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8 道试题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
1 . 这三篇散文都有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情感。请选其中一篇加以分析。
2022-10-28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大单元作业设计—必修上册 第七单元

2 . 《荷塘月色》荷塘的美景令作者获得了片刻的宁静,但蝉声和蛙声又打破了这份宁静,作者的思路从理想回到现实,文章似乎可以收尾了。那么,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古人采莲的情景和《西洲曲》里的句子呢?请简要探究。

2022-10-28更新 | 195次组卷 | 2卷引用:大单元作业设计—必修上册 第七单元

3 . 《故都的秋》中的“秋味”,作者没有从故宫、颐和园等皇家宫殿、园林着笔,对陶然亭、钓鱼台、西山等著名景点也只一笔带过,而是着重描写牵牛花、槐蕊、秋雨、秋枣一类平凡细小的事物?这是为什么?

4 . 请在《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节选)三篇文章中任选一幅图画,为图画命名,并从景物选取、景色形态、画面组合、氛围意境等角度进行赏析。
图画名称          
景物选取
形声色态
画面组合
氛围意境
2022-10-28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大单元作业设计—必修上册 第七单元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材料一:

中国早期文化是一种礼乐文化。礼和乐相互配合,用以治理国家,保持社会的和谐安定,这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它的内容是,也就是维护社会秩序、社会规范;是内在的熏陶和感发,它的内容是,也就是调和性情,使人保持和谐悦乐的状态,生动活泼,充满活力和创造力,进一步达到人际关系和谐以及人与整个大自然的和谐。人与整个大自然的和谐,叫做大乐与天地同和,这是中国古代音乐追求的最高境界。

乐者,和也,成为影响中国文化数千年的重要思想,它所突出的正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和谐。中国人的礼乐文化传统,其实就是建立一个和谐世界秩序的传统,音乐被当作达至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节选自叶朗、朱良志《以乐治国》)

材料二:

大部分情况下,普通人听音乐并不以受教育或者学习为目的,而是为了娱乐。当人们处于某种亢奋的状态中时,会歌唱;紧张的工作之余,会欣赏一首轻松快乐的歌曲;茶余饭后,会借音乐来调剂自己的生活。由此可见,音乐作为美的形式的存在,给予人们无限的精神享受,使人们可以放松自己,忘掉不快,赶走疲劳,从而得到身心上的舒缓。

音乐可以娱人,同样也能够自娱。音乐并不仅仅指那些广为传唱的经典,也不仅仅局限于某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个别旋律,它还包括诸如劳动号子和民间小调等各种各样的形式。比如在人们日常的劳动生产过程中,民歌和号子的积极作用不言而喻,能够减少工作带来的乏味感、枯燥感,消除疲劳,鼓舞干劲。通过音乐的欣赏,释放出人们现实中的郁闷和压力,达到精神的宁静和安乐。从这个意义而言,音乐消解了社会个体的压力,不同程度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安定。

音乐是思想的载体,因而在音乐中,能传达出乐章所包含的神韵。人们能与音乐中所蕴神韵互交,这一互动过程,可谓之乐能动神,神可感乐。恰如其分的音乐,可以鼓舞人的斗志,提振人的情绪,激发人的潜力。例如古代行军作战,都备有战鼓。临战时,鼓声震天,士气如虹。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激励了多少热血志士奋发向前,每当我们行注目礼,目睹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耳闻雄壮的国歌徐徐奏响,有谁不心潮澎湃?有谁能不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坚定奋进?音乐能通过自身内蕴催人奋进,这方面具体的例子,不遑多举。哪个时代都不乏这样催人向前、催人奋进的音乐,它使得社会中有志之士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了共同的目标拼搏不懈。这对于社会的发展、团结、和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音乐另外一个重大意义上的社会功能,在于道德教化。中外诸多先贤,对此都有过深入分析、研究和论证。汉代《毛诗序》讲道: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在古代,诗、乐、舞是合为一体,密不可分的。

(节选自史其威《论音乐的社会功能》)

材料三:

近来,风靡电视圈的音乐类综艺节目《歌手2019》和《声入人心》就是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其在兼具商业效应、娱乐大众作用的同时,使音乐表演融入民族文化元素和传统艺术形式,反映了部分音乐人对民族文化的守正与创新。

《歌手2019》总决赛上,歌手龚琳娜携手京剧艺术家王珮瑜、男高音歌唱家石倚洁,共同演唱了一首集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及西方古典音乐于一体的音乐作品,其中包含《垓下歌》《六州歌头》,囊括我国古典文学、民族音乐等方面的重要内容,以专业的功底和震撼的演唱为观众充分展现了中国味音乐。原创新形态声乐演唱节目《声入人心》及其同名音乐会全国巡演也是今年以来的文化热点。《声入人心》以深耕古典音乐、严肃音乐闻名,着重向观众展示美声、歌剧、音乐剧等西方音乐元素。但与此同时,其中的部分演唱成员也保持着自身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坚守,从以西方元素占主导的音乐演绎中突出重围,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云南民歌《猜调》、湖南民歌《浏阳河》、江苏民歌《采红菱》、土家族民歌《龙船调》以及越剧《梁祝化蝶》等,都在节目当中有重点展现,为观众带来了不少日常生活中鲜能听到的民族调调和传统戏曲。这些都激发了观众对民歌和传统戏剧形式的兴趣,使民族音乐元素从一众美声、音乐剧演唱中脱颖而出。

歌者以自身对民族音乐和优秀传统艺术的观照,将本土元素更多地带入当下大众化、娱乐化的音乐媒介,在一定程度上刷新了观众对音乐类综艺节目的固有印象和认知。对文艺工作者而言,在文化市场越发多元化的今天,如何守住中国味,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是不断思索与探究的重要问题。虽然在当下,一部分人更为看重节目制作所能带来的市场和流量,但在迎合市场需求的同时,我们不应丢掉民族的、传统的内容,应在大众化、快节奏的文化背景和传媒发展趋势下,更多地融入原汁原味的中国本土艺术元素,从而向大众普及民族音乐和传统艺术精华。期望令观众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宣传效应的音乐类综艺节目肩负起守护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本土经典的重任。

(节选自于溟跃《音乐类综艺节目应守住中国味》)

1.下列不能作为论据用来论证“音乐具有道德教化功能”的一项是(     
A.《孝经》有云:“移风易俗,莫过于乐。”
B.司马迁云:“夫治国家而弭人民者,无若乎五音者。”
C.《晋书·乐志》语:“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
D.《管子·内业篇》云:“止怒莫若诗,去忧莫若乐。”
2.请简要说明材料三论据的典型性。
3.请结合材料,从不同角度谈谈当下应如何更好地发挥音乐的功能。
2022-10-24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大单元作业设计—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
6 . 从课文中分别找出典型的例子,分析对比和比喻的方法在阐发观点上的作用。
2022-10-24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大单元作业设计—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
7 . 梳理作者通过一定的推理形式、思维规律阐释道理的方法。
2022-10-24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大单元作业设计—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
8 . 快速阅读《劝学》《师说》《反对党八股》《拿来主义》四篇文章,完成下表。
篇目表达观点的句子作者的主要观点
《劝学》
《师说》
《反对党八股》
《拿来主义》
2022-10-24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大单元作业设计—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
9 . 鲁迅曾说,杂文家批评一个人或一种文化现象、社会思潮常“加以简括的名称,虽只寥寥数字,却很要明确的判断力和表现的才能的”,请你分析《拿来主义》一文中的“简括法”。
2022-10-24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大单元作业设计—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
10 . 通读本单元课文,分析文章议论的针对性和概括性,完成下表。
篇目主要观点论述的针对性(针对的问题或现象)论述的概括性(所揭示的本质)论述的针对性和概括性之间的关系
《劝学》
《师说》
《反对党八股》(节选)
《拿来主义》
2022-10-24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大单元作业设计—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