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司马迁(前145-前90)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8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鸿门宴(节选)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1.《鸿门宴》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________创作的史传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2.请结合文章评价项羽的人物形象。
2022-07-2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鸿门宴》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拔剑切而   啖:吃B.杀人如不能   举:举起
C.为大王不取也   窃:私下里D.沛公起   如:往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与《齐桓晋文之事》,作为儒家的著作,在语体上有很多相似之处,都善于系统地阐述治国理民的道理。
B.《庖丁解牛》选自《庄子·养生主》,所谓“养生”,意思是保养生命、保存天性。庄子认为人世间充满错综复杂的矛盾,应该像庖丁解牛一样,“依乎天理”“因其固然”,而且要心存戒惧,谨慎从事。
C.《左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左传》工于记言,前人称之为“行人(外交特使)辞令之美”。烛之武能够成功劝退秦师,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能言善道,能屈能伸。
D.《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作者是西汉时人司马迁,字子长。《鸿门宴》的人物描写历来为人称道,司马迁善于把人物置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之中,通过对比手法,塑造刘项两个阵营的各类人物。在刘邦谦卑、胆小懦弱的映衬下,更加突出了项羽的粗豪和“为人不忍”的仁者风范。
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按剑而跽”这一微妙的动作,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不由自主的震动、惊恐、警戒泄露出来,寥寥几个字,人物形象就呼之欲出,跃然纸上。
B.“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人物动作神态栩栩如生,勾勒出一个霸气逼人的怒目金刚形象。
C.樊哙闯宴后,形势一触即发,但项羽不怒,稍有缓和。刘邦趁缓和之机,托词离席,显示了其机敏。
D.樊哙指斥项羽,锋芒毕露,使得“项王未有以应”,并赐“坐”。这一软一硬形成了对比,也显示了项羽“为人不忍”的性格。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
2022-07-23更新 | 18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行知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 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 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 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 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 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 之人,此亡秦之 续耳。窃 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 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节选自《鸿门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皆且为所虏          属:下属
B.目尽裂                      眦:眼眶
C.则斗卮酒                      与:给
D.此亡秦之               续:后继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樊哙侧盾以撞
还也
B.劳苦功高如此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
C.欲诛有功
微夫人力不及此
D.窃大王不取也
母宗族,皆戮没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增多次向项羽使眼色,并举起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目的是向项羽表明自己的忠心。
B.范增老谋深算,富有远见,认为如果不借此机会杀了刘邦,以后就会成为刘邦的阶下之囚。
C.项伯同项庄一起舞剑,并借机掩护刘邦,项羽对此不加制止,失去了一次杀死刘邦的良机。
D.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樊哙闯帐”这一情节,表现樊哙勇猛豪壮而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
4.翻译下列语句。
(1)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2)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2022-07-23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三十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彭越,昌邑人,字仲。常渔钜野泽中为群盗陈胜之起少年或谓越曰诸豪桀相立畔秦仲可效之越曰两龙方斗且待之

岁余,泽间少年相聚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少年强请,乃许。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旦日日出,十余人后。越谢曰:老,诸君强以为长。今期而多后,不可尽诛,诛最后者一人。令斩之。皆笑曰:何至是?请后不敢。于是越引一人斩,设坛祭,乃令徒属。徒属皆大惊,莫敢仰视。乃行略地,收诸侯散卒,得千余人。

沛公击昌邑,彭越助之。汉二年,沛公与诸侯击楚,彭越将其兵三万余人归汉,拜越为魏相国。擅将其兵,略定梁地。汉王败彭城,越复亡其所下城,将其兵北居河上。汉三年,越往来为汉游兵,击楚,绝其后粮。汉四年,项王与汉王相距荥阳,越下睢阳、外黄十七城。汉五年秋,项王南走,越复下昌邑旁二十余城,得谷十余万斛,以给汉王食。项籍已死。立越为梁王,都定陶。

十年秋,陈豨反,高帝自往击,至邯郸,微兵梁王。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高帝怒,使人让梁王。梁王恐,欲自往谢。其将扈辄曰: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则为禽矣。不如遂发兵反。梁王不听。梁王怒其太仆,欲斩之。太仆亡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洛阳。有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①。至郑,逢吕后从长安来,道见彭王。彭王为吕后泣涕,自言无罪,愿处故昌邑。吕后许诺,与俱东至洛阳。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徒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遥诛之。于是吕后令其舍人告彭越复谋反。廷尉王恬开奏请族之。上乃可,遂越宗族。

选自《史记·魏豹彭越列传》


【注】①青衣:县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常渔钜野/泽中为群盗/陈胜之起/少年或谓越曰/诸豪桀相立/畔秦仲可/效之彭越曰/两龙方斗/且待之/
B.常渔钜野泽中/为群盗/陈胜之起/少年或谓越曰/诸豪桀相立/畔秦仲可/效之彭越曰/两龙方斗/且待之/
C.常渔钜野/泽中为群盗/陈胜之起/少年或谓越曰/诸豪桀相立畔秦/仲可效之/彭越曰两龙方斗/且待之/
D.常渔钜野泽中/为群盗/陈胜之起/少年或谓越曰/诸豪桀相立畔秦/仲可效之/彭越曰/两龙方斗/且待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臣,君主时代的官吏,也指官吏对君主的自称,有时还可以表示谦卑时自称。
B.高帝,古代开国皇帝的庙号,文中指刘邦。
C.廷尉,是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构长官,主管诏狱和修订律令的事宜。
D.夷,古代一人犯死罪而灭其亲属的刑罚制度,通常犯谋反罪的人会受此刑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彭越为人冷静,富有管理才能。陈胜起义,少年劝他效仿,他没有此想法,成为首领后,他明确命令坚定执行,确立了威信。
B.彭越助汉灭楚,立下汗马功劳。在楚汉之争中,彭越帮助刘邦攻楚,曾截断过楚国粮道,还攻下很多城池,最后被封为梁王。
C.彭越拒绝出兵,引来高祖责备。汉高祖率兵讨伐陈稀,向彭越征兵,彭越称病,只派将领带军队到邯郸,高祖派人责备他。
D.彭越坚持己见,未听造反建议。彭越害怕高祖怪罪,本想亲自前往谢罪,他的部将扈辄建议他发兵反叛,可彭越并未听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谢,少年强请,乃许。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
(2)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高帝怒,使人让梁王。
5.彭越作为个功臣最后却被灭族。你认为有哪些原因。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敬者,本名娄敬,齐人也。汉五年,成陇西,过洛阳,高帝在焉。娄敬衣其羊裘,见齐人虞将军曰:臣愿见上言便事。虞将军欲与之鲜衣,娄敬曰:臣衣帛,衣帛见;衣褐,衣褐见。终不敢易衣于是虞将军入言上,上召入见,赐食。

已而问娄敬,娄敬说曰:陛下都洛阳,岂欲与周室比隆哉?上曰:然。娄敬曰:陛下取天下与周室异。周之先自后稷,积德累善十有余世。成王即位,乃营洛邑,以此为天下之中也,凡居此者,欲令周务以德致人,不欲依阻险。及周之盛时,天下和洽,不屯一卒,不战一士,八大国之民莫不宾服。今陛下起丰沛,收卒三千人,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胜数,而欲比隆于成、康之时,臣窃以为不侔也。且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也。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

高帝问群臣,群臣皆山东人,争言周王数百年,秦二世即亡,不如都周。上疑未能决。及留侯明言入关便,即日车驾西都关中。于是上曰:本言都秦地者娄敬,‘娄’者乃‘刘’也。赐姓刘氏。

汉七年,韩王信反,高帝自往击之,至晋阳,闻信与匈奴欲共击汉,上大怒,使刘敬复往使匈奴,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是时汉兵已逾句注,二十余万兵已业行。上怒,械系敬广武。勾奴果出奇兵围高帝白登,七日然后得解。高帝至广武,赦敬,曰: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乃封敬二千户,为关内侯,号为建信

(节选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
B.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
C.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
D.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洛阳,因地处古洛水北岸而得名,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历史上诸多朝代建都于此。
B.夷,我国古代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后可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如《齐桓晋文之事》中有“莅中国而抚四夷”。
C.山东,战国、秦、汉时指太行山以东地区,也泛指秦以外的东方六国之地,如《鸿门宴》中有“沛公居山东时”。
D.侯,爵位的一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我国古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敬定都关中的建议遭到群臣的反对,刘邦决定采纳群臣的意见定都洛阳,后留侯张良力陈定都关中的好处,高祖最终定都关中。
B.刘敬善于把握时机,胆识过人。他出身戍卒,路过洛阳时,通过刘邦身边的将领希望拜谒刘邦,得到召见和赐食。
C.韩王信与匈奴想联合攻汉,刘邦派刘敬到匈奴窥探虚实。刘敬见匈奴士兵多老弱之人,猜测此乃匈奴营造的假象,建议不可贸然进攻。
D.汉朝初立、内忧外患之际,刘敬提出的策略对新生政权的存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被赐姓和封爵,体现刘邦对其政治才能的认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衣帛,衣帛见;臣衣褐,衣褐见。终不敢易衣。
(2)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苏洵《六国论》)
(3)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蒲松龄《促织》)
2022-06-24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顷之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殷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瞬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侯、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B.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C.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D.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父,意思是最小的叔叔。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
B.秦二世元年,即秦二世在位第一年,属于年号纪年法。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C.校尉,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武官官职,始置于秦朝,汉朝时职权达到鼎盛,其地位仅次于各将军。
D.裨将,是“副将”的意思,古代军队中的低级将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籍的爷爷是为秦将王翦所杀的楚国大将项燕。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大将,其姓氏源于他们的封地名。
B.项籍小时候对习字和剑术并不感兴趣,直到他的季父项梁传授他能够胜过众人的兵法,他才认真学习。
C.项籍跟项梁一起去观看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时,项籍说的话表达了他想建功立业、主宰天下的雄心壮志。
D.项籍配合项梁杀死了会稽郡守之后,又一连杀一百来人。起事成功后,项梁做会稽郡守,项籍为副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②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
2022-05-14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苏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于芒砀山泽间。沛公起,哙以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败泗水守薛西,击章邯军濮阳,破赵贲军开封,攻武关,至霸上,无不却敌先登。项羽闻沛公欲王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西谷关,进至戏。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飨军士,中酒,亚父使项庄拔剑舞坐中,击沛公,樊哙居营外,闻事急,即带剑拥盾入。项羽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也。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曰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起如厕,麾樊哙出。与俱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项羽死,汉王即位,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邑八百户。又以将军从高祖平燕王臧荼、楚王韩信,更赐爵列侯,与剖符,世世勿绝,食舜阳,迁左丞相。哙以吕后女弟吕媭为妇,故其比诸将最亲。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既忘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其后卢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宫车晏驾,哙欲以兵尽诛威氏、赵王如意之属。高帝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帝已崩,吕后释哙,得复爵邑。孝惠六年,哙薨,曰武侯。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1.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既忘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B.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既忘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C.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既忘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D.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既忘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参乘:亦作“骖乘”,为陪乘或陪乘的人。古时乘车,尊者在右,御者在中,一人在左陪乘,担任警卫。
B.赐爵,是古代君主赐予臣下的爵位。春秋时期,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C.剖符,或叫“剖竹”。封建帝王封赏诸侯、功臣时,将铜或竹、木剖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作为信守的约证。
D.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骁勇善战、军功卓著。随刘邦征战,樊哙无不冲锋在前;刘邦成为皇帝后,樊哙凭借战功,封爵列侯,官至左丞相。
B.樊哙忠肝义胆、豪气干云。为保护刘邦,他不顾个人安危,私闯鸿门宴,喝酒吃肉的豪爽令项羽赞赏,义正辞严的谴责令项羽无言以对。
C.樊哙直言善谏、循循善诱。刘邦因病重多日不见朝臣,樊哙闯宫直入,指出刘邦不该独自跟一个宦官诀别,用赵高篡权的教训规劝他。
D.樊哙出身寒微、卒于显赫。他早年依靠屠狗谋生,后来做了刘邦的女婿,关系比诸将更亲近;后因结党吕后,被刘邦下令处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曰:“无有闭关事。”
(2)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2022-04-04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苏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8 .

庄子者,蒙人也,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小猪),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节选自《庄子·外物》)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君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节选自《庄子·秋水》)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B.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C.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D.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长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谥号是在皇帝、贵族、大臣等死后,对其一生做的概括性的评价,如惠王、宣王。
C.“子”是中国古代对老师或有道德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
D.“侯”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比它高一等的是“伯”,低一等的是“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周撰写的书籍,大都是寓言之类。庄周在著书时,善于运用曲笔和叙事寓情的手法;用语一点也不拘束,肆意汪洋,然而都是空话,没有事实。
B.楚威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送给他丰厚的礼物,并请他做宰相。庄周以牺牛为喻,表明了自己不愿为官的立场。
C.“涸辙之鲋”比喻处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这个寓言故事表达了庄周对监河侯之流不能急人所困的言行的不满。
D.在楚王派遣两位大臣想请庄周出仕时,庄周说宁愿拖着尾巴生活在烂泥里,而不愿意做死去后珍藏在宗庙里以显示尊贵的神龟。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2)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4)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2022-04-03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如秦王无意偿赵城                    视:比较。
B.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尊重,用作动词。
C.相如度秦王以诈佯为予赵城          特: 只,不过。
D.相如广成传                                 舍: 安置住宿,动词。
2.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蔺相如献璧后,从秦王的倨傲无礼中,敏锐地看出“秦王无意偿赵城”,就略施小计,把璧收回。趁势持璧而立,为下一步行动做好准备。
B.蔺相如将赵王“修敬”与秦王“甚倨”进行对比,并用让秦王与璧同归于尽的决心来威胁对方。秦王虽识破蔺相如缓兵之计,但迫于形势,只好假意同意以“十五都予赵”。
C.蔺相如看出秦城实不可得,便提出“斋戒五日”和“设九宾于廷”,暂使缓兵之计,以获得回旋余地,然后采取断然措施,派人暗中把璧送回赵国。
D.蔺相如在大庭广众之下,引用历史上秦国失信的事实,揭露秦一贯背信弃义,告示秦王,璧已送回赵国,并表示个人生死已置之度外。至此,秦王实在无可奈何,只好接受事实,蔺相如取得“完璧归赵”的胜利。
3.翻译下列句子:
(1)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2022-04-02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特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项王使人致命怀王。怀王曰:“如约。”乃尊怀王为义帝。项王欲自王,先王诸将相。谓曰:“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后以伐秦。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诸将皆曰:“善。”乃分天下,立诸将为侯王。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榖、泗水,杀汉卒十余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围汉王三匝。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窃冥昼晦,逢迎楚军。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欲过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于是遂得脱。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萧:萧县。②榖:榖水。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
B.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
C.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
D.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中”指函谷关以西,今陕西渭河流域一带,这里地势险要,土地肥沃。在秦汉时“关”专指函谷关。
B.“致命”指传达言辞、使命。文中“使人致命怀王”的意思是派人去怀王那里传达项王的有关指示。
C.“家室”指家中的金银财宝等贵重物品。“收家室而西”的意思是收拾家中的金银财宝等向西逃跑。
D.“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诸侯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手段残忍。为夺天下,他向西进军,屠戮咸阳,杀死降王子婴,焚烧秦宫,大火三月不熄。
B.项羽怀有私心。他为实现称王的目的,攻下咸阳后,就派人向怀王禀报战况,封诸将为侯王,封沛公为汉王,封自己为西楚霸王。
C.项羽善于用兵。在彭城之战中,项羽的军队把汉王的军队打得四处逃散,杀死汉兵十多万人,把汉军追赶到灵壁东面的睢水边上。
D.项羽做事迟疑。在睢水之战中,项羽的军队把汉军层层包围,本来轻而易举就能抓到汉王,但由于他的迟疑,错失良机,致使汉王借狂风从西北吹来之际得以逃脱。
4.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后以伐秦。
(2)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
2022-04-02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特区高级中学教育集团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