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004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进行思维活动固然离不开概念,但最经常运用的是命题。因为概念总是分散的,需要把它们组成一个命题,才能进入思维过程。命题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语言形式,是断定或陈述事物情况的思维单位。比如,在中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是杨利伟。”“2003年上海申花队获得了甲A联赛的冠军。这些句子都对某一事件做出了明确判断,所以都代表了命题。而像今天会下雨吗?”“请把烟灭掉!这样的句子则不代表命题,因为它们只是表示疑问或祈使,而没有做出明确的判断。

从上面的例子就可以看出,逻辑中的命题和语言中的语句并不是一一对应的。也就是说,并非所有的语句都表达命题,而且同一命题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例如:这个困难是可以克服的。这个命题也可以表达成:这个困难不是不可以克服的。

我们在语文学习和实际生活中,可能经常会发现,一句话在字面意义之外,还可能有类似于戏剧中潜台词的言外之意,逻辑学上叫预设义隐含义。如,某大副因操作失误遭到船长的批评,他怀恨在心,于是在航海日志中写道:船长今天没有酗酒。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船长在此次航海中经常酗酒。可见在阅读文章或听别人说话的时候,还要注意各种言外之意。

材料二(PPT幻灯片3张):

(幻灯片1                                         (幻灯片2

(幻灯片3

1.下列语句不属于“命题”的一项是(     
A.生态危机可能毁灭人类。
B.这份合同是有效的吗?
C.2020年人类将登上火星。
D.我不是不喜欢贝多芬的音乐。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命题”的定义表述不完全一样,但主要内涵是一致的。
B.凡是没有做出明确判断的句子,都不是命题。
C.对事物情况作出的断定或陈述,就是所谓的“有真假值”。
D.阅读文章或听别人说话的时候,还要注意各种言外之意的原因是,命题对事物的判断可能是假的。
3.请结合材料,举例说明“命题”和“语句”之间的关系。
2022-08-0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国际上,没有核心技术的优势就没有政治上的强势。航天科技就是当之无愧的核心技术,一方面通过自身的战略优势和对上下游产业链的效益带动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牵引军事装备、军事战略、军事体系的强大,实现对国家战略的有效支撑。邓小平同志于1988年10月专门谈到,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他告诫我们,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60多年来,中国航天持续引领科技进步,拓展太空边疆,在彰显国家成就的同时,有力地维护了国防安全,服务了经济社会发展,提振了民族士气、造福了百姓生活,让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航天大国,并正向航天强国挺进。

(节选自2019年7月26日光明网《传承航天精神,建设航天强国》)

材料二:

在今年的国庆阅兵中,压轴出场的是首次震撼亮相的东风-41洲际战略核导弹,这是火箭军杀手锏武器的新成员,标志着火箭军战略打击能力的新提升。战略制衡、战略摄控、战略决胜,东风-41核导弹是我国战略核力量的中流砥柱。可携带数枚核弹头,可以25马赫(3万公里/小时)的速度飞1.5万公里,进大气层前分离10个弹头,分裂出去的弹头还能在空中机动变轨,根本防无可防,可精准核打击160个城市,12分钟到莫斯科,16分钟到伦敦,20分钟到纽约,是世界上现役威慑性最强的固体洲际弹道导弹,没有之一。名副其实的东风快递。

香港《南华早报》军事记者李政浩的文章称,中国的弹道导弹技术正在迅速发展,其向外展示的最新能力毫无疑问地表明,北京正向华盛顿传递一个信息,那就是,在亚太地区的军事主导地位方面,美国并非唯一玩家。

澳大利亚ABC电视台网站在图文直播中称,这是世界上射程最大的洲际弹道导弹,其1.5万公里的射程可将澳大利亚和美国完全覆盖。

(主要摘编自2019年10月3日新浪网《火箭军杀手锏东风-41,到底有多牛》)

材料三:

“50年前,响应毛主席号召,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航天人团结一致、大力协同,做到有问题共同商量,有困难共同克服,有余量共同掌握,有风险共同承担,研制出了我国第一代中程潜射弹道导弹系统和第一代陆上机动发射的中程弹道导弹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步入国际先进行列,为维护国家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航天科工四院17所原某型号副总设计师王京武说。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党组副书记方向明说,老同志畅谈的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是航天三大精神的生动写照,对新一代航天人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希望广大干部职工学习老一辈航天人忠于党、忠于祖国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拼搏精神,淡泊名利、献身事业的高尚品格和精益求精、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不忘航天报国初心,牢记航天强国使命,为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节选自2019年8月25日人民网《航天老同志畅谈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成就》)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邓小平同志告诫我们,中国要想成为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B.中国的弹道导弹技术迅速发展,正毫无疑问地向世界表明,在亚太地区的军事主导地位方面,美国不再是玩家。
C.在建国70周年国庆阅兵式上展示的东风-41洲际战略核导弹是火箭军杀手锏武器的新成员,标志着我国火箭军战略打击能力的新提升。对此,中外媒体纷纷进行了报道。
D.中国航天人团结协作、攻坚克难研制出的我国第一代中程潜射弹道导弹系统和第一代陆上机动发射的中程弹道导弹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为维护国家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庆阅兵式上展出的以东风—41为代表的所有新型导弹速度快,射程远,威力大,还能精准打击。
B.我国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C.60多年来,中国航天持续引领科技进步,拓展太空边疆,在彰显国家成就的同时,有力地维护了国防安全,服务了经济社会发展。
D.大力发展我国的航天事业,能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与我国的大国地位相匹配,为世界航天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3.请结合材料,分析概括我国航天技术快速发展的原因。
2022-08-0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国复兴:中国汉字的传承与未来

汉字是人类记录最古老的文明符号之一,承载着数以千年的历史光阴,是上古时期各大符号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明。从人类文明早期的石刻字符到甲骨文发现的创新演变再到现代汉字,其产生、应用、发展,它不仅仅是“记录”、“叙事”时代的文本,亦是上下五千年“进步文明”传递的接力棒,更是华夏长河中的缩影博物馆。回首往昔,我们之所以能创造出汉字文明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靠的就是这种传棒接力的精神。

中国现存最早的原始文字是上古时代的石刻字符,可识的成熟汉字系统是商代的甲骨文。甲骨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汉字作为记录语言文字的符号系统,从其发生、发展、传承到今天,记录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将这种关系从人类社会发展中人对自然的敬畏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有效的符号性的记录和演变,汉字所包含的形式和内容也是人类文明之初认识世界的一种共同形式。远古时期,人类应物象形,埃及圣书字、苏美尔楔形文字、古印度文以及中国甲骨文均从图画中演变而来,“象形”于是成为地球上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中华民族以其勤劳和智慧创造出悠久灿烂文明,汉字的演变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但仍未完全定型。古老的中国汉字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在世界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中国自古就有“书画同源”一说。汉字是从图画文字演变发展而来的,若画成其物,笔画就多。从汉字发展史来看,简省笔画一直是汉字演变的明显倾向。中国文字博物馆特约研究员王心明说:“汉字不仅是时代的记录者,更是人民对生活艺术的追求,汉字的书法艺术是任何其它文字所无法相比的。”我国著名的兰亭序、玄秘塔碑、祭侄稿等流世作品无不代表对汉字的探索与敬畏。

世界上没有一种文字像汉字那样历尽沧桑,青春永驻。古埃及的圣书字、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还有历史上神秘的玛雅文、婆罗米文等最后随时间消失了……其文明被深深的埋藏了起来。汉字在历史上对文明的传播分享有着重要作用。不同的方言、甚至语言都使用汉字作为共同书写体系。在古代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琉球群岛,以及位于婆罗洲的兰芳共和国,汉字都曾是该国正式文书的唯一系统。北京大学楼宇烈教授说:“汉字,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文化创造,也是我们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没有发生中断的重要因素。坚定文化自信,首要的就是了解、认同、尊重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的常用汉字达3000个,如果把每个常用汉字的含义都讲一讲,中华文化就会让大家惊叹不已了。”“文字是承载文化的载体,是记录文化、传播文化、交流传承文化的承载工具。我们5000年文明没有中断过,是因为我们记录文化的载体汉字没有中断过,文字没有中断过!”

“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在众。”中华民族立足历史、疆域,展望5000年的文明积累,延续优秀传统文化血脉。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历史研究和传承,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文化自信,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019-02-03   节选自人民论坛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字是人类记录最古老的文明符号之一,它是“记录”“叙事”时代的文本,也是上下五千年“进步文明”传递的接力棒,是华夏文明的缩影博物馆。
B.“象形”是地球上最原始的造字方法。远古时期,人类应物象形,世界上几种古老的文字都从图画中演变而来,中国现存最早的原始文字是上古时代的石刻字符。
C.中华民族以其勤劳和智慧创造出悠久灿烂文明,汉字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的演变,已完全定型,成为世界文字中独一无二的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文字。
D.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是记录、传播、交流传承文化的工具,中华文明几千年没有中断过,是因为记录文化的汉字没有中断过。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上古时代的石刻字符和商代的甲骨文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文字,它们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政治、军事、文化、天文、历法、医药等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
B.本文运用了举例、引用、对比等方法,充分论证了汉字强大的生命力和深远的影响力以及书法艺术的美。
C.汉字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尤其是汉字的书法艺术是任何其它文字所无法相比的,兰亭序、玄秘塔碑、祭侄稿等流世作品都展现了汉字书法的魅力。
D.“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在众。”意在说明传承汉字之美、延续优秀传统文化血脉是每个华夏儿女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汉字发展史来看,简省笔画一直是汉字演变的明显倾向。但现代汉字中仍有些笔画较多的繁笔字,将来这些文字一定会“省繁就简”变得更简洁美观。
B.汉字是上古时期各大符号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明。它历经沧桑,青春永驻久盛不衰,还在不断发展,并将越来越大地发挥其影响作用。
C.文字的诞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精神文明的重大成果,对文明的传承和交流具有深远意义。新时代坚持文化自信,首要的就是了解、认同、尊重我们的传统文化。
D.古老的中华文明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探索自然、敬畏自然、崇尚自然的精神,依托于汉字得以记载、传承和发展。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8328日,第五届财经中国V论坛——人工智能:现实与图景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表示,尽管当前在一些典型化、标准化领域,人工智能得到了广泛运用,产业正处在快速扩散阶段,但同时也应看到差距。

南开大学原校长、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认为,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存在于四个方面。第一、缺少重大原创成果。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以及关键设备、高端芯片、重大产品与系统基础材料、元器件、软件与接口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第二、科研机构和企业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和产业链,缺乏系统的超前研发布局。第三、人工智能尖端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第四、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设施、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亟待完善。

对于部分人士担忧人工智能发展可能造成失业,从而导致社会性问题的说法,人工智能发展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李春平表示,人类的一部分事务性劳动逐渐由机器来替代,这是不可逆转的。这样的替代,也不纯粹是人工智能技术出现所带来的,还包括其它技术。不过,在很多领域中,并非简单的替代,而更多的是新型技术和行业如何更深度地融合。李春平说。

材料二:

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情况

[注]e:预计的,估算的

(数据源自《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数据报告》)

材料三:

开源化浪潮将成为中国人工智能操作系统争夺的主战场,而中国人工智能应用将在服务机器人领域迎来突破。对此,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陈锡民表示:到了智能化时代,想把事情往前推进,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加快信息化技术和行业的深度融合,因为大家都知道做人工智能的基础首先是最基本的大数据,数据从哪来,数据所有权、使用权怎么开放,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人工智能的生态系统大家才都能运用。

在业内专家看来,人工智能未来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如何更好协同在一起,形成良好的AI发展生态。其次是建立统一标准,规范大家的行为。最终还是要行业应用,行业深度融合,这是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

未来人工智能行业要标准化,把一些标准制定出来,这个行业会形成更大的突破。另外,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的法律法规制定问题,也是行业面临的挑战。拿无人汽车来说,自动驾驶这个环节,已经涉及法律法规。一旦法律法规跟上了,人工智能的落地也会更加快速。金山云高级副总裁、合伙人梁守星坦言。

材料四:

韩国信息通讯技术振兴中心发表报告指出,中国政府每年在人工智能领域投入超过350亿元人民币,发展迅猛,与美国的技术差距已从2015年的2.8年缩短至1.9年;而韩国则原地踏步,仅由2015年的2.4年减为2.3年,已被中国反超。报告指出,韩国仅仅依托个别企业投入,政府至今尚未主导设立任何人工智能研究所,每年对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投入的预算也只有1630亿韩元,仅相当于中国的2.7%。

前几日,特朗普公开挑起中美贸易战,向中国出口至美国的总值6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用于限制中国投资购买美国公司技术。此次征税的目的之一,就在于限制中国正在崛起的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关于中美的AI竞赛,比尔·盖茨在接受CNN采访中说,虽然中国AI发展迅速,扶持力度巨大,但中国在AI方面并不能超越美国。现Alphabet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则表示:在未来的核心技术领域,中国AI技术有望快速赶超美国,成为核心驱动力。由于美国的崛起也是源于新科技的诞生,所以,如果中国真的在AI领域超越美国,将有可能撼动美国全球霸主的地位。

(摘编自互联网,有删改)

1.下列关于人工智能产业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近些年一方面发展迅速,形势喜人;另一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B.中国人工智能应用想要在服务机器人领域迎来突破,首先需要加快信息化技术和行业的深度融合。
C.与中国相比,韩国人工智能产业近几年发展相对迟缓,其重要原因在于政府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不够。
D.特朗普挑起中美贸易战,对中国出口美国的部分商品加征关税,其目的就是限制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可能造成失业而导致社会性问题的担忧,有人认为大可不必,因为机器逐渐代替人类的一些事务性劳动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
B.根据材料二可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在2018年将会掀起一个发展新高潮,预计产业规模将达到200亿元,预计增长率将超过50%。
C.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可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相关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还是一片空白。
D.无论是比尔·盖茨还是埃里克·施密特,他们都承认中国人工智能发展迅速,至于将来能否超越美国,他们的看法有所不同。
3.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应该怎么做?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2022-07-28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贺州市钟山县钟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金庸作品的魅力

严家炎

金庸作品特别值得琢磨的一个特征是:它虽然产生在香港商业化环境中,却没有旧式武侠小说那种低级趣味和粗俗气息,相反,其主要作品都通俗而不媚俗,不仅有神奇的想象、迷人的故事,更具有高雅的格调、深邃的思想。像《天龙八部》通过萧峰之死所揭示的民族斗争尖锐年代造成的悲剧,包含多么巨大丰富、发人深省的内容,艺术力量又是多么震撼人心!《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碧血剑》又以多么生动感人的小说笔墨,塑造或赞美了郭靖、袁崇焕这类为民众利益献身的中国的脊梁式的人物,弘扬中华民族的凛然正气!

武侠小说是娱乐的,是通俗文学,但金庸小说不是一般的通俗小说、一般的娱乐品,而是一种有思想的娱乐品。如金庸自己所说:武侠小说本身是娱乐性的东西,但是我希望它多少有一点人生哲理或个人的思想,通过小说可以表现一些自己对社会的看法。如果说严肃文学是为人生、通俗小说是供人消遣的话,金庸小说把这两方面统一了起来。他的小说武侠其表,世情其实,透过众多武林人物的描绘,深入写出历史和社会的人生百态,体现出丰富复杂的现实内容和作者自身的真知灼见,活泼轻松有时又令人沉重,兴趣盎然又启人深思。

金庸小说蕴含着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这是广大读者的共同感觉。作者以写为核心,寓文化于技击,借武技较量写出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又借传统文化学理来阐释武功修养乃至人生哲理,做到互为启发,相得益彰。作者调动自己在这些方面的深广学养,使武侠小说上升到一个很高的文化层次,显示出迷人的文化气息、丰厚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民族精神。

与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浸润、萃取相交织的,却是金庸小说的现代精神。这也是金庸小说超越于传统武侠小说、赢得一代一代新读者的地方。比如,对于旧式武侠小说快意恩仇的普遍观念,金庸小说从根本上是批评和否定的,他反对睚眦必报,反对滥杀无辜。《射雕英雄传》里郭靖报完国仇家恨之后的复杂心情就是证明。再有,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怎样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能不能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有没有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金庸的民族平等、融合思想,表现得非常明显。此外,金庸小说里人生理想、道德观念也是焕然一新的。他虽然写古代,但是笔下主人公并不是行侠、报国、封荫做官的模式,人生理想也不是威福、子女、玉帛的封建价值观念,而是渗透着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的精神。金庸笔下的侠客多是至情至性之人,他们行侠仗义,反抗官府的黑暗腐败,反抗不合理的礼法习俗,具有浓重的个性色彩。

所谓雅与俗,不同时代有不同看法。金庸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香港的出现,意味着长期困扰着人们的雅俗对峙问题,从实践上和认识上得到了较好的解决。金庸小说吸取”“两方经验又超越”“。他创造性吸收了武侠小说、言情小说、历史小说、侦探小说、滑稽小说等众多门类艺术经验,从而成为通俗小说的集大成者;同时借鉴、运用西方近代文学和中国新文学的经验去创作武侠小说,使他的小说从思想到艺术都呈现出新的质素,达到新的高度。这是金庸小说成为当代文学经典的根本原因。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116日)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真正的文学要启人之蒙,有益人生,又要令人愉悦,给人艺术享受,这与金庸的小说观根本上是相通的。
B.金庸小说武侠其表,世情其实,里面的江湖世界是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曲折反映,对时代和现实并不回避。
C.通俗小说因为要面向大众,供人消遣,形式通俗,它的题材和类型也限制了一些有素养、有追求的作家的写作。
D.金庸小说中的武技较量,不是单纯的刀光剑影,而是武戏文写,蕴含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因素。
2.根据原文内容,推断下列选项不符合金庸小说现代精神的一项是(     
A.金庸小说的武侠精神让人神往,比如《天龙八部》里乔峰聚贤庄以一敌众,快意恩仇。
B.郭靖站在战功赫赫的成吉思汗面前,却只道:“天下却不知积了多少白骨,留了多少孤儿寡母之类。”
C.“义”是金庸小说之魂,郭靖行侠仗义,既有独立的个体人格,又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态度。
D.《鹿鼎记》《碧血剑》中,金庸对康熙、皇太极的才干表示出了欣赏,并不因为他们是夺走汉人江山的异族首领而随意丑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庸作品通俗而不媚俗,跨越雅俗,铸就时代经典。
B.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怎样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能不能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有没有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
C.金庸创造性吸收了不同小说的艺术经验,从而成为通俗小说的集大成者。
D.金庸小说成为当代文学经典的根本原因是超越传统武侠小说,是具有现代精神。
2022-07-28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贺州市钟山县钟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6 .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孔子仁学的重新解读

孔子的仁学思想始于亲,却非终于亲,这也是儒家的仁爱观念能够成为最普遍的道德原则的关键所在。孔子主张将仁爱由亲亲之情逐步向外扩展,惠及整个人类——泛爱众而亲仁(《学而》);尔后再进一步将对人类的道德关怀推及到自然万物——知者乐水,仁者乐山(《雍也》)。

为了不使仁民”“爱物的思想流于空疏,孔子提出了畏天命(《季氏》)的观念。在孔子那里,天命主要被理解为一种异己的客观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是人的力量所不能抗拒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畏天命,是孔子在为人的意志自由划界。在孔子看来,要使天、人关系处于和谐顺应的状态,只有唤起人们对天命的敬畏之情,才不至于在天命面前,变得胆大包天、肆虐妄为,否则将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八佾》)。当然,我们也不否认畏天命观念中蕴含着某些宿命论的因子。

孔子认为,君子之所以畏天命,是因为君子知天命,而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季氏》)。而知天命并非指对天命有着清晰、透彻的理喻或预测,而是意味着只有知晓了何谓天命,即觉解到人的自由的界限,才能不怨天,不尤人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不仅感知到天命的存在和对人事的作用,而且还意识到这种存在和作用具有一定的神秘性,难以被人真正知晓。既然天命难知,也就自然要畏天命了。这是一种十分明智的态度,正是这种态度使得孔子在大自然面前具有虚怀若谷的圣人气象。

必须指出,孔子对天命神秘性的认知、敬畏,并没有将其引向神秘主义。孔子从不为神秘性所囿,而是超乎寻常的理智。知天命之难知,并不等于天命不可知,或者放弃对天命的追问。孔子终身都在致力于学习,并且还辩证地意识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的目的之一就是力争达到对天命。孔子从未因为畏天命而把人引向对天命的单向度的依赖或畏惧,他更多地是在对天命的反省、审视、考问的过程中,更大程度地肯定了人在究天人之际中的那份主动。然而,孔子也深切感悟到:人的有限生命难以揭示无限的天命。

这种推人及物的情怀,对导引今人走出人类中心论自然中心论的怪圈,具有启迪意义: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既不能只强调人类利益而忽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也不能只注重自然保护,而完全弃人类利益于不顾。人类利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必须兼顾,但这种兼顾,又是有重点差等的。只有这样的生态观,才不至于使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陷入尴尬的二难境地。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1.对孔子提出的“畏天命”观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畏天命”观念是孔子基于对“天命”有所认识之后提出来的。
B.“畏天命”告诉人们,要敬畏自然,否则将“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C.“畏天命”观念表现了孔子在大自然面前的明智和虚怀若谷的圣人气象。
D.面对“天命”,孔子是无力又无奈的,因此,他的“畏天命”观念包含着宿命论的成分。
2.对文中孔子的人与“天命”的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唤起人们对“天命”的敬畏之情,才能使天、人关系处于和谐顺应的状态。
B.孔子意识到了“天命”的存在、对人事的作用及前二者的神秘性,所以要“畏天命”。
C.孔子提出的“学”与“思”的目的就是要人们力争达到对“天命”的“知”。
D.“天命”难知,并不等于天命不可知,从而放弃对天命的追问,放弃人的主动性。
3.下面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泛爱众而亲仁”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孔子将人类的道德关怀推及到自然万物。
B.“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是因为“小人”不努力学习,没有知识,无知者无畏。
C.在强大的“天命”面前,孔子提出“畏天命”思想,还是没有摆脱“自然中心论”的怪圈。
D.本文认为,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不仅要强调人类利益,更要注意自然保护。
2022-07-28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宁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唐代中秋文化寻绎

张之为

中秋是我国源远流长的时令节日,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君王的祭月仪典,而演变为民俗节日,据现有资料考察,是唐代的事。唐是中秋节发展的关键时期,形成了形式多元、内涵丰富的中秋文化,奠定了流衍至今的中秋节俗的文化基调。

中秋节的形成,唐玄宗是关键人物。开元十七年,玄宗将自己降诞之日八月初五定为“千秋节”(《唐会要》卷二九)。这是唐代最重要的大节,举国欢庆。庆典上,玄宗要向四品以上的官员赐金镜,群臣献寿,也要进奉宝镜。这些镜子被称为“千秋镜”。“月宫镜”就是千秋镜的一种,纹饰上或有明显的月轮图案,或刻画桂树、嫦娥、蟾蜍、玉兔等月宫神话元素。唐代月宫镜中出现的形象系统与今日所流传的基本一致,说明当时对月宫世界的想象已经成熟。

《太平广记》记载了一个玄宗游月宫的故事,约略如下:开元年间的中秋十五日夜,玄宗在宫中玩月,被一名叫罗公远的异人接引前往月宫,见到仙女数百,素练霓衣,舞于广庭。玄宗于是密记其声调,归召伶官,依其声调,作《霓裳羽衣曲》。(《太平广记》卷二二)

这则材料的重要性非比寻常。它揭示了从八月五日千秋节向八月十五中秋节转换的契机。中秋玩月习俗多见于中晚唐之后,暗示了玄宗死后,千秋节自然消亡,中秋节才转而代兴。两者的民俗记忆互相勾连:盛世天子玄宗、盛大的欢宴、月神话的元素、赏月的行为。更重要的是,但这个故事却透露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信息,那就是神话正在向艺术领域渗透、转移。

中秋文化同样渗透到了文学领域中。赏月是中秋节俗的核心,唐诗当中也出现了大量的咏月诗。其实“月”是诗歌最古老的意象之一,《诗经陈风月出》就有“月出皎兮”的经典咏叹。但唐代的咏月诗有其独特之处。翻检《全唐诗》,常见八月十五“与诸公望月”“同诸客玩月”“与某某赏月”这样的题目,还有多人燕集,同题共作的。这充分说明唐代中秋的赏月活动不再是个人行为,已经群体化,形成了节俗。同时,唐咏月诗中开始非常密集地出现月宫、桂、蟾蜍、玉兔、嫦娥等神话意象。这种前所未见的现象, 是唐代月神话影响力扩大的直接反映,它已经渗入了文学创作,并逐步生成固定的意象群。最值得关注的是,唐咏月诗不但吸收了月神话的元素,在主题表现上,也超越了朴素的追求长生久视的宗教情感,越来越重视审美体验与情感共鸣。

早在千余年前的唐代,中秋文化已经深入了中华文明的肌理。古希腊苏格拉底曾有“认识你自己”的哲学宣言,实际上,无论中西,对拥有深厚积淀的灿烂文明古国,考镜源流、追溯历史,不仅是寻根、体认自我,更是为了传承、发展与未来。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6年9月9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秋节与中秋节在民俗记忆上是互相勾连的,比如,盛世天子玄宗、盛大的欢宴、月神话的元素、赏月的行为。
B.中秋节向上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君王的祭月仪典,而在唐代,也经历了一个由八月五日千秋节向八月十五中秋节转换的过程。
C.唐代咏月诗的独特之处,在于对集体赏月行为的描写以及月宫意象群的开始出现,主题上也超越了追求长生久视的宗教情感。
D.从唐代月宫镜来看,人们对月宫世界的想象在当时已经成熟,不脱离桂树、嫦娥、蟾蜍、玉兔等月宫神话元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认为,根据现有资料,中秋节成为—种民俗节日,是唐代的事。唐代形成了形式多元、内涵丰富的中秋文化,奠定了中秋节俗的文化基调。
B.文中《太平广记》中的一则玄宗游月宫的故事,暗示了唐玄宗死后,千秋节转为中秋节,同时还暗示了神话正在向艺术领域渗透、转移。
C.唐代的咏月诗表明,月神话已渗入文学领域,神话中追求长生久视的宗教情感已逐渐被诗中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超越。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方式,从器物、乐舞、文学三个方面,论证了唐代是中秋节发展的关键时期,中秋文化已经深入到中华文明之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中国诗歌中的古老意象之一,“月”大量出现在唐诗的诗篇中,其中不少诗篇记录了中秋赏月的节俗,有助于后人探寻中秋文化。
B.《太平广记》中有-段这样的记述:“玄宗……前往月宫,见到仙女数百,素练霓衣,舞于广庭。”这其中带有明显的月神话的元素。
C.中秋节俗中对明月的玩赏行为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审美因素,表明了人们已经艺术地审视月宫这一神话世界了。
D.中秋文化已经深入了中华文明的肌理,之所以追溯中秋文化,就是为了找寻民族文化的根脉所在,并确认自己的文化身份。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街头随机问一句,王者荣耀是什么,想必多半人都知道这是一款多人在线战术竞技游戏(即MOBA)。游戏中,五路、三路或一路英雄在地图上施展技能、提升等级、互相厮杀,并以率先摧毁敌方基地的水晶塔为最终目标。时常看到在餐厅、电影院门前,三五个年轻人聚在一起低着头拨弄着手机,那十有八九是一起开黑(组队开始游戏)了,并且不时能听到我一个技能一千血之类的游戏台词。

根据20174月腾讯互动娱乐年度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王者荣耀》累计注册用户超过2亿,成为全球用户数最多的MOBA手游,根据腾讯方面的数据,其日活跃用户达5000万。

厦门海沧延奎小学六年级班主任谢美兰在班上做过一个小调查,发现全班41名同学里,有一半孩子在玩这款游戏。一些家长质疑说,大量中小学生沉迷于这款游戏,甚至有媒体报道称,该款游戏过半用户是中小学生。

腾讯方面对过半用户是中小学生的质疑予以了否认。市场研究机构极光大数据发布的《王者荣耀研究报告》显示,14岁以下用户占3.57%;15岁~19岁的占22.2%。

对于记者采访时提出的该游戏18岁以下用户数据信息,腾讯方面未予回复,并表示从未发布过此类官方数据。

(摘自《新华社:王者荣耀还是王者农药:健康游戏不止于防沉迷》)

材料二:

荆轲就是女的!

谈及历史人物荆轲,在天津市蓟州区上小学三年级的王龙(化名)言之凿凿,言语间都快跟记者急眼了:王龙对荆轲的了解,基于手机游戏《王者荣耀》。《王者荣耀》作为即时对战类游戏,其中的游戏角色多为历史人物,如荆轲、诸葛亮、武则天等。在使用这些历史人物的同时,这款游戏还给这些历史人物设定了一些新的职位与身份。

在这款游戏中,英雄分为坦克、战士、法师、刺客、射手、辅助六类。不同的历史人物有不同的分类,游戏中可以查看各种英雄角色的介绍。比如,游戏中有名为李白的英雄角色,这个角色是这样定义的:李白,青莲剑仙;定位:刺客/战士;擅长:突进/收割。不仅仅是李白,许多历史人物都被重新赋予了新的定位,还有如诸葛亮、扁鹊变成了法师,虞姬、李元芳变成了射手。

《王者荣耀》中的英雄角色还有各种造型,如刘备的造型是使用枪支的黑帮教父,刘禅变成驾驶机器人的形象,黄忠扛起了大炮,高渐离拿起了吉他,马可·波罗使用的则是双枪。其中最离谱的,则是将荆轲的角色设定为女性。这也是小学生王龙坚持认为荆轲就是女的的原因。

(来源《法制网》)

材料三:

一款游戏成为全民性、现象级,足见其魅力;又被称为毒药”“农药,可见其后果。最近,当《王者荣耀》在一波波圈粉,又一波波被质疑时,该如何解游戏之毒令人深思。

作为游戏,《王者荣耀》是成功的,而面向社会,它却不断在释放负能量。从数据看,累计注册用户超2亿,日活跃用户超8000余万,每7个中国人就有1人在玩,其中“00用户占比超过20%。在此可观的用户基础上,悲剧不断上演:13岁学生因玩游戏被父亲教训后跳楼,11岁女孩为买装备盗刷10余万元,17岁少年狂打40小时后诱发脑梗险些丧命……到底是游戏娱乐了大众,还是陷害了人生,恐怕在赚钱与伤人并生时,更值得警惕。

多数游戏是无罪的,依托市场营利也无可厚非,但不设限并产生了极端后果,就不能听之任之。这种负面影响如果以各种方式施加于未成年的孩子身上,就该尽早遏制。以《王者荣耀》为例,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游戏内容架空和虚构历史,扭曲价值观和历史观;二是过度沉溺让孩子在精神与身体上被过度消耗。因此,既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的游戏需求,又要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研发并推出一款游戏只是起点,各个主体尽责有为则没有终点。

(摘自人民网:《王者荣耀》,是娱乐大众还是陷害人生)

材料四:

73日、4日,人民网针对腾讯旗下王者荣耀连续刊发2篇评论,指出王者荣耀的危害性并呼吁政府和游戏制作方加强监管。与此同时,74日,王者荣耀游戏制作人在腾讯公司官方微信公号刊出的访谈中表示,其实,游戏和其他娱乐方式一样,也能够成为正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会被社会诟病的洪水猛兽,精神鸦片。

74日,腾讯公司官方微信公号消息指出,腾讯将推出史上最严防沉迷措施,以《王者荣耀》为试点,率先实施健康游戏三板斧。首先上线的是限制12周岁以下玩家每天只玩一小时,后续还将实现晚上9点后禁止登录;绑定硬件设备一键禁玩;强化实名认证体系。这三板斧将逐步、持续推进。

(摘自搜狐网)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王者荣耀》已经成为全球用户数最多的MOBA手游,其日活跃用户达5000万,游戏主体是未成年人。
B.《王者荣耀》作为即时对战类游戏,其中的游戏角色都是历史人物,还给这些历史人物设定了一些新的职位与身份。
C.腾讯公司认为游戏和其他娱乐方式一样,也能够成为正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会被社会诟病的洪水猛兽,精神鸦片。
D.游戏的研发者只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的游戏需求,又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就能从根本上解决由此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使用了一系列数据来说明《王者荣耀》这款游戏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B.材料二中小学生王龙坚持认为“荆轲就是女的”,从某种层面上折射出了这款游戏的危害之大。
C.材料三的内容说明人民网对《王者荣耀》的态度是否定的,因为它导致了许多极端事件的发生。
D.材料四中指出腾讯公司将推出史上最严防沉迷措施,率先实施健康游戏“三扳斧”。
3.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已是普遍现象,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悲剧。针对上述材料,你认为从哪些方向防范才能将网络游戏对孩子的危害降到最低?
2022-07-2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贺州市钟山县钟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失败的英雄

荆轲一生只干了一件事,就是行刺当时秦国的最高统治者秦王嬴政。这件事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人们却一直把荆轲看做一个英雄。

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里描写了五个刺客:曹沫、专诸、聂政、豫让、荆轲。比较一下这五个人的业绩,荆轲是刺杀最没有成效的一个:刺秦完全以失败告终,不但一无所获,而且损失惨重,除了自己被杀外,还搭上秦武阳、樊於期的性命,失去了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使燕遭秦的报复。但是,荆轲却成为这五个刺客中名气最大的一个。

在《史记·刺客列传》中,描写荆轲的文字最长,描写他一个人的篇幅超过了描写其他四个人的总和,并且司马迁在描写荆轲时,笔墨饱含感情,整个刺秦过程慷慨悲壮、惊心动魄,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司马迁又为什么要对荆轲如此偏重呢?因为荆轲比其他四个刺客高出一筹,而那又是因为秦王比其他刺客要谋刺的对手高出一筹。荆轲的分量之所以超过其他四个刺客的总和,是因为秦王的分量超过其他被谋刺的四个人的总和。况且,这个秦王后来横扫六国,统一天下,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君王。

两千年来,人们为荆轲失败扼腕叹息,纷纷分析失败原因。有人认为是荆轲进咸阳宫失去了帮手;有人认为荆轲剑术不精,武功欠佳,没有追杀到秦王;还有人认为荆轲有贪生心理,没有在图穷而匕首见的第一瞬间向秦王下手,他想抓活的,给自己生还的希望。说荆轲有贪生心理我不敢认同,说他想生擒秦王倒可能是事实。人们对荆轲刺秦王一直有一个误会,以为荆轲来到咸阳宫的目的就是杀死秦王。其实燕太子丹派荆轲到秦国,第一目的是想效仿曹沫挟持齐桓公的事件,荆轲最好也能挟持住秦王,逼他归还侵略燕国的土地;若不行,再刺杀秦王。但最终两个目的都没达到。

世人对荆轲的失败耿耿于怀,是因为潜意识里希望他刺秦成功。然而,假如荆轲真刺死了秦王——那时候嬴政还只是一个诸侯国的国君而已,还没有变成后来的秦始皇——那么,荆轲的名声也就与《史记·刺客列传》里其他的刺客一样了,而不会脱颖而出。所以,荆轲的英名,正在于他的失败

荆轲的英名虽与成败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荆轲敢于越过易水,渡过黄河,来到强大的秦国,进入了它的心脏地带咸阳宫去单挑秦王;他遇到的对手比其他所有刺客遇到的对手都要强大,但他敢于向最强者挑战;他去赴死,高歌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当那个号称十二岁就杀过人的秦武阳,一进咸阳宫就被那种威严的气势吓得大惊失色时,他能谈笑自如;当他面对高高在上被文武百官簇拥着的秦王时,他在孤独中完成了他应该做的所有动作。

荆轲在咸阳宫只战斗了几分钟,然而这几分钟却震撼了中国人几千年。

1.下列不属于荆轲是“这五个刺客中名气最大的一个”的原因的一项是(     
A.司马迁对荆轲有偏爱,描写荆轲的文字最长、最详细,篇幅超过了描写其他四个刺客的总和,使人们能对这位刺客有更多了解。
B.司马迁在描写荆轲时,笔墨饱含感情,整个刺秦过程描写得慷慨悲壮、惊心动魄,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对手的地位、分量抬高了刺客的地位与分量,荆轲刺杀的对象后来成为统一中国的第一位帝王,也提升了荆轲的名气。
D.荆轲为了让后人知道,他与其他刺客不同,他不是为了刺杀而刺杀,而是为了表现自己敢于向最强者挑战的精神。
2.对“这几分钟却震撼了中国人几千年”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荆轲在咸阳宫虽然只战斗了几分钟,但因司马迁的精彩描写却流芳千古,影响深远。
B.这场短暂战斗显示了荆轲敢于单独挑战最强者,勇于赴死的勇力、胆略与英雄气概。
C.刺秦行动虽然失败了,但荆轲表现出的英雄气概影响深远,长久地为中国人所深深敬仰。
D.荆轲在孤独中完成了他应该做的所有动作,他慷慨赴死,大义凛然,是正义的化身。
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荆轲是个流传千古、名气很大的刺客。作者开篇却从他的刺杀业绩写起,指出荆轲是刺杀最没成效的一个,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
B.作者认为,荆轲未在“图穷而匕首见”的第一瞬间行刺,是想劫持秦王逼其归还侵略的燕地,这是有可能的,而说荆轲有贪生心理是一种误解。
C.世人对荆轲的失败耿耿于怀,是因为潜意识里希望荆轲刺秦成功,作者认为这种愿望可以理解,从文中看,作者也怀着同样的愿望。
D.文中写号称十二岁就杀过人的秦武阳在咸阳宫大惊失色的表现,是为反衬荆轲的镇定勇敢,从而佐证文中的观点——荆轲是一个失败的英雄。
2022-07-2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1)成语是民间的历史记忆。尽管三言两语,可内容丰富,是浓缩的历史精华片断。三请诸葛亮”“三顾茅庐记述的是三国时代刘备邀请诸葛亮出山的历史故事,这些历史故事通过民众阅读《三国演义》等小说渐次世俗化,经过民众添油加醋式的加工清理,点化成了不一定与历史真实完全相符的历史记忆。又比如说到曹操,曹操就到,你去查正史《三国志》,没有这种说法。你去查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也没有这种说法。它的出典何在?这就是民众凭借历史记忆进行的再创作,它最初一定是流行于民众口耳的口头文学,后来才被小说家写进《孽海花》第二十九回中的。无巧不成书”“说到曹操,曹操就到等大量的成语都出自这样的民间历史记忆。

2)成语中寄寓着民众的憎爱情感。现在我们常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个成语,表达对那些爱做小动作、自作聪明、实则蠢笨的家伙的复视和愤恨情结。这个成语中的路人就是指百姓。有些人好要小花招,可是,这些小花招连路人都骗不了,瞒不过,你还想怎样?不要看路人地位低微,但他们有智慧,能识破自以为聪明的人的司马昭之心

3)成语是大众的借鉴标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很多成语,就是一面镜子,足以引以为镜。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说的就是殷要以夏的覆亡为镜,周要以殷亡为镜。成语让更多的人拿起历史这面镜子,照一照古往,也照一照今来;照一照自我,也照照他人和社会。

4)成语中既然有历史记忆、憎爱情感、借鉴标尺,那么,如果我们把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成语编排和串连起来,那岂不就是一部鲜活而富于民众气息的中国通史吗?我们读着、写着、想着,产生了一种感悟:民众口口相传的中国成语中,竟然蕴含着一部中国通史。于是,多年前,我们就开始酝酿撰写《成语里的中国通史》。

5)在《成语里的中国通史》一书的具体编写过程中,我们并没有打破王朝体系。王朝体系是一种客观存在,可以说,它是历史的一种时空框架,把王朝体系打破了,历史的时空概念就模糊了,整部历史就会乱成一锅粥。我们是用王朝体系去框架成语,从而使成语更富有时空感。在写作过程中我们注重成语的语源发掘及该成语所处的历史时代背景的介绍。比如,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这一成语,那是武王克殷经过深思熟虑提出来的,打了那么多年的仗,当时的确需要和平。注重成语的历史真实性。每引述一句成语,或考之于典籍,或引之于神话,或征之于考古材料,决不随意虚构,这是历史的严肃性要求我们的。我们还将同一历史阶段的同类成语加以归并,从而告诉读者这个王朝的特色或特质。比如周代有这样一些成语: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礼尚往来”“礼贤下士”“礼让为国”“礼不下庶人等。把这些成语编排在同一章节中,目的是还原周代这样一种历史现场:周代是我国历史上最注重会以礼治国的时期。我们希望每个历史时期都用成语绘画出有特色的历史拼图来。

(摘编自郭志坤、陈雪良《一部别具一格的中国通史》,光明日报2019112日第09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说到曹操,曹操就到”不出自《三国志》,而出自《三国演义》《孽海花》。
B.成语作为民间的历史记忆,是一种不一定与历史真实完全相符的历史记忆。
C.《成语里的中国通史》引用成语,都要借助典籍进行科学考证,决无随意虚构。
D.通过相关成语“礼尚往来”“礼贤下土”等可见中国古代“以礼治国”的传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讨论“说到曹操,曹操就到”何处出典,意在阐释成语是民间的历史记忆。
B.文章先阐释成语特殊价值,目的是凸显成语中有带民众气息的历史信息。
C.文章引“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一名言,足以证明成语是大众的借鉴标尺。
D.文章用背景分析方法,建立成语与历史的关系,从而突出书评对象的成书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成语是民间的历史记忆,那是因为成语是民众凭借历史记忆进行的再创作。
B.王朝体系是历史的时空框架,但《成语里的中国通史》)却没有完全受其局限。
C.很多成语就是一面镜子,这与成语中富有的历史信息有密切的关系。
D.在作者看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能典型说明成语中有民众憎爱情感。
2022-07-2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月考语文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