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孟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孟子的言论汇编,属于语录体散文。
B.老子,即老聃,相传姓李名耳,战国末期人,中国古代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与庄子并称“老庄”,被尊为“道教始祖”,世界文化名人。
C.墨子,名翟,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提出了以“非攻”为核心的“兼爱”“非攻”“节用”等观点。
D.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小说家狄更斯的作品《雾都孤儿》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聂赫留朵夫则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阿·托尔斯泰的作品《复活》中的主人公。
2021-10-20更新 | 45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恐惧)
B.谓其君不能者,其君者也(伤害)
C.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有不忍人之政矣(这)
D.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之矣(充实)
2022-10-27更新 | 21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3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资治通鉴》是宋代司马光主持编写的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B.《论语》中有不少有关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如:“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告诉我们做人要言语谨慎、行事敏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说看见贤人就应该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
C.《孟子》是孟轲晚年和弟子们一起编纂的语录体论辩著作,言辞雄辩,用语警辟,比喻精当,说理透彻,对后代散文影响很大。
D.孟子,名轲,字子舆,相传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曾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跟孔子差不多,他曾游说各国诸侯,以推行自己的主张。
2021-04-19更新 | 25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冶城职业学校(奉新县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职高4、5班、专业)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宣王)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孟子)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王笑而不言。

……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曰:“若是其甚与?”

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B.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C.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D.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2.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名轲,春秋时期邹国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世称“亚圣”。《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
B.《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C.中国,古代指中原地区,一般指今天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
D.太山,即泰山,位于今山东省,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北海,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的“四海”之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与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同样意思。
B.选文中所说的“不为”和“不能”,是指国君不推恩与百姓,也就是对百姓不实行仁政。
C.孟子主张要给人民一定的产业,使他们能够养家活口,安居乐业,然后再以“礼义”来引导民众。
D.梁惠王问政于孟子,孟子用比喻手法,以理喻之,并以情动之,表达仁政理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
(2)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1高一下·全国·课时练习
文言小题-非选择类 | 较易(0.85) |
5 .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
①无以,则
②王无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③是以君子庖厨也
足以察秋毫之末
,以及人之老;,以及人之幼
士臣
秦楚
固不可以敌固不可以敌固不可以敌
⑨从而
⑩五十者可以帛矣
2021-03-20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课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同步课堂帮帮帮(统编版必修下册)
6 . 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二)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人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1)概括上面两个文段孔孟思想的共同点。
(2)孔子和孟子论述角度有所不同,请简要评析。
2017-03-14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福建省普通高中高三高职招考押题卷二语文试卷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 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末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之民不     加:更加
B.弃甲兵而走        曳:拖着
C.鸡豚狗彘之        畜:牲畜
D.王无               罪:归罪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东,其中的“河”指黄河,因黄河自北而南流经山西省境内,故称山西省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B.王道,最早出自孟子的学说,是指君主以仁义治天下、以德政安抚臣民的统治方法。常与“霸道”相对。
C.庠序,在中国古代,学校被称为庠、序、学、校、塾等,商代叫庠,周代叫序,庠序都指的是地方学校。
D.黎民,又称“黎元”,指庶民,泛指普通百姓,就是平民百姓。黔首、布衣、白丁等也是古代对百姓的称呼。
3.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记录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这次对话是围绕着梁惠王“民不加多”这一困惑展开的。
B.孟子用比喻说理方式帮助梁惠王认识到,他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都是“五十步笑百步” 。
C.孟子提出发展生产的三条具体措施,认为发展生产,使百姓安居乐业,这是行王道的根本。
D.孟子从“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两方面阐述了使民加多的方法,同时劝勉梁惠王割除虐政。
4.把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018-04-0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寡人之于国也(节选)

《孟子》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       凶:发水灾B.寡人之民不加多   加:增加
C.勿夺其时   夺:掠夺D.然而不王者          王: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
2.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鼓之                 上下肃,称为政理
B.移其粟河内            将相乎
C.斧斤时入山林        即谋单于,何复加
D.材木不可胜用        师道之不传久矣
3.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围绕着“民不加多”这一问题展开。
B.在治国方面,孟子认为梁惠王与邻国国君没有本质区别。
C.最后两段阐述了发展生产、教化百姓等使民加多的措施。
D.孟子主张植树造林以确保木材够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017-08-23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铜陵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