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孟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论语》)

材料二: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1.材料一中,辟人之士是指________的人,辟世之士是指___________的人。
2.同为儒家圣人,孔孟二人的人生态度有什么不同?
11-12高二下·福建福州·期末
名著阅读 | 较难(0.4) |
2 .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②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在孔子、孟子看来,怎样的人可以称为君子?如何才能成为君子?请综合上述材料,用自己的话回答。
2015-06-02更新 | 335次组卷 | 5卷引用:2015届广东省揭阳市高中毕业班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3 . 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二)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人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1)概括上面两个文段孔孟思想的共同点。
(2)孔子和孟子论述角度有所不同,请简要评析。
2017-03-14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福建省普通高中高三高职招考押题卷二语文试卷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万章问曰:“人有言:‘至于禹而德衰,不传于贤而传于子。’有?”

孟子曰:“否,不然也。天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昔者舜荐禹于天,十有七年,舜崩。三年之丧毕,禹避舜之子于阳城。天下之民从之,若尧崩之后,不从尧之子而从舜也。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之丧毕,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朝觐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曰:‘吾君之子也。’讴歌者不讴歌益而讴歌启,曰:‘吾君之子也。’丹朱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舜之相尧,禹之相舜也,历年多施泽于民久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益之相禹也,历年少,施泽于民未久。舜、禹、益相去久远,其子之贤不肖,皆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而至者,命也。”

(取材于《孟子·万章上》)

材料二:

或问曰:“尧舜传诸贤,禹传子,信乎?”曰:“然。”曰:“然则禹之贤不及于尧与舜也欤?”曰:“不然。尧舜之传贤也,欲天下之得其所也;禹之传子也,忧后世争之之乱也。尧舜之利民也大,禹之虑民也深。”

曰:“然则尧舜何以不忧后世?”曰:“舜如尧,尧传之;禹如舜,舜传之。得其人而传之,尧舜也;无其人,虑其患而不传者,禹也。舜不能以传禹,尧为不知人;禹不能以传子,舜为不知人。尧以传舜,为忧后世;禹以传子,为虑后世。”

曰:“禹之虑也则深矣,传之子而当不淑,则奈何?”曰:“时益以难理,传之人则争,未前定也;传之子则不争,前定也。前定虽不当贤,犹可以守法;不前定而不遇贤,则争且乱。天之生大圣也不数,其生大恶也亦不数。传诸人,得大圣,然后人莫敢争;传诸子,得大恶,然后人受其乱。禹之后四百年,然后得桀;亦四百年,然后得汤与伊尹。汤与伊尹不可待而传也。与其传不得圣人而争且乱,孰若传诸子,虽不得贤,犹可守法。”

曰:“孟子之所谓‘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者,何也?”曰:“孟子之心,以为圣人不苟私于其子以害天下。求其说而不得,从而为之辞。”

(取材于韩愈《对禹问》)

【注】①启:禹的儿子。②丹朱:尧的长子。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历年A多B施泽于民久C启贤D能E敬承继禹之道。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材料一中“有诸”与《齐桓晋文之事》“不识有诸”中的“诸”意义与用法相同,与材料二中“禹传诸子”中的“诸”不同。
B.与,给予。与《离骚》“恐年岁之不吾与”和《烛之武退秦师》“失其所与,不知”中的“与”词义均不同。
C.“舜荐禹于天”,是中国上古时期在位君主生前将统治权让给他人,以传贤为宗旨的民主选举首领的禅让制的体现。
D.致,送达。与《孔雀东南飞》“何意致不厚”和《过秦论》“以致天下之士”中的“致”词义均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人认为禹的时代道德衰败,禹把天下传给儿子而没有传给贤人,孟子认为传位给谁取决于上天的意愿。
B.孟子认为,益辅助禹的时间短,给予百姓恩惠的时间也不长,他们的儿子贤明与否,非人力所能做到。
C.有人认为禹的贤明不如尧、舜,韩愈认为尧、舜传位给贤明的禹,是想让禹找到可以统治天下的地方。
D.材料一结合史实集中阐述观点,材料二主要借助问答形式逐层推进,以孟子难找合适解释自圆其说。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觐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曰:“吾君之子也。”
(2)禹之虑也则深矣,传之子而当不淑,则奈何?
5.对于禹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孟子和韩愈都持肯定态度,但给出的理由不同。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韩愈给出的理由。
2024-06-07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孟子致为臣而归,王就见孟子,曰:今弃寡人而归,不识可以继此而得见乎?

对曰:不敢请耳,固所愿也。

他日,王谓时子曰: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养弟子以万钟,使诸大夫国人皆有所矜式,子盍为我言之!

时子因陈子而以告孟子,陈子以时子之言告孟子。

孟子曰:然,夫时子恶知其不可也!如使予欲富,辞十万而受万,是为欲富乎?季孙曰:‘异哉子叔疑!使己为政,不用,则亦已矣,又使其子弟为卿。人亦孰不欲富贵,而独于富贵之中有私龙断焉。’古之为市也,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者,有司者治之耳。有贱丈夫焉,必求龙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人皆以为贱。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材料二:

夫孟子辞十万,失谦让之理也。夫富贵者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故君子之于爵禄也,有所辞,有所不辞。岂以己不贪富贵之故,而以距逆宜当受之赐乎?

陈臻问曰:于齐,王馈兼金一百镒而不受;于宋,七十镒而受;于薛,归五十镒而受。取前日之不受是,则今受之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于此矣。孟子曰:皆是也。当在宋也,予将有远行,行者必以赆,辞曰‘归赆’,予何为不受?当在薛也,予有戒心,辞曰‘闻戒,故为兵戒归之备乎!’予何为不受?若于齐,则未有处也。无处而归之,是货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

夫金归,或受或不受,皆有故。非受之时己贪,当不受之时己不贪也。金有受不受之义,而室亦宜有受不受之理。今不曰己无功,若己致仕,受室非理,而曰己不贪富,引前辞十万以况后万。当受十万之多,安得辞之?

(节选自王充《论衡》)

【注】①王:指齐宣王。②陈子:指材料二中的陈臻,孟子的弟子。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方框内。
夫富贵者A人B之所欲也C不D以其E道F得之G不H居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指国都之中,与“李凭中国弹箜篌”中的“中国”意思相同。
B.有司,指官吏,与《答司马谏议书》“以授之于有司”中的“有司”意思不同。
C.归,同“馈”,赠送,与《静女》“自牧归黄,洵美且异”中的“归”意思相同。
D.前,指以前、从前,“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中的“东”指向东行,两者用法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将要辞去官职返回故国,齐宣王前往会见,询问以后还能否再见到孟子;孟子表示,不敢请求再见,返回故国本来就是自己的心愿。
B.得知齐宣王要拿出一万钟的俸禄来奉养自己的弟子,孟子先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然后以子叔疑的例子进行类比,表示自己不会如他一样。
C.面对陈臻的疑问,孟子表示自己先拒绝金子后又接受金子的做法都是正确的选择,先拒绝是因为没理由接受,后来接受是因为有理由接受。
D.王充认为,虽然金子和房子都有接受或不接受的理由,但孟子只是说自己不贪图富贵,而没有直接说自己没有功绩或者已辞官再接受就不合理。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使予欲富,辞十万而受万,是为欲富乎?
(2)无处而归之,是货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
5.王充反驳孟子拒绝接受俸禄和馈赠的依据是什么?
2024-06-09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
2015·福建泉州·一模
6 .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论语·里仁》)

②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 (《孟子·离娄上》)


【注】①里仁为美:里,住处,借作动词用。住在有仁者的地方才好。②处:居住。③菑:同“灾”。
(1)孔子和孟子各从什么角度谈如何对待他人的问题?____________
(2)对于“不仁”,孔子和孟子共同的态度是什么?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
2016-11-18更新 | 80次组卷 | 3卷引用:2015届福建省泉州五中高三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2014高三·福建·专题练习
7 .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论语·宪问》)
②孟子曰:“位卑而言高,罪也。立乎人之本朝【注】,而道不行,耻也。”(《孟子·万章下》)
【注】本朝:朝廷。
1.孔子和孟子对职权的问题有什么共同的认识?
2.你是如何理解孟子所说的“罪”和“耻”的?请简要分析。
2019-01-30更新 | 473次组卷 | 2卷引用:2014届福建漳州芗城中学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卷
13-14高三上·福建三明·阶段练习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
①(孟子曰:)“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滕文公下》)
②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孟子·尽心上》)
[注解] ①子莫:人名。
1.从语段①看,杨朱主张“        ”,墨翟主张“          ”。
2.结合语段②,分析孟子反对与提倡的观点。
2016-11-18更新 | 611次组卷 | 8卷引用:2015届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三仿真考语文试卷
14-15高三下·浙江·期末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子》)
②有德者虽年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虽年高于我,我必远之。(《朱熹家训》)
1.孟子和朱熹都强调交友要重视一个字,那就是            
2.针对交友,我们从孟子和朱熹的话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2016-11-18更新 | 116次组卷 | 4卷引用:2016届浙江省严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2015·湖南·一模
名著阅读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 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论语·子路第十三》

“……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


有人认为,以上两则材料,体现出儒家对体力劳动的轻视,你同意吗?请结合所学,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2015-06-10更新 | 279次组卷 | 2卷引用:2015届湖南省五市十校高三5月仿真模拟联考试题语文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