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观(1049-1100)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劝学

《荀子》节选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乙)

劝学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矣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1.秦观《劝学》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矣/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B.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矣/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C.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矣/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D.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矣/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锲而舍       ②非蛇鳝穴无可寄托者
B.①故木受绳        知明而行无过矣
C.①吾尝终日思矣     ②人非生知之者
D.①蛟龙生            ②犹且从师而问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B.朔:古代有“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农历每月三十叫“晦”。
C.《齐史》,“二十四史”之一。“二十四史”是指我国古代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 “前四史”则指“二十四史”中的《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
D.“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对《春秋》的系统注释,流传下来的有《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4.下列对以上两段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子的《劝学》,善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像选文中的第一段,便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观点。
B.荀子在《劝学》选文中的第二段,运用了比喻、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了学习应该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C.秦观在《劝学》中讲述了自己幼时读书不勤奋,成人后开始发愤读书,可是聪明却远不如从前。这和颜真卿“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感受相同。
D.秦观在《劝学》中说到不勤奋和善忘让他荒怠了学业,但看到孙搴答邢词中的句子,深表赞同,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有文采的句子,编为《精骑集》。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2 .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望海潮

秦观

星分牛斗,疆连淮海,扬州万井提封。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豪俊气如虹。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

追思故国繁雄,有迷楼挂斗,月观横空。纹锦制帆,明珠溅雨,宁论爵马鱼龙。往事逐孤鸿。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拼千钟。

【注】①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时秦观自会稽(今浙江绍兴)还里,访隋氏陈迹。②万井:古代以八家为一井,指人口稠密众多。③纹锦制帆:隋炀帝以锦缎制船帆。明珠溅雨:隋炀帝命官女洒明珠于龙舟上,以拟雨雹之声。爵马鱼龙:爵,同“雀”。指各种鱼龙雀马之类的戏玩之物。
1.对比柳、秦两首《望海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海潮”这一词牌为柳永所创制,柳词所写的城市是杭州,秦词所写的城市是扬州。
B.柳词下阕“羌管弄晴”三句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画卷,“弄晴”“泛夜”互文见义,“嬉嬉”二字,将渔翁与采莲姑娘欢乐的神态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
C.秦词上阕“豪俊”句写扬州多有才智杰出、气度宏伟之人才,“曳照”句写达官贵人络绎不绝,华丽飘曳的服饰映照着春光。
D.两首词都运用了铺叙和对比的手法描摹城市的盛况:疆域辽阔,人口稠密,景色优美,人们生活奢华。
2.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与秦观的《望海潮(星分牛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试做简要分析。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劝学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乙]劝学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自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赢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1.秦观《劝学》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B.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C.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D.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B.朔:古代有“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农历每月三十叫“晦”。
C.《齐史》:“二十四史”之一。“二十四史”是指我国古代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前四史”则指“二十四史”中的《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
D.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对《春秋》的系统注释,流传下来的有《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子的《劝学》,善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像选文中的第一段, 便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观点。
B.荀子在《劝学》选文中的第二段,运用了比喻、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了学习应该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C.秦观在《劝学》中讲述了自己幼时读书不勤奋,成人后开始发愤读书,可是聪明却远不如从前。这和颜真卿“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感受相同。
D.秦观在《劝学》中说到不勤奋和善忘让他荒怠了学业,但看到孙搴答邢词中的句子,深表赞同,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有文采的句子,编为《精骑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2)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2021-01-22更新 | 280次组卷 | 5卷引用:第9课 劝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课时同步练(人教版必修3)
4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纤云弄巧”,既写出了初秋夜空轻盈多姿的美丽,又将纤云与织女之巧联系了起来,形象地烘托了织女的美丽和聪慧。
B.“银汉迢迢暗度”中的“迢迢”二字,既是从空间上写出了牛郎和织女相距的遥远,又是从时间上说明牛郎和织女因久久不能相见而相思之情的绵长与渴见之心的迫切。
C.“金风玉露”一方面点明了牛郎和织女相会的节令、环境,另一方面又写出了景物的优美和相逢的可贵,烘托出了他们高尚纯洁的道德情操。
D.作者借牛郎织女的故事,歌颂了坚贞诚挚的爱情,表达了“欢娱苦短”之痛以及对朝夕相伴的向往。
2.这首词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2020-10-21更新 | 429次组卷 | 6卷引用:《鹊桥仙》(备作业)-【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必修上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望海潮

秦观

梅英疏淡,冰凘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注】①金谷:指晋石崇所筑的金谷园。②铜驼巷陌:古洛阳宫门南四会道口,有二铜驼相对,后称铜驼陌。③西园:宋时洛阳的董氏西园为著名的园林,后世泛指风景优美的园林。④茄:即胡笳,古代传自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乐器。⑤兰苑:美丽的园林,也可指西园。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梅英”即梅花,“冰凘”意为解冻时随水漂流的冰块,“东风”则指春风,点明冬去春来的时间节点。
B.下片“碍”和“妨”,不但显出月朗花繁,而且也显出灯多而交映、车众而并驰的盛况。
C.“兰苑”二句,暗中转折,逼出“重来是事堪嗟”,点明心中情感,呼应上片“柳下桃蹊”。
D.上片先写今后写昔,下片先承上写昔,后再写今;景起情结,今昔交错,虚实交融,含蓄委婉。
2.这首词抒发了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021-02-24更新 | 354次组卷 | 5卷引用:《天天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4望海潮(东南形胜)扬州慢(淮左名都)
20-21高一上·全国·课后作业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列各题。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请简要分析“忍顾鹊桥归路”的“忍”字的表达效果。
2.分析这首词的修辞特点。
2021-03-10更新 | 292次组卷 | 2卷引用:《古诗词诵读》(同步习题)-【新教材精创】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新教材同步备课(统编版必修上册)
19-20高二下·山东潍坊·阶段练习
名校

7 .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下列对《鹊桥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写佳期相会的盛况。纤云弄巧二句为牛郎织女每年一度的聚会渲染气氛,用墨经济,笔触轻盈。
B.上片第三句以“迢迢”二字形容银河之清幽,牛女相距之遥远;“暗渡”既点“七夕”题意,又紧扣“恨”字。
C.下片写依依惜别之情。柔情似水,就眼前取景,形容牛郎织女缠绵此情,犹如天河中的悠悠流水。
D.下片末两句以振聋发聩之笔,否定了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了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
2.下面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纤云”变化出优美图案,“飞星”传递着离愁别恨,可谓“化景物为情思”。
B.“金风玉露”描绘出七夕相会的时节风光,显示出这对爱侣心灵的高尚纯洁。
C.作者借牛郎织女的故事,歌颂了坚贞诚挚的爱情,表达了“欢娱苦短”的主题。
D.本词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赋予一对仙侣浓郁的人情味,感人肺腑。
2020-04-04更新 | 327次组卷 | 3卷引用:《鹊桥仙》(备作业)-【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必修上册)
8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她通晓金石鉴赏,能诗善文,词的成就尤其突出。北宋末年她南渡避乱,不久北宋灭亡,丈夫病死,她只身逃难,境遇悲惨。
B.“醉花阴”与“声声慢”都是词牌名,这两首词都是词人南渡后晚年的作品。
C.宋代词坛呈现万紫千红的繁荣景象。尤其秦观的词深婉而疏荡,与周邦彦的富艳精工、李清照的清新跌宕如天际三峰,各超婉约词之顶巅。然而在“淡语有味”“浅语有致”“轻巧尖新”“姿态百出”方面,周邦彦是不及秦观、李清照的,故明、清人推秦、李为婉约宗主。
D.李清照生活在南北宋过渡时期,南渡以后词风由明丽而变为凄清。
2020-07-16更新 | 304次组卷 | 2卷引用:《鹊桥仙》(备作业)-【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必修上册)
9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减字木兰花

秦观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注】①黛蛾:黛画的蛾眉,指美眉。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观词上片前两句直抒怨情,后两句借物喻情,篆香形状回环如篆,恰如人的回肠百转。
B.古人鸿雁传书,秦观词下片写独倚高楼的女子读着远人的书信,字字句句,触目成愁。
C.“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 这长敛的黛蛾,却是任凭春风吹拂,也不能使它舒展,足见愁恨的深重。
D.全词出语凝重,显出沉郁顿挫的风格,读来愁肠百结,抑扬分明,有强烈的起伏跌宕之感。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首词营造的意境。
2020-12-03更新 | 346次组卷 | 7卷引用:古诗词诵读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课后培优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10 .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各题。

劝学

秦观

①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②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③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邵)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④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节选自《精骑集·序》)

劝学

《荀子》

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ニ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掩卷茫然,辄复不(2)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己
2.下列句中的“闻”与例句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声非加疾也,而者彰。
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
B.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C.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王安石《伤仲永》
D.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颇发愤自惩艾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古之学者必有师D.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4.秦观《劝学》文中第①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B.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C.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D.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5.将荀子《劝学》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
6.分析荀子《劝学》第④段对比论证的作用。
7.秦观《劝学》中读书的故事可否论证荀子“学不可以已”的观点?请作出判断并阐明你的理由。
2020-09-08更新 | 290次组卷 | 2卷引用:10.1《劝学》(同步习题)-【新教材精创】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新教材同步备课(统编版必修上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