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司马迁(前145-前90)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8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伍子胥者,楚人也。吴王闻齐景公死而大臣争宠,新君弱,乃兴师北伐齐。伍子胥谏曰:“勾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之也。此人不死,必为吴患。今吴之有越,犹人之有腹心疾也。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吴王不听,伐齐,大败齐师于艾陵,遂威邹鲁之君以归。益疏子胥之谋。其后四年,吴王将北伐齐,越王勾践用子贡之谋,乃率其众以助吴,而重宝以献遗太宰噽。太宰噽既数受越赂,其爱信越殊甚,日夜为言于吴王,吴王信用噽之计。伍子胥谏曰:“夫越腹心之病今信其浮辞诈伪而贪齐破齐譬犹石田无所用之愿王释齐而先越若不然后将悔之无及”而吴王不听,使子胥于齐。子胥临行,谓其子曰:“吾数谏王,王不用。吾今见吴之亡矣。汝与吴俱亡,无益也。”乃属其子于齐鲍牧,而还报吴。吴太宰噽既与子胥有隙,因谗曰:“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其怨望恐为深祸也。前日王欲伐齐,子胥以为不可,王卒伐之而有大功。子胥耻其计谋不用,乃反怨望。而今王又复伐齐,子胥专愎强谏,沮毁用事,徒幸吴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今王自行,悉国中武力以伐齐,而子胥谏不用,因辍谢,详病不行。王不可不备,此起祸不难。且嚭使人微伺之,其使于齐也,乃属其子于齐之鲍氏。夫为人臣,内不得意,外倚诸侯,自以为先王之谋臣,今不见用,常鞅鞅怨望,愿王早图之。”吴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仰天叹曰:“嗟乎!谗臣噽为乱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于先王,几不得立。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因命曰胥山。

(节选自《史记·伍子胥传》,有改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越/腹心之病/今信其浮辞诈伪/而贪齐破齐/譬犹石田/无所用之/愿王释齐而先越/若不/然后将悔之无及/
B.夫越/腹心之病/今信其浮辞诈伪而贪齐/破齐/譬犹石田/无所用之/愿王释齐而先越/若不/然后将悔之无及/
C.夫越腹/心之病/今信其浮辞诈伪/而贪齐破齐/譬犹石田/无所用之/愿王释齐而先越/若不然/后将悔之无及/
D.夫越/腹心之病/今信其浮辞诈伪而贪齐/破齐/譬犹石田/无所用之/愿王释齐而先越/若不然/后将悔之无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问疾,指慰问生病的人。“问”与《师说》中“犹且从师而问焉”的“问”字含义不相同。
B.属,托付。“属”与《鸿门宴》“若属皆且为所虏”的“属”字含义相同。
C.爱信,喜欢信任。“爱”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百姓皆以王为爱也”的“爱”字含义不相同。
D.微伺,暗中观察。“微”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微夫人之力”的“微”字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时,吴主准备攻打齐国,伍子胥以比喻之论,晓之以理,认为这一做法不可取。后吴王凯旋,疏远了伍子胥。
B.当再次讨伐齐国时,越王既出兵助力吴王,又重金贿赂太宰,伍子胥预料吴国将亡,趁奉命使齐之际,把儿子托付给齐国的鲍牧。
C.太宰在吴王前极尽诽谤之能事,认为子胥为人凶残,猜忌心重。太宰还以吴王两次伐齐的事来做文章,从此吴王开始怀疑伍子胥。
D.在子胥自尽之后,吴王狂怒不止,将他的尸体装在用皮革做的袋子里,任其漂在江上。吴人怜悯伍子胥,为他在江边建立了祠堂。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以为先王之谋臣,今不见用,常鞅鞅怨望,愿王早图之。
(2)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高祖尝徭咸阳,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秦二世元年秋,起兵于沛,为沛公。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张良固谏,乃籍吏民,封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项羽败而走,是以兵大败。甲午,乃即皇帝位,天下大定。五月,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不与天下同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粮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十二年十月,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谓沛父兄曰:“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沛父兄故人日乐饮极欢,道旧故为笑乐,十余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请留高祖,高祖曰:“吾人众多,父兄不能给。”乃去。十一月,高祖病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高祖问医,医曰:“病可治。”于是高祖谩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病。已而,吕后问:“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戆,陈平可以助之。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四月甲辰,高祖长乐宫。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

【注释】①复,免除赋税徭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高祖谩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病/
B.于是/高祖谩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病/
C.于是高祖谩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病/
D.于是/高祖谩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为“崩”,称诸侯死为“卒”,称大夫死为“薨”。
B.玺,秦朝开始指皇帝专用的印章,是皇权的象征,而臣民所用只能称为印。
C.汤沐邑,指天子赐给诸侯的一种封邑,后指国君、皇后等收取赋税的私邑。
D.高祖,文中指汉高祖刘邦,高祖是其庙号,在太庙祭祀供奉时所用的名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在咸阳服徭役时,有幸看到秦始皇出巡,他感叹“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说明了刘邦有远大的志向。
B.高祖回京途经沛县,因为随从众多,沛县父老兄弟不能招待他们,所以高祖只好离开了沛县
C.刘邦宽容待人,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颈系绳子,封好玉玺符节投降;刘邦拒绝了诸将诛杀子婴的建议。。
D.刘邦相信天命,认为自己取得天下是天命使然,如今病重亦是天命使然,所以不同意医治,最终一命归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欲止宫休舍,张良固谏,乃籍吏民,封府库,还军霸上。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2023-05-2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喀什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2-23高一下·湖北武汉·期中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材料一:

献公伐骊戎,克之,灭骊子,获骊姬以归,立以为夫人,生奚齐。骊姬请使申生主曲沃以速悬,重耳处蒲城,夷吾处屈,奚齐处绛。公许之。

史苏朝,告大夫曰:"二三大夫其戒之乎,乱本生矣!君以骊姬为夫人,民之疾心固皆至矣。民外不得其利,而内恶其贪,则上下有叛矣。然而又生男,其天道也?天强其毒,民疾其态,其乱生哉。伐木有其本,必复生;塞水不自其源,必复流;灭祸不自其基,必复乱。今君灭其父而畜其子,祸之基也。畜其子,又从其欲,予思报父之耻而信其欲虽好色必恶心不可谓好。好其色,必授之情。彼得其情以其欲,从其恶心,必败国且深乱。

【注】①绛:晋国国都。

(选编自《国语·晋语·史苏论骊姬必乱晋》)

材料二:

献公私谓骊姬曰:吾欲废太子,以奚齐代之。骊姬泣曰:太子之立,诸侯皆已知之,而屡将兵,百姓附之,奈何以贱妾之故废嫡立庶?君必行之,妾自杀也。骊姬佯誉太子,而阴令人谮恶太子,而欲立其子。

骊姬谓太子曰:君梦见齐姜,太子逮祭曲沃,归釐于君。太子于是祭其母齐姜于曲沃,上其荐胙于献公。献公时出猎,置胙于宫中。骊姬使人置毒药胙中。二日,献公从猎来还,宰人上胙献公,献公欲之。骊姬从旁止之,曰:胙所从来远,宜试之。祭地,地坟;与犬,犬死;与小臣,小臣死。骊姬泣曰:太子何忍也!其父而欲哉代之,况他人乎?且君者矣,旦暮之人,曾不能待而欲戳之!谓献公曰:太子所以然者,不过以妾及奚齐之故。妾愿子母辟之他国, 毋徒使母子为太子所鱼肉也。始君欲废之,妾犹恨之; 至于今,妾殊自失于此。太子闻之,奔新城。十二月戊申,申生自杀于新城。

【注】①厘:祭余的肉。

(选编自《史记·晋世家》)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予A思B报C父D之E耻F而G信H其I欲J虽K好L色M必N恶O心P不Q可R谓S好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指已经,与《烛之武退秦师》中“郑既知亡矣”的“既”字意思相同。
B.厚,指加强,与《庖丁解牛》中“而刀刃者无厚”的“厚”字意思不相同。
C.居,指过了,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居则曰”的“居”字意思相同。
D.飨,指享用,与《鸿门宴》中“旦日飨士卒”的“飨”字意思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苏认为必须从根本铲除祸患才不会有再生变乱,因而史苏不认可晋献公在杀死骊子后留下骊姬的行为。
B.晋献公想要立奚齐为太子,骊姬当着晋献公假意赞扬太子的军事能力和影响力,但暗中又派人中伤太子。
C.骊姬让太子到曲沃祭祀母亲并将胙肉献给晋献公,后又派人在胙肉中放置毒药,以此来污蔑太子想弑君。
D.骊姬认为太子投毒弑君是因为她和奚齐,他们母子应设法避祸,因此后悔先前阻止晋献公废太子的行为。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妾愿子母辟之他国,毋徒使母子为太子所鱼肉也。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齐桓晋文之事》)
5.史苏认为骊姬将给晋国带来祸患的理由是什么?请概括说明。
2023-04-19更新 | 151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石河子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信为大将军。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镇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中,非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卫者,疑君心矣。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B.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C.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D.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王以信为大将军”的“以”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为国以礼”的“以”意思不同。
B.关中是古代地区名,所指范围大小不一,一般泛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期秦的故地。
C.食邑即收食禄的封地,由皇帝封赐给臣下,受封者以其中民户赋税为食禄。
D.“益封五千户”中的“益”与《师说》中“圣益圣”的“益”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何勤勤恳恳,长期辅佐刘邦。萧何在刘邦做亭长时就经常帮助他。楚汉战争中,萧何以丞相身份留守巴蜀、关中,使刘邦有稳固的后方。
B.萧何深谋远虑,志在经世济民。汉军攻入咸阳,将士们忙着哄抢财宝,萧何却收藏秦律令图籍档案,使刘邦能了解天下地形、户口等情况。
C.萧何不善征战,论功却排第一。天下平定论功行赏时,刘邦以狩猎为喻,坚持认为萧何之功最高。对此,武将们不敢再言。
D.萧何忠于刘邦,献计斩杀淮阴侯。楚汉战争中,萧何为帮助刘邦战胜项羽,举荐了韩信;刘邦称帝后,因韩信谋反,萧何又帮刘邦杀死了韩信。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皇帝拜萧何为相国,加封食邑五千户,还安排五百名士兵充任相国的卫队。面对如此恩遇,召平为何为萧何担忧?请简要说明。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节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邹子之属。

(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B.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C.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D.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贾,“商”,指有固定铺面囤积营利者;“贾”,指没有固定铺面而运货贩卖者。
B.“疾其君者”与“疾恶如仇”中的“疾”字含义相同。
C.“所如者不合”与“沛公起如厕”(《鸿门宴》)两句中的“如”字含义相同。
D.《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孟子欲擒故纵,以“邹与楚战”说明齐宣王图霸的想法行不通及其危害。
B.甲文中孟子采用排比、类比手法层层说理,可以看出孟子善辩的性格和高超的论辩技巧。
C.乙文中孟子的思想主张并未被梁惠王等君王采纳,因为当时各国君王信奉的是“攻伐”之道。
D.乙文中孟子对武力征伐深恶痛绝,他自知其思想迂阔,因此退而跟弟子著书立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
(2)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列传(节选)

屈原者,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B.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C.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D.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是在社会上使用的个人的符号。自称用名,称人以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
B.中国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还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怀王”即为楚王的谥号。
C.大夫,古代官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世袭,有封地。
D.《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汉族诗歌史上一首最长的政治叙事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选的部分主要交代了屈原写作《离骚》的外因和内因,并对《离骚》的内容做了高度概括。
B.屈原文约、辞微,志洁、行廉,这些在他的辉煌巨著《离骚》中都充分地表现了出来;志洁、行廉,是文约、辞微的思想基础。
C.与屈原同列的上官大夫企图强取屈原草拟的宪令底稿,目的是要抢占屈原的功劳,在楚怀王面前与屈原争宠。
D.屈原在《离骚》中称颂远古的帝喾,中古的齐桓,近古的汤、武,意在讽刺楚国的时政,暗喻国君不贤,表现了屈原追求“美政”的政治理想。
2023-02-23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十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子赣【注】既学于仲尼,退而仕于卫,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原宪不厌糟糠,匿于穷巷。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此所谓得埶而益彰者乎?

白圭,周人也。当魏文侯时,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夫岁孰取谷,予之丝漆;茧出取帛絮,予之食。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故曰:“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盖天下言治生白圭。白圭其有所试矣,能试有所长,非苟而已也。

乌氏倮畜牧,及众,斥卖,求奇缯物,间献遗戎王。戎王什倍其偿,与之畜,畜至用谷量马牛。秦始皇帝令倮比封君,以时与列臣朝请。而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夫倮鄙人牧长,清穷乡寡妇,礼抗万乘,名显天下,岂非以富邪?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豪杰诸侯彊族于京师。

故曰:“仓廪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节选自《史记·货殖列传》,有删改)


【注】子赣:叩子贡,名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
B.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
C.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
D.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赐最为饶益”与“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句中的“益”字含义相同。
B.“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与“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屈原列传》)两句中的“祖”字含义相同。
C.“而徙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与“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传》)两句中的“徙”字含义不同。
D.“仓廪实而知礼节”与“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两句中的“实”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能够名扬天下固然有其个人因素,但也离不开其最有钱的学生子贡的大力辅助。
B.白圭善于发现商机,运用智慧来经商致富,这是伊尹、吕尚、孙子、吴起和商鞅所不能比的。
C.汉朝刚刚兴建之际,开放关卡,取消禁令,鼓励经商,促进了货物的流通,搞活了商品经济。
D.司马迁认为,担心贫穷、渴望富裕,这是人之常情,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贫民百姓都概莫能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乌氏倮畜牧,及众,斥卖,求奇缯物,间献遗戎王。
②夫倮鄙人牧长,清穷乡寡妇,礼抗万乘,名显天下,岂非以富邪?
2023-02-18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2月大联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以下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令尹子兰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屈原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B.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C.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D.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于治乱,于辞令   娴:擅长
B.屈平草稿未定   属:撰写、写作
C.名城,杀豪杰   隳:毁坏
D.空以身草野   膏:肥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为人孤傲清高,自命不凡。“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句最能体现他的这种性格。
B.作者认为,楚怀王很想任用忠诚贤能的人来辅佐自己,只是他不能分辨忠奸善恶,才导致自己国破家亡,身死异乡的下场。
C.渔父认为,真正的圣人应识时务,应该善于随着外物世事的变迁而改变自己的品行节操。
D.屈原认为,真正的圣人应出淤泥而不染,无论在怎样的世事变迁中都要坚守自己的品行节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②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2023-02-04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一中等两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 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二)

离骚经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与楚同姓,仕于怀王,为三闾大夫。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屈原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士。入则与王图议政事,决定嫌疑;出则监察群下,应对诸侯,谋行职修。王甚珍之。同列大夫上官、靳尚妒害其能,共谱毁之。王乃疏屈原。

屈原执履忠贞,而被谗邪,忧心烦乱,不知所诉,乃作离骚经。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以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径,以风谏君也。故上述唐虞三后之制,下序桀纣羿浇之败。冀君觉悟,反于正道而还已也。是时秦昭王使张仪谲诈怀王令绝齐交又使诱楚请与俱会武关遂胁与俱归拘留不遣卒客死于秦其子襄王复用谗言,屈原于江南。

屈原放在草野,复作九章,援天引圣,以自证明,终不见省。不忍以清白久居浊世,遂赴汩渊,自沉而死。

《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 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其辞温而雅, 其义皎而朗,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彩,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

(王逸《离骚经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秦昭王使张仪谲诈/怀王令绝齐/交又使诱楚/请与俱会武关/遂胁与俱归/拘留不遣/卒客死于秦/
B.是时/秦昭王使张仪谲诈/怀王令绝齐/交又使诱楚/请与俱会武关/遂胁与俱归/拘留不遣卒/客死于秦/
C.是时/秦昭王使张仪谲诈怀王/令绝齐交/又使诱楚/请与俱会武关/遂胁与俱归/拘留不遣卒/客死于秦/
D.是时/秦昭王使张仪谲诈怀王/令绝齐交/又使诱楚/请与俱会武关/遂胁与俱归/拘留不遣/卒客死于秦/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尹,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多由楚国贵族担任。
B.诸侯,古代分封制中各方君主的统称,名义上需服从王室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等。
C.同列,古代官员入朝,需按年龄的大小,职位、官阶的高低依次排列,同列即指同一班列,地位相同。
D.迁,古代官职调动常用语,一般指升官,也可指贬官、降职。文中的意思是“流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离骚经序》依照知人论世的批评原则,对屈原创作《离骚》的缘由进行详细的阐释,评价了《离骚》的比兴手法,并将其与屈原现实中的不幸遭遇联系在一起。
B.王逸推尊《离骚》为“经”,强调了《离骚》的“道径”功用,用以表明:屈原虽被放逐仍守“正道”,还希望国君能觉醒并回到“正道”上来。
C.《屈原贾生列传》结尾“太史公曰”一段属于篇后论赞,议论性很强,抒情色彩较弱,但也寄寓着作者对屈原极其复杂的情感——有仰慕,有赞颂,也有悲悯和哀叹。
D.楚怀王因不知忠臣之分,最后落得军队遭遇挫败,国土沦丧,自己也客死秦国的下场,这从一个侧面凸显了屈原在楚国国运兴衰中的重要价值。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2)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彩,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
2023-02-02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米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0 . 阅读《屈原列传》节选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1.选出对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A.新沐者必弹冠                  新沐:刚洗过头
B.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从容:镇定自若的样子
C.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常流:经常流动
D.同死生,轻去就                 去就:去朝廷任职
2.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B.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C.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D.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3.选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
B.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
C.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
D.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
4.下列文化常识的选项正确的一项(     
A.《诗经》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四书”之一。
B.《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373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为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所作。
C.“三闾大夫”是战国时楚国特设的官职,是主持宗庙祭祀,兼管贵族屈、景、昭三大氏子弟教育的闲差事。屈原遭贬后任此职。
D.列传是中国编年体史书的体裁之一。司马迁撰《史记》时首创,为以后历代纪传体史书所沿用。司马迁《史记》索隐:“列传者,谓列叙人臣事迹,令可传于后世。”
5.下列对节选文段的分析解说不恰当的一项(     
A.选段写屈原流放途中与渔父的对话和最后以身殉国的壮举,并用对比的手法,以突出屈原的高风亮节。
B.渔父所述种种,对屈原来说都是反衬,目的是为了表现屈原的高尚志行和坚贞品德。
C.屈原对渔父的回答,表现了他对昏君佞臣的憎恨和坚持操守、决不同流合污的政治态度。
D.选段的议论属总结性评论,抒情方式属寓情于事式,突出了屈原性格中爱国和正直这两大特征。
6.把节选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②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2023-02-02更新 | 20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