尚的,他也就会使自己的行为保持高尚。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只有为同时代人民的完美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

⑤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诲我们,人人敬仰的理想人物,就曾为人类牺牲了自己。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

(节选自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有删改)

1.下列不属于“最有尊严的职业”的一项是(     
A.从事者深信其正确的,为人类进行活动、接近共同目标的职业。
B.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从事者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职业。
C.从事者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独立地进行创造的职业。
D.最优秀的人物怀着崇高的自豪感去从事的没有不体面行动的职业。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只有一种职业在我们心里扎下深根,我们为它竭尽全力,才能达到完美。
B.只有为人类共同目标劳动而使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才能实现自己的完美。
C.只有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受到人们的赞美,才能实现自己的完美。
D.只有为了人类牺牲自己而受到人们敬仰的人,才能达到自己的完美。
3.下列对文章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①段提出要选择使人最有尊严的职业,第②段阐述了哪些职业能够给我们以尊严。
B.文章第③段阐述某些似乎高尚的职业的危险性,又从反面指出要重视职业的基础的思想。
C.文章最后得出结论,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其事业将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
D.文章层次分明,逐层深入,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阐述,其论证过程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最能给人以尊严的职业,虽然不一定是最高尚的,但却总是最可取的。
B.要提高我们的社会地位和尊严,重视职业的基础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C.如果选择了为人类的完美幸福而劳动的工作,我们就会因此不堪重负。
D.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事业是最幸福的,这样的事业将永恒地存在下去。
2021-06-08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7月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从今年5月20日开始,国际计量局投票决定标准质量单位不再是国际千克原器,而将使用量子力学中的普朗克常数重新定义千克。这标志着人类将不再依赖于自然界的实物,而是运用自然界的法则来定义千克,国际单位制的重新定义是科学进步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国际千克原器,这块从19世纪以来就扮演千克等价物的铂铱合金圆柱体,将成为人类科学发展的一个历史注脚。

②自然界的法则虽不可见,但它无始无终,亘古不变。根据爱因斯坦构建的质能方程,通过普朗克常数来精准定义千克,可以让千克保持高度的稳定性和精确性。对日常生活而言,度量衡的微小变化并不会被察觉,但是在科技发展中,度量衡的稳定性和精确性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上世纪60年代,时间的计量精确到了十亿分之一秒,而正是这一更精确的标准,使GPS技术成为可能。对于精密科学领域来说,把质量的计量单位精确到微克同样是至关重要的。而运用普朗克常数重新定义千克,可以让千克比国际千克原器精确至少100万倍。

③除了对科技发展实际的好处,重新定义千克,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的全新方式。用纯粹理性世界的法则来定义现实世界,用制约着每一个可能世界的法则来定义我们这个世界的标准单位,这是人类想象力和知识发展对于现实的超越。哲人曾说,画在沙子上的三角形可以抹去,可是,三角形的观念,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而留存下来。科学的发展毫无疑问是从经验开始的,但它的使命不是满足于现实,而是要实现想象的飞越,去触碰那些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而保持不变的法则,在看得见的世界之外抵达看不见的纯粹理性。用自然界的基本常数重新定义千克,说明以科学为代表的人类智力活动,其价值就是用想象力超越现实,透过有形之物凝视无影无踪而又无所不在的永恒之物。

④爱因斯坦说过这样一句话,宇宙最不可理解之处在于它是可理解的。现在,我们有能力用自己想象出来、被经验所证明的那些法则和公式,来重新定义千克和我们所处的经验世界。

(节选自李拯《科学的意义在于看见永恒之物》,有删改)

1.下列对“普朗克常数”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普朗克常数不是自然界的实物。B.普朗克常数是自然界的法则。
C.普朗克常数属于自然界基本常数。D.普朗克常数使GPS技术成为可能。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实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标准单位可以用不同的法则来定义。
B.人类可以借助想象力和知识发展来实现对于现实的超越。
C.纯粹理性世界的法则随时制约着每一个可能世界的法则。
D.用制约着可能世界的法则定义标准单位是知识发展的超越。
3.下列不属于“使用普朗克常数重新定义千克”的意义的一项是(     
A.成为科学发展的一个历史注脚。B.可以让千克保持高度的稳定性。
C.可以让千克保持高度的精确性。D.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的全新方式。
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际千克原器这块铂铱圆柱体从19世纪起就扮演千克等价物。
B.对于精密科学领域来说,度量衡的稳定性比精确性更加重要。
C.哲人的话说明,在科学的发展中,科学的观念不受时空限制。
D.人类可以使用被经验证明的法则和公式来重新定义经验世界。
2021-06-08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7月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据《汉武故事》载,汉武帝曾用许多珍宝装饰帐幕,希望神仙来居住,称为甲帐;较次的自己居住,称为乙帐。②丁年:壮年。③茂陵:汉武帝陵。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首联“魂销”描写了苏武见到汉使时的情状,“茫然”写出了年代的久远。
B.颔联描写苏武身居胡地月夜望乡的情景,以及苏武当年在匈奴牧羊时的艰苦生活。
C.颈联写苏武回长安时,武帝时的繁华景象已成过去,而他出使匈奴时却还是壮年。
D.尾联表达了苏武对武帝不能亲眼见到自己生还故国的感伤,以及报国无门的悲愤。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咏史诗,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在晚唐边境不断被侵扰的背景下诗人对苏武崇高品质的敬意。
B.颔联“月”照应“断”,“烟”照应“草”,诗人运用“月”“烟”等意象描写了塞外怡人的景象。
C.颈联用典,并通过“回日”与“去时”的对比,寄托了作者对苏武出使匈奴十九年才得以回还的哀思。
D.中间两联境界开阔,感慨深沉,对仗极为工整,"甲帐”与“丁年”之对,出人意表而无斧凿之痕。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缩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理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褪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②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节选自曹雪芹《林黛玉进贾府》)

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熙凤夸赞林黛玉的话是极富个性的语言,特别符合她善于逢迎的性格。
B.王熙凤如此热情地恭维林黛玉,主要是因为她十分欣赏林黛玉的美貌气质。
C.王熙凤说林黛玉“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让在场的贾府众姊妹也得到了安慰。
D.王熙凤逢场作戏,做表面文章,明为称赞林黛玉,暗里是投合贾母的心意。
2.下列对选文第②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王熙凤当众说“想是太太记错了”,表明她并不太在意王夫人的内心感受。
B.王夫人说“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表明她对林黛玉的冷淡。
C.长辈还未安排,王熙凤就“已预备下了”,这是她惯于自作主张的具体体现。
D.王熙凤接过王夫人的话说自己“先料着了”,意在表白自己能干,办事周到。
3.下列对人物王熙凤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写王熙凤的头饰服装时,极力铺陈,表现了她集珍珠宝玉于一身的华贵之气。
B.通过对王熙凤容貌特征的描写,表现了她美丽外表后隐藏着的精明和狡黠。
C.王熙凤拉着林黛玉问长问短,询问安置情况,不是关切,直接是在炫耀权力。
D.听到贾母责备,王熙凤立刻转悲为喜,表现了她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的本领。
4.下列对王熙凤出场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熙凤出场时,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表明她说话张扬,虚情假意。
B.王熙凤的“放诞无礼”,正好说明了她在贾府中的特殊身份和显赫地位。
C.王熙凤在远客面前如此放肆、无拘无束,是因为她根本没把黛玉放在眼里。
D.王熙凤的大胆张狂与众人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5.下列对选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刻画王熙凤时,采用了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等描写手法,可谓细致入微。
B.作者把王熙凤的出场安排在贾母接见林黛玉的场面上,是别具匠心的艺术构思。
C.选文从语言、行动等多个方面表现了王熙凤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性格特征。
D.作者用大量笔墨描写王熙凤彩绣辉煌的打扮,暴露了她美丽外表背后的低俗之气。
2021-06-04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7月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