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游(1125-1207)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不寐

陆游

丽谯听尽短长更,幽梦无端故不成。

寒雨似从心上滴,孤灯偏向枕边明。

读书有味身忘老,报国无期涕每倾。

敢为衰残便虚死,誓先邻曲事春耕。

【注】①丽谯:亦作“丽樵”,高楼,华丽的高楼。②邻曲:邻居,邻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的“尽”字,照应诗题,表现了诗人听着长短相续的打更声,辗转反侧时间之久。
B.颔联对仗工整,听觉和视觉相结合,以声衬寂,以明衬暗,营造出凄清、孤寂的氛围。
C.颈联别开生面,在起承转合间,将叙事和写景“转”为抒情和议论,丰富了诗歌意蕴。
D.尾联的“虚”字,和《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的“空”字,都表达了愤懑之情。
2.诗人指出“读书有味身忘老”,又要“誓先邻曲事春耕”,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2024-04-12更新 | 21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西南大学附属中学、万州中学拔尖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

陆游

懒向青门学种瓜,只将渔钓送年华。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

歌缥缈,橹呕哑,酒如清露鲊如花。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

【注】①1166年春,作者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免职归家。这首词就是在这一年,作者归家不久闲居镜湖之北时所作。②汉初邵平不愿为官,在长安青门外种瓜。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首句用典,并着一“懒”字,词人借以表达不想学古人种瓜都城门外的心境。
B.下片一二句,歌声与橹声并作,“缥缈”“呕哑”相映,极写山水之间的宁静素朴。
C.下片第三句,以清露比喻杯中酒,以花比喻水中鱼,状物传情,想象丰富而自然。
D.此词随手描写眼前景象和生活,毫不费力,在清妍自然中,蕴藏词人的内心情绪。
2.这首词有举重若轻之妙。末句“笑指船儿此是家”内涵丰富,请结合开篇第二句加以分析。
2024-03-22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官居戏咏(其一)

陆游

万里飘然似断蓬,桐庐江上又秋风。

判余牍尾栖鸦湿,衙退庭中立雁空。

灯火市楼知酒贱,歌呼村路觉年丰。

谁言病守无欢意,也与邦人一笑同。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断蓬”为喻写出自己宦游之状,用江上“秋风”营造出凄清的意境。
B.诗人忙完公务后,文书上稚嫩拙劣的字迹未干,空荡的庭院内衙役早已散尽。
C.颔联和颈联实现空间变换,由空寂的衙内而至灯火通明的酒楼与丰收的乡村。
D.全诗写诗人任所内外的常见之物、常见之事,语言生动自然,情感真切动人。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4-03-22更新 | 1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育才中学、西南大学附属中学、重庆万州中学拔尖强基联盟高三下学期2月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枕上作

陆游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

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

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


注:①孟博,即东汉人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②初平,即黄初平,黄大仙。《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夜不成寐,听到城楼上的更漏已经报过三更,照应了题目“枕上作”。
B.颔联写穴鼠出行和犬踏枯叶的声音,从听觉的角度直接刻画了诗人静夜不寐的情景。
C.颈联将“壮日”和“残年”相对,几十年的光阴跨度暗含了诗人经历与心理的变化。
D.全诗从幽寂的环境写起,诗人于孤寂难眠中回首往事,又由此生发出深沉激烈的情感。
2.陆游在另一首《冬夜不寐至四鼓起作此诗》中有“八十将军能灭虏,白头吾欲事功名”的诗句,两首诗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2024-01-12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西南大学附中、万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愤二首(其二)

陆游

镜里流年两鬓残,寸心自许尚如丹。

衰迟罢试戎衣窄,悲愤犹争宝剑寒。

远戍十年临的博,壮图万里战皋兰。

关河自古无穷事,谁料如今袖手看。

[注]①的博:又作“滴博”,山岭名,在四川理番县东南。这里泛指川陕。②皋兰:山名,在今甘肃省兰州市南面。③关河:泛指边塞之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岁月流逝,诗人面对镜子,发现鬓发残损,但自己的一颗丹心依旧,壮志还在。
B.颔联,诗人感慨自己迟暮衰弱,不胜戎衣,但是悲愤常在,诗人还想着手握宝剑杀敌。
C.“远戍十年临的博”,诗人回忆往事,自己曾驻守在遥远的的博岭前哨将近十年时光。
D.“壮图”,指壮丽的图景。诗人宽慰自己,无法在战场上驰骋,就欣赏皋兰的美景吧。
2.诗歌颈联和尾联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抒发了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3-10-26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七中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项羽

(南宋)陆游

八尺将军千里骓,拔山扛鼎不妨奇。

范增力尽无施处,路到乌江君自知。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是写项羽的人、马,用“八尺”和“千里”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项羽的威猛形象。
B.第二句虽然语气平淡,是具体的叙事,写出了项羽单枪匹马、勇冠三军、力大无敌的英雄形象。
C.第三句写出了范增虽然尽力为项羽出谋划策但是项羽一意孤行,纵使范增再有才能也无处施展。
D.诗歌运用对比手法,把项羽的英雄形象与他的乌江自刎形成对比,强化了诗人情感。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2023-09-11更新 | 283次组卷 | 45卷引用:重庆市合川区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公讳琯,字子律,宁州真宁县人。其先为邠宁望族,世以学著。

公始以郊祀恩入官,调赣州会昌县主簿。未几,以材选摄事信丰令。信丰俗悍,输赋率不以时。吏计穷,即以民拒官为言。公曰:“岂有是哉!”驰至近村,憩僧庐中,以善言招其乡之为士者及父老,与之酒食,从容曰:“税赋岂可终负,然已失时,姑使吾得十七藉手,若何?”更相告,即日皆集如约。

民有诉一冤死而十年不见理者,诉于提点刑狱马公大同。马公以属公,公阅其狱,得其死状,实以斗殴,非震也。公曰:“罪固有所归。然岁月久,屡更赦令,当从末减。”马公强果自信,下吏莫敢与争,公独不为屈。又有讼者,马公直判委公勘某罪公力陈其不可马公皆霁威严如公请,识者两善之。公每白事,姓名岁月,及事之名数曲折,皆成诵在口,无一遗者。马公始亦疑,因强记一条验之牍皆合,乃大叹服,自谓不

调常德府武陵县丞。绍熙中,武陵大水,犯县城,不没者三版,门不得阖,水且入城。公时方摄县,亟命实土于布囊以窒门。俄而水定,乃设方略,募舟救民,且亲载粟,户给之,泥行露宿无所惮。

知隆兴府奉新县。县有营田,征赋比他为最薄,民竞耕之。久而营田罢,以鬻于民,履亩取税,比旧已增,俄而复命折粟帛以缗钱,民皆破家不能输。令屡以病告,不见听。公力请,又不听,则欲弃官去。会帅张公枃来,是公言,始奏蠲之。兴除利害,劝农桑,筑陂防,兴学校,不可胜载。进将作监主簿,太府寺丞。

方公在朝,子右史舍人翱翔三馆,俄擢从班,父子相望于班列中。客至门见公,闻国朝故事后生所未闻者,人人餍足。

(节选自《渭南文集校注·卷三十八》)

【注】①藉手:借助他人之力。②末减:从轻论罪或减刑。③三版:古代筑墙用的板,每块高二尺,三板为六尺。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方框内依次填入与正确答案相对应的字母。
马公直判A委B公勘C某罪D公力陈E其不可F马公皆霁G威严H如公请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族,旧指有名望、有地位的家族。本文中指张琯祖先的家族在邠宁非常有名望。
B.“世以学行著”的“行”与《归去来兮辞并序》“感吾生之行休”的“行”意同。
C.“乃大叹服,自谓不逮”的“逮”与《陈情表》中“逮奉圣朝”的“逮”意思不同。
D.班列,文中指朝班的行列。张琯和他的儿子一起在朝廷做官,同处于朝廷的班列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琯处理一件十年前的案件时,认为应该从轻论罪或减刑,与提点刑狱马大同意见不相合,但他始终坚持己见不屈服。
B.张琯回复职事时,能把事件中人的姓名、事件的复杂情形等如背诵一样列出,无一遗漏,上司马大同验证后惊叹佩服。
C.张琯作为县丞代理武陵县事务,在县城遭遇大水后,指挥百姓用布袋盛土堵住城门防水,水退后身先士卒救助百姓。
D.张琯任奉新知县期间,因营田制度改变,百姓无力缴纳赋税,他在向上请愿不被允许后准备辞官,幸得张枃帮助得以解决。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客至门见公,闻国朝故事后生所未闻者,人人餍足。
(2)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兰亭集序》)
5.简要概括信丰县的赋税得以快速收缴的原因。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赋

陆游

夜窗搔首发鬅鬙,病不胜衣倚瘦藤

堪笑颜回忍饥面,常依韩愈看书灯

残生已与灰俱冷,旧友谁如几可凭?

月落风生忽增气,掠檐劲翮有归鹰。

注:①鬅鬙,指头发散乱貌。②瘦藤,手杖。③韩愈作劝学诗《符读书城南》:“灯光稍可亲,简编可卷舒。岂不旦夕念,为尔惜居诸”。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扣题,运用动作描写与外貌描写塑造出一位夜中难寐、忧思重重的诗人形象。
B.颔联用典,用颜回与韩愈的典故,写出自己生活贫苦但依旧勤勉读书的生活状态。
C.颈联诗人想凭几写信、传书旧友,与《项脊轩志》中妻子“凭几学书”的意趣一致。
D.尾联以窗外掠檐飞过的归鹰作结,以景结情,情由境出,也与首联“夜窗”照应。
2.本诗与《临安春雨初霁》都为抒怀之作,但是在情绪的走向上有所不同,请结合两首诗歌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嘉祐院观壁间文湖州墨竹

陆游

石室先生笔有神,我来拂拭一酸辛。

败墙惨澹欲无色,老气森严犹逼人。

惯阅冰霜元耐久,耻随儿女更争春。

纷纷可笑空摹拟,尔辈毫端万斛尘。

【注释】:①文湖州:北宋著名画家文同,字与可,曾为湖州知州,世称文湖州,别号石室先生。陆游此诗于乾道九年(1173)三月作于成都嘉祐(僧)院。②儿女:相对于老竹而言的新生翠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联以“笔有神”来称赞文同所画墨竹形神兼备,但是拂拭后所见也令诗人心酸。
B.嘉祐院墙壁因时隔久长而腐坏破败,墙壁原本的颜色已经变得惨淡,不复光洁的原貌。
C.“老气森严”句以观者感受写艺术之美,同时也呼应“有神”二字,表现其墨法精湛。
D.诗的尾联以“纷纷”表现摹拟文同画竹的人极多,但是摹者却难以达到其高妙之画艺。
2.苏轼在《送文与可守陵州》一诗中说:“而况我友似君者,素节凛凛欺霜秋。”请说明陆诗是怎样表现文同的“素节”的?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1180年,江西水灾,陆游开仓放粮,被小人借机弹劾。陆游愤而辞官,回到山阴。这首诗就是闲居山阴后所作。②迮(zé):狭窄。③桐江:在浙江桐庐县。汉代严光曾隐居在此地,在桐江垂钓。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的白发、秋山、狭窄天地、百战铁衣、五更画角声都让人感到悲凉压抑。
B.颈联写诗人回想沙场战事,诗中的情景虚实相生,诗人的爱国热忱可见一斑。
C.本诗塑造了一个中年多病、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法施展的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
D.本诗沉郁顿挫,近似于杜甫诗歌的风格,印证了刘应时“放翁前身少陵老”的评价。
2.尾联是怎样抒发作者情感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