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论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6 道试题
9-10高三·福建福州·阶段练习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①然小人哉!抑亦 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②,何足算也?”                                                     《论语•子路》
注:①硁硁(kēng):浅薄固执的样子。②斗筲之人:指器量狭小的人。斗,古代量名;筲,竹筐,容量不大。斗、筲喻度量的狭小。
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真正的“士”,是能够在行为上虽曾有令其羞耻之处,但当他出使各国时,能不负君王使命的人。
B.关于士的标准,孔子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言必信,行必果”是属最后一个层次的。
C.孔子认为不问黑白,一味讲信用,只知贯彻自己言行的人,只是小人罢了。
D.对当朝的执政诸公的言行,孔子颇为鄙视、不屑,认为他们连小人也比不上。
2.孔子还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与上文对“信”的表达是否矛盾?结合上面选段,简要说明你对孔子“信”的理解。
                                                                    
2016-11-18更新 | 506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福州三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2 .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
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宝玉挨打后,黛玉前来探望,两个眼睛肿得桃子一般,满面泪光,抽抽噎噎地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红楼梦》)
B.屠维岳使用软化、开除、升迁等多种手段,“和平解决”了厂里的怠工闶潮,暂时解除了吴荪甫的后顾之忧。(《子夜》)
C.觉慧创办了《黎明周报》,被祖父责骂,祖父吩咐觉新严加看管。觉慧不听觉新的劝告,执意要办下去。 (《家》)
D.在爱斯梅拉达将要被抬上囚车时,伽西莫多借助绳子从圣母院墙上滑下,打倒刽子手的助手,把她抱进圣母院。(《巴黎圣母院》)
E.涅赫柳多夫认识了许多像西蒙松这样的犯人,但还是鄙视他们。他为马斯洛娃找西蒙松作为保护人感到不快。(《复活》)
2.(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玄德接过,掷之于地,曰:“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
“这孺子”是谁?请简述“几损我一员大将”这一情节。
(2)阅读下面的《欧也妮·葛朗台》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好孩子,你救了父亲一命,不过,你只是把父亲给你的东西还给父亲,咱们现在两讫了。”
“父亲”是谁?请简述“你救了父亲一命”这一情节。
3.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②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在孔子、孟子看来,怎样的人可以称为君子?如何才能成为君子?请综合上述材料,用自己的话回答。
2016-11-18更新 | 5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福建卷)
11-12高二下·浙江宁波·期中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完成小题。
(1)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2)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3)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1.孔子说自己“乐在其中”,谈谈你对此处孔子提及的“乐”的内涵的理解。
2.后世的儒者遵从孔子的信念,如孟子提出“舍生取义”,董仲舒提出“正其义不谋其利”,都力图追求道德精神的完善,从上述几章看,儒家价值观的核心是什么?说说这些观点对你现实生活的启示。(不超过50字)
2016-11-18更新 | 875次组卷 | 2卷引用:2011-2012学年浙江省宁波市金兰合作组织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11-12高三上·浙江杭州·期中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4 . 《论语》探究题
阅读下则论语,完成下题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1.说明“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基本含义。
2.结合现代生活,举例说明怎样才能既做到“智者动”,又做到“仁者静”。
2016-11-18更新 | 192次组卷 | 2卷引用:2012届浙江省杭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七校联考语文试卷
10-11高三上·浙江宁波·阶段练习
5 . 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①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②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③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④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1).从上述文字可以看出,孔子认为在人际交往中应遵循            原则。
(2).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竞争,孔子却强调在人际交往中要“矜而不争”,你同意孔子的看法吗? 简要说明理由
2016-11-18更新 | 979次组卷 | 6卷引用:2010学年度浙江省余姚中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
6 .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题。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
【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②用:使。③不计数:不能用十来计算,不用十个。
1.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
孔子:____________ 韩非子:____________
2.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