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游(1125-1207)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下列关于陆游《书愤》一诗的解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
B.颔联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和平图画,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
C.尾联议论抒情,写了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D.本诗围绕“愤”字展开,抒发了诗人无私报国但抑郁不得志的强烈愤慨。
2.“书愤”之“愤”包含哪些感情?它是通过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的?
2023-10-02更新 | 355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浣溪沙·和无咎韵

陆游

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君行。

【注】①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闰十一月至次年正月,陆游与韩元吉在镇江相聚,那时,陆游是在镇江通判任上,韩元吉则是来镇江省亲暂住。两位朋友相聚两月,彼此唱和的诗词作品共有三十多首。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玉瓶”指酒瓶,首句是说因为将要与友人分别,词人就热情地邀约友人一起话别、喝酒。
B.“夕阳”是所见之景,“吹角”是所听之声,视听结合,定格离别的画面。
C.“吹角”点出了词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正与金对峙。
D.尾句中的“客”指词人自己客居镇江,“无伴怕君行”点出诗歌写作主题。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2023-07-31更新 | 326次组卷 | 56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苏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度浮桥至南台

陆游

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

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

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注】①浮桥:宋时由船只连成浮桥。②九轨:轨,车子两轮之间的距离,言浮桥桥面宽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说诗人客中多病久未登临山水,闻南台之名试作一次探访,并不是兴致所至,到处游览,显得曲折有致。
B.颔联“徐行”与“怒涛”形成强烈的对比。既是诗人眼中的浮桥的客观写照,同时也是诗人主观思想的外现。
C.颈联一“催”一“自”,诗人顿悟了人世变迁、自然界的变化,自循轨迹,两句一缓一急,余味无穷。
D.尾联仍以直写自己作结束,和开头互相照应,又是中间两联所表露的意绪的自然归结,抒发了诗人的情怀。
2.同为病中登高,本诗与杜甫《登高》相比,情感和意境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错刀行

陆游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注】①金错刀:用黄金装饰的刀。②八荒:指四面八方边远地区。③天汉滨:汉水边。这里指汉中一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为歌行体,诗歌开篇托物起兴,通过对宝刀的描绘和赞美,自然引出下面的提刀人形象。
B.三、四两句慷慨直陈,向天浩叹。写提刀人的动作和神态,既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落寞惆怅,更有顾盼自雄的豪迈气概。
C.“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意即怀抱报国丹心的并非只有自己,当时朝廷中已经形成一个爱国志士群体。
D.诗歌融记叙、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以气势和骨力来感染读者、激励读者,内蕴丰富,绝非粗豪叫嚣之作可比。
2.“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冬 夜

陆 游

杞菊家风有自来,充饥藜糁不盈杯。云迷野渡一声雁,雪暗山村千树梅。

宴坐何妨面庵壁,长吟且复画炉灰。岁残尚恨新春远,欲挽天边斗柄回。


注:①北斗七星中,第五至七颗星,排列成弧状,形如酒斗之柄,故称为“斗柄”。它常年运转,古人即根据斗柄指向,来定时间和季节。宋代陆佃解《鹖冠子·环流》:“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表明自己家风良好,即使生活条件艰苦,也不会改变高洁志节,有君子固穷的操守。
B.“云迷野渡”“雪暗山村”景物描写低沉压抑,营造了一种凄迷荒寒的意境,衬托出诗人孤寒寂寥的心情。
C.颈联写冬夜闲坐、面庵壁、长吟、画炉灰等行为,充分表现出诗人长夜寂寥、无所事事的状态。
D.尾联除了写身处寒冬的诗人对春天的盼望,也抒发了诗人想要扶大厦、挽狂澜、匡扶社稷的豪情壮志。
2.本诗与王湾《次北固山下》都写到岁暮腊残、冬春交替,但诗人借此表达的感情却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博,古代的一种棋戏。②蘋洲:长满水草的沙洲。③镜湖:在今浙江绍兴。唐代贺知章告老还乡,唐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以示矜恤。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酒徒”两句将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与心存恢复的有志之士的际遇形成鲜明对比。
B.上阕“独去作江边渔父”给我们塑造的是一个怡情山水、隐逸闲适的渔翁形象。
C.轻舟低篷在蘋洲烟雨中非常渺小,词人却用“占断”一词,尽显独享风光的惬意。
D.全词用笔蕴蓄,颇见炼字之功,“元自”“何必”两词在表现感情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2.陆游在作品中自称“闲人”,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也称自己是“闲人”,请分析两者有何异同。
2022-09-07更新 | 1027次组卷 | 20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喀什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寓驿舍

陆游

闲坊古驿掩朱扉,又憩空堂绽客衣。

九万里中鲲自化,一千年外鹤仍归

绕庭数竹饶新笋,解带量松长旧围。

惟有壁间诗句在,暗尘残墨两依依。


【注】①驿舍:作者题下自注云:“予三至成都。皆馆于是。”②晋代陶潜《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诗人用“闲坊”“古驿”“空堂”,对“驿舍”进行描写,营造了一种荒凉幽寂的气氛。
B.颔联用鲲化鹏和丁令威化鹤的故事,既表明诗人旧地重来,又蕴含了奋发有为和超然物外的情感。
C.颈联中“数竹”“量松”指出了岁月如流,时光飞逝,间接抒发了“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
D.尾联回应首句,写壁间题诗旧迹,以“暗尘残墨”回应“闲坊古驿”,使得全诗感情沉郁而强烈。
2.作者在此诗中是如何表达感情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宝剑吟

陆游

幽人枕宝剑,殷殷夜有声。

人言剑化龙,直恐兴风霆;

不然愤狂虏,慨然思遐征。

取酒起酹剑:至宝当潜形,

岂无知君者,时来自施行。

一匣有余地,胡为鸣不平?


[注]①幽人,幽居的人,隐者。②殷殷,象声词,形容雷声。③相传西晋张华叫雷焕替他寻找宝剑,雷焕找到一对宝剑,宝剑后来化为两条蛟龙。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者枕着宝剑人睡,到深夜感觉宝剑在发声,“鸣不平”解释了宝剑发声的原因。
B.诗歌借用典故,想象“剑化龙”,而龙能兴起风暴雷霆。“恐”写出了隐者的害怕。
C.“不然愤狂虏,慨然思遐征”,赋予龙以思想,龙如果不是被压制,就会愤然远征。
D.隐者起身,把酒洒在地上来祭剑。隐者表面上劝慰宝剑,但激愤之情却跃然纸上。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宝剑的形象特点和宝剑形象蕴含的意义。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陆游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唯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更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注]①本诗创作于陆游四十岁左右,他罢官回到家乡,赋闲在家,心情非常矛盾。②差科:指差役和赋税。③佛粥:“腊八粥”,早在宋代,每逢腊八,东京开封各大寺院都要煮七宝五味粥,以作供佛和施舍给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腊月”扣题,“风和”“意已春”以乐写悲,反衬作者被贬官回乡的痛苦复杂心情。
B.“漠漠”“重重”两个叠词,描画出乡村炊烟袅袅、牛迹重重的生活图景,层次感强。
C.尾联上句写腊八节人们互赠、食用“佛粥”的习俗,生活气息浓厚,也让本诗更富有文化味。
D.尾联下句着一“更”字,写出了万物更新的气象,也流露出对自己人生春天早日到来的渴盼。
2.诗歌颈联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自咏

陆游

纷纷世态但堪悲,一念萧然我亦奇。

醉里猖狂醒自笑,梦中虚幻觉方知。

江湖重复风波恶,齿发凋零岁月驰。

安得中原路如砥,渭川钓伴待多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人世的纷乱扰攘本应令人悲痛,诗人却奇怪自己在闪念之间没有了这种悲痛。
B.颔联写诗人希望通过醉梦排遣内心的苦闷,然而醒后又认识到这样的做法荒唐可笑。
C.颈联运用比喻等手法,写社会动荡而自身年老体衰,流露出无力改变现状的感伤。
D.这首诗抒发了个人理想和残酷现实的矛盾,但诗人情感在情绪低落后最终能够自我开解。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021-12-05更新 | 72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