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5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老人与海(节选)

海明威

“东北风,微风,”老人说,“天气对我有利啊,鱼儿。”

他的左手抽筋还没完全好,但它慢慢能张开。

“我讨厌抽筋,”他想,“这是身体的背叛。”有时人们会因为食物中毒上吐下泻,在众目睽睽之下大煞风景。他觉得抽筋也是对自己的羞辱,尤其是孤身一人的时候。

太阳落下去的时候,为了给自己打气,他想起了那次在卡萨布兰卡的一家小酒馆里,他跟一个从西恩富戈斯来的大块头黑人比手劲,那个黑人是码头上力气最大的。整整一天一夜,他们俩把胳膊肘撑在桌面那道粉笔线上,前臂伸直,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两人都试图把对方的手压倒在桌面上。煤油灯下,他一直盯着那个黑人的胳膊、手和脸。相持八个小时之后,他们每四个小时换一次裁判,好让裁判有时间睡觉。血从他和那个黑人的指甲缝里渗了出来,他们俩都死死地盯着对方的眼睛、手和前臂,人们走进走出,坐在靠墙的高脚椅上观看。墙壁是木制的,漆成明亮的蓝色,灯光把他们两人的影子投射到墙上。黑人的影子大得出奇,随着微风吹动灯盏,巨大的影子在墙上摇曳。

整个晚上,两个人风水轮流转,人们把朗姆酒送到那个黑人嘴边,给他点燃香烟。朗姆酒一下肚,那黑人就会拼命使劲儿,有一回他把老人的手扳下去将近三英寸,那时候的老人还不是老人,而是“冠军”圣地亚哥。但是老人又把手扳了回来,两人成了平手。当时,他有把握击败黑人,那是个好样的黑人,一个了不起的运动员。天亮时,人们要求把比赛定为平局,可裁判却直摇头。老人用足了力气,硬是把黑人的手一点点往下扳,直到落在木头桌面上。比赛从星期天早上开始,一直到下个星期一早上才结束。人们要求算作平局,因为他们得到码头上去干活儿,把成袋的蔗糖装上船,或者到哈瓦那煤行去上工。其实人人都想让比赛有始有终。可不管怎么说,他结束了这场角逐,而且是赶在大家必须去干活儿之前。

打那以后好一阵子,人人都管他叫“冠军”。春天里他们又进行了一场比赛。他轻而易举就赢了,因为在第一场比赛中,那个来自西恩富戈斯的黑人被他打垮了自信心。后来他又比赛过几次,就不再参加了。他坚信,只要自己一心想要做到,就能打败任何人。他也确信不疑地认为,掰手腕对用来钓鱼的右手不大好。在几次练习赛中,他曾经试着用左手,可他的左手总是不听使唤,不怎么得力,他对左手毫无信赖可言。

此刻还有一点阳光,老人想直到晚上天气转冷之前,这只手应该不会再抽筋,可是到了晚上,真担心它会出什么幺蛾子。

一架飞机从他头顶上飞过,沿着航线前往迈阿密,他眼看着飞机的影子惊起一群群飞鱼。

“有这么多飞鱼,说明附近一定有鲯鳅。”他一边说着一边把身子向后仰,他想试着向船后靠,去看看那鱼群,但是因为海水颠簸,他只能暂时坐着不动。小船在慢慢地前进,他一直望着飞机,直到它消失在视线尽头。

坐在飞机里一定会觉得很新奇,他想。不知道从那么高的地方望下来,大海是什么样子?要是他们飞得不是太高,一定能从空中清楚地看到鱼。在捕鱼船上的时候,我待在桅顶横杆上,在那么高的地方甚至也能看到不少东西。从那儿往下看,鲯鳅的颜色显得更绿,你能看见它们身上的条纹和紫色斑点,还有游动着的整个鱼群。为什么在黑沉沉的海流中飞快游动的鱼,背部都是紫色的,而且一般来说都有紫色条纹,又或斑点?鲯鳅看上去是绿色的,这当然是因为它们实际上是金黄色的。不过,当它们实在饿极了要吃食的时候,身体两侧会现出紫色条纹,跟大马林鱼一样,这是因为愤怒吗?还是因为他们极速逃窜所引起的?

天快黑的时候,老人那根粗钓线被一条鲯鳅咬住了。他第一次看见那条鲯鳅是在它跃出水面的时候,在最后一缕阳光的照射下,它呈现出真金一般的颜色,在空中狂乱地挣扎摇摆。那条鲯鳅惊慌得一次次跃出水面,好像在做杂技表演。老人费力地挪到船尾,蹲下身子,用右手和右臂拽着粗钓线,左手把鲯鳅往回拉,每扯回一段钓线,就用赤着的左脚踩住。等鱼到了船尾,绝望地来回乱窜乱跳,像尖刀一样砰砰地砍向船身。老人探出身去,把这条带着紫色斑点、金光灿灿的鲯鳅拎进船里。那鱼的嘴在钩子上抽搐一般急促地张合不停,又长又扁的身体、尾巴和脑袋在船底乱撞一气,直到老人用木棍猛击那金闪闪的鱼头,它才颤抖一阵,纹丝不动了。

老人把鱼从钩子上取下来,又装上一条沙丁鱼做鱼饵,扔进海里,然后他慢慢挪到船头。他洗了洗左手,在裤子上擦干。他把沉重的钓线从右手换到左手,又在海水里洗了洗右手,这当儿,他眼里望着太阳沉入大海,还有那斜入水中的粗钓线。

“你们还是老样子,一点儿没变。”老人说。不过,他观察着拍打在手上的水流,发觉船走得明显慢了。

“我来把两只桨横绑在船尾,这样一来,夜里就能让它慢下来,”他说,“你们能熬夜,我也行。”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血从他和那个黑人的指甲缝里渗了出来”,不仅表现了比赛僵持之久,更体现了老人面对强大对手永不服输的意志。
B.作者为展现老人钓鲯鳅的过程,运用了“挪”“拽”“拉”等一系列动词,表明了老人捕鱼动作熟练却又异常艰辛。
C.小说首尾两句话,“天气对我有利啊,鱼儿”和“你们能熬夜,我也行”体现出了老人将鱼视为同类和平等对手的观念。
D.作者细致描写老人成功捕获鲯鳅后用海水洗手的场景,表现了老人悠闲自得、心满意足的状态,凸显老人的自信和从容。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运用大段文字描写飞机过后老人的心理活动,从老人自身角度表达所思所想,使其形象更加真实、立体。
B.老人掰手腕时奋力拼搏和捕鱼时全力以赴,体现了西方崇尚个人战斗意识,强调为自我而战,为灵魂尊严而战。
C.小说运用了丰富的细节描写和多样的修辞手法,使叙事风格简明、生动、热烈、典雅,极具海明威的个人特色。
D.小说不断切换人称视角,不仅避免了叙述的单一性和局限性,而且能够充分全面地叙述故事和呈现人物。
3.圣地亚哥代表了海明威心目中理想的“硬汉”形象,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老人“硬汉”形象的。
4.小说插叙了圣地亚哥比赛掰手腕的情景,请分析其作用。
2024-04-08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示秬秸

张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①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1.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
B.“歌一声”与下句中的“人未行”形成对比,表现卖饼儿早起辛勤叫卖。
C.“北风吹衣射我饼”,用第一人称,诗人完全走进了卖饼儿的精神世界。
D.诗人以诗劝诫儿子,如果不志向坚定、有所追求,将来难有安闲的生活。
2.《宋史》记载:“张耒作诗晚岁益务平淡,效白居易体。”请你结合本诗从语言风格和现实意义两个方面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4-04-01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古者先王尽力于亲民,加事于明法。彼法明,则忠臣劝;罚必,则邪臣止。忠劝邪止而地广主尊者,秦是也;群臣朋党比周以隐正道,行私曲而地削主卑者,山东是也。乱弱者亡,人之性也;治强者王,古之道也。越王勾践恃大朋之龟与吴战而不胜,身臣入宦于吴反国弃龟明法亲民以报吴则夫差为擒。故恃鬼神者慢于法,恃诸侯者危其国。曹恃齐而不听宋,齐攻荆而宋灭曹。邢恃吴而不听齐,越伐吴而齐灭邢。许恃荆而不听魏,荆攻宋而魏灭许。郑恃魏而不听韩,魏攻荆而韩灭郑。今者韩国小而恃大国,主慢而听秦、魏,恃齐、荆为用,而小国愈亡。故恃人不足以广壤,而韩不见也。荆为攻魏而加兵许、鄢,齐攻任、扈而削魏,不足以存郑,而韩弗知也。此皆不明其法禁以治其国,恃外以灭其社稷者也。

臣故曰:明于治之数,则国虽小,富;赏罚敬信,民虽寡,强。赏罚无度,国虽大,兵弱者,地非其地,民非其民也。无地无民,尧、舜不能以王,三代不能以强。人主又以过予,人臣又以徒取。舍法律而言先王以明古之功者,上任之以国。臣故曰:是原古之功,以古之赏赏今之人也。主以是过予,而臣以此徒取矣。主过予则臣偷;臣徒取则功不尊。无功者受赏,则财匮而民望;财匮而民望,则民不尽力矣。故用赏过者失民,用刑过者民不畏。有赏不足以劝,有刑不足以禁,则国虽大,必危。故曰:小知不可使谋事,小忠不可使主法。

(选自《韩非子·饰邪》)

材料二: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选自《老子》第六十四章)

【注】大朋之龟:又称“十朋之龟”,指用以占吉凶、决疑难的十类龟,古人视为大宝。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身臣入[A]宦于吴[B]反国[C]弃龟[D]明法[E]亲民[F]以报[G]吴[H]则夫差为擒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朋党”,指为争权夺利、排斥异己而结合起来的集团,在本文意为拉帮结派。
B.“幸”,意为侥幸,与《鸿门宴》中“妇女无所幸”的“幸”意思不同。
C.“民望”,民众心生怨恨,与现代汉语“众望所归”的“众望”意思不同。
D.“其安易持”中的“安”与《大学之道》中“静而后能安”的“安”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运用了对比论证方法,以秦国和山东六国的国运对比,来证明彰明法度的重要性。
B.材料一运用了举例论证方法,选用越王勾践的故事,从正面论证了治理国家要彰明法度。
C.材料一中用较大篇幅说明韩国的灭亡的原因,指明其灭亡原因完全在于它自身不彰明法度。
D.材料二运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自然、社会现象说明“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观点。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忠劝邪止而地广主尊者,秦是也。
(2)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5.在治国理政的理念上,老子和韩非子有何不同?请结合选文简要概括。
2024-04-01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次韵寄上七兄

黄庭坚

学得屠龙长缩手,炼成五色化苍烟。

谁言游刃有余地,自信无功可补天。

啼鸟笑歌追暇日,饱牛耕凿望丰年。

荷锄端欲相随去,邂逅青云恐疾颠。

【注】①七兄:指黄大临,黄庭坚的长兄,他在本族同辈兄弟中排行第七。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标题中的“次韵”表明这是一首和诗,“七兄”是寄赠对象,“上”表示尊重。
B.首联言虽已学得屠龙之技,但却无处施展;虽已炼就五色之光,但却化为苍烟。
C.颔联化用庖丁解牛的典故,强调诗人才华斐然,功劳无限,自信之态溢于言表。
D.颈联写鸟儿歌唱,追逐光阴,饱食的牛儿耕作,期盼丰年,景中含情,令人回味。
2.本诗与《登快阁》同作于诗人主政太和期间,请简要分析尾联与“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两句在情感表达上的异同。
2024-01-10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墨子曰:“孔子见景公,公曰:‘先生素不见晏子乎?’对曰:‘晏子事三君而得顺焉,是有三心,所以不见也。’公告晏子。晏子曰:‘三君皆欲其国安,是以婴得顺也。闻君子独立不惭于影,今孔子拔树削迹不自以为辱身穷陈蔡不自以为约。始吾望儒贵之,今则疑之。’”

(孔鲋)诘之曰:“若是乎?孔子、晏子交相毁也,小人有之,君子则否。孔子曰:‘灵公污而晏子事之以整,庄公怯而晏子事之以勇,景公侈而晏子事之以俭。晏子,君子也。’梁丘据问晏子曰:‘事三君而不同心,而俱顺焉,仁人固多心乎?’晏子曰:‘一心可以事百君,百心不可以事一君。故三君之心非一也,而婴之心非三也。’孔子闻之曰:“小子记之,晏子以一心事三君,君子也。’如此,则孔子誉晏子,非所谓毁而不见也。景公问晏子曰:‘若人之众,则有孔子贤乎?’对曰:‘孔子者,君子行有节者也。’是则晏子亦誉孔子可知也。”

(节选自《孔丛子·诘墨》)

材料二:   

君子既得其养,又好其别。曷谓别?曰: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故天子大路越席,所以养体也;侧睪芷②,所以养鼻也;前有错衡,所以养目也;和鸾之声,中《武》《象》,中《韶》《护》,所以养耳也;龙旗九斿③,所以养信也;寝兕、持虎、蛟辊、丝末、弥龙,所以养威也;故大路之马必信至教顺,然后乘之,所以养安也。孰知夫出死要节之所以养生也!孰知夫出费用之所以养财也!孰知夫恭敬辞让之所以养安也!孰知夫礼义文理之所以养情也!故人苟生之为见,若者必死;苟利之为见,若者必害;苟怠惰偷懦之为安,若者必危;苟情说之为乐,若者必灭。故人一之于礼义,则两得之矣;一之于情性,则两丧之矣。故儒者将使人两得之者也,墨者将使人两丧之者也,是儒、墨之分也。

(节选自《荀子·礼论》)

【注】①大路:即大辂,古代天子坐的车。②睪芷:香草。③斿:旗上的飘带。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孔子A拔树B削迹C不自以D为辱E身穷F陈蔡G不自以H为约。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立,指独自站立,与《沁园春·长沙》中“独立寒秋”的“独立”意思相同。
B.小子,文中特指孔子对他的学生的称呼,其中并无任何轻慢的意味。
C.载,指盛放,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载欣载奔”的“载”意思不同。
D.步,指快走,趋,指快跑,与成语“亦步亦趋”中的“步”“趋”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指出,齐景公将孔子对晏子的评价告诉晏子,晏子不认同该评价,且认为孔子不见自己的行为会令儒家弟子蒙羞。
B.孔鲋认为,孔子赞誉晏子是用一颗忠心来对待三位君主的君子,晏子赞誉孔子是有节操和品行的君子,二人都是君子。
C.在荀子看来,天子乘大辂、坐蒲席是为了保养身体;天子要等拉大辂车的马先训练得十分驯服再乘车是为了保证安全。
D.荀子认为,一个人如果献出生命、坚守名节,其实也是为了保养生命;而如果一个人一味贪生,那么他最终一定会死亡。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三君而不同心,而俱顺焉,仁人固多心乎?
(2)曷谓别?曰: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
5.结合两则材料,分别概括孔鲋对墨子、荀子对墨家的评价。
2024-01-10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发展,积累了非常丰富而宝贵的历史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继续传承发展。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时代化的经典性成果,非常突出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生成路径和文艺意识形态论的阐释路线。首先,这篇讲话的结论部分开篇就强调说:“我们讨论问题,应当从实际出发。不是从定义出发。如果我们按照教科书,找到什么是文学、什么是艺术的定义,然后按照它们来规定今天文艺运动的方针,来评判今天所发生的各种见解和争论,这种方法是不正确的。”他在这里显然不是说不需要研究文学艺术的定义和艺术规律,而是说在当前民族革命、民主革命的时代条件下和社会实践中,应当首先着力回答和解决文艺实践中的现实问题。这篇讲话中所提出讨论的一系列文艺问题,如文艺工作者的立场问题、态度问题、工作对象问题、文艺方向问题、学习问题等,无一不是当时社会实践和文艺实践当中的突出问题。其次,这篇讲话贯穿始终的核心文艺观念,正是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意识形态论观念,讲话明确指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因此,革命文艺或人民文艺就应当为人民大众服务,在推动社会革命、人民解放和历史前进的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正是文艺作为特殊的意识形态形式的根本特性与价值功能。

(摘编自赖大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生成路径与阐释路线》)

材料二:

改革开放新时期,第四次全国文代会后,邓小平谈到,“文艺界刚开了文代会,我们讲,对写什么,怎么写,不要横加干涉,这就加重了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对自己工作的要求。我们坚持“双百”方针和“三不主义”,不继续提文艺从属于政治这个口号,因为这个口号容易成为对文艺横加干涉的理论根据,长期的实践证明它对文艺的发展利少害多”。“双百”方针是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工作指导方针。“三不主义”是指“不抓排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的方针。“我们要广开言路,广开才路,坚持不抓辫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的“三不主义”,让各方面的意见、要求、批评和建议充分反映出来,以利于政府集中正确的意见,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把我们的各项事业推向前进。”沿着这个文艺工作指导原则,历任中共领导人都强调尊重和遵循文艺规律,保护文艺工作者的创作个性和创造精神,政治上充分信任,创作上热情支持,营造有利于文艺创作发展繁荣的良好环境。

文艺的审美特征,要求人民文艺必须倾情观照具体的现实的人的生活和生命状态。“人民”是复合概念,生活中的你、我、他,个人不等于人民。但是,文艺审美的基本特征必须建立在个体人的生命经验基础上。所以人民文艺作为一种文艺类型,人民是其上限,人是其底限。这种人,就是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启紫,受过革命斗争洗礼,参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现代公民自觉意识的生命个体。“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憎,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他们经历的生死浮沉、苦难辉煌,他们参加的革命斗争、艰辛劳动,他们创造的英雄业绩,工作奇迹,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都是文学艺术表现的审美对象。文艺家们只有进入到他们的生活中,深入到他们的心里去,融入他们的心灵深处,才能写出鲜活的文字,塑造出生动的形象,把握时代的脉搏,唱响时代的心声。

新时代人民文艺创作,应该是题材无禁区,品质有高低,情怀境界有大小,思想观念可以褒贬。题材无禁区,是倡导主流,尊重个性,在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上,完全尊重文艺家个人选择,政府主管部门或有关组织可以积极引导文艺家的创作方向和题材选项,鼓励文艺家的创作倾向和艺术成就。通过文艺审美创作出的文艺作品,存在审美品质的高低上下之分。负责任的文艺评论,可以对文艺作品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形式多样的褒奖评价,推动先进文化发展繁荣。批评低俗平庸、腐朽落后的文艺倾向,批判反动的、敌对的文艺观念和文艺倾向。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盐入水,烹饪成美味佳肴,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文学艺术的审美欣赏中,润物细无声地接收并传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

在科技日趋发达、人工智能日渐普遍的现代化社会,只有文学艺术实践才是对抗功利主义钢铁世界的不二法门。文艺审美的终极目标,是让人心温婉,让人生温暖,让人性温和。只有保存一颗柔韧细腻灵敏慈悲的心,才会发现早晨的露珠、黄昏的阵雨、人生没有流出的泪水,以及正在悄悄消逝的乐句。只有恪守文学艺术的审美品质,才能艺术地创造属于新时代的伟大文艺,才能实现后现代社会融汇古今,融通中外,人文与科技共生共荣的盛景。

(摘编自朱鸿召《新时代人民文艺发展繁荣的逻辨与路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成果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它能为我们提供丰富而宝贵的历史经验。
B.材料一认为,毛泽东所说的“不是从定义出发”,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弃对定义的研究,而是不将其作为首要解决的问题。
C.邓小平同志在第四次全国文代会上提出了“双百”方针和“三不主义”,对文艺工作者充分信任,并且热情支持其创作。
D.材料二指出,新时代人民文艺创作应该题材无禁区,创作者写什么、怎么写全凭个人选择。文艺评论不可作褒贬评价。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直面当时社会实践和文艺实践中的突出问题,提出一系列需讨论的文艺问题。
B.不对文艺横加干涉,既有利于保护文艺工作者的创作个性和创造精神,又加强了他们自身的责任意识。
C.营造有利于文艺创作发展繁荣的良好环境,离不开国家、社会的支持,同时也离不开文艺工作者的努力。
D.现代化社会科技日趋发达,这促使功利主义影响愈加严重,我们必须坚持文学艺术实践以对抗其负面影响。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采用总分式结构,主要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意识形态论观念的问题。
B.材料二第一段引述邓小平的话,指明了中共领导人所坚守的文艺工作指导原则。
C.材料一运用引证法,既有针对性地表达了作者的看法,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材料二最后一段运用三个由“让”领起的排比句式,强调了文艺审美的终极目标。
4.请简析材料二倒数第二段中“融盐入水”“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5.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人民文艺与人民的关系?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024-01-10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化的重要功能是以文化人,其最深层的积淀和影响是对人格的培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千年漫长发展中不断塑造和培育的正面人格,就是被历代中华儿女广泛接受并尊崇的君子人格。

“君子”一词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流行,主要是贵族和执政者的代称。但孔子在构思和传布自己的儒家学说时,对君子的内涵进行改造,赋予其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如果说,孔子在构思和传扬儒家学说时,思考的轴心问题是探求如何立身处世,那么他苦苦追寻的结果,就是做人要做君子。

孔子塑造的君子人格,伴随《论语》的流传而走入人们的心灵。儒家学派的后继者如孟子、荀子等,对君子人格张扬申说。与儒家学派有颇多论争的墨家学派和法家学派,对君子人格也欣赏有加,如《墨子》中的“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韩非子》中的“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等等,都是对君子人格的高度肯定。虽然道家学派在诸多思想观念上与儒家学派判然有别,但在看待君子人格上,两者颇为一致。至于被誉为“群经之首”的《周易》更是对君子人格赞不绝口,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张岱年等哲学家认为这是对君子形象的生动描绘。于是,君子人格受到上至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及文人士大夫,下至社会底层百姓的广泛认同和追从。从先秦至清末,有关君子和君子文化的描述数不胜数,而且在传统戏剧、民间说唱、民俗礼仪及家教家训中俯拾即是。君子文化及君子形象还渗透和融入我们日常生活及器物之中,如中国人自古就有爱玉的传统,实源于“君子比德于玉”的观念。

君子概念历久弥新,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尽管当今社会发展迅速,观念多变,文化多样,但只要是中国人,都乐于被人看作君子,而决不愿意被人视为小人。君子人格在不同阶层的人群中都有相当的知晓度和认同度,君子风范在今天仍被绝大多数中国人奉为做人的圭臬。“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成人之美”“近君子远小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这些至今活在人们口头的君子格言,已不同程度地成为中华儿女做人做事的人生信条。

君子作为中华民族千锤百炼的人格基因,是凸显中华文化“精气神”的典范人格模式,彰显着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和独特的精神标识,是烛照中华儿女历经坎坷而跋涉向前的人格力量和心理支撑。

(摘编自钱念孙《君子:千锤百炼的人格基因》)

材料二:

如果说绅士、骑士、牛仔是西方文化人格的表征,那么中华文化人格则体现为“君子”。君子文化,无疑是联系中国人的血脉之根。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子式微,君子不再纯粹作为政治上的统治者,而以道德修养的践行者被儒家推崇,并被赋予新的人文内涵,一举成为济世的高标。由此,君子集智慧与美德于一身。君子形象成为文学家们最为迷恋的书写对象。从《诗经》起,中国文学塑造了一系列卓尔不群的君子形象,有岳飞、关羽等忠烈君子,有赵云等勇毅君子……

当然,做君子不可能没有门槛。因此,君子文化对君子的外在和内在都有质的规定。就外在而言,君子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都有标配,如“毋侧听,毋噭应,毋淫视,毋怠荒”。对君子的内在要求则更为恢宏、深远。修身养性是低配,齐家治国平天下才是终极目标。欲实现这样的高标,主要依凭才学,不仅需要“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而且还得富有文人雅趣。当君子内外兼修,自然就剔除了权势阶层的倨傲,增加了温良恭俭让等人文内涵,从而成为一种美好的文化精神,流淌在中华大地上。

君子文化是中华文化最具生命力的一种文化基因。完成了君子人格塑型,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审美内涵的“人”。对于普通人来说,虽不能与君子同一,但具有君子意识或君子风范,便值得称道,做个君子,不但预示了人生方向,而且确立了最具终极意义的人生价值追求。君子既是中华文化的普世价值,又是中华文化人格的品牌标识。

弘扬君子人格的正能量,是传播中华优秀君子文化的必由之路。君子一度被矮化为“文弱书生”,这显然是对君子的误解。君子不等于文弱,君子文化不等于腐儒文化,不等于没有血性和勇武。当下,君子文化的式微,缘于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大行其道,以及现代性焦虑和人文精神信仰的断裂。事实上,当下是弘扬君子文化的最好时代,因为大众受教育程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摘编自张国龙、凌丽君《中华民族的精魂:君子人格和君子文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人格是中华传统文化在漫长发展进程中不断塑造和培育的被历代中国人广泛接受、尊崇的正面的人格范式。
B.“君子”一词在西周时期主要指贵族和执政者,后经孔子对其进行内涵改造,便被赋予了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
C.《周易》对君子形象的生动描绘使得君子人格受到历代政治家、思想家、文人士大夫及底层百姓的广泛认同和追从。
D.中国人爱玉的传统实源于“君子比德于玉”的观念,这说明君子文化及君子形象已渗透和融入到日常生活及器物中。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一项是(       
A.西方文化人格体现为绅士、骑士、牛仔,中华文化人格体现为“君子”,后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且明显优于前者。
B.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子式微,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君子”被赋予了新的人文内涵,不再纯粹作为政治上的统治者。
C.君子只有剔除权势阶层的倨傲,才能内外兼修,增加温良恭俭让等人文内涵,成为中华文化最具生命力的一种文化基因。
D.君子以道德修养的践行者被推崇,却缺失了血性和勇武,因而我们传承君子文化时,也应该正视其中存在的一些瑕疵。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材料二中“君子文化对君子的内在有质的规定”的一项是(       
A.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B.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C.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D.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述了君子文化,但各有侧重,请简要概括。
5.“当下是弘扬君子文化的最好时代”,时代青年当仁不让,请结合材料二谈谈我们该如何去做?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遭遇“王六郎”(节选)

梁晓声

第一次见到那孩子,大约在四年前的夏季。我在北京南站附近一条马路上拦出租。我不会网约,何况手机上并没下载网约软件。

正犯难,见前方不知何时出现了一个大男孩。

大男孩有一张单纯又阳光的脸,气质聪慧,顿时使我联想到了《聊斋志异》中那些善良而才情内敛的小书生,他们是蒲松龄笔下追求起美好爱情来不管不顾的狐仙鬼妹们喜欢的类型。

我识人的经验告诉我,向这样一个大男孩寻求帮助是会被耐心对待的,便问:“如果我让家人帮我约车,应该告诉家人这里是什么地方呢?”

他反问:“您自己不会?”

我不好意思地说:“是啊,落伍了。”

他笑道:“①许多老同志都不会,这是你们不必在乎的短板。但您不能将自己定位在这儿,网约车的导航器是导不过来的……”

他说时,眉目间一直呈现着笑意。分明的,助人对他是件愉快的事。他的口吻和他脸上的表情,使他看起来像一位负有监护责任的大人在向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作解释。

在立交桥的阴影下,他的脸看上去似乎更阳光了。

“那……”

虽然我特受用他对我的善待,内心里却不免焦躁。

他左看看,右看看,指着一处有明显的拱形大门的小区说:“告诉您的家人,让网约车到那儿接您。”

于是我与儿子通手机,之后谢过大男孩,与他聊起来。

我以为他是初三生,他说他已经高二了。我猜他是偏文科的学生,他说恰恰相反,他的理科成绩更优些,考大学也会选择理科专业。

他的话使我这个在大学教了十五六年中文的人颇窘。

他看出来了,笑问:“您是大学老师?”

我说:“曾经是,教中文的,退休了。”

“哈,请原谅,希望没伤害到您的尊严!”

他笑出了声。一种开心的笑,其声不高,却爽朗。

我受他那笑的感染,也笑了。

这时我的手机响了,是儿子打来的,说只提供一个小区的名称约不到车,还须提供什么街或什么路,

②我不知南站属于什么区,而我站在什么街或什么路的立交桥下,大男孩竟也不知道。

“老师别急,我立刻就能替您查到,分分钟的事儿。您穿得也太多了啊,起码可以将西服脱下搭手臂上吧?您这样,我看着心疼!”

他掏出一包纸巾递向我,我擦汗脱西服那会儿,他快速地在手机上查出我们所处的位置。我因为遇到了他,庆幸不已。

儿子用短信告知我,已替我约好车了。

大男孩说:“您应该转移到小区大门那儿去,您儿子替您定的准确位置肯定是那里。”

我说:“不急,还有五六分钟呢,陪你说会儿话,你怎么对我‘您、您’的?”

他笑道:“您是长辈嘛。”

我说:“可你还开始叫我老师了。”

他说:“您曾是大学教授,我是高二学生,称您老师太应该了呀。”

脱下西服后我身上不那么热了,约好了车心里也不焦躁了,于是我们之间进行了以下愉快的对话。看得出,有个人陪他说话,也正符合他的心愿。

“你根据什么认为我是教授?”

“您自己说您曾在大学教书嘛。到了您这种年龄,普遍而言,退休前都会熬成教授了。”

③“熬”字由一个大男孩口中说出,使我脸上有点儿挂不住。

他看出了我的窘态,立刻道歉:“对不起,用词不当,应该怎么说好?‘修成’,还是‘进步成’?”

我也看出,他那种一本正经的虚心请教的样子是装的。那会儿,这阳光大男孩表现出了他调皮的一面。

我没正面回答他的话,而是问:“一个陌生人对你自称曾是教授,你一点儿都不怀疑?从小到大,没人告诫你别和陌生人说话吗?”

他郑重地回答:“您问的是两个问题,我先回答第一个。小时候,我爸妈都告诫过我,千万别和陌生人说话。小时候姑且不论,现在我已经长大了。朗朗乾坤,光明世界,一名高二男生居然不敢和陌生人说话,他将来的人生还有什么出息呢?如果中国这样的青年越来越多,中国的将来岂不堪忧了?再回答第二个问题。我是很有一些识人经验的,我对自己的经验也很自信。从面相学来看,您绝不会是一个可能对他人构成危害的人。

我也笑了,如同当面受表扬。我虽老了,对于表扬还是挺开心的。

和这样一个大男孩说话,不但愉快,简直还十分有趣,我享受。

然而他的手机响了。

大男孩通完话,向我伸出了一只手:“那么……”

倏忽间,我觉得我已喜欢上了他,竟有点儿不愿握过手一走了之。

“先别……我的意思是,咱俩加上微信怎么样?”

我这么说时,脸红了,自从我也开通了微信,还是第一次向人提出这种请求。

他收回手,意外地张大了嘴,仿佛是在无声地说:“④有必要吗?多此一举了吧?”

“我希望交你这个小朋友……”

我自己都觉得我的话几近于倚老卖老。但话已出口,之后我冲他耳边小声说出了自己的名字。

“哈,哈,太像小说了吧?让您高兴一下,我看过您的作品!”

他的上身旋转了一下,那是许多人高兴时的肢体语言。

我见自己的手机上显示他的网名是“王六郎”,不禁再问:“《聊斋》中那个王六郎?”

他说:“对!我特喜欢那一篇。《聊斋》中关于男人之间的情义故事很少,《王六郎》那篇可视为佳作!不多说了,您约的车也该到了,您快到马路那边去吧!要走斑马线,老师别闯红灯哈!”

结果我俩并没握一下手。

(选自《人民文学》2023年9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介绍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起因,既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也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
B.在得知“我”曾是大学老师后,他的态度变得愈加恭敬,称呼“我”为“您”,且因怕伤“我”自尊而道歉。
C.“我”想跟他加个微信,便先报出了自己的名字,这一举动揭示了“我”怕被他拒绝而尽显真诚的心理。
D.选文以“结果我俩并没握一下手”作结,独句成段,语气表达更加强烈,使“我”的遗憾之情溢于言表。
2.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他指出这是“短板”,但又表明“不必在乎”,显示出他的体贴。
B.句子②中的“竟”字,写出了“我”对他不知道区名、街名或路名的惊讶。
C.句子③中“我”之所以会感到脸上有点儿挂不住,是因为他说出了事实。
D.句子④是“我”猜想的他的心理活动,表明“我”为自己的唐突而不好意思。
3.小说中“我”两次提及《聊斋志异》,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逊说:“语言是思想的外衣。”请结合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简要分析“王六郎”的人物形象。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逃跑

铁凝

二十多年前,老宋从北部山区来到这个城市,这个剧团。他在团里的任务是传达、收发,兼烧一个开水锅炉。每天早、中、晚,锅炉不仅定时定点烧开,温度也绝对可靠。那时,老宋还会站在院子里,亮起大嗓喊几声:“老师们,水开了!”为了这称谓老宋还颇费了心思:将全团干部演员职工家属统称为老师。老师这个称谓毕竟谁都不反感,无亲疏远近之嫌,无厚此薄彼之意。

不过,这并不是说老宋是一个喜爱喧闹的人,相反,他沉默寡言的时候居多。他的语言似是很金贵的,不像他的两条腿那样勤快。每天,他按时出入各个办公室和排练场分发报纸、杂志、信件。他步履轻捷,悄无声息,把报纸、杂志分送给该送的人,且从未出过差错。除了分内的事,分外的事老宋也没少做。二十多年,光是搬白菜,这团里有谁家没让老宋帮过忙吗?没有。后来,储存大白菜的时代终于过去了,但这团里的家属们需要老宋帮忙的事情却没有过去。

唱小生的老夏在这团里算是老宋的好友了,对老夏表现出的友情,老宋却持比较谨慎的态度。不是不想领受,是觉得自己和他们毕竟不是一种人。友谊这东西,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慢慢地,他向老夏诉说了一些家事。他那嫁了人的闺女,嫁的是一个更穷的地方的懒人。前几年那人忽然扔下老宋的闺女和一个刚满月的孩子走了,不知去了哪里。闺女的日子很难,处处得老宋接济。

老宋的闺女,看上去有点闷头闷脑。在老宋看来,日子虽难,可也算天伦之乐。有时闺女也给老宋包饺子,闺女的手艺也不济,饺子包得“坐”不住,都瘪瘪地仰在盖帘上,俗称“仰巴饺子”。可那毕竟是饺子。那时闺女在屋里包着饺子,外孙在院里跑跳。老宋看看屋里,又看看院里,他是满足的。当外孙非让老宋给他买个足球不可时,老宋没给外孙买,他想,一个球就是一个月的粮食钱。

光阴像箭一样。老夏要退了,老宋也更老了。他走路不再是快步,有点拖着腿的样子。当他走过来,人还没到眼前,你就能听见鞋底蹭着地面的嗦嗦声。直到有一天,老宋的腿不争气地真出了大毛病。

那个白天他躺下了,还叫来了老夏。他对老夏说,我得上医院。老宋的腿病老夏早就知道,他患的是左下肢周围血管综合征,俗称老烂腿。老夏也知道,老烂腿不及时根治,还有截肢的危险。从前老夏替老宋瞒着,现在是瞒不过去了,老夏用自行车驮着老宋去了医院,医生为老宋检查之后说尽快手术吧,保腿要紧。老宋问手术得多少钱,医生说,一万五左右。老宋对老夏说,咱们回去吧。他全部的积蓄连一百五十元也不到。

老夏走家串户,挨门敛钱,共筹集到一万五千八百六十二元人民币。为此,他专门找到现任团长一道去给老宋送钱。一来显得郑重,二来也算有个旁证。

老宋一夜没睡,他数了一夜钱。他一张一张地抚摩,一张一张地在灯下照,一张一张地把鼻子凑上去闻。一些新钱嘎巴嘎巴响得很脆,一些旧钱散发着微微辛辣的油泥味儿,或者黏黏的霉潮气。即便一张两块钱的旧票,压在掌上也是沉甸甸的。

老宋数完钱就开始想心事,他想,难道他的腿真有病吗?难道他真的要把刚刚数过的这些都扔给医院吗?想着想着,他决心不再相信这条腿是条病腿。为证实自己的见解,单用那病肿的左腿撑起全身的重量,他竟然站住了。他又做了几下其他动作,居然也做出了。接着他想起演员练功时做出的高难动作,他依次模仿起来。直到他稀里哗啦摔在地上,一个形容才确凿地来到他的脑海中:这哪儿还是一条腿啊,分明是一条烂冬瓜。

传达室的灯亮了一夜。

第二天老宋就从这个剧团和这个城市消失了。

老夏终于气愤起来,团里的老师们也气愤起来。他们那一片爱心呢?他们的钱是血汗钱!尤其让老夏不能容忍的是,人们纷纷在他面前发些抱怨,好像是老夏骗了大伙儿的钱,并且协助了老宋的逃跑。

老夏想起当年老宋来团是靠了一个住在本市的亲戚的介绍。找到那亲戚后,那人说,老宋回老家第二天就去把腿锯了,两千不到。剩下一万多又有什么不好?又是穷闺女,又是穷外孙。老夏愤怒难平,疑惑难平。

不久,团里有人从北部山区演出回来,告诉老夏说在一个旅游景点看见老宋了,老宋坐在一个小铁皮房里卖胶卷。老夏决心去亲眼目睹那逃逸的老宋之现状,让他尴尬、难堪和愧疚。

他很快就发现,在一个小铁皮屋子旁边,老宋拄着双拐,左腿那儿空着。老夏心中涌上一股酸涩,一时竟想不好到底该不该去和老宋打招呼。老宋也看见了老夏,顿时木呆呆地愣在那里。突然间,老宋撒腿便跑,他那尚是健康的右腿拖动着全身,拖动着双拐奋力向前;他佝偻着身子在游人当中冲撞,如一只受了伤的野兽,他跳跃着直奔一条山间小路而去,眨眼之间就没了踪影。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简单的称呼问题,老宋却“颇费了心思”,可见老宋对团里干部演员职工家属一视同仁突出老宋贴心的一面。
B.一开始对老夏表现出的友情持谨慎的态度,但后来开始向老夏讲述自己的家事,老宋在慢慢把老夏当做朋友对待。
C.得知治疗自己的腿要花一万五左右时,“咱们回去吧”一句表现了老宋因缺钱而不得不放弃治疗的无奈心理。
D.为了追回被骗的钱,老夏找过给老宋介绍工作的亲戚,还亲自到旅游景点寻找老宋,但最后却无功而返。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老宋嫌弃闺女长得“闷头闷脑”,不愿给外孙买足球,从侧面体现了老宋浅薄﹑吝啬的一面,使人物形象更显真实。
B.“鞋底蹭着地面的嗦嗦声”一句,直接点明了老宋的腿存在着问题,这让下文写他的腿出毛病的情节显得顺理成章。
C.小说从触觉、视觉、嗅觉等多感官角度对老宋数钱的场景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可谓细致入微,烘托了人物形象。
D.小说赞扬老夏和团里的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也对老宋携款卷逃的行为表示了强烈的谴责,表现了作者爱憎分明的态度。
3.对于老宋的不辞而别,老夏“愤怒难平,疑惑难平”,请简要分析老夏“愤怒”和“疑惑”的原因。
4.小说以老宋第二次逃跑的情景结尾,取得了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十四年春三月,军至谯,作轻舟,治水军。辛未,令曰:“自顷已来,军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其令死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县官勿绝廪,长吏存恤抚循,以称吾意。”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十九年,公至孟津。天子命公置旄头,宫殿设钟虡。乙未,令曰:“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又曰:“夫刑百姓之命也而军中典狱者或非其人而任以三军死生之事,吾甚惧之。其选明达法理者,使持典刑。”于是置理曹掾属。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有删改)

【注】①旄(máo)头;古代皇帝仪仗中一种担任先驱的骑兵。②钟虡(jù):一种悬钟的格架,上有猛兽为饰。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刑A百姓B之命也C而军中D典狱者E或非F其人G而任以三军H死生I之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异,认为……很奇特,与《桃花源记》中“渔人甚异之”的“异”意思和用法相同。
B.孝廉,汉武帝时设立的任用官员的科目,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之意。
C.数,文中意为多次,与《陈涉世家》中“广故数言欲亡”的“数”意思不同。
D.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也泛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是西汉相国曹参的后代,他在年轻时机智敏锐,有谋略,但因为平时不修品行功业,所以当时很多人并不认为他奇特。
B.曹操让官府抚恤慰问所有在战争中死亡的将士的家庭,不让官府停止向他们供应食粮,体现了曹操关爱士兵的一面。
C.汉献帝让曹操出行时设置和皇帝一样的先驱骑兵,宫殿中摆设刻着猛兽的钟磬大架,都体现了曹操地位显赫。
D.曹操重视军队中主管刑狱的官员选任,认为这些人手中掌握了三军将士的生死大权,如果不称职危害甚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2)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
5.文中曹操颁布的诸多命令体现了他重视人才的观点,请简要分析。
2023-12-27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