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孟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9 道试题
2016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告子下)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往送之门,之曰               戒:通“诫”,告诫
B.傅说于版筑之间               举:兴起。
C.入则无法家                  拂:通“弼”,辅助。
D.于色,发于声                 征:征服。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所以心忍性
B.其筋骨
C.出则无敌国患者
D.百里奚举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人才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才能造就,所以人们应正确面对逆境,不能在逆境中无所作为。
B.短文由个人说到国家,指出如果没有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国君就会胡作非为;如果没有邻国的侵扰,国君就会耽于安乐。
C.孟子采用正反对比进行论证,最终使中心论点突出而鲜明,道理讲得深入浅出,既十分深刻,又让人好懂。
D.孟子的观点启示我们,人一方面要经得起苦难,要在苦难面前看到希望;另一方面也要经得起安乐,在受到荣华富贵的诱惑时,把握好自己,不丧失向上的意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017-01-03更新 | 121次组卷 | 2卷引用:同步君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13课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①凶,则移其民于河东②,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③,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④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中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⑤,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注】①河内:这里所指的河内是黄河北岸,今河南省济源县一带。②河东:魏国的河东,是今山西省安邑县一带。③数罟不入洿池:数,细密。罟,渔网。洿,指低洼之地,这里修饰“池”,引申为大而深的意思。④王道:以仁义治天下称为“王道”,与以武力征服天下的“霸道”相反。⑤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这里指当权者用百姓种植的粮食喂养禽兽。
1.下列句中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请以战喻B.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C.斧斤以时入山林D.申之以孝悌之义
2.选出下列句中“之”字相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寡人之于国也                    ②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③填然鼓之
④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⑤王道之始也                  ⑥树之以桑
⑦申之以孝悌之义                 ⑧斯天下之民至焉            ⑨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⑩察邻国之政
A.①⑧B.②⑩C.③⑤D.⑥⑨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4.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比喻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2019-11-0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华东师大版高二第三册第四单元检测卷
11-12高二下·福建福州·期末
名著阅读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②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在孔子、孟子看来,怎样的人可以称为君子?如何才能成为君子?请综合上述材料,用自己的话回答。
2015-06-02更新 | 335次组卷 | 5卷引用:2011-2012学年福建省福清东张中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2016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下列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鱼鳖不可                  胜:尽,完。
B.养生死无憾                  丧:为……办丧事。
C.鸡豚狗彘之                  蓄:蓄养。
D.百亩之田,勿其时        夺:夺取。
2.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养生丧死无憾,王道始也
A.五亩之宅,树以桑
B.数口家可以无饥矣
C.寡人民不加多,何也
D.然而不王者,未有也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重点批评了梁惠王在荒年所采取的移民移粟的政策。
B.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他描述了理想的社会生活图景。
C.孟子就梁惠王希望“寡人之民”“加多”而直接提出了自己的具体意见。
D.孟子委婉地针砭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还要寻找托辞的做法。
4.把选文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016-12-28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同步君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8课 王好战,请以战喻
2016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曰:“先生将何之?”

曰:“吾闻秦、楚构兵,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楚王不说,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曰:“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说之将何如?”曰:“我将言其不利也。”

曰: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仁义也。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

1.下列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闻秦、楚构兵,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                 构兵:交战。
B.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                                 指:指向,意向。
C.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则不可                       号:指所用的提法。
D.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          接:交接,交往。
2.下列对选文加横线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 ,是战国时候宋国的著名学者,先秦儒家“宋尹学派”的代表人物。跟孟子、尹文子、彭蒙、慎到等人同时倡导上下均平,反对战争。
B.三军,这个说法起源于春秋时期骑马打仗的前、中、后三个兵种,这与现代陆、海、空三军的实质意义完全不同。
C.“先生之志则大矣”的“志”,即心之所向、心意。对宋 的心意,孟子是肯定的。他反对的是宋 打出的名号:利。这是宋 游说秦楚之王的理据。
D.仁义,本意为仁爱与正义。这是儒家的重要伦理范畴。做大臣的依循仁义的原则侍奉国君,做人子的依循仁义的原则来侍奉父亲。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楚两国交战,宋 将要去制止。宋 已经做好了两手准备:先去谒见楚王,游说他让他停止战争;假如楚王不高兴,就去谒见秦王,游说他让他停止战争。
B.孟子在石丘遇见了宋 ,很自然地问宋 将到什么地方去。孟子关注的不是宋 抽象的游说这种行为,也不是制止战争这种目的,而是进行游说的具体方式和理据。
C.根据孟子的观点是:即便宋 游说秦楚之王成功地制止了战争,那也有一个严重的弊害,就是败坏了世人的心术。显然,孟子比宋 考虑得深远。
D.孟子把仁义张扬为私利之上更高的价值,背后虽然摆脱不了君臣父子的传统观念,却可以启发我们省察惟利是图这种价值观念以及人生追求的社会弊害,有很深的现实意义。
4.把选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曰:“吾闻秦、楚构兵,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楚王不说,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
(2)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
2016-12-28更新 | 97次组卷 | 2卷引用:同步君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9课 王何必曰利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

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

“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洿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洿池、沛泽多而禽兽至。及纣之身,天下又大乱。周公相武王诛纣,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公明仪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吾为此惧,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

“昔者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选出应断之处的对应字母。

圣人之道A衰B暴君代作C坏D宫室E以为F洿池G民无所H安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子,古代对男子的敬称。孔子弟子尊称孔子为夫子,后世遂敬称老师为“夫子”。
B.《春秋》,即《春秋经》,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由孔子修订而成。
C.处士,指那些本来有很高的才能,但因为官场黑暗或未被朝廷重用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
D.禹,后人称其为夏禹、大禹,是古代传说中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传说其治理过洪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自己好辩是迫不得已而为之,他借辩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宣扬儒家的“仁政”思想。
B.孟子将杨、墨两家的学说概括为“无君”“无父”,将其比作乱臣贼子的邪说,认为“无君无父”的人是禽兽。
C.孟子主张端正人心,消除邪说,反对偏激,批判怪论,这些做法是符合人民意愿和社会发展规律的。
D.孟子认为,没有大禹,天下不会太平;没有孔子,百姓将不得安宁;没有周公,人们会思想混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周公相武王诛纣,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
(2)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
5.上文中,孟子阐述了什么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
2023-12-25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 统编版 高一必修下册 第1课知能达标训练
2016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

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

曰:“天与之”

“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

曰:“否。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以行与事示之者,如之何?”

曰:“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诸侯能荐人于天子,不能使天子与之诸侯;大夫能荐人于诸侯,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敢问:‘之于天而天受之,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

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泰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孟子·万章上》)

1.列各句中对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之于天而天受之               荐:举荐。
B.之于民而民受之               暴:显现、显露。
C.使之主事而事                  治:统治。
D.天子不能以天下            与:给予。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
A.荐于天而天受之
B.三年丧毕
C.夫然后中国
D.舜避尧子于南河之南
3.下列有关选段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主要阐明了孟子关于“禅让”的看法,他主张依民意而行禅让。
B.孟子还强调,受让者要有大贤大德,要首先经受得“主事”的考验,才有可能继位。
C.选文层层分析说理,并通过正反对比,把禅位让贤的道理讲得清晰透彻。
D.“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这句话表明孟子对夺权篡位的否定,强调了上天的重要作用,体现了他唯心主义的有神论思想。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2)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
2016-12-28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同步君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10课 民为贵
2016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

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天下之生久矣,一一乱。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

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污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有作,园囿、污池、沛泽多而禽兽至。及纣之身,天下又大乱。周公相武王诛纣,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我者其惟《春秋》乎!’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公明仪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吾为此惧,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不得作。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复起,不吾言矣。

“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选自《孟子·滕文公章句下》,有删改)


[注]①闲:捍卫。②诐:偏颇。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之生久矣,一一乱            治:治理。
B.孔子,作《春秋》                  惧:忧虑。
C.我者其惟《春秋》乎               罪:怪罪。
D.圣人复起,不吾言矣               易:改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蛇龙居之,民无             为秦人积威之
B.坏宫室为污池                    秦亦不城予赵
C.知我者惟《春秋》乎          行李之往来,共乏困
D.驱猛兽百姓宁                    以其求思之深无不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自己好辩是迫不得已而为之,他借论辩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宣扬儒家的“仁政”思想。
B.孟子将杨墨两家的学说概括为“无君”“无父”,将其比作乱臣贼子的邪说,认为危害大于禽兽。
C.孟子主张端正人心,消除邪说,反对偏激,批判怪论,这些做法符合人民意愿和社会发展规律。
D.孟子认为没有大禹天下不会太平,没有孔子人们会变成野蛮的夷狄,没有周公人们会思想混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
(2)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
2016-12-28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同步君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11课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2016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而去之,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公孙丑下》)
1.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攻之而不胜 环:动词,围,包围。
B.天时不如地利也 是:表判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
C.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委:丢弃,抛弃。
D.国不以山溪之险 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固。

2.下列加横线词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若金汤
A.国不以山溪之险
B.江山险,沃野千里
C.汝心之,固不可彻
D.蔺相如止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阐明了战争的胜败,主要取决于人心的向背,而人心的向背,又取决于统治者是否“得道”,这样就高度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
B.孟子从实际战争结果和政治道理两方面来论证观点,符合人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
C.孟子的论辩采用对比手法,以事实论证与道理论证进行对比,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进行对比,论证很有说服力。
D.孟子认为:只要天下人都顺从了,再去攻打那些不顺从的,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译文: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译文:
2016-12-28更新 | 50次组卷 | 2卷引用:同步君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12课 人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