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游(1125-1207)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自讼

[宋]陆游

年少宁知道废兴,搏风变化羡鲲鹏

贪求但欲攀分寸,痛定方惭乞斗升。

灵府已能澄似水,俗绿更觉薄于僧。

桂冠且喜身萧散,二顷1宁须退可凭。

和范待制秋兴

[宋]陆游

山泽沉冥气尚豪,鬓丝未遽叹萧骚。

已忘海运鲲鹏化,那计风微燕雀高。

万里客魂迷楚峡,五更归梦隔胥涛2

故知有酒当勤醉,自古宁闻死可逃?


[注释](1)二顷:即二顷田,指供温饱的田产,或用作归隐之词。(2)胥涛:传说伍子胥为吴王所杀,尸投浙江,成为涛神。后人因称浙江潮为“胥涛”。亦泛指汹涌的波涛。
1.出版社准备编辑一本古籍,可同时收录两首作品的一项是(     
A.《南宋古体诗选》B.《放翁诗话》
C.《放翁词编年笺注》D.《宋人律诗精华》
2.下列关于两首作品写作特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咏怀与怀古结合B.寄情于写景之中
C.怨诽而不失忠厚D.直陈和比兴兼用
3.两首诗中均提到的“鲲鹏”意象,请分析其在内容主旨表达上的异同。

2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书愤 【南宋】陆游                                                          蜀相 【唐】杜甫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陆游写《书愤》时62岁,被黜,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杜甫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他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定居成都后,探访诸葛武侯祠有感而写。

1.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同时收录这两首诗的一书是(     
A.《咏怀诗选》B.《咏史菁华》C.《古诗选集》D.《律诗集萃》
2.对上面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诗“楼船”两句用名词性短语形成诗句,描述两幅雄壮苍凉的战场画卷。
B.陆诗全诗紧扣“愤”字,既表现年轻时的壮志雄心,又暗示今日的意志消沉。
C.杜诗中“柏”这个意象有象征意义,使人联想到诸葛亮的精神。
D.杜诗中诗人虽面对春意盎然的景象,却产生了一种哀愁惆怅的感觉。
3.两首诗都写到了“出师”,用意有何不同?请引用重点句子加以分析。
2023-07-01更新 | 320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育才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九月二十八日五鼓起坐抽架上书得九域志泣然有感

陆 游

一事无成老已成,不堪岁月又峥嵘。

愁生新雁寒初下,睡起残灯晓尚明。

天地何由容丑虏,功名正恐属书生。

行年七十初心在,偶展舆图泪自倾。


【注】①九域志:北宋地理名著,以熙宁、元丰间四京、二十三路行政区划为标准。②本诗作于庆元二年秋 (1196年),作者闲居山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点明写作的时间、事件、情感,“泣然”饱含诗人的家国之情。
B.首联中诗人不能忍受岁月的不断流逝,抒发了自己年老无成的慨叹。
C.天寒欲晓北雁南飞,诗人以新雁自况,表达了对收复北方失地的信心。
D.尾联直抒胸臆,诗人年老仍初心不改,偶然看到北宋地图不禁落泪。
2.本诗中的“书生”形象和《沁园春·长沙》中“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书生”形象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义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卜算子”是____________,词的别称有____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对两首词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两首词都表现出梅花不与百花争春,甘愿自己经风着雨,也要保持傲然不屈的优秀品格。
B.两首词都用到了比喻、拟人、衬托、顶真的手法,笔致细腻,意味深隽。
C.两首词都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同时以梅喻人,达到了物我交融的境界。
D.两首词都通过梅花所处的恶劣环境来衬托梅花的坚毅高洁。
3.如何理解毛泽东在小序中写到的“反其义而用之”?请结合两首词的内容加以分析。
2022-10-13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世事艰”即世事的艰难,暗指宋朝内部投降派对抗金事业的阻挠。
B.“中原北望”即“北望中原”之意,诗中因为平仄、韵律,情感表达等需要,往往采用倒置语序,本句即为一例。
C.“伯仲”即兄弟,这句的意思是说,千年以来谁也不能跟我们陆氏兄弟相比。
D.“塞上长城”指能守边的将领,语出《南史·檀道济传》。
2.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写于作者61岁时,大意是追述诗人早年的抱负,并抒发壮志未酬而产生的失落之感,感情低沉哀怨。
B.诗分两层,前四句写“早岁”,后四句写现在,前后对比,感情强烈。
C.本诗颈联和尾联各用一个典故,贴切而生动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拓展了诗歌的意境,表现了陆游诗善于用典的特点。
D.颔联两句追述了宋军两次胜利的战斗,也是诗人收复中原之志的具体化,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领土,并收复失地。
3.如何理解“书愤”之“愤”?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它是通过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的?
4.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诗?
5.陆游诗作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本诗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试加以分析。
2022-05-10更新 | 356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闸北八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调研检测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

陆游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


【注】①这首词是陆游晚年被罢官后所作。②《长杨赋》:汉代扬雄为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宫而作。
1.出版社编《历代词选》,拟将这首词放入某一类别,请问以下选项中合适的是(     
A.旷达词B.羁旅词C.小令D.怀古词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第一句写了桐叶飘零,寒蛩夜鸣,营造了静谧、祥和的氯围。
B.“黯黯长安路”一句具有象征的意味,感觉通向京城的路分外暗淡。
C.词人被罢官,无奈回乡隐退,但收复失地的军事韬略、无人托付,难以放心。
D.整首词的思路:抚今—思昔—现实—往昔,今昔交织,回环在复。
3.本词尾句“悔”字结情,内涵丰富,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022-04-02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西南模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出版社编辑了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     
A.《乐府诗选》B.《古诗菁华》C.《诗余选集》D.《律诗集萃》
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过程中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3.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8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义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下列选项中对两首词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两首词都表现出梅花不与百花争春,甘愿自己经风着雨,也要保持傲然不屈的优秀品格。
B.两首词都用到了比喻、拟人、衬托、顶真的手法,笔致细腻,意味深隽。
C.两首词都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同时以梅喻人,达到了物我交融的境界。
D.两首词都通过梅花所处的恶劣环境来衬托梅花的坚毅高洁。
2.如何理解毛泽东在小序中写到的“反其义而用之”?请结合两首词的内容加以分析。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镜湖女

(南宋)陆游

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

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

日暮归来月色新, 菱歌缥缈泛烟津。

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

1.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
A.古体诗B.近体诗C.五言律诗D.诗余
2.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事舟楫”写湖边的人家日常靠船为生。
B.“乱荷叶”写女子摆动的伞把荷叶搅乱。
C.“月色新”写傍晚景色,暗示时间转换。
D.“泛烟津”写若有若无的歌声随波荡漾。
3.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镜湖女”形象加以赏析。
2021-06-04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同济大学一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⑵?锦官城外柏森森⑶。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⑷。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⑸。


⑴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⑵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今成都市武侯区。⑶锦官城:成都的别名。⑷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开:开创。济:扶助。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军中。
1.这两首诗的体裁是 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陆游《书愤》一诗的解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回顾年少时气涌如山,立下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如今看来,深感此志难成。
B.颔联一方面赞扬历史上两次辉煌的胜利,一方面追述平生最难忘的两段征战生涯。
C.颈联意气风发,暗用边塞名将李广自比,对于能够保国御敌,深感自豪。
D.全诗紧扣住一“愤”字抒发情怀,整首诗意境开阔,感情沉郁,气韵浑厚。
3.两首诗的尾联都使用了诸葛亮的典故,请问所表达的对于诸葛亮的情感有何不同?
2021-03-24更新 | 604次组卷 | 5卷引用:上海市新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