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观(1049-1100)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满庭芳·晓色云开

秦观

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古台芳榭,飞燕____红英。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水桥平。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

多情,行乐处,珠钿翠盖,玉辔红缨。渐酒空金榼,花困蓬瀛 。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注】①金榼:金制的盛酒具。②花困蓬瀛:花指美人。蓬瀛,传说中的海上仙山,此指饮酒之地。③分别源自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和杜牧《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1.校图书馆藏书画线处有脱漏,根据词意与风格,最适合填入的字是 (       
A.蹴B.踏C.践D.蹑
2.下列理解中,不符合作品原意的一项是 (       
A.本词以长调抒写柔情,记芜城春游感怀,写来情意绵邈。
B.“舞困”句写串串榆荚犹如酣舞已久、慵自举袂的少女。
C.“多情”两字一顿,蕴含着对往昔行乐情事的留恋与追忆。
D.“疏烟淡日”与起首“晓色云开”相照应,色调自然一致。
3.请结上下阕内容,赏析画线句。
2024-04-22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格致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望海潮·洛阳怀古

秦观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前三句借早春时节梅花渐稀、冰河解冻、东风徐来写季节更替,既指自然轮回,又指人事更迭。
B.上片“正絮翻蝶舞”四句,写了生机勃勃的美好春景,“乱”字将春色无处不在的特点传神地表现出来。
C.下片“碍”“妨”两字,写了灯多而交映、车众而并驰的场景,传达出无法欣赏朗月繁花的惋惜与伤感。
D.下片“烟暝”三句描绘了暮色苍茫、酒旗横斜,登上高楼极目远眺,只见老树乌鸦的画面。

(2)这首词在构思立意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2024-01-06更新 | 18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四区统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

【宋】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两句,点出时间为春日早晨,点出地点在家中小楼,点明主人公的心境百无赖。
B.这首词通过“晓阴”“淡烟”“飞花”“丝雨”等意象,情景交融,刻画了一位闲居闺中、内心充满轻轻寂寞和淡淡哀愁的女主人公形象
C.“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句,把“飞花”比作“轻梦”,把“丝雨”比作“细愁”,化抽象为具象,给人强烈的新奇之感,特别具有一种诗意美和画境美。
D.整首词中,词人并未正面刻画女主人公的外在形象,而是借助气氛的渲染和环境的烘托,着力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2.晚清词家陈廷焯曾说:“《浣溪沙》结句,贵情余言外,含蓄不尽。”请赏析此句之妙处。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满庭芳·晓色云开

秦观

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古台芳榭,飞燕___红英。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水桥平。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

多情,行乐处,珠钿翠盖,玉辔红缨。渐酒空金榼1,花困蓬瀛2.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注:(1)金榼:金制的盛酒具 (2)花困蓬瀛:花指美人。蓬瀛,传说中的海上仙山,此指饮酒之地。

1.校图书馆藏书划线处有脱漏,根据词意与风格,最适合填入的字是(     
A.蹴B.踏C.践D.蹑
2.下列理解中,不符合作品原意的一项是(     
A.本词以长调抒写柔情,记芜城春游感怀,写来情意绵邈。
B.“舞困”句写串串榆荚犹如酣舞已久、慵自举袂的少女。
C.“多情”两字一顿,蕴含着对往昔行乐情事的留恋与追忆。
D.“疏烟淡日”与起首“晓色云开”相照应,色调自然一致。
3.本词情感含蓄曲折,请结合上下阕,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2023-05-27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望海潮

秦观

星分牛斗,疆连淮海,扬州万井提封。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豪俊气如虹。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

追思故国繁雄,有迷楼挂斗,月观横空。纹锦制帆,明珠溅雨,宁论爵马鱼龙。往事逐孤鸿。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拚千钟。

【注】①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秦观访隋朝遗迹,作此词。②万井:古代以八家为一井,指人口稠密众多。提封:总共。③迷楼:隋炀帝修筑,故址在今扬州市西北。④爵马鱼龙:爵,同“雀”。指各种鱼龙雀马之类的戏玩之物。⑤拚:舍弃,不顾一切。

1.下列对本词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将星宿位置与地上区域对应,并以星宿位置写地理位置,据本词,扬州当对应牛斗二宿。
B.“豪俊”句写扬州多有才智杰出、气度宏伟之人,“曳照”句写达官贵人服饰华丽飘曳之态。
C.下阕历述“故国繁雄”,由一个“有”字领起“迷楼”以下数句,骈俪工整,藻采赡富。
D.词尾笔锋一转,以挥毫万字、一饮千钟的豪兴结束,突出了词人怀才不遇、慷概激昂的形象。
2.本词与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试简要分析。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踏莎行

秦 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注释】此词为作者绍圣四年(1097)因坐党籍连遭贬谪于郴州旅店所写。幸自:本自,本来是。为谁:为什么。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A.词的上片描绘寒夜独居孤馆的凄迷萧瑟、冷落孤寂的情景,景中见情。
B.“桃源望断无寻处”实写作者因找不到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而心情痛苦。
C.过片二句用典故,说作者在郴州旅舍,不断收到亲友的寄赠,增加了离恨。
D.词以景开始,即景生情,寓情于景,语言清新简练,风格婉转含蓄,凄楚感人。
2.王国维认为秦观的词把自己的情感移到景物上去,创造出“有我之境”,请举出诗歌中的两处做简要分析。

7 .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雅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出。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匆匆春又去的衰残景象,多数人或是惋惜,或是伤感,或是留恋而欧阳修在这首词中却赞其“好”。
B.“笙歌散尽游人去”写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了;“始觉春空”道出词人复杂微妙的心境。
C.“飞花轻似梦”“丝雨细如愁”用语奇绝,以具体可感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别具诗意美、画境美和音乐美。
D.“宝帘闲挂小银钩”为倒装句。词人沉迷于幻境,不经意中瞥向已经挂起的窗帘外面,飞花丝雨映入眼帘。
2.请简要分析两首词的景与情。

8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千秋岁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注】。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鹓鹭:谓朝官之行列,如鹓鸟和鹭鸟排列整齐有序。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以“乱”写花之纷繁,“碎”表莺声盈耳,凝练地写出春景的生机盎然,隐约有乐景衬哀情之感。
B.上片后四句由景及人,刻画了作者衣带渐宽、形体消瘦的形象。“空”字更显孤寂悲戚,余味无穷。
C.下片运用反问的手法写曾经西池会上的好友,而今早已不在。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朝廷的不满。
D.本词由春景触发对个人遭遇的感慨,跨越时空,由今而昔,再由昔而今,情感一波三折,含蓄蕴藉。
2.“愁”是一种难以捉摸的思绪,古人喜欢用“水”来喻愁。本词与《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都有此类诗句,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其异同。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巧”与“恨”则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练达而凄美。
B.“迢迢”二字极言银河的辽阔,从而更加凸显了相思之苦;“暗度”二字紧扣一个“恨”字,让欢乐的相聚带上了一丝悲愁。
C.“忍顾鹊桥归路”一句,承上启下,既是“佳期”快乐的延续,又为下文的议论张本,使得本诗构思巧妙,浑然天成。
D.本词熔抒情与议论于一炉,融天上人间为一体,优美的形象与哀乐感情结合起来,起伏跌宕,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2.宋代的欧阳修、张先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请分别就诗中上下片的议论,作简要分析。
10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下列对本课《鹊桥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个精妙的比喻写尽牛郎、织女的相见之欢和离别之苦。
B.“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两句对男女主人公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这一惊世骇俗、振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
C.本词的内容是歌咏牛郎、织女的神话。上片写佳期相会的盛况,下片则是写依依惜别之情。
D.这首词主要运用叙事、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
(2)这首词上阕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