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游(1125-1207)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阅读下而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愤    

[宋代]陆游

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书愤

[清代]黄遵宪

一自珠崖弃,纷纷各效尤。瓜分惟客听,薪尽向予求。

秦楚纵横日,幽燕十六州。未闻南北海,处处扼咽喉。

[注]①张巡:唐代名将,安史之乱时死守睢阳。②这首诗作于1898年,德国借口山东曹州有杀害、驱逐德传教士事,迫使清政府与之签定不平等条约,租借胶州湾,以99年为期。诗写于这一事件后。③珠崖弃;西汉贾捐之曾劝汉元帝放弃珠崖,后诗文常以“弃珠崖”代指抛弃国土。④十六州:指五代时石敬塘将燕云等十六州割让给契丹。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诗颔联用苏武和张巡两个人来自比,表明自己的忠心和誓死报国的决心。
B.陆诗颈联想象上林苑和洛阳宫在细雨、月夜的荒凉来表达对沦丧国土的思念。
C.黄诗首联的“各效尤”写出了列强仿效胶州湾的事纷纷要求租借我国海港。
D.黄诗颔联的“向予求”写出了清朝税收耗尽后不断向民间搜求的贪得无厌。
2.这两首诗都名《书愤》,请问所书之“愤”有何不同?
2024-04-08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份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释】①酒徒:终日酣饮耽乐的人。《史记》卷九十七《郦生陆贾列传》:“郦生嗔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②镜湖:在浙江会稽、山阴两县交界处,周遭三百余里,以水平如镜而出名。闲人:作者自称,乃愤激之辞。③官家赐与:唐开元间,诗人贺知章告老还乡到会稽,唐玄宗诏赐镜湖剡溪一曲。陆游反用其典,表达自己的不满之情。官家,指皇帝,此处明指唐玄宗,实指当时的南宋皇帝。官家:一作君恩。
1.下列对诗歌赏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华灯纵博”三句追忆往事,发表感慨。前两句重现了当年词人与同僚纵情博弈、策马射猎的场景。
B.“酒徒”两句,把成为“渔父”的自己置于“封侯者”之中,对比鲜明,“独”字突显出词人归隐的释然自安和恬然自得。
C.“占断”一句,极烟水迷离之致,尽逍遥容与之意,诗情画意,境界全出,充分体现了词人用笔蕴蓄的特点。
D.词中“谁记”“独去”“占断”“元自”“何必”等词语,层层转折,步步蓄势,在表现感情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2.下列各句中与本词“独去作江边渔父”的渔翁形象最接近的一项是(       
A.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B.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李煜《渔父》)
C.盟鸥鹭,傲王侯,管甚鲈鱼不上钩。(赵孟頫《渔歌子》)
D.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陈沆《一字诗》)
2024-01-0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十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雪中寻梅二首

陆游

莫遣扁舟兴尽回,正须冲雪看江梅。

楚人原未知真色,施粉何曾太白来


幽香淡淡影疏疏,雪虐风饕亦自如。

正是花中巢许辈,人间富贵不关渠。


【注】①用《世说新语》王子猷居山阴,访戴安道“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之典。②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遣”二句紧扣题面,反用典故,写出了诗人踏雪寻梅的高雅兴致。
B.“楚人”二句批评宋玉,江梅洁白的花瓣如同施粉一般,何曾太白呢?
C.“幽香”二句化用林逋的咏梅名句,又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江梅的精神。
D.“正是”二句将江梅比拟为隐士巢父和许由,暗寓着诗人自身的形象。
2.梅花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很高。这两首诗刻画了江梅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2023-12-21更新 | 360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枕上作

【宋】陆游

萧萧白发卧扁舟,死尽中朝旧辈流。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

郑虔自笑穷耽酒,李广何妨老不侯。犹有少年风味在,吴笺著句写清愁。


【注】郑虔:唐代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书画诗曾被唐玄宗赞为三绝;但晚年生活贫困而嗜酒。李广,汉代大将,一生屡建奇功,但命运坎坷,终未封侯。吴笺:吴地所产的一种用于书写的小幅纸张。
1.下列对诗歌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承题,写白发孤舟,诗人想到当年那些和自己意气相投、以恢复万里河山为理想的老友相继辞世,而今自己风烛残年,不禁满腔悲愤。
B.颔联写景虚实结合,以景衬情。秋风秋雨声惊醒了诗人的梦,把他从魂牵梦绕的万里关河拉回现实,四山秋色和着连天风雨齐齐向他袭来。
C.颈联“郑虔自笑穷耽酒,李广何妨老不侯”,借用典故抒发了诗人为国效力的志向和报国无门的愤懑。
D.尾联抒情委婉含蓄,这一生无法实现杀敌报国、收复失地之志,只能挥笔写清愁,颇有“白头不试平戎策,虚向江湖过残生”的遗憾。
2.清沈德潜《说诗啐话》云:“诗贵性情,亦须论法。”律诗在章法结构上很讲究,请结合全诗分析本诗的行文脉络。
2023-11-01更新 | 25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书喜

【南宋】陆游

雨足郊原正得晴,地绵万里尽春耕。

阴阴阡陌桑麻暗,轧轧房栊机杼鸣。

亭鼓不闻知盗息,社钱易敛庆秋成。

天公不负书生眼,留向人间看太平。

【注】作此诗时陆游乡居山阴,时年74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雨过天晴,土地湿润,广袤无垠的田野上,农人忙于春耕的情景。
B.颈联写亭中示警的鼓声止息,因此人们才能踊跃交纳社钱来举办祭祀活动。
C.整首诗语言平易明畅、生动自然,又不乏用词上的精心锤炼,富有表现力。
D.该诗风格不同于陆游金戈铁马式的爱国诗作,体现出诗人多样的诗歌风貌。
2.诗题为“书喜”,请结合全诗指出诗人因何而喜。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暮春

陆游

数间茅屋镜湖滨,万卷藏书不救贫。燕去燕来还过日,花开花落即经春。

开编喜见平生友,照水惊非曩岁人。自笑灭胡心尚在,凭高慷慨欲忘身。


【注】开编:打开书。曩(nǎng):以往,丛前。曩岁:往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数间茅屋”可见生活清贫,而“万卷藏书不救贫”语带夸张中满含辛酸的自我解嘲。
B.颔联对仗工整,将时序匆匆,浓缩在燕之来去、花之开落中,并点出暮春之意。
C.全诗构思很见匠心,后半首紧承前半首,且有照应之妙,如颈联内容上与首联和颔联都有照应。
D.体裁上,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风格上,这是一首浪漫主义诗作;语言上,诗歌用语质朴,不事雕琢。
(2)本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2023-09-24更新 | 169次组卷 | 18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柳林酒家小楼

陆 游

桃花如烧酒如油,缓辔郊原当出游。

微倦放教成午梦,宿酲留得伴春愁。

远途始悟乾坤大,晚节偏惊岁月遒

记取清明果州路,半天高柳小青楼

【注】 ①当时作者由夔州前往抗金前线南郑,途中经过果州。②遒:尽。③小青楼:这里指酒家小楼。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中,用“烧”形容桃花盛开,满眼一片火红的颜色,写出了作者的喜悦,生动形象。
B.“缓辔”的意思是骑马缓行,作者虽奔赴抗金的前线,但前途未卜,内心感到一片茫然。
C.以“微”来修饰“倦”,说明作者在旅途中感到了些许疲劳,所以他在中午睡了一觉。
D.“宿酲”一句承上句而来,写出了作者当时的状态,虽然午梦之后,但是宿酒还未完全消除。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远途”一句融入了作者独特的生活感悟,即漫长的旅途让他领会到天地的广阔。
B.“晚节”一句写其意识到岁月流逝之快,作者因此感到消极。
C.颈联运用时空结合的手法,拓展诗的意境,丰富诗人的形象。
D.“乾坤大”喻指(抗金)事业的舞台之大,而人生偏已“岁月遒”,两者形成反差和矛盾,表达了诗人对此深深的慨叹。
2023-09-0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八中2019-2020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赏山园牡丹有感

陆游

洛阳牡丹面径尺,鄜畤牡丹高丈余。

世间尤物有如此,恨我总角东吴居。

俗人用意苦局促,目所未睹辄谓无。

周汉故都亦岂远,安得尺箠驱群胡。

①鄜畤:诗中借指长安一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不写山园牡丹,而是虚写洛阳和长安的牡丹盛开的奇景,为后文蓄势。
B.“恨”字写出诗人不能观赏洛阳、长安牡丹的遗憾,也写出了内心的向往。
C.末二句写周、汉覆灭尚不久远,教训值得记取,促使仁人志士燃起恢复之志。
D.诗歌紧紧围绕“有感”而作,叙事、议论熔铸一体,体现宋诗重理的特点。
2.在某堂古代诗歌选修课上,有同学指出本诗五、六句和七、八句在语意上有断裂之嫌,你准备写一篇文学小评论反驳该同学观点,请结合诗歌,列出评论要点。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黄昏。


注释:①耿:微明的样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B.“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2.“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0 .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读书 【辛弃疾】

是非得失两茫茫,闲把遗书细较量。掩卷古人堪笑处,起来摩腹步长廊。

读书 【陆游】

归老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注】课:阅读。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诗首句感慨是非不分、得失难明,这与作者在现实中理想屡屡碰壁有关。
B.辛诗三、四句写即使读到书中古人写的有趣的情节,诗人也只能捶胸顿足。
C.陆诗思路清晰,前两句概括写读书的目的,后两句描写了灯下读书的情景。
D.两首诗语言都浅显平易,描写的也是普普通通的生活细节,但浅中有深意。
2.从这两首诗中可以获取哪些读书方面的启示?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