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隋唐作者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吴中书事

杨乘

十万人家天堑东,管弦台榭满春风。

名归范蠡五湖上,国破西施一笑中。

香径自生兰叶小,响廊深映月华空。

尊前多暇但怀古,尽日愁吟谁与同。


【注】①杨乘,晚唐诗人。宣宗大中元年(847年)登进士第,官终殿中侍御史。②香径:苏州香山旁小溪,吴王种香花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③响廊:用于跳舞的木板长廊。相传是吴王夫差为西施而造。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的“十万人家天堑东”点明吴中的地理位置及当年的繁华富庶,与首联第二句同属想象之景。
B.颔联“国破西施一笑中”说的是范蠡献计于勾践,把西施献给吴王,吴国被灭的历史。
C.尾联卒章显志,直抒胸臆,“谁与同”和范仲淹的“吾谁与归”意思相近,表现了诗人渴望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D.这首七律,以景起笔,以愁收结,感情深沉,语言含蓄;颔、颈两联对仗工整,韵律和谐。
2.颈联“香径自生兰叶小,响廊深映月华空”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
2020-11-15更新 | 121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二单元(能力提升)-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单元测试定心卷(人教版必修3)
2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中咏雁诗

唐·韦承庆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

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

   

明·王恭

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

莫怪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


【注】①南中:岭南地区。神龙初年,作者坐附张易之,流配岭表。
1.两诗的语言“常中见巧,平中见奇”。王诗首句“一夜”写时间之快,突出___________之情;韦诗首句“万里”写距离之远,突出________之情。
2.两诗都以“雁”为核心意象,但在写法上却各不相同,请结合诗歌加以具体分析。
2020-11-02更新 | 155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1 第一单元(A卷基础篇)-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单元AB卷(统编版)
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长安春望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①卢纶:天宝末年举进士,因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春风着笔,紧扣诗题,“草色闲”的“闲”字用得巧,春草之闲正好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
B.颔联写归途遥远,在梦中都不知何日能到,然而又有几人能回乡呢?既有伤感、无奈,又聊以自慰。
C.颈联写川原纵横交错,远至天边;宫殿参差错落,笼罩在一片夕阳之中。这一联的写景,壮观中隐含衰飒之意。
D.诗人感时伤怀,眼前所见心中所思,浅吟低唱,一咏三叹,表达情感细腻委婉。
2.尾联蕴含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020-10-07更新 | 295次组卷 | 28卷引用: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检测(提升卷)
4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闲 望

吴 融

三点五点映山雨,一枝两枝临水花。

蛱蝶狂飞掠芳草,鸳鸯稳睡翘暖沙。

阙下新居成别业,江南旧隐是谁家。

东迁西去俱无计,却羡暝归林上鸦。

[注]①吴融:浙江绍兴人,此诗作于诗人求仕长安时期。②别业:相对于本宅而言,亦称别墅、别馆。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点五点”“一枝两枝”,语言清丽典雅,朗朗上口,颇具音律复叠之美。
B.颔联动静结合,以“狂飞”写蛱蝶之爱芳草;又用“稳睡”言鸳鸯之适意。
C.前四句总写闲望所见,四组画面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一幅工细优美的图景。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结构和范仲淹《渔家傲》有相似之处。
2.全诗感情丰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1高二上·全国·单元测试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寻隐者韦九山人于东溪草堂

朱 湾

寻得仙源访隐沦,渐来深处渐无尘。

初行竹里唯通马,直到花间始见人。

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自为邻。

路傍樵客何须问,朝市如今不是秦


【注】①隐沦:泛指神仙。②如今不是秦:语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承题意,点名入山寻访隐者。诗人将“隐者”与“隐沦”作对比,把隐者隐居的东溪形容为仙源,流露出他对韦九山人的崇敬之情。
B.颔联“唯”“始”两个副词用得贴切,既表明诗人一路前行的状态,更惟妙惟肖地传达了那种乍惊还喜的心情。从章法上看,此联照应了上联中的“仙源”一词。
C.“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自为邻”巧用设问,一问一答,紧密呼应。“人”的出现给山色增添了几分盎然的生气。
D.全诗语言自然清新,诗脉婉转流畅,意境淡远悠长。诗人通过对隐者东溪草堂的描绘,表现了自己与众不同的超脱情怀。
2.这首诗是如何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6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未展芭蕉

唐.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二)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下列对两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还未展开的状态的植物,一个写在早春寒意中卷缩不舒的芭蕉,一个写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均以“芳心”一词表达诗人的怜爱之情。
B.蜡烛通常是红亮、温暖的形象,《未展芭蕉》首句却说“绿”“冷”,不仅造语新颖,而且表达出诗人的独特感受。“绿蜡”给人以翠脂凝绿的美丽联想,“冷烛”让人感受到诗人秉烛夜游的寒意。
C.第二首诗诗人忠告海棠“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吐露花蕾,就暂且让应时的桃花李蕊,闹腾在和煦春风中。诗人借未开海棠的矜持高洁,不与群芳争艳,寄托了自己洁身自爱,甘于清净的品性。
D.第二首诗文字浅易,含意隽永,构思精巧,耐人寻味。诗中描写海棠含苞待放时清新可人的风姿, 既显示了诗人观察和体物的精细,又带有哲理意味,借花喻世晓理,告诫儿辈,语重情长意切。
2.试比较分析这两首诗所运用的表现手法的异同。
2020-09-14更新 | 403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2 第二单元(A卷基础篇)-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单元AB卷(统编版)《2020-2021学年高中新教材同步单元AB卷》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早秋三首(其二)

许浑

一叶下前墀,淮南人已悲。

蹉跎青汉望,迢递白云期。

老信相如渴,贫忧曼倩饥。

生公与园吏,何处是吾师。

[注]①墀(chí):台阶。②相如:指司马相如。据《史记》载,司马相如患有“消渴疾”。③曼倩:东方朔的字。《汉书》载:“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令待诏公车,奉禄薄,未得省见。”④生公:晋未僧人。传说其曾于苏州虎丘山讲经,人皆不信,后聚石为徒,宣讲至理,石皆点头。⑤园吏:指庄子。他曾为漆园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叶子落在台阶前,以叶落照应诗题,并由落叶引出后句的作者之悲,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颔联中“青汉”是“银河”的意思,这一联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以“青汉”和“白云”代指高官显爵。
C.颈联用典,作者运用司马相如和东方朔的典故,引古人以自况,委婉含蓄地表达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D.尾联中,作者以“生公和庄周哪一个才是自己师法的榜样呢”的问句作结,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2.“淮南人已悲”中的“悲”从何而来?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1高一上·全国·单元测试
8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1.诗人以“诗家”的眼光赏景,“诗家”欣赏的是怎样的景色?
2.诗中“看花人”与“诗家”的欣赏趣味有什么不同?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020-09-0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单元核心素养检测(四)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课时同步练(统编版必修上册)《2020-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课时同步练》
9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长安秋夜

罗隐

远闻天子似羲皇,偶舍渔乡入帝乡。

五等列侯无故旧,一枝仙桂有风霜。

灯欹短焰烧离鬓,漏转寒更滴旅肠。

归计未知身已老,九衢双阙夜苍苍。


注:①罗隐:唐末五代时期诗人。应进士试,总共考了十多次,最终铩羽而归。②欹(qī):倾斜,歪向一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以天子比有道的羲皇,表明自己对踏入仕途有过幻想,暗含后悔之意。
B.颔联以“风霜”作喻,意指自己应试时因为朝中无人而受到的冷遇与打击。
C.颈联描绘出客居夜读与异地思家的情境,抒写自己多年在长安生活的凄凉境况。
D.全诗既有对过去岁月的追忆,又有对现实情景的描写,二者相互映衬,情感饱满。
2.本诗以“九衢双阙夜苍苍”作结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2020-09-03更新 | 130次组卷 | 2卷引用:人教版必修5语文课后习题:第二单元
10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朱坡故少保杜公池亭

   

杜陵池榭绮城东,孤岛回汀路不穷。

高岫乍疑三峡近,远波初似五湖通。

楸梧叶暗潇潇雨,菱荇花香淡淡风。

还有昔时巢燕在,飞来飞去画堂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标题表明此诗是诗人游览杜公池亭时有感而作,“少保”交代了杜公的身份。
B.起句点出杜公池亭的地理位置,第二句描摹了池亭边洲渚曲折、道路绵延的状貌。
C.颔联“疑”“似”二字,以诗人的错觉描绘山势高耸连绵、湖水宽广浩渺的特点。
D.尾联写旧时燕巢、画堂仍在,燕子在其中飞来飞去,表达诗人对昔日繁华的留恋。
2.请赏析“楸梧叶暗潇潇雨,菱荇花香淡淡风”一句的妙处。
2020-08-10更新 | 188次组卷 | 4卷引用:第六单元测试卷(基础过关+能力提升)——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单元测试定心卷(统编版必修下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