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83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鲁隐公十一年夏,会郑于郲,谋伐许也。郑伯将伐许,五月甲辰,授兵于大宫。公孙阏与颍考叔争车,颍考叔挟辀以走,子都拔棘以逐之。及大逵,弗及,子都怒。

秋,七月,公会齐、郑伯伐许。庚辰,傅于许。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颠。瑕叔盈又以蝥弧登,周麾而呼曰:君登矣!郑师毕登。壬午,遂入许。许庄公奔卫。齐侯以许让公。公曰:君谓许不共,故从君讨之。许既伏其罪矣,虽君有命,寡人弗敢与闻乃与郑人。

郑伯使许大夫百里奉许叔(许庄公的弟弟)以居许东偏,曰:天祸许国,鬼神实不逞于许君,而假手于我寡人。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亿,其敢以许自为功乎?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糊其口于四方,其况能久有许乎?吾子其奉许叔以抚柔此民也,吾将使获也佐吾子。若寡人得没于地,天其以礼悔祸于许,无宁兹许公复奉其社稷。唯我郑国之有请谒焉,如旧昏媾,其能降以相从也。无滋他族,实偪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吾子孙其覆亡之不暇,而况能禋祀许乎?寡人之使吾子处此,不唯许国之为,亦聊以固吾圉也

乃使公孙获处许西偏,曰:凡而器用财贿,无置于许。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夫许大岳之胤也天而既厌周德矣吾其能与许争乎

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有礼。礼,经国家,定社稷,民人,利后嗣者也。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

郑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鸡,以诅射颍考叔者。君子谓:郑庄公失政刑矣。政以治民,刑以正邪,既无德政,又无威刑,是以及邪。邪而诅之,将何益矣!

(节选自《左传·隐公十一年》,有删改)

【注】①公孙阙与颍考叔:二人都是郑国大夫。公孙阙,字子都。②骑,车辕。③昏媾:即婚姻,姻亲。④巢:后嗣。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许A大岳B之胤也C天而既D厌周E德矣F吾其能G与许H争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会郑伯”中的“公”“伯”以及“公会齐侯”中的“侯”,他们都是周朝五等爵位中的称谓。
B.“壬午”与《赤壁赋》中“壬戌之秋”的“壬戌”虽都是干支纪法,但前者是纪日,后者是纪年。
C.《左传》中的“君子谓”与司马迁《史记》中的“太史公曰”一样,都是一种史事评论的形式。
D.“序民人”中的“序”意为使之有序,与《过秦论》中“序八州而朝同列”的“序”意思不同。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伯将要攻打许国时,他的手下公孙阚与颍考叔为抢夺兵车而发生矛盾,之后颍考叔在登上城墙后被公孙阏暗箭射死。
B.鲁、齐、郑三国逼走许国国君后,许国的归属成为难题,齐侯与鲁隐公都不愿接手管理许国,最终许国交到郑伯手中。
C.郑伯告诉百里,只有郑国能够像姻亲一样对待许国,希望百里不要让别国迫于形势而占有许国,进而与郑国发生冲突。
D.郑伯对许国的管理考虑得相对全面,让许国大夫百里辅佐许叔主持国政,并安排公孙获住在许国西部边远之地来辅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许既伏其罪矣,虽君有命,寡人弗敢与闻。
(2)寡人之使吾子处此,不唯许国之为,亦聊以固吾圉也。
5.“君子”为何说“郑庄公于是乎有礼”?后来却说“郑庄公失政刑矣”?请简要说明。
2024-04-04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国城市的起源距今有3000多年了。我国很早就将水利工程的环境美学引入宫城建设。一个环境优美、市政功能完备的城市,往往有规划合理、管理得当的城市水利工程体系。例如,北京自金代至明代终于演化出流动的湖泊水体与规则宫域和市坊街道整合的城市格局,既体现了帝国都城的威严,又以湖光山色赋予城市以灵气和美感。

其实,水资源条件作为重要的自然因素在城市出现的初期已被重视,古代典籍中早已提出关于城镇规划的水利原则。《管子》蕴涵着丰富的水利规划内容,既从纲领上明确了城池建设是国之要务,又从细节上强调城址高程选择须取水之利、避水之害,城址位置选择应水源丰沛,引蓄得宜,城市整体规划宜遵循供排水综合功能具备的制度等。这些理论体现了因地制宜、顺势利导的主要原则,成为至今所知最早的自然城市理论。

水利工程的兴建给一些都城留下了宛若银链的城市水道和碧波盈盈的园林陂池。这些水道和陂池互相贯通,可调节供排水量,也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效益。如今,现代城市化的发展对传统城市水利问题提出新的要求,在满足了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之后,城市市民的愿望就是有整洁优美的市容、良好的秩序,能够享受蓝天、碧水、绿树、花丛,看到更多的能代表城市精神和文化品位的东西。

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对功能至上的城市规划观念进行了反思,重新研究旧城市,研究古代自然城市的风味,逐步建立和完善起以创造优美城市环境为宗旨的城市规划理论。对城市范围的河道整治除满足防洪、排涝、供水等目标外,将河道、水域看成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美化城市的重要载体,将河道建成城市特有的风景带和休闲旅游场所,改善生态环境,并形成城市新的经济开发带。

当前城市水利建设的实践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和支持。城市水利学是对城市的安全、经济、环境与水的关系进行综合研究并运用这些研究指导城市水利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科学,这一理论要求既要研究城市水利的规律,又要根据城市水利的规律指导城市水利实践。此外,对各国之间城市水利问题与经验的横向比较研究,以及将古代城市水利的优秀成果联系现代城市发展的特点所进行的纵向比较研究,将会对研究工作的深入有重要帮助。

城市的河道、水域历来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也蕴藏着城市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也常是现代城市体现其独特风貌和优美景观的重要载体。我们不仅要保留前人留下的遗产,吸收古老的历史和优秀的东方文化中蕴藏的智慧,更要以完整的现代化城市结构丰富其内涵和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

——(摘编自周魁一《论水环境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

材料二:

这是历史性的一刻!一个致力于江河安澜的伟大构想,在这一刻成为现实。

2022年12月30日上午10时,我国目前在建的最大水利工程、安徽省基础设施建设一号工程——引江济淮工程,在果湖岸边宣告主体工程正式实现试通水通航。

引江济淮自南向北分为引江济巢、江淮沟通、江水北送三段,供水范围涉及皖豫两省15个市55个县(市、区),输水线路总长723公里,受益范围7,06万平方公里,受益人口5100多万,改善灌溉面积1800多万亩。

关于引江济淮的构想,最早可以追溯到近2000年前。三国时期,曹操曾试图沟通江淮水系,可在开挖过程中却日挖一丈,夜长八尺曹操运河就此不了了之,然而沟通江淮的梦想却延续了千年。

伟大工程诞生于伟大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引江济淮工程加速推进,不断创造新时代国家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审批建设新效率。根据规划,到2040年,引江济淮年均引江水量将达43亿立方米,相当于把两个巢湖输送到江淮之间和皖北、豫东地区。破解皖北和豫东地区发展难题,关键在水,这也是建设引江济淮工程的初衷之一。从今往后,皖北和豫东数千万群众终于能‘共饮长江水’了!在试通水通航现场,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引江济淮工程第二代设计者朱青激动地对记者说。

引江济淮工程的另一重大功能,是对我国高等级内河航运格局的极大完善。当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在安徽省内实现沟通,长三角地区的工农业产品可以顺利北上,北方丰富的煤炭资源也可以南下,对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位于安徽桐城、枞阳的菜子湖是引江济淮工程的必经通道,也是重要的候鸟栖息地。为严格保护候鸟栖息环境,引江济淮工程专门增加了约1,5亿元投资,将航道西移约1公里,远离鸟类集中分布区;结合微地形改造布设苦草、黑藻、菹草等耐水植物,为候鸟提供优质栖息地。

引江济淮工程还是我国布设鱼道最多的水利水电工程,工程安排了2,5亿元左右专项资金,为鱼类增设了5处鱼道,用于鱼类洄游。过鱼通道由原来的顺直平面布置,变为蜿蜒曲折、宽窄相间的仿生态布置,鱼道结构也由普通的混凝土结构调整为堆砌石生态结构。

曹操为什么挖不下去?就是因为膨胀土。膨胀土是一种遇水膨胀变形、失水收缩开裂的黏性土,民间将其形象描述为‘晴天一把刀,雨天一团糟’。中铁十局引江济淮项目总工程师刘绍云介绍,面对膨胀土,我们总结形成了膨胀土河渠边坡水泥改性土换填施工工法等一系列新工法、新工艺,不仅提高了工效,还节约了资源。

水至福来。如今,长江水从枞阳引江枢纽汩汩流出,一路过长渠、钻涵洞、穿渡槽,跨越千年,终与淮河牵手,从此世世代代、永永远远滋养着这片广袤的土地。

——(摘编自丁一鸣、常河《引江济淮工程试通水通航——长江淮河终牵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城市出现很早,并且在城市出现的初期就建立了规划合理、管理得当的城市水利体系,北京的城市格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B.功能至上的城市规划观点如今已难以满足市民的城市生活需求,以“创造优美城市环境”为宗旨的城市规划理论逐步建立和完善。
C.当前城市水利建设既要汲取古代典籍中的水利文化知识,又要学习现代城市水利学等科学理论,需要多方面纵横比较,深入研究。
D.引江济淮水利工程突破了城市地域限制,连通皖豫,据规划,到2040年,工程试通水通航后年平均引水量将达到43亿立方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在强调水利建设的理论指导时,以下定义的方式介绍了“城市水利学”的主要内容,简明扼要,易于理解。
B.材料二的引江济淮工程惠及广大百姓,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效益,是对材料一的中心论点的有力论证。
C.材料二中“牵手”指的是在引江济淮工程的推动下,长江、淮河两大水系一路过渠穿洞、跨越千年,实现双向会合。
D.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借助《管子》和“曹操运河”故事来行文,虽同属历史知识的运用,但所起的作用却不尽相同。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二段观点的是(     
A.“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管子·乘马》)
B.“地形之出入相错者,尽藏之。然后可以行军袭邑,举错知先后,不失地利,此地图之常也。”(《管子·地图》)
C.“故圣人之处国者,必于不倾之地,而择地形之肥饶者。乡山,左右经水若泽,内为落渠之泄,因大川而注焉。”(《管子·度地》)
D.“内为之城,城外为之郭,郭外为之土阆。地高则沟之,下则堤之,命之曰金城。”(《管子·度地》)
4.水利是与江河、与社会关系最密切的人类活动。请结合材料,概括水利工程具体有哪些功能价值。
5.《扬帆》杂志拟出版一期“中国水利”专栏,材料一为学术论文,材料二是新闻报道,身为编辑的你会选择哪篇文章向同学们介绍“水利”知识呢?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2024-04-0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蒿里行

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短歌行(节选)

曹操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注】①《蒿里行》:汉乐府旧题。东汉末年,董卓专权乱政,关东各州郡将领联合讨伐,由于联军各自争势夺利,四分五裂,互相残杀,开始了长期的军阀混战,百姓大量死亡,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②义士:指起兵讨伐董卓的诸州郡将领。③群凶:指董卓及其党羽。④雁行(háng):飞雁的行列,形容诸军列阵后观望不前的样子。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蒿里行》前六句,以凝练的语言记录关东之师从聚合到离散的过程,堪称诗化的历史。
B.“铠甲”一句说明由于长年战争,战士们不脱战服,铠甲上都生了虱子,突显出其骁勇善战。
C.“明明”四句把寻求贤才比作“欲上青天揽明月”,形象地表明求贤不得的苦闷和忧思。
D.两诗标题中的“行”,源于汉魏乐府,本为乐曲名,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体裁,即歌行体。
2.两首诗均为政治性、抒情性很强的诗作,但艺术手法却各有特色。请结合《蒿里行》后四句和《短歌行》后八句简要分析。
2024-03-28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蚕麦二首(其一)

苏辙

疏慵自分人嫌我,贫病可怜天养人。

蚕眠已报冬裘具,麦熟旋供汤饼新。

撷桑晓出露濡足,拾穗暮归尘满身。

家家辛苦大作社②,典我千钱追四邻。


【注】①苏辙晚年免官赋闲在家,一家老小主要靠种地为生。②社:此处指秋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约新谷登场八月,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祀土地神报谢。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诗人自认为因懒散招致别人嫌弃,但是好在上天顾怜自己家贫病苦。
B.蚕吐丝作茧冬裘已备,麦子成熟新汤饼可供食用,全诗洋溢着蚕麦丰收的喜悦之情。
C.早出采桑,拾穗暮回,诗人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务农时期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家家户户作社感谢土地神,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诗人曾发出议论“纷纭政令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魏)王以丞相祭酒贾逵为豫州刺史。是时天下初定,刺史多不能郡。逵曰:“州本以六条诏书察二千石以下,故其状皆言严能鹰扬,有督察之才,不言安静宽仁,有恺悌之德也。今长吏慢法,盗贼公行,州知而不纠,天下复何取正乎!其二千石以下阿纵不如法者皆举奏免之外修军旅内治民事兴陂田通运渠吏民称之。王曰:“逵真刺史矣。”布告天下,当以豫州为;赐逵爵关内侯。

(《资治通鉴·魏纪一》)

材料二

帝初在东宫,疫疠大起,时人雕伤,帝深感叹,与素所敬者大理王朗书曰:“生有七尺之形,死唯一棺之土,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著篇籍。疫疠起,士人雕落,余独何人,能全其寿?”故论撰所著典论、诗赋,盖百余篇,集诸儒于肃城门内,讲论大义,侃侃无倦。常嘉汉文帝之为君,宽仁玄默,务欲以德化民,有贤圣之风。时文学诸儒,或以为孝文虽贤,其于聪明,通达国体,不如贾谊。帝由是著《太宗论》曰:“昔有苗不宾,重华舞以干戚,尉佗称帝,孝文抚以恩德,吴王不朝,锡之几杖以抚其意,而天下赖安;乃弘三章之教,恺悌之化,欲使曩时累息之民,得阔步高谈,无危惧之心。若贾谊之才敏,筹画国政,贤臣之器,管、晏之姿,岂若孝文大人之量哉?”三年之中,以孙权不服,复颁《太宗论》于天下,明示不愿征伐也。其欲秉持中道,以为帝王仪表者如此。胡冲《吴历》曰:帝以素书所著典论及诗赋饷孙权,又以纸写一通与张昭。

评曰: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

(《三国志·文帝纪》)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必须断开,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其二千石以下阿纵A不如法者B皆举C奏免之D外修军旅E内治F民事兴G陂田通H运渠吏民I称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摄,管辖,统领,与“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中的“摄”两者词义不同。
B.法,模式,榜样,与《梦溪笔谈》“其法,用胶泥刻字”的“法”两者的词义相同。
C.数,屡次,与《琵琶行》“五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的“数”词义不同。
D.特,只是,只不过,与《陈情表》中“诏书特下,拜臣郎中”的“特”词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的两则材料,尽管选自不同体裁的史书,但都叙述了魏文帝曹丕的所作所为,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其褒赞和认同。
B.东汉末年瘟疫流行,死亡者甚多,从而引发曹丕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认为著书立说能立德扬名,可以不朽。
C.曹丕著述甚多,典论、诗赋百余篇,并曾召集儒家学者聚集在肃城门内,讲论大义,侃侃而谈,不知疲倦。
D.曹丕褒赞汉文帝宽厚仁慈沉静无为的品德,称赞他以德业教化百姓,有贤者圣人的风范,并著有《太宗论》。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长吏慢法,盗贼公行,州知而不纠,天下复何取正乎!
(2)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
5.魏文帝在《太宗论》中称赞了孝文帝哪些为君治国的做法?
2024-03-15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赤壁怀古

戴复古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风格上,本词与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截然不同:本词意境阔大雄浑,展现的是家国情怀;而李词则感情婉转缠绵,写的是内心愁苦。
B.本词和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都以问句作结,本词结语之问感时伤世,无心观赏美景,而李词结语之问则言愁之多,不能概括得尽。
C.本词“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头相似,同有排山倒海、雄浑壮阔之感。
D.本词“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一句,与苏轼的“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有异曲同工之妙,传神地描绘出曹军崩溃之快,周瑜取胜之速。
2.本词和《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赤壁之战时的“周郎”,但表达的思想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2024-03-14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泰山之,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

材料二:桐城之西北,连山殆数百里,及县治而迤平。其将平也,两崖忽合,屏矗墉回,崭横若不可径。龙溪曲流,出乎其间。

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溪上大声淙然,十余里,旁多奇石、蕙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或曰后人求李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

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邀客九人饮于是。日幕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露从,使鼐为记。

(节选自姚鼐《游媚笔泉记》)

【注】①《游媚笔泉记》是姚鼐随其伯父姚范等游览本乡名胜媚笔泉后写的一篇游记,此文作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姚鼐成进士返里之后。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复西循崖A可二里B连石C若重楼D翼乎临于溪右E或曰F宋李公G麟之“垂云”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南水北叫做阳,山北水南叫做阴。我国许多地名与此有关,如淮阴、汉阳、华阳。
B.“望晚日照城郭”与“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赋》)中“望”字含义不同。
C.“振鬣宛首而顾其侣”与“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中的“侣”用法不同。
D.就,指完成,选文中的含义与“金就砺则利”(《劝学》)中的“就”的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鼐用很少的笔墨描绘的泰山夕照图,景色逼真,意境开阔,有风雪初霁的光辉,有晚日照城郭山水的美景。
B.日出前,“大风扬积雪击面”,风雪交加,描写景致与泰山道上“迷雾冰滑”照应,展现了一派寒冬景象。
C.《游媚笔泉记》开篇描写桐城西北龙眠山的山势与源出于此的龙溪水势。龙眠山绵亘数百里,但在将平之处,两崖忽合。
D.《游媚笔泉记》以水为明线,还有一条暗线是游程。作者所到之处都有龙溪或媚笔泉的水相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2)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
5.请简要分析《游媚笔泉记》与《登泰山记》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2024-03-14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蟋蟀声声

   

①深秋到,夜渐长,霜愈浓,风更凉。

②城市的喧嚣沉寂了,车辆入库,路静人稀。左邻右舍的电视机、收音机也停了。当它们开着的时候,仿佛那从窗内射出来的灯光,也带着扰人的声音。单一的艺术声音是乐音,而各种艺术的声音同时参差不齐地传进耳朵里,比马路上前拥后挤的车辆的噪音,更让人难受。

③田园静寂的秋夜,也是有声音的,那就是遍地的虫鸣。蟋蟀、蝼蛄、蝈蝈,组成不同族类的合唱队。天愈凉,叫得愈响、愈热烈,像闭幕前的大合唱的高潮,又像告别演出。虫鸣夜更幽,没有虫鸣,感到的只是凄冷、单调。单调和喧嚣,同样能使人心里不平静。

④我喜欢充满虫声的深秋之夜。

⑤伴着虫声睡去,胜似催眠曲。

⑥伴着虫声夜读,书好像是活的。对的,蟋蟀鸣吾床下,几千年前诗人的感受,仍然活在这鸣声里。《聊斋志异·促织》里化为蟋蟀的小孩,不是正隔窗窥探,看你对他的悲惨遭遇有什么表示?这幻觉并不神秘,不是意识流、潜意识,是艺术和生活的对比而诱发出的联想力。读书不像出家人的念经,心如枯井,需要色彩的刺激,声音的刺激。它提醒你还有一个可爱的大地在。夜,正是大地的外衣。

⑦伴随着虫声思索,烟显得浑浊,茶显得苦涩,酒显得昏迷。虫声是单纯的,它引起的回忆也是单纯的,像虫声一样的单纯、清晰。(甲)从虫声里,我看到了自己伴随着虫声而踩出的一个历史足迹

⑧那是多灾多难的童年的秋夜。高粱高,红了梢;谷子黄,弯了腰;豆叶苍,干了荚。夜色把它们抹成一片黑影,失去了白天的光彩。一领破席,半截搭在坟脚跟,半截拖在坟前的光地上。一卷高粱叶当枕头,被单子隔露水,挡寒霜,我坦然地睡在破席上。周围是谷子,再远是高粱,藏在这里最安全。在家里谁敢阖上眼?一声枪响,鬼子大概又下乡;一声犬吠,可能汉奸又翻墙。躺在孤坟地里,心不乱跳,不惊慌,远望着碉堡顶上阴森的探照灯,耳听着沿路电话线像狼发狠的呜呜声,既盼夜长,又想天亮。自从日本鬼子进入了家乡,民族的灾难使儿童也得离娘睡坟地,更有的被送上了屠场。我曾差一点上了屠场,所以从此不再敢留恋温暖的被窝,只得去睡露冷霜寒的坟场。(乙)坟场也成了我开始认识生活的课堂

⑨坟场,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曾是最恐怖的地方。小朋友在村头上玩,碰上阴天,晚上会突然看到野外有一闪一闪既不绿又不蓝的微弱的光。老人们说那是鬼火,是活无常挑着灯笼办案或者在打火抽烟。小朋友们听了头发竖,心发怵,跑回家蒙上被子闭上眼,被子里头好像还一闪一闪地亮。

⑩我第一次就是心惊肉跳扯着大人的衣襟到坟头边去睡觉的。躺下就是睡不着,老觉得坟里有动静。

⑪坟里有动静了。不是朽骨翻身,不是会变美女的狐狸精,不是能变白胡子老头的黄鼠狼,而是动听的蟋蟀声,唧唧唧,多么亲切的声音,喜人的声音!听到坟里的蟋蟀叫,我真想去捉它。可是一想,又害怕了。听养蟋蟀的老玩家说过,坟里的蟋蟀最厉害,它是在人的头颅里长大的,左眼孔进,右眼孔出,要捉可难了。搬着人头骨捉个蟋蟀,我还没那种胆量。

⑫不捉也好。蟋蟀也是成对的,捉了公的,岂不拆散了它们的家?如果它们也有虫族感,不把捉它们的人当作最大的仇敌才怪呢,正像我们仇恨到处捉我们的日本鬼子那样。还是让它自由地叫罢!只有最自由的声音,才是最美、最好听的声音,让不自由的人听了,才不会忘记对自由的追求与向往。

⑬以后,我就经常一个人睡坟脚了。躺下身来,要是听不到蟋蟀的叫声,反而更感到寂寞,寂寞到有点怕。一听到唧唧唧的叫声,心情立即轻松坦然,在虫声伴奏中进入梦乡。不知不觉过了好几年。

⑭仍是一个夜里,我睡醒了一觉,正想再入梦乡。突然一阵枪响,碉堡上的探照灯灭了,紧接着从那黑洞洞的怪物里一股火光冲天而起,越烧越大,却没有冲啊!杀啊!的喊声。火光尚明,人却已去,一场哑巴仗,把鬼子的据点给了。(丙)我披上被单,扔下破席,抬起头,挺直腰,一步一个响声地走回家。抗日游击队结束了我睡坟头的梦。

⑮第二天,太阳还没出来,老乡们就拿起家伙扒碉堡,我也跟着去搬砖头瓦块。沟填平了,碉堡扒光了,烧死了的敌人就地埋在碎砖烂瓦里。这里两三年没有长好庄稼,可是,每到秋天夜里,却传出了阵阵蟋蟀声。然而,又长起来的比我小的小朋友都不到那里去捉,大人对他们说,那都是鬼子汉奸变的。谁还喜欢?

⑯几十年转眼过去了,我也年过半百。(丁)看到日本有些怀旧的家伙仍然在重温几十年前进入中国的梦,引起我对蟋蟀声的特殊敏感,唤起我对童年的回忆。于是,我宁肯相信那碉堡遗迹下的蟋蟀声,是有罪的侵略者的思乡哀鸣,不管过了多少年,仍然没有变。应该寻找出这些声音,录下来,放给那些重温旧梦的人听。如果他们要重新进入,肯定也会变成瓦砾下的蟋蟀,而我们的娃娃们却绝不会再去睡坟头。

(选自《五十年花地精品选·散文卷下》,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将城市的噪音和田园的虫鸣进行对比,意在突出自己对秋夜虫声的喜爱,也为后文做铺垫。
B.文章借用《聊斋志异·促织》的故事,意在写出伴着虫声夜读能激发读者的想象,与作者产生共鸣。
C.写坟场睡觉的经历与感受,是为了表明虫声曾为“我”赶走寂寞与恐惧,与前文“虫声胜似催眠曲”呼应。
D.本文语言自然素朴却不失雅致,句式灵活多变却不显繁杂,感情直白真率且不失热切。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甲)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自己对秋夜虫声的喜爱,又引出下文对多灾多难童年的回忆。
B.句子(乙)将“坟场”喻为“课堂”,写出坟场经历给“我”带来的恐惧,对“我”认识生活真相的影响。
C.句子(丙)多个动作描写,写出在游击队消灭鬼子后,“我”昂首挺胸地走向安全的家的坚定与自豪。
D.句子(丁)中“进入”是“侵略、入侵”之意,有撕开侵略者粉饰之用。
3.文章围绕“虫声”既写出“我”喜欢秋夜虫声的理由,也借此展开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蕴藏在文字中的丰富情感。
4.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其中一组决定从文章第⑫段切入。作为这组的成员,请你仔细品读这一段,结合文本围绕本段的“自由”这一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2024-03-14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师傅(节选)

何顿

我们应该叫师叔的周进元,突然出现在武馆里,我就预感会有什么事发生。

师叔扫一眼武馆的人,把师傅拉到一隅叽叽咕咕地说了些话,声音很小,听不清,只见师傅走过来对师爷说:师傅,我恩师向恺然老师找我。我今天要去长沙。师爷捋着灰白的长须,朗声道:去吧。师傅给师爷一个拱手,跟着师叔匆匆而去。

这是一九四九年四月下旬的一天,这一年橘树开花的时间推迟了半个月,四月初就应该开的,直到这个时候屋两旁的橘树才开花,香气袭人,招来了蜜蜂和蝴蝶。杨四喜走到我身边,用肩头碰下我,说:我爹说沅江要打仗哒。共军要打来哒,县城里人心惶惶。我觉得杨四喜脸上的表情很滑稽,你是说县里的官员们吧?杨四喜说:嗯啰,我爹讲他们都急晕哒。

三天后师傅和师叔又回来了,两人在县城街上贴招兵告示,白纸黑字,招交通警察。我很奇怪,问:师傅,交通警察是干么子的?师傅说:维持社会秩序的。我说:我可以报名吗?师傅说:可是可以,不过湖南马上要打仗了,这很危险的。我不怕道:不危险我反倒冇兴趣。师傅扫我一眼:那你去跟你爹娘说,我们是去省城受训。

爹反对,娘也不同意。我去杨四喜家,杨四喜的爹娘也反对杨四喜当兵。

我们走进武馆,武馆里很多弟子围着师傅和周师叔,问这问那,积极报名。

师傅问我:打铁,你爹娘同意冇?我撒谎:我爹娘讲,跟着师傅,他们放心。师傅就把我的名字登记了,转头问:四喜你呢?杨四喜答:我爹娘随我。师傅又在报名册上写下杨四喜的名字。师傅说:你们也不要有太多顾虑,我带你们去会对你们负责的。

我们报完名,师爷走拢来,拈着胡须道:杞荣,国民党大势已去,你考虑过后果吗?师傅扫我们一眼,有点犹豫。周师叔说:师傅,他们是当交通警察,不会有危险。师爷有些担心:就怕他们的爹妈以后找上门来,我无法交代啊。他们毕竟是我贺家武馆的弟子,我的意思你明白吗?师爷是站在我们父母辈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师傅望一眼天空,对师爷说:师傅,咯和您冇关系,您并冇要他们报名,他们是自愿报名。

师傅、周师叔在县城招了三天兵,陆续有一百八九十人报名,武馆里六十多名年轻弟子都报了名,都想跟着师傅出去闯。另外报名的人有乞丐、无业人员,还有县里的警察和原国军官兵——他们是在长江以北的战场上随长官向共军投降,领了路费回家的,见家里日子不好过,又来当兵吃粮。

师傅和周师叔在县城里招兵,早引起保安团和县警察局留意了,那天保安团长和警察局长都来到武馆,还带了几个荷枪实弹的兵。师傅扫一眼熊局长,道:我想二位公务繁忙就冇跟你们打招呼。我也不是私下招募,是奉命行事。师傅从口袋里掏出委任状,递给刘团长看,说:我是奉湖南省交通警察总队少将总队长之命,回沅江招交通警察。打发走这两人,师傅对周师叔说:我猜他们是奉县党部之命来的,我们得赶快启程,以免夜长梦多。周师叔说:你讲得对,我马上去包船。

周师叔包了一艘客轮,因怕有的人领了大洋就开溜,师傅让我和杨四喜把一麻袋银元抬到船上,等大家都上了船,船驶离岸边后先发一半军饷,另一半军饷,从警一个月后再发。我和杨四喜把军饷抬到船舱里,守着。大家陆续上船后,船鸣的一声,掉头,朝长沙驶去。周师叔拿着花名册进来,叫一个人的名字,让我们发一个人的军饷,发完一个打一个勾,直到最后一个人领完军饷,麻袋瘪了,周师叔才站起身,走到拿了军饷的人中,提高嗓门警告道:弟兄们,你们拿了军饷就是军人,交警就是军队,都得服从命令。我丑话讲在前面,不听命令者,军法从事。大家都望着他,显然有的人不懂军法从事的意思。周师叔解释道:军法从事就是枪毙。枪毙,你们总懂吧?众人听毕,个个咋舌。③周师叔又大声道:所以,大家都得服从命令。

师傅把我和杨四喜、胡山中队长和马赢中队长等几个要人叫到船头开会。马赢是县警察局治安队队长,为人有些嚣张,与周师叔是表亲,他愿意舍弃那个能捞油水的官职跑来当交通警察,倒真让我和杨四喜意外。师傅的脸色在黄昏的光芒下很严肃,这是师傅要宣布重要之事。他看着当过国军连长的胡山和当过县警察局治安队队长的马赢,开口道:弟兄们,我们名义上是省交通警察,实际上是湖南地下党领导的起义队伍。我们都惊愕不已地望着师傅。师傅接着道:共产党的第四野战军马上就要进攻长沙哒,湖南省主席程潜不忍心湖南的父老乡亲生灵涂炭,决定和某些退守到长沙的国军将领一起起义。战火一旦烧起来,死的都是老百姓。我们其实是一支湖南地下党领导的起义部队。上面给我们的任务是第四野战军攻打长沙时,要我们做内应,你们明白吗?师傅这话一说完,我心里一亮,原来师傅是带我们起义,难怪师爷讲国民党大势已去和劝说师傅时师傅脸上略带微笑!

当过治安队队长的马赢说:长官,我早就猜到了。咯个时候还有谁肯为国民党卖命?我问进元,进元要我莫问,在我一再追问下,进元才对我讲,我会带你弃暗投明。杨四喜说了句让大家都安心的话:我们是跟着师傅走向光明。

(选自2023年第9期《湖南文学》,有删减)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叔来武馆找到师傅,两人躲到一边悄悄说话,可见他们商量的事情非常重要,不想让过多的人知道,然后师傅借口长沙的恩师有事找师爷告别。
B.虽然“我”和杨四喜两个人的父母都不同意我们应征,但我们两人还是瞒着他们在师傅那里报了名,一句“不危险我反倒冇兴趣”,写出了“我”的耿直。
C.仅仅三天时间,就有将近二百人报名应征交通警察,但是这些应征者来源复杂,应征的动机不一,这是开船后才分发军饷和强调服从纪律的原因。
D.听了师傅关于作内应任务的解释,我们几个骨干都十分惊讶,“我”终于理解了师爷劝说时师傅的神情,马赢则进一步验证了师叔告诉他的“弃暗投明”计划。
2.关于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和鉴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处,开篇即设置悬念,师叔周进元为什么会突然到武馆来,究竟会有什么事情发生?“我”的预感准确不准确?大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②处,这一叙写是对师爷这一人物的评价,他从长辈的立场看待“我”和杨四喜报名应征一事,虽然思想守旧,言语中却满是对后辈的关爱。
C.第③处,是对周师叔的语言描写,因为大家伙儿领了军饷,已经成为了军人,所以周师叔强调有令必从,树立声威,由此看出他善于驭下的一面。
D.第④处,借杨四喜的话写出了大家此刻的心理,“跟着师傅”和前文师傅说的话“会对你们负责的”相照应,“走向光明”则凸显革命必胜的信心。
3.因为前文埋下的伏笔,师傅最终宣布队伍性质的情节并不突兀。请简要梳理这些伏笔。
4.何顿说:“福克纳用美国南方的方言描绘密西西比河边的小镇,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世界级的文学大师。”请结合这篇小说的叙述语言和人物对话谈谈你对何顿的话的认识。
2024-03-09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五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原浆散文倡导类似复活传统酿酒工艺,是文学事件,更是身体力行的文学行动。其志在矫正当下散文创作的某些误区。不过,仅仅依靠原浆散文稀贵的原浆,很难彻底矫正散文界由来已久的勾兑注水风气。但即便如此,倡导原浆散文依然是有意义的。就其行动和实践而言,我认为说它是一场静悄悄的散文文体变革也不为过。

类似原浆散文,《星火》杂志主编范晓波用稻谷的有机生长,煤和石油的形成对应好散文的发生。大概在2017年,他曾经说:好散文是一种娇贵的恩赐,你可以等待、酝酿、诱导,却很难策划和炮制。那等待的过程,有时如稻谷的有机生长,需要耗费几个节气,有时如煤和石油的形成,要耗费几十年或上百年。和一般只看文本最后的呈现结果不同,这里将好散文的生成视为包含了起点、过程和结果的全程控制。

怎样的散文算得上是原浆散文?《原浆散文精选集》最前面有范晓波的短文《痛饮生活的原浆》。这篇类似宣言的短文是原浆散文行业标准。其中写道:要求使用作家的直接人生经验或社会观察,不依赖搜索引擎和文史资料,像乡村酿谷酒一样用真本实料,高投入低产出。尤其期待经历了十年磨一剑的沉淀与发酵后,把个人经验和时代烙印融为一体的厚重之作。可以发现,原浆散文既强调材料,也看重流程和工艺。

从中国当代散文史看,原浆散文不是孤立的文学事件。每至散文走到高蹈地疏离大众、时代、现实生活、人与文之常情常理的时刻,就有类似原浆散文的倡导和矫正。远的不说,2007年,针对新散文疏离现实和大众,沉溺于智性和炫技,杨献平等人提出原生态散文写作。差不多同时,周闻道等人提出无遮蔽、敞亮和本真的在场主义散文。其内涵和边界并不统一,文学批评家陈思和的理解相对平易,就是作者必须在场,必须面对生活的实际状况,不要用文字当烟幕把生活遮蔽住,要直接明确地表达生活的本来状况和作者最冲动、最原始的想法,这是散文的灵魂

尽管重心有别,预期也不尽相同,原浆散文还是可以被视作和原生态散文”“在场主义散文是一脉上的。

(摘编自何平《光明日报·原浆散文重视一手生活经验》,2023年10月11日)

材料二:

姜广平(以下简称姜):原生态散文似乎是你的标签,重要标签。你也是这个流派下的标志性作家。虽然我看到你在书上说,你不愿意站到某个旗帜下,也不愿意被归类。但至少,你是散文原生态的首倡者。

杨献平(以下简称杨):关于原生态散文这个主张和提法,它有个背景。即,2000年到2006年左右,整个中国的散文写作一方面求新求异,另一方面追求形式、语言等各个层面的创新,基本上沦入了向内转”“玄怪异的窠臼。

原生态散文与其说是理念,不如说是主张;与其说是另立流派和旗帜,不如说是对当时整个散文写作的一个呼吁。当然,说校正我觉得也可以。但是,一个毫无力量和资源的写作者,做这样的事情,是对批评家的僭越,也是自不量力的。幸亏,有一些朋友支持,我们一起在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原生态:散文十三家》一书。为了证实或者说呼吁,更为了引起一些注意,我为该书写了一篇万余字的后记,明确提出,散文应当具备大地原声与现场精神,人间烟火与众生关怀的品质。其实这几个关键词,也不是我首创,古人早就说到了这层意思。所幸的是,这本书在散文界还是引起了一定的关注。

姜:你当初为什么提出这样的文学概念呢?就大地原声与现场精神,人间烟火与众生关怀而言,其实所有文学种类都应该有着这样的理念啊!

杨:正如你所说,这个理念不仅是散文的,也是艺术的根本之道。大地原声与现场精神,人间烟火和众生关怀,这一理念不仅深植于我们传统文学的血脉,也是文学的本质所在。重新提出和张扬这样一个理念,一是基于当时的散文写作氛围。这一点上面已有解释。二是强调回归传统。所幸的是,大致从2006年开始,中国的散文整体性地回到了传统甚至时代现场来了。这一点有目共睹。抒情、变异性的书写与呈现,怪癖和过度审丑的书写从大面积涌起到自觉地撤离,相信身在散文场中的人也是有所觉察的。

姜:现在,原生态散文的状态,与原生态散文刚刚提出伊始的状态相比,有了哪些变化呢?

杨:原生态散文从一开始就不排斥散文任何层面上的创新和想象力,尤其是采取多种方式发现和呈现当下时代之本质的高强度的试验创造原生态散文也绝不直接模仿和照搬现实生活,成为现实生活及其场景的纸上陈列。但是,最初的原生态散文,很多在文学的典型性和艺术性上做得不够,或者不够精致和独到。我愿意原生态散文的主张能成为一个共识,这个共识就是以才华和思想,能够真正书写并且建立起迥然相异于此前任何时代的、专属于我们这一时代的文学万峰耸峙江河并流

姜:还有个现象,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很多散文家,其实第一身份并不是散文家,而首先是小说家或诗人。散文倒是作为他们写作的边角料存在着的。恰恰是这些边角料,反倒别有情趣,也成为他们重要的文学存在。

杨:事实正是如此。专业的往往有匠气。当工匠时间久了,就有了套路和模式。我个人还是喜欢那种剑走偏锋的,不经意之间的自然书写。在文艺这条路上,自然永远是一种葆有创造力的老师

(摘编自杨献平、姜广平《西湖·散文是对时代的全息观察和反映》,2015年7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不易策划、炮制,需要作者等待、酝酿和诱导,所以“原浆散文”的“原浆”稀贵,问世的作品数量少。
B.《痛饮生活的原浆》一文明确了“原浆散文”的认定标准,把它编排在《原浆散文精选集》全书最前面,别有深意。
C.提及原生态散文,姜广平自然想到其代表作家及理念的首倡者杨献平,并急于了解杨献平不愿被归类的原因。
D.杨献平在《原生态:散文十三家》后记中援引古人的话,指出了散文的必备品质,这本书在散文界也颇有作用。
2.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我国当代散文史而言,即便是没有“原浆散文”,也会有类似的文学事件发生,以校正散文创作的问题。
B.如果作者的文字不能表现生活的实际情况,即便作者在场,也和“在场主义散文”本真等特征不符。
C.为校正当时散文写作的诸多弊端,杨献平倡导呼吁原生态散文的写作,他的主张在散文界还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D.杨献平认为专业散文家写的时间久了,难免会陷入写作的套路和模式化,也就丧失了文艺路上的创造力。
3.下列对“原浆散文”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浆散文强调对材料的高要求,好比乡村酿谷酒使用真材实料,散文家创作原浆散文需要使用作家的直接人生经验或社会观察。
B.范晓波用稻谷的有机生长、煤和石油的形成形象地譬喻了好的散文的创作过程,这一过程耗时良久,作家要有耐心,能等待。
C.范晓波期待散文作家们“经历十年磨一剑的沉淀和发酵后,把个人经验和时代烙印融为一体”,是对原浆散文创作流程和工艺的提倡。
D.相较于“原生态散文”“在场主义散文”,原浆散文的登场,虽难以彻底扭转散文界不良风气,其实践效果却大大优于前二者。
4.材料二为人物访谈,请简要分析姜广平在这次访谈中的提问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5.材料一认为,“原浆散文”可以被视作和“原生态散文”是一脉上的。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这一观点成立的理由。
2024-03-09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五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