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欧阳修(1007-1072)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补校书郎。

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

河东王锷将加平章事,居易以为,“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按锷诛求百计,所得财号为‘羡余’以献。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诸节度私计曰:‘谁不如锷?’争裒割生人以求所欲”。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迚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

明年,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

曰:居易在元和、长庆时,与元稹俱有名,最长于诗,它文未能称是也,多至数千篇,唐以来所未有。其自叙言:“关美刺者,谓之讽谕;咏性情者,谓之闲适;触事而发,谓之感伤;其它为杂律。”又讥“世人所爱惟杂律诗,彼所重,我所轻。至讽谕意激而言质,闲适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今视其文,信然。而杜牧谓:“纤艳不逞,非庄士雅人所为。流传人间,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媟语入人肌骨不可去。”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呜呼,居易其贤哉!

(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B.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C.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D.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冠,又称弱冠,即不到二十岁。古代汉族男性年满二十岁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白居易就是在尚未成年时得到了顾况的高度称赞。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明清时期,殿试分录取考生为三等,称三甲。一甲三人依次为状元、探花、榜眼,称“进士及第”。
C.浮屠,亦作浮图,都是梵语音译,它可指佛教,也可指佛塔,还可指和尚。本文中浮屠指佛教。
D.“赞”是纪传体史书中写在篇末的评论性文字,可用来表达对传主的肯定和赞美。本文篇末的“赞”中称赞白居易为贤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唐书》认为白居易聪明过人,工于文章。未成年时写的文章就得到了当时很少推崇赞美他人的著名诗人顾况的高度赞赏。
B.白居易是成就斐然的诗人,也是关心民生的好官员。江淮之地旱灾严重时,他就上奏请求朝廷免除江淮之地的全部赋税,来赈救逃荒的饥民。
C.白居易是“达、穷”之时都能泰然处之之人。在京为官时,他为君王民生多次进谏;受当权的大臣们弹劾被贬江州之后也能随遇而安。
D.对白居易的诗,世人颇有争议。杜牧批评白居易的诗细巧艳丽,似淫言秽语,影响很坏,难以消除。白居易则认为自己的诗含意激切,但言辞是质朴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
②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字。
5.文章最后一段白居易对自己的诗歌作了哪些方面的概括评价?请概括说明。
2022-11-25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题目。

李白,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頮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璡、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赦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冢,禁樵采。访后裔,惟二孙女嫁为民妻,进止仍有风范,因泣曰:先祖志在青山,顷葬东麓,非本意。传正为改葬,立二碑焉。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传正嘉叹,复其夫徭役。

文宗时,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对此欲倒东南倾(东南: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南)
B.安能摧眉折腰权贵(事:名词作动词,侍奉)
C.云青青兮欲(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D.森林兮层巅(栗:颤栗;惊:震惊)
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B.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C.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D.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3.下列对文中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B.皇帝的命令称“诏”“敕”“圣旨”“谕旨”“上谕”等。假托或假冒皇帝的命令,称为“矫诏”。
C.李白“有诏供奉翰林”,“翰林”是朝廷中负责起草皇帝诏书的。古代负责诏书起草的工作非常重要。
D.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
4.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10岁就通诗书,成年后,州郡凭有道科举荐他,可是他没有应举。在长安李白拜见贺知章,知章见到李白的诗文,颇为感叹。
B.李白曾游历并州(今山西太原),见到大将郭子仪,郭子仪认为李白很奇特。
C.李白是个骜放之人,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便道出了他的心声;在朝堂上使高力士脱靴又为一例。
D.在贺知章的推荐下,李白得以步入仕途,担任翰林供奉。玄宗皇帝爱李白的才华,几次召见宴请。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
(2)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
2022-03-30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石柱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赵凤,幽州人也。少为儒。唐天祐中,燕帅刘守光尽率部内丁夫为军伍,而其面,为儒者患之。多为僧以避之,凤亦落发至太原。顷之,从刘守奇奔梁,梁用守奇为博州刺史,表凤为判官。为郓州节度判官。唐庄宗闻凤名,得之甚喜,以为护銮学士。后庄宗即位,拜凤中书舍人。及入汴,改授礼部员外郎。庄宗及刘皇后幸张全义第,后奏曰:“妾五六岁失父母,每见老者,思念尊亲泣下,以全义年德,妾欲父事之,以慰孤女之心。”庄宗许之,命凤作笺上全义,定往来仪注。凤上书极谏,不纳。天成初,置端明殿学士,凤与冯道俱任其职。时任圜为宰相,为安重诲所倾,以至罢相归磁州。及硃守殷以汴州叛,驰驿赐圜自尽。既而凤哭谓安重诲曰:“任圜,义士也,肯造逆谋以雠君父乎?如此滥刑,何以安国!”重诲笑而不责。明年春,有僧自西国取经回,得佛牙大如拳,褐渍皴裂,进于明宗。凤扬言曰:“曾闻佛牙锤锻不坏,请试之。”随斧而碎。时宫中所施已逾数千缗,闻毁乃止。及车驾还洛,留知汴州事。长兴中,安重诲出镇河中,人无敢言者,惟凤极言于上前曰:“重诲是陛下家臣,其心终不背主,五年秉权,贤豪俯伏,但不周防,自贻浸润。”明宗以为朋党,不悦其奏。重诲获罪,乃出邢州节度使。及闵帝蒙尘于卫州凤集宾佐军校垂涕曰主上播迁渡河而北吾辈安坐不赴奔问于礼可乎军校曰:“唯公所使。”将行,闻闵帝遇弑而止。清泰初,召还,授太保。凤性豁达,凡士友以穷厄告者,必倾其资而物之,人士以此多之也。既而病足,不能朝谒。疾笃,自为蓍筮,卦成,投蓍而叹曰:“吾家世无五十者,而复穷贱;吾年已五十,又为将相,岂有遐寿哉!”清泰二年三月卒。

(选自《旧五代史·赵凤传》)

文本二:

安重诲为边彦温等告变,明宗诏彦温等廷诘,具伏其诈,即斩之。后数日,凤奏事中兴殿,启曰:“臣闻奸人有诬重诲者。”明宗曰:“此闲事,朕已处置之,卿可无问也。”凤曰:“臣所闻者,系国家利害,陛下不可以为闲。”因指殿屋曰:“此殿所以尊严宏壮者,栋梁柱石之所扶持也。大臣,国之栋梁柱石也,且重诲起微贱,历艰危,致陛下为中兴主,安可使好人动摇!”明宗改容谢之曰:“卿言是也。”

(选自《新五代史·赵凤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闵帝蒙尘于卫州/凤集宾佐/军校垂涕曰/主上播迁/渡河而北/吾辈安坐不赴奔问/于礼可乎/
B.及闵帝蒙尘于卫州/凤集宾佐军校/垂涕曰/主上播迁/渡河而北/吾辈安坐不赴奔问/于礼可乎/
C.及闵帝蒙尘于卫州/凤集宾佐军校/垂涕曰/主上播迁/渡河而北/吾辈安坐不赴奔问于礼/可乎/
D.及闵帝蒙尘于卫州/凤集宾佐/军校垂涕曰/主上播迁/渡河而北/吾辈安坐不赴奔问于礼/可乎/
2.下列关于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黥,又名为墨黥,是一种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的刑罚,文中指防止士兵逃跑的措施。
B.皇后,又称椒房、坤极、梓童,是皇帝的正妻,统摄六宫,母仪天下,地位极显赫。
C.太保,古代三公之一,职位次于太傅;亦指辅导太子的太子太保,与太尉共掌兵权。
D.蓍筮,指古人用蓍草占卜吉凶以便趋利而避害,如《氓》中“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凤早年避世,后遇明主。燕帅刘守光征兵时,他选择落发隐匿太原;后因名望受唐庄宗赏识,又为唐明宗所重用。
B.赵凤恪守礼法,有识有谋。他极力反对刘皇后以侍父之礼待张全义;他鼓励别人摧毁佛牙,阻断了宫中的浪费行为。
C.赵凤为人耿介,正直敢言。任圜遇害后,他当面质问安重诲;安重诲获罪,没有人敢替他进言,只有赵凤为他辩白。
D.赵凤乐善好施,豁达知命。他常常慷慨解囊,周济穷厄;病情加重时,还能自己占卜命数,并不因不能长寿而遗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任圜,义士也,肯造逆谋以雠君父乎?
(2)凡士友以穷厄告者,必倾其资而饷之,人士以此多之也。
5.两则文本中,赵凤替安重诲说情时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文本二的言辞技巧更为高超,请简要分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徒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颒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
B.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
C.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
D.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庚星即金星,古时也称太白星、启明星。 传说李白母亲梦见太白金星落入怀中而生,因此取名李白,后字太白。
B.纵横术,战国至秦汉之际的善于外交辩解的纵横家,所使用的谋术都统称为纵横术。
C.天宝,唐玄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与当代日本国用来纪年的一种方式。
D.翰林,隋朝创立的官名,专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的文件,如任免宰相等。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天资聪颖,爱好广泛。他十岁时通晓诗书,喜欢纵横术,击剑,喜好喝酒,想当游侠之士,轻视财产而乐于施舍。
B.李白才思敏捷,富有才华。他醉酒稍醒时,为玄宗撰制乐章,挥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而意精旨切,毫不停留思索。
C.李白为人傲慢,放荡不羁。玄宗喜爱他的才华,多次宴请他。他侍奉玄宗,多次喝醉酒,甚至让高力士为他脱靴子。
D.李白仕途坎坷,人生不顺。他虽受玄宗赏识,但未得重用。李璘起兵失败后,他被贬夜郎,大赦后又受到牵连入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
(2)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5.李白虽然受到玄宗赏识,但一直不被重用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景仁,庐州合肥人也。初名茂章,少从杨行密起淮南。景仁为将骁勇刚悍,质略无威仪,临敌务以身先士卒,行密壮之。梁太祖遣子友宁攻王师范于青州,师范乞兵于行密,行密遣景仁以步骑七千救师范。师范以兵背城为两栅,友宁夜击其一栅,栅中告急,趣景仁出战,景仁按兵不动。友宁已破一栅,连战不已。迟明,景仁度友宁兵已困,乃出战,大败之,遂斩友宁,以其首报行密。是时,梁太祖方攻郓州,闻子友宁死,以兵二十万倍道而至,景仁闭垒示怯,伺梁兵怠,毁栅而出,驱驰急战,战酣退坐,召诸将饮酒,已而复战。太祖登高望见之,得青州降人,问:“饮酒者为谁?”曰:“王茂章也。”太祖叹曰:“使吾得此人为将,天下不足平也!”梁兵又败。景仁军还,梁兵急追之,景仁度不可走,遣裨将李虔裕以众一旅设覆于山下以待之,留军不行,解鞍而寝。虔裕疾呼曰:“追兵至矣,宜速走,虔裕以死遏之!”景仁曰:“吾亦战于此也。”虔裕三请,景仁乃行,而虔裕卒战死,梁兵以故不能及,而景仁全军以归。

景仁事行密,为润州团练使。行密死子渥自宣州入立以景仁代守宣州渥已立反求宣州故物景仁惜不与渥怒以兵攻之景仁奔于钱镠,镠表景仁领宣州节度使。梁太祖素识景仁,乃遣人召之,景仁间道归梁,仍以为宁国军节度使,加中书门下平章事。久之,未有以用,使参宰相班,奉朝请而已。

开平四年,以景仁为北面招讨使,将韩勍、李思安等兵伐赵;行至魏州,司天监言:“太阴亏,不利行师。”太祖亟召景仁等还,已而复遣之。景仁已去,太祖思术者言,驰使者止景仁于魏以待。景仁已过邢、洺,使者及至,景仁不奉诏,进营于柏乡。景仁及晋人战,大败于柏乡,景仁归诉于太祖,太祖曰:“吾亦知之,盖韩勍、李思安轻汝为客,不从节度尔。”乃罢景仁就第,后数月,悉复其官爵。

末帝立,以景仁为淮南招讨使,攻庐、寿,军过独山,山有杨行密祠,景仁再拜号泣而去。战于霍山,梁兵败走,景仁殿而力战,以故梁兵不甚败。景仁归京师。病疽卒,赠太尉

(《新五代史·王景仁传》)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行密死/子渥自宣州入立/以景仁代守宣州/渥已立/反求宣州故物/景仁惜不与/渥怒/以兵攻之/
B.行密死/子渥自宣州入/立以景仁代守/宣州渥已立反/求宣州故物/景仁惜/不与渥/怒以兵攻之/
C.行密死/子渥自宣州入立/以景仁代守/宣州渥已立/反求宣州故物/景仁惜不与渥/怒/以兵攻之/
D.行密死/子渥自宣州入/立以景仁代守宣州/渥已立反/求宣州故物/景仁惜不与渥/怒/以兵攻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奉朝请,汉晋时期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古称春季的朝见为“朝”,秋季的朝见为“请”。
B.开平,文中为后梁太祖朱温的年号,目前仍使用年号的是日本,正在使用的年号为“令和”。
C.太阴,常指月亮,在中国民间也把太阴星君看成嫦娥。
D.太尉,始于秦朝时期,东汉以太尉、司徒、司马为三公,太尉管军事,作为最高武职,还是皇帝的最高军事顾问。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一项是(     
A.王景仁勇猛强悍,为人朴实,身为将军却不讲求排场,两军对阵时一定要冲在最前面,深受杨行密赞赏。
B.梁军在天快亮时已经疲乏,于是王景仁出兵大败梁军,杀死朱友宁,引得梁太祖率兵二十万分兵两路来攻打青州。
C.李虔裕对王景仁忠心耿耿,危难时刻多次请求王景仁离开,最终在他的拼死掩护下,王景仁保全了主力安全撤回。
D.末帝登基,王景仁担任淮南招讨使,率领部队路过独山的杨行密祠堂时,他不忘旧主,亲自进祠堂哭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景仁度不可走,遣裨将李虔裕以众一旅设覆于山下以待之,留军不行,解鞍而寝。
(2)战于霍山,梁兵败走,景仁殿而力战,以故梁兵不甚败。
5.请找出原文中哪些地方能明显表现出王景仁深得梁太祖器重?
2021-12-04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会董晋为宣武节度使,表蜀观察推官。晋,愈丛丧出,不四日,汴军乱,乃去。愈复为博士。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为作《进学解》以自谕。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愈闻恶之,乃上。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帝曰: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乃贬潮州刺史。镇州乱,杀田弘正而立王廷凑,诏愈宣抚。既行,众皆危之。元稹言:韩愈可惜。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宜、无必入。愈至,廷凑严兵迓之,甲士陈廷。既坐,廷凑曰:所以纷纷者,乃此士卒也。愈大声曰:天子以公为有将帅材,故赐以节,岂意同贼反邪?语未终,士前奋曰:先太师为国击朱酒,血衣犹在,此军何负乃以为赋乎?愈曰:以为尔不记先太师也,若犹记之,固善。天宝以来,安禄山、史思明、李希烈等有子若孙在乎?亦有居官者乎?众曰:无。愈曰:田公以魏、博六州归朝廷,官中书令,父子受旗节;刘悟、李祐皆大镇。此尔军所共闻也。众曰:弘正刻,故此军不安。愈曰:然尔曹亦害田公,又残其家矣,复何道?众欢曰:善。廷凑虑众变,疾麾使去。因曰:今欲廷凑何所为?愈曰:神策六军将如牛元翼者为不乏,但朝廷顾大体,不可弃之。公久围之,何也?廷凑曰:即出之。愈曰:若尔,则无事矣。会元翼亦溃围出,延凑不追。愈归奏其语,帝大悦。

(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

文本二: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亚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韩愈《师说》)

1.下列对文本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
B.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
C.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
D.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调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
2.下列对文本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还包括唐代的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司马光、王安石。
B.卒,古代对“死”的讳称。《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C.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也是封建社会下臣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D.天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幼年丧父,勤奋好学。他从开始读书,每天都能记诵几千几百字,等到长大,能够完全贯通《六经》、诸子百家的学问。
B.韩愈正直敢谏,多次被贬。韩愈很反感唐宪宗供奉佛骨,于是上表反对,因言辞激烈触怒皇帝,差点被皇帝处死,在众人的求情下,被贬为潮州刺史。
C.韩愈不顾生死,宣抚叛乱。皇上下诏让韩愈前往招抚,韩愈出发后,大家都认为有危险。皇帝也感到后悔,下诏不让韩愈进入敌营招抚。
D.韩愈重视师道,愤世嫉俗。韩愈列举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对比,深刻批判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4.把文本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
(2)廷凑虑众变,疾麾使去。因曰:“今欲廷凑何所为?”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5.韩愈是如何对王廷凑的士卒进行招抚的?请根据文本一简要概括。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冑曹参军。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

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陈涛斜,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肃宗怒,诏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

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崔旰等乱,前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唐,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甫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昌黎韩愈于文章慎许可,至于歌诗,独推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诚可信云。

(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甫若抵罪,言者路   ②余音袅袅,不如缕
B.①往依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
C.①武世旧                    ②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D.①县令舟迎之             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在古代“名”与“字”是不相同的,“名”一般是长辈取,而“字”则必须是成年后由自己取,如李白字太白,苏轼字子瞻都是如此。
B.飨庙:飨,通“享”,指请人受用;庙,供奉祖先的房屋。飨庙,是指帝王祭祖庙。
C.“肃宗”与文中的“玄宗”都是皇帝的庙号。庙号是古代中国君主死后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
D.“大历”为年号。汉代武帝继位后始有年号,始创年号为元狩,追称“元狩”以前的年号为“建元”“元光”“元朔”,此后形成制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积极入世,忠于朝廷。虽然考进士未中,向玄宗献上三篇赋,被玄宗赏识,后来授予官职。肃宗即位后,想方设法投奔肃宗。
B.杜甫仕途坎坷,一生穷困。他入仕极为不顺,参加进士考试落榜;长期不能维持生活,漂泊异乡,常常寄食于人。
C.杜甫忠于君主,渴望得用。“安史之乱”时,他避难于三川;至德二年,他逃到凤翔,拜见唐玄宗,被授予官职。
D.杜甫才华横溢,深得后世推崇。杜甫遗留下来的文学遗产让后人颇为受益,韩愈认为其诗可以和李白并驾齐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
(2)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5.从全文来看,杜甫的死因有哪些?请分条概括。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俭,字士廉。敏惠有度量,状貌若画,观书一见辄诵,敏于占对。隋司隶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皆宿臣显重,与为忘年友,繇是有名。斛斯政奔高丽,坐与善,贬为朱鸢主簿,以母老不可居瘴疠地,乃留妻鲜于奉养而行。会世大乱,京师阻绝,交趾太守丘和署司法书佐。时钦州俚帅宁长真以兵侵交趾,和惧,欲出迎,士廉曰:“长真兵虽多,县军远客,势不得久,城中胜兵尚可战,奈何受制于人?”和因命为行军司马,逆击破之。进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人畏鬼而恶疾,虽父母病皆委去,望舍投饵哺之,昆弟不相假财。士廉为设条教,辩告督励,风俗翕然为变。又引诸生讲授经艺,学校复兴。秦时李冰导汶江水灌田,濒水者顷千金,民相侵冒。士廉附故渠,厮引旁出,以广溉道,人以富饶。入为吏部尚书,进封许国公。雅负裁鉴,又详氏谱,所署州,人地无不当者。帝伐高丽,皇太子监国驻定州,又摄太傅,同掌机务。太子令曰:“寡人资公训道,而比听政,据桉对公,情所未安,所司宜别设桉奉太傅。”士廉固辞。还至并州,有疾,帝即所舍问之。贞观二十一年疾甚,帝幸其第,为流涕,卒年七十一。又欲临吊,房玄龄以帝饵金石,谏不宜近丧。帝曰:“朕有旧故姻戚之重,君臣之分,卿置勿言。”即从数百骑出。长孙无忌伏马前,陈士廉遗言,乞不临丧。帝犹不许,无忌至流涕,乃还入东苑,南向哭。诏赠司徒、并州都督,谥曰文献,陪葬昭陵。士廉进止详华凡有献纳搢绅皆属以目奏议未尝不焚稿家人无见者少识太宗非常人以所出女归之是为文德皇后及遗令,墓不得它藏,惟置衣一袭与平生所好书,示先王典训可用终始者。

(节选《新唐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士廉进止详华/凡有献纳搢绅/皆属以目/奏议未尝不焚稿/家人无见者少识/太宗非常人/以所出女归之/是为文德皇后/
B.士廉进止详华/凡有献纳/搢绅皆属以目/奏议未尝不焚稿/家人无见者/少识太宗非常人/以所出女归之/是为文德皇后/
C.士廉进止详华/凡有献纳/搢绅皆属以目/奏议未尝不焚稿/家人无见者少识/太宗非常人/以所出女归之/是为文德皇后/
D.士廉进止详华/凡有献纳搢绅/皆属以目/奏议未尝不焚稿/家人无见者/少识太宗非常人/以所出女归之/是为文德皇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簿,官名。主,掌管;簿,文书、档案。主簿即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
B.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
C.经艺,儒家经书的统称,与《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经传”意义相同。
D.贞观,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其间政治清明,经济、文化繁荣,史称“贞观之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俭少有才学,声名显赫。他年少时过目成诵,敏于对答;一些位高势重之臣与他结为忘年之交,他因此声名显扬。
B.高俭善断形势,临危不乱。宁长真入侵,他认为敌兵虽多,但孤军深入,势难持久,不足为惧,最终果然击败了敌军。
C.高俭理政有方,措施得力。他带领诸生讲授经艺,复兴教育,易风移俗;他沿着旧渠新开土地,扩宽渠道,当地百姓因此受益。
D.高俭为君解难,深得器重。太宗讨伐高丽时,他暂代太傅,与太子一同掌管机要事务;他病重期间,太宗亲临探望并为之流泪。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廉为设条教,辩告督励,风俗翕然为变。
(2)雅负裁鉴,又详氏谱,所署州,人地无不当者。
5.在文段中,作者是如何刻画高俭这一人物的?
2021-11-16更新 | 30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模拟调研语文试题(二)

9 . 李愬,字元直,有筹略,善骑射。宪宗讨吴元济,唐邓节度使高霞寓既败,以袁滋代将,复无功。愬求自试,宰相李逢吉亦以朔可用,遂充隋唐邓节度使。愬以其军初伤夷,士气未完,乃不为斥侯部伍。或有言者,愬曰:贼方安袁公之宽,吾不欲使震而备我。士伤夷病疾,亲为营护。蔡人以尝败辱霞寓等,又愬名非夙所畏者,易之,不为备。愬沈鸷,务推诚待士,故能张其卑弱而用之。贼来降,辄听其便,或父母与孤未葬者,给粟帛遣还。

初,秀琳降,谓愬曰:必破贼,非李佑无与成功者。佑,贼健将也。愬候佑护获于野,遣史用诚以壮骑三百伏其旁,见羸卒若将燔聚者,佑果轻出,用诚禽而还。诸将素苦佑,请杀之,愬不听。会雨,自五月至七月不止,军中以为不杀佑之罚,将吏杂然不解。愬力不能独完佑,则械而送之朝,表言必杀佑,无与共诛蔡者。诏释以还愬。愬乃令佩刀出入帐下,表六院兵马使。佑捧呜咽,诸将乃不敢言,由是始定袭蔡之谋矣。旧令敢舍谍者族愬刊其令一切抚之故谍者反效以情愬益悉贼虚实时李光颜战数胜元济悉锐卒屯洄曲以抗光颜愬知其隙可乘,乃遣从事郑澥见裴度告师期。师夜起,佑以突将三千为前锋,愬率中军三千,田进诚以下军殿。始发,吏请所向,愬曰:入蔡州取吴元济!行七十里,夜半至悬瓠城,雪甚,城旁皆鹅鹜池,愬令击之,以乱军声。贼恃吴房、郎山戍,晏然无知者。佑等坎墉先登,众从之,杀门者,发关,留持传夜自如。黎明,雪止,愬入驻元济外宅,蔡吏惊曰:城陷矣!元济尚不信,田进诚兵薄之。进诚火南门,元济请罪,梯而下,槛送京师

(选自《新唐书·李愬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旧令/敢舍谍者族/愬刊其令/一切抚之故/谍者反效以情/愬益悉贼虚实/时李光颜战数胜/元济悉锐卒屯洄曲以抗光颜/
B.旧令/敢舍谍者族/愬刊其令/一切抚之/故谍者反效以情/愬益悉贼虚实/时李光颜战数胜元济/悉锐卒屯洄曲以抗光颜/
C.旧令/敢舍谍者族/愬刊其令/一切抚之故/谍者反效以情/愬益悉贼虚实/时李光颜战数胜元济/悉锐卒屯洄曲以抗光颜/
D.旧令/敢舍谍者族/愬刊其令/一切抚之/故谍者反效以情/愬益悉贼虚实/时李光颜战数胜/元济悉锐卒屯洄曲以抗光颜/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的时候,朝廷会赐以旌节,故称。
B.六院,犹六宫,后妃所居之地,文中六院兵马使,就是护卫六宫安全的侍卫长官。
C.檄,古代用于征召、声讨敌人或昭示百姓等的官方文书,今指批判性的声讨文章。
D.柝,古代巡夜报更用的梆子,《木兰辞》中“朔气传金柝”的“柝”代指巡夜的梆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愬勇于担当,主动请缨。宪宗讨伐吴元济,前后派高霞寓和袁滋做统帅,均告失败,李愬主动请求一试,宰相李逢吉也认可,于是任命他担任节度使。
B.李愬遇事冷静,虑事深远。李愬料到叛贼必轻视自己,也为避免惊扰叛贼,故不安排巡逻队伍;众将领请求杀掉李佑,李愬却设法保全,因为要用他征讨蔡州。
C.李愬待人以诚,体恤下情。士兵受伤生病,他亲自照料;贼兵来降,他听其自便,对那些父母或孩子死去而无力埋葬的,就发给粮食布帛,打发他们回家。
D.李愬颇有智谋,善于用兵。他抓住吴元济布防的可乘之机,选择夜间突袭,途中利用鹅鸭叫声掩盖行军动静,夺取城门后,依旧报更迷惑敌人,终轻取蔡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表言必杀佑,无与共诛蔡者,诏释以还愬。
(2)进诚火南门,元济请罪,梯而下,槛送京师。
5.军中诸将为什么坚持要杀掉李佑?请简要概括。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镕,其先四世五人为成德军节度使。镕立,年十岁。是时四面豪杰并起而交争,镕介于其间,而承祖父百年之业,士马强而畜积富。故镕年虽少,藉其世家以取重。晋兵大举击镕。镕求救于李匡威。匡威来救,晋军解去。明年晋会王处存攻镕。镕未尝临军,以兵属匡威而已。匡威战磁河,晋军大败。明年春,晋攻天长军,镕又求救于匡威,晋军解去。匡威军乱,将奔于京师,镕德匡威救己,使人邀之,以父事之。匡威谋劫镕而代之因诈为忌日镕去卫从晨诣馆慰坐定甲士自幕后出持镕两袖镕因叩头,以位与匡威。匡威素少镕,以谓无能为也,因与镕诣府,将代其位。行过亲事营,军士闭门大噪,屠者墨君和望见镕,识之,挟镕于马,负之走。乱军击杀匡威。晋军急攻,劫镕以盟,镕遂与晋和。其后梁太祖为书招镕,使绝晋而归梁。镕依违不决。梁太祖自将,焚其南关。镕惧,顾其属曰:事急矣,奈何?判官周式,辨士也,与梁太祖有旧,因请入梁军。梁太祖大喜,式于上坐,议与镕和。镕以子昭祚为质,梁太祖以女妻之。魏博罗绍威卒,梁因欲尽取河北,以王景仁为北面行营招讨使。镕惧,乞兵于晋。晋人击败景仁。镕德晋甚,明年会庄宗,庄宗断衣而盟,许以女妻镕子昭诲。镕为人仁而不武,未尝敢为兵先。他兵攻赵,常藉邻兵为救。当是时,诸镇俱弊于战争,而赵独安乐。镕骄于富贵,又好左道,与道士王若讷留游西山,每出逾月忘归,任其政于宦者石希蒙。宦者李弘规谏,希蒙固止之。弘规呼甲士斩希蒙首,掷于镕前。镕使弘规,收其偏将下狱,穷究反。亲军皆惧,夜半,逾垣而入,斩镕首,纵火焚其宫室,遂灭王氏之族。

(节选自《新五代史·杂传·王镕传》)

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式于上坐       延:邀请
B.镕使弘规       族:灭族
C.穷究反          状:情况
D.负之          而:然后
2.下列各项中,与所给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镕惧,乞兵于晋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甚矣,汝之不惠
3.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要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遍设内地。
B.梁太祖,五代后梁皇帝朱温的谥号,后文提到的“庄宗”也是皇帝的谥号。
C.会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会试第一名为会元。
D.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南宋时“四书”之名确定。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匡威谋劫镕∕而代之因诈∕为忌日∕镕去卫从∕晨诣馆慰坐∕定甲士自幕后出∕持镕两袖∕
B.匡威谋劫镕∕而代之因诈∕为忌日∕镕去卫∕从晨诣馆慰∕坐定∕甲士自幕后∕出持镕两袖∕
C.匡威谋劫镕而代之∕因诈为忌日∕镕去卫从∕晨诣馆慰∕坐定∕甲士自幕后出∕持镕两袖∕
D.匡威谋劫镕而代之∕因诈为忌日∕镕去卫∕从晨诣馆慰坐∕定甲士自幕后出∕持镕两袖∕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镕家世显赫,根基深厚。王镕祖上四代有五人担任成德军节度使,他兵强马壮,蓄积丰厚,虽然年少,但在当时很被看重。
B.王镕屡遭侵略,周旋图存。王镕多次遭到晋、梁等势力的侵略,但他通过求援、求和、结盟、联姻等方式获得外部支援,免遭吞并。
C.王镕有情有义,知恩图报。王镕不挑起战争,使百姓安居乐业;为报答恩情,收留曾多次援救自己的李匡威,甚至主动以权位相让。
D.王镕耽于享乐,游冶无度。王镕辖地相对太平,自己喜好左道,不用心施政,反而醉心出游,经常逾月不归,最终引发内斗以致灭亡。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匡威素少镕,以谓无能为也,因与镕诣府,将代其位。
(2)镕惧,顾其属曰:“事急矣,奈何?”
(3)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2021-11-06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