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薛居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莹,字玄辉,华阴人也。莹风仪美秀,性复纯谨。梁龙德中,始解褐为康延孝从事。明宗即位以高祖为陕府两使留后莹时在郡以前官谒之一见如旧想识即奏置管记高祖建号授莹翰林学士承旨寻迁门下侍郎、监修国史。车驾入洛,使持聘谢契丹,及还,加光禄大夫兼吏部尚书,判户部。初,莹为从事,丁母忧,高祖不许归华阴,以粗缞随幕,人或短之。及入相,以敦让汲引为务。监修国史日,以唐代故事残缺,署能者居职,纂补实录及修正史二百卷行于时,莹首有力焉。少帝嗣位,拜守中书令,明年,出为晋昌军节度使。是时,天下大蝗,境内捕蝗者获蝗一斗,给粟一斗,使饥者获济,远近嘉之。开运末,冯玉、李彦韬用事,以桑维翰才望素重,而莹柔而可制,因共称之,乃出维翰,复莹相位,加宏文馆大学士。及李崧、冯玉议出兵应接赵延寿,而以杜重威为招讨都部署,莹私谓冯、李曰:“杜中令国之懿亲,所求未惬,心恒怏怏,安可更与兵权?若有事边陲,只李守贞将之可也。”及契丹陷京城,契丹主迁少帝于北塞,莹与冯玉、李彦韬俱从。周广顺初,遣尚书左丞田敏报命于契丹,遇莹于幽州。莹得见华人,悲怅不已,谓田敏曰:“老身漂零寄于此,近闻室家丧逝,弱子无恙,蒙中朝皇帝倍加存恤,老夫至死无以报效。”于是南望稽首,涕泗横流。未几,莹卒于幽州,时年六十七。莹初被疾,遣人祈告于契丹主,愿归骨于南朝,契丹主闵而许之。及卒,遣其子易从、家人数辈护丧而还,仍遣大将送至京师,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傅,仍赐其子绢五百匹,以备丧事,令归葬于华阴故里。

(节选自《旧五代史·赵莹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宗即位/以高祖为陕府两使留后/莹时在郡/以前官谒之/一见如旧/相识即奏署管记/高祖建号授莹/翰林学士承旨/
B.明宗即位/以高祖为陕府两使留后/莹时在/郡以前官谒之/一见如旧相识/即奏署管记/高祖建号授莹/翰林学士承旨/
C.明宗即位/以高祖为陕府两使留后/莹时在郡/以前官谒之/一见如旧相识/即奏署管记/高祖建号/授莹翰林学士承旨/
D.明宗即位/以高祖为陕府两使留后/莹时在/郡以前官谒之/一见如旧/相识即奏署管记/高祖建号/授莹翰林学士承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即释褐,指解去做平民时所穿的衣服,改穿官服。“褐”指粗布短衣。
B.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掌管户籍、土地、屯田、水利、财税、俸禄等事务。
C.实录,是我国封建时代记录皇帝在位期间重要史实资料的编年体史册的名称。
D.稽首,古代跪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莹深受重用,多次建立功勋。他深得高祖赏识,多次升迁;曾以敦厚谦让引荐人才为己任,还曾在监修国史中发挥重要作用。
B.赵莹任职一方,治蝗颇有成效。他在担任晋昌军节度使时,天下遭受蝗灾,他发动民众捕蝗,使饥者获救,因而众人都称赞他。
C.赵莹性虽柔和,却有自己主见。执政认为他性情柔顺能够控制,就推举他恢复相位;他私下提出自己看法,反对给予杜威兵权。
D.赵莹不忘故土,死后得以归葬。他年老获知家人情况,希望周太祖能给以抚恤;他死后,获得周太祖赠官赐绢,回到故乡安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莹为从事,丁母忧,高祖不许归华阴,以粗缞随幕,人或短之。
(2)莹初被疾,遣人祈告于契丹主,愿归骨于南朝,契丹主闵而许之。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霍存,洺州曲周县人。性骁勇,善骑射,在黄巢中已为将领。唐中和四年,(梁)太祖大破巢军于王满渡,时存与葛从周、张归霸皆自巢军来降,太祖宥而纳之。其后破王夏寨,击殷铁林,并在战中。寻佐朱珍取滑台,攻淄州,取博昌,皆预战立功。时蔡贼张晊在汴北,存以三千人夕犯其营,破之。用本部骑兵败秦贤军,杀五千人,连破四寨,尽得其辎重。从讨卢瑭、张晊,殪万余人,存功居多。我军之围濮州也,有贼升眺楼大诟。太祖怒甚,召存射之,矢一发而尸陨其下,赏赉甚厚。复佐朱珍擒石璠,破魏师,败徐戎。又佐庞师古至吕梁,败时溥二千余众,以是累官。初,王师渡淮乏食,不甚利,惟存军战有功,淮贼乃引退。太祖之讨宿州也,葛从周以水坏其垣,丁会以师乘其墉,存战垒外,败其军,宿人乃降。明年,佐郴王友裕击时溥于砀山,破之,获蕃将石君和等五十人。是岁复与晋军战于马牢川始入为前锋出则后拒晋不敢逼乃渡河袭淇门杀三千余人曹州刺史郭绍宾之来归也,存以师援之,遂代其任。始,朱友裕以大军伐郓,临其壁,既而师陷围中,以急来告,存领二百骑驰赴击退之。太祖喜,拔为诸军都指挥使。景福二年春,太祖亲至曹州,留骑军数千,令存将之,且曰:“有急则倍道兼行以赴之。”俄闻朱瑾领兵二万入援彭门,存乃领骑军驰赴之,与徐、兖之众合战于石佛山下,大败之,存亦中流矢而卒,时人称其忠勇。初,朱珍、李唐宾之殁,庞师古代珍,存代唐宾,战伐功绩,多与师古同。始遥领韶州牧,又改贺州,后用为权知曹州刺史,官至检校右仆射。及太祖登极,屡有征讨,因起猛士之叹。一日,讲武台阅兵,谓诸将曰:“霍存在,朕安有此劳苦耶!诸君其思之。”他日语又如是,累官至太保。

(选自《旧五代史·霍存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岁/复与晋军战于马牢川/始人为前锋/出则后拒晋/不敢逼/乃渡河袭淇门/杀三千余人/
B.是岁/复与晋军战于马牢川/始人为前锋/出则后拒/晋不敢逼/乃渡河/袭淇门杀三千余人/
C.是岁/复与晋军战于马牢川/始人为前锋/出则后拒晋/不敢逼/乃渡河/袭淇门杀三千余人/
D.是岁/复与晋军战于马牢川/始人为前锋/出则后拒/晋不敢逼/乃渡河袭淇门/杀三千余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庙号,太庙奉祀时的名号,一般用于开国皇帝,如朱元璋称“明太祖”。
B.迁,指迁移,转变;古代也指调动官职,专指从低级职位调动到高级职位。
C.幸,在封建时代称皇帝亲临;也指宠爱,如“妇女无所幸”。文中指前者。
D.赠,本义为赠送;也引申指皇帝为去世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霍存善于变通,选择归降。他在黄巢军中时已是将领;梁太祖在王满渡大破黄巢军,霍存和葛从周、张归霸一起归降,获得宽恕接纳。
B.霍存协助他人,多次立功。他协助朱珍攻取滑台,攻下淄州,获取博昌;他又协助朱珍擒获时溥,帮助庞师古到达吕梁,打败了石璠。
C.霍存跟随太祖,获得提拔。梁太祖讨伐宿州时,他在营垒外作战,打败宿军;他率军驰援郓州,击退敌军,被梁太祖提拔为各军都指挥使。
D.霍存作战勇猛,被赞忠勇。他率领骑军与徐、兖众军混战,大败敌军,不幸中箭而死,时人称赞他的忠勇;梁太祖也称赞他是个猛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怒甚,召存射之,矢一发而尸陨其下,赏赉甚厚。
(2)谓诸将曰:“霍存在,朕安有此劳苦耶!诸君其思之。”
2021-04-09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吉化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桓彦范,润州曲阿人也。彦范慷慨俊爽,少以门荫调补右翊卫。圣历初,累除司卫寺主簿。纳言狄仁杰特相礼异,尝谓曰:“足下才识如是,必能自致远大。”寻擢授监察御史。

长安四年,转司刑少卿。时内史李峤等奏称:“往属革命之时,人多逆节,鞫讯决断,刑狱至严,刻薄之吏,恣行酷法。其周兴、来俊臣所劾破家者,并请雪免。”彦范又奏请自文明元年以后得罪人,除扬、豫、博三州及诸谋逆魁首,一切赦之。表疏前后十奏,辞旨激切,至是方见允纳。彦范凡所奏议,若逢人主诘责,则辞色无惧,争之愈厉。又尝谓所亲曰:“今既躬为大理,人命所悬,必不能顺旨诡辞,以求苟免。”

是岁冬,则天不豫,张易之与弟昌宗潜图逆乱。张柬之与桓彦范及敬晖等建策将诛之。神龙元年正月,斩易之、昌宗于廊下。明日,太子即位,彦范以功加银青光禄大夫,拜纳言,赐勋上柱国,封谯郡公。

时韦皇后既干朝政,武三思又居中用事,以则天为彦范等所废,常深愤怨,又虑彦范等渐除武氏,乃先事图之。帝竟用三思计,令罢知政事。

武三思又阴令人疏皇后秽行,榜于天津桥,请加废黜。中宗闻之怒,命御史大夫李承嘉推求其人。承嘉希三思旨,奏言:“彦范与敬晖等教人密为此榜。虽托废后为名,实有危君之计,请加族灭。”大理卿裴谈奏云:“敬晖等只合据敕断罪。”中宗纳其议,仍以彦范等五人尝赐铁券,许以不死,乃长流彦范于瀼州。三思俄又讽节愍太子抗表请夷彦范等三族。三思犹虑彦范等重被进用,令周利贞摄右台侍御史,就岭外并矫制杀之。彦范赴流所行至贵州利贞遇之于途乃令左右执缚曳于竹槎之上肉尽至骨然后杖杀时年五十四

建中元年,重赠司徒。

(节选自《旧唐书·桓彦范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彦范赴流所行至贵州/利贞遇之于途/乃令左右/执缚曳于竹槎之上/肉尽至骨/然后杖杀时/年五十四
B.彦范赴流所行至贵州/利贞遇之/于途乃令左右执缚/曳于竹槎之上/肉尽至骨/然后杖杀时/年五十四
C.彦范赴流所/行至贵州/利贞遇之于途/乃令左右执缚/曳于竹槎之上/肉尽至骨/然后杖杀/时年五十四
D.彦范赴流所/行至贵州/利贞遇之/于途乃令左右/执缚曳于竹槎之上/肉尽至骨/然后杖杀/时年五十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圣历,中国古代年号纪年法,是唐朝武则天称帝后的第十个年号。
B.纳言,古代官名,职责是宣达帝命。唐初为纳言,唐武德四年改为侍中。
C.足下,旧时交际用语,用作上称下或同辈相称的敬词。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
D.上柱国,自春秋起作为军事武装的高级统帅,后引申为功勋的荣誉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桓彦范慷慨潇洒,才识过人。少时靠祖荫做官,多次升迁为司卫寺主簿。狄仁杰很赏识他,给予礼遇。不久被提升为监察御史。
B.桓彦范秉公执法,毫不畏惧。前后十次上表请求赦免全部被判罪的人,敢于和皇帝据理力争,尊重事实,不徇私、不苟且。
C.桓彦范为国担忧,赤胆忠心。趁着武则天生病,联合朝中大臣用计诛杀张易之兄弟,为国除奸,被授予上柱国称号,封谯郡公。
D.桓彦范一心为公,受到诬陷。桓彦范等人废除武则天后遭韦皇后、武三思怨恨,韦皇后、武三思又担心自己逐渐被铲除,因此先下手陷害桓彦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既躬为大理,人命所悬,必不能顺旨诡辞,以求苟免。
(2)中宗纳其议,仍以彦范等五人尝赐铁券,许以不死,乃长流彦范于瀼州。
2021-04-08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夏鲁奇,字邦杰,青州人也。初事宣武军为军校与主将不协遂归于庄宗以为护卫指挥使从周德威攻幽州燕将有单廷佳元行钦时称骁勇鲁奇与之斗两不能解,将士皆释兵纵观。幽州平,鲁奇功居多。晋已下魏博,梁将刘界军于渔水。庄宗以数百骑觇敌,深入致师,郭设伏于魏县西南葭芦中。庄宗不满千骑,汴人伏兵万余,大噪而起,围庄宗数重。鲁奇与王门关、乌德儿等奋命决战,自午至,俄而李存审兵至方解。鲁奇持枪携剑,独卫庄宗,手杀百余人,乌德儿等被擒,鲁奇伤痍遍体,自是庄宗尤怜之,历磁州刺史。中都之战,汴人大败,鲁奇见王彦章,识之,单马追及,枪拟其颈,彦章顾曰:“尔非余故人乎?”即擒之以献。庄宗壮之,赏绢千匹。王彦章守中都,庭隐在其军中。及彦章败,庭隐为庄宗所获,将以就戮,大将夏鲁奇奏曰:“此楚也,其材可用。"遂释之。梁平,授郑州防御使。四年,授河阳节度使,为政有惠爱。天成初,移镇许州,加同平章事。

②鲁奇性忠义,尤通夹道,抚民有术。及移镇许田,孟州之民,万众遮道,断登卧辙,五日不发。父老诣阙请留,明宗令中使谕之,方得离州。明宗讨荆南,鲁奇为副招讨使,顷之,移镇遂州。夏鲁奇禀朝廷之命,缮治甲兵,将图蜀。孟知祥与董璋谋先取鲁奇,令仁罕攻遂州。董璋之叛,与孟知祥攻遂州,蜀师围夏鲁奇于遂州,唐师来援,剑门不守,肇领兵赴普安以拒之,唐师不得进,援路断绝。旬月救兵不至,城中兵尽食穷,鲁奇自刎而卒,时年四十九。帝闻其死也,恸哭之,厚给其家,赠太师、齐国公。

(节选自《旧五代史·后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事宣武军为军校/与主将不协/遂归于庄宗/以为护卫指挥使/从周德威攻幽州/燕将有单廷佳/元行钦/时称骁勇/鲁奇与之斗/两不能解/
B.初事宣武军为军校/与主将不协/遂归于庄宗/以为护卫指挥使/从周德威攻幽州燕将/有单廷佳/元行钦/时称骁勇/鲁奇与之斗/两不能解/
C.初事宣武军为军校/与主将不协/遂归于庄宗/以为护卫指挥使/从周德威攻幽州/燕将有单廷佳/元行钦/时称骁勇鲁奇/与之斗两不能解/
D.初事宣武军为军校/与主将不协/遂归于庄宗/以为护卫指挥使/从周德威攻幽州燕将/有单廷佳/元行钦/时称骁勇鲁奇/与之斗两不能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十二地支之一;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申时指下午一时至三时。
B.致师,挑战之意;古代战争发生之时,先让勇力之士到敌人阵前挑战决斗。
C.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可全权调度。
D.太师,古时“三公”之首,多为重臣加衔,作为最高荣典以示恩宠,无实际职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鲁奇骁勇善战,忠心保卫君主。他在庄宗误入埋伏被围困之时,与王门关、乌德儿等一起拼死保卫庄宗,坚持到援兵来方才解围。
B.夏鲁奇爱才惜才,积极举荐人才。中都之战王彦章战败后,庭隐被庄宗俘获,将要被杀戮,夏鲁奇上奏赞赏其是人才,最终庭隐被释放。
C.夏鲁奇抚民有术,深受百姓爱戴。他奉命调任许田,孟州的百姓拦道挽留,拉住马橙躺在路上不让他走,五天都未能离开孟州去赴任。
D.夏鲁奇忠义刚烈,死后君主痛惜。他在遂州失守时自刎而死,年仅四十九岁;庄宗为之痛哭,重赏其家人,追封他为太师、齐国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鲁奇见王彦章,识之,单马追及,枪拟其颈,彦章顾曰:“尔非余故人乎?”
(2)顷之,移镇遂州。夏鲁奇禀朝廷之命,缮治甲兵,将图蜀。
5.请简要说明夏鲁奇“自刎而卒”的原因。
2021-04-07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教学质量测评(新高考)语文试题
20-21高一下·江苏·阶段练习
名校
5 .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凝式,字景度,华阴人也,父涉为唐宰相。唐昭宗朝,登进士第,解褐授度支巡官,再迁秘书郎,直史馆。唐末梁初,涉再登台席,太祖之篡唐祚也,涉当送传国玺,时凝式方冠,谏曰:“大人为唐宰相而国家至此不可谓之无过况手持天子玺绶与人虽保富贵奈千载何盍辞之”时太祖恐唐室大臣不利于已,往往阴使人探访群议,搢绅之士及祸甚众,涉常不自保,忽闻凝式言,大骇曰:“汝灭吾族。”于是神色沮丧者数日。凝式恐事泄,即日遂佯狂,时人谓之“杨风子”也。

凝式体虽蕞眇,而精神颖悟,富有文藻,大为时辈所推。凝式长于歌诗,多杂以诙谐,少从张全义辟,故作诗纪全义之德云:“洛阳风景实堪哀,昔日曾为瓦子堆。不是我公重葺理,至今犹自一堆灰。”他类若此。张从思尹洛,凝式自汴还,时飞蝗蔽日,偶与之俱,凝式先以诗寄曰:“押引蝗虫到洛京,合消郡守远相迎。”从思弗怪也。凝式诗句自佳,其题壁有“院似禅心静,花如觉性圆”,清丽可喜。

凝式虽仕历五代,恣其狂逸,多所干忤,故时人目以“风子”。其笔迹遒放,宗师欧阳询与颜真卿,而加以纵逸。既久居洛,多遨游佛道祠,遇山水胜概,辄流连赏咏。有垣墙圭缺处,顾视引笔,且吟且书。或真或草,不可原诘。友人赠食,凝式书贴复云:“昼寝乍兴,輖饥正甚,忽蒙简翰,猥赐盘飧。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实谓珍羞,充腹之馀。铭肌载切,谨修状陈谢伏惟鉴察。”

其贴传世,名曰《韭花帖》。苏轼尝语:“独杨公凝式,笔迹雄杰,有二王颜柳之余,此真可谓书之豪杰,不为时世所汩没者。”清人李瑞清曰:“杨景度为由唐入宋一大枢纽,《韭花帖》笔笔敛锋入纸,兰亭法也。”

——(节选自《旧五代史》等)


(注)①太祖,指后晋太祖石敬瑭。
1.下列各项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人为唐宰相/而国家至此/不可谓之无过/况手持天子玺绶/与人虽保富贵/奈千载/何盍辞之/
B.大人为唐宰相/而国家至此/不可谓之无过/况手持天子玺绶与人/虽保富贵/奈千载/何盍辞之/
C.大人为唐宰相/而国家至此/不可谓之无过/况手持天子玺绶/与人虽保富贵/奈千载何/盍辞之/
D.大人为唐宰相/而国家至此/不可谓之无过/况手持天子玺绶与人/虽保富贵/奈千载何/盍辞之/
2.对下列课文中句子加点词语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子路……侍坐》):宗庙,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B.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庖丁解牛》):桑林,传说中尧舜时的乐曲名;经首,传说中商汤时的乐曲名。
C.晋侯秦伯围郑(《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是春秋时期诸侯之长,和齐桓公、宋襄公、楚庄王并称“春秋五霸”。
D.距,毋内诸侯(《鸿门宴》):关,就是函谷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是中国历史上建址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杨凝式才华聪慧过人。他曾另辟蹊径,用幽默诙谐的笔调,对张全义治理洛阳的政绩进行了赞扬。
B.杨凝式诗作高雅不俗。他写的作品既清丽可喜,又有深刻的禅意,如偶遇张从思时写给张的赠诗。
C.杨凝式为人率真有趣。他得友人赠食,欣喜之下,写信致谢,一挥而就,竟成传世佳作《韭花帖》。
D.杨凝式书法成就颇高。苏轼盛赞他是二王颜柳之后的大家,清代李瑞清也说他是承唐启宋的枢纽。
4.把下面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其笔迹遒放,宗师欧阳询与颜真卿,而加以纵逸。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
5.杨凝式被时人称为“风(疯)子”的内外原因分别是什么?
2021-03-29更新 | 55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震泽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琦,字辉山,幽州安次人也。祖寿,瀛州景城主簿。父兖,沧州节度判官,累至检校右庶子。刘守光攻陷沧州,琦父兖被擒,族之。琦时年十五,为吏追摄,将就戮焉。有赵玉者,幽、蓟之义士也,久游于兖之门下,见琦临危,乃绐谓监者曰:此子某之同气也,幸无滥焉。监者信之,即引之俱去。行一舍,琦困于徒步,以足病告,玉负之而行,逾数百里,因变姓名,乞食于路,乃免其祸。年弱冠,以家门遇祸,邈无所依,乃励志勤学,多游于汾、晋。唐天祐中,庄宗方开霸府,翘伫贤士,墨制授琦代州军事判官,秩满归太原,监军使张承业重琦器量,礼遇尤厚。天成初,拜琦殿中侍御史,迁驾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会河阳主藏吏盗所监物,狱吏尹训纳赂反其狱,其冤家诉于朝,诏命琦鞠之。琦连奏不已,训知其不免,自杀于家,其狱遂明,蒙活者其众,自是朝廷多琦之公直。高祖建义于太原,唐末帝幸怀州,赵德钧驻军于团柏谷,末帝以琦尝在德约幕下,因全赍都统使官告以赐之,且犒其军焉。及观军于北陲馆于忻州会晋祖降下晋安塞遣使告于近郡琦适遇其使即斩之以闻寻率郡兵千人间道而归高祖入洛,亦弗之责,止改授秘书监而已。天福中,预修(唐书》,权掌选部,皆有能名焉。累迁礼部、刑部、户部、兵部侍郎,阶至金紫光禄大夫,至开国子。琦美凤仪,有器概,虽以刚直闻于时,而内实仁恕。初,高祖谋求辅相,时宰臣李崧力荐琦于高祖,云可大用。高祖数召琦于便殿,言及当世事,甚奇之,方将倚以为相,忽遇疾而逝,人皆惜之。赵玉仕至职方员外郎,琦事之如父,玉疾,亲尝药扶侍,及卒,为其家主办丧葬。

(节选自《旧五代史·吕琦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观军于北陲馆/于忻州会/晋祖降下晋安寨/遣使告于近郡/琦适遇其/使即斩之以闻/寻率郡兵千人/间道而归/
B.及观军于北陲/馆于忻州/会晋祖降/下晋安寨遣使/告于近郡/琦适遇其使/即斩之以闻/寻率郡兵千人/间道而归
C.及观军于北陲馆/于忻州会/晋祖降下晋安寨遣使/告于近郡/琦适遇其/使即斩之以闻/寻率郡兵千人/间道而归
D.及观军于北陲/馆于忻州/会晋祖降下晋安寨/遣使告于近郡/琦适遇其使/即斩之以闻/寻率郡兵千人/间道而归/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簿:职官名,为唐代以来通用的官名,主管文书簿籍及印鉴。
B.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C.户部:古代六部之一,为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等事务的机构。
D.爵:即爵位,古代封给贵族或功臣的名位,例如官爵、爵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琦幸躲大难。因受其父亲吕兖的牵连,其家族人被刘守光诛杀,吕琦被官吏追捕,即将被处斩,多亏赵玉机智相救,得以逃命。
B.吕琦正直公正。河阳掌管钱库的官吏尹训盗窃钱财,主审此案的官员贪赃枉法,歪曲事实。吕琦受命查清事实,多次上奏请示,贪官得以伏法。
C.吕琦官仕两朝。后唐时曾先后做代州军事判官、殿中侍御史、驾部员外郎等职。后晋时,曾做礼部、刑部、户部、兵部侍郎等,封爵开国子。
D.吕琦懂得感恩。他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救命恩人赵玉,他曾经亲自尝药服侍。赵玉去世后,吕琦为他家主办丧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杀于家,其狱遂明,蒙活者甚众,自是朝廷多琦之公直。
(2)末帝以琦尝在德钧幕下,因令赍都统使官告以赐之,且犒其军焉。
20-21高一上·浙江·阶段练习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刘赞,魏州人也。父玭为县令,赞始就学,衣以青布衫襦,每食则玭自肉食,而别以蔬食食赞于下,谓之曰:“肉食,君之禄也,尔欲之,则勤学问以干禄;吾肉非尔之食也。”由是赞益力学,举进士,为罗绍威判官,去为租庸使赵岩巡官,又为孔谦盐铁判官。明宗时,累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刑部侍郎。守官以法,权豪不可干以私。

是时,秦王从荣握兵而骄多过失言事者请置师傅以辅道之大臣畏王不敢决其事因请王得自择秦王即请赞乃拜赞秘书监为秦王傅赞泣曰祸将至矣

秦王所请王府元帅官属十余人,类多浮薄倾险之徒,日献谀谄以骄王,独赞从容讽谏,率以正道。秦王尝命宾客作文于坐中,赞自以师傅,耻与群小比伍,虽操笔勉强有不悦之色。秦王恶之,后戒左右,赞来不得通。赞亦不往,月一至府而已,退则杜门不交人事。

已而,秦王果败死,唐大臣议王属官当坐者,冯道曰:“元帅判官刘赞与秦王非素好,而在职不逾月,詹事王居敏及刘赞皆以正直为王所恶,河南府判官司徒诩病告家居久,皆宜不与其谋。而谘议参军高辇与王最厚,辇法当死,其余可次第原减。”朱弘昭曰:“诸公不知其意尔,使秦王得入光政门,当待赞等如何?吾徒复有家族邪!且法有首从,今秦王夫妇男女皆死,而赞等止其一身幸矣!”道等难之,而冯赟亦争以为不可,赞等乃免死。于是论高辇死,而刘赞等十七人皆长流。

初,赞闻秦王败,即白衣驾驴以俟,人有告赞夺官而已,赞曰:“岂有天子冢嗣见杀,而宾僚夺官者乎,不死幸矣!”已而赞长流岚州百姓。清泰二年,归田里,行至石会关,病卒。

《旧五代史·刘赞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从荣握兵而骄/多过失言事者/请置师傅以辅道之/大臣畏王/不敢决其事/因请王得自择/秦王即请赞/乃拜赞秘书监/为秦王傅/赞泣曰/祸将至矣
B.秦王从荣握兵而骄/多过失/言事者请置师傅以辅道之/大臣畏/王不敢决其事/因请王得自择/秦王即请赞/乃拜赞/秘书监为秦王傅/赞泣曰/祸将至矣
C.秦王从荣握兵而骄/多过失/言事者请置师傅以辅道之/大臣畏王/不敢决其事/因请王得自择/秦王即请赞/乃拜赞秘书监/为秦王傅/赞泣曰/祸将至矣
D.秦王从荣握兵而骄/多过失言事者/请置师傅以辅道之/大臣畏/王不敢决其事/因请王得自择/秦王即请赞/乃拜赞/秘书监为秦王傅/赞泣曰/祸将至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床:在古代,床是供人坐卧的器具,功能繁多。文中“而别以蔬食食赞于床下”的“床”指的是坐具。
B.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称谓,分三等,称三甲。考中一甲者称“进士及第”,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
C.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文中“累迁中书舍人”的“迁”以及《琵琶行》中“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的“左迁”都为此义。
D.诏,告知之意,多用于上对下,大体上是朝廷要举行重大活动,或皇室婚丧嫁娶,或任命、降黜官员等,皇帝都要下达诏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赞父亲教育方式独特,自己吃肉,却让刘赞吃素菜淡饭,以此激励他努力学习。刘赞因此发愤读书,考中进士,走上仕途。
B.刘赞性格刚直不阿,严格按法律办事,不愿意与浮薄阴险的人为伍。因此,秦王不愿与刘赞接近,每月只让他来王府一次,并且让他平时闭门不出,不与人交往。
C.秦王死后,大臣们对刘赞的处理意见不一:朱弘昭认为秦王是首犯,刘赞是从犯,判处他一人死刑对他来说已属幸运;冯道、冯赟坚持认为他不当死。
D.刘赞有先见之明:得知要辅佐秦王,他就预感灾祸来临;而秦王事败身亡后,他就穿上白衣服骑着驴等候判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谘议参军高辇与王最厚,辇法当死,其余可次第原减。
(2)岂有天子家嗣见杀,而宾僚夺官者乎,不死幸矣!
2021-01-0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新东方】高中语文145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①夏鲁奇,字邦杰,青州人也。初事宣或军为军校与主将不协递归于庄宗以为护卫指挥使从周德威攻幽州燕将有单廷佳元行钦时称骁勇鲁奇与之斗两不能解,将士皆释兵纵观。幽州平,鲁奇功居多。晋已下魏博,梁将刘界军于渔水。庄宗以数百骑觇敌,深入致师,郭设伏于魏县西南葭芦中。庄宗不满千骑,汴人伏兵万余,大噪而起,围庄宗数重。鲁奇与王门关、乌德儿等奋命决战,自午至,俄而李存审兵至方解。鲁奇持枪携剑,独卫庄宗,手杀百余人,乌德儿等被擒,鲁奇伤痍遍体,自是庄宗尤怜之,历磁州刺史。中都之战,汴人大败,鲁奇见王彦章,识之,单马追及,枪拟其颈,彦章顾曰;“尔非余故人乎?”即擒之以献。庄宗壮之,赏绢千匹。王彦章守中都,庭隐在其军中。及彦章败,庭隐为庄宗所获,将以就戮,大将夏鲁奇奏曰:“此矬也,其材可用。”遂释之。梁平,授郑州防御使。四年,授河阳节度使,为政有惠爱。天成初,移镇许州,加同平章事。

②鲁奇性忠义,尤通夹道,抚民有术。及移镇许田,孟州之民,万众遮道,断登卧辙,五日不发。父老诣阙请留,明宗令中使谕之,方得离州。明宗讨荆南,鲁奇为副招讨使,顷之,移镇遂州。夏鲁奇禀朝廷之命,缮治甲兵,将图蜀。孟知祥与董璋谋先取鲁奇,令仁罕攻遂州。董璋之叛,与孟知祥攻遂州,蜀师围夏鲁奇于遂州,唐师来援,剑门不守,肇领兵赴普安以拒之,唐师不得进,援路断绝。旬月救兵不至,城中兵尽食穷,鲁奇自刎而卒,时年四十九。帝闻其死也,恸哭之,厚给其家,赠太师、齐国公。

(节选自《旧五代史·后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事宣武军为军校/与主将不协/遂归于庄宗/以为护卫指挥使/从周德威攻幽州/燕将有单廷佳/元行钦/时称骁勇/鲁奇与之斗/两不能解/
B.初事宣武军为军校/与主将不协/遂归于庄宗/以为护卫指挥使/从周德威攻幽州燕将/有单廷佳/元行钦/时称骁勇/鲁奇与之斗/两不能解/
C.初事宣武军为军校/与主将不协/遂归于庄宗/以为护卫指挥使/从周德威攻幽州/燕将有单廷佳/元行钦/时称骁勇鲁奇/与之斗两不能解/
D.初事宣武军为军校/与主将不协/遂归于庄宗/以为护卫指挥使/从周德威攻幽州燕将/有单廷佳/元行钦/时称骁勇鲁奇/与之斗两不能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十二地支之一;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申时指下午一时至三时。
B.致师,挑战之意;古代战争发生之时,先让勇力之士到敌人阵前挑战决斗。
C.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可全权调度。
D.太师,古时“三公”之首,多为重臣加衔,作为最高荣典以示恩宠,无实际职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鲁奇骁勇善战,忠心保卫君主。他在庄宗误入埋伏被围困之时,与王门关、乌德儿等一起拼死保卫庄宗,坚持到援兵来方才解围。
B.夏鲁奇爱才惜才,积极举荐人才。中都之战王彦章战败后,庭隐被庄宗俘获,将要被杀戮,夏鲁奇上奏赞赏其是人才,最终庭隐被释放。
C.夏鲁奇抚民有术,深受百姓爱戴。他奉命调任许田,孟州的百姓拦道挽留,拉住马镫躺在路上不让他走,五天都未能离开孟州去赴任。
D.夏鲁奇忠义刚烈,死后君主痛惜。他在遂州失守时自刎而死,年仅四十九岁。庄宗为之痛哭,重赏其家人,追封他为太师、齐国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鲁奇见王彦章,识之,单马追及,枪拟其颈,彦章顾曰∶“尔非余故人乎?”
(2)顷之,移镇遂州。夏鲁奇禀朝廷之命,缮治甲兵,将图蜀。
2020-12-11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莹,字玄辉,华阴人也。莹风仪美秀,性复纯谨。梁龙德中,始解褐为康延孝从事。后唐同光中,延孝镇陕州,会庄宗伐蜀,命延孝为骑将。将行,留莹监修金天神祠。

初,莹为从事,丁母忧,高祖不许归华下,以粗缞斩随幕,人或短之。及入相,以敦让汲引为务。监修国史日,以唐代故事残缺,署能者居职,纂补实录及修正史二百卷行于时,莹首有力焉。少帝嗣位,拜守中书令。明年,检校太尉本官,出为晋昌军节度使。是时,天下大蝗,境内捕蝗者获蝗一斗,给粟一斗,使饥者获济,远近嘉之。

开运末,冯玉、李彦韬用事,以桑维翰才望素重,而莹柔而可制,因共称之,乃出维翰,复莹相位,加弘文馆大学士。及李崧、冯玉议出兵应接赵延寿,而以杜重威为都督部署,莹私谓冯、李曰:“杜中令国之懿亲,所求未惬,心恒怏怏,安可更与兵权?若有事边陲,只李守贞将之可也。”

及契丹陷京城,契丹主少帝于北塞,莹与冯玉、李彦韬俱从。周广顺初,遣尚书左丞田敏报命于契丹,遇莹于幽州。莹得见华人,悲怅不已,谓田敏曰:“老身漂零寄于此,近闻室家丧逝,弱子无恙,蒙中朝皇帝倍加存恤,老夫至死无以报效。”于是南望稽首,涕泗横流。未几,莹卒于幽州,时年六十七。

莹初被疾,遣人祈告于契丹主,愿归骨于南朝,使羁魂幸复乡里,契丹主闵而许之。及卒遣其子易从及家人数辈护丧而还仍遣大将送至京师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傅仍赐其子绢五百匹以备丧事令归葬于华阴故里

(节选自《旧五代史·晋书·赵莹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卒遣其子/易从及家人数辈护丧/而还仍遣大将送至京师/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傅/仍赐其子绢五百匹/以备丧事/令归葬于华阴故里
B.及卒/遣其子易从及家人数辈护丧/而还仍遣大将送至京师/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傅仍赐其子绢五百匹/以备丧事/令归葬于华阴故里
C.及卒遣其子/易从及家人数辈护丧而还/仍遣大将送至京师/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傅仍赐其子绢五百匹/以备丧事/令归葬于华阴故里
D.及卒/遣其子易从及家人数辈护丧而还/仍遣大将送至京师/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傅/仍赐其子绢五百匹/以备丧事/令归葬于华阴故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事,在本文中是古代官名,又称从吏史,也称从事掾,是地方长官的僚属。
B.实录,是中国封建时代记载皇帝在位期间重要史实的资料性编年体史册名称。
C.迁,即变动、改变,也用来指古代调动官职,在本文中采用的是后一种用法。
D.室家,本义指房舍、宅院,又借指家庭或家人,文中是说话人对夫人的称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莹于朝代更迭之际,累有功勋。他从后梁到后唐都有任职,曾负责监修金天神祠,又曾致力倡导敦厚谦让和汲引人才,还曾在监修国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B.赵莹任地方要职之时,治理有方。少帝即位时他就被指派为晋昌军节度使,面临天下蝗灾的局面,他想出妙计发动民众捕蝗,让灾民少受灾祸,赢得赞誉。
C.赵莹为人与为官,都被同僚推重。他因为性格温和而受冯玉、李彦韬称赞和任用,在应对赵延寿事件中,私下提出自己的用人看法,既有理由,又有措施。
D.赵莹危难中忠心事主,不忘故土。京城被契丹攻陷,他追随被迫离开中原的少帝前往北方边塞;到年迈仍不忘故土,恳切请求,最终被允许归葬于中原故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莹为从事,丁母忧,高祖不许归华下,以粗缞斩随幕,人或短之。
(2)杜中令国之懿亲,所求未惬,心恒怏怏,安可更与兵权?
2020-09-13更新 | 145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皖北名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武皇帝贞简皇后曹氏,庄宗之母也。太原人,以良家子于武皇。姿质闲丽,性谦退而明辨,雅为秦国夫人所重。常从容谓武皇曰:“妾观曹姬非常妇人,王其厚待之。”武皇多内宠,乾宁初,平燕蓟,得李匡俦妻张氏,姿色绝代,嬖幸无双。时姬侍盈室,罕得进御,唯太后恩顾不衰。武皇性严急,左右有过,必峻于谴罚,无敢言者,唯太后从容救谏,即为解颜。及庄宗载诞,体貌奇杰,武皇异而怜之,太后益宠贵,诸夫人咸出其下,后亦恭勤内助,左右称之。

武皇,庄宗嗣晋王位。时李克宁、李存颢谋变,人情危惧。太后召监军张承业,指庄宗谓之曰:“先人把臂授公此儿如闻外谋欲孤付托公等但置予母子有地毋令乞食于沛幸矣。”承业因诛存颢、克宁,以清内难。庄宗善音律,喜伶人谑浪,太后常提耳诲之。天祐七年,镇、定求援,庄宗促命治兵,太后曰:“予齿渐衰,儿但不坠先人之业为幸矣。何事栉风沐雨,离我晨昏!”庄宗曰:“禀先王遗旨,须灭仇雠。山东之事,机不可失。”及发,太后饯于汾桥,悲不自胜。庄宗平定赵、魏,驻于邺城,每一岁之内,驰驾归宁者数四,民士服其仁孝。

太后初封晋国夫人,庄宗即位,命宰臣卢损奉册书上皇太后尊号。其年平定河南,西幸洛阳,令皇弟存渥、皇子继岌就太原迎奉。庄宗亲至怀州,迎归长寿宫。太后素与刘太妃善,分诀之后,悒然不乐。俄闻太妃寝疾,尚医中使,问讯结辙。既而谓庄宗曰:“吾与太妃恩如伯仲,彼经年抱疾,但见吾面,差足慰心。吾暂至晋阳,旬朔与之俱来。”庄宗曰:“时方暑毒,山路崎岖,无烦往复。可令存渥辈迎侍太妃。”乃止。及凶问至,太后恸哭累旬,由是不豫,寻崩于长寿宫。同光三年冬十月,上曰贞简皇太后,葬于寿安陵。

(选自《旧五代史》)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人把臂授公此儿/如闻外谋/欲孤付托/公等但置予母子有地/毋令乞食于沛/幸矣
B.先人把臂授公/此儿如闻外谋/欲孤付托/公等但置予母子有地/毋令乞食于沛幸矣
C.先人把臂授公此儿/如闻外谋欲/孤付托公等/但置予母子有地/毋令乞食于沛/幸矣
D.先人把臂授公/此儿如闻外谋/欲孤付托公等/但置予母子有地/毋令乞食于沛幸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嫔”,《说文》解释为“嫔,服也。谓服事人者”,文中指的是后宫的一个级别封号,嫁给武皇做姬妾。
B.“薨”的本义是指古代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此外,君主时代称帝王死为“崩”,也称“驾崩”。
C.“归宁”较常见的意思有两种:出嫁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男子回家省亲。本文中“归宁”是后一种意思。
D.“谥”指谥号,谥号就是指人临死时由朝廷按照其一生功德或行迹而给予的一种具有褒贬善恶用意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姿容秀丽的曹皇后,最初以良家女子的身份嫁给武皇为嫔妾,在生下庄宗后,更受恩宠,地位很高贵。
B.失去丈夫的曹太后,面对“两李”叛乱,洞察时艰,以情动人,依靠监军张承业度过了危难,稳住了庄宗的王位。
C.重情重义的曹皇后是帮助武皇打下天下的贤内助,然而她教子无方,对庄宗喜爱伶人一事虽耳提面命,但没有效果。
D.疼爱儿子的曹太后面对出兵救助镇州、定州的庄宗,悲不自胜,在汾桥亲自饯别,母子深情可见一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与太妃恩如伯仲,彼经年抱疾,但见吾面,差足慰心。
(2)姿质闲丽,性谦退而明辨,雅为秦国夫人所重。
5.曹太后听到刘太妃病倒后做了哪几件事,结果如何。
2020-08-3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双峰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