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观(1049-1100)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小题。

点绛唇·桃源

秦观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新党章惇被起用为相,大肆打击元祐旧党。秦观接连被贬杭州、处州、郴州等地。这首词可能作于词人被贬郴州之时。据传郴州以北有桃花源。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醉漾”一句中的“醉”字一语双关,既指词人喝醉酒,也指词人陶醉于眼前美景。
B.“烟水”两句勾勒出一幅壮阔而迷蒙的黄昏景象,“茫茫”“千里”给人天涯漂泊之感。
C.“山无数”“烟水茫茫”构成“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界,这致使词人“无计花间住”。
D.“乱红”句运用借代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花纷纷飘落的唯美画面,烘托出凄凉的氛围。
2.这首词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都写了“桃源”,但抒发的情感有同更有异。请结合两首诗歌对其情感的异同进行简要分析。
2024-04-08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江城子·南来飞燕北归鸿

[宋]秦观

南来飞燕北归鸿,偶相逢,惨愁容。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

小槽春酒滴珠红,莫匆匆,满金钟。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后会不知何处是,烟浪远,暮云重。

【注】①本首词作于宋徽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是秦观的晚年作品。因党派斗争,仕途坎坷,屡次遭贬。②两衰翁:指的是秦观和苏轼,两人自秦观1075年访苏轼以来结下了深厚的师友情谊。③小槽:古时制酒器中的一个部件,酒由此缓缓流出。

1.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句运用了比兴手法,“飞燕和归鸿”并非在写眼前之物,而是词人与苏轼。
B.“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将曼妙少女与白发老人对比,落寞之情溢于言表。
C.“小槽春酒滴珠红,莫匆匆,满金钟”出语自然,形象逼真,更兼词人殷勤劝酒,倍觉感人。
D.“后会不知何处是,烟浪远,暮云重”三句,以景结情,蕴含深远,虽未言情,自寓景中。
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4-03-12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清市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过小孤山

宋·秦观

长江滚滚,东流去,激浪飞珠溅雪。独见一峰青崒嵂,当住中流万折。应是天公,恐他澜倒,特向江心设。屹然今古,舟郎指点争说。

岸边无数青山,萦回紫翠,掩映云千叠。都让洪涛恣汹涌,却把此峰孤绝。薄暮烟扉,高空日焕,谙历阴晴彻。行人过此,为君几度击楫。

【注】①秦观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②崒嵂:zú lǜ,高峻貌。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见一峰青崒嵂,当住中流万折”运用拟人修辞,将小孤山置于汹涌的江流中,衬托出其高峻挺拔之姿。
B.“应是天公,恐他澜倒,特向江心设”,表明小孤山是大自然造化的杰作,以此表现小孤山所处环境的凶险,
C.“都让洪涛恣汹涌,却把此峰孤绝”句既是写小孤山的超然独立,也是暗示词人的处境。
D.“行人过此,为君几度击楫”用典,小孤山昂然屹立,连过往的行人也为之驻足,并为之喝彩。
2.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师从苏轼,试分析此词所受到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影响。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点绛唇·桃源[注]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注]这首词作于秦观被贬湖南郴州途中。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首两句有似《桃花源记》的开篇,将读者带到一个优美的境界,该地似乎是桃源的入口。
B.“尘缘”是相对仙源灵境而言的,尘世的羁绊使词人只能“心向往之”,现实却“无计花间住”。
C.下片一连四句写景,“茫茫”“千里”“乱红”等字眼给人以天涯之感,真切地反映出词人被贬后的心境。
D.“不记来时路”看似写词人不记得来时的路,实际上词人明白桃源终是一场虚幻,仍以乐观的心态前行。
2.本词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在主题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2024-02-26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点绛唇·醉漾轻舟

秦观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注】①此词为秦观于谪徙途中所作。②尘缘:佛教名词。佛经中把色、声、香、味、触、法称作“六尘”。以心攀缘六尘,遂被六尘牵累,故名。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到花深处”一句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中“忽逢桃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
B.词人被“尘缘”牵累,不能解脱,只好在这如花的仙境中住下去。
C.下片开篇两句勾勒出一幅烟水迷蒙、日暮途远的画面,体现出词人被贬后的凄冷之情。
D.“不记”二字虽轻描淡写,却耐人寻味,暗含词人备受压抑而无法自解的深深悲愁。
2.本词下片的景物描写具有暗示性,请简要分析。
23-24高一上·四川·期末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

秦观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注释:①此词写于宋绍圣三年,秦观被冠以私撰佛书的罪名,削秩贬官郴州。②丽谯:华丽的高楼。③小单于:唐代曲名,其音呜咽悲凉。
1.下列选项不符合词作内容的一项是(     
A.“湘天风雨破寒初”一句,描写满天风雨冲破了南方的严寒,似乎呼唤着春天的到来,词人枯寂的心也因此燃起了希望。
B.词人用词极为精审准确,“迢迢”突出夜之长;“清”突出夜之静,心之凉。写出了词人辗转难眠,思绪万千的情态。
C.“峥嵘岁又除”交代了词人年复一年流徙在外的处境,在阖家团圆的除夕,痛楚之情溢于言表。
D.尾句“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两句运用对比和典故,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哀苦之情。
2.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均为人生失意之作,试比较二者在营造意境和抒发情感上有何不同。
2024-02-21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检测题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龙吟

秦观

小楼连远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红成阵、飞鸳甃

玉佩丁东别后,怅佳期、参差难又。名缰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注]①连远横空,挨着园林横空而建。②绣毂雕鞍,这里指骏马。③鸳甃,用对称之砖瓦砌成的井壁。此处指井台。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写离别与思念的词,全词从女主人公的角度写离别的场景与别后的愁闷。
B.“过尽”二字描绘出了女主人公想买又不愿买的惋惜之情,因为纵有鲜花,谁适为容。
C.“天还知道,和天也瘦”说上天如果知道的话,也会变得消瘦,突出了相思之苦。
D.“念多情”三句意思是说:如今只有当时那多情的明月,依旧照着离人,让人更添愁苦。
2.王国维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请结合词的上阕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4-02-0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江城子

【宋】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1)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中的“弄”字化静为动,营造出春风微拂、万千柔条款款起舞、婀娜多姿之景。
B.上片通过叙写故地重游,忆昔日“碧野朱桥”同游之乐,反衬今日形单影只的悲伤。
C.下片写词人暮春时登楼远眺,见柳絮飞坠,落花飘零,倍增壮志难酬、人生易葬之感。
D.本词善用比兴,上片主要叙事,却以咏柳起兴,下片主要抒情,文情流畅而意味无穷。
(2)画线的诗句化用了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而又有所翻新,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画线诗句。   
2024-01-20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调查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满庭芳

(宋)秦观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

【注】:殢酒(tì):病酒,为酒所困。此为以酒浇愁之意。作者《梦扬州》词云:“滞酒困花,十载因谁淹留。”

1.根据本词词义,可填入方框处的词是(     
A.伤怀B.相知C.多情D.无何
2.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词融情入景,以景语始,以景语终,在层层铺叙、描写中表达了伤离怀旧的心绪。
B.“增怅望”一句紧密顺承上阕,直接地表达出作者遭到贬谪后的生活历程和情绪。
C.“谩道愁须殢酒”一句是久经苦难的词人的肺腑之言,中间蕴蓄着词人的无限辛酸。
D.从词人发问的语气可以看出,词人无心赏花,也无心把酒,源自作者的愁绪无法排解。
3.本词是怎样表现作者情感的?请结合划线句具体内容,任选角度,加以赏析。
2023-07-08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进才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望海潮

秦观①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注】①元佑年间(1086年—1094年),秦观先后于朝廷供职达五年之久,常参与公卿名流的文酒期会。绍圣元年(1094年)政局大变,秦观坐党籍被贬,即将遣离汴京,重游其地,有感而作此词。②金谷:即金谷园。金谷园是西晋石崇的花园,在洛阳西北。③铜驼巷陌:古洛阳宫门南四会道口,有二铜驼相对,后称铜驼陌。④西园:宋时洛阳的董氏西园为著名的园林,后世泛指风景优美的园林。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起头三句,写暮春景物:梅花渐渐稀疏,结冰的水流已经溶解,东风煦拂之中,春天悄然而至。
B.下片“碍”和“妨”,不但显出月朗花繁,而且显出灯多而交映、车众而并驰的盛况。
C.“兰苑”二句,暗中转折,逼出“重来是事堪嗟”,点明心中情感,呼应上片“柳下桃蹊”。
D.这首词上片先写今后写昔,下片先承上写昔后再写今,忆昔部分贯通上下两片,以今衬昔。
2.本词与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2023-07-01更新 | 321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