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司马迁(前145-前90)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8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亦足                              王:称王
B.汉军至,无以                    无以:没有办法
C.籍不愧于心乎                    独:唯独
D.马童                              面:面对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亭长:属于低于县一级的行政建制长官,战国时始在邻接他国处设亭,置亭长,任防御之责,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
B.江东:长江在芜湖到南京一段,为自西南向东北流向,秦汉以后习惯称自此以下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该地区在长江的右岸,故又称江右。
C.“籍”是项羽的名。按照古代称谓习惯,名用来自称。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出于礼貌和尊敬,对平辈或尊辈称字。
D.司马:殷商时代始置,位列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掌军政和军赋,春秋、战国沿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段记叙了项羽乌江自刎,主要刻画了两个场面:第一个场面是乌江拒渡、赠马亭长,第二个场面是赐头故人、自刎而死。
B.项羽本“欲东渡乌江”,但真正来到乌江岸边,他又否定了自己的决定。项羽对亭长说的这番话发自肺腑,表现了项羽知耻重义的性格。
C.在生与义的抉择下,曾经“泣数行下”的血性男儿,这时反而笑了。“项王笑曰”的笑,不是强自矜持,不是凄然苦笑,而是壮士蔑视死亡的笑。
D.故人追之、认之,欲杀之以邀功取赏;项羽却慷慨赐头,“吾为若德”;两两对比,何等鲜明!这个情节表现了项羽知恩图报的豪侠性格。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2)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2021-04-2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走归汉。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成安君陈余聚兵井陉口。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坚营勿与战。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不听广武君策。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草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见壁皆汉赤帜兵遂乱遁走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派水上,禽赵王歇。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诸将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见壁皆汉赤帜/兵遂乱/遁走/
B.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见壁皆汉赤帜/兵遂乱/遁走/
C.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见壁皆汉赤帜/兵遂乱/遁走/
D.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见壁皆汉赤帜/兵遂乱/遁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古人把太阳照不到的地方叫阴,水北山南为阴,淮阴,指淮河的北岸区域。
B.布衣,本指麻布衣服,古时老百姓可穿麻布衣服而不能衣锦绣,又借指平民百姓。
C.足下,对对方的敬称,《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敢以烦执事”中“执事”也是如此。
D.平旦,指天亮时间,与《鸿门宴》中“旦日飨士卒”中“旦日”表示的时刻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信早年贫困,遭遇颇为不顺。他没能为吏,也不会经商,生活无着;参军后,在项梁项羽手下都没有受到重用,最后投奔刘邦。
B.韩信料事如神,设计偷袭赵军。井陉口一战,他笃定赵军会中计,便趁其倾巢出兵时,派出事先埋伏的两千奇兵,一举占领赵军营地。
C.韩信胆略过人,诸将都很信服。他巧妙运用兵法,背水布阵,激发士气,使士兵们奋起反击,大获全胜,大家都心服口服,自愧不如。
D.韩信爱惜人才,特意赦免广武君。他认为广武君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传令军中将士活捉广武君,后来,又亲自为其解开绑绳并拜为军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乃敢引兵遂下。
(2)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然竟以胜,此何术也?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对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口舌:言语
B.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宣言:扬言
C.臣等不肖,请辞去       不肖:不相似
D.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谢罪:道歉请罪
2.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B.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C.璧有瑕,请指示D.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3.下列各项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B.《史记》全书包括本纪、世家、列传、表、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其中,“本纪”是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的。
C.参乘也写作“骖乘”,古时站在车右陪乘或担任警卫的人。
D.再拜是古代一种较重的礼节,拜两次,表达诚意。
4.下面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A.选文写廉颇,侧重于语言描写,写他极富个性化的语言;写相如,侧重于写他的行动,表现其内心活动。
B.选文中安排舍人的责问,来表现出舍人们的目光短浅和对相如的不理解。
C.选文充分展示了蔺相如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思想境界。他的表现使老将廉颇深为感动,于是负荆请罪,最终将相交欢。
D.写廉颇悔过,负荆请罪,表现出廉颇知过必改的美好品行。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责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北,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与官属言,未尝名吏,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 ”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司马安为淮阳太守, 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庄始列为九卿,中废,家贫,宾客益落。及居郡,卒后家无余赀财。庄兄弟子孙以庄故,至二千石六七人焉。

太史公曰:夫以汲、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汲、郑亦云,悲夫!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
B.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
C.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
D.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洗沐,汉朝制度,官吏五日一休沐,因借指休假。文中指沐浴更衣。
B.黄老,黄帝与老子,道家以黄、老为祖,称道家为“黄老”。
C.九卿,古代中央政府九个高级官职,如郎中令、廷尉、太仆等。
D.侯,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东汉以后是仅次于王公的爵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庄行侠仗义,喜爱交友。他解救张羽的危难,声名远播;慰问老友,与宾客交柱,乐此不疲。
B.郑庄追慕长者,以礼待人。他非常仰慕德高望重的人,唯恐见不到;对宾客无论贵贱都执宾主之礼。
C.郑庄为官廉洁,不治产业。他廉洁从政又不置办家产,把俸禄和赏赐分赠给宾客,因而死后家无余财。
D.郑庄推崇贤才,仁厚爱士。只要有进言的机会,他就称道天下贤士;从不直呼官吏名字,尊重对方。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
(2)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2021-03-20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八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其后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

定公十年春及齐平夏齐大夫黎鉏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于夹谷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曰:“诺。”会齐侯夹谷。

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景公曰:“诺。”于是旌、旄、羽、祓、矛、戟、剑、拨鼓噪而至。孔子趋而进,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景公心怍,麾而去之。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优倡、侏儒为戏而前。孔子趋而进曰:“匹夫而荧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奈何?”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需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途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文马三十驷,遗鲁君。季桓子将受,乃语鲁君往观终日,怠于政事。桓子卒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又不致膰俎于大夫。孔子遂行。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注】①季桓子:鲁国权臣,季孙氏宗主,兼鲁国执政。②膰俎:指盛播肉的祭器;也借指祭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定公十年春及/齐平/夏/齐大夫黎鉏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于夹谷/
B.定公十年春/及齐平/夏/齐大夫黎鉏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于夹谷/
C.定公十年春/及齐平/夏/齐大夫黎鉏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于夹谷/
D.定公十年春及/齐平/夏/齐大夫黎组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于夹谷/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空,西周时为掌管天文星象的官员,位列三公,隋唐以后逐渐成为虚衔。
B.献酬,指饮酒时主客互相敬酒。主敬宾为献;宾回敬主,主饮以敬宾为酬。
C.有司,指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此处是指掌管主持礼乐的官员。
D.郊,即郊祀,古代君主在国都郊外祭祀天地的仪式,南郊祭天,北郊祭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治政有方。他就任中都宰一年就成为四方官员们学习的榜样,代理国相仅仅三个月就使得商贾吏民风气大变。
B.孔子处变不惊。齐鲁夹谷之会上,他面对齐侯的威胁临危不惧,面对羞辱义正词严,还迫使齐国归还了侵占的土地。
C.孔子率真可亲。他再度摄行相事时面露喜色,门人说这不是君子该有的表现,他直率回应是为处尊位能谦待人而乐。
D.孔子见微知著。他看到当权者耽于女乐荒于政事、对大夫们表现出怠慢轻视之后,明白事不可为,果断离开了鲁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
(2)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武侯曰:“善。”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B.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敛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后又率魏军攻陷秦国五城;这些战功都和他善于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
B.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险。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吴起表示,治国依据山河险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国家灭亡。
C.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
D.吴起为楚建功,反而受到祸害。他到楚国后虽然屡建奇功,而原本的楚国贵戚却想加害于他,施暴者乱箭射击吴起;太子继位之后,这才诛杀作乱之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2)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5.根据上下文,分析卒母“闻而哭之”的原因。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联合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巴蜀,令良厚项伯,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郤;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留侯性多病,即行道引术,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会高帝,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

高帝崩,后八年卒,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二十五》,有删节)


(注)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乃兵击秦军        引:利诱、引诱
B.巴蜀                         王:大王
C.令良厚项伯               遗:遗留
D.行归汉王                  间:抄小路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3.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古代爵位名,春秋时期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比“伯”高一等。《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比秦伯高一等。
B.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或大夫死叫“薨”,士死为“卒”。
C.谥,是指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也称为谥号。
D.《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世家”是叙述贵族王侯之事的。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找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
B.张良足智多谋。打败峣山下秦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C.张良为人精明。他献计刘邦,啖秦军将领,从而没有动用一兵一卒,一举拿下了咸阳。
D.张良作为谋臣考虑周全。韩信想自立为齐王,惹怒汉王。张良献计后,汉王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
(2)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021-02-2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乌苏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以訾为骑郎,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欲自免归。中郎将袁盎知其贤,惜其去,乃请徙释之补谒者

释之从行,登虎圈。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全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薄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穷者。文帝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久之前曰:“秦以任刀笔之吏,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然其敝徒文具耳,无恻隐之实。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且下之化上疾于影响,举错不可不审也。”文帝曰:“善。”乃止不拜啬夫。

上就车,召释之参乘,徐行,问释之秦之版。具以质言。至宫,上拜释之为公车令。

顷之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万公门不敬奏之。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薄太后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文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

其后有人盗高庙坐前玉环,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之一,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久之,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

后文帝崩,景帝立,释之恐,称病。张廷尉事景帝岁余,为淮南王相,犹尚以前过也。久之,释之卒。

(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顷之/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
B.顷之/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
C.顷之/太子与梁王共车人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
D.顷之/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谒者,古时指负责接待宾客的人;也是官名,但职掌各朝则不尽相同。
B.参乘,古时乘车,坐在车左兼任车夫和警卫员的人。樊哙即做过参乘。
C.弃市,是在人众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以示为大众所弃的刑罚。
D.顿首,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指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释之胸襟坦荡,敢于直言。汉文帝要授予表现欲极强的啬夫为上林令的时候,张释之用史实和道理加以劝说,告诫君王为避免上行下效,做事要谨慎。
B.张释之不畏皇权,刚正不阿。他认为即使是皇族也不能不遵守法度,当初太子因违规乘车,就受到了张释之的弹劾,后经薄太后出面,才得以进入宫中。
C.张释之依律执法,量刑有度。有人偷了高祖庙神座前的玉环,张释之依照法律处罚他,文帝勃然大怒要求重判,张释之劝告皇帝要根据犯罪程度依罪量刑。
D.张释之初仕不顺,晚景凄凉。他因家中资财而做了骑郎,但十年未曾升职。景帝即位后,张释之很恐惧。果然景帝不能尽弃前嫌,将他贬作了淮南王相。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
(2)吾属廷尉者,欲致乏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
2021-01-26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嚼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眜。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1.文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于治乱,于辞令   娴:擅长。B.平其功            伐:夸耀。
C.道德之广崇   明:光明。D.发行吟泽畔   被:通“披“,披散。
2.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是屈原写作《离骚》的原因的一项是(     )。
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 ②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
③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④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
⑤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 ⑥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A.①②⑥B.③④⑥C.①③⑤D.①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当时朝廷内部邪恶不正的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派的人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屈原忧愁苦闷,作了《离骚》。
B.屈原在楚怀王面前称颂远古的帝喾,称道近古的齐桓公,称述中古的商汤、周武王,目的是讽刺楚国当世没有贤君。
C.屈原文笔简约,言辞含蓄,志趣高洁,品行端正,这些都表现在他的《离骚》当中,文如其人,志洁行廉是文约辞微的基础。
D.屈平正道直行,竭尽忠心和智慧来侍奉君王,却遭到小人离间,处境艰难,怨恨遂生,这是他写作《离骚》的内在原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2)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2021-01-2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十五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0 . 阅读《项羽之死》,完成后面各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自不得脱                 估计
B.原为诸君                    快速
C.田父曰“左”               告诉
D.辟易数里                            躲避容易
2.下面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羽“勇猛无畏”的一组是(     
①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②项王瞋目而叱之            ③汉军不知项王所在
④复斩汉一都尉                      ⑤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⑥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④D.②⑤⑥
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     
A.大敌当前,四面楚歌,项羽面对虞姬,慷慨悲歌。他认为自己有超世的气概,只是时运不济,对宠幸的虞姬不知如何是好,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沉溺声色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
B.项王率领部下壮士八百多人,趁夜突破重围,因受到农夫的欺骗,陷入大泽中。项王自己计不能逃脱,认为这是上天要自己灭亡,绝不是作战的过错。这深刻揭示了项羽性格中的弱点。
C.项羽面对重重包围的汉军,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杀掉了一名汉将和督尉,共杀死有百八十人,以证明自己“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的论断。
D.项羽是有机会逃生的,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乌江。但他想到自己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去,愧见江东父老。于是赠马亭长,宁死不辱。一个知耻重义的末路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2)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2021-01-12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四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