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论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2 道试题
10-11高三上·浙江杭州·阶段练习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论语》中下列三则语录,然后回答问题。
(1)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2·1
(2)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见周公!”(7.5)
(3)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3·3
1.“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见周公!”这两个倒装句表达了孔子怎样的心情?
答:
2.孔子评价子路“野哉,由也!”,理由是什么?请结合以上摘录的语录分条简要阐述。
答:
2016-11-18更新 | 762次组卷 | 3卷引用:2011届浙江省杭州市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2010·浙江·一模
2 . 阅读《论语》中的一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1)从上述文字中,找出与《战国策》中的“苟无民,何以有君”思想相通的一句。
                                                                      
(2)有若的观点体现了儒家的什么思想?为了践行这一思想,有若希望哀公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2016-11-18更新 | 942次组卷 | 2卷引用:2011年浙江省高考考试样卷语文试卷
10-11高三上·福建厦门·阶段练习
3 .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泰伯篇第八》)
【注】①暴慢:粗暴、懈怠不敬。②鄙倍:鄙,浅薄;“倍”同“背”,背理。③笾豆:都是古代祭祀典礼中的用具。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告诉孟敬子“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是要劝他好好听自己的话。
B.曾子教导孟敬子执政者应当重视的是道,而非那些“笾豆”之类的细枝末节。
C.孟敬子去看望曾子,曾子叮嘱他说话要有善意,让那些主管事务的官吏去管祭祀的事情。
D.曾子希望执政者严肃自己的容貌,端庄自己的脸色,恰当地用词以及注意说话时的语气声调。

(2)孔子曾讲过“君子有九思”其中“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论语·季氏》),说的也是处世待人要注意的问题,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的理解。
2016-11-18更新 | 282次组卷 | 2卷引用:2011届福建省厦门六中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卷
10-11高三上·福建·期中
4 .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述而篇》)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选段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孔子对颜渊能够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颇为欣赏。
B.从选段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孔子不认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的行为。
C.虽与欣赏颜渊有异,但孔子也肯定了子路“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优点。
D.孔子认为,“临事而惧,好谋而成”是能够参与统帅三军极为重要的条件。

(2)“勇”是孔子道德范畴中的一个德目,请结合上面选段,简要说明孔子所说的“勇”的含义。
2016-11-18更新 | 1019次组卷 | 2卷引用:2011届福建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11-12高三下·浙江杭州·阶段练习
5 .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1.15)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论语》13.5)


【注】①专对:独立应对。
1.从上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的教育观。
甲: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
2.上面的两种教育观之间有什么联系,试作简要分析。
2012-03-29更新 | 793次组卷 | 2卷引用:2012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高三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卷
10-11高三上·浙江·阶段练习
其他 | 适中(0.65) |
6 . 阅读《论语》中的三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1.根据上文,写出一个相应的成语___________
2.分析上文内容,说说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2010-11-19更新 | 308次组卷 | 2卷引用:2011届浙江省杭十四中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卷
9-10高三·福建三明·阶段练习
7 .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论语·卫灵公》)
[注] ①卫灵公:春秋时卫国国君,名元。②陈:即“阵”,军师行伍之列。此言打仗布阵之法。⑧俎豆之事:指祭祀礼仪之事。④从者:随从之人,指弟子。从,音zòng。下列各项中,对下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古人以“六艺”为学,孔子通晓军旅之事,却不与卫灵公谈论,显示了一个有仁爱思想的儒者,绝不放弃理想而去阿附有权势的人。
B.在陈国孔子师徒处于挫折、困境中,弟子们尽管受现实生活煎熬,但依然跟随着孔子,毫无怨言。
C.子路认为做了君子,就应该保证显达,不可能处于困境之中。
D.孔子认为,一个人有了生命价值的选择,那么穷与通就成为次要问题。通时要想到穷时,穷时要坚守志节。从本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和弟子们道德修为的差距。
2010-10-19更新 | 7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福建省三明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卷
9-10高三·湖南郴州·阶段练习
其他 | 适中(0.65) |
8 .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1)翻译划线的句子
答:
(2)这则论语蕴涵的哲理是什么?
答:
2010-08-04更新 | 47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嘉禾一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学情摸底考试试题语文
2010·浙江温州·一模
9 . 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 “恶缴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请从上面文字中提炼一个成语。
2.从上面文字概括孔子心目中君子应具备的品质,并结合自己看法进行评析。
2010-05-02更新 | 41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中学2010届高三4月份考试语文试卷
2010·浙江杭州·二模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熟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颜回能“闻一知十”,说明他具有怎样的学习能力?
2.请就这两则论语中孔子的某一教育特色作简要评析。
2010-04-12更新 | 4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浙江省杭州二模(语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